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卫大将军是干什么的,官位大不大。唐朝时武将和文臣最高官是什么官

作者&投稿:木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唐朝时候,真有千牛卫大将军吗?如果有,又是什么官职,主要责任是什么~

  是有的!

  唐代前期实行府兵制度,所以在朝廷设立十六卫。十六卫的名称,唐代前期变化甚多,到唐玄宗开元时方大体上固定为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右左威卫、右左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和左右千牛卫。
  千牛卫是属于禁军,不掌控府兵。掌供御弓箭和宿卫侍从,是皇帝的近身亲卫,升迁也很快。元代诗人陈孚就有:“剑佩千牛卫,旌幢五凤楼”之句。
  《通典》卷二十八 职官十: 武官上: 将军总叙 左右卫并亲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 左右千牛卫 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左右神武等军 ...
  这里就可以看到千牛卫的班次。 
  《唐会要•舆服下》说:“延载元年(694)五月二十二日,出绣袍以赐文武官三品已上。其袍文各有训诫,诸王则饰以盘龙及鹿,宰相饰以凤池,尚书饰以对雁,左右卫将军饰以对麒麟,左右武卫饰以对虎,左右鹰扬卫饰以对鹰, 左右千牛卫 饰以对牛,左右豹韬卫饰以对豹,左右玉钤卫饰以对鹘,左右监门卫饰以对狮子,左右金吾卫饰以对豸。文铭皆各为八字回文”。这种胸前有禽兽花纹,背部有文铭字样的异文袍衫,在玄宗时上面的文字被废止了。但针对不同职务的官员,袍服上绣饰各种禽兽纹样以区别文武品级的做法还是延续了下来,如开元十一年(723)六月,玄宗敕令千牛卫饰以瑞牛,左右卫饰以瑞马,等等。
  可见,千牛卫的衣饰上,总是有牛的图案。
  千牛卫是要在殿上值勤的。唐朝制度(以开元七年令为代表)规定,近卫侍奉之官,如左右千牛卫,因在殿上,仪态的要求更高,有这样的规定: 凡侍奉,禁横过座前者,禁对语及倾身与阶下人语者,禁摇头举手以相招召者。
  仪态要有所规定,当然装备也应该整齐划一,这些装备里面,大概也就包括所谓“千牛刀”什么的。唐朝的制度如此,唐以前大概也差不多,因为毕竟唐朝因循北朝的制度是很多的。
  关于千牛卫在朝廷上的列班问题,在下仅可以从诗文里考究(这很不科学,只能说聊胜于无),具体资料没有能够详查,所以说只是抛砖,引的就是考究之后的玉了。
  高则诚《琵琶记》中言到:“左列着森森严严,前前后后的羽林军、旗门军、控鹤军、神策军、虎贲军,花迎剑佩星初落;右列着济济锵锵,高高下下的金吾卫、龙虎卫、拱日卫、千牛卫、骠骑卫,柳拂旌旗露未干。”这里提到了千牛卫是右列的,考虑到高是元朝人,其所据之书多是宋及以前,其所说之左右班列,似有几分可信。姑列于此。
  下面来谈谈千牛卫将军的地位问题。在唐朝,千牛卫将军地位似乎比较尊崇,太平公主之子薛崇训为右千牛卫将军,直到契丹(契丹多因唐制),尚以千牛卫将军封贵人。
  宋朝则不然。宋多以千牛卫将军封降人,如李煜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湖南周保权亦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
  基本上来说,千牛卫名义上来说是皇帝的亲近护卫,常常在殿上值勤,从道理上来说,都是精选的勇士,有比较整齐的装备,在宫廷政变发生时,常常会看到他们的身影(不管是参加叛乱还是平叛)。千牛卫大将军,名义上是千牛卫的头头,在唐朝、五代、契丹都是比较尊崇的官号,但是在宋朝不是,往往只是被皇帝授予他尊崇有余,尊敬不足的人。

1唐十六卫均置大将军一人﹑将军二人(中唐以后﹐又有上将军一人﹐为卫之长)﹐下属有长史﹑参军﹑中郎将﹑郎将等。
2
一左右卫
  上将军各一人,从二品;大将军各一人,正三品;将军各二人,从三品。掌宫禁宿卫,凡五府及外府皆总制焉。
  长史各一人,从六品上。掌判诸曹、五府、外府禀禄,卒伍、军团之名数,器械、车马之多少,小事得专达,每岁秋,赞大将军考课。
  录事参军事各一人,正八品上。掌受诸曹及五府、外府之事,句稽抄目,印给纸笔。
  仓曹参军事各二人,正八品下。掌五府文官勋考、假使、禄俸、公廨、田园、食料、医药、过所。
  奉车都尉,掌驭副车。有其名而无其人,大陈设则它官摄。驸马都尉无定员,与奉车都尉皆从五品下。
  司阶各二人,正六品上;中候各三人,正七品下;司戈各五人,正八品下;执戟各五人,正九品下;长上各二十五人,从九品下。武后天授二年,置诸卫司阶、中候、司戈、执戟,谓之四色官。
二 左右骁卫
  上将军各一人,大将军各一人,将军各二人。掌同左右卫。凡翊府之翊卫、外府豹骑番上者,分配之。凡分兵守诸门,在皇城四面、宫城内外,则与左右卫分知助铺。
三左右武卫
  上将军各一人,大将军各一人,将军各二人,掌同左右卫。凡翊府之翊卫、外府熊渠番上者,分配之。长史各一人,录事参军事各一人,仓曹参军事各二人,兵曹参军事各二人,骑曹参军事各一人,胄曹参军事各一人,左右司阶各二人,左右中候各三人,左右司戈各五人,左右执戟各五人,长上各二十五人。左右翊中郎将府官,同骁卫。有称长二人,录事一人,史二人,亭长二人,掌固四人。仓曹,府二人,史四人;兵曹,府三人,史五人;骑曹,府二人,史四人;胄曹,府三人,史三人。称长掌唱警,为应跸之节。
四左右威卫
  上将军各一人,大将军各一人,将军各二人,掌同左右卫。凡翊府之翊卫、外府羽林番上者,分配之。凡分兵主守,则知皇城东面助铺。长史各一人,录事参军事各一人,仓曹参军事各二人,兵曹参军事各二人,骑曹参军事各一人,胄曹参军事各一人,左右司阶各二人,左右中候各三人,左右司戈各五人,左右执戟各五人,长上各二十五人。左右翊中郎将府官,同骁卫。有录事一人,史二人,亭长二人,掌固四人。仓曹,府二人,史四人;兵曹,府三人,史五人;骑曹,府二人,史四人;胄曹,府三人,史三人。
五左右领军卫
  上将军各一人,大将军各一人,将军各二人,掌同左右卫。凡翊府之翊卫、外府射声番上者,分配之。凡分兵主守,则知皇城西面助铺及京城、苑城诸门。长史各一人,录事参军事各一人,仓曹参军事各二人,兵曹参军事各二人,骑曹参军事各一人,胄曹参军事各一人,左右司阶各二人,左右中候各三人,左右司戈各五人,左右执戟各五人,长上各二十五人。左右翊中郎将府官,同骁卫。有录事一人,史二人,亭长二人,掌固四人。仓曹,府二人,史四人;兵曹,府三人,史五人;骑曹,府二人,史四人;胄曹,府三人,史三人。
六左右金吾卫
  上将军各一人,大将军各一人,将军各二人。掌宫中、京城巡警,烽候、道路、水草之宜。凡翊府之翊卫及外府佽飞番上,皆属焉。师田,则执左右营之禁,南衙宿卫官将军以下及千牛番上者,皆配以职。大功役,则与御史循行。凡敝幕、故毡,以给病坊。兵曹参军事,掌翊府、外府武官,兼掌猎师。骑曹参军事,掌外府杂畜簿帐、牧养之事。胄曹参军事,掌同左右卫。大朝会行从,给青龙旗、槊于卫尉。长史各一人,录事参军事各一人,仓曹参军事各二人,兵曹参军事各二人,骑曹参军事各一人,胄曹参军事各一人,左右司阶各二人,左右中候各三人,左右司戈各五人,左右执戟各五人,左右街使各一人,判官各二人。左右翊中郎将府官如骁卫。有录事一人,史二人。仓曹,府二人,史四人;兵曹,府三人,史五人;骑曹,府二人,史四人;胄曹,府三人,史三人。左右街典二人,引驾仗三卫六十人,引驾佽飞六十六人,大角手六百人。隋有察非掾,至唐废。
  左右翊中郎将府中郎将,掌领府属,督京城左右六街铺巡警,以果毅二人助巡探。入閤日,中郎将一人升殿受状,卫士六百为大角手,六番阅习,吹大角为昏明之节,诸营垒候以进退。
  左右街使,掌分察六街徼巡。凡城门坊角,有武侯铺,卫士、彍骑分守,大城门百人,大铺三十人,小城门二十人,小铺五人,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乙夜,街使以骑卒循行嚣襜,武官暗探;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启,鼓三千挝,辨色而止。
七左右千牛卫
  上将军各一人,大将军各一人,将军各二人。掌侍卫及供御兵仗。以千牛备身左右执弓箭宿卫,以主仗守戎器。朝日,领备身左右升殿列侍。亲射,则率属以从。胄曹参军事掌甲仗。凡御仗之物二百一十有九,羽仪之物三百,自千牛以下分掌之。上日,执御弓箭者亦自备以入宿。主仗每月上,则配以职,行从则兼骑曹。中郎将各二人,长史各一人,录事参军事各一人,兵曹参军事各一人,胄曹参军事各一人。唐改备身郎将曰将军,备身将曰中郎将,千牛左右、备身左右曰千牛备身。初置备身主仗。有录事一人,史二人,亭长二人,掌固四人。兵曹,府一人,史二人;胄曹,府一人,史一人。千牛备身十二人,备身左右十二人,备身一百人,主仗一百五十人。千牛备身掌执御刀,服花钿绣衣绿,执象笏,宿卫侍从。备身左右掌执御弓矢,宿卫侍从。备身,掌宿卫侍从。主仗,掌守供御兵仗。
  左右翊中郎将府中郎将,掌供奉侍卫。凡千牛及备身左右以御刀仗升殿供奉者,皆上将军领之,中郎将佐其职。有口敕,通事舍人承传,声不下闻者,中郎将宣告。
八左右监门卫
  上将军各一人,大将军各一人,将军各二人。掌诸门禁卫及门籍。文武官九品以上,每月送籍于引驾仗及监门卫,卫以帐报内门。凡朝参、奏事、待诏官及繖扇仪仗出入者,阅其数。以物货器用入宫者,有籍有傍。左监门将军判入,右监门将军判出,月一易其籍。行幸,则率属于衙门监守。
  长史,掌判诸曹及禁门,巡视出入而司其籍、傍。余同左右卫。兵曹参军事兼掌仓曹,胄曹兼掌骑曹。
  左右翊中郎将府中郎将,掌涖宫殿城门,皆左入右出。中郎将各四人,长史各一人,录事参军事各一人,兵曹参军事各一人,胄曹参军事各一人。有录事一人,史二人,亭长二人,掌固二人。兵曹,府三人,史五人;胄曹,府三人,史四人。监门校尉三百二十人,直长六百八十人,长入长上二十人,直长长上二十人。监门校尉掌叙出入。唐改监门府郎将为将军。

十二卫大将军各一人,官正三品。掌宫禁宿卫,凡五府及外府皆总制焉。官位很大。文臣最高官为宰相三省长官同为宰相,武将最高官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正一品) 。

唐初沿袭开皇旧制﹐仍称十六府。龙朔二年(662)唐高宗改百官名时﹐始正式定称为十六卫。在中央设十六卫,其中的十二卫为府兵的领导机构: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和左右金吾卫;又在全国范围设置“折冲府”。

十二卫遥领天下657个折冲府,分领诸军府到长安上番宿卫的府兵,居中御外,卫戍京师,是府兵和禁军的合一。唐十六卫均置大将军一人﹑将军二人(中唐以后﹐又有上将军一人﹐为卫之长)﹐下属有长史﹑参军﹑中郎将﹑郎将等。

大将军各一人,官正三品。掌宫禁宿卫,凡五府及外府皆总制焉。官位很大。

按权力文臣最高官为宰相三省长官同为宰相,但因唐太宗在即位前曾任过尚书令,所以无人敢再担任此官,遂以其副职左、右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中书令、侍中并为宰相。

唐太宗时,因中书令、侍中位高权重,不轻易授人,于是又常以它官加“参议朝政”、“参预朝政”、“参知政事”、“参议得失”等名号作为实际上的宰相。后来又有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中书门下三品”(代宗时改为二品)的头衔行宰相事的。

扩展资料

唐代官员俸禄

唐代官员从政府那里所得的俸禄来源包括:禄米、土地、俸料三大项。

禄米

《新唐书食货志五》云:“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文武官给禄,颇减隋制,一品七百石,从一品六百石,二品五百石,从二品四百六十石……”递至从九品为30石,都是每年供给一次,外官无禄。

至贞观初年,中书舍人高季辅建言:“外官卑品贫匮,宜给禄养亲。”此后,规定外官比京官低一等给禄,一品以50石为一等,二品三品以30石为一等,四品、五品以20石为一等,六品、七品以5石为一等,八品、九品以2石5斗为一等。若无粟则以盐代禄。

此外,百官在年终考核中得到上考者,可得到奖禄一季或一年。

土地

在均田制度下,唐代职事官、散官、封爵、勋官等均可按品级受职分田和永业田。

据《新唐书食货志五》载,一品有职分田12顷,二品10顷,递至九品2顷,皆给百里内之地。诸州都督、都护、亲王府官二品12顷,三品10顷,递至九品2顷50亩。

武官、三卫中郎将、上府折冲都尉六顷,中府五顷五十亩,递至队正、队副80亩。此外,又有永业田,亲王100顷,职事官一品60顷,郡王、职事官从一品50顷,国公、职事官从二品35顷,县公、职事官三品25顷,递至九品2顷。

上柱国30顷,柱国25顷,上护军20顷,护军15顷,散官五品以上给同职事官。如果职事官被解免者,则追回田亩,若被除名者,则仅受口分之田,若袭爵者,不另给田亩。这些规定,只是政府的一种限田措施,并不能实授其地。

俸料

唐代官员的俸料制是唐高宗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制定的。所谓俸料,包括月俸、食料、杂用,职事官又有防合或庶仆(一品至五品有防合。一品防合96人;六品至九品有庶仆,六品有庶仆15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二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朝官制



唐初沿袭开皇旧制﹐仍称十六府。龙朔二年(662)唐高宗改百官名时﹐始正式定称为十六卫。在中央设十六卫,其中的十二卫为府兵的领导机构: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和左右金吾卫;又在全国范围设置“折冲府”;“十二卫”遥领天下657个折冲府,分领诸军府到长安上番宿卫的府兵,居中御外,卫戍京师,是府兵和禁军的合一。

南衙府兵十六卫,各有大将军、将军、中郎将等。唐十六卫均置大将军一人﹑将军二人(中唐以后﹐又有上将军一人﹐为卫之长)﹐下属有长史﹑参军﹑中郎将﹑郎将等。

大将军相当于最大的将军,一般是正三品,掌控所属的禁卫和戊戌部队。权利蛮大的,毕竟是卫戍部队的首脑,正三品的官位也绝不算小。

另附上唐朝官职:

正一品
职官: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天策上将
爵 :亲王

从一品
职官: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唐朝官制相关图片
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
武散官:骠骑大将军
爵:嗣王、郡王、 国公

正二品
职官:尚书令(因李世民曾任此职,后来此职一直空置)、大行台尚书令
文散官:特进
武散官:辅国大将军
爵:开国郡公
勋:上柱国

从二品
职官:尚书左右仆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京兆/河南/太原府牧、大都督、大都护
文散官:特进
武散官:镇军大将军
爵:开国县公
勋:柱国

正三品
职官:侍中、中书令、吏部尚书、十六卫大将军、六部尚书、太子宾客、太常卿、太子詹事、中都督、上都护
文散官:金紫光禄大夫
武散官: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
勋:上护军

从三品
职官:御史大夫、秘书监、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卿、左右散骑常侍、国子祭酒、殿中监、少府监、将作大匠、诸卫羽林千牛将军、下都督、上州刺史、大都督府长史、大都护府副都护
文散官:银青光禄大夫
武散官:云麾将军、归德将军
爵:开国侯
勋:护军

正四品上
职官:黄门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吏部侍郎、太常少卿、中州刺史、军器监、上都护府副都护、上府折冲都尉
文散官:正议大夫
武散官:忠武将军
爵:开国伯
勋:上轻军都尉

正四品下
职官:尚书右丞、尚书中司侍郎、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中郎将、亲勋翊卫羽林中郎将、下州刺史 唐朝官制文散官:通议大夫
武散官:壮武将军
从四品上
职官:秘书少监、、殿中少监、内侍、大都护府/亲王府长史
文散官:太中大夫
武散官:宣威将军
勋:轻车都尉

从四品下
职官:国子司业、少府少监、将作少匠、京兆/河南/太原府少尹、上州别驾、大都督府/大都护府/亲王府司马、中府折冲都尉
文散官:中大夫
武散官:明威将军

正五品上
职官: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国子博士、给事中、中书舍人、都水使者、万年/长安/河南/洛阳/太原/晋阳/奉先县令、亲勋翊卫羽林郎将、中都督/上都护府长史、亲王府典军
文散官:中散大夫
武散官:定远将军
爵:开国子
勋:上骑都尉

正五品下
职官:太子中舍人、内常侍、中都督/上都护府司马、中州别驾、下府折冲都尉
文散官:朝议大夫
武散官:宁远将军
视正五品:萨宝

从五品上
职官:尚书左右司诸司郎中、秘书丞、著作郎、太子洗马、殿中丞、亲王府副典军、下都督府/上州长史、下州别驾
文散官:朝请大夫
武散官:游骑将军
爵:开国男
勋:骑都尉

从五品下
职官:大理正、太常丞、太史令、内给事、上牧监、下都督府/上州司马、驸马都尉、奉车都尉、宫苑总监、上府果毅都尉
文散官:朝散大夫
武散官:游击将军

正六品上
职官:太学博士、中州长史、亲勋翊卫校尉、京兆/河南/太原府诸县令、武库中尚署令、诸卫左右司阶、中府果毅都尉
文散官:朝议郎
武散官:昭武校尉
勋:骁骑尉

正六品下
职官:千牛备身、备身左右、下州长史、中州司马、内谒者监、中牧监、上牧副监、上镇将
文散官:承议郎
武散官:昭武副尉

从六品上
职官:起居郎、起居舍人、尚书诸司员外郎、大理司直、国子助教、城门郎、符宝郎、通事舍人、秘书郎、著作佐郎、侍御医、诸卫羽林长史、两京市令、下州司马、左右监门校尉、亲勋翊卫旅帅、上县令 唐朝官制文散官:奉议郎
武散官:振威校尉
勋:飞骑尉

从六品下
职官:侍御史、少府/将作/国子监丞、司农寺诸园苑监、下牧监、宫苑总监副监、互市监、中牧副监、下府果毅都尉
文散官:通直郎
武散官:振威副尉

正七品上
职官:四门博士、詹事司直、左右千牛卫长史、军器监丞、中县令、亲勋翊卫队正、亲勋翊卫副对正、中镇将
文散官:朝请郎
武散官:致果校尉
勋:云骑尉

正七品下
职官:内寺伯、诸仓/诸冶/司竹/温汤监、诸卫左右中候、上府别将/司史、上镇副、下镇将、下牧副监
文散官:宣德郎
武散官:致果副尉

从七品上
职官:殿中侍御史、左右补阙、太常博士、太学助教、门下省录事、尚书都事、中书省主书、左右监门直长、都水监丞、中下县令、京县丞、中府别将/长史、中镇副、勋卫太子亲卫
文散官:朝散郎
武散官:翊麾校尉
勋:武骑尉

从七品下
职官:太史局丞、御史台/少府/将作/国子监主簿、掖庭/宫闱局令、下县令、太庙诸陵署丞、司农寺诸园苑副监、、宫苑总监丞、公主家令、亲王府旅帅、下府别将/长史、下镇副、诸屯监、诸折冲府校尉
文散官:宣义郎
武散官:翊麾副尉
视从七品:萨宝府祆正

正八品上
职官:监察御史、协律郎、翊卫、大医署医博士、军器监主簿、武库署丞、两京市署丞、上牧监丞、执乘亲事
文散官:给事郎
武散官:宣节校尉

正八品下
职官:奚官/内仆/内府局令、备身、尚药局司医、京兆/河南/太原诸县丞、太公庙丞、诸宫农圃监、互市监丞、司竹副监、司农寺诸园苑监丞、灵台郎、上戍主、诸卫左右司戈
文散官:征事郎
武散官:宣节副尉

从八品上
职官:左右拾遗、太医署针博士、四门助教、左右千牛卫录事参军、上县丞、中牧监丞、京县主簿、诸仓/诸冶/司竹/温汤监丞、保章正、诸折冲府旅帅
文散官:承奉郎
武散官:御侮校尉

从八品下
职官:大理评事、律学博士、太医署丞、左右千牛卫诸曹参军、内谒者、都水监主簿、中书/门下/尚书都省/兵部/吏部/考功/礼部主事、中县丞、京县尉、诸屯监丞、上关令、上府兵曹、上挈壶正、中戍主、上戍副、诸率府左右司戈
文散官:承务郎
武散官:御侮副尉

正九品上
职官:校书郎、太祝、典客署掌客、岳渎令、诸津令、下牧监丞、中下县丞、中州博士、武库署监事
文散官:儒林郎
武散官:仁勇校尉

正九品下
职官:正字、奚官/内仆丞、内府局丞、太史局司辰、典厩署主乘、下县丞、下州博士、京兆/河南/太原府诸县尉、上牧监主簿、诸宫农圃监丞、中关令、亲王国尉、上关丞、诸卫左右执戟、中镇兵曹参军、下戍主、诸折冲队正
文散官:登仕郎
武散官:仁勇副尉

从九品上
职官:尚书/御史台/秘书省/殿中省主事、奉礼郎、律学助教、弘文馆校书、大史局司历、太医署医助教、京兆/河南/太原府/九寺/少府/将作监录事、都督/都护府/上州录事市令、宫苑总监主簿、上中县尉
文散官:文林郎
武散官:陪戎校尉

从九品下
职官:内侍省主事、国子监录事、崇文馆校书、书学博士、算学博士、门下典仪、太医署按摩/祝禁博士、太卜署卜博士、太医署针助教/医正、太卜署卜正、太史局监候、掖庭局宫教博士、太官署监膳、太乐鼓吹署乐正、大理寺狱丞、中下州医博士、中下县尉、下关令、中关丞、诸卫羽林长上、诸津丞、诸折冲府队副、诸率府左右执戟
文散官:将仕郎
武散官:陪戎副尉

流外一等:诸卫/都水监/羽林军录事、尚书/中书/门下省/御史台令史、太常寺谒者、司仪署诸典书、河渠署河堤谒者、太医署医针师、内侍省寺人
视流外一等:萨宝府祓祝

流外二等:太卜署卜助教、秘书/殿中/内侍省令史、城门/符宝/夕文馆令史、通事令史、尚书/门下/中书省/御史台书令史、太常寺祝史、宫苑总监录事、典客署典客、亲勋翊卫府录事、太史局漏刻博士、御史台殿中令史

流外三等:城门/符宝书令史、秘书/殿中/内侍省、御史台书令史、、诸牧园苑监录事、诸仓监/诸关津录事、、诸卫羽林军府/太子詹事府令史、尚食局主食、、秘书/殿中/内侍省诸局书令史、内侍省内典引、尚药局太医署按摩祝禁师、太常寺赞引、太医署医工/针工、太卜署卜师诸计史、率更寺漏刻博士

流外四等:、诸卫羽林军史、门下省主宝/主符、太医主药、门下/中书省传制、太医署按摩祝禁工、御史台监察史
视流外四等:萨宝府率

流外五等:大理寺司直平事史、诸署农圃监、诸牧园苑监史、诸都护府史、太官署监膳史、良酝署掌酝、掌醢署主醢、诸典事、亲勋翊卫率府史、大理寺狱史
视流外五等:萨宝府史

流外六等:亲勋翊卫府史、诸仓关津府史、、太医署药园师、诸亭长

流外七等:门下省主节、诸掌固、大史监历生、天文观生、诸仓关津史、诸仓计史

流外八等:守宫署掌设

流外九等:国子学/太公庙干、诸辇者

唐正一品:
职官: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天策上将
爵 :王


宋朝诸卫将军的作用是什么
大将军、将军、中郎将、郎将,号为环卫官。皆无定员,多命宗室为之,亦用为武臣赠典。大将军以下,又用为武官责降散官。皆无职掌。南宋初多不除授,孝宗时复置。以节度使领左右金吾卫上将军,承宣使领左右卫上将军,在内则兼带,在外则不带; 正任者为上将军,领遥郡者为大将军。

唐朝的千牛卫大将军是一个怎样的官职,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
元芳,你怎么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唐朝的千牛卫大将军这个特殊官职的历史小秘密。千牛卫的正式叫法是左右千牛卫,在唐朝的时候,唐朝设立禁军,保卫京师。唐朝的禁军分为南、北两衙,南衙有十六卫,其中前“十二卫”都遥领全国的所有军事力量,而左右千牛卫和左右监门卫只负责皇帝的安保...

李元芳“检校千牛卫大将军”到底是什么样的官职
这个官职看上去不大,但是权利很大。官方授予的权利不大,但是在文武百官中的实际权力很大。无他,只因为是皇帝的身边人,可是说是皇帝最信任的人之一,但凭借着“皇帝信任”这四个字就没人敢招惹。之所以李元芳的“千牛卫大将军”前面被加上“检校”二字,是因为李...

李世民是怎么让李渊在兵变后无奈交权的?
秦王府的府兵之所以精锐,就是因为它是从关中府兵中精选出来的。所以李世民拥有的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军事基础,就是因为李渊给了李世民天策上将和左右武侯大将军领十二卫大将军这两个职位。而右翊卫大将军这个职务,也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和迫使李渊交权上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右翊卫大将军并非一个纯粹的...

李元芳的千牛卫大将军算多大官?它在唐朝究竟是个怎样的存在?
这一天,狄仁杰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对着身边的李元芳说:“世人都说你是千牛卫大将军,元芳,你怎么看?”李元芳略微愣了一下,说:“大人,此事必有蹊跷。”能有什么蹊跷,不过是没注意前面两个字罢了。实际上,《神探狄仁杰》中,李元芳真正领的官职是检校千牛卫大将军,好好...

宋朝军官从大到小依次都有哪些,分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从上到下依次为:太尉 为武阶之首。 正二品 诸卫将军从四品的,诸位大将军正四品的,诸卫上将军从三品的,上护军正三品。正三品通侍大夫 正五品 2 正侍大夫 正五品 3 宣正大夫 正五品 4 协忠大夫 正五品 5 中侍大夫 正五品 6 中亮大夫 从五品 7 中卫大夫 从五品 8 翊卫大夫 ...

李元芳的“检校千牛卫大将军”,是怎样一种官职?
这个官职看上去不大,但是权利很大。官方授予的权利不大,但是在文武百官中的实际权力很大。无他,只因为是皇帝的身边人,可是说是皇帝最信任的人之一,但凭借着“皇帝信任”这四个字就没人敢招惹。之所以李元芳的“千牛卫大将军”前面被加上“检校”二字,是因为李...

在古代千牛卫的各个职位名称,按大小分, 千牛卫大将军~左右千牛卫~检校...
左右千牛卫不是官名,是一个系统,唐朝有十六卫,这是其中两卫。在这个系统中(根据新唐书),官职大小排名如下:千牛卫上将军、千牛卫大将军、千牛卫将军、千牛卫中郎将、千牛备身、备身左右、备身,还有些很小的属官。检校二字不是正式称号,特殊时用一下。不过上将军我也没见过,新唐书中确有...

唐朝的龙武卫、羽林卫、豹韬卫、千牛卫是什么东西?
龙武卫:始于唐代,正式名称为左右千牛卫,不领府兵,是皇帝内围贴身卫兵。羽林卫:在中央宿卫方面承担了主要角色,负责京城地区的防卫。豹韬卫:左右豹韬卫,官署名,隋、唐十六卫之两卫。唐光宅元年,改左右威卫为左右豹韬卫。千牛卫:千牛卫,级别很高,实际上就是皇帝的侍卫首领,负责保卫皇帝安全。十...

千牛卫是什么级别
正三品 千牛卫的老大就是千牛卫大将,直接对皇帝负责。在级别上,千牛卫大将军是堂堂的正三品的高级武将,相当于我们现在的陆军上将了,只是在剧中李元芳的千牛卫大将军前面还有“检校”二字,就不可与之同日而语了。“检校”,是“诏除”(皇帝下诏单批)而非正式任命的加官。可以看成就是一个荣誉...

海城区19599043471: 唐朝府兵制,十六卫各有什么职责?排名顺序是什么? -
许卓参苏: 1唐十六卫均置大将军一人﹑将军二人(中唐以后﹐又有上将军一人﹐为卫之长)﹐下属有长史﹑参军﹑中郎将﹑郎将等.2一左右卫 上将军各一人,从二品;大将军各一人,正三品;将军各二人,从三品.掌宫禁宿卫,凡五府及外府皆总制焉...

海城区19599043471: 请问隋朝时的军队建制是怎样的?右屯卫大将军是什么军职?
许卓参苏: 隋代沿袭西魏、北周的府兵制. 据《隋书·百官志》记载:开皇元年设置的十二卫为左右卫、左右武卫、左右武候,左右领左右、左右监门、左右领军十二府,其建置、执...

海城区19599043471: 古代将军是几品? -
许卓参苏: 不同的将军名称,不同的品级,具体如下:春秋时代以卿统军,故称卿为将军;一军之帅称将军.见《国语·晋语四》、《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岂将军食之而有不足”.此皆非正式官名.到战国时代始为正式官名,而卿仍称将军.见《史...

海城区19599043471: 唐朝内卫的官职是什么?几品官? -
许卓参苏: 卫是隋、唐统率禁卫部队的官署.其后员来自各地“番上”(轮值赴京服役)的府兵.隋开皇初有十二府,即左右卫、左右武卫府,左右武侯、左右领左右府、左右监门府、左右领军府.开皇十八年(589),增置左、右备身府.大业三年(...

海城区19599043471: 唐朝官员的品级? -
许卓参苏: 唐朝的官员品级 正一品 太师,太傅,太保(三师) 太尉,司徒,司空(三公) 正二品 尚书令(一人),侍中(二人),中书令(二人) 从二品 尚书左、右仆射(各一人) 正三品 六部尚书(各一人),门下侍郎(二人),中书侍郎(二人),...

海城区19599043471: 古代有哪些武官是官职较大而且可以留在京城的? -
许卓参苏: 不同朝代有不同.最好查《典制》. 楼上答案分属不同朝代 都是正确的 唐 十二卫大将军 太子六卫率 兵部尚书 及武散官 宋 禁军三大将 枢密使

海城区19599043471: 关于唐朝官员制度 -
许卓参苏: 以下括号内的都是虚职 {太子方师、太傅、太保、太子少师、少傅、少保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右左威卫、右左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和左右千牛卫,大将军,将军,上佐、判司和录事参军.上佐指长史、司马家令寺、率更...

海城区19599043471: 唐朝官位列表及其权力范围 -
许卓参苏: 观察使 管理一道或几个州的地方行政、监察长官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 中央禁卫军之神策军的最高将领礼部侍郎 掌贡举、礼仪的行政长官京兆尹 长安地区最高行政长官防御使 负责一州或数州军事的地方长官招讨草贼使 专为镇压农民起义或...

海城区19599043471: 唐高祖李渊到底有没有许诺过立唐太宗李世民为太子 -
许卓参苏: 没有 封为天策上将、太尉、领司徒、尚书令、陕东道大行台、益州道行台、雍州牧凉州总管、蒲州都督、左右十二卫大将军、上柱国、中书令、秦王 天策上将,武官之首,位在诸王之上,三公之下,然李二自己就是诸王之首,太尉领司徒,三公之首还占其二 尚书令是文官之首,兼中书令,三省中占了俩 所以李二的官职是天下第三,仅次于太子,已经封无可封 陕东道大行台、益州道行台、雍州牧、凉州总管、蒲州都督、左右十二卫大将军、上柱国..名义上几乎掌握全国军权(除了江南) 天策府可自行开府,自置官署,自行发行货币,俨然就是小朝廷 李渊的意思是若兄弟不能相容,破国安家,让李二到洛阳自立门户

海城区19599043471: 唐朝十二卫第一任大将军分别由谁担任 -
许卓参苏: 武德9年即太宗刚登基时封的:长孙无忌为齐国公,左武侯大将军;尉迟敬德为吴国公、右武侯大将军;段志弦为樊国公、左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为右骁卫大将军;秦琼为左武卫大将军;程知节为右武卫大将军;柴绍为右卫大将军;侯君集为潞国公、左卫将军;王君廓为左领军大将军,幽州都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