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之所以不争,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作者&投稿:阚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此语语出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六章,意思是,要领导人民,必须对人民谦恭;要引导人民,必须把自己的位置放在人民之后。

原文: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译文:

江海所以能成为百川汇流之王,是因为它处在下游,所以成为百川汇流的王者。圣人想要位居人民之上,必定要言辞谦下;想要处于人民之前,必定将自身名利置于后面。所以圣人位居高位而人民不觉得负担,处在前面而百姓不觉妨害。因此,天下人总乐意拥戴他而不厌弃。正因为他不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与他相争。

扩展资料

“道法自然”是《道德经》中老子思想的精华。“道”作为《道德经》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畴,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动力源。“德”是“道”在伦常领域的发展与表现。“道”与“法”在规则、常理层面有相通点,但不同于西方自然法。“法”应效法自然之道,在辨证的反向转化之中发挥其作用。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

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道”不只是有形的“物质”、思虑的“精神”、理性的“规律”,而是造成这一切的无形无象、至虚至灵的宇宙本根。“物质”、“精神”、“规律”皆是“道”的派生物。 

“道”是先天一炁,混元无极,“道”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至简至易、至精至微、至玄至妙的自然之始祖、万殊之大宗,是造成宇宙万物的源头根本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道德经



这是老子在《道德经》中的一句话,原文为:“圣人之所以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

这句话表达了老子的哲学思想,认为真正高尚、明智的人无需和别人竞争,因为他们能够顺应自然规律,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平衡,并且在生活中强调宽容、忍让、谦虚等品德,不会轻易地卷入纷争和角逐之中。而天下之竞争者,皆被名利欲统治,通感知识,则流于疯癫,务在尽一己之力,奉行善良之心,做好自己的本分,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也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与成就。




上善若水第七十八章翻译
原文: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而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之不祥,是谓天下王。正言若反。出处:《道德经》第七十八章——春秋·老子(即李耳)注释:1、以其无以易之:以,用;易,交换、代替。没有...

不迁怒不贰过爱人若爱其身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百度...
出处:《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八节》原文: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译文:孟子说:“君子之所以不同于普通人,就是因为他们所存之心不一样。君子把仁存于心,把礼存于心。仁人爱护别人,...

《荀子·礼论》首段的译文!!!
原文: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以起也。翻译:古代的圣王厌恶那祸乱,所以制定了礼义来确定人们的名分,以此来调养人们的欲望、满足人们的要求,使人们的欲望决不会由于物资的原因而得不到满足,物资决不 会...

如何理解道家的“不争之德”?为何帮助他人可以成就自己?
于此,我们不难看出,道家的“不争之德”,更多旨在是避免“利己排他”的功利之争,因为有这种秉性修养,所以反而更能以谦逊、宽和、大度的姿态成就别人。而正是因为这种谦逊、宽和、大度,于此便让自己成为众望所归的存在。如此说来,可不就是“以其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吗?这也是“予人玫瑰,...

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的...
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不会埋怨他人。原文:《道德经》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摘自《老子·德经·第八十一章》。原文如下: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白话释义: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善良的人不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真正...

水利万物而不争
这世上小聪明的人不少,伶牙俐齿的人也很多,但一定不是大智慧,因为他们的行为多在嘴上的强势,而没有追求真理的心。 善良的人也是大多数,但厚道的人不多,因为大多数人战胜不了自己的贪欲,遇事还是只考虑自己 。 凡在名利场上争高低的人,还是很难达到利万物而不争。 上善若水,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是什么意思
摘自《老子·德经·第八十一章》。原文如下: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白话释义: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善良的人不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真正...

重读老子的当下意义:处理好争与不争的关系
重读老子的当下意义:处理好争与不争的关系 老子五千言,撒播两千多年,据说是国际上仅次于《圣经》发行量的一部人类文明典籍。之所以有这样历久弥新的翻译量、打印量和阅览量,其底子在于它对人类精力国际的恒常思辨、警醒和“淬火”效果。人类历史总有许多张狂的年代,要么是战乱频繁期,要么是急剧上升期,要么是引颈...

水利万物而不争 人傲于世而不顺 什么意思
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像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

唐山市15652313678: 【如何理解】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
叔种奥帝:[答案] 因为他不与人相争,所以天下没有人与他相争. 其实大概就是,不争的人才是真正有本事的人.以不争而反立于不败之地.

唐山市15652313678: 谁能解释下“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敞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
叔种奥帝:[答案] 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 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 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理 “曲则全”.懂...

唐山市15652313678: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立于不争而无忧,立于不争而有成.”出自道德经第几章 -
叔种奥帝: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66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以其言下之;欲先民,以其身后之.是以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唐山市15652313678: 夫唯不争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翻译 -
叔种奥帝:[答案] 语出自《老子》.全句为:“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意思是说:不显示自己,不自以为是,因而更显耀突出;不夸耀自己,因而有功绩;不自以为贤能,因而受到尊重;只有...

唐山市15652313678: 如何理解道德经中的“不争” -
叔种奥帝: 凤凰涅槃丶哚 :你好.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 【不争】.就是现在的话,低调,多做事,少争功. 老子说:“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这就是【不争】的道理.

唐山市15652313678: 为什么说老子的一句“上善若水”,讲透了人生处世之道 -
叔种奥帝: 老子堪称“水哲学之父”,他将水融合于道,把深奥的宇宙人生真相通过水这最常见的自然现象加以阐述.水最重要的特性和品质,可以概括为六个字:无欲,不争,柔弱.无欲 我们内心的烦恼,大部分来源于各种各样的欲望.有求则苦,这是...

唐山市15652313678: 如何解释"以其无辩,故天下莫能与之辩,故无人能犯其疆界"这句话的意思? -
叔种奥帝: 我觉得这句话可以从道德经的“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来解释,争和辨的意思应该是一样的.不争,指的是一种 无欲无求的境界....

唐山市15652313678: 谁帮我解释下“以其不争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叔种奥帝: 就是仁者无敌的意思,你不去和人争,天下也就没人和你争

唐山市15652313678: “江海善下故成王,圣人言下则欲民”谁能解释一下意思能解释的透彻一点更好! -
叔种奥帝:[答案] 出自《道德经》六十六章 原文: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译: 江海之所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