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作者&投稿:宗政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下面是的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

  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页例4,做一做,练习三1、2、题。

   教材分析:

  除法的认识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之上的。为此,教材中把对除法的初步认识设计在平均分的后面。本节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而我所说课的除法是在此基础上的升华。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并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教材中特别注重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创设一个生动的情景,有利于学生很快地进入课堂。教材能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来编写内容,先比较抽象地了解除法的含义,再到具体地写除号、除法算式以及读除法算式等等。

   学情分析:

  除法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在明白“平均分”含义和会平均分的基础上,认识除法,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学习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掌握知识,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教学重点: 认识除法,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小棒。

   教学方法:

  游戏参与法,动手操作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出示12个竹笋和4个盘子。

  再出示题目: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可以放几个?

  提问: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

  学生独立分竹笋,然后汇报分的结果。

  小结: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教师: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或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等,都是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板书课题:除法)

  二、探究新知

  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那今天我们学习除法,除法的符号是“÷”。

  指导书写: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

  2、出示教科书第18页的例题4。

  教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

  ①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②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

  ③每份是几?(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

  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12÷4=3

  ④教师再让学生回忆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让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⑤教师: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并读一读算式。再互相说一说。

  3、出示:15÷3=5

  教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5除以3等于5)

  请一个同学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5)

  这一节课学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3页的做一做。

  通过让学生平均分、写算式,再次体会除法的意义和巩固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2、完成教科书第15页练习三的第1、2题。

  练习时,可以增加一些除法算式卡片,以增加学生练习的机会。同时,注意采用“开火车”“接力赛”“抽卡游戏”不同形式组织练习,让学生在愉快的练习活动中掌握知识。

  四、全课总结

  五、布置作业:

  课本15页的第3题,先摆一摆。

  板书设计:

  除 法

  12÷4=3

  ↓

  除号

  读作:12除以4等于3。

  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②、使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②、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要礼貌待人。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三、教具、学具

  教具:课件、纸条、磁铁

  学具:数字卡片、小棒

   四、教学过程

  1、激趣引入

  ①、激趣

  同学们,你们分过东西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分东西,通过分东西学习新本领,好吗?

  动手实践一:

  ⑴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随便分成2份,也就是2堆;

  ⑵学生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⑶学生汇报

  提问:谁愿意说说他是怎样分的?(学生说,教师板书,在学生说的时候注意鼓励有创新的)

  8     8        8     8

  1 7 2 6 3 5 4 4

  ⑷教师指着上面四种分法提问:这四种方法中有一种比较特别,你们发现了没有?

  ⑸请学生说,并说说为什么不一样?

  ⑹教师归纳指出:最后一种分法中每份的数字卡片数同样多,都是4张。(教师板书:同样多)

  2、引入

  动手实践二:

  ①、教师明确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4份,也就是4堆,每份要分得同样多;

  ②、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检查、指导;

  ③、请一名学生上黑板把8个磁铁分成4份,每份分得同样多;

  ④、学生分完,教师提问:每份分得同样多吗?是几个?教师指着学生分的磁铁说: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方法叫平均分。(教师在磁铁下贴出纸条,学生齐读一次)

  2、探索新知

  1、学习例2

  (1)、创设情境

  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创设情境:一天,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动物来到老马家作客(课件出示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动物),老马非常热情的招待他们,拿出6个又大又红的桃子(课件出示6个桃子),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看见了都馋得直流口水,老马心里非常清楚,要是分的不公平,这三个小鬼一定会吵翻天,所以老马想请我们206班的小朋友帮帮忙,把桃子分好,不过在动手之前有两个问题考考大家:①、是要大家把6个桃子分成几份?(当学生说3份时,教师出示3只盘子)②、该怎样分?

  (2)、动手实践三: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用数字卡片代替桃子动手分。

  (3)、观看动画演示分桃子的过程

  教师:在同学们分的时候,老马也在分,下面看看老马是怎样分的。(课件演示第一次分的过程)提问:每盘放了几个?分完了吗?继续分。(课件演示第二次分的过程)提问:老马分了几次才分完?第一次每盘放几个?还剩几个?第二次每盘又放几个?

  (4)、动手实践四:

  现在请同学们学老马的样子分一次?

  (5)、学生上台演示分的过程

  教师:谁愿意上台分给大家看?(用磁铁演示)

  (6)、教师归纳小结:把6个桃子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的同样多,就是把6个桃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可以用除法做。

  2、学习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①、除号

  表示除法的运算符号叫除号(板书:÷),先写横,横要写平,然后上下各一点,两个圆点对齐。

  ②、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把要分的东西的总数6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分的份数3写在除号的后面,除号表示平均分,每份分得2个,2写在等号的后面。(教师边讲解边板书)

  整道算式读作“6除以3等于2”(板书,全班齐读一遍),学生读“8÷4=2”进行巩固。

  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板书,学生齐读),学生说“8÷4=2”的意义。

  3、形成练习

  (1)、做“做一做”第一题的第一小题

  ①、读题,理解题意

  请一名学生说说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

  ②、动手实践五:

  学生根据题意进行操作并填出算式。

  ③、观看动画

  学生观看动画演示分小棒的过程。提问:总共分几此?第一次每堆放几根?

  ④、指导列式

  要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几根该用12除以几?等于几?

  为什么除以3?

  算式中的12表示什么意思?除号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

  (2)、做“做一做”第一题的第二小题

  ①、学生独立做

  ②、集体订正

  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几根该如何列式?12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

  ③、比较一、二两题

  为什么第一小题是除以3,而第二小题除以4?

  (3)、做补充练习

  教师把10本作业本平均分给2名同学,每名同学分得几本?

  课件出示题目,学生说说如何列式和算式中各数所表示的意义。

  4、归纳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分东西学习了什么新知识?(板书:除法的初步认识)知道了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用除法做。

  5、课堂作业

  做练习十二的第一题

  6、板书设计(略)

  五、教学设计说明

  1、教材分析。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通过分东西使学生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例1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些实物,借助同样多,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例2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过程,直观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然后引出除法算式的读、写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义。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平均分",在"做一做"和练习十二中,多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连一连,再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说说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2、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①、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清

  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②、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

  ③、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语言表达能力;

  ④、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对除法的浓厚兴趣;

  ⑤、教育学生热情待人。

  重点: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3、教学设计

  ①、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⑴、从生活实际出发,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大认知规律;

  ⑵、课堂上注重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实现三为目标;

  ⑶、立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⑷、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情境和氛围。

  ②、教学设计的几个层次

  ⑴、由同样多引出平均分

  在此安排了两次实践操作,一是把8张数字卡片随便分成2份;二是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2份,每份要同样多。通过第一次动手操作由学生的汇报引出"同样多",通过第二次动手操作和教师的提问引出"平均分"。

  ⑵、用"平均分"指导操作

  在教师讲完故事后,让学生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几个,就用刚学的"平均分"来指导学生动手操作。

  ⑶、解决如何"平均分"

  上一实践只是让学生尝试着平均分,并没有告诉学生如何才是平均分,在学生操作之后,观看老马分的过程,在模仿老马的分法进行分,最后请一个学生上台展示,帮助学生解决了平均分。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课件:《表内除法(一)》
【 #课件# 导语】语文课件对大家学好课本上的知识有很大的帮助,能够让我们掌握所学的重点内容,这样大家在学习的时候就能做有目的性了,下面是 整理分享的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课件:《表内除法(一)》,欢迎阅读与借鉴。 【 篇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用2~5的口诀求商。 2、经历用2~5的乘法口诀求...

627除以5竖式计算三年级下册数学课本
627除以5竖式计算:在计算过程中列一道竖式计算,使计算简便。加法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若和超过10,则向前进1。减法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若不够减,则向前一位借1当10。除法计算:当被除数不为0(例如3÷0),由于“任何数乘0都等于0,而不可能等于不是0的数(例如3)”,此时除法算式的商不存在...

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与除法的评课建议
《分数与除法》评课 听了 老师讲的《分数与除法》这一课,“分数与除法”这一教学内容,是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三单元中第三小节的授课内容。本节课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运用此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理解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算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推理、...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归纳。
一、分数除法,就是指两个分数相除,运算中,变成一个分数,乘以另一个分数的倒数,即为分数除法法则。什么是分数除法: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当除数小于1,商大于被除数;当除数等于1,商等于被除数;当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

五年级分数除法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第一课时 倒数教学目标: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知识目标:能清楚地知道倒数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倒数。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愿意交流合作,喜欢数学的情操,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学重点:能求一个数的倒数。教学策略:在小组间交流合作的基础上,得出倒数的概念,...

三年级数学除法竖式计算题人教版是哪一章
三年级数学除法竖式计算题人教版是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竖式计算在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讲解。

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商是4,余数是6的算式有哪些
34除7=4...6 38除8=4...6 42除9=4...6 46除10=4...6 50除11=4...6 54除12=4...6 58除13=4...6 62除14=4...6 66除15=4...6 70除16=4...6 74除17=4...6 78除18=4...6 82除19=4...6 86除20=4...6 ...

二年级数学除法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二年级数学除法表示的意义是:1、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平均除法的意义)2、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包含除法的意义)3、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倍数除法的意义)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近被...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计算题:分数乘除法
这篇关于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计算题:分数乘除法,是 无 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 口算 12×2\/3 =   8\/9÷12= 18÷9\/20 =   9\/11×3= 3\/20×4\/9 = 4\/15×15\/16 = 5\/6 ÷10= 7×5\/14 = 9\/40 ×2\/3 = 12÷1\/5 = 3\/5 ÷3= 27÷ 9\/20= 1\/...

二年级数学下册同步辅导-61页有余数的除法-看图列除法算式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聂荣县13334874380: 如何教学生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 -
阚曹牡蛎: 你可以用实际例子带领着他们学习,比如分水果,或分组游戏时应该怎么分组等等,在实际例子中,学生容易学到更多... 望采纳!!

聂荣县13334874380: 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怎么教孩子能让孩子明白 -
阚曹牡蛎: 亲,除法分为平均分和包含分两种类型,平均分指把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包含分指一堆物体里面有几个几

聂荣县13334874380: 如何教学生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
阚曹牡蛎: 数学,概念为重,除法的基础是平均,理解平均是最关键,最核心的地方,除法算式只是平均的一个数学书面语言符号而已,学生懂了平均,除法不在话下,还是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故事,生活趣例……)引导他领会平均,至于具体的方式还看你的学生的基础,城市,乡村,山沟里的学生的学力是不同的.还要注意一点,平均对于不同思维倾向的孩子是不同的思考方式的,所以例子的选择以及分配的方法也要多样化,否则,总有一部分学生会拖一两个月才会写算式,而即使会写也不是真的懂了,而是记住了一些常用的式子而已,这时教学效果就打折扣了

聂荣县13334874380: 小学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几年级几册内容 -
阚曹牡蛎: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除法的初步认识 本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 前言:两年前我教过苏教版的

聂荣县13334874380: 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怎么教孩子能让孩子明白 -
阚曹牡蛎:[答案] 亲,除法分为平均分和包含分两种类型,平均分指把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包含分指一堆物体里面有几个几

聂荣县13334874380: 2014年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课件
阚曹牡蛎: 初步认识》PPT课件.ppt" wealth="0" />

聂荣县13334874380: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师应聘 -
阚曹牡蛎: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教材第四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本节课是除法概念的第一课时,学生在原有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因此,这节课的教...

聂荣县13334874380: 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怎么教孩子 -
阚曹牡蛎:[答案] 亲,除法分为平均分和包含分两种类型,平均分指把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包含分指一堆物体里面有几个几

聂荣县13334874380: 怎么讲小学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 -
阚曹牡蛎: 列竖式的方法要教学生学会,有些考试题就要求列竖式计算的,不会列竖式就吃亏了.此外在二年级多位数加减法的时候就容易教.否则一次性过难了.学生不会简单的,教学就会比较吃力些.在二年级的有余数的除法竖式计算时也要用到竖式的减法.教会比不教要好些,出题的人了解教材的不多.别学生教的不差但考试成绩不好啊.在一年级第一学期的20以内的,还是不教为好,更容易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第二学期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两位数一定要教.

聂荣县13334874380: 小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是怎样建构的 -
阚曹牡蛎: 儿童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决定了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触类旁通,而小学这一阶段学生的知识储备处于匮乏阶段.对任何知识他们都处于一种认知浅层,老师应如何使他们对学习的知识融会贯通呢?通过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解读,发现苏教版二(上)第四单元第一次教学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列式的起步.该单元的教学必须扎实到位.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动手对实物摆一摆、分一分、试一试、想一想、议一议,让学生在操作中体会平均分的意义,主动建构起对"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几个"等概念的理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