西洲曲和木兰诗的不同之处。

作者&投稿:郭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西洲曲》与《木兰诗》对比阅读~

一、共通之处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9/view-7352040.htm
1.传承性
两者都继承了周民歌和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在形式主义文风泛滥的南北朝,这两首民歌的出现,一清新,一刚健,是南北朝文坛的一种新力量和新鲜血液。
2.语言及体制
《西洲曲》与《木兰诗》的语言形式都是以五言为主,从语言的成熟和精致上看,两首民歌都有在流传过程当中经过文人加工修饰的痕迹,但在描写自然景色、刻画人物心理、渲染现场气氛等方面,语言都干净生动,既有很强的艺术概括力,又有很浓的生活气息,都保持了亲切优美的民歌风格。南北两方的民歌,在体制上多是短小精巧的,而《西洲曲》和《木兰诗》,都是南北两方少有的、典型的长篇之作。
3.悲剧性
《西洲曲》中的女主人的相思,痴了,醉了,对恋人是一生的专注。但她的痴、她的真,永远都不会完整,她念着、等着的男子,不曾出现过,她演绎的,实则是一出悲剧。《木兰诗》中,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战争过程中的艰苦,没有让她退缩,最后赢得了胜利,她的忠勇,可鉴明月。木兰胜利归来后,她作为一名女子,不能接受天子的册封,她解甲归田,亲人欢笑迎接的背后,掩藏着的是莫大的悲伤。两位女主人公共同的悲剧命运,体现了在古代封建社会中,男权是至上的,无论女子有何美德,有何惊天动地的智慧与才能,都逃不开男权至上的社会眼光;柔情似水也好,英武不凡也罢,一样改变不了妇女受压迫、受歧视的悲剧现实。
4.妇女美德
《西洲曲》中那不纤不碎而又若断若续的深深情味,是女主人公对于爱情的执著和忠诚,《木兰诗》中木兰爱家爱国,不畏艰难险阻,一往向前,胜利而归,两首民歌中都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妇女的美德。《西洲曲》中的女主人公对所爱的人不离不弃,虽然爱的人走后久未归来,但她还折梅寄相思,托风倾诉梦中情,一如既往地念着远方的心上人,体现了她忠贞中现勇敢,柔情中含刚毅的气质。《木兰诗》中,木兰作为一名女子代父从军,既表现了她孝顺父母、关心体贴年迈的父亲的儿女柔情,又昭示出她深明大义、顾全国家大局、敢于浴血卫国的赤子情怀。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疆场,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后,偏于个人原因也好,是社会现实逼人也罢,木兰愿意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的劳动,她爱国家也爱亲人,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到了一起,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和淳朴的优良品质。这两首民歌中的女主人公,前者对爱情的执著和专注,后者对国家和家庭的忠诚和厚道,恰恰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
二、迥异之处
1.不同的语言特点表现不同的社会内容
《西洲曲》的语言精致洗练,而《木兰诗》的语言朴质晓畅,前者呈现的自然景色温巧柔媚,而后者展现的自然景观则苍凉劲直,前者有桥有花,后者是黄河黑山。《西洲曲》中的女主人公,她的相思是温润和柔、缠缠绵绵的,从侧面反映了南方的经济较为繁荣,社会趋于平稳,人民生活较为富足的状况,所以女主人公才有闲情逸致去长时间的相思想念,演绎心中的情感。而《木兰诗》中,木兰作为一名女子,却为形势所迫,代父策马疆场为国征战,反映了北方各族间的战争,搅乱了社会的稳定,加深了人民生活的苦楚,参军的男丁血死沙场,所以才会有女子女扮男装,加入征战的队伍。
2.女主人公的形象
《西洲曲》中的女主人公受困于相思,局限于闺阁之中,而《木兰诗》中的女主人公走出了闺阁,策马驰骋于疆场,前者哀怨柔情,后者英武不凡,反映了南方社会和北方社会的传统因素对女性束缚程度的不同,以及女权意识觉醒程度的不同和勇敢程度的差异。
3.风格特征
《西洲曲》中的女性哀怨缠绵,篇章风格是清丽的,如潺潺流水,委婉曲折,未免儿女情长。而《木兰诗》中的女性形象是豪放刚毅的,篇章的风格是粗犷的,如蓬蓬野火,顺风而趋,满是风云之气。前者的哀怨惹人怜,后者的刚柔并济使人敬。
4.影响
《西洲曲》与《木兰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对后世的影响也各有其长。《西洲曲》作为一首情歌,清人沈德潜评其时曰:“续续相生,连附接萼,摇曳无穷,情味愈出。”(《古诗源》卷十二)《西洲曲》中谐音的运用,如“梅”即“媒”,“莲”即“怜”,感情含蓄婉曲,多情味与韵味,对后世的诗人和词人,都是一个很好的借鉴。民歌中谈情说爱的内容,对后世文学题材的选择,也有一定的影响。唐五代以后,“婉约派”的形成,在意境、语言等方面,对《西洲曲》都有不同程度的借鉴。《木兰诗》作为一首叙事民歌,长达三百多字的巨制,是前所未有的,这对唐代七言歌行的发展起了示范性的推动作用。《木兰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唐代白居易的《戏题木兰花》中便有“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可见《木兰诗》在中唐已脍炙人口。《木兰诗》质朴晓畅的语言,豪放刚健的风格,对后世诗词中的豪放之气的产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总之,南北朝属于同一时代,虽然北方受少数民族控制,但北方以少数民族语言写就的民歌传入南方后,经过汉语的翻译,语言形式上便打上了南方文学特点的烙印。加上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推行汉化,定汉语为官方语言,这对北方的文学创作趋同与南方是有影响的,加上南北两方民族的互相迁徙、经济的互相往来、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以及南北两方共同的儒家文化根源,决定了《西洲曲》与《木兰诗》存在共通的地方。另外,《西洲曲》与《木兰诗》迥异之处的形成,是南北两方不同的统治阶级,不同的民族文化,各异的经济背景和社会背景以及迥异的地理环境使然也。
作者: 王安胜 (作者单位: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思源实验学校)

  从《诗经》到汉乐府,再发展到南北朝乐府,民歌作为我国文学的源头,再次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并且在一时期出现了我国民歌史上的第三个春天,民歌的文学创作又一次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由于时代的特殊性,南北朝长期处于对峙的状态,使得同一时代在不同地域上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差异,因此南北朝乐府民歌,按照地理区域的不同,也可以划分为南朝乐府民歌和北朝乐府民歌。而南朝民歌中的主要代表是抒情长诗《西洲曲》,北朝民歌中代表性作品是叙事长诗《木兰诗》,它们分别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以此为例可以来比较南北诗风的差异。 首先在体裁和内容上。作为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的《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性的诗篇,尽管在诗中也穿插了采红莲,登楼望郎等情境,但总体上的主调还是在抒情的,这些情境的设置也都是为了抒发采莲女无尽的思念而服务的。《西洲曲》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穿插不同季节景物的转换,以及女主人公在门口等郎君,采红莲,登楼望君等行动来展现写一个青年女子的无尽的相思之情,其中对女子服饰及仪容的细节描写丝丝入扣,深入人心,层层剖析人物的内心情感,又将这无尽的相思表现得极为细腻和含蓄。而北朝民歌中最杰出的作品《木兰诗》,则是属于叙事性的诗篇。诗中主要讲述了木兰代父从军,替父出征的故事,全诗主要以叙事为主,中间也穿插了木兰思念家乡等抒情性的诗句,它成功地塑造了木兰这个不朽的人物形象,从一个闺中少女到金戈铁马的巾帼英雄,再褪去光环之后又甘愿回到父母身边尽孝。国难当头,她挺身而出,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待功成名就之时却又卸下光环,甘愿回到父母的身边。在她的身上充分地表现出了区别以往对古代女子柔弱形象的一贯概念的那种淳朴,勇敢,善良,机智以及一种超脱和博大的胸怀,在她的身上又具有北方的地域特色,豪放,洒脱,同时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的女英雄形象。 其次,在风格上。整体上相比较来说,南朝民歌文辞华美,清丽,婉转而缠绵,而北朝民歌则朴实无华,粗犷,豪放而直率。回到诗中分析,《西洲曲》中的诗句“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女主人折下一枝梅,回忆起了曾经与郎君在西洲的梅下相会的情景,因为思念而穿起“杏子红”的单衫,梳起了“鸦雏色”的头发,这些看似随意的动作,都透露出了主人公的思念之情,体会这一句句诗句,婉转缠绵,情新艳丽,还有“采莲南塘秋”这六句诗句,细节描写,丝丝入扣,表现了主人公含情脉脉的姿态,这些都可以充分感受到它委婉缠绵、清新自然的诗歌风格。而《木兰诗》则相对来说更具有北方民歌的特色,粗犷豪放,例如“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这些语言在表达上都显得更为通俗易懂,朴素和更为口语化,“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等运用了 “溅溅”“啾啾”等象声词,使得语言形象生动,富有特色,又充分融入了生活的特色,极具艺术感染力。 最后,在艺术形式和艺术手法上。《西洲曲》这首诗将富有季节特色的景物描写与人物的生活情境和她的行为动作融合在了一起,通过季节的变化来逐步地展开情节,表现人物形象。诗中关于季节的描写有很多,如“折梅”表示早春,“单衫”则是春夏之交,“采红莲”应在六月,“南塘秋”该是早秋,“弄莲子”已到八月,“鸿飞满西洲”便到了深秋时节,而梅花、伯劳、红莲、飞鸿等这些意象的选择又是别有深意的,具有江南水乡的色彩,同时又充分地展现出女主人公深深的思念之情,从初春到深秋,一年四季,每时每刻都充满了浓浓的思念,特别是登楼望郎这一情景的设置,展现了一个传统的富有特色的思妇形象,表现了女子的忠贞不渝的情思。此外,这首诗歌的另一个特点它多变的修辞手法上,运用了顶针、钩句、比喻、谐音双关等。例如“折梅”和“折媒”,“莲子”和“怜子”,等大量运用的双关语使得诗歌的语言更为生动活泼,且在表情达意上也更加的委婉含
  蓄。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也体现出了南朝民歌清新淳朴,婉转缠绵的语言风格。在用韵上,全诗基本上是四句一换韵,同时又运用了连珠格的修辞法,从而形成了回环婉转的旋律。这些都体现出了南朝民歌的风格委婉缠绵、清新自然,善用汉语的谐音构成双关隐语等艺术特点。此外,南朝民歌大多体制小巧,多五言四句。个别也有较长的如《西洲曲》,但也是四句一解。而《木兰诗》是按时间顺序来叙述的,在叙述安排上也显得剪裁得体,有繁有简,详略得当。在一个相对跨度较长的时间领域里,作者没有平铺直叙,而是经过精心的挑选的,详写了故事的前奏,在准备出征和思念亲人上交代详细,而征战的十年却是一笔带过,这些是特意安排的,可以着重体现出木兰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有人情味的女英雄。同时,在辞官回家那一段,也是着重安排的,值得一提的是父母和兄弟姐妹在得知木兰回乡的那些表现都是极具生活气息的,在情节安排上也十分的合理。其中最后一句“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富有哲理,一语点出了木兰能在军营呆上十年而不被发现的原因。诗歌运用了排比、对偶、比喻、夸张、叠字等多种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和更有表现力。另外,诗歌以五言为主,兼用七言和九言,几句一换韵,节奏明快,富有感染力。从中,也都体现出了北朝民歌粗犷豪放,质朴刚健的风格,意境浑朴。此外,北朝民歌的形式除五言外,还有四言、七言、杂言等,相对于南朝民歌更为灵活多变,形式活泼新颖。

《西洲曲》描写的是江南采莲女对情人的思念之情。《木兰诗》描写的是北方女子替父从军、杀敌报国的故事。
《西洲曲》全篇均为五言句,每四句一个段落,同时转换韵脚,形式比较整齐;比、兴手法运用较多(如鸿飞满西洲、栏杆十二曲等段),内容以抒情为主。
《木兰诗》以五言句为主,交错使用七言句;段落长短不一,形式灵活多变。语言直白,赋的手法(铺陈直叙)运用较多(如开我东阁门一段),内容以叙事为主。

措辞不一样


中国文学史 论述题 南北朝民歌的差异体现在哪?
由于南北朝长期处于对峙的局面,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等方面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而南北朝民歌也呈现出不同的情调与风格。南朝民歌清丽缠绵,更多地反映了人民真挚纯洁的爱情生活;北朝民歌粗犷豪放,广泛地反映了北方动乱不安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风习。南朝民歌中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朝民歌中...

有的书上说乐府双璧是∶西洲曲和木兰诗,有的是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到...
2、《木兰诗》《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南北朝乐府民歌是什么?
南朝民歌中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朝民歌中的叙事长诗《木兰诗》,分别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南北朝时代,也像汉代一样,设有专门的乐府机关,采集诗歌,配合音乐演唱。这些乐府诗中有民间歌谣,也有贵族文人的作品;其中民歌部分更为新鲜活泼和艺术的魅惑力量。 南朝乐府民歌大部分保存在清商曲辞中。清商曲是...

《西周曲》如何理解人物?<<木兰诗>>如何理解人物???
《西洲曲》虚实相生,语意双关,表达另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何爱情的纯洁。又由于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故被视为处于浊世而仍保持气节的高洁之士的象征。 还有人认为《西洲曲》其实质是隐喻性爱欢会的。只要我们把这几句恢复到原诗的整体文本中去理解,就会看到它的原始意义。诗的上半部分写...

简述《木兰诗》的艺术特点。
②《木兰诗》是北朝民歌中的奇葩。它篇幅较长却又繁简得当,语言浅畅明快,顶真修辞运用巧妙,比喻恰切生动,铺排有致,且善于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风格刚健清新,在艺术上取得了极大成功,与《西洲曲》一起被视为南北朝诗歌中的双璧。【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01。本题知识点:南北朝乐府民歌,

《木兰诗》的中心特点
《木兰诗》该诗是北朝民歌中的奇葩,与《西洲曲》一起被视为南北朝诗歌中的双璧.1,叙事长诗《木兰诗》写少女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转战12年,屡立战功后辞官回乡的故事,塑造了一位英勇善战而又机智活泼的巾帼英雄形象.2,它篇幅较长却又繁简得当,语言流畅明快,顶针修辞运用巧妙,比喻贴切生动,铺排有序...

木兰诗是什么乐府诗歌的代表作?
您好!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品是《木兰诗》,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品《西洲曲》。希望能帮到您

北方诗歌是木兰诗南方的代表诗歌是什么
你好!古代我过南北之分是以长江来划分,北方以乐府诗经为代表,称为现实主义,南方以楚辞为代表,表达浪漫主义。

《 》和《 》分别是北朝民歌和南朝民歌的杰出代表作
《木兰诗 》和《 西洲曲》分别是北朝民歌和南朝民歌的杰出代表作

西洲曲和汉乐府有什么区别?
南朝民歌中的主要代表是抒情长诗《西洲曲》,北朝民歌中代表性作品是叙事长诗《木兰诗》,它们分别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以此为例可以来比较南北诗风的差异。 首先在体裁和内容上。作为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的《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性的诗篇,尽管在诗中也穿插了采红莲,登楼望郎...

大英县13295726607: 西洲曲与木兰诗的异同 -
月度衍行:[答案] 《西洲曲》描写的是江南采莲女对情人的思念之情.《木兰诗》描写的是北方女子替父从军、杀敌报国的故事. 《西洲曲》全篇均为五言句,内容以抒情为主.《木兰诗》以五言句为主,交错使用七言句,内容以叙事为主.

大英县13295726607: 以南朝西洲曲和北朝木兰诗为例谈谈南北朝诗歌的不同 -
月度衍行: 南朝依次为宋、齐、梁、陈,均为汉族建立的政权,而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则为少数民族,如鲜卑等民族建立的政权,当然也和汉族杂居.从文化上来说,汉文化历史悠久处于文明的领先地位,而北方的少数民族民风质朴粗犷,影响了北方文学的风格.反映在诗歌方面,则南朝诗歌尚文,风格绮丽、婉约、细腻,北朝则质朴、自然,少事雕琢.《西洲曲》辞句文雅,感情细腻,清丽不俗,一唱三叹,讲究修辞;而木兰诗则刚健、豪迈、慷慨,有勃勃的生机与气势.当然这两首诗由于具体内容一是侧重表达感情,一是侧重叙事,也导致在风格上有较大差异.但就整体而言,两诗作为南北方的优秀诗歌的代表,基本上反映了两方诗歌的风格特征.

大英县13295726607: 试以《西洲曲》和《木兰诗》为例,比较分析南北朝乐府民歌在题材、内容、艺术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
月度衍行:[答案] 北朝民歌主要是北魏以后用汉语纪录的作品,大约是传入南朝后由乐府机关采集而存的,传世的约六十多首,以《敕勒歌》最为著名. 南朝民歌 南朝民歌是由乐府机关采集而存的,现大部分收入宋代郭茂倩编《乐府诗集》中《清商曲辞》类.其语言清...

大英县13295726607: 将《西州曲》和木兰诗对读体会南北朝时期南北诗风的差异性 -
月度衍行: 南朝西洲曲从内容上看,是以男女之间爱情为歌咏对象,清新婉约,带有江南乡镇青年男女生活气息,展现南方人民阴柔的气质;而北朝民歌木兰诗,讲述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更具有现实主义风格,木兰淳朴,有着男子一样的气概,正是北方...

大英县13295726607: 中国文学史论述题南北朝民歌的差异体现在哪?
月度衍行: 南北朝民歌的差异 由于南北朝长期处于对峙的局面,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等方面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而南北朝民歌也呈现出不同的情调与风格...

大英县13295726607: 有的书上说乐府双璧是∶西洲曲和木兰诗,有的是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到底是哪个? -
月度衍行: 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和北朝民歌《木兰诗》合称为“乐府双璧”. 1、《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今安徽怀宁、潜山一带)的一桩婚姻悲剧.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因诗的首句为“孔雀东南...

大英县13295726607: 《木兰诗》的中心特点 -
月度衍行: 《木兰诗》该诗是北朝民歌中的奇葩,与《西洲曲》一起被视为南北朝诗歌中的双璧.1,叙事长诗《木兰诗》写少女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转战12年,屡立战功后辞官回乡的故事,塑造了一位英勇善战而又机智活泼的巾帼英雄形象.2,它篇幅较长却又繁简得当,语言流畅明快,顶针修辞运用巧妙,比喻贴切生动,铺排有序,且善于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风格刚健清新,在艺术上取得了极大成功.

大英县13295726607: 关于南北朝的诗歌和木兰诗 -
月度衍行: 孔雀东南飞;敕勒歌(我猜的)

大英县13295726607: 《西洲曲》和《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特色比较 -
月度衍行: 《西洲曲》是南朝的民歌,而《春江花月夜》是唐朝张若虚的一首诗,两者在内容上多情的成分,都重抒情,多感伤,多人性的情感和感思;淡淡之词中多深情,蒙蒙之语中多哲思,给人以无限遐思感想;语言中虽然淡雅也不乏华丽,其中种种...

大英县13295726607: 南北朝民歌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
月度衍行: 由于南北朝长期处于对峙的局面,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等方面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而南北朝民歌也呈现出不同的情调与风格.南朝民歌清丽缠绵,更多地反映了人民真挚...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