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孔子为什么老骂他

作者&投稿:望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子贡:孔子为什么老骂他~

“刻薄”师教 从历史记载来看,子贡挨批的几桩事,给人的感觉并非过错,听起来好像还是“好事”,但孔子就是不给好脸,不给好气,也没给过好评。 一件事是子贡自掏腰包赎奴被训。按照鲁国当年律例,若有人从邻国赎回被掳作奴仆的鲁国公民,可以从国库支取赎金。子贡赎回了奴仆,却拒绝申请公费。孔子知道后,劈头盖脸地把子贡教训了一通。 还有一件事。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田常准备攻打鲁国。子贡得到孔子的准许,前往齐国劝止。在说服田常的过程中,没想到又把吴国、越国、晋国的利益牵涉了进来。不得已,他只好一路奔波下去。纵横斡旋的结果,竟然一举数得,不仅让鲁国得以保全,还促成了齐国乱、吴国亡、晋国强、越国称霸的联动效应。用司马迁的话说,“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如此扭转时局的游说本事、惊天动地的外交壮举,孔子非但没有褒奖,还告诫他要谨慎地使用语言的力量。 孔子虽说是一个和蔼敦厚的长者,但他批评起弟子来,却是直言相向,毫不留情。在孔门高足中,除了颜回之外,很少人没被他责备过,而他对子贡尤为苛刻。 贤德弟子 面对老师有失公允的责备,子贡的内心会怎么想,会不会感到委屈和压抑,有没有怨言或腹诽?从史书记载来看,子贡对孔子的敬重之情是很真挚的。孔子弥留之际,子贡一直陪护在旁;孔子去世之后,子贡结庐孔子墓前守孝6年之久。由此推想,对孔子严父般的教诲方式,子贡能够接受和体谅。 子贡后来的发展,既没有像孔子预言的那样走下坡路,也没有因孔子对他的“酷评”而怨尤、消沉。孔子死后,子贡不仅尽师孝、尊师道、敬师业,而且成了“诸侯无不仆庭与之抗礼”的跨国企业大老板。他还能低调做人,富而无骄,以商促教,不遗余力地弘扬孔子的思想,是孔门弟子中最有实力且功业卓著的一流人才。在当世,也曾有过“子贡贤于仲尼”的说法。 “别样”教育 孔子认为,完整人格的形成比较难,也往往容易被忽略,而这将会影响弟子的一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做人比什么都重要。所以在教书育人时,孔子总体上是把道德修为摆在才艺习用之前的。 从个体层面看,孔子本人也是个多才多艺的师长,以精通六艺而著称。他对那些特长生,应该是青眼有加、备加赏识。但孔子看人育人,并不止于个体层面,而是把眼光投向社会层面,即公共建设领域。他主张把个人德行放到社会领域去考察,将现实表现放到长远发展上去考量。因此,孔子非常留意个案影响与社会效益的关系,非常留意当下行为与长期效应的关系。就拿子贡自费赎奴与子路救人受礼这两件事来说,孔子批评子贡,是因为照子贡的做法,以后赎奴的人就少了;孔子赞扬子路,是因为照子路的做法,以后救人的事就多了。 正由于孔子秉持的是这样的教育方针,所以他对子路、子贡等一些特长生就颇多担心。子路就像李逵式的人物,虽勇且义,但性情憨直,容易冲动,又不谙趋避之道,难免遭遇不测,他的下场果然很惨。子贡能力虽强,但却聪明外露,出了麻烦自己倒霉,还会牵累他人。对于子贡这些特长生的技能和行为,孔子考量的不是事情本身的善恶意义,而是担心由此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以及长远后果。有道是“曲则全,枉则直”。以上这些,或许就是孔子对子贡批评多于表扬、劝诫多于鼓励的用心所在,也是子贡善解师意、不负师教、终成大业的原因吧。(据《醒狮国学》王兆贵) 在孔门弟子中,子贡算是一个好学生。他不仅反应机敏,能言善辩,谦恭随和,于人际交往、经商理财方面也是一把好手。但在孔子生前,他却经常挨批,总也不讨老师的喜欢。

子贡用自己的钱做了一件好事,本应该被树为道德典范,夫子为何反而要批评他?子贡的错误在于把原本人人都能达到的道德标准超拔到了大多数人难以企及的高度。这样使很多人对赎人望而却步。违反常情、悖逆人情的道德是世上最邪恶的东西。把道德的标准无限拔高,或者把个人的私德当作公德,两种做法只会得到一个结果,这就是让道德尴尬,让普通民众闻道德而色变进而远道德而去!
所以道德其实应该是一个人人都能够做到的无损于己而又有利于人的。

“刻薄”师教 从历史记载来看,子贡挨批的几桩事,给人的感觉并非过错,听起来好像还是“好事”,但孔子就是不给好脸,不给好气,也没给过好评。 一件事是子贡自掏腰包赎奴被训。按照鲁国当年律例,若有人从邻国赎回被掳作奴仆的鲁国公民,可以从国库支取赎金。子贡赎回了奴仆,却拒绝申请公费。孔子知道后,劈头盖脸地把子贡教训了一通。 还有一件事。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田常准备攻打鲁国。子贡得到孔子的准许,前往齐国劝止。在说服田常的过程中,没想到又把吴国、越国、晋国的利益牵涉了进来。不得已,他只好一路奔波下去。纵横斡旋的结果,竟然一举数得,不仅让鲁国得以保全,还促成了齐国乱、吴国亡、晋国强、越国称霸的联动效应。用司马迁的话说,“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如此扭转时局的游说本事、惊天动地的外交壮举,孔子非但没有褒奖,还告诫他要谨慎地使用语言的力量。 孔子虽说是一个和蔼敦厚的长者,但他批评起弟子来,却是直言相向,毫不留情。在孔门高足中,除了颜回之外,很少人没被他责备过,而他对子贡尤为苛刻。 贤德弟子 面对老师有失公允的责备,子贡的内心会怎么想,会不会感到委屈和压抑,有没有怨言或腹诽?从史书记载来看,子贡对孔子的敬重之情是很真挚的。孔子弥留之际,子贡一直陪护在旁;孔子去世之后,子贡结庐孔子墓前守孝6年之久。由此推想,对孔子严父般的教诲方式,子贡能够接受和体谅。 子贡后来的发展,既没有像孔子预言的那样走下坡路,也没有因孔子对他的“酷评”而怨尤、消沉。孔子死后,子贡不仅尽师孝、尊师道、敬师业,而且成了“诸侯无不仆庭与之抗礼”的跨国企业大老板。他还能低调做人,富而无骄,以商促教,不遗余力地弘扬孔子的思想,是孔门弟子中最有实力且功业卓著的一流人才。在当世,也曾有过“子贡贤于仲尼”的说法。 “别样”教育 孔子认为,完整人格的形成比较难,也往往容易被忽略,而这将会影响弟子的一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做人比什么都重要。所以在教书育人时,孔子总体上是把道德修为摆在才艺习用之前的。 从个体层面看,孔子本人也是个多才多艺的师长,以精通六艺而著称。他对那些特长生,应该是青眼有加、备加赏识。但孔子看人育人,并不止于个体层面,而是把眼光投向社会层面,即公共建设领域。他主张把个人德行放到社会领域去考察,将现实表现放到长远发展上去考量。因此,孔子非常留意个案影响与社会效益的关系,非常留意当下行为与长期效应的关系。就拿子贡自费赎奴与子路救人受礼这两件事来说,孔子批评子贡,是因为照子贡的做法,以后赎奴的人就少了;孔子赞扬子路,是因为照子路的做法,以后救人的事就多了。 正由于孔子秉持的是这样的教育方针,所以他对子路、子贡等一些特长生就颇多担心。子路就像李逵式的人物,虽勇且义,但性情憨直,容易冲动,又不谙趋避之道,难免遭遇不测,他的下场果然很惨。子贡能力虽强,但却聪明外露,出了麻烦自己倒霉,还会牵累他人。对于子贡这些特长生的技能和行为,孔子考量的不是事情本身的善恶意义,而是担心由此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以及长远后果。有道是“曲则全,枉则直”。以上这些,或许就是孔子对子贡批评多于表扬、劝诫多于鼓励的用心所在,也是子贡善解师意、不负师教、终成大业的原因吧。(据《醒狮国学》王兆贵) 在孔门弟子中,子贡算是一个好学生。他不仅反应机敏,能言善辩,谦恭随和,于人际交往、经商理财方面也是一把好手。但在孔子生前,他却经常挨批,总也不讨老师的喜欢。


樊迟向孔子请教问题,为什么孔子却要骂他呢?
按道理来说,徒弟如此虚心的请教自己问题,作为他的老师应该是非常高兴的,但是孔子却骂他了,原因就是孔子对樊迟的重农思想看不起,所以打心底对他不喜欢。众所周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发起人,在中国的教育方面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他教过的学生的数量非常多,而且他们中很多人还非常的优秀,所以不得不...

老而不死是为贼什么意思?孔子为什么要说这句话?
所以说,孔子之所以骂原壤老而不死是为贼,绝非是因为他老,要知道,孔子比原壤更老。孔子如此气愤,是因为他不但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并且老了以后不能给年轻人做榜样。也就是说,孔子骂的是为老不尊的人,而不是年龄大的人,我们现在完全是断章取义了。当下,为老不尊仍是一个被广为议论...

“老而不死谓之贼”这句话表达了什么含义,为何这么说?
孔子是个温润和善的人,骂人不多,但有句话在历史上流传甚广叫做“老而不死是为贼”,要理解这句话,首先要看当年孔子说话的背景是什么,孔子一直奉行“尊老爱幼”的观念,他认为不孝顺父母的人,就一定要骂他。孔子有位从小一起长大的发小叫原壤,原壤是道家人物,话说原壤的母亲去世后,孔子去吊唁...

贡子与孔子的对话概括
答:学习知识应该能够举一反三。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

字贡问孔子的话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

孔子三大弟子一般都指谁?
他知道孔子要骂他,但他就要这样做,以使礼仪能够符合孔子曾经有过的鲁国大夫身份。结果孔子知道后果然狠狠又训了他一顿;不过这次是责中有赞。《子罕》:“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吾纵不得大葬,予...

孔子说的“老而不死是为贼”,这究竟是什么意思?
据说孔子曾经说过一句话,叫做“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话至今还有一部分人用来抨击一部分老年人。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要从孔子的一位老友原壤说起。其实这句成语背后有着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一些对国学感兴趣的朋友可能有所了解。孔子曾经拜访一位朋友原壤,原壤据说是一个个人生活...

孔子的故事
《史记》记载一日孔子子乘着一辆马车周游列国。来到一个地方,见有一孩子用土围成了一座“城”,坐在里面。孔子就问:“你看见马车为什么不躲开呀?”那孩子回答:“人们说您孔老先生上晓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情。可是,今天我见您却并不怎么样。因为自古到今,只听说车子躲避城,哪有城躲避车子...

为什么说孔子是丧家狗?是在骂孔子吗?
现在的人们说孔子是丧家狗,就是在复述孔子所说的话,并不是在骂他。虽然如今的人们都看到了孔子的才华,认可了孔子的思想,也知道其对于教育所做出的贡献,但当时的孔子却不被所有的人接受,只能在各国之间流窜。虽然好似受到了礼遇,但很多君主都感觉孔子和他的弟子就是一个装饰门面的花瓶,根本不认可...

“老而不死是为贼”原话是怎样说的
原文: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原话出自于《论语·宪问》白话译文:原壤叉开双腿坐着等待孔子。孔子骂他说:“年幼的时候,你不讲孝悌,长大了又没有什么可说的成就,老而不死,真是害人虫。”说着,用手杖敲他的小腿。

青岛市13817802687: 子贡赎奴 孔子骂子贡的原因是什么 -
裔怪苁蓉: 子贡用自己的钱做了一件好事,本应该被树为道德典范,夫子为何反而要批评他?子贡的错误在于把原本人人都能达到的道德标准超拔到了大多数人难以企及的高度.这样使很多人对赎人望而却步.违反常情、悖逆人情的道德是世上最邪恶的东西.把道德的标准无限拔高,或者把个人的私德当作公德,两种做法只会得到一个结果,这就是让道德尴尬,让普通民众闻道德而色变进而远道德而去! 所以道德其实应该是一个人人都能够做到的无损于己而又有利于人的.

青岛市13817802687: 这段文字的出处孔子为何要骂“不求回报”的子贡2012年03月13日15:55 转载文章 我要参与(490)那是春秋时期,鲁国制定了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 -
裔怪苁蓉:[答案] 出自《吕氏春秋·察微篇》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於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

青岛市13817802687: 为什么孔子不喜欢既帅气多金又有才华的子贡 -
裔怪苁蓉: 孔子喜欢既帅气多金又有才华的子贡,只不过对他的要求很严格大家就觉得孔子不喜欢这个弟子.孔子除了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之外,还是一个很早就提出因材施教这种教学方法的教育,最著名的就是72贤人,这72个人都是孔子的弟子,孔子根...

青岛市13817802687: 孔子为什么总要打压子贡 -
裔怪苁蓉: 孔子对子贡多有批评,这确实有过.孔子也确实对子贡的利口巧辞不太欣赏. 但是,说孔子打压子贡,就言过其实了.他毕竟是孔子的弟子嘛……

青岛市13817802687: 子贡做了好事为什么还会挨孔子的批评 -
裔怪苁蓉: 因为孔子对人性的认识很深,子贡做了好事却不要报酬,而且还被广为流传,被人当作榜样,这样一来做好事的人肯定越来越少.

青岛市13817802687: 为什么孔子不喜欢子贡 -
裔怪苁蓉: 孔子很喜欢子贡啦,那种骂也是带有欣赏和寄望的,就像骂自己的孩子

青岛市13817802687: 同样救人 为什么孔子批评子贡而赞扬子路 -
裔怪苁蓉: 孔子知道后,非但没有表扬子贡,还说如果都像子贡这样,以后就没有人再去赎回鲁人了.试想,也是啊.你子贡财大气粗,赎出几个奴仆完全没有关系,但是这样就树立了一个道德的陷阱,别人还敢不敢赎回奴仆呢?要国家的钱就是不够道德,不要国家的钱自己受罪.于是最后的结果可能是大多数人选择无所作为.子贡的洒脱促使了众人的道德焦虑,所以孔子不以为然.这就是真实的孔子,不娇柔,不造作,坦坦荡荡,真真切切. 似乎孔子应该考虑过什么是真正的境界,什么真正有助于社会风气的改善,什么具有普世的教育意义.所以他给出了自己的道德评价,具有现代主义色彩的评价.孔子是主张活在当下的,是我们后世没有读懂孔子,把活生生的孔子变成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鼻祖.

青岛市13817802687: 孔子为什么不喜欢子贡 -
裔怪苁蓉: 因为子贡问孔子怎么做农活,孔子认为大丈夫应该是报销国家,而不是做农活,所以不喜欢他 求采纳,谢谢

青岛市13817802687: 孔子大骂不求回报的子贡这个典故出自哪?孔子大骂不求回报的子贡这个
裔怪苁蓉: 《吕氏春秋》记载了孔子和他两个弟子子路和子贡的一段故事.子路救了一位溺水者,被救者送给子路一头牛以示感谢.子路收了.孔子对“子路拯溺得牛”事件如是评论:鲁国人从此将喜欢救人于危难之中.无独有偶,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子贡因为替一位奴隶赎身,得到政府奖励,他却拒绝了,认为做好事求回报不道德.孔子却这样评说:鲁国将不再有人愿做这种替人赎身的好事了.“子路受人以劝德,子贡谦让而止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