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战骨埋荒处,空见葡萄入汉家"出自哪首古诗?作者是谁?原文是什么?

作者&投稿:月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诗歌《静夜思》古诗 文学作品。这些词按一定顺序排列~

《静夜思 / 夜思》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直译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韵译
皎洁月光洒满床,恰似朦胧一片霜。
仰首只见月一轮,低头教人倍思乡。

注释
⑴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
⑵床:今传五种说法。
一指井台。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意图》。
二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韩”字。《说文》释“韩”为“井垣也”,即井墙之意。
三“床”即“窗”的通假字。本诗中的‘床’字,是争论和异议的焦点。我们可以做一下基本推理。本诗的写作背景是在一个明月夜,很可能是月圆前后,作者由看到月光,再看到明月,又引起思乡之情。
既然作者抬头看到了明月,那么作者不可能身处室内,在室内随便一抬头,是看不到月亮的。因此我们断定,‘床’是室外的一件物什,至于具体是什么,很难考证。从意义上讲,‘床’可能与‘窗’通假,而且在窗户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但是,参照宋代版本,‘举头望山月’,便可证实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从时间上讲,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对作者原意的忠诚度上,更加可靠。
四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牀”,《易·剥牀·王犊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说,讲得即是卧具。
五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现代人常为古代文献中或诗词中的“胡床”或“床”所误。至迟在唐时,“床”仍然是“胡床”(即马扎,一种坐具)。
⑶疑:好像。
⑷举头:抬头。

版本说明

作者:佚名

明代版本
  这是目前流传比较广泛的版本。该版本虽然可能不完全是李白的原作,有个别字词后世或有所修改,但是流传度很高,并被收录于各版本的语文教科书中。

宋代版本
  这一版本与人们常说的“床前明月光”明显不一致,其实并非是错误,而是流传版本不同。一般认为,这一版本比明版本更接近李白的原作,但仍有学者认为可能存在更早的版本。宋刊本的《李太白文集》、宋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集》、洪迈所编《万首唐人绝句》中,《静夜思》的第一句均为“床前看月光”,第三句也均作“举头望山月”。元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集》、明高棅《唐诗品汇》,也是如此。宋人一直推崇唐诗,其收录编辑甚有规模,加之距唐年代相近,误传差错相对较少,故宋代乃至元代所搜集的《静夜思》应该是可靠准确的;在清朝玄烨皇帝亲自钦定的权威刊本《全唐诗》中,也并没有受到前面同时代不同刊本的影响而对此诗作任何修改。

  在此之前《静夜思》已传入日本(日本静嘉堂文库藏有宋刊本《李太白文集》12册),因日本人对唐诗崇尚,在后世流传过程中并未对其作出任何修改。但在中国情况就不一样了,到了明代赵宦光、黄习远对宋人洪迈的《唐人万首绝句》进行了整理与删补,《静夜思》的第三句被改成“举头望明月”,但是第一句“床前看月光”没有变化。清朝康熙年间沈德潜编选的《唐诗别裁》,《静夜思》诗的第一句是“床前明月光”,但第三句却是“举头望山月”。直到1763年(清乾隆二十八年)蘅塘退士所编的《唐诗三百首》里,吸纳了明刊《唐人万首绝句》与清康熙年《唐诗别裁》对《静夜思》的两处改动,从此《静夜思》才成为在中国通行至今的版本:“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是这也不是清朝流行的唯一版本,就在《唐诗三百首》问世前58年的1705年(康熙四十四年),康熙钦定的《全唐诗》中的《静夜思》就是与宋刊本《李太白文集》完全相同的“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后来中华书局出版的《全唐诗》也沿用着这一表述。
评析
作者:佚名
  这是远客思乡之情的,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
  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样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的。例如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的月光,给人以立体感,尤见构思之妙。可是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修辞的手段而在诗中出现的。这诗的“疑是地上霜”,是叙述,而非摹形拟象的状物之辞,是诗人在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不难想象,这两句所描写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净!这时,他完全清醒了。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我们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首先,古诗可以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自古以来的思想发祥,中国人欣赏什么,厌恶什么,都可以从古诗中看到渊源。比如《诗经》中描写美人所展示的审美倾向,比如《离骚》中对谄媚小人的厌恶。比如看到落花枯叶,会伤春悲秋。这些都是深植于中国人学业的一种本能倾向。所以现代作家中还是有很多人还是以一种传统的纯粹文人的姿态在写作,比如汪曾祺,比如林清玄。
在从写作的方法上来说。诗歌善用意象,讲求虚实结合,在写作艺术上言有尽而意无穷,会采用一些留白的手法。并且诗歌着重抒情,现代一些散文诗歌在抒情手法上有所借鉴。诗歌多用比拟,通感等修辞手法,现代依然传习。诗歌讲究对仗,现代文中会采用总题之下,几条线索并立的手法。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这是议论文的写法指导。诗歌的充分想象力的运用,也为后世的写作打开了门路。
另外,从文学的发展来看,诗歌是最初的文学形式。最初的诗歌就分为诗经这样的写实派,和离骚这样的浪漫派,之后写实派还有乐府的辉煌,杜甫的经典,浪漫派还有李白的潇洒,苏轼的豪迈。到了近现代还有这主要两个派别的争论,是为人生而写作,还是为艺术而写作。

这是我个人观点,你斟酌。 答案补充 多少次南来北归
熟睹了木棉飒飒
至今首次发现
公路边 铁道旁
绿水畔 青山下
株株木棉清秀婀娜
姿仙气华
它们肌肤细腻
袅袅娉娉
高高的树冠
时时含羞垂下
或许独得南国的温润
或许雪霜侵犯不了它
伫立山坳
结游岭崖
处处雍容华贵
一样风致潇洒
流连南国木棉的优雅
没忘欣赏群山起伏
岚雾缭绕
葱郁挺拔的松林
一路延绵 漫山遍岭
它们皮质皲裂
躯体遒劲
在为谁抵御太多的风雨?
我蓦然懂得南国木棉的清秀
我开始明白南国松树的豁达
木棉自如展示它的婀娜
青松默默承担雨摧风打
这些雨水都浇不灭焰火
这些雨水都无法运走的激情
一亩足可以放牧惊叹与梦想
一万亩突然邂逅
撞开了人间的天堂
连时光都走不动了
这些燃烧的寂寞和灵魂
被清晨漫卷而来的山岚
紧紧包裹紧紧拥抚

并不是每一朵花
都能从朦胧中芳菲进记忆
把杜鹃当作火焰的人
沐在风里享受无拘无束的爱意
我看见一只蝴蝶
在一片叶子的背面睡着了
是一袭花蕾的丝绸睡在身边

边塞诗句“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出自唐代诗人李颀的《古从军行》
古从军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   
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   
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   
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   
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   
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   
空见蒲桃入汉家。
作品赏析:
  “从军行”是乐府古题。此诗借汉皇开边,讽玄宗用兵。实写当代之事,由于怕触犯忌讳,所以题目加上一个“古”字。它对当代帝王的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视人民生命如草芥的行径,加以讽刺,悲多于壮。全诗记叙从军之苦,充满非战思想。万千尸骨埋于荒野,仅换得葡萄归种中原,显然得不偿失。
  诗开首先写紧张的从军生活。白天爬上山去观望四方有无举烽火的边警;黄昏时候又到交河边上让马饮水(交河在今新疆吐鲁番西面,这里借指边疆上的河流)。三、四句的“刁斗”,是古代军中铜制炊具,容量一斗。白天用以煮饭,晚上敲击代替更柝。“公主琵琶”是指汉朝细君公主远嫁乌孙国时所弹的琵琶曲调,当然,这不会是欢乐之声,而只是哀怨之调。一、二句写“白日”、“黄昏”的情况,那么夜晚又如何呢?三、四句接着描绘:风沙弥漫,一片漆黑,只听得见军营中巡夜的打更声和那如泣如诉的幽怨的琵琶声。景象是多么肃穆而凄凉!“行人”,是指出征将士,这样就与下一句的公主出塞之声,引起共鸣了。
  接着,诗人又着意渲染边陲的环境。军营所在,四顾荒野,无城郭可依,“万里”极言其辽阔;雨雪纷纷,以至与大漠相连,其凄冷酷寒的情状亦可想见。以上六句,写尽了从军生活的艰苦。接下来,似乎应该正面点出“行人”的哀怨之感了。可是诗人却别具机杼,背面傅粉,写出了“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两句。胡雁胡儿都是土生土长的,尚且哀啼落泪,更不必说远戍到此的“行人”了。两个“胡”字,有意重复,“夜夜”、“双双”又有意用叠字,有着烘云托月的艺术力量。
  面对这样恶劣的环境,没有人不想班师复员。可是办不到。“闻道玉门犹被遮”一句,笔一折,似当头一棒,打断了“行人”思归之念。据《史记·大宛列传》记载,汉武帝太初元年,汉军攻大宛,攻战不利,请求罢兵。汉武帝闻之大怒,派人遮断玉门关,下令:“军有敢入者辄斩之。”这里暗刺当朝皇帝一意孤行,穷兵黩武。随后,诗人又压一句,罢兵不能,“应将性命逐轻车”,只有跟着本部的将领“轻车将军”去与敌军拼命,这一句其份量压倒了上面八句。下面一句,再接再厉。拼命死战的结果无外乎“战骨埋荒外”。诗人用“年年”两字,指出了这种情况的经常性。全诗一步紧一步,由军中平时生活,到战时紧急情况,最后说到死,为的是什么?这十一句的压力,逼出了最后一句的答案:“空见蒲桃入汉家。”
  “蒲桃”就是葡萄。汉武帝时为了求天马(即阿拉伯马),开通西域,便乱启战端。当时随天马入中国的还有蒲桃和苜蓿的种子,汉武帝把它们种在离宫别馆之旁,弥望皆是。这里“空见蒲桃入汉家”一句,用此典故,讥讽好大喜功的帝王,牺牲了无数人的性命,换到的只有区区的蒲桃而已。言外之意,可见帝王是怎样的草菅人命了。
  此诗全篇一句紧一句,句句蓄意,步步逼紧,直到最后一句,才画龙点睛,着落主题,显出此诗巨大的讽谕力。诗巧妙地运用音节来表情达意。第一句开头两字“白日”都是入声,具有开场鼓板的意味。三、四两句中的“刁斗”和“琵琶”,运用双声,以增强音节美。中段转入声韵,“双双落”是江阳韵与入声的配合,犹如云锣与鼓板合奏,一广一窄,一放一收,音节最美。中段入声韵后,末段却又选用了张口最大的六麻韵。以五音而论,首段是羽音,中段是角音,末段是商音,音节错落,各极其致。全诗先后用“纷纷”、“夜夜”、“双双”、“年年”等叠字,不但强调了语意,而且叠字叠韵,在音节上生色不少。

你好,我来为你解答:
、《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塞下曲·其一》【唐】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3、《塞下曲·其二》【唐】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4、《出塞》【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5、《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6、《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7、《从军行》【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8、《塞上听吹笛》【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戌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9、《渔家傲·塞下秋来》【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0、《塞下曲·其二》【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11、《塞下曲·其三》【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古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处,空见蒲桃入汉家。
【注】汉朝公主远嫁乌孙国时所弹的琵琶曲调,多为幽怨之声。蒲桃:即葡萄。汉武帝时,汉使从大宛采种栽入行宫之旁。
【诗意】白天登上高山,去了望报警的烽火;傍晚时在交河岸边,饮我们的战马。在昏暗的风沙里得军,注意倾听军中刁斗声,琵琶声传出无限哀怨,仿佛乌孙公主远行。边地万里荒无人烟这座大野孤营;雨雪纷纷弥漫天地,就像与大漠融成一气。胡地的鸿雁夜夜由此飞过,哀叫着投向南方;胡兵的眼泪一串又一串,洒落在这僻远关山。听说揣后的玉门关啊,被朝廷派兵阻塞,只有舍生拼命,跟随主帅去血战。一年又一年啊,战士的尸骨埋在荒野,只不过来那葡萄种子栽进了汉家宫苑。

【简析】着意选择了历史与现实中的典型事件,抒发了士兵们在征战中的艰辛和痛苦,通过对汉武帝穷兵黩武的抨击,以讽刺唐玄宗的长年开边用兵。全诗情理浑成,层层推进,回肠荡气,感人至深。

空见蒲桃入汉家

蒲桃,通葡萄,原本是汉地没有的,是产自西域的水果。这是古从军行最后的一句,全不赞汉武帝驱逐匈奴的功勋,只道年年西征,为得是有异域奇珍供帝王享用。

古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处,空见蒲桃入汉家。 【注】汉朝公主远嫁乌孙国时所弹的琵琶曲调,多为幽怨之声。蒲桃:即葡萄。汉武帝时,汉使从大宛采种栽入行宫之旁。 【诗意】白天登上高山,去了望报警的烽火;傍晚时在交河岸边,饮我们的战马。在昏暗的风沙里得军,注意倾听军中刁斗声,琵琶声传出无限哀怨,仿佛乌孙公主远行。边地万里荒无人烟这座大野孤营;雨雪纷纷弥漫天地,就像与大漠融成一气。胡地的鸿雁夜夜由此飞过,哀叫着投向南方;胡兵的眼泪一串又一串,洒落在这僻远关山。听说揣后的玉门关啊,被朝廷派兵阻塞,只有舍生拼命,跟随主帅去血战。一年又一年啊,战士的尸骨埋在荒野,只不过来那葡萄种子栽进了汉家宫苑。 【简析】着意选择了历史与现实中的典型事件,抒发了士兵们在征战中的艰辛和痛苦,通过对汉武帝穷兵黩武的抨击,以讽刺唐玄宗的长年开边用兵。全诗情理浑成,层层推进,回肠荡气,感人至深。

古从军行
唐·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我要关于战争与和平的诗句
关于战争与和平的诗句如下:1、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2、以战去战,虽战可也。———《商君书》3、兵不妄动,师必有名。———[唐]白居易《策林》4、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即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宋]苏洵《心术》5...

战争名言
可怜万里关山道,年年战骨多秋草(唐·张藉)血战乾坤赤(唐·杜甫)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唐·王昌龄)皇帝动刀枪,百姓遭了殃 战争一开始,地狱便打开(英国)叫喊战争的人是魔鬼的参谋(欧洲)战争的目的必须是为了和平(亚里士多德)你想和平,就要准备战争(韦格蒂乌斯)要进行战争只有一个借口,...

关于战争的词语
●可怜万里关山道,年年战骨多秋草(唐·张藉)●血战乾坤赤(唐·杜甫)●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唐·王昌龄)●皇帝动刀枪,百姓遭了殃 ●战争一开始,地狱便打开(英国)●叫喊战争的人是魔鬼的参谋(欧洲)●战争的目的必须是为了和平(亚里士多德)●你想和平,就要准备战争(韦格蒂乌斯)●要...

<中国文学>为什么在唐朝许多文学作品中,都用汉代来代指唐朝呢?_百度知 ...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说无数战士的生命所换来的只是向汉家王朝进贡葡萄--借汉代的故事来说明唐代穷兵黩武的做法是毫无意义的。用汉代某些建筑的名称来指称唐代的建筑,是以汉代唐的又一方面。较有代表性的是白居易的《长恨歌》,诗中所提到的“太液池”、“未央官”、“椒房”、“...

战争的名言
●可怜万里关山道,年年战骨多秋草(唐·张藉)●血战乾坤赤(唐·杜甫)●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唐·王昌龄)●皇帝动刀枪,百姓遭了殃 ●战争一开始,地狱便打开(英国)●叫喊战争的人是魔鬼的参谋(欧洲)●战争的目的必须是为了和平(亚里士多德)●你想和平,就要准备战争(韦格蒂乌斯)●要...

赞美长城的诗歌,有哪些???
世世征人往,年年战骨深。辽天望乡者,回首尽沾襟。 苏拯【古塞下】 百战已休兵,寒云愁未歇。血染长城沙,马踏征人骨。早得用蛾眉,免陷边戍卒。始知髦头星,不在弯弓没。 万楚【骢马】 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君能一饮长城窟...

"长平战骨烟尘飘,岁久遗戈金不消"的出处
"长平战骨烟尘飘,岁久遗戈金不消"的出处 "长平战骨烟尘飘,岁久遗戈金不消"出自哪里?全诗如何?还有简单的介绍就更好了。... "长平战骨烟尘飘,岁久...在西方,该项技术一直到1937年才在德国发明。而2000多年前的秦国是如何在兵器上镀铬,今天我们已无法确知,只能称为世界冶金史上的奇迹。秦军的短兵器,除了...

关于战争名言
●可怜万里关山道,年年战骨多秋草(唐·张藉)●血战乾坤赤(唐·杜甫)●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唐·王昌龄)●皇帝动刀枪,百姓遭了殃 ●战争一开始,地狱便打开(英国)●叫喊战争的人是魔鬼的参谋(欧洲)●战争的目的必须是为了和平(亚里士多德)●你想和平,就要准备战争(韦格蒂乌斯)●要...

关于战争的名言
49、可怜万里关山道,年年战骨多秋草(唐·张藉) 50、血战乾坤赤(唐·杜甫) 51、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唐·王昌龄) 52、皇帝动刀枪,百姓遭了殃 53、战争一开始,地狱便打开(英国) 54、叫喊战争的人是魔鬼的参谋(欧洲) 55、战争的目的必须是为了和平(亚里士多德) 56、你想和平,就要准备战争(韦格蒂乌斯) 57...

大家帮我说哈答案~~很急哦!
●可怜万里关山道,年年战骨多秋草(唐·张藉) ●血战乾坤赤(唐·杜甫) ●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唐·王昌龄) ●皇帝动刀枪,百姓遭了殃 ●战争一开始,地狱便打开(英国) ●叫喊战争的人是魔鬼的参谋(欧洲) ●战争的目的必须是为了和平(亚里士多德) ●你想和平,就要准备战争(韦格蒂乌斯) ●要进行战争只有一个...

井冈山市19245012742: 求“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后一句的含义?为什么说牺牲无数人的生命换来的只是葡萄?不是很懂啊. -
生贫济悦: “蒲桃”就是现在的葡萄.汉武帝时为了求天马(即今阿拉伯马),开通西域,便乱启战端.当时随天马入中国的还有“蒲陶”和“苜宿”的种子,汉武帝把它们种在离宫别馆之旁,弥望皆是.这里“空见蒲桃入汉家”一句,用此典故,讥讽好大喜功的帝王,牺牲了无数人的性命,换到的是什么呢?只有区区的蒲桃而已.言外之意,可见帝王是怎样的草菅人命了. 此诗全篇一句紧一句,句句蓄意,直到最后一句,才画龙点睛,显出此诗巨大的讽谕力.

井冈山市19245012742: 反映边疆将士生活、心情有关的诗句 -
生贫济悦:[答案] 唐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葡萄入汉家. 唐 王翰 凉州词 葡萄...

井冈山市19245012742: 描写古代军路生活的诗句古代诗 -
生贫济悦:[答案] 出塞 《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渡阴山. 凉州词 (唐)王翰 葡...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从 军 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井冈山市19245012742: 请你收集一首边塞诗写下来 -
生贫济悦: 1、《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2、《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3、《塞下曲》唐·李白五月天...

井冈山市19245012742: '空见蒲萄入汉家'的前一句 -
生贫济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井冈山市19245012742: 古代战士守卫边疆的诗 -
生贫济悦: 边塞诗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古 从 军 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

井冈山市19245012742: 李颀的那个“颀”怎么读啊?李颀的《古从军行》原文和诗意是什么啊! -
生贫济悦:[答案] 颀 qí 古从军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⑴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⑵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⑶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葡萄入汉家.[2] 【...

井冈山市19245012742: 范仲淹的边塞诗 -
生贫济悦: 渔家傲①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② 衡阳雁去无留意.③ 四面边声连角起,④ 千嶂里,⑤ 长烟落日孤城闭.⑥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⑦ 羌管悠悠霜满地.⑧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井冈山市19245012742: 空见薄萄入汉家 -
生贫济悦: 古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处,空见蒲桃入汉家.所以是:年年战骨埋荒处,

井冈山市19245012742: 两首边塞诗.具体内容, -
生贫济悦:[答案] 边塞诗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古 从 军 行 李颀 白日登...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从 军 行 王昌龄 青...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