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纵笔》反映苏轼晚年艰苦生活与乐观豁达心境

作者&投稿:柯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纵笔

白头萧散满霜风①,小阁藤床寄病容②。
报道先生春睡美③,道人轻打五更钟。

【注释】

①萧散:犹萧疏,指头发稀少。满霜风:李白《览镜书怀》诗云:“自笑镜中人,白发如霜草。”满霜风,谓发已尽白。

②寄:寄托。病容:犹病身。

③报道:报告说。

【评析】

此诗作于绍圣四年,苏轼在惠州贬所。

苏轼“绍圣元年十月二日至惠州,寓居合江楼,是月十八日迁于嘉祐寺。二年三月十九日复迁于合江楼,三年四月二十日复归于嘉祐寺……”(《迁居》诗引)到了绍圣四年二月,白鹤峰新居建成,诗人迁入。但四月十七日接到再贬儋州的命令,两天后即离开惠州。根据此诗作于离惠之前,以及诗中“春睡美”、“道人”等语,我们大致可以推断,此诗当作于绍圣四年的初春,作者寓居嘉祐寺中、尚未迁居白鹤峰时。

此诗的第一句,“白头萧散满霜风”,是诗人的自绘肖像。绍圣元年,诗人南迁,入赣过惶恐滩时,曾有“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之句,可知那时头发还是黑白混杂的。可是度岭之后,还不到四年,诗人的头发就已经全白了!岁月的霜雪,无情地覆盖了他的头顶,而且白发萧疏,搔而愈短,“浑欲不胜簪”了。这句诗的描写完全是写实的,但写得从容潇洒,一付陶然忘忧的样子,并不使人产生悲苦的联想,所以为全诗定下了明快的调子。

接下来,“小阁藤床寄病容”一句,写出了自己眼前的处境。小阁,是指嘉祐寺中自己的居处。藤床,则是岭南常用的寝具。小阁藤床,环境显然十分优雅。“寄病容”中的“寄”字,包含了自己迁谪万里、无家可归、寓居佛寺等窘迫的现实;“病容”二字,可以有两方面的理解:既可以理解成诗人南迁以来两目昏花、左手麻木等年老衰病的事实,也可理解为垂老投荒、北归无望的愁苦之状。但在这里,作者并不想写出自己的痛苦,所以仅用“寄病容”三个字,很笼统地一带而过,而把表现的重点,放在了前面的“小阁藤床”四个字上。他实际上是说,小阁是如此幽静,床榻是如此舒适,我正可以在此安然而卧,来休养自己的衰老多病之身了。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虽身处逆境,却随遇而安、豁达开朗的乐观精神。

诗的后两句,作者没有再直接描写自己,而是从寺中僧人的一面落墨,通过侧面描写,来表现自己悠闲的生活和恬淡的心境。在“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这幅画面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东坡先生小阁藤床、敧枕而卧,春梦正酣的神态;看到小僮喜滋滋地跑来,报告先生“睡得正香甜”时的表情;看到僧人们为使先生安睡,而轻手轻脚地敲钟的动作;甚至可以听到那在罗浮山下、东西江畔清悠回荡的钟声。在这幅画面中,作者显然融注了深厚的诗情,把他那种从人生苦难中超 *** 而胸无芥蒂、怡然自乐的广荡襟怀,那种屏除了一切利欲、“华堂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的高雅情志和潇洒风姿,那种在岭南山水的抚慰下心灵的宁静和澄澈,一全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王文诰在《苏海识余》卷一中说:“灵均之贬,全以怨立言;公之贬,全以乐易为意。”确实相当准确地把握了苏轼岭海诗的特点。而《纵笔》一诗,正是集中地反映了作者贬谪岭南后随缘自适、乐观旷达的精神风貌,因而成为作者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

关于《纵笔》这首诗,《艇斋诗话》和《舆地广记》中都记载了一段有名的故事,说此诗传至京城,当时任宰相的章惇看了,笑道:“苏子尚尔快活耶?”于是加重处罚,将苏轼贬到了更远的儋州。这个记载是否可靠,历来存在着不同的意见,我们不想在这里展开讨论。我们只想指出一点,即《纵笔》这首诗中所表现出的“快活”,确实是太明显、太引人注目了!其实苏轼在岭南的生活,是远非那么舒适、那么惬意的。这就很值得引起我们的深思。

近年来,据一些学者考证,苏轼在惠州两居合江楼,但都被奸小逐出,并按官方指定住进荒凉的嘉祐寺;他的行动受到严格的限制,连近在咫尺的罗浮山都不能往游;为了躲避奸小们的构陷,他在写给亲朋的一些完全无关紧要的诗文之后,都再三叮咛“阅讫毁之”、“请勿示人”等等,可见他生活在一个何等恶劣的环境中!另外,我们从苏轼诗中“门生馈薪米,救我厨无烟”(《和陶归园田居》六首之一)、“未敢叩门求夜话,时叨送米续晨炊”(《答周循州》)等记述看,他到岭南以后“衣食渐窘”、“樽俎萧然”(《和陶贫士诗引》)的情况,也是确凿的事实。

然而,就是在这样险恶的环境里、困顿的生活中,诗人却表现出令人吃惊的乐观、高昂的情绪,写下了大量歌颂岭南山川秀丽、风物奇美、民俗淳厚,以及自己欣于所遇、身心解脱、怡然自乐的诗篇。这些诗写得情酣墨饱,充满了浪漫主义的瑰丽的想象,为岭南的山水风物和自己的贬谪生活敷上了一层奇异的光彩。我们只要对《寓居合江楼》、《游博罗香积寺》、《和陶归园田居》、《食荔枝》和《纵笔》这些诗稍加分析,便不难看出,作者是以怎样的 *** ,在涂写他心中的理想的世界!他着意写出岭南的一切美好的事物,凡是生活中不美、不理想的,他便在诗中去美化、去加工、去创造。他这样做的目的,实际上正是要用这个理想中的世界来支撑自己,去和现实中的污浊社会相对抗!

在这些诗篇中,我们看到了诗人善于以逆境为顺境,乐观旷达、无往不适的生活态度,这无疑是他与险恶环境进行斗争的一种特殊的方式。事实上,他能够坚定地生存下来这件事本身,便是对统治者的迫害的无情嘲笑!从这个角度来看《纵笔》一诗,我们便会发现,这正是诗人充满斗争胜利的喜悦的作品。纪昀认为此诗仅仅是“失意之人”的“极牢骚”语,应当说还是远远不够的。




作文对苏轼人生如梦的看法
”(《纵笔》)这首诗传至京师,章敦笑道:苏轼还这般快活吗?于是就把苏轼贬谪到更远的儋州。这是绍圣四年四月发生的事。苏轼的政敌从“春睡美”这个快活形象中,体味到诗人政治上的不屈。”一尊还酹江月”这个“乐”的形象,不同样表达了诗人对政治迫害的轻蔑又不屈的个性气质吗?其对抗挫折,迎战命运的意义,尽...

纵笔三首作者简介
与黄庭坚、米芾和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的书法作品,无论是技巧还是艺术价值,都备受推崇。在绘画方面,苏轼师从文同,尤其喜欢描绘枯木怪石,他的画作强调神韵而非形似,体现了他对艺术的独特见解。苏轼的诗文作品汇集在《东坡七集》中,词集则以《东坡乐府》传世,这些都是他艺术成就的重要见证。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的意思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10、 方轼虽然认为人生如梦,但他依然能将窘迫的生活过出滋味来,正如同他在落魄之时所写的一首诗《纵笔》中提到的那样:“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11、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在清新的言语中可以看到一种从容淡定之美,可知苏轼因为参弹佛理已经对世间的事情有所超越了...

纵笔三首原文_翻译及赏析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父老争看乌角巾,应缘曾现宰官身。溪边古路三叉口,独立斜阳数过人。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饱萧条半月无。明日东家知祀灶,只鸡斗酒定膰吾。——宋代·苏轼《纵笔三首》 纵笔三首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 小儿...

纵笔三首之二 苏轼 和南堂五首之五 比较
不同。前诗“客来”二句写诗人梦中醒来,不知身在何方,但见西窗外水天相接,烟波浩渺。诗人不被贬谪所困,仍能悠然欣赏自然环境的清静壮美,表现出一种旷达、洒脱的情怀。后诗“溪边”二句写热闹过后,路人稀少,斜阳下诗人只身独处,在方向不明的三叉路口,百无聊赖地数过往行人。蕴蓄着诗人晚年被...

苏轼在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及其点评?
以乌台诗案为界,苏轼的诗词作品在创作上有继承也有明显的差异。在贯穿始终的“归去”情结背后,我们看到诗人的笔触由少年般的无端喟叹,渐渐转向中年的无奈和老年的旷达——渐老渐熟,乃造平淡。首先,在题材上,前期的作品主要反映了苏轼的“具体的政治忧患”,而后其作品则将侧重点放在了“宽广的人生...

苏东坡为什么被流放?
苏轼曾写有《西江月》词,以梅来凭悼朝云。 然而,苏轼却不能在朝云的墓前长相厮守。当权者感到苏轼太快活了。传说是由于苏轼的一首洒脱的诗引起的。苏轼诗云: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纵笔》见《苏轼诗集》P2203)当政者章敦(字子厚)当年曾...

苏轼流放时的作品有哪些,亲们,跪求,拜托了,明天就要考试了呢
”正当东坡欲终老惠州,“已买白鹤峰,规作终老计”(《迁居》)“不辞长作岭南人”(《食荔枝二首·其二》)的时候,绍圣四年(1097)四月,六十多岁的东坡再贬海南。只因为东坡写了“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纵笔》)的诗句,让执政者不快,说苏子瞻尚如此快活?于是,根据子瞻...

纵笔三首其三苏轼原文赏析在线翻译解释
是否不鄙,就要看其“全人”,有待于“知人论世”了。《纵笔三首》组诗是苏轼晚年的白描好诗。第一首以风趣胜,第二首以含蓄胜,第三首以真率胜,共同的特点是作者的胸怀旷达坦荡,诗篇的笔调恬适闲远,情韵俱佳。它的作用,正在于诗篇所体现的作者心境与诗境的超旷闲逸,值得人们学习。

苏轼诗词文选译内容简介
本书名为《东坡之诗——苏轼诗词文选集》,采取汉英对照的形式,精心挑选了大约一百篇苏轼的代表作,涵盖了诗、词和散文三大类别,如《饮湖上初晴后雨》、《东栏梨花》、《题西林壁》等脍炙人口的佳作,以及《与莫同年雨中饮湖上》、《鹤叹》、《纵笔》等经典之作,如后赤壁赋和《满江红》等。这部...

新县13773538015: 苏轼 《纵笔》 报道先生春睡梦 -
夏尹利巴: 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

新县13773538015: 求《纵笔》这首诗的内容 -
夏尹利巴: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父老争看乌角巾,应缘曾现宰官身. 溪边古路三叉口,独立斜阳数过人. 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饱萧条半月无. 明日东家知祀灶,只鸡斗酒定膰吾. 苏轼 纵笔三首

新县13773538015: 苏东坡经典诗词 -
夏尹利巴: 【鹧鸪天】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词人贬官黄州,闲暇无事,便以悠闲的心境去对待周围的景物.他柱杖漫步村舍古城...

新县13773538015: 苏轼在词史上的贡献有哪些要简答 -
夏尹利巴: 苏轼在词史上有什么贡献从苏轼的履历来看, 他做官是不成功的; 他的主要功勋在文学创作上. 他是有名的唐宋 古文八大家之一,同时还是宋代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之一.就现存苏轼的作品看 来, 他诗词歌赋, 样样精通, 在人...

新县13773538015: 苏轼人生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的分类,及作品赏析. -
夏尹利巴:[答案]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在中国文学史上,父子、兄弟、叔侄并称的著名例子不少,如汉末三国时期的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

新县13773538015: 《纵笔(其一)》苏轼 与《回乡偶书》贺知章这两首诗在艺术手法上的相同点 -
夏尹利巴:[答案] 都运用了反衬的手法,以乐境衬哀情.两诗均以儿童的天真与病老之态的强烈反差,突出作者的病老之衰.《纵笔》:后两句:满头飞霜的老翁顷刻间变得朱色童颜、神采飞扬,正当人们为这种突变既感欢欣又觉突兀之时,“一笑”使...

新县13773538015: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 -
夏尹利巴: 小题1:贺诗通过写久别回乡,乡人不识,表达了对故乡既亲切又无奈的复杂感情,抒发了世事沧桑、人生易老的感慨.(2分)苏诗通过写自己体衰多病,孤独无聊,只能借酒浇愁,从而表达了贬谪失意的苦闷,在诙谐中寄寓了无限的悲苦和辛酸...

新县13773538015: 将苏轼的《纵笔三首》(其一)改写为一篇200字左右的小散文 -
夏尹利巴: 漫步行走,不时朵朵枣花落下,浑身上下扑满了花香,还有几只小蜜蜂嗡嗡的飞来飞去.从村子的南头一直走到村子北头,吱吱呀呀的的声音不绝于耳,这是人们在缫丝,都是为了生计而忙碌着,真的感谢这么好的天气啊.忽然听到有人在吆喝着卖黄瓜,定睛一看不远处有穿着牛衣的老农在一棵老柳树下支这个小摊招揽顾客.酒劲上来了,又走了这么远的路,人也乏了真想躺下休息会.再走一阵,太阳爬得老高了,我是越来越渴,不由得想喝那清香入脾的茶来,来到一户人家前,砰砰的敲起了半闭着的大门“家里有人吗?”真想痛饮一壶一解我春日里的干渴.

新县13773538015: 求有关苏东坡的研究性学习 -
夏尹利巴:【概述】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他与他的...

新县13773538015: 纵笔三首之二 苏轼 和南堂五首之五 比较 -
夏尹利巴: 答:①不同.前诗“客来”二句写诗人梦中醒来,不知身在何方,但见西窗外水天相接,烟波浩渺.诗人不被贬谪所困,仍能悠然欣赏自然环境的清静壮美,表现出一种旷达、洒脱的情怀.后诗“溪边”二句写热闹过后,路人稀少,斜阳下诗人只身独处,在方向不明的三叉路口,百无聊赖地数过往行人.蕴蓄着诗人晚年被贬,对不幸身世与不平社会的感叹,表现出落寞与不平的情怀.②相同.后诗“溪边”二句写诗人悠闲地独自站在溪边的三叉路口,在斜阳余晖下,数着一个个的过路行人.表现出诗人摆脱了被贬的痛苦,心中满是闲逸洒脱的情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