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介绍七夕节的来历

作者&投稿:霍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七夕节的历史由来?(简短点)~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对天文星象有认识,并将天空星区与地理区域相互对应。追求秩序的古人们不仅将天空规划得井井有条,还将星宿与地面区域一一做了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说,称作“分星”,就地面说,称作“分野”。
简单来说,古人们就是将天上每个星座都与地上的实体地理区域一一对应。
关于牛郎织女的天文星空区域对应地上地域分野,文字记载见于汉代文献,《汉书·地理志》:“粤(越)地,牵牛(牛郎)、婺女(织女)之分野也,今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南海、日南皆粤分也”。《汉书·地理志》记载了牛郎织女星区对应岭南地域分野。
从历史文献上看,在距今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星象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在东汉时,牛郎织女星象出现了人格化的描写:“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
在古代,七夕和牛郎织女传说关系密切,它是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 七夕因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使七夕成为爱情象征, 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更被现代人誉为“中国情人节”。
名称由来
织女星名称的由来,可以从《诗经·豳风·七月》的“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来推敲得知,由于九月是气候较为凉爽的晚秋,也是穿着寒衣的时节。九月授衣,则必须八月裁制,七月当然就是织妇们织布的时间。
牛郎星名称的由来,名为牵牛,则有着“牺牲”的意思。《史记·天官书》:“牵牛为牺牲”,此指在祭典上宰杀的牛、羊之牲畜。古代在六月夏秋交接之时,正好是草木丰茂,用以贡献牧草给牲畜的时节;到八月则依据牲畜体格,观察哪些适合用以祭祀;九月则宰杀牲畜用以祭拜神明。
而《礼记·月令》称八月为“循行牺牲”,而此时织女星正好往西滑落,而牛郎星则升上天顶,宛若在追逐织女星般。七夕时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背后应该有着配合时令与天文景象的源由。




扩展资料:

简介
七夕,又名乞巧节、七巧节、七姐诞、七娘生,是发源于中国周朝时期的一个传统节日,相传七夕节的形成与民间流传的牛郎与织女的故事有关,它最早可能追溯至东周的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的七夕为祭祀牵牛星、织女星,被推断为牛郎与织女的爱情故事,大约发生在西周时代,当时的社会制度限制个人自由,故托言天上星宿以追求慰藉。当时的七月黄昏,织女星升上一年中的最高点,清晰可见。
织女星与两旁两颗较暗的星形成一个朝东方开口的样子,在此东面可见牛郎星。汉朝以后,开始与牛郎织女的故事联系起来,并且正式成为属于适龄男女的节日。

节庆习俗
由于过往女子的针黹技术为生产力的一部分,每逢七姐诞,会向七姐献祭,祈求自己能够心灵手巧,名为“乞巧”。其间结会彩楼,预备黄铜制成七孔针,以五色细线对月迎风穿针,穿进了为之得巧。渐渐七夕成为“女儿节”。
而古人正月及八月、九月都可以乞巧,宋朝以后才有七夕乞巧。宋元时期,七夕乞巧节变得很隆重,有专门卖乞巧饰品的市场,称作乞巧市。
乞巧习俗后来演变成许愿,不限于女性乞求巧手和姻缘。农历七月七日也是魁星爷圣诞,求功名的男子会祭拜魁星。在一些地区如日本则变成祈求一切愿望的日子。


广东、港澳七夕的祭品,包括纸扎七姐盘及献给王母娘娘(左上)、牛郎(左下)、七姐及其六位姐姐的纸衣。
由于过往女子的针黹技术为生产力的一部分,每逢七姐诞,会向七姐献祭,祈求自己能够心灵手巧,名为“乞巧”。其间结会彩楼,预备黄铜制成七孔针,以五色细线对月迎风穿针,穿进了为之得久。渐渐七夕成为“女儿节”。
而古人正月及八月、九月都可以乞巧,宋朝以后才有七夕乞巧。宋元时期,七夕乞巧节变得很隆重,有专门卖乞巧饰品的市场,称作乞巧市。
主要是女性祭拜七姐,制作各种食品和传统女红如刺绣等,也会制作其他传统手工艺如中国结、剪纸等,同时也作为祭拜七姐的祭品。在中国大陆、台湾的大城市中,七夕节被商家作为商业促销的一大良机,而传统习俗则呈现失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七夕节

先来简单介绍七夕节的来历:

上古时期,人们就对自然天象、星象变化有着超乎寻常的崇拜,不断地去研究星象、天象,由此慢慢诞生了七夕节,所以天象崇拜就是七夕节的最初由来。后来随着民间传说融入节日,七夕节也就有了纪念牛郎织女、祈求爱情、祈求智慧等等的含义的节日,随之而来的就是七夕节的节日民俗活动也越来越多。

总的来说,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都是七夕节,最早是为了表达对天象的崇拜,后来衍生为女儿祈求智慧的节日,如今已经逐渐变为祈求姻缘的“情人节”了。


关于七夕节的来历,民间有一个非常凄美的故事传说~~~

七夕牛郎织女的故事  

孤儿牛郎和哥哥嫂嫂生活在一起,经常被嫂子虐待,分家后只分得一头很有灵性的老黄牛相依为命。后来一次放牛的时候,老牛突然口吐人言,告诉牛郎,有仙女下凡,并告诉他如果天亮前仙女回不去就会留在凡间,牛郎按照老牛说的,看到漂亮的织女心生爱慕,偷偷拿走了她的衣服,后来两人很谈的来,织女便作了牛郎的妻子,过着男耕女织幸福的生活。

天帝知晓后,大怒,押解织女回天庭,老牛带着牛郎去追织女,王母在拔下头上的金钗,在天空划出了一条波涛滚滚的银河。牛郎织女的坚贞爱情感动了喜鹊,为他们搭成了喜鹊桥,两人在银河上终于相会。此时感动了天帝,允许牛郎织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上会面一次,这也是七夕节的由来。


关于七夕节的习俗,也是丰富多彩,颇具地方特色~~

七夕节的习俗简介

1.穿针乞巧:即女子比赛穿针,她们结彩线,穿七孔针,谁穿得越快,就意味着谁乞到的巧越多,穿得慢的称为“输巧”,“输巧”的人要将事先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得巧者。穿针乞巧的意义是为了纪念七夕牛郎和织女。

2.喜蛛应巧:捉蜘蛛放入盒子内,第二天看看,如果结的的圆网,说明得巧了多,反之则认为得巧少。该习俗的寓意主要是取其好的意思,向织女星祈福,希望获得心灵手巧的能力。

3.投针验巧:将针投到水中,看针在水底的影子,如果形成鞋、鸟兽之类的就乞巧成功,如果影子粗的像锤子、细的如发丝就失败了。该习俗寓意也是向织女星祈福,希望获得心灵手巧的能力。

4.种生求子: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该习俗实际上是生育信仰之一种,寄托着中国劳动人民朴素的审美情趣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5.为牛庆生。这是一种绘画的形式纪念牛郎的老黄牛。传说老黄牛为了让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让牛郎把它的皮刨下来,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人们为了纪念老牛的牺牲精神,便有了“为牛庆生”的习俗。 

6.吃巧果: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吃巧果的寓意是吃了巧果,可以祈盼自己或亲人们都会变得灵巧起来。


以上就是七夕节的来历的简单介绍,以及相关的故事传说、习俗文化介绍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七夕节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和妇女穿针乞巧的习俗,后来因为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被赋予了爱情的意义。又因为织女有一双能织云霞的巧手,而民间的少女们都希望能得到织女的灵气,所以在七夕节那天才有了“乞巧”的习俗。




七夕的来历和风俗的简短介绍
七夕的来历和风俗的简短介绍: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七夕的“牛郎织女”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七夕节的传统习俗有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七夕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

简述七夕节的来历。?
七夕节,又称为七巧节,源于上古时期,至西汉时已颇为流行,并在宋代达到了鼎盛。这个节日主要是由女性主导庆祝的,与女红技艺紧密相关。乞巧是七夕节的核心习俗,反映了古代女性对于手工技艺的重视和提升的愿望。随着时间的发展,七夕节的庆祝活动逐渐演变,部分传统习俗已经消失,但许多活动仍然被现代人们所...

七夕节的由来 简单介绍七夕节的来历
导读:关于七夕节的由来,大家有不同说法,其实这都是对的,因为七夕节有很多个来源故事和说法,最广为人知的就是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了。以下是我带来的简单介绍七夕节的来历内容,感兴趣的朋友来瞧瞧吧。七夕节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和妇女穿针乞巧的习俗,后来因为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被赋予了爱情的意义...

七夕节的来历
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七夕节的风俗习惯 1、香桥会 在江苏宜兴...

七夕节的来历简短10字
1. 自然天象崇拜:七夕节的起源与古人对天象的崇敬密切相关。远在古代,人们为了寻求秩序,将天空划分为有序的星宿,并将它们与地面上的区域相对应。这种对应关系,在天文学上称为“分星”,在地面上则称为“分野”。简而言之,古人将天上的星座与地面的地理区域一一对应,以配合占星术进行天象预测。在...

七夕节的来历和传说
1. 七夕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最早的记载见于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2. 古代人们对自然和时间的崇拜是七夕节起源的关键。3. 关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在古代就已经存在,他们被认为是星星的化身。4. 七夕节也与科举制度有关,被称为魁星节或晒书节,以纪念魁星。5. 数字七在民间文化中具有特殊意义...

七夕节的来历简短
1. 七夕节起源于古代的牛郎织女传说。2. 该节日源于牛郎织女每年七月七日的相会。3. 七夕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被视为一个重要的爱情节日。4. 七夕的传统习俗包括赏花、吃巧果和挂彩灯等。5. 七夕节的起源可追溯至汉代,拥有超过两千年的历史。6. 七夕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地方...

七夕的来历
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七夕的由来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七夕节的饮食风俗,各地不尽相同,一般都称其为吃巧食。

七夕节的来历是什么?
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

七夕节的来历是什么
1. 七夕节的起源与自然崇拜及妇女乞巧的传统密切相关,后来这一节日因牛郎织女的传说而与爱情紧密相连。2. 牛郎织女的故事描述了他们如何相遇、相爱,却因仙凡之别而受到王母娘娘的阻挠。每年七夕,喜鹊搭桥让他们得以相会。3. 传说中,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鹊桥相会定在农历七月七日,七夕因此成为了一个...

大连市18881956630: 七夕节的来历 -
侨邹滋心: 1、七夕名字由来 在古代的时候7月7日被称为七姐诞,而这一天的主要活动就是祭祀,由于祭祀多在傍晚,古时候晚上被称为夕,因此被称为七夕节,其他的双七,星期,女节,乞巧节,等等称谓都是根据民间传说中的一些习俗而起的名字,但...

大连市18881956630: 七夕节的真正起源是什么 -
侨邹滋心: 七夕节并不是情人节,中国古代也没有情人的概念,现在年轻人把它当做一个爱情节日,主要是跟民间“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爱情传说有关系. 中国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的传说:牛郎和织女原本是一对恋人,却天各一方,被无情分开,每年七夕这一天,成千上万只喜鹊会搭起鹊桥让他们团聚.这个凄美而浪漫的爱情传说的确很容易让中国的年轻人把七夕节跟情人相会联系在一起.但事实却并非如此.“七夕节”起源于汉代,又被称为“乞巧节”或“少女节”,是中国古代年轻女性最为重视的节日.每到“七夕节”晚上,女子都要穿针引线,摆下瓜果贡品,乞求自己能像天上的仙女一样心灵手巧,做一手好的针线活儿.这被称为“穿针乞巧”,在许多史书中都有记载.

大连市18881956630: 七夕节的来历
侨邹滋心: 七夕节的来历七夕节的来历,现如今的年轻人一年会有两个情人节,一个是二月的西方情人节,一个是农历七月的中国七夕节,大家都会在这两天给爱人送礼物,但是七夕...

大连市18881956630: 简介七夕节的来历 -
侨邹滋心: 七夕节是中国传统情人节,在农历每年的七月初七.

大连市18881956630: 七夕节的由来简单点 -
侨邹滋心: 七夕节的由来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始于汉朝,是流行于中国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极具浪漫色彩的节日之一.节日产生了妇女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陈列花果、女红等习俗,并远传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汉字文化圈国家.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因受外来文化影响,洋节逐渐流行中国,媒体炒作,七夕节在当代又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大连市18881956630: 七夕节的来历和民俗
侨邹滋心: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是中国最具有浪漫爱情色彩的节日.在这许多年轻的姑娘和少妇会进行拜祭,并向织女乞巧,祈求拥有和她一样的智慧和巧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

大连市18881956630: 七夕节的传统习俗及来历
侨邹滋心: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部分受汉族文化影响的东亚国家传统节日.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夕节的传统习俗及来...

大连市18881956630: “七夕节”的由来是什么``
侨邹滋心: 节日起源于汉代

大连市18881956630: 七夕节的由来
侨邹滋心: 七夕节的由来 我国的情人节是农历七月初七,称为七夕情人节.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

大连市18881956630: 七夕节的来历? -
侨邹滋心: 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