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律?

作者&投稿:凭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何为法?何为律?~

法和律自古以来就不同,只要是法律界人士都清楚这一点,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说出区别在哪。很多法学专业的教科书往往是这样论述它们的区别的:
夏商西周直至春秋时期的奴隶制时代,一般称法律为刑。 春秋战国之际,改称法律为法,这样,法就不仅仅是刑杀惩罚的意思,而有刑罚的标准与常行的规范的内涵。商鞅变法时进一步改法为律,从此以后,自秦汉至明清,除宋朝律典称刑统,元朝称通制、条格等外,其他各个朝代基本都称法律为律。 因此,由刑到法的演变,是由单纯强调刑杀惩罚,到公平、正直地用刑罚罪的转化,由法到律的演变,则又进一步上升为以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它既强调法律的调节与调整作用,又要求法律作为一种人们行为的准则而普遍适用及贯彻执行。从这种意义上说,由刑到法再到律的演变,并不只是一个名称或文字上的简单变化,而是法律概念与法律制度方面的一大发展。在我国古代,法一字写作“灋”,据《说文解字》记载:“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 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 去。”意思是说,法就是刑罚,要象水一样公平,所以法字是三点水旁(从水);因为廌(古代传说的一种神兽,可以判断是非善恶)能够用角去触有罪的人,所以法字的另一边是廌和去(从 去)。律,《说文解字》中记载:“律,均布也。”所谓均布,就是“范天下之不一而归于一”,即天下应该一致遵循的格式、准则。因此,法和律最初是分开使用的,含义也有所不同,后来发展为同义词,合称为法律。可见,最早法和律是有一定区别的。到了秦汉,法和律二字已同义,《尔雅》将法和律都解释为“常也”。《唐律疏义》中记载,战国李悝收集各国的刑法,编纂了《法经》,“商鞅传授,改法为律”。在这时,也出现了将法、律合用的“法律”一词。西汉晁错说:“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唐律疏义》更明确地指出,“法亦律也,故谓之律。”虽然自秦汉以来,法和律可解为同义,但其含义仍是有区别的。一般地说,法的范围较广,通常指整个制度,比如宋代王安石变法,清代戊戌变法中的法就不仅限于刑法;而律则是指具体的行为规范,尤指刑律。而把法和律连用作为独立的合成词,却是在清末民初时由日本输入。到了近现代,随着西方法学的传入,汉语中的法律一词的含义又有所发展,逐渐成为法学的专用术语。在法学理论和现代汉语中,法律既可以指法律的整体,即广义的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里的法律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法律也可以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即狭义的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等。虽然法律一词已成为法学专用术语,但是在汉语中,法和律的含义却不仅限于此。法还可以作方法、方式、法术等解,律还可以用于纪律、规律等。

上述论述也不能说是错误,但却未提示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仅从名称的演变考查问题只能看到其表面现象,无法深入其表象背后发现问题的本质。笔者认为,探讨“法”和“律”的区别,不是单纯的玩文字游戏,在国家的法制建设方面仍然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法学界两位著名的法学家英国的哈特和美国的富勒曾因为纽伦堡军事法庭审判纳粹战犯问题进行过长期的争论,争论的起因就是对纳粹战犯进行审判应适用何种法律问题,因为纳粹战犯之一的戈林曾辩解,他作为德国公民只遵守德国法律,而他并没有违反任何德国的法律,因此不构成犯罪,这样就牵扯到纳粹德国的法律是有效的问题,要对纳粹战犯进行审判必须要否定纳粹德国法律的效力,可又作凭什么来否定呢?制定一部新的法律作为审判纳粹战犯的依据,因违反了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也不可取,检察官最后采纳了美国法学家富勒的建议,以纳粹德国的法律违反自然法不符合道德为由,主张纳粹德国的法律无效,因此也在法学界产生了一个非常有名的命题——“恶法非法”。很多人刚接触这个命题时,第一反应便是,该命题犯了一个与“白马非马”相同的逻辑错误,当然,这是对该命题的一种误解。实际上,“恶法非法”命题中前一个“法”与后一个“法”并不是同一个概念,前一个“法”指是国家的制定法,而后一个“法”则是指自然法。自然法意义上的“法”,其含义与汉字“灋”词源的意思基本一致,是指公正公平与理性之意,是精神层面的东西,是一种观念,也可理解为是一种道德观。而制定法意义上的“法”则是指国家制定的行为规范,作为行为规范,必须整齐划一,称之为“律”则更为精确。由此可见,“法”是“律”的指导思想,而“律”则是“法”的客观化和具体化,如果“律”违反了“法”,这种“律”则必须成为“恶法”。我们现在将“法”和“律”合称为“法律”,这就表明,立法者制定的“律”必须符合公正公平与理性的原则,必须先经受道德法庭的审判,一个国家,是否实现了法治,关键不在于这个国家制定的“律”是否足够多是否足够全,关键在于,这些“律”是否能在道德法庭上经得起审判,多与全只是实现法治的一个基础条件而已,但却不是法治的核心条件。

一、“忽律”当作凶猛的鳄鱼来解释:

  梁山笑面虎朱富的兄弟朱贵,绰号“旱地忽律”作步军头领,在陆地上活动,由于此人生性凶横狡诈(不是贬义啊),所以被称为旱地的鳄鱼——也就是“旱地忽律”。其实梁山里开酒店饭馆的,没什么正经人,他哥俩一个笑面虎,一个旱地忽律,还有十字坡卖人肉馒头的张青和孙二娘等,都是杀人不眨眼的主儿!

  二、“忽律”就是一种凶猛的巨型蜥蜴,类似于鳄鱼:

  梁山朱贵是步军头领是老资格人物,却没见他卖弄过刀枪,那么怎么起了这么一个神勇的绰号?忽律就是鳄鱼,可谓凶猛。大嘴一张令人心惊胆战,可是有了旱地两字,意义就出来了,鳄鱼在水中称王称霸,但到了陆地上就简单多了,在陆地上想神勇都难,所以旱地忽律就是很厉害很神勇,但是没有用武之地,而且永远也没有用武之地。这个绰号,一方面在追忆永远也没有人知道的辉煌,一方面在憧憬永远之后的将来,至于永远有多远,连他自己都不知道。

  三、“忽律”被当作道家的咒语来解释:

  旱地忽律朱贵,“忽律急急如令”是佛家用语,有迅速的意思,朱贵是专管消息探报的。

  四、旱地忽律是“忽雷”异体写法,形容猛兽。

  我上网查资料的时候,看到“忽律”当作“忽略”来使用,如果这样来讲,那鳄鱼在陆地上的凶猛被人忽略,到也说的通顺。上面的四种解释,三和四不足取,从水浒的写作背景和人物来看,不会出现道家的咒语,或者异体字的习惯用法,这里我赞同“一”和“二”条的解释。朱贵生性粗狂,如“忽律”,似凶猛的动物,这大概跟鳄鱼能贴上谱。

  所以“旱地忽律”就是——陆地上的鳄鱼!遗憾的是看似凶猛,但还是无用武之地。

综述:法律。

拼音:lǜ

部首:彳

笔画:9

繁体:律

基本释义:

1、法律;规则:定~。规~。纪~。

2、我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乐音分为六律和六吕,合称十二律。

3、旧诗的一种体裁:五~。七~。排~。

4、约束:~己。~人。自~。

5、姓。

相关组词:

律动、法律、纪律、规律、律师。

旋律、戒律、忽律、律令、律诗。

音律、律己、律宗、定律。



法律即人类在社会层次的规则,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以正义为其存在的基础,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其实施的手段者。法治和法律要逐渐变得适当宽容以利于社会和谐.法一般限于宪法、法律。法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决定于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法的目的在于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是统治阶级实现其统治的一项重要工具。所以,法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它随着阶级、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和发展,法律将随着阶级、阶级斗争的消灭而自行消亡。


什么是圆周律?
圆周律(也称为角动量守恒定律)是一个物理学定律,描述了旋转系统的运动规律。该定律规定:当一个物体绕一个固定轴旋转时,其角动量大小保持不变,除非有外力矩作用。更具体地说,圆周律表明了一个旋转系统的角动量L是守恒的,即L的大小不变,直到一个外力矩作用于系统。外力矩改变了旋转系统的角...

法律法规的区别?律与规的区别是什么?
简单点说,也许你更能明白。法律是人在及常委会制定的,法规是国务员和地方政府制定的。规章的国务院职能部门制定的。适用的法律效力不一样。法律效力最高。

法律的引证解释法律的引证解释是什么
法律的引证解释是:⒈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具有一定文字形式,由国家政权保证执行,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古代多指刑法、律令,今亦泛指由国家政权机关制定的各种法令、法规、条例和规定等。引《庄子·徐无鬼》:“法律之士广治。”《晋书·贾充传》:“今法律既成,始班天下,刑宽禁简,足以克当先旨。

什么是圆周律
在三千多年前,周朝的时候,认为圆周长和直径的比是三比一,也就是说,那个时候的圆周率等 於三,后来,历代许多数学家,像西汉的刘歆、东汉的张衡,都分别提出新的数值.不过,真正求出比较 精确圆周率的,是魏晋时代(约西元263年)的刘徽,而他所用的方法叫做『割圆术』.他发现:当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不...

什么是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指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的原子序数(即原子核外电子数或核电荷数)的增加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常用规律:在同一周期中,元素的金属性从左到右递减,非金属性从左到右递增;在同一族中,元素的金属性从上到下递增,非金属性从上到下递减;同一周期中,元素的最高正氧化数从左到右递增(没...

则么写。是什么律
回答: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法律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啊?
法律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啊? 1、明示作用 法律的明示作用主要是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明确告知人们,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违法者将要受到怎样的制裁等。这一作用主要是通过立法和普法工作来实现的。法律所具有的明示作用是实现知法和守法的基本前提。 2...

什么叫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谢谢!
例:2X3=3X2 乘法交换律 (2+3)X4=2X4+3X4 乘法分配率 2X4+3X4=4X(2+3) 乘法结合律 什么是乘法交换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它是一种简算定律,在小学四年级均有涉及。乘法交换律是乘法运算的一种运算定律。主要公式为...

怎么理解同一律
同一律指的是任何一个概念命题或者陈述如果是真实的,那么它自身就是同一的。同一律的概念:同一律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所有概、命题或陈述都必须是同一的,即它们必须保持一致,不矛盾。这个一致性是逻辑推理的基础,因为只有在同一基础上,我们才能进行推理和判断。同一律的逻辑要求:在逻辑学中,同一...

数据挖掘九律分别是什么?
第一,目标律。数据挖掘是一个业务过程,必须得有业务目标。无目的,无过程。第二,知识律。业务知识贯穿在挖掘这个业务过程的各环节。第三,准备律。数据获取、数据准备等数据处理耗时占整个挖掘过程的一半。第四,NFL律。NFL,没有免费的午餐。没有一个固定的算法适用所有的业务问题,特定应用适合的...

阳曲县17751972413: 律(汉字) - 搜狗百科
雪贩复方: 千篇一律的律诗文的一种体裁.千篇一律 注知音:qiān piān yī lǜ 释义:原指一千篇文章道都一个样.现指文章公式化.也比喻办回事按一个格式,非常机械.也泛指事物形式陈旧呆板的意思. 例句:答来点新意,不要这么千篇一律.

阳曲县17751972413: 法律的律是什么意思 -
雪贩复方:[答案] 律: 《说文解字》解释为均布,即古代调音律的工具,说明律有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是普遍的,人人遵守的规范. 在秦汉时期,法与律二字已同义.《唐律疏义》更明确指出:“法亦律也,故谓之为律”. 把“法”和“律”连用作为独立合成词,却...

阳曲县17751972413: 什么是律? -
雪贩复方: 佛教的戒律 [discipline].如:律藏(佛教经典中关于戒律的著作的总称);律仪(僧侣遵守的戒律和立身的仪则);律爷(小道士对师父的敬称)

阳曲县17751972413: 规律的律是什么意思 -
雪贩复方: 规律: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律:法则

阳曲县17751972413: 千篇一律中的律是什么意思呢??
雪贩复方: 律是旧诗中的一种体裁,如五律、七律.

阳曲县17751972413: 天天一律的律是什么意思 -
雪贩复方: (一个)样(格式)千篇一律[qiān piān yī lǜ] [同义词]千人一面、如出一辙 [反义词]千差万别、形形色色 [解释]一千篇文章都一个样.指文章公式化.也比喻办事按一个格式,非常机械. [例句]她又开始说起~的恳求的话语来了. ◎沙汀《磁力》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

阳曲县17751972413: 千篇一律的律是什么意思1.约束 2.法则 -
雪贩复方: 一千篇文章都一个样.指文章公式化.也比喻办事按一个格式,非常机械.应该是2.法则

阳曲县17751972413: 律的笔画顺序是什么? -
雪贩复方: 笔画顺序为:撇撇竖折横横横横竖 律 拼音:lǜ 释义:1.法则,规章:纪律.法律.定律.规律.清规戒律.律师. 2.约束:律己. 3.中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声音分为六律(阳律)和六品(阴律).合称“十二律”:律吕(古代用竹...

阳曲县17751972413: 千篇一律 的律是什么意思
雪贩复方: 律:我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乐音分为六律和六吕,合称十二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