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文学很好的人可以帮我通俗的解释一下格律的意思吗?

作者&投稿:相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平仄是什么意思~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
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仄声,汉语词汇,指的是汉语中的上声、去声、入声三声。普通话入声派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导致用普通话判别仄声会有错误。

扩展资料:平仄目的:
诗词的意境可以给人美感,可以取悦于读者,或可以传情达意,给人启发。于是有人想到为何不让诗词的声音也能给人美感,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平仄之说就此诞生。
随着平仄之说的刻意发展,到后来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制约了诗词气势和意境的发挥和拓展,成了诗人的蹩脚鞋或包袱,大大地误入歧途、有违初衷。特别是平仄之说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人而异,众说纷纭,难以统一、难以规范,让学习的人无所适从,学会的人无法运用,这是对诗词文学的自我封闭,对诗词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极其不利。
诗词的最终目的是走进大众、服务大众,我们不能因为传统的不完善的平仄之说而拒人千里,让人觉得高不可攀、望而生畏。诗词只是文体的一种,应该走进课堂、走进课本、走进考卷,让教师、学生乃至社会民众都喜闻乐见、共同参与。
李白、王维、苏东坡、辛弃疾等都曾有过不同程度的出律,所以现代人无论是创作或评判诗词的好坏,都不应过于拘泥于诗词格律、平仄之说,当以诗词的意境为重、气势为重。至于诗词的音调只要读起来顺口即可。

1、字数要相等
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
有一种特殊情况,即上下联故意字数不等,如民国时某人讽袁世凯一联:“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上联‘袁世凯’三个字和下联‘中国人民’四个字是“对不起”的,意思是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叠字与重字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相一致。如明代顾宪成题无锡东林书院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但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异位重字”和“同位重字”。所谓异位重字,就是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所谓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
不过,有些虚词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杭州西湖葛岭联:桃花流水之曲;绿荫芳草之间。
上下联“之”字同位重复,但因为是虚字,所以是可以的。不过,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称为“换位格”),如林森挽孙中山先生联:一人千古;千古一人。
2、词性相当
在现代汉语中,有两大词类,即实词和虚词。
前者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后者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
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词性。首先是“实对实,虚对虚”规则,这是一个最为基本,含义也最宽泛的规则。
某些情况下只需遵循这一点即可。其次词类对应规则,即上述12类词各自对应。大多数情况下应遵循此规则。再次是义类对应规则,义类对应,指将汉字中所表达的同一类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对仗。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一修辞方法。
特别是将名词部分分为许多小类,如:天文(日月风雨等)、 时令(年节朝夕等)、 地理(山风江河等)、官室(楼台门户等) 、草木(草木桃李等) 、飞禽(鸡鸟凤鹤等)等等。
邻类对应规则,即门类相临近的字词可以互相通对。如天文对时令、天文对地理、地理对宫室等等。

3、结构相称
所谓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等。
如李白题湖南岳阳楼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
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结构。其中,“水天”对“风月”皆为并列结构,“一色”对“无边”皆为偏正结构。
但在词性相当的情况下,有些较为近似或较为特殊的句式结构,其要求可以适当放宽。
4、节奏相应
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需一致。
如:莫放 春秋 佳日过;最难 风雨 故人来。
这是一副七字短联,上下联节奏完全相同,都是“二——二——三”。比较长的对联,节奏也必须相应。
5、平仄相谐
什么是平仄?普通话的平仄归类,简言之,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古四声中,平声为平,上、去、入声为仄。平仄相谐包括两个方面:
(一)上下联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应注意: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 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长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句脚)应平仄相反。
(二)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当代联家余德泉等总结了一套“马蹄韵”规则。简单说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这样一直下去,犹如马蹄的节奏。
6、内容相关
对联是既“对”又“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和平仄相谐都是“对”“联”就是要内容相关。
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对联

格律开放分类:语言学格律,指一系列中国古代诗歌独有的,在创作时的格式、音律等方面所应遵守的准则。中国古代近体诗、词在格律上要求严格,其他如古体诗、现代诗歌、欧化诗歌等没有确定的、严格的格律要求。编辑摘要目录[隐藏 ]1 近体、古体2 用韵3 四声4 律句5 粘对6 孤平和三平调7 对仗8 格律的来由9 对格律的看法格律 - 近体、古体
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被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古人这么叫,我们现在也跟着这么叫,虽然它其实是很古的,在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就已发端,到唐初成熟。唐以前的诗,除了所谓“齐梁体”,就被称为古体。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也称为古体。
古体和近体在句法、用韵、平仄上都有区别:
句法:古体每句字数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杂言(句子参差不齐)都有,每首的句数也不定,少则两句,多则几十、几百句。近体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律诗规定为八句,绝句规定为四句,多于八句的为排律,也叫长律。
用韵:古体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允许换韵;近体每首只能用一个韵,即使是长达数十句的排律也不能换韵。古体可以在偶数句押韵,也可以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近体只在偶数句押韵,除了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以平声收尾则押韵,以仄声收尾则不押韵。五言多不押,七言多押),其余的奇数句都不能押韵;古体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近体一般只用平声韵。
平仄:古、近体最大的区别,是古体不讲平仄,而近体讲究平仄。唐以后,古体也有讲究平仄,不过未成规律,可以不管。
古体诗基本上无格律,所以以下只讲近体诗。
格律 - 用韵
唐人所用的韵书为隋陆法言所写的《切韵》,这也是以后一切韵书的鼻祖。宋人增广《切韵》,编成《广韵》,共有二百余韵。实际上唐宋诗人用韵并不完全按这两部韵书,比较能够反映唐宋诗人用韵的是金人王文郁编的《平水韵》,以后的诗人用韵也大抵根据《平水韵》。
《平水韵》共有一百零六韵,其中平声有三十韵,编为上、下两半,称为上平声和下平声,这只是编排上的方便,二者并不存在声调上的差别。近体诗只押平声韵,我们就只来看看这些平声韵各部的韵目(每韵的第一个字):
上平声: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下平声: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光是从这些韵目就可以看出古音和今音已大不相同。有一些在古代属于不同韵的,在现在已看不出差别,比如东和冬,江和阳,鱼和虞,真和文,萧、肴和豪,先、盐和咸,庚和青,寒和删,等等。
如果我们具体看一看各个韵部里面的字,又会发现一个相反的情况:古人认为属于同一韵的,在今天读来完全不押韵。
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但是近体诗的押韵,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韵),也不能参杂了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是近体诗的大忌。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
现代人写近体诗,当然完全可以用今韵。如果要按传统用《平水韵》,则不能不注意古、今音的不同,读古诗更是如此。这些不同,有时可以借助方言加以区分,但不一定可靠,只有多读多背了。
格律 - 四声
汉语声调有四声,是齐、梁时期文人的发现。梁武帝曾经问朱异:“你们这帮文人整天在谈四声,那是什么意思?”朱乘机拍了一下马屁:“就是‘天子万福’的意思。”天是平声,子是上声,万是去声,福是入声,平上去入就构成中古汉语的四声,上去入又合起来叫仄声。
这四声中,最成问题的是入声。梁武帝接着又问:“为什么‘天子寿考’不是四声?”天、子、寿是平、上、去,考却不是入声,可见当时一般的人也搞不清楚什么是入声。
那么什么是入声呢?就是发音短促,喉咙给阻塞了一下。一类是以塞音t,p,k收尾,另一类是以喉塞音?收尾。在闽南语和粤语中,还完整地保留着这四种入声,在吴语中则都退化成了较不明显的?收尾了。以t,p,k收尾的入声,并不真地发出t,p,k音。塞音在发音时要先把喉咙阻塞一下,然后再送气爆破出声。在入声中,只有阻塞,没有送气爆破,叫做不完全爆破。比如英文的stop,美式英语在发这个词时,并不真地发出p音,而只是合一下嘴就完了,这就是不完全爆破,也可说是一种入声。
在普通话中,入声已经消失了。原来发音不同、分属不同韵部的入声字,有的在今天读起来就完全一样。比如“乙、亿、邑”,在平水韵中分属入声四质、十三职、十四缉不同韵,在普通话读来毫无差别(用闽南语来读,则分得清清楚楚,分别读做ik,it,ip)。
入声的消失也导致了古、今音声调的不同。一部分古入声字变成了现在的上、去声字,还属于仄声,我们可以不管;但是另有一部分入声字在普通话中却变成了平声字(阴平或阳平),这就值得我们注意了。前面“天子万福”的“福”字就是这种情况。常见的入声变平声字有:
一画:一
二画:七八十
三画:兀孑勺习夕
四画:仆曰什及
五画:扑出发札失石节白汁匝
六画:竹伏戍伐达杂夹杀夺舌诀决约芍则合宅执吃汐
七画:秃足卒局角驳别折灼伯狄即吸劫匣
八画:叔竺卓帛国学实直责诘佛屈拔刮拉侠狎押胁杰迭择拍迪析极刷
九画:觉(觉悟)急罚
十画:逐读哭烛席敌疾积脊捉剥哲捏酌格核贼鸭
十一画:族渎孰斛淑啄脱掇郭鸽舶职笛袭悉接谍捷辄掐掘
十二画:菊犊赎幅粥琢厥揭渤割葛筏跋滑猾跌凿博晰棘植殖集逼湿黑答插颊
十三画:福牍辐督雹厥歇搏窟锡颐楫睫隔谪叠塌
十四画:漆竭截牒碣摘察辖嫡蜥
十五画:熟蝠膝瘠骼德蝶瞎额
十六画:橘辙薛薄缴激
十七画:擢蟋檄
十九画:蹶
二十画:籍黩嚼
讲保留有入声的方言的人,要识别这些入声字自然毫无困难,只要用方言来念就行。对讲北方方言的人,可以根据声旁进行归纳帮助识别,比如“福幅辐蝠”“缴激檄”,但大多数还是只能死记硬背。现代人写旧体诗,完全可以根据现代四声来写。但写旧体诗本来就是因为好古,有人愿根据古代四声来写,也无可厚非,那就要特别注意这种入声变平声的字了。用普通话读古诗,碰到这种字怎么办呢?我以为,为了保持声调的和谐,不妨读成去声。去声较低沉,再读得短促一些,听上去就有点象入声了。实际上,这类入声字,有的人就习惯读成去声,如“一、幅、辐”,很多人都读成去声。
格律 - 律句
汉语虽有四声,但在近体诗中,并不需要象词、曲那样分辨四声,只要粗分成平仄两声即可。要造成声调上的抑扬顿挫,就要交替使用平声和仄声,才不单调。汉语基本上是以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的,重音落在后面的音节上。以两个音节为单位让平仄交错,就构成了近体诗的基本句型,称为律句。对于五言来说,它的基本句型是: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
这两种句型,首尾的平仄相同,即所谓平起平收,仄起仄收。我们若要制造点变化,改成首尾平仄不同,可把最后一字移到前面去,变成了: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除了后面会讲到的特例,五言近体诗无论怎么变化,都不出这四种基本句型。
七言诗只是在五言诗的前面再加一个节奏单位,它的基本句型就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近体诗无论怎么变化,也都不出这四种基本句型。
这些句型有一个规律,就是逢双必反:第四字的平仄和第二字相反,第六字又与第四字相反,如此反复就形成了节奏感。但是逢单却可反可不反,这是因为重音落在双数音节上,单数音节就相比而言显得不重要了。
我们写诗的时候,很难做到每一句都完全符合基本句型,写绝句时也许还办得到,写八句乃至更长的律诗则几乎不可能。如何变通呢?那就要牺牲掉不太重要的单数字,而保住比较重要的双数字和最重要的最后一字。因此就有了这么一句口诀,叫作“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说第一、三、五(仅指七言)字的平仄可以灵活处理,而第二、四、六以及最后一字的平仄则必须严格遵守。这个口诀不完全准确,在一些情况下一、三、五必须论,在特定的句型中二、四、六也未必分明,在后面我们会谈到,但接下来我们先来看看如何由这些基本句型构成一首完整的诗。
格律 - 粘对
我们已经知道了近体诗的基本句型,怎样由这些句子组成一首诗呢?
近体诗的句子是以两句为一个单位的,每两句(一和二,三和四,依次类推)称为一联,同一联的上下句称为对句,上联的下句和下联的上句称为邻句。近体诗的构成规则就是:对句相对,邻句相粘。
对句相对,是指一联中的上下两句的平仄刚好相反。如果上句是:
仄仄平平仄
下句就是:
平平仄仄平
同理,如果上句是:
平平平仄仄
下句就是:
仄仄仄平平
除了第一联,其它各联的上句不能押韵,必须以仄声收尾,下句一定要押韵,必须以平声收尾,所以五言近体诗的对句除了第一联,只有这两种形式。七言的与此相似。
第一联上句如果不押韵,跟其它各联并无差别,如果上、下两句都要押韵,都要以平声收尾,这第一联就没法完全相对,只能做到头对尾不对,其形式也不外两种:
平起: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起: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再来看看邻句相粘。相粘的意思本来是相同,但是由于是用以仄声结尾的奇数句来粘以平声结尾的偶数句,就只能做到头粘尾不粘。例如,上一联是: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下一联的上句要跟上一联的下句相粘,也必须以平声开头,但又必须以仄声收尾,就成了: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为什么邻句必须相粘呢?原因很简单,是为了变化句型,不单调。如果对句相对,邻句也相对,就成了: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第一、第二联完全相同。在唐以前的所谓齐梁体律诗,就是只讲相对,不知相粘,从头到尾,就只是两种句型不断地重复。唐以后,既讲对句相对,又讲邻句相粘,在一首绝句里面就不会有重复的句型了。
根据粘对规则,我们就可以推导出五言绝句的四种格式:
一、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二、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三、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四、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五言律诗跟这相似,只不过根据粘对的原则再加上四句而已。比如仄起首句押韵的五言律诗是: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根据粘对规律,还可以十句、十二句……无限地加上去,而成为排律。
格律 - 孤平和三平调
前面讲到“一三五不论”并不完全正确,在某些情形下一三五必须论。
比如五言的平起平收句:
平平仄仄平
这一句的第三个字是可以不论的,用平声也可以。但是第一字如果改用仄声,就成了:
仄平仄仄平
除了韵脚,整句只有一个平声字,这叫“孤平”,是近体诗的大忌,在唐诗中极少见到。前引杜诗“臂悬两角弓”即是犯了孤平,象这样不合律的句子,叫作拗句。老杜有意写过不少拗体近体诗,这种探索另当别论。
如果第一字非用仄声不可,怎么办呢?可以同时把第三个字改成平声:
仄平平仄平
这样就避免了孤平。这种作法,叫作拗救,意思就是避免了拗句。
所谓“孤平”,是专指平收句(也就是押韵句)而言的,如果是仄收句,即使整句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算犯孤平,至多算是拗句。例如把“仄仄平平仄”改成“仄仄仄平仄”,这不算犯孤平,是可以用的。
还有一种情况,是五言的仄起平收句:
仄仄仄平平
在这种句型中,第一字是可平可仄的,但是第三字不能用平声字,如果用了平声字,成了:
仄仄平平平
在句尾连续出现了三个平声,叫做“三平调”,这是古体诗专用的形式,做近体诗时必须尽量避免,而且无法补救。
同样,七言平起平收句“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一和第三字都可平可仄,但是第五字不能用平声,否则也成了三平调。
只要能够避免孤平和三平调,“一三五不论”就是完全正确的。
格律 - 对仗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绝句的两联也是可对可不对。排律的首联可对可不对,中间各联都必须对仗,最后一联不对,以便结束。
对仗的第一个特点,是句法要相同。
对仗的第二个特点,是不能用相同的字相对。象“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种对仗,在词、曲中是允许的,在近体诗中则绝不允许。实际上,除非是修辞的需要,在近体诗中必须避免出现相同的字。
对仗的第三个特点,是词性要相对,也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代词对代词,虚词对虚词。如果要对得工整,还必须用词义上属于同一类型的词(主要是名词)来相对,比如天文对天文,地理对地理,数目对数目,方位对方位,颜色对颜色,时令对时令,器物对器物,人事对人事,生物对生物,等等,但不能是同义词。前面所举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星”对“月”是天文对,“野”对“江”是地理对,而“垂”对“涌”,“平”对“大”,“阔”对“流”,也都是在词义上属于相同类型的动词、形容词的相对。象这样的对仗,叫做工对。
有一些对仗,是借用了同音字形成工对,叫做借对。格律 - 格律的来由格律本来自音乐,在音乐散佚后,经研究者总结古诗歌的共同规律,便形成了今天看到的格律。格律 - 对格律的看法自白话文运动以来,文学界提倡创作现代诗歌,对格律逐渐不再注意,新月派的代表人物闻一多提出现代诗歌也应遵守一定的格律。相较散文、小说等文学体裁,诗歌,尤其是旧体诗歌,越来越遭到冷落。这与全盘西化思潮提倡的西化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但也有复兴传统文化的声音。相关文献万方数据期刊论文基于统计抽词和格律的全宋词切分语料库建立 - 中文信息学报 - 200721 ( 2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评提摩太·斯蒂尔的"新形式主义"诗歌理论 - 外国文学研究 - 2004 ( 1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唐代乐府诗格律化倾向探析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33 ( 5 )附图 为本词条添加视频和组图相关影像开放分类:我来补充中国古代诗歌中国古代诗歌格式古体格式格律语言学6本词条对我有帮助分享到: 我要提建议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欢迎加入互动百科大家庭,和互动百科超过500万专业认证智愿者一起,分享你的真知灼见。如果你对大家的讨论有兴趣,可以点击“赞”和“鄙视”的大拇指,来表达你的看法。讨论区的精彩内容,会被用户顶到最上面,让更多人感受到大家的推荐,你注意到了吗?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500多万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互动百科用户登录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人人网账号登录QQ账号登录新浪微博账户登录互动百科内容规范客观中立:客观和中立是百科编辑的基础有据可查:内容出处可靠、参考资料完善编辑规范:词条名称规范、内容条理清晰知识体系:词条分类准确、知识关联性强详情参见:互动百科词条标准>>专业认证智愿者科学顾问WIKI热度创建者:胡乱涂鸦大学生编辑次数:7次 历史版本参与编辑人数:6位最近更新时间:2011-06-17 18:01:20贡献光荣榜更多Sogood1大学生shaguafb大学生瓢虫和萤火虫大学生天边月色大学生gl020大学生此词条还可添加 信息模块相关词条编辑黏对和拗救醉翁操·琅琊幽谷《绝句》拗救词的平仄和近体诗有…古诗七言古体诗王之道《五音集韵》《雨霖铃》互动聚焦互动优推
请提意见 帮助中心 7*24小时服务热线:86-10-62303127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服务协议 互动合作 招聘信息 联系我们 站点地图互动在线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HDwiki © 2005-2013

所谓格律,你可以理解为说话时的声调,语气。就像小时候老师教我们的那样,一二三四声那样,不过古时候的格律与现在有一些不同,如,去掉了入声等。嗯。。。。。像英语May I Coming?就是在结尾时用升调,例如,床前明月光,我是这样读的,二二二四一,疑是地上霜,二四四四一。至于韵律,应该是不同的声调组成一个顺序,并以此来规定以后写诗的规格。恩,大概,大致是这样。这些是我自己编的,有错误请指正,谢谢。而弥尔顿的失乐园,很抱歉,我去查了一下,英文应该是格律,但中文译文么,咳咳,我看不出是格律的诗,谢谢。

韵律与格式的统称

《失乐园》以史诗一般的磅礴气势揭示了人的原罪与堕落。诗中叛逆之神撒旦,因为反抗上帝的权威被打入地狱,却毫不屈服,为复仇寻至伊甸园。亚当与夏娃受被撒旦附身的蛇的引诱,偷吃了上帝明令禁吃的知识树上的果子。最终,撒旦及其同伙遭谴全变成了蛇,亚当与夏娃被逐出了伊甸园。该诗体现了诗人追求自由的崇高精神,是世界文学史、思想史上的一部极重要的作品。
“失乐园”的由来是从《圣经》中创世纪中所诉的故事中得来的:
亚当和夏娃偷食禁果以后,世界便为此颠倒。原来温暖如春的天空中盘旋着背离上帝的寒流,凉风一阵紧似一阵地吹过来,世间的一切都开始变得紊乱而不和谐。道分阴阳,动静相摩,高下相克。人失去了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童年,注定要经历酸甜苦辣的洗礼,体验喜怒哀乐的无常。智慧是人类脱离自然界的标志,也是人类苦闷和不安的根源。上帝在园中行走,亚当和夏娃听见他的脚步声。此时他们的心与上帝有了罅隙,出于负罪感,他们开始在树林中躲避上帝。上帝对人的失落发出了痛切的呼唤:“亚当,你在那里?人哪,你在哪里?”这呼唤中包涵着上帝对人犯罪堕落,失掉了赐给人原初的绝对完美的忧伤与失望,又包涵着对人认罪归来,恢复神性的期待。然而在上帝一步紧似一步的追问面前,亚当归咎于夏娃,夏娃委罪于蛇。这就是上帝对人类最初的失望与忧伤,这就是人类背离上帝的最初堕落与痛苦。
亚当对上帝说:“我在园中听见您的声音,就害怕,因为我赤身露体,我便藏了起来。”
“谁告诉你赤身露体的呢?莫非你吃了我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树上的果子么!”上帝知道他已背离了自己的意志,愤怒地质问。
亚当辩解说:“您所赐给我与我同居的女人把那树上的果子给我,我就吃了。”
上帝回顾夏娃,问她:“你都干了些什么呢?”
夏娃说:“那蛇引诱我,我就吃了。”
上帝知道人的僭越已无法挽回,既然他具有了智慧,就应承担与智慧相称的责任。上帝责罚罪魁祸首的蛇说:“你既作了这事,就必受咒诅,比一切的牲畜禽兽更甚,你必用肚子行走,终身吃土。我还要叫你和夏娃彼此为仇,你的后裔和她的后裔也彼此为仇。她的后裔要伤你的头,你要伤他的脚跟。”于是蛇就失去了翅膀和人身,变成了一根弯弯曲曲的长虫,令人生厌。它只能用肚子爬行,钻洞吃土。
上帝接着责罚率先堕落的女人夏娃道:“我必多多加增你怀胎的苦楚,你生产儿女必多受痛苦。你必恋慕你丈夫,你丈夫必管辖你。”
最后,上帝对亚当说:“你既听从了妻子的话,吃了我所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树上的果子。土地必因为你的缘故受咒诅,你必须终身劳苦,才能从地里获得粮食。土地必给你长出荆棘和蒺黎来。你也要吃田间长出的蔬菜,你必汗流满面才能糊口,直至你归了土。因为你是从土里创造出来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
人类因为发挥智慧而创造了文明;因为滥用了智慧而受到诅咒。沃土长上荆棘,绿色原野成为荒漠,晴朗的天空变得乌烟瘴气,清澈的河流秽物漂流。人性如果受到邪恶败坏,就会导致可怕的后果——毁灭,人就可能失掉永生(生生不息繁衍)的权利,他将出于尘土而复归于尘土。这是一个古而常新的警钟。上帝说:“那人已经与我们相似,能知道善恶,现在恐怕他伸手又摘生命树的果子吃,就永远活着。”上帝因为亚当和夏娃是自己的造物,惩罚了他们,同时也很怜惜。他用兽皮做了衣服给他们穿,接着打发他们出伊甸园,赐土地给他们耕种。
上帝把亚当和夏娃逐出伊甸园后,便在园子的东边安设基路呐(传说中带翅膀的动物)和四面转动发火焰的剑,来把守通往生命之树的道路。
从此,上帝失落了人;人也失落了上帝。

整篇文章韵不多,但仍属有韵类的

格律简单讲就是有规则的,字数、押韵都讲究套路。近代自由诗发展后就不怎么讲究格律了。国外的诗歌自由体的居多,尤其是叙事诗多,弥尔顿的《失乐园》叙事就多,属于自由体的吧!


没有文学素养的人可以读文学吗?
没有文学素养的人也是可以读文学的,只不过在读的过程中要比其他人艰难一些而已。有些人从小就是天性使然或者家庭氛围的影响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家里的每个角落都会堆满文学书籍,而有些人刚好相反,觉得文学可有可无,甚至看到课本后面的背诵全文都会觉得头痛,更不要说去真正的了解和鉴赏一篇文章,...

文学才能是天生的吗?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没有文学才能
雪漠答:有天生的,也有后天开发的。文学才能是人本俱的自然智慧,所有的人都具有这种智慧。只是那些我们认为“天生”的人,其实是小时候因为某种喜好的原因、某种机缘的原因,被开发的早而已,这些人就会被认为是有文学才能的人。而那些认为自己没有文学才能的人,只是因为智慧还没有被开发,或者被开发的...

有哪些文学上的事实,没有一定文学知识的人不会相信?
其实还有一个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我们经常都知道日本的一些著名的作家,比如村上春树。不可否认的她在我们中国是一个很知名的作家,我们也有经常。不过他写的书本,但是他们在日本的时候,文学造诣并不是很高,影响也不是很大。其实他们只是标准的畅销书和文学家之间的著名作家而已。其实我们人类的本性就是...

什么样的人具有文学天赋?
那些所谓的文学天赋异禀的人,不过是你没有看到他们努力看书的时候,没有看到他们写摘录,写随笔的时候。习惯是养成的,只有多练,多学习,才能做到思如泉涌。我相信有些人是会比其他人天赋好一点点,但是文学这个东西,你不读,不看,不学,不写,...

文学天赋到底指什么,怎么判断一个人有没有文学天赋?
文学天赋且是一个非常抽象的词,它不仅可以指对于文学的研究理解能力,也可以指文学的创作能力。如果要判断一个人有没有文学天赋,主要还是要在实践中来分析。一个人有没有文学天赋,其实是很难用一句两句话来判断的,毕竟文学天赋,盘盖的方面也是非常多的,有时候他展现出了这一面,却未必展现出另一...

有文学天赋的人是何样的?
有文学天赋的人从小就会表现出来。我没有上过任何课外班。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就能背下300余首诗词。书是学校印刷免费发的,要求每天背两首,我没多久就全背下来了。高中时选修的诗词文章我基本都会背。名篇基本都会背。

文笔好是天生的吗?
您好,文笔好从来不是天生的,都是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一点点的积累,一点点的总结,一点点的提升。笔者从事安全工作二十多年,近30年,在最初的十年里,心里只是想着把工作做好,并没有其他的想法。总结报告等等需要用笔的地方,也就是照猫画虎,流水帐。终于有一天,一位领导给我说:只会闷着...

现代中国有没有比苏轼文学成就更高的人?
总说文无第一,这属于比较文学范畴,所以某种程度上还是可以争个高下。拿全才来说,似东坡者,全本文学史找不出几个和他较阵的。人们谈他,都诗词史画医食并举,却不知一本《东坡易传》就足以惊艳中国哲学史了。看见,苏轼的成就早已超出文学的范畴,在文化的思想的广袤星空挥洒恒久不退的光华。可话...

文学如月光,无用,却让人心柔软 如何理解
接触文学的人会比没接触文学的人幸运,因为他们拥有更广阔的视野,有超越时空的思想,甚至可以说,在陷入绝境时,更容易得到救赎。心中有文学的人,内心更柔软,也更能细致地生活,理性又温情地打量世界。文学是月光,可以照亮人们的心灵,帮助人们探索处于未知黑暗中的真相。文学之功能便是主要作用于此。...

为什么有人说路遥没有文学水准,有人却极力推崇?
一、生不逢时、家徒四壁路遥出生的地方,是中国极为贫困的陕北。由于家庭条件实在难以负担自己的生存,路遥只能过继给自己的大伯。面对当时落后的教育资源和生存条件,路遥这位文学巨匠只能身穿破衣烂衫的生活着。但是,贫困的生活并没有消磨他的意志,而是造就了他性格中的倔强,发誓自己要有一番成就。尽...

南召县15338805523: 请问有没有文学家高人帮我解签?
端木国诚瑞: 1第一支签意是你的态度问题 缺乏积极主动 需有朋友贵人当 煤介才能回复感情2二签要你耐心等待 无需过虑 你不理她 时机一到 她自会找你

南召县15338805523: 麻烦哪位文学大师或者是研究诗词的大师能来帮我解此诗整首意思!!!!
端木国诚瑞: 我试着解释一下啊 瑶席(瑶台仙界的宴席呗)雅琴都是作者自造的词,就是(相见的时候)您在吃饭的时候我愿意给您弹奏,(希望)您(宠幸)的心对我坚定不移.我愿意拿出珍藏的用于祭祀的水草来祈祷,(因为)我们会面稀少,岁月过的真快啊.整天清香烟雾弥漫啊,远近的幽香空气每天都比前一天清新.等待(相见)是多么的烦躁和牵挂啊,但是只要你不嫌弃(我愿意继续).好像是在说两个仙人,有可能是借牛郎织女的典故来表示诗人愿意永远等待那个人. 别听他们的 即使是机器做的 也是有深意的 只是没有人用心去看啊.

南召县15338805523: 文学高手帮我解下这首诗的大体意思 -
端木国诚瑞: 我也同意一楼的意见, 但你既然问了, 似乎是你在人生较顺利时认识你的女友, 但白首难期, 第三句的"云间"就是没有脚踏实地,"千里"很明显是说分开,"同明月"是说分开后也可以愉快地生活,综合一下就是,如果不脚踏实地的交往,那么还是分开对两人好一些.这就是第二句说的情况 第四句,是说,事情也是有转机的,"满藕池"自然是在地上,也既脚踏实地,鸥鹭本来只有两个(你们俩),满藕池,尤其是满,自然是你们生活愉快,子孙满堂了.你补充了我也补充,"卓"的意思是"远",是午后!!!!

南召县15338805523: 那位文学好的人帮我解一下这个姻缘签,急啊!
端木国诚瑞: 如果身为男子的你,有意于某位淑女,那么那位女孩子就不会有拒绝的理由.也就是说你看上了谁就快去追吧,一定会成功的.祝你好运!

南召县15338805523: 文学好的帮我解下签 -
端木国诚瑞: 你早年运势不曾畅通,几年荒废,都不富有.你的兄弟亲戚没有可以依靠的人,你一生的事业到了晚年才有起色.说明:这种命的人性格急躁,但是能随机应变,灵活,经常能遇见贵人,祖宗没有留下什么家业可以继承,儿女朋友都少义气,你应该自己独立成家,开创事业,年轻时交的财运如霜似雪靠不住, 到了中年勉强成了家,此时大运交好家业顺当,妻子比自己小才能不相克. 还望采纳!

南召县15338805523: 一首诗 请文学素养好的人帮我解释一下这诗的意思 不能含糊 要完全的白话文解释. -
端木国诚瑞: 你提供的“诗”,很像寺庙里的“签诗”(即带有预言性质的话,也称箴言).此签大意是:过了这几件忧危的事后,希望你再立志向而永远不要落空.凡事不必太紧张,放宽心,自然就会有妙计.一旦遇到高人(俗称贵人),你就会做出突出成绩,建立功勋.

南召县15338805523: 求懂文学的帮我解释一下这几句话? -
端木国诚瑞: 这个诗比那个唯有读书高的诗写的好得多 虽然那个诗的道理比较深刻 但文笔差点儿 没有感情的人,未必是英雄.多情的人自古以来最多的下场还是伤心遗憾的离别. 情感因伤心到了不堪去回想的时候,只有在梦中于天堂相会 恩,情感表达很真切,但有点做作,有点女人味.自古优秀的情诗都习惯由景入情.并且写绝句最好还是注意平仄.最后一句 一齐入梦到天阙 逻辑上有点问题.建议修改. 以上意见仅供参考.希望楼主节节提高,越来越好.

南召县15338805523: 寻找文学高手帮我分析作文
端木国诚瑞: 文本自心生,老师和学生观点不统一的情况其实挺多的.因为作文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人的经历、思想等等许多方面.我的作文就常被老师说太飘了.但我自己觉得我只是在隐喻的表达我的思想,可老师觉得我要点透.所以应试来说,还是听老师的唱唱高调谁让我们生在中国

南召县15338805523: 通俗文化的定义 -
端木国诚瑞: 通俗文化也可以被理解为俗文化,亦即大众文化.通俗文化离不开大众的基础,而建立在通俗文化上的高雅文化也是在我们生活基础上形成的.通俗文化是与我们生活最为密切和能够及时反映我们生活的文化,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进...

南召县15338805523: 懂诗词的进来帮我解解,我只能看的很迷糊啊 -
端木国诚瑞: 1、这首绝句,一般是出现在拜佛求签的签子上,总体上来说,它的意思是虽然当前你的情况很不如人意,但是这都是暂时的,一切都会过去,美好的生活马上就会到来的,句末的红玛瑙预示的就是美好的事物,希望等等.后面的两句的深层含...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