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作为战国时期的首霸,魏惠王为何被后世称为败家子?

作者&投稿:蒋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这是我们后来人可以肯定正确的答案,但在当时却朴树迷离。
至少来说,战国初期最有能力统一华夏的,一定不是秦国,而是三家分晋始成诸侯的魏国。
魏国的强大,我们不消细说,是因为魏国出了一位不世明君——魏文侯,那么又是谁导致了魏国的衰落呢?
是魏文侯的儿子魏武侯和孙子魏惠王。
不过魏武侯除了好战和逼走吴起外,其余的为政之道,似乎也可圈可点,所以我们本篇就抛开魏武侯,单论魏惠王。
作为战国首霸的魏国到了第三代而迅速没落,魏惠王的“长寿”是关键,魏惠王之所以被后世称为“败家子”,是因为他的3次决策,摧毁了魏国百年基业。
魏败韩于马陵,败赵于怀。——《史记·魏世家》
三家分晋,韩赵魏各成诸侯,但由于三晋处于中原腹地,四面环敌,这在地理位置上是十分不利的,魏文侯就意识到了这点,所以他很注重和韩、赵之间的关系,当魏国成为三晋的老大时,韩赵都想借着魏国的实力灭掉对方,但魏文侯却使三家握手言和,当然这也是魏国能称霸一时的外部原因。
等到魏武侯即位,魏国急速膨胀的实力让他发飘,于是开始欺负韩、赵这两个小弟,但是经过一系列的探索,魏武侯发现战略有误,四面受敌自己吃不消,于是主动缓和了与韩赵的关系。
但是到了魏惠王当政时期,就彻底和韩赵两国撕破了脸皮,三晋内部之间的斗争开始急剧升温,而导致魏国衰落的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就是因为魏国率先攻打赵国和韩国,两国不敌求救于齐国,齐国用围魏救赵、围魏救韩的打法击败了魏国。
那么你可能要说了,魏惠王为何非揪着韩、赵两国不放呢,这是因为魏惠王继位之初,韩赵两家想着分掉魏国,而赵国更甚,却想着杀死魏惠王,这就是魏惠王内心的“仇”,不过话又说回来,为了复仇而忽略国家利益,岂能不“败家”?
秦用商君,东地至河,而齐、赵数破我,安邑近秦,於是徙治大梁。——《史记·魏世家》
关于魏惠王的迁都,历来说法不一,有魏惠王六年、九年、三十一年三种说法,而根据上述太史公的记载,魏惠王是因为打不过秦国才迁都大梁的,这是被迫的,也就是魏惠王三十一年迁都大梁的。
但是根据《竹书纪年》和杨宽先生在《战国史》中的论断,发现太史公这一说法其实并不准确,在魏惠王即位之初就进行了迁都才是最为合理的,我们也能从桂陵之战孙膑说的“攻魏国之必救的大梁”可以推断出,魏国迁都的时间是符合《竹书纪年》记载的。
那么这里就有问题了,为何魏惠王要迁都呢,这是因为魏惠王想着逐鹿中原,把魏国迁到大梁,也就离中原更加近,就像钓鱼时,总想着把身子前倾,以此来看清更多鱼,但是魏惠王绝对没有想到,这次迁都是非常愚蠢的举措。
对于魏国而言,这次迁都使得魏国陷入了四面受敌的境地,从而加剧了中原各国的混战,对于秦国而言,魏国的迁都则放松了对自己的压力,使得秦国能够更好地完成国内的变法运动,当然魏国的迁都还使得秦国后来能够顺利东出。
梁君(魏惠王)伐楚胜齐,制韩、赵之兵,驱十二诸侯以朝天子于孟津。——《战国策·秦策》
魏惠王是魏国分晋后第一位称王的人,不过他的称王,是建立在魏文侯和魏武侯的基础上的,如果单靠自己那两把刷子,魏惠王别说称王,自立都是问题。
魏惠王的称王是在桂陵之战后发生的,你可能说,不是吧,桂陵之战后魏国还能称王,其实各位看官对于桂陵之战有个误解,桂陵之战魏国虽然败了,但是主力尚存,加上魏惠王又联合了周围一些诸侯,国力在短时间内就得到了恢复。
但是魏惠王就是不长记性,恢复国力诸侯,就拉着十二个诸侯,朝见天子,自立为王了,称王后的魏惠王,可谓风光无限,但其他好处呢,似乎没有。
但是坏处却很多,那就是引起了齐楚两位大国的不满,于是接下来一系列这两国的军事活动,全是冲魏国去的,这不禁让飞鱼想到了赵国的赵武灵王,即位之初就自去王号,终身不再称王,他的王号还是后代追封的,这就是明君和昏君之间的差别。
魏惠王为何被后世称为“败家子”?3次决策,摧毁了魏国百年基业,第一次决策失去了两个可靠的盟友,第二次决策使魏国大梁成为四战之地,大梁地处平原不具地理优势,第三次决策则让魏国成为了众矢之的。
那么为何有人说魏国的衰落和魏惠王的长寿有关呢,其实这也有道理,活了81年,在位52年,可以说是战国为数不多的长寿君主,年纪大就会容易糊涂和犯错,魏惠王也不例外。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魏惠王可以去世的早点,魏国会有什么样的变化,还真说不准,毕竟魏国需要的是中兴之主,倘若真出现那么一位,至少魏国不会崩溃的如此迅速。
不过,历史不能假设,魏国的兴衰也再次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才是强不过三代,但是为何战国时期的秦国可以打破这个定律呢,这亦是需要我们的思考。


战国的七大国家分别都是现在的哪里
楚国都城鄢郢(今湖北江陵西北)国为临淄(山东淄博)。燕国为蓟(河北北京一带)。韩国为宛(今河南南阳)。秦国为咸阳(陕西)。 魏(都城在今山西夏县西北,后迁至今河南开封)赵(都城在安邑今山西太原东南,后迁至今河北邯郸)战国七雄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七个诸侯国的统称。春秋时期无数次战争使诸侯...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商代和西周称为“青铜时代”。青铜铸造代表了商周手工业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和战争是商、周社会最重要的两件大事,青铜铸造主要...但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之首,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战国前期列国中有秦、齐、燕、楚、赵、魏、韩七个强国。越国疆土虽大,被楚削弱,在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是如何兼并数十国“中分天下”的?
在春秋近300年间,楚兼并四五十国。盛时疆域方圆达3000里,囊括今湖北、湖南、江西(除信江流域)、安徽西部、河南南部、陕西东南部、广东北部和广西东北角,居列国之首。中国历史进入战国时期后,楚国发展到顶峰。它依靠昊起变法建立起强大的军力和经济力,对周边发动强大攻势,使自己成为中华大地上当时不仅...

战国时期七国分别是现在的哪里?
2、魏国 在三晋分家后,魏国得到了最肥沃的土地,占据着今天的山西、河南、河北等部分地区,居于战国时期的四战之地。3、韩国 对于魏赵韩三家来说,韩国的国力是最为弱小的,在灭掉郑国之后,韩国的主要统治区域集中在今天的河南一带。4、赵国 同样来自于晋国的赵国,其一开始的统治区域主要是今天的河北...

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家都有哪些?
1、郑国(公元前806年—公元前375年),是中国历史上西周、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以商业发达、法制健全、民主政治和诗乐文化闻名于世,是中国法制和法家思想的重要起源地。国君为姬姓,伯爵。2、燕国(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灭商...

春秋战国时期七国国都在哪?
魏国(前11世纪-前661年)西周初年周成王分封的诸侯国,首任国君失载。册封地于今山西芮城县北,国君为姬姓魏氏。公元前661年(晋献公十六年),魏国被晋献公攻灭,封给毕国后裔毕万(战国时魏国国君先祖,毕国始祖是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魏国最初国土为现在山西芮城县和陕西大荔县一带。“魏”...

战国时期为何只有“七雄”?
韩国:凭我的弓和弩。天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一句话道破了当时的韩国是战国弓弩最为厉害的,这是因为韩国有一座铁矿,靠着铁矿的便利,韩国也着重发展工业冶炼,韩国的铁器冶炼技术在战国首屈一指,各国也争相从韩国购买兵器。尤其是韩昭侯时期,韩国启用法家申不害,在韩国进行变法,国力强极一时,虽然...

春秋战国的五国是哪五国
4、晋国 晋国(前11世纪—前349年),周朝分封的诸侯国,侯爵,姬姓晋氏 ,首任国君唐叔虞为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成王姬诵之弟。 国号初为唐,唐叔虞之子燮继位后改为晋。晋国在晋献公时期崛起,“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 晋文公继位后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国,一战而霸。晋襄公时期先后在肴之战和...

战国七雄哪个国土面积大?!最小谁?!其它国如何?
战国七雄楚国国土面积最大。最小为韩国。燕国、赵国地理位置不好,靠近北方。齐国位置最好。秦国位置不好,与四个国家接壤,同时面对匈奴的威胁,每年都在打仗。从大到小排:楚,秦,赵,燕,魏,齐,韩。

春秋战国有那几个国家
2. 楚国 楚国(公元前1115年—公元前223年)是先秦时期位于长江流域的诸侯国,国君为芈姓、熊氏。周成王时期,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建立楚国。3. 燕国 燕国(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姬奭于燕地,是为燕召公。前7...

房山区19316252291: 魏国为什么会衰落最后被吞并? -
鲜罗五味: 战国初期,魏国是七雄中的最强者,但到惠王以后,霸业丧失而逐渐亡国.魏国的兴亡盛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才的得与失.它由一个大夫封邑而迅速发展成为诸侯强国,并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原霸主,其主要原因是魏文侯用贤任能,重用人才,变法改革,使魏成为战国时期第一个人才中心之结果.到魏惠王时,不善用人,排斥人才,使大量优秀的人才流失,导致了魏国的衰落和敌国的强盛.通过“人才得失与魏兴亡”关系的分析,不难看出二者之间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

房山区19316252291: 战国前期魏国为什么未能统一中国 -
鲜罗五味: 魏之强盛始于魏文侯,而终于魏惠王,历时三代70余年.魏惠王时期,魏倾其全力,力保霸主之位,但由于秦齐的迅速崛起.魏之霸业历经数次反复,尤其是齐国的强大对魏国构成了直接的威胁.战国前期魏国为什么未能统一中国,主要有如下...

房山区19316252291: 战国时期魏惠王 -
鲜罗五味: 战国时代,是一个竞争空前激烈的时期,优胜劣汰.大量的新生事物不断涌现,很多时候不进则退,甚至可以说达到了一个进步不够快,都是在后退的时期.魏国经历了魏文候、魏武候父子两代人的努力,可谓为战国第一强国.魏文侯任用李悝...

房山区19316252291: 战国的魏国自从魏慧王以后人才为什么开始流失? -
鲜罗五味: 当时魏国是战国最强大的国家,强大后魏惠王就自恃老子天下第一,一天想着收拾这个,收拾那个,对人才团队建设不够重视,最终导致吴起,商鞅,孙膑等人才流失.望采纳

房山区19316252291: 为什么三家分晋的时候明明赵家实力最强,可却是魏国首霸,而赵国到战国中后期才开始强盛? -
鲜罗五味: 三家分晋时赵氏实力是否最强暂且不提,如问为何魏国首霸而赵国到中后期才强盛则有两方面原因第一,晋阳之役,赵氏实力被严重削弱.智氏联合魏、韩两家围攻赵氏,赵氏最后只剩下晋阳一城,坚守2年多,依靠魏、韩反戈才免死,国力遭受重创.直到武灵王胡服骑射才真正强大起来.第二,魏国率先改革,文侯、李悝、吴起对魏国的改革,奠定了魏国称霸的经济、军事实力,但到了武侯时期,经过桂陵、马陵两役,魏国精锐“武卒”损失殆尽,国力转衰.

房山区19316252291: 在魏惠王身上值得我们吸取的教训有哪些 -
鲜罗五味: 霸主庸君:刚愎自用志大才疏外阔内狭.魏惠王是战国时期在位最长(五十年以上)的君主之一.就全貌而言,魏惠王前后两期差别极大,譬如后世之唐玄宗李隆基.魏武侯死后,公子魏罃(魏惠王)与公子缓争夺继位权,其时的魏罃强悍精明...

房山区19316252291: 齐威王与魏惠王为何跑到山东滕州互相称王? -
鲜罗五味:两个人去山东滕州称王就是为了自己能够让自己的势力能够扩大,能够提高自己的地位和尊严.首先,齐国君主是公爵,从没称过齐侯.齐桓公的儿子继位之后称王,是为“齐威王”.最开始称王的是“春秋三小霸”之一的楚子熊通,在他治...

房山区19316252291: 战国梁惠王 -
鲜罗五味: 魏惠王,汉族,姬姓,魏氏,名罃,全谥为魏惠成王.公元前369年即位,在位50年.魏惠王魏罃,魏武侯子,魏文侯之孙.即位正是魏国鼎盛时期,但在以后的战争中,大败于齐国,开始衰落,他死于公元前319年.魏的先祖毕公是周文王的庶子,姓姬名高,武王伐纣后封于毕,称"毕公高".毕公高的后人毕万,在晋献公时封于魏,始姓魏.毕万的十一世孙魏斯,于公元前403年参加韩赵三家分晋旦钉测固爻改诧爽超鲸,始封为诸侯,尊号魏文侯.

房山区19316252291: 战国时梁惠王失败原因的问题 -
鲜罗五味: 他胸无大志,安于享乐,耗费国家大量财力物力. 不重用人才,当时商鞅孙膑什么好像都在魏国,最后都跑了,反而用庞涓这样的将军去总领大权. 没有分清局势,当时各国都开始变法,他还用的是吴起李悝那一套,而且放任秦齐强大,最后此消彼长导致魏国衰弱. 魏国地处四战之地,周围都是其他国家,一般乱世这种地方都是绞肉机...

房山区19316252291: 战国魏武卒 背景 -
鲜罗五味:弓虽!!! 魏国之所以在战国初期国势强大,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三家分晋,魏得晋国上地,且又地处中原,物华天宝、人才济济.法家李俚;兵家吴起;政治家西门豹、公孙座;大将乐羊、庞...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