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战争输在谈判桌上”的过程?

作者&投稿:全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法战争问题~

清政府虽然在越南取得了中法战争的胜利。但法国的国家综合实力仍然比清政府强大的多,清政府害怕法国从国内派援军过来,到时谁胜谁负就不一定了。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就缺乏对外战争的信心,所以就乘胜求和。

但是清政府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外交官,又没有国家实力做后盾,不能在谈判桌上维护国家利益,结果使法国在谈判桌上取得了没有从军事行动中取得的利益。这一切使清政府“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史图馆]中法战争全程战线变化

中法战争是中国近代一次重大对外战争。中法战争前,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作为清政府主要负责外交事务的大臣,曾经与法国外交代表宝海、脱利古两次进行外交谈判。这两次谈判的背景、过程、气氛、结果均有所不同。这种不同的原因何在?李鸿章在交涉中作用如何?其表现应怎样评价?这些问题对于中法战争史研究是十分重要的。本文试图对这两次谈判的背景、过程及结果等方面作一番分析,并对中法双方对于战争的态度和对策得失进行探讨。一、李鸿章与宝海的谈判19世纪70年代初,法国在普法战争中遭到惨败,割地赔款,因此急于在远东地区扩张。法国将扩张的目标指向越南。法军在占领越南南部、中部之后,开始向越南北部进逼。1873年,法军一度占领河内,不久被越军和刘永福黑旗军驱走。1874年3月,法国强迫越南签订《越法和平同盟条约》(也称“第二次西贡条约”或“甲戌条约”),主要内容有:(一)法国承认越南独立。(二)越南对外政策要与法国对外政策相适应。(三)越南承认法国对越南南部的控制权。(四)法国在顺化派驻公使和卫队。根据这个条约,法国完全控制了越南南部,并以承认越南所谓“独立”为幌子,企图割断中越之间存在的“宗藩关系”。

法国首先想用外交方式达到其目的。9月15日,法国政府向中国提出一个解决越南问题的方案,即以划出一个狭小的中立区的办法使中国撤出驻越军队,承认法国对整个越南的殖民统治,并向法国开放云南的蛮耗为商埠,为法国打开云南门户。方案为清政府拒绝,谈判毫无结果。这时,鉴于中越两国的特殊关系和法国侵越给中国造成的严重威胁,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以左宗棠、曾纪泽、张之洞为代表的主战派,力促朝廷采取抗法方针;但掌握清政府外交、军事实权的李鸿章却一意主和。清朝最高决策机构举棋不定,在军事上,一面派军队出关援助越南,一面又再三训令清军不得主动向法军出击。在外交上,一面抗议法国侵略越南,一面又企图通过谈判或第三国的调停达成妥协。这种自相矛盾的举措,大大便利了法国的侵略部署。10月25日,法国东京海域分舰队司令孤拔受命为北越法军统帅。12月初,决定向红河三角洲中国军队防地发动攻击。
6月23日,法军突然到谅山附近的北黎(中国当时称为观音桥)地区“接防”,无理要求清军立即退回中国境内。中国驻军没有接到撤军命令,要求法军稍事等待,法军恃强前进,开枪打死清军代表,炮击清军阵地。清军被迫还击,两日交锋,法军死伤近百人,清军伤亡尤重。这次事件史称“北黎冲突”或“观音桥事变”。法国以此为扩大战争的藉口,照会清政府要求通饬驻越军队火速撤退,并赔偿军费两亿五千万法郎(约合白银三千八百万两),并威胁说,法国将占领中国一两个海口当作赔款的抵押。清政府虽然认为这是无理勒索,但仍派两江总督曾国荃于7月下旬在上海与巴德诺谈判,以求解决 争端。谈判未有结果,法国重新诉诸武力。
法国将战火扩大到中国东南沿海 法国派巴德诺与曾国荃进行谈判的同时,继续制造事端,再次挑起战争。从1884年5月《简明条约》签订前后法军攻击基隆起,到1884年8月马尾海战结束为止,为中法战争第二阶段,主要在中国东南沿海进行,越南北部陆上战争也在继续
中法双方议和 法国发动侵华战争后,各方面围绕和战问题的外交活动和秘密谈判几乎没有停止过。镇南关大捷本来使中国在军事上、外交上都处于有利地位,但清政府在整个中法战争期间,即使在被迫宣战以后,也担心“兵连祸结”会激起“民变”、“兵变”,因此始终或明或暗、直接间接地向法国侵略者进行求和活动。李鸿章等人主张“乘胜即收”,把镇南关大捷当作寻求妥协的绝好机会,建议清政府立即与法国缔结和约。1885年2月,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在清政府同意下,派其僚属英籍中国海关驻伦敦办事处税务司金登干赴巴黎促进中法和议。4月4日,金登干和法国外交部政务司司长毕乐在巴黎匆促签订停战协定(《巴黎协定书》)。之后,清政府明令批准李福天津《简明条约》,并下令北越驻军分期撤退回国;法国解除对台湾和北海的封锁。中法战争至此停止,慈禧太后颁发了停战诏令。
1885年5月13日,清政府任命李鸿章为谈判代表,与法国政府代表、驻华公使巴德诺在天津开始谈判中法正式条约。
6月9日,在天津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即《越南条款》或《中法新约》,又称《李巴条约》,共十款,主要内容是:清政府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承认法国与越南订立的条约;中越陆路交界开放贸易,中国边界内开辟两个通商口岸,“所运货物,进出云南、广西边界应纳各税,照现在通商税则较减”;日后中国修筑铁路,“应向法国业者之人商办”;此约签字后六个月内,中法两国派员到中越边界“会同勘定界限”;法军退出台湾、澎湖。11月28日,此条约在北京交换批准。

中法战争是一场让中华民族都为之汗颜的战争~~
清军付出10000人的代价使法军在镇南关受阻,但最终死去将士的冤魂没有瞑目。1885年23日,盘踞谅山的法军倾巢出动,扑向镇南关,24日进犯,冯子材率士卒猛烈搏斗,终将法军击退。清军乘胜追击,将法军逐至郎甲以南,重伤东部法军统帅尼格里。法军陷入困境。镇南关大捷使清军在中法战争中转败为胜。法军战败的消息传至巴黎后,法国议会以306对149票否决军费追加案,总理儒尔·费里旋引咎辞职。
镇南关大捷本来使中国在军事上、外交上都处于有利地位,但清廷在整个中法战争期间,即使在宣战以后,也担心“兵连祸结”会激起“民变”、“兵变”,因此始终或明或暗、直接间接地向法国侵略者进行求和活动。李鸿章等人主张“乘胜即收”,把镇南关大捷当作寻求妥协的绝好机会,建议清政府立即与法国缔结和约。2月,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在清廷同意下,派其僚属金登干赴巴黎促进中法和议。4月4日,金登干和法国外交部政务司司长毕乐在巴黎匆促签订停战协定(《巴黎协定书》)。之后,清政府下令北越驻军分期撤退回国;法国解除对台湾和北海的封锁。中法战争至此停止,慈禧太后颁布了停战诏令。
6月9日,在天津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即《越南条款》或《中法新约》,又称《李巴条约》,共十款,主要内容是:清政府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承认法国与越南订立的条约;中越陆路交界开放贸易,中国边界内开辟两个通商口岸,“所运货物,进出云南、广西边界应纳各税,照现在通商税则较减”;日后中国修筑铁路,“应向法国业者之人商办”;此约签字后六个月内,中法两国派员到中越边界“会同勘定界限”;法军退出台湾、澎湖。11月28日,此条约在北京交换批准。
1886~1888年,清政府又被迫与法国签订了《中法越南边界通商章程》、《中法界务条约》、《中法续议商务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法国又得到很多权益。
中国在这次反侵略战争中,本来有可能取得最后胜利,只是由于清统治者的懦弱、妥协,胜利的成果才被葬送。使得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不过另一种说法是,在停战前,越南阮朝已受法国实质保护,越南90%以上领土都已落入法军手上,而清军只有镇南关成功防守,从未攻克大型都市,加上越南和广东海权已失,难以补给,越南实则上已落入法国手上。因此一种说法认为和约可说是合理。


清朝中法战争为什么打?
简单的说,法国看上了越南,不巧的是清朝是越南的宗主国,所以打起来了,结果是战场上没输,谈判桌上软了

清朝福建水师被法国海军团灭,为什么老有人说清朝战胜了法国呢?_百度知 ...
3.不败而败 中法战争最为人诟病的,不是福建水师全军覆没,而是守住台湾、并取得镇南关大捷后,还“趁好就收”地与法国签订了《中法新约》,其中清朝承认法国对越南行使宗主权,部分实现了法国预先的开战目的,法国人在战场上没有打垮,倒是在谈判桌上争得了一些利益,让习惯于痛骂清政府丧...

中法战争
而越南作为清朝的藩属国,危急时刻连连向清朝求助,清朝出于南疆的国防安全的长远考虑,也不愿意坐视法国染指自己的势力范围,双方经过一番谈判、对峙后,战争终于在光绪九年爆发了。 战争从光绪九年开始,到光绪十一年初结束,持续了不到两年。清朝当时的疲弱为举世所知,几乎所有人都以为,这依旧会是个一边倒的结果,清军...

中法战争的影响是什么
法国开始攻占中国的台湾,后在马尾不宣而战,清政府终于开始进行反抗。清政府在一边反抗的途中一边试图寻找和谈的砝码,而中国军队在陆战上的胜利终于将两者再一次拉回谈判桌,除了之前的条约全都生效外,中国修筑铁路也都需要征得法国的同意。中法战争签订的条约中并不包含着赔款割地这些事项,就使得当时清...

中法战争胜负如何?大清真的是不败而败吗?
更关键的是,沙俄在北部边境蠢蠢欲动,日本也对朝鲜有觊觎之心,所以早日结束中法战争也是清朝统治者希望出现的局面。最终经过谈判,中法两国于1885年6月签订了《中法新约》。按条约中规定,中国承认法国和越南缔结的一切条约(即承认越南成为法国殖民地),法国撤走在战争期间进驻台湾和澎湖列岛的军队,...

为什么说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
1885年5月13日,清政府任命李鸿章为谈判代表,与法国政府代表、驻华公使巴德诺在天津开始谈判中法正式条约。光绪十一年(1885年),李鸿章与法国公使巴德诺在天津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十款》,从此,中国承认法国吞并安南,中国西南门户大开。世人因此约丧权辱国,且签订于清军作战获胜之时,故称中法战争...

中法战争侵略者罪行
中法战争又作清法战争,是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由于法国侵略越南并进而侵略中国而引起的一次战争。第一阶:段战场在越南北部;第二阶段扩大到中国东南沿海。战争过程中,法海陆两军虽于多数战役占上风,但均无法取得底定全局的战略性大胜:法国远东舰队虽于海战赢得全胜,并一度攻占基隆,却因沪尾...

历史:中法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4月4日,金登干和法国外交部政务司司长毕乐在巴黎匆促签订停战协定(《巴黎协定书》)。之后,清政府明令批准李福天津《简明条约》,并下令北越驻军分期撤退回国;法国解除对台湾和北海的封锁。中法战争至此停止,慈禧太后颁发了停战诏令。9. 1885年5月13日,清政府任命李鸿章为谈判代表,与法国政府代表、...

李鸿章在中日谈判中,为啥总是输给伊藤博文?
其实,早在条约谈判期,李鸿章在面对伊藤博文时已经显得有些坐立不安。一开始,李鸿章是因为怕谈判破裂,引起中法和中日两线作战,所以表现得较为拖延、随和;而当得知中法战争胜利时,李鸿章才显得底气十足,但在面对以伊藤博文为代表的日方咄咄逼人时,李鸿章却显得准备不足,甚至因害怕战火燃起,数次询问伊藤“当真有战争企...

中国近代历史上五次侵华战争
镇南关大捷使清军在中法战争中转败为胜。法军战败的消息传至巴黎后,法国议会以306对149票否决军费追加案,总理儒尔·费里旋引咎辞职。但是法国立刻又向越南法军支付五千万法郎,国内舆论一片要向清国宣战之声。 法国发动侵华战争后,各方面围绕和战问题的外交活动和秘密谈判几乎没有停止过。镇南关大捷本来使中国在军事...

石屏县13148366021: “中法战争输在谈判桌上”的过程? -
孙璧坦立: 中法战争是中国近代一次重大对外战争.中法战争前,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作为清政府主要负责外交事务的大臣,曾经与法国外交代表宝海、脱利古两次进行外交谈判.这两次谈判的背景、过程、气氛、结果均有所不同.这种不同的原因...

石屏县13148366021: 中法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不败而败的战争吗?
孙璧坦立: 同治年间发生的中法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不败而败的战争,主要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1873年,已经占据越南南部的法国侵略者开始把魔爪伸向越南北部,并进...

石屏县13148366021: 什么是中法战争?
孙璧坦立: 中法战争 1883~1885年间中国军民抗击法军侵略越南和中国的战争. 法军侵越与战争爆发19世纪下半叶,法国金融资本迅速发展,促使其加紧推行殖民政策.1862年(清...

石屏县13148366021: 中法战争都签订了那些不平等条约(时间,内容) -
孙璧坦立: 1885年5月13日,清政府任命李鸿章为谈判代表,与法国政府代表、驻华公使巴德诺在天津开始谈判中法正式条约.6月9日,在天津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即《越南条款》...

石屏县13148366021: 中法战争中清朝政府为什么不败而败 -
孙璧坦立: 清政府本身统治并不稳定,虽然当时讲的是同光中兴,但是国内矛盾重重,而法国则不一样,当时法国是欧洲传统强国.也是世界强国,中法战争只能说是法国的在中越边境的攻击没有成功,再打下去就要增兵增饷,清政府自己搞不好就先完了.同时还有国内当时各个大佬自己的考虑,不愿意为了越南同法国扩大战事,因此主张停战

石屏县13148366021: 为什么法国陆军实力能在拿破仑时期达到巅峰,之后又 -
孙璧坦立: 法国陆军实力本来就不怎么样,中法战争,在越南还输给了清朝.如果说法国为何衰落,因为法国只有一个拿破仑.

石屏县13148366021: 中国与越南历史 -
孙璧坦立: 中国与越南山川相连,唇齿相依,自古以来关系密切.两国经历过同志加兄弟的美好时光,也经历过反目成仇的岁月,如今,中越关系虽早已走上正常化,但争端和摩擦不断,兄弟之情难再,网上关于越南的信息...

石屏县13148366021: 简述晚清边疆危机,禁烟背景和孙中山三民主义 -
孙璧坦立: 西南中法战争:光绪九年十一月(1883年12月),法国为了占有越南北部,打开中国西南地区的门户并进而深入中国西南腹地,发动了中法战争.中法战争不仅是援助越南,也是中国自...

石屏县13148366021: 外国列强的对中国的侵略
孙璧坦立: 其实还不是很全------------在中国历史上,世界列强有过四次侵华记录: 1、第一次是... 11、中法战争爆发.1883年底,中法战争爆发,到1885年,法国先后侵犯了我国马尾...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