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范仲淹《苏慕遮 别恨》这首诗的鉴赏?

作者&投稿:莱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苏慕遮·怀旧》是范仲淹什么时候写的? 这首诗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的?也许我还要问~

《苏幕遮•怀旧》此作创作于陕西戍守边塞时,是他写离别的和乡思的名篇,也有题说为《苏幕遮•别恨》。这首词清丽柔婉,但却又带着一些怨愤和愁闷,这是由于他多年漂泊异乡的原因,也就此抒发出来的感叹之作。

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这本是词中常见的结构和情景结合的方式,其特殊性在于丽景与柔情的统一,更准确地说,是阔远之境、秾丽之景、深挚之情的统一。写乡思离愁的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这首词所描绘的景色却阔远而秾丽。
它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反过来衬托了离情的可伤,另一方面又使下片所抒之情显得柔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整体说来,这首词的用语与手法虽与一般的词类似,意境情调却近于传统的诗。这说明,抒写离愁别恨的小词是可以写得境界阔远,不局限于闺阁庭院。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当时范仲淹正在西北边塞的军中任陕西四路宣抚使,主持防御西夏的军事。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其先邠(今陕西邠县)人,后徙苏州吴县(今属江苏)。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又曾出任陕西四路宣抚使,知邠州。守边多年,西夏称他“胸中自有数万甲兵”。卒谥文正。
著有《范文正公集》。词存五首,风格、题材均不拘一格,如《渔家傲·秋思》写边塞生活,苍劲明健,《苏幕遮·怀旧》《御街行·秋日怀旧》写离别相思,缠绵深致,均脍炙人口。有今辑本《范文正公诗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幕遮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今属江苏)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在参知政事任上,提出过政治革新的方案,主持庆历改革,史称“庆历新政”,因守旧派阻挠而未果。文章骈散相间,气势磅礴,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词则能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开拓了词的领域,可以说是苏轼豪放词的先声。卒谥文正。有《范文正公集》。
  
  这首词通过对深秋景色的描绘,抒写思乡之情、羁旅之思。
  
  上阕用多彩的画笔,描写出绚丽高远的深秋景色: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秋高气爽,在晴空万里的天幕上飘荡着虚无缥缈的云彩,那云彩被碧蓝的天色映衬着,看上去也是淡淡的翡翠颜色;金风习习,玉露冷冷,大地铺满了金黄色的树叶。远处无边的秋色与浩淼的水波相连,碧翠的秋水,在金风的吹拂下,泛起层层的涟漪,远远望去不甚清晰,似有烟雾笼罩,分不清哪是水,哪是天。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天色将晚,落日的余晖映得万山红遍,天水相连之处水天一色。只有岸边的芳草,全不顾深秋已经来临,依然芳菲烂漫,一直开放到夕阳照不到的地方。看到了这深秋景色,客居他乡的词人思乡之情油然而生,那乡愁,好象随着这落日的余晖一直来到斜阳之外的芳草凄凄的故乡。
  
  下阕借景抒情,表达客思乡愁带给词人的困扰: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让人黯然神伤,每天夜里只有在美好的梦境中才能暂时入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明月皎洁,反而让人倍感寂寞与怅惘,于是不由得端起酒杯来想一舒愁苦的百转回肠,谁知酒入愁肠都化作了相思的眼泪,反而使自己的愁思更加悲苦。
  
  这是一首描写羁旅乡愁的词。乡魂、旅思、愁肠、相思泪,映衬出触景生情、夜不能寐的客子离恨,秋景的动人足以反衬出客愁的深长。全词意境壮阔,构思谨严。情景交融,缠绵婉曲。“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六一诗话》)对宋代豪放派词作和元曲的创作都有较大影响,是一篇流传千古的名作。
  
  注释:
  ①苏幕遮: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幕”亦作“莫”、“摩”等。
  ②山映斜阳:斜阳照山的意思。天接水:天际,水天相连之处。
  ③斜阳外:斜阳照不到的地方。
  ④黯(àn)乡魂:因思念家乡而忧伤。黯,内心忧郁凄惋的样子。
  ⑤旅思(sì四):羁旅中的情思。

解释:
白云满天,黄叶遍地。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泪。

赏析:
苏幕遮①【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②追旅思,③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上诗解释此词抒写乡思旅愁,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尤见深挚。 “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为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所本。
“秋色连波”二句,落笔于高天厚地之间的浓郁的秋色和绵邈秋波: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的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山映斜阳”句复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同时,“斜阳”又点出所状者乃是薄幕时分的秋景。 “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埋怨“芳草”无情,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 下片“黯乡魂”二句,径直托出作者心头萦绕不却乡愁。“除非”说明舍此别无可能。但天涯孤,
旅好梦”难得,乡愁也就暂时无计可消了。 “明月楼高”句顺承上文: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明月团团,反使他倍感孤独与怅惘,于是发出“休独倚”之叹。 歇拍二句,写作者试图借饮酒来消释胸中块垒,但这一遣愁的努力也归于失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全词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是真情流溢、大笔振迅之作。

白云满天,黄叶遍地。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泪。

赏析:
苏幕遮①【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②追旅思,③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上诗解释此词抒写乡思旅愁,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尤见深挚。 “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为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所本。
“秋色连波”二句,落笔于高天厚地之间的浓郁的秋色和绵邈秋波: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的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山映斜阳”句复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同时,“斜阳”又点出所状者乃是薄幕时分的秋景。 “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埋怨“芳草”无情,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 下片“黯乡魂”二句,径直托出作者心头萦绕不却乡愁。“除非”说明舍此别无可能。但天涯孤,
旅好梦”难得,乡愁也就暂时无计可消了。 “明月楼高”句顺承上文: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明月团团,反使他倍感孤独与怅惘,于是发出“休独倚”之叹。 歇拍二句,写作者试图借饮酒来消释胸中块垒,但这一遣愁的努力也归于失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全词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是真情流溢、大笔振迅之白云满天,黄叶遍地。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泪。

赏析:
苏幕遮①【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②追旅思,③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上诗解释此词抒写乡思旅愁,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尤见深挚。 “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为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所本。
“秋色连波”二句,落笔于高天厚地之间的浓郁的秋色和绵邈秋波: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的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山映斜阳”句复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同时,“斜阳”又点出所状者乃是薄幕时分的秋景。 “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埋怨“芳草”无情,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 下片“黯乡魂”二句,径直托出作者心头萦绕不却乡愁。“除非”说明舍此别无可能。但天涯孤,
旅好梦”难得,乡愁也就暂时无计可消了。 “明月楼高”句顺承上文: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明月团团,反使他倍感孤独与怅惘,于是发出“休独倚”之叹。 歇拍二句,写作者试图借饮酒来消释胸中块垒,但这一遣愁的努力也归于失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全词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是真情流溢、大笔振迅之作.就这些。够详细了吧


石台县18671104737: 范仲淹的苏幕遮赏析? -
翁卿枣仁: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赏析】 这首词别本题作《别恨》或《怀旧》,抒写作者秋天思乡怀人的感情.上片用多彩的画笔绘出绚丽、高远的秋景,意境开阔.“碧叶天,黄叶地”为传诵名句.词的下片表达客思乡愁带给作者的困扰,极其缠绵婉曲.以夜不能寐、楼不能倚、酒不能消解三层刻画,反言愈切.煞拍酒化为泪,消愁之物反酿成悲戚之情,最为警策.前人颇诧异镇边帅臣“亦作此消魂语”.《左庵词话》解释说:“希文宋一代名臣,词笔婉丽乃尔,比之宋广平赋梅花,才人何所不可,不似世之头巾气重,无与风雅也.”此说可谓得之.

石台县18671104737: 苏幕遮 范仲淹 赏析 -
翁卿枣仁: 这首词抒写思乡之情、羁旅之思,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尤见深挚. “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后为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所化用.“秋色连波”二句,落笔于高天厚...

石台县18671104737: 《苏幕遮》【宋】范仲淹是赠别诗,还是写景诗,还是叙事诗,还是励志诗,还是哲理诗?
翁卿枣仁: 上片写的是秋天的景色,必注定了全诗有一种悲凉的气氛.后片直接抒情,写的是思乡之情,与上片的悲凉气氛相对应. 所以是:写景诗

石台县18671104737: 范仲淹 苏幕遮的写作背景 -
翁卿枣仁: 他当时出任陕西四路宣抚使,主持防御西夏的军事.在边关防务前线,当秋寒肃飒之际,将士们不禁思亲念乡,于是有这首借秋景来抒发怀抱的绝唱.该词上片主要写景,下片主要抒情. 况周颐《蕙风词话·论词》指出:“善言情者,但写景而情在其中.此等境界,唯北宋人词往往有之.”范仲淹的《苏幕遮》,正是北宋初年的代表词作,也确能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真切感人.

石台县18671104737: 比较有感觉的词(要古代的哦.词牌名和那什么都不要少) -
翁卿枣仁: 《苏幕遮》 作者: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词牌子 《苏幕遮》唐玄宗时教坊曲...

石台县18671104737: 苏幕遮 送别 - 李叔同
翁卿枣仁: 《苏幕遮》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三作“别恨”;这个词牌同“送别”很相似.如果论范仲淹写的《苏幕遮》“碧云天,黄花地”,与《送别》都是先写景,后写离别之凄情.《苏幕遮》有“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好梦留人睡”《送别》则有“芳草碧连天”“夕阳山外山”,“今宵别梦寒”.可见其相似之处.再者,两首诗的句型都有三字,三字,比如“长亭外,古道边”等.

石台县18671104737: 苏幕遮 范仲淹
翁卿枣仁: 1. “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已隐寓其中.“芳草”历来是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意象之一,比如相传为蔡邕所作的《饮马长城窟行》写“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李煜《清平乐》写“离恨恰如草,更行更远还生”.埋怨“芳草”无情,正可见作者多情、重情. 2. “好梦”指没有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的梦境. “明月楼高”一句顺承上文: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明月皎皎,反而使他倍感孤独与怅惘,于是不由得发出“休独倚”之叹.

石台县18671104737: 求一道诗歌鉴赏题.《苏幕遮》语文!!! -
翁卿枣仁: 1.山映斜阳天接水. 结构上是承上启下,在结构上是过片.由写景转为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2.上阕写景,气象阔大,意境深远,视点由上及下,由近到远.仅"无情"二字点出愁绪,犹是对景而言,不露痕迹. 下阕直揭主旨,因"芳...

石台县18671104737: 借景抒情的诗歌 -
翁卿枣仁: 借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

石台县18671104737: 苏幕遮 - 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苏幕遮这首诗中那部分是写景致的,作者这样写
翁卿枣仁: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暗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