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郑谷)的阅读题答案。

作者&投稿:赵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郑谷《菊》的阅读题答案~

翻译:
公子王孙啊莫要把菊同蓬蒿相提并论,
重阳节人们采撷枝枝菊花插戴于鬓上。
秋晨菊花饱含露水湿润晶莹,缕缕幽香飘满池岸,
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从不羡慕虽踞高位却毫无用处的瓦松。


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咏菊,通篇不着一菊字,但句句均未离开菊,从菊的貌不惊人,写到人们爱菊,进而写菊花的高尚品格,点出他咏菊的主旨。很明显,这首咏菊诗是诗人托物言志的,用的是一种象征手法。

“王孙莫把比蓬蒿”,蓬蒿是一种野生杂草。菊,仅从其枝叶看,与蓬蒿有某些类似之处,那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公子王孙,是很容易把菊当作蓬蒿的。诗人劈头一句,就告诫他们莫要把菊同蓬蒿相提并论。这一句起得突兀,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有高屋建瓴之势,并透露出对王孙公子的鄙夷之情。作为首句,有提挈全篇的作用。“九日枝枝近鬓毛”,紧承首句点题。每年阴历九月九日,是人所共知的重阳节。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和赏菊的习惯,饮菊花酒,佩茱萸囊,还采撷菊花插戴于鬓上。诗人提起这古老的传统风习,就是暗点一个“菊”字,同时照应首句,说明人们与王孙公子不一样,对于菊是非常喜爱尊重的。这两句,从不同的人对菊的不同态度,初步点出菊的高洁。

三、四两句是全诗的着重处,集中地写了菊的高洁气质和高尚品格。“露湿秋香满池岸”,寥寥七字,写秋天早晨景象:太阳初升,丛丛秀菊,饱含露水,湿润晶莹,明艳可爱;缕缕幽香,飘满池岸,令人心旷神怡,菊花独具的神韵风采,跃然纸上。在这里,“湿”字很有讲究,让人想见那片片花瓣缀满露珠,分外滋润,分外明丽。“满”字形象贴切,表现出那清香是如何沁人心脾,不绝如缕。从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菊花特有的形象,也感受到了菊花和那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氛围交织融合所产生的魅力。诗人在描写了菊的气质以后,很自然地归结到咏菊的主旨:“由来不羡瓦松高”。瓦松,是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初唐崇文馆学士崔融曾作《瓦松赋》,其自序云:“崇文馆瓦松者,产于屋溜之上……俗以其形似松,生必依瓦,故曰瓦松。”瓦松虽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所以“桐君(医师)莫赏,梓匠(木工)难甄”。作者以池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意在说明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而瓦松虽踞高位,实际上“在人无用,在物无成”。在这里,菊花被人格化了,作者赋予它以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思想品质。 “由来”与“不羡”相应,更加重了语气,突出了菊花的高尚气节。这结尾一句使诗的主题在此得到了抉示,诗意得到了升华。

咏物诗不能没有物,但亦不能为写物而写物。纯粹写物,即使逼真,也不过是“袭貌遗神”,毫无生气。此诗句句切合一菊字,又句句都寄寓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菊,简直就是诗人自己的象征。

小题1: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高士形象。 小题1:主要用了对比、拟人手法。(1分)作者以池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意在说明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而瓦松虽踞高位,实际上“在人无用,在物无成”。在这里,菊花被人格化了,作者赋予它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思想品质。“由来”与“不羡”相应,更加重了语气,突出了菊花的高尚气节。 小题1:由最后一句可看出。由来不羡瓦松高,向来不羡慕比别人高还是矮。可见其性格。小题1:首先明确写作手法,再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无外乎是使描写的事物更加形象生动,更好的传达感情。本题要明确作者托物言志,描写菊也就是在写人,菊的高洁代表人的高洁。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
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瓦松①高。
[注释]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⑴.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⑵.结合全诗,对“由来不羡瓦松高”一句进行简要赏析。

【答案】(1)沾满晨露的丛丛秀菊湿润晶莹,含露绽放,散发出缕缕幽香,飘满了水池岸边。(想 象合理,描写形象,能再现诗句所描写的画面即可计分,否则酌情扣分)
(2)示例l:诗人采用对比手法,将菊花与瓦松作比,突出表现了菊花虽生长在低洼之处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了人们的品质。
示例2:诗人采用拟人的手法,将菊花人格化,用“不羡”更形象地表现出菊花不慕高位、不慕荣利的品质。
【解析】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咏菊,通篇不着一菊字,但句句均未离开菊,从菊的貌不惊人,写到人们爱菊,进而写菊花的高尚品格,点出他咏菊的主旨。这首咏菊诗是诗人托物言志的,用征手法写出了菊的高洁气质和高尚品格。
译文: 公子王孙啊莫要把菊同蓬蒿相提并论, 重阳节人们采撷枝枝菊花插戴于鬓上。秋晨菊花饱含露水湿润晶莹,缕缕幽香飘满池岸, 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从不羡慕虽踞高位却毫无用处的瓦松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
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瓦松①高。
[注释]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⑴.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⑵.结合全诗,对“由来不羡瓦松高”一句进行简要赏析。

【答案】(1)沾满晨露的丛丛秀菊湿润晶莹,含露绽放,散发出缕缕幽香,飘满了水池岸边。(想 象合理,描写形象,能再现诗句所描写的画面即可计分,否则酌情扣分)
(2)示例l:诗人采用对比手法,将菊花与瓦松作比,突出表现了菊花虽生长在低洼之处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了人们的品质。
示例2:诗人采用拟人的手法,将菊花人格化,用“不羡”更形象地表现出菊花不慕高位、不慕荣利的品质。
【解析】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咏菊,通篇不着一菊字,但句句均未离开菊,从菊的貌不惊人,写到人们爱菊,进而写菊花的高尚品格,点出他咏菊的主旨。这首咏菊诗是诗人托物言志的,用征手法写出了菊的高洁气质和高尚品格。
译文: 公子王孙啊莫要把菊同蓬蒿相提并论, 重阳节人们采撷枝枝菊花插戴于鬓上。秋晨菊花饱含露水湿润晶莹,缕缕幽香飘满池岸, 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从不羡慕虽踞高位却毫无用处的瓦松

主旨的理解?


郑谷《菊》咏菊花诗赏析
《菊花·菊》咏菊花诗鉴赏 郑谷 王孙莫把比荆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古来咏菊之作甚多,然而,郑谷这首诗,仍自有其独到之处。诗人无一字描绘菊的外观,却致力突出菊的高尚品格,而这也正是诗人借咏菊以言志的主旨。诗的起句“王孙莫把比荆蒿”既是对公子王孙的告诫...

结合郑谷的《菊》,对“由来不羡瓦松高”一句进行简要赏析
答案】(1)沾满晨露的丛丛秀菊湿润晶莹,含露绽放,散发出缕缕幽香,飘满了水池岸边。(想 象合理,描写形象,能再现诗句所描写的画面即可计分,否则酌情扣分)(2)示例l:诗人采用对比手法,将菊花与瓦松作比,突出表现了菊花虽生长在低洼之处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了人们的品质。示例...

郑谷《菊》作品赏析
郑谷是唐朝末代诗人,《全唐诗》中,郑谷的作品共收录了327首。郑谷从小好学,据说他七岁就能作诗,可见其才华十分出众。只是郑谷没有生在盛唐,他经历了唐朝的灭亡,心中多有悲愤,自己想要为国建功立业的理想也未能实现。这次,我们准备和大家一起欣赏下郑谷的作品《菊》,通过这首诗,也能对郑谷性格有...

谁知道怎么翻译郑谷《菊》
(奉劝)王孙们,可不要(再轻率地)把菊花比作蓬草与蒿莱,(你们知道吗) 九月九日重阳节人们会将菊花采摘下来,插戴在耳边。菊花生活在池塘边,在露水蒙蒙的秋日,四溢着馨香,(是的,菊花处境虽很糟糕,)但它可是向来不艳羡那没有根底表面上看起来却高高在上的瓦松啊!2、原文:菊 郑谷 王孙莫把...

诗歌鉴赏《菊》郑谷1.诗中的菊花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高士形象。(由最后一句可看出)

菊(郑谷)问题简答
答:一 “露湿秋香满池岸”,寥寥七字,写秋天早晨景象:太阳初升,丛丛秀菊,饱含露水,湿润晶莹,明艳可爱;缕缕幽香,飘满池岸,令人心旷神怡,菊花独具的神韵风采,跃然纸上。在这里,“湿”字很有讲究,让人想见那片片花瓣缀满露珠,分外滋润,分外明丽。“满”字形象贴切,表现出那清香是...

菊在古诗中读去声吗?
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①高。[注释]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⑴.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发挥想象,...

菊花文言文
(元稹《菊花》)⑵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题菊花》)⑶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菊花》)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鬃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郑谷《菊》)⑸ 寂寞东篱湿露华,...

菊花托物言志的文言文
(黄巢《菊花》)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鬃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郑谷《菊》)⑸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 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范曾大《重阳后菊花三首》)⑹ 过了登高菊尚新,酒徒诗客断知闻。 恰如退士垂车后,势利交亲不到门。 (范曾大《重阳后菊花...

菊 郑谷 解释 赏析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 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瓦松高。翻译:公子王孙啊莫要把菊同蓬蒿相提并论,重阳节人们采撷枝枝菊花插戴于鬓上。秋晨菊花饱含露水湿润晶莹,缕缕幽香飘满池岸,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从不羡慕虽踞高位却...

寿光市13314971778: 阅读郑谷的《菊》一诗,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 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 -
顾炎盖洛:[答案]小题1: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高士形象. 小题1:主要用了对比、拟人手法.(1分)作者以池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意在说明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而瓦松虽踞高位,实际上“在...

寿光市13314971778: 《菊》(郑谷)的阅读题答案. -
顾炎盖洛: 菊 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①高. [注释]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⑴.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菊...

寿光市13314971778: 阅读郑谷的《菊》一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菊 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1)诗中的菊花是怎样的一个... -
顾炎盖洛:[答案] (1)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高士形象.(由最后一句可看出)(2)主要用了对比、拟人手法.作者以池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意在说明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

寿光市13314971778: 郑谷《菊》的阅读题答案 -
顾炎盖洛: 翻译: 公子王孙啊莫要把菊同蓬蒿相提并论, 重阳节人们采撷枝枝菊花插戴于鬓上. 秋晨菊花饱含露水湿润晶莹,缕缕幽香飘满池岸, 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从不羡慕虽踞高位却毫无用...

寿光市13314971778: 郑谷的菊'路湿秋香满池岸'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拜托啊 -
顾炎盖洛:[答案] 沾满晨露的丛丛秀菊湿润晶莹,含露绽放,散发出缕缕幽香,飘满了水池岸边.,

寿光市13314971778: 菊郑谷和题菊花黄巢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
顾炎盖洛:[答案] 郑谷的《菊》 全篇不着一菊字,正面侧面结合描写.第一句写作者的劝叹,第二句写人们对它的喜爱,第三四句正面描写,写它的美与自豪.表面上写菊的高洁傲岸,实际上是劝世人学习它的高尚品格. 而黄巢的《题菊花》 写的是菊花的冷艳和傲骨,...

寿光市13314971778: 诗歌鉴赏《菊》郑谷1.诗中的菊花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
顾炎盖洛: 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高士形象.

寿光市13314971778: 在郑谷的《菊》中,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情景,请把该诗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 -
顾炎盖洛: 这句诗描写的很美:“秋天的早晨,太阳初升丛丛秀美的菊花饱含露水,湿润晶莹,明艳可爱,缕缕幽香飘满池岸,令人心旷神怡.”…望楼主采纳!谢谢~∩▲∩~°

寿光市13314971778: 诗中的菊花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
顾炎盖洛: 以下供参考: 阅读郑谷《菊》一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 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瓦松高. 1. 诗中的菊花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高士形象.(由最后一句可看出)(2分) 2. 本诗用了什么手法来展现这一形象的,试结合第四句进行分析. 主要用了对比、拟人手法.(2分)作者以池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意在说明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而瓦松虽踞高位,实际上“在人无用,在物无成”.(2分)在这里,菊花被人格化了,作者赋予它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思想品质.“由来”与“不羡”相应,更加重了语气,突出了菊花的高尚气节.(2分)

寿光市13314971778: 七言绝句《菊》(郑谷)的赏析 -
顾炎盖洛: 菊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 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瓦松高. 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咏菊,通篇不着一菊字,但句句均未离开菊,从菊的貌不惊人,写到人们爱菊,进而写菊花的高尚品格,点出他咏菊的主旨.很明显,这首...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