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天使的感人故事

作者&投稿:丑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白衣天使的感人故事20字左右~

在抗击非典型肺炎的战场上,广大医务工作者高扬白求恩精神的旗帜,无私无畏,冲锋在前,用生命谱写了救死扶伤的壮丽篇章。

在玉兰花开的时节,广东省中医院护士长叶欣永远离开了人世,她牺牲在抗击非典型肺炎的战场上。生前,她留下了一句令人刻骨铭心的话:这里危险,让我来。

“凡大医治病,必当无欲无求,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

唐代名医孙思邈将这篇《大医精诚》冠于中医巨著《备急千金要方》之首,提倡为医者必须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精”于专业、“诚”于品德,这样才是德才兼备的“大医”。

这篇《大医精诚》,正是广东省中医院二沙急诊科护士长叶欣在1974年,考上该院的“卫训队”正式从医所上的第一课。

在广东省中医院当了23年的急诊科护士长,无论是现场急救跳楼的垂危民工,还是带头护理艾滋病吸毒者,还是冒死抢救非典型肺炎病人,叶欣从来没有“瞻前顾后,自虑吉凶”。她用自己的生命书写了中国大医之“精诚”。2003年3月24日凌晨,因抢救非典型肺炎病人而不幸染病的叶欣光荣殉职,终年46岁。

连日来,记者探访了叶欣的家人、朋友、同事、病友以及主诊医生(负责她临终前的抢救工作),追寻这位白衣天使不灭的精神。

每天给大家派药送汤

一定要亲自监督大家用开水服下预防药物,连清洁工也不例外

2月份起,省中医院二沙分院陆续接诊非典型肺炎病例。由于此前在大德路总院已经有一线医护人员被传染病倒,叶欣护长尤其小心。

每天早上,她提前半小时回科室,给大家准备预防药物,派发到每位医生、护士、护工手里,连清洁工也不例外。有些预防药物有较强的副作用,叶欣一定要亲自监督大家用开水服下。

进病房前,叶欣反复强调各项预防措施:换工作服、鞋子、袜子;戴好口罩、帽子、眼罩;进隔离病房前要更换隔离衣;出隔离病房要洗手、漱口。

在迎战非典型肺炎的日子里,她每天睡觉的时间只有几个小时,但仍不忘记临睡前煲一锅老火靓汤,有时是花旗参,有时是冬虫草,她要在第二天带回医院给同事们喝,提高抵抗力。

总是把危险留给自己

面对危重传染病人,她身先士卒,有时甚至关起门来抢救,不让太多人介入

没有人能确定,叶护长是在哪一天、哪一次感染到非典型肺炎的。每次有疑似或者确诊病人送到科里,她和急诊科主任就身先士卒,承担起繁重的医护工作,有时甚至关起门来抢救,不让太多同事介入。

“我已经给这个病人探过体温、听过肺、吸了痰,你们就别进去了,尽量减少感染机会。”在迎战“非典”的日子里,这番话令很多年轻护士落泪。

“叶护长可能是2月24日那天被感染的。”护士小容回忆起那晚,一位40岁的急腹症肠梗阻患者,在外科紧急手术后,发现还合并高烧、肺部阴影等非典型肺炎症状,于是送急诊留院观察,很快就出现呼吸衰竭。叶护长冲在第一线,配合医生进行气管插管、上呼吸机。当时患者的分泌物很多,可能在抢救时喷在护长身上了……

“可能是小陈病倒以后,叶护长大搞清洁时感染的。”护士小余清楚地记得,2月底科里发生第一例护士感染后,叶护长一直冥思苦想,不知道到底哪个环节做得不够,才给病毒有机可乘。她亲自给每台电话消毒、每个门把手清洁,连工作服放在哪里、在哪里换工作鞋、鞋垫的位置,都一一巡视并消毒。小余认为,叶护长在消毒时接触过这么多可疑的带毒物,没准就是那时给感染的。

“可能是3月1日早上,我们有四个医护人员都在抢救那位病人后病倒的。”同样病倒的急诊科主任张忠德对那次抢救的情形很难忘怀:三天后的3月4日中午12时、下午6时、晚上10时,急诊科叶护长、张主任和江医生分别发烧接受隔离,同一天麻醉师也发病了。

3月1日早上8时10分,急诊科正在交班。一位87岁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人的家属冲进医生办公室:病人不行了!叶护长等火速奔到病人床前:只见病人面唇发紫、呼吸微弱,规律的心电图形变成了紊乱的波浪……大家当即把病房里其他三位病人和家属全部疏散出去,然后紧急进行胸外按摩、人工呼吸、心脏电击、建立静脉通道,反复推注急救、强心药物,插管上呼吸机……

早上9时15分,病人抢救无效死亡。这是一例高度危险的病人,谁都知道应当换上隔离衣再抢救,但是在一个多小时的抢救中,谁都不肯离开病人哪怕是几分钟去做好自我保护。

躺在病床还惦念工作

医生护士靠近她时,她艰难地在纸上写“不要靠近我,会传染”

隔离治疗早期,叶欣还能打电话。她每天打电话回科里,叫大家记得吃预防药,叫和她接触过的同事注意体检,叫护士给7床的病人记录尿量、给9床的病人翻身、拍背……

发病第四天,她出现了呼吸困难,和急诊科主任一起送进了重症监护室ICU。大家都戴上了氧气罩,只能靠发短信息和写纸条互相勉励,大家戏称急诊科的护长和主任在ICU还“鸿雁传情”呢……

为了减少同事接触她被传染的机会,她给自己接补液。医生、护士靠近她听肺、吸痰时,她艰难地在纸上写:“不要靠近我,会传染。”院长和其他同事来探望时,她写着:“我很辛苦,但我顶得住。谢谢关心,但以后不要来看我,我不想传染给大家。”

3月11日,急诊科张主任收到叶护长写的最后一张字条:“我实在顶不住,要上呼吸机了。”同样呼吸困难的张主任颤抖着写字回复她:“护长,你一定要坚持住!全院的医生护士都在支持我们!”

张主任再也没有等到叶护长的回信。她在插管上呼吸机后,就被注射了镇静药物进入“冬眠”状态,避免因为躁动使呼吸机脱落。

3月24日凌晨辞世时,叶欣很平静

加油,白衣天使五艾米。

白衣天使的圣地

我走进护士的行列并不偶然。
  上小学的时候,我家楼上住着一位阿姨,是一名眼科护士,楼里的大人、小孩对她都有一个统一的称呼——周姨。全楼的人几乎谁有一点小毛病都会去找周姨看一下。周姨不是医生,可老街坊们对她有一种特别的信任,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依赖,老人们总是说,一个老护士,她丰富的临床经验绝对不亚于一个医生。我和楼里的孩子们都曾经是周姨义务诊断的对象,谁家有人不舒服,第一个反应不是去医院,而是去敲周姨家的门。
  大概我小时候在父母眼睛里是一个很内向的女孩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很老实。所有的父母对家里最老实的孩子都有一个很现实的希望,那就是希望这个孩子能稳定,四平八稳地过完一辈子,不用特别出色,也不会特别平庸。那时候,我妈就用周姨来教育我,她经常说,像我这样的女孩,只要今后能找到一个做护士的职业,风吹不着、雨淋不着,每天穿着白大褂、干干净净的,她也就满足了。
  可能就是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之中,我开始认为在女人所能从事的职业当中。护士是比较出色的一种。
  我高中毕业那一年是恢复高考后参加考试的人最多的一年。像我这样平时学习成绩只是中等水平的人,能考上一个中专,没有去待业,就是很不错了。更值得庆幸的是我居然考上了一所护士学校。那时我们楼里几乎每一家都会有一个或两个待业青年。大概是因为我没有走进待业青年的行列吧,我的父母特别高兴,连我自己也认为是如愿以偿了。
  那一年的夏天,我上了这所护士学校。当时我18岁。
  开学典礼那天,45名和我一样的女孩抱着同样的希望坐在学校的礼堂里,从校长的讲话里我们知道了谁是南丁格尔,知道了我们从此就是白衣天使的预备队员,知道了什么是白衣天使的职责。
  当时我心里默默地想,今后一定要做一名南丁格尔式的好护士。救死扶伤。决不愧对白衣天使的称号。现在这样说,好像有点儿像豪言壮语。但那天我真的是这么想的。这可能也是一种青春的单纯吧。
  两年半的学习生活很快就结束了。平时我们一些同学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在说盼望早一些毕业、早一些开始进医院工作的话,我们的心情都是很迫切的,那种迫切之中也加入了特别多的好奇。
  毕业前夕,我们八个比较好的姐妹每人拿出一个月的助学金,当时我们每月的助学金是十六元五角,凑在一起去崇文门附近的新侨餐厅聚会了一次。聚会上我们当中最大的女孩提议每人说一下今后的打算,我记得几乎每个人都说了差不多意思的话,概括起来就是今后要做一名好护士。吃完饭我们一起走到天坛公园。分手的时候,八双手握在了一起,互相祝福,发誓今后无论分配到哪里,都不要忘记我们几个人是光荣的白衣天使。
  就是这一天之后,我们中的几个人再没有见过面。后来从其他同学那里听说,我是八个人中最后一个离开临床的。现在想起来我们当时真是太天真了。
  我们那一届毕业生在参加分配的时候才发现,我们能去的最大一所医院也不过是一个区级的中型医院,有些人干脆就分配到了那种被居民区里的老人们称为“小医院儿”的地方。我想我是非常幸运的,刚好被分配到这所“最大”的医院。
  报到那天我穿了自己最喜欢的衣服,想像着能够走进一座高高的大楼,窗明几净,工作人员都穿着白色的衣服,他们忙碌地工作着,为病人解除着痛苦,我也将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当我走到我要工作的医院时,怎么说呢?说是惊呆了真的一点儿都不夸张。这家医院在一片周围的建筑物都已经被拆除了的平房里,孤零零的,完全不是我想像之中和我看到过的那些医院的样子,当时我的心都凉了,这难道就是我下决心要干一番事业的地方吗?
  第二天,我被分配到妇产科工作。一位60多岁、满脸“五线谱”的老头儿领着我到了临时租的一幢小楼里。后来才知道,那个满脸“五线谱”的老头儿是妇产科主任,而且是京城有名的妇产科专家。如果说报到时心已经凉了,那么这个时候想到今后在这个小楼里要工作一辈子。而且让这个“五线谱”来领导我,那种感觉真的就是彻底绝望了。
  听老护士们讲,能够被分配到妇产科的护士不是因为漂亮,也一定是有几分“模样”。因为婴儿出生时第一眼如果看到一个好看的人,今后他(她)就会出落得很漂亮。现在想起来她们说的也许是对的,如果没有漂亮的助产士,也许就没有现在都市里那么多的美女吧!我虽然算不上漂亮,至少还算是那种有点“模样”的女孩子吧。
  妇产科的工作对于我们这些几乎没有感情经历,更没有婚姻经历的女孩来说是很新奇的。尽管在学校时我们学习了妇产科的知识。
  刚来妇产科时,老护士长就给我们讲,妇产科的工作在护士这个职业中是特殊的,它不仅仅是救死扶伤,还要把新的生命迎接到这个世界上来。一个产妇真正生产的过程往往需要几个小时或十几个小时,这个过程对于一个产妇来说是漫长的。她要经受特别大的痛苦,我真切地记得,护士长说:“你要让她想想英雄人物刘胡兰什么的。”我当时很不理解,几乎是大叫了起来:“太没文化了。刘胡兰是为了解放全中国和敌人进行斗争,而她们是为了生孩子。怎么比呀?!”当时护士长是笑的,那种笑容里有一种特别的含义,可能是在当时那种情况下被我忽略掉的。在后来的工作中我才慢慢体会到,护士长的话的确有道理。
  记得第一次我护理的产妇把婴儿从她身体里娩出,看到自己的孩子,听到婴儿第一声啼哭,她激动得忘记了痛苦,露出欣慰的笑容。那时我感动得几乎哭了,感到世界上只有母亲是最伟大的,是母亲创造了这个世界,是母亲使这个世界更美好了。
  那时候我们这些刚刚参加工作的小护士确实是和这些产妇以及她们的家属同呼吸、共命运的,为什么呢?只有我们自己心里明白。当那些年轻的父母因为有了爱情的结晶、因为创造了生命而欢喜的时候。我们这些年轻的女孩儿也正为迎来了新生命而欢呼!我们甚至幼稚地希望这样的生产过程越多越好.经我们的手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孩子越多越好。因为这就是我们从上学的时候就开始盼望能早日实现的工作的价值。
  我们的工作很辛苦,要经常上夜班。一个月最多的时候能上12个夜班。我那时年轻,从没熬过夜,由一个参加工作早一点儿的护士带我上夜班。我叫她田老师。有一次半夜我睡得正香,来了一个病人,田老师让我帮忙处理一下。我猛地从床上爬起来,跑出休息室时,正撞在休息室门口的柜子上,当时眼前一黑,摔在地上,刚好让病人家属看到了。从地上爬起来时。我在心里想,这个家属真自私,也不扶我一下。过后,田老师说:“其实人家也不知道你已经上了三天夜班了。要是我也会装着没看见,不会去扶你,别人都认为小护士特清高,怕你不好意
思。”这样的一件小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同处境的人有时候确实是很难互相达成理解或者说谅解的,原因特别简单——他不是你、你也不是他。我们就是这样经常一连上三四个夜班。有时上晕了,想不起来这天是星期几。对我们来说排班表就是比日历还权威的日历。
  我们当中有很多人都是边工作,边上大专。那时病人很多,护士人少。护士长常说这叫“一个萝卜一个坑”,谁都不能请假。我们为了上学,有时把特别少的白班都换成了夜班。只是为了不耽误白天的课程。经常是白天去上课,晚上值夜班。护士中很少有胖的,都很苗条。一是因为工作量大,二是因为生活不规律。每次夜班是下午五点接班,所以很少在家吃晚饭,我们吃得最多的就是方便面。以至于我现在刚离开临床不久,就发福成了一个大胖子。
  我是护士中“命”不好的一个,十年的护士生涯,竟然有六个除夕是在班上度过的。
  24岁那年的除夕,又赶上我上夜班。值班的是三名护士和两名医生。当时我们约好各自从家里带一点吃的东西,安排好病人,我们也来个大会餐。可是刚一接班,就接到急诊室的电话,说一个产妇由于急产把胎儿生在家里,脐带虽然断了,胎盘还留在官腔里,出血很多,产妇的生命危在旦夕,让我们做好抢救准备。病人一到,我们马上投入了抢救。此时的病人已经出现缺血休克,血压已降到零。医生马上刷手、上手术台。我们有的测血压、有的打点滴、有的处理婴儿脐带。我当时几乎是跑着完成了配血——取血——输血这一系列工作的。当产妇的血压升到正常水平,婴儿发出第一声啼哭,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又一个春天就这么糊里糊涂地来了。
  后来因为这件事我们受到院里的表扬,让大家向我们学习。坦率地讲,当时我们几个人也许谁也没有想到任何豪言壮语,谁也没有想到南丁格尔,谁也没有想到现在的荣誉。但是我们都在尽全力挽救病人的生命。是良心不允许我们浪费时间,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这时我才理解了老护士长的话:“我们的工作多一半是凭良心来做的。”
  也许只有处在我们这样一个环境里,看着生命随时可能诞生。也随时可能终止的这样一个特别的环境。才能很深刻地体会到生命本身的脆弱和坚强。才能明白生命本身就是值得尊重和维护的。
  就在我离开这家医院的前一年夏天,我们医院正准备创“爱婴医院”,要撤掉婴儿室,实行母婴同室,提倡母乳喂养。
  那年的夏天特别热,许多产妇受家里老人的影响,认为坐月子不能受风。产妇和婴儿在一个病室既不让开窗也不让开空调。无论是白天黑夜,我们每护理一个病人或婴儿就会大汗淋漓,我们要给她们讲产后的注意事项,又要教她们怎样合理喂养婴儿。
  有一天我终于熬完了一个夜班,进行床头交班时,发现我刚才还护理过的那个产妇已经不见了。只有出生才两天的女婴孤零零地躺在床上。这个产妇的不辞而别使我们很难过。我们按照她住院时留下的工作单位和地址去找都没能找到她。我们既怨恨这个产妇,又心疼这个孩子。我们给小女孩儿起了个名字叫“怜儿”。
  从此我们这些护士成了“怜儿”的母亲。而当时我们中有很多人还未曾做母亲。在那段日子里,我们有的从家里带来了奶粉、鸡蛋,有的从家里带来了小衣服和玩具。不管白班和夜班交班时总要把“怜儿”的情况写上。在这里“怜儿”是幸福的。谁一有空儿就会把“怜儿”抱起来逗一会儿,慢慢地“怜儿”会笑了。每当“怜儿”向我笑时,我的心里酸酸的。
  在“怜儿”七个月时,院里决定把她送到儿童福利院。那天是我抱着“怜儿”去的儿童福利院。从我们医院走时,我们大家都哭了,都在心里默默地为“怜儿”祝福着。
  在儿童福利院办完手续,就要离开时,我又忍不住哭了。和我一起去的保卫科长安慰我说:“怜儿一定会有一个好的将来。”后来想起这件事,我觉得他安慰我的同时,也是在安慰着自己。
  “怜儿”是我的一个遗憾。也是我的一个牵挂,那种牵挂很难用语言表达。可能我骨子里是一个很悲观的人,也可能是因为我那时候已经有了自己的孩子。因为经历过孕育生命的过程而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格外脆弱。所以我总是在一些时候。冲动地想再到那个儿童福利院去。哪怕就是在门口站上一会儿,看看会不会有一个我曾经认识的小女孩儿走出来,我想知道她生活得好不好、快乐不快乐。我反反复复地回想送走这个被我们喂养过的孩子时的情景。那时是春天,那年的春天特别冷。
  那个春天过去之后,我离开了医院,不再是护士了。没有了“怜儿”也没有了曾经寄托过我的无数梦想的这个职业的时候,我的儿子已经会一边蹒跚地走着,一边大声叫“妈妈”了。
  十几年过去了,我们的医院早已盖起了几座大楼,我也早已经不是护士了。但是作为一个职业,尤其是从事了十几年的职业,给我今后的工作和生活留下了许多与它有关的习惯。每当我走过曾经工作过的医院时,看到那熟悉的大楼都格外亲切。那里留下了我的青春和梦想,在那里我听到了多少婴儿的第一声啼哭,也使我理解了生命的宝贵。
  我想我是从做护士的时候开始逐渐明白对人的生命的尊重究竟意味着什么。
  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是可以作为一种馈赠的,而医生与护士这样的救死扶伤的职业,馈赠给人们的是重新获得生命的机会。也许这就是我一生都会为之感到自豪的、无上的光荣。虽然我只不过就是一个普通的护士。
  每年的护士节,对我来说都有一种特别的意义。那种百感交集可能是没有从事过这个职业的人无法理解的,因为在这十几年中,每一天发生的事情都和生生死死纠缠在一起。都刻骨铭心。

李晓红,在得非典最后的日子里,意识到自己时间不多的她,考虑更多的依然是一名医学科技工作者的责任——如何战胜非典。她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在与非典病魔做着最后的抗争。今天小编就来分享白衣天使李晓红的感人故事,希望读者喜欢。
白衣天使李晓红的感人故事
4月16日这天,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内二科最年轻的主治医师李晓红,猝然倒在了抗击非典的战场上。她是第一个倒在救治非典患者第一线的军队医务工作者。作为一名身着“橄榄绿”的白衣天使,为挽救人民群众的生命,她以自己的生命之躯迎击肆虐的非典,给世间留下一曲悲壮的生命绝唱!
她今年只有28岁。
近日,中央组织部追授她“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武警北京总队为她追记一等功,并批准她为革命烈士。
(一)
就在李晓红殉职20天前的那个上午,她所在科室接诊了一位地方病人,也是全院接诊的首例非典患者。在人们谈非典色变的日子里,同在医院从事医务工作的丈夫考虑近来妻子很疲劳,劝她休息几天。李晓红说:“我是一名军医,怎能临阵逃脱呢?!”
6年前,出身于军人家庭的李晓红从地方大学毕业后,走进她向往的警营,成为一名白衣天使。她热爱自己的事业,决心为解除患者的病痛奉献自己的全部才学。由于工作突出,她入了党、三次立功、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在去年的职称考核中,她以两轮均为第一名的成绩,成为全科最年轻的主治医师。
那天,她像往常一样走向自己的岗位,微笑着走进一间间病房,走向她的一位位病人,也包括那位非典病人。她冒着被感染的危险,与科里医务人员一起分析病情,收集有关治疗非典的资料,采取救治措施,并亲自为那位非典病人体检、诊治。一整天,她忙得连喝口水的工夫都没有。
然而,人们不愿看到的一幕还是发生了!尽管科里采取了一定的防护措施,但由于人们对非典认识不足,在收治那位非典病人5天后,过度疲劳的李晓红不幸被非典病毒感染。
(二)
李晓红染上非典后,科室领导、同事以及家人无不为她的安危焦急、担忧,可李晓红却显得异常的镇定和安详。她不想因自己染病在同事和病人之间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影响正常的医疗秩序和对病人的救治。她说:“我是医生,懂得怎样照顾自己!”4月6日这天,李晓红病情加重,连说话都十分困难,每说一句话都要喘好一阵儿。院里决定将她转院至条件较好的解放军302医院。李晓红得知后,艰难地说:“我年轻,免疫力好,还是先转比我更重的病人吧!”
后来,医院领导还是把李晓红送进302医院。然而,李晓红的病情依然不见好转。院里决定让她丈夫留院陪护,她却执意不肯。她对丈夫说:“医院里眼下人手正紧,我已经躺下了,不能再拖累你,你应该回到你的岗位上去!”
作为一名优秀的年轻医师,李晓红心里始终装着病人。她曾为救治一名生命垂危的新战士,在病房守护7天7夜,直到病人脱离危险;她还凭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医术,使一位心脏停跳7次的地方患者转危为安。在她短暂的从医生涯中,那5面锦旗、20多封感谢信就是对她良好医德、医术的最好见证。就在她最需要亲情慰藉之时,她心中想的依然是病人。
(三)
在李晓红最后的日子里,意识到自己时间不多的她,考虑更多的依然是一名医学科技工作者的责任——如何战胜非典。她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在与非典病魔做着最后的抗争。
每当医生查房,她都尽可能把自己的临床症状、用药反应等体验讲给临床医生听,与医生一起分析病情,并多次提醒医生:“现在治疗上是否找到新的办法,如需要试验,就拿我做试验吧!我是医生,我不怕。”她一直想着,能用自己的生命换取更多人的生命!直到被报病危,无法用语言和医生交流,她仍以惊人的毅力坚持用笔艰难地在纸上写下对自己病情的体验和分析,哪怕是只能写下几个字。
4月16日黎明时分,非典病魔终于夺走了李晓红28岁的年轻生命。
李晓红倒下了,倒在了人类抗击非典的征途上!强忍失去妻子的悲痛,李晓红的丈夫流着泪水告诉记者:“我妻在九泉之下是无悔的,她是为追寻人类的进步倒下的;她是为了救治他人而去的……”

李晓红,在得非典最后的日子里,意识到自己时间不多的她,考虑更多的依然是一名医学科技工作者的责任——如何战胜非典。她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在与非典病魔做着最后的抗争。今天小编就来分享白衣天使李晓红的感人故事,希望读者喜欢。

  白衣天使李晓红的感人故事

  4月16日这天,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内二科最年轻的主治医师李晓红,猝然倒在了抗击非典的战场上。她是第一个倒在救治非典患者第一线的军队医务工作者。作为一名身着“橄榄绿”的白衣天使,为挽救人民群众的生命,她以自己的生命之躯迎击肆虐的非典,给世间留下一曲悲壮的生命绝唱!

  她今年只有28岁。

  近日,中央组织部追授她“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武警北京总队为她追记一等功,并批准她为革命烈士。

  (一)

  就在李晓红殉职20天前的那个上午,她所在科室接诊了一位地方病人,也是全院接诊的首例非典患者。在人们谈非典色变的日子里,同在医院从事医务工作的丈夫考虑近来妻子很疲劳,劝她休息几天。李晓红说:“我是一名军医,怎能临阵逃脱呢?!”

  6年前,出身于军人家庭的李晓红从地方大学毕业后,走进她向往的警营,成为一名白衣天使。她热爱自己的事业,决心为解除患者的病痛奉献自己的全部才学。由于工作突出,她入了党、三次立功、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在去年的职称考核中,她以两轮均为第一名的成绩,成为全科最年轻的主治医师。

  那天,她像往常一样走向自己的岗位,微笑着走进一间间病房,走向她的一位位病人,也包括那位非典病人。她冒着被感染的危险,与科里医务人员一起分析病情,收集有关治疗非典的资料,采取救治措施,并亲自为那位非典病人体检、诊治。一整天,她忙得连喝口水的工夫都没有。

  然而,人们不愿看到的一幕还是发生了!尽管科里采取了一定的防护措施,但由于人们对非典认识不足,在收治那位非典病人5天后,过度疲劳的李晓红不幸被非典病毒感染。

  (二)

  李晓红染上非典后,科室领导、同事以及家人无不为她的安危焦急、担忧,可李晓红却显得异常的镇定和安详。她不想因自己染病在同事和病人之间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影响正常的医疗秩序和对病人的救治。她说:“我是医生,懂得怎样照顾自己!”  4月6日这天,李晓红病情加重,连说话都十分困难,每说一句话都要喘好一阵儿。院里决定将她转院至条件较好的解放军302医院。李晓红得知后,艰难地说:“我年轻,免疫力好,还是先转比我更重的病人吧!”

  后来,医院领导还是把李晓红送进302医院。然而,李晓红的病情依然不见好转。院里决定让她丈夫留院陪护,她却执意不肯。她对丈夫说:“医院里眼下人手正紧,我已经躺下了,不能再拖累你,你应该回到你的岗位上去!”

  作为一名优秀的年轻医师,李晓红心里始终装着病人。她曾为救治一名生命垂危的新战士,在病房守护7天7夜,直到病人脱离危险;她还凭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医术,使一位心脏停跳7次的地方患者转危为安。在她短暂的从医生涯中,那5面锦旗、20多封感谢信就是对她良好医德、医术的最好见证。就在她最需要亲情慰藉之时,她心中想的依然是病人。

  (三)

  在李晓红最后的日子里,意识到自己时间不多的她,考虑更多的依然是一名医学科技工作者的责任——如何战胜非典。她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在与非典病魔做着最后的抗争。

  每当医生查房,她都尽可能把自己的临床症状、用药反应等体验讲给临床医生听,与医生一起分析病情,并多次提醒医生:“现在治疗上是否找到新的办法,如需要试验,就拿我做试验吧!我是医生,我不怕。”她一直想着,能用自己的生命换取更多人的生命!  直到被报病危,无法用语言和医生交流,她仍以惊人的毅力坚持用笔艰难地在纸上写下对自己病情的体验和分析,哪怕是只能写下几个字。

  4月16日黎明时分,非典病魔终于夺走了李晓红28岁的年轻生命。

  李晓红倒下了,倒在了人类抗击非典的征途上!强忍失去妻子的悲痛,李晓红的丈夫流着泪水告诉记者:“我妻在九泉之下是无悔的,她是为追寻人类的进步倒下的;她是为了救治他人而去的……”

白衣天使背伤员奔跑五小时
四川什邡市红白镇离震中汶川只隔着一座大山,地震发生时,红白镇水泥矿山厂蔡海英一家人正在吃午饭。丈夫坐在对面,她怀抱着不到4岁的儿子。

突然,大地筛糠般抖起来。还没来得及作出反应,房就轰然倒塌,蔡海英两眼一黑失去了知觉……

5月14日下午,刚刚完成18个小时长途奔袭、凌晨2时才到达什邡市洛水镇的广州军区医疗队队员,马不停蹄徒步17公里赶到红白镇。下午2时,刚处理完先头部队抢救出来的伤员,医疗队员就投入了挖掘废墟救人的行动。

不知过了多久,埋在废墟中的蔡海英似乎听到瓦砾外面的人声。身边的丈夫一动不动,她使出最后的力气呼救,但声音小得连她自己都听不太清楚。她不知道,此时离地震发生已超过了48小时。

“快听,里面好像有人呼救!”细心的护士听到了蔡海英的喊声,大家立即围拢过来集中力量攻关。

时间一分一秒在流逝。队员们一边向废墟中的幸存者喊话,一边用平时拿手术刀、注射器的手艰难挖掘。一点一点,终于看到了大人的头;一点一点,终于把大人怀中的小孩从废墟中抱了出来。

15时30分,队员们终于把蔡海英也救了出来。

大人小孩生命体征正常,均没有生命危险。但蔡海英伤势严重,左小腿严重骨折,并已感染,时间拖久了会危及生命。

队员们来不及享受救人成功的喜悦,背起蔡海英就往山下跑。经过5个小时的奔走,蔡海英终于被送上了早已等候在山脚下公路边的救护车。

白衣天使们四小时不喝水,不吃饭,不上厕所,甚至他们还穿着尿不湿。因为做了这些,就会浪费一件防护服。


夏思思医生的故事 白衣天使夏思思的感人故事
夏思思是武汉协和医院的一位住院医师,1月15日在医院收治了一位感染了新冠病毒的老人,夏思思贴心照顾,不幸被感染。虽然夏思思一直积极接受治疗,医院也不遗余力救治她,但还是无力回天,夏思思于2月23日凌晨6:30分永远离开了人世。夏思思医生的故事 夏思思是一位90后的女医师,她的丈夫是武汉市普爱医院...

白衣天使的故事,护士节的由来?
医生护士被我们成为白衣天使,救死扶伤是一个高尚的品德,但是如今的医院不谈也罢,在二战时的护士不知道又是什么样子,在二战时有一位“提灯女神”是多么的高尚和慈爱,护士节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什么呢?本期传统节日为你解析。南丁格尔出身于富有之家,却不顾家庭和当时社会的非议,选择了为之献身的护...

在抗击疫情中“战役”中,哪些人物的事迹让你感到温暖和感动?国家的哪些...
一、张继先的事迹:张继先,1966年出生,今年54岁了,医学硕士,参加工作三十余年。张继先医生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此刻是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教授、内科党支部书记。抗击“非典”的故事。2003年“非典”时,37岁的张继先就是江汉区专家组的成员,每一天的任务就是下到各个...

2003非典的白衣天使动人故事(王晶)
2003年4月17日,由于疲劳和紧张的工作,王晶不幸染病。王晶同志在患病期间,仍然坚持尽自己所能协助护士的工作,坚持做身边病友的思想工作,鼓励她们树立信心。她用无比坚强的毅力同病魔展开了殊死的搏斗。她在生命垂危的时候,托医护人员帮她转交了她一生中最后一笔党费。在王晶生病期间,为了救治王晶同志...

非典牺牲中的白衣天使的故事
2003年4月16日,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内二科年仅28岁的主治医师李晓红,猝然倒在了抗击非典的战场上。她是第一个牺牲在救治非典患者第一线的军队医务工作者。作为一名身着“橄榄绿”的白衣天使,为挽救人民群众的生命,她以自己的生命之躯迎击肆虐的非典,给世间留下一曲悲壮的生命绝唱。梁世奎:用生命铭刻的...

白衣天使故事100~200字
1. 在1994年夏天的一个傍晚,济南军区152医院中西医结合科的护士詹凤林,在换班时注意到一个哭泣的男孩。2. 男孩想要蛋糕,而他的母亲王金花解释说等她病好后就会给他买。詹凤林被这对祖孙俩的困境所打动,第二天便自费给男孩买了蛋糕。3. 了解到王金花和她的婆婆生活艰难,詹凤林在工作之余帮忙...

概括白衣天使的故事
《白衣天使》主要内容:南汀格尔走上护士之路的历程和她作为现代护理事业的先驱和现代护理教育的奠基人,以及信念和爱心排除万难,为人类健康事业立下不朽功勋的事迹。弗罗伦斯·南丁格尔(英语:Florence Nightingale,1820年5月12日-1910年8月13日),英国护士和统计学家,出生于意大利的一个英国上流社会的...

非典时期谁是英雄?
2003年4月16日《健康报》发表了《永远的白衣战士——追记广东省中医院护士长叶欣》的通讯,讲述了叶欣护士长不顾个人安危顽强抗击非典的感人事迹。叶欣走了,但仿佛从未走远。每逢清明节,广东省中医院都会组织医务人员前往叶欣烈士墓祭扫。为弘扬叶欣精神,广东省中医院把3月25日确立为“叶欣纪念日”。此...

致敬“白衣天使”!来,一起倾听他们的故事
“8·19”第二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记者采访了几位医生,一起听听他们的故事。 “天使”世家,三代4人是医生 外公、外婆分别是外科和传染科医生,爸爸是消化内科医生,如今她又“女承父业”做了消化科医生——苏大附二院医生张奕蕊一家三代4人都是医生的故事,在苏州医疗界传为美谈。 张奕蕊告诉记者...

医者仁心,让爱传递,白衣天使做过哪些令你感动的事
致敬最美的逆行者!您们是最可敬的人,永远是我们生活中的榜样。在疫情来临之时,你们冲锋在前,拿自己的生命和疫情打赌。在惊恐的眼神中,在慌乱逃离的步伐中,白衣天使的信念非常坚定,充满信心与温暖。让我们以必胜的决心,昂扬的与病魔宣战!勇战疫情,甘于奉献,必将会取得最终的胜利!

乌达区17663119528: 抗非典的白衣天使故事300字 -
贯致复方: 科室里似乎仍回荡着她那爽朗的笑声,病人似乎仍记得她那永远穿梭忙碌的身影和那春风般关切的抚慰.然而,在万物复苏的阳春三月,46岁的叶欣,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分院急诊科护士长却永远地走了. 病魔袭来迎着上 叶欣是知道这次抗击“...

乌达区17663119528: 你见过哪些令人感动的白衣天使?说说他们的故事. -
贯致复方: 2016年9月20日,凌晨五点,产房里突然传来了“哇哇”的婴儿啼哭声,一个健康可爱的女婴诞生了.她睁开双眼,似乎在好奇地打量这个世界.然而,迎接她的并不是母爱.在她出生后数小时,不知出于何种原因,她的母亲突然遗弃她,逃费...

乌达区17663119528: 非典牺牲中的白衣天使的故事 -
贯致复方:[答案] 邓练贤:广东首位殉职医生 2003年4月21日下午5时40分,冲锋在抗击“非典”最前线而被感染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病科党支部书记邓练贤不幸逝世,终年53岁.这是广东省在抗击非典型肺炎战斗中第一位因公殉职的医生.叶...

乌达区17663119528: 白衣天使叶欣的感人故事有哪些,不少于400字 -
贯致复方: 在非典期间,她为了抢救病人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年仅47岁.叶欣生前曾获得中国红十字会授予的第39届南丁格尔奖,这是目前国际护理界的最高荣誉.此外她还曾获“人民健康好卫士”的称号. 在非典流行期间,她一直工作在最前线,恪...

乌达区17663119528: 关于护士感动小故事 -
贯致复方: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度米文库关于护士感动小故事 【篇一:关于护士感动小故事】 身边感人小故事: 有人说,最难的是坚持,最苦的是等待,最美的是奉献.在武汉某心脏病医院ccu里有这样的一位护士,温暖自然、...

乌达区17663119528: 谁知道白衣天使抗非典的光荣事迹 -
贯致复方: 4月22日下午,在上海市新收犯监狱,年轻的毛警官接待了一对从安徽赶来探望儿子的老年夫妇.在被告知为严防“非典”疫情,监狱暂停会见后,这对老人仍不死心,再三恳求.毛警官微笑着,却坚定地拒绝了.同时,他又耐心解释了监狱之...

乌达区17663119528: 一个护士的感人故事 -
贯致复方: 谁会不怕死?谁不想远远得躲开可怕SARS病毒?但是我们的职责教导我们决不能做“逃兵”,党和人民培养了我们,如今国难当头,正是我们出力之时,没有什么豪言壮语,这本就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当我们穿上这洁白的护士服,戴上护士帽...

乌达区17663119528: 2022最美逆行者话题作文
贯致复方: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战“疫”面前,一群“最美逆行者”没有退缩,逆“风”而行,迎... 他们温暖了我们,感动了神州大地. 他们是白衣天使,风雨兼程赶往___;他们是医...

乌达区17663119528: 李晓红的感人故事50字 -
贯致复方: 李晓红的感人故事我觉得李晓红热爱生命的故事令我很感动,因为李晓红不但医术好,而且很热爱生命.李晓红殉职20天前的那个上午,她说在科室接诊了一位地方病人,也是全院接诊的首例非典患者.在人们谈非典色变的日子里,同在医院...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