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知道哪些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纷争的成语典故?这些成语对你有什么启发?

作者&投稿:红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你还知道哪些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纷争的成语典故?这些成语对你有什么启发?~

三顾茅庐、闻鸡起舞、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鞠躬尽瘁、望梅止渴等

春秋战国历时500余年,其间战争此起彼伏,风云人物层出不穷,局势跌宕变幻。战场上的兵戎相见,军营中的运筹帷幄,外交场合的谋略交锋,给我们留下了大量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春秋战国的历史舞台:不管是出身尊贵还是落魄士者,不管是出身名门还是贩夫走卒,不管是白发苍苍还是稚龄童子,只要有才干,有想法,都能封候拜相得到重用一展才华。苏秦、张仪、管仲、范雎都是平民出身,老的更有我们的百里奚,少有天才甘罗十二岁拜相。相对后世论资排辈,熬年头等官做的体制有所启示。
  1、烽火戏诸侯
  在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惜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诸侯求教的闹剧。结果,少数民族犬戎进攻西周,再起烽火时,诸侯无人来援,幽王被杀,西周结束。从此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诸侯纷争的局面。
  2、尊王攘夷
  齐桓公在成就霸业时,曾得到管仲辅佐。此人在齐桓公继位前曾侍从齐桓公的政敌,为与齐桓公争夺王位,曾射过齐桓公一箭。但齐桓公上台后,看重管仲的才于,不计这一箭之仇,而是拜其为相,实施改革,终于国富兵强。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诸侯王不再听命于周王,一些强大的诸侯趁机发动兼并战争,强迫其他各国承认其霸主地位。管仲辅佐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旗号,使齐国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3、问鼎中原
  据说楚庄王在推行霸业的过程,曾率军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扬威,并遣使问九鼎的大小轻重。鼎象征王权,庄王问鼎,表明夺权之心。
  4、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5、一鸣惊人
  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6、老马识途
  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7、负荆请罪
  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8、纸上谈兵
  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9、三令五申
  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10、围魏救赵
  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11、胡服骑射
  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12、窃符救赵
  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13、朝秦暮楚
  战国时代秦楚相争频繁,各诸侯国视利害所重,时而助秦,时而事楚。因而形成了一个形容在列强争夺势力范围的条件下,各集团和人们的态度动摇多变,反复无常的成语。
  14、图穷匕见
  公元前227年,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前往秦国去刺杀秦王赢政,演出悲壮的一幕。荆轲告别太子丹时,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到了秦国,荆轲以重金收买秦王宠臣,得见秦王。荆轲假称要向秦王赢政献上督亢地区的地图,当赢政打开地图时,荆轲抓起卷在地图中的匕首,向秦王刺去。秦王大惊,猛地挣脱。荆轲被秦的武士所杀。
  15、卧薪尝胆
  春秋末年,南方的吴、越也加入了争霸战争,吴王夫差大败越国,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越王勾践受尽屈辱。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雪耻,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16、爱媵贱女
  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昔日秦穆公嫁女儿怀赢给晋公子,准备了非常丰厚的嫁妆,光穿着有华丽衣裳的婄嫁女妾就有70人之多。新嫁到晋国时,晋国人看到陪嫁的女子都那么漂亮,于是都想找个陪嫁的女妾抢回家去,却认为秦国的国主还不如女妾漂亮,而轻贱秦国的国主。这是则故事是韩非借齐国传墨子学说的田鸠之口回答楚王所提出的问题时讲的一则故事。所举的“秦伯嫁女”一例与“买椟还珠”一起说明一种办事的道理,即切勿怀文忘用,甚至以文害用。后世常以此比喻办事情舍本逐末,本末倒置。
  17、白虹贯日
  出自《战国策之魏策四》:聂政是战国时韩国轵人,因为杀人避仇,逃到齐国,以屠宰为生。韩卿严遂与韩相韩傀有隙,想要报仇,听说聂政侠义勇为,便送黄金百镒做为聂政母亲的寿礼,并说明欲请聂政刺杀仇人之意。聂政以母亲尚在需要人奉养为由没有答应。后来聂政的母亲死后,聂政独行仗剑刺杀韩傀,碰上了白虹贯日的现象,刺中了韩哀侯,他自己也自杀身死。白虹贯日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就是现在所说的日晕。古人迷信,常把此做为是危害君王的天象异兆,也附会为精诚上感天道。
  18、毕万昌大
  出自《左传 闵公元年》:春秋时,晋献公灭掉魏,把魏地赐给大臣毕万。管占卜的大夫卜偃说:“毕万之后必大。万,盈数也;魏,大名也(魏同巍,故云),现在把魏地赏给毕万,是天意要启发他的后代,使其昌大。”后来,毕万的后代果然建立了战国时的魏国。其实这些都是古人附会之说。后世就常以“毕万昌大”的典故指人后辈发扬,繁盛昌大。
  19、抱冰握火
  出自《吴越春秋 勾践归国外传》:越王勾践为了灭吴复国,常常以艰苦的生活条件来磨砺自己的意志。他寒冬抱冰,炎夏握火,卧薪尝胆,夜以继日,内修军政,外结诸侯,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转弱为强,灭亡了吴国。后人以“抱冰握火”比喻刻苦自厉,也用指生活艰辛。
  20、常存抱柱信
  出自《庄子 盗跖》屋生与自己心爱的女子相约于河桥之下,女子一直到河水涨潮时都没有来,而尾生则宁愿抱梁柱而死都不愿失约。尾生忠于爱情,信守约誓,但头脑僵化,不知变故,故抱柱而死。后以此为坚守信约的典故,特别多用于男女间的爱情信誓方面。
  21、表里山河
  出自《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春秋时,晋楚决战之前,晋文公的谋臣,他也是晋文公的舅舅子犯劝文公参加决战,他认为即使仗打败了,凭太行山和黄河之险,也可固守无虞。原话为:“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指晋国外黄河而内太行山,地理形势使国防极为稳固),必无害也。”后世常用“表里山河”说明地理国防之固。而元张养浩在《潼关怀古》中: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者,意踟蹰。中的“山河表里”即用此事,一方面说明潼关形势的险要;另一方面反衬诗人一路所见秦汉宫阙的破败,百姓处于战乱之际的无边苦难。

  22、甘拜下风
  出自《左传 僖公十五年》: 在秦晋韩原之战中,晋军大败,晋惠公被秦兵所俘获,晋大夫头发蓬乱下垂的拔帐随行。秦穆公劝说道,:“二三子何其担忧也!寡人准备请晋君去我秦国,岂敢太过分呢(这是表面上安慰晋国大夫等人的放话)?”晋大夫于是三拜稽首道:“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风。”实际上晋大夫这番话,是与秦穆公约誓,希望他说了话要算数。“下风”的意思就是你的诺言不仅天地共鉴,我们在下这些做臣子的也都听见了,希望你不要食言。“拜下风”原是谦恭卑怯的举止,后逐渐又演化成“甘拜下风”的成语,用为甘居下列的自谦词。
  23、背城借一
  出自《左传 成公二年》:公元前五八九年,晋、鲁、卫三国的联军击败齐军后,齐顷公派大臣宾媚人(即国佐,曾主持齐国之政)带上贿赂去见晋军主帅却克,当晋方提出屈辱齐国的苛刻条件(必以萧同叔子就是齐侯之母为人质,并且将齐国境内田间的垄亩变成东西走向,这样道路、水渠都将成为东西方向,以便晋军的行动)时,宾媚人本着维护齐国尊严,坚决地加以拒绝,并准备决一死战(原话中为背城借一)。鲁、卫两军主将,都劝告却克与齐停战求和,晋终于放弃了继续进攻的主张,签订了盟约,齐国得以转危为安。后来以“背城借一”表示誓与敌人决一死战。
  

1、纸上谈兵——赵括(战国赵):形容只会按照书本生搬硬套,不能联系实际。

2、老马识途——管仲(春秋):比喻做事很有经验

3、围魏救赵——孙膑 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4、完壁归赵——蔺相如

5、胡服骑射: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6、窃符救赵: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7、三令五申——孙 武
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8、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9、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10、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11、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后人将“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改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作成语,提醒人们记住过去的教训,以作后来的借鉴。

12、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13.纵横捭阖:原指战国时策士游说的一种方法。后意为以辞令测探、打动别人,在政治和外交上运用联合或分化的手段。
战国时期,秦国通过改革实力空前强大,并通过连绵不断的战争攻打吞并其他国家。各诸侯国对秦是又惧又怒。纵横捭阖应时代需求应运而生,张仪、苏秦通过对世态的分析,以及权衡利益心理战术的运用,凭高超的言语辞令或“连横”或“合纵”支持秦国统一六国或联合六国起来对付秦国。华夏大地时而风平浪静时而风起云涌,最终秦国灭六国统一天下。

14、远交近攻:
联络距离远的国家,进攻邻近的国家。这时战国时秦国采取的一种外资策略。后也指待人处世的一种手段。

15、厉兵秣马:形容准备战斗,也比喻事前做好准备工作。
春秋时期,秦国、晋国联合围攻郑国,郑国派大臣烛之武单独与秦国结盟,按约秦国派杞子、逢孙和杨孙率军驻在郑国,秦国退兵。杞子派人偷偷回国要秦穆公出兵,秦军就大举进攻,郑国商人弦高冒充使臣警告秦国,秦国只好攻打滑国。

按图索骥 教育人们做事要灵活切莫生搬硬套
掩耳盗铃 教育人们做事情不要自欺欺人
亡羊补牢 事情最错了不要紧,只要尽快改正,事情终会向好的趋势发展
纸上谈兵 做任何事情不要光靠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将自己所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

掩耳盗铃 教育人们做事情不要自欺欺人


春秋时期为什么叫春秋不叫夏冬
春秋时期之所以叫春秋这来源于一部叫《春秋》的著作。在当时,列国史记都被统称“春秋”,比如《墨子》就提到“周之春秋”“燕之春秋”“宋之春秋”“齐之春秋”“百国春秋”。不过,因为秦始皇焚书,百国春秋均已失传,唯一幸存的就是鲁《春秋》。据孟子说,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那么鲁《...

县起源于什么时期
县起源于春秋时期。春秋时代,通常用来指中国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即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历史时期,史称“春秋时期”。据说是由于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春秋以后,齐、楚、燕、韩、...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都有什么?
法家思想包括伦理思想、社会发展思想、政治思想以及法治思想等诸多方面。法家伦理思想。法家伦理思想指的是建立在人性观基础上的诚信观和义利观。2、道家 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道家完整系统的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道家是对中华哲学、文学、科技...

四书和五经到底是什么东西?这个起源于什么年代?
四书五经是什么书 四书五经是什么书? 四书的名字起源于宋朝,五经的名字起源于汉武帝,现在四书五经指的是儒家经典著作。 四书是指儒家文化思想教育的基本教材——《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四部。 《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大学》这五个经典...

春秋战国时期成语典故有哪些
春秋战国时期成语典故有烽火戏诸侯、问鼎中原、退避三舍、一鸣惊人。1、烽火戏诸侯 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然在城中上演了一出以烽火向诸侯求教的闹剧。结果,少数民族犬戎进攻西周,再起烽火时,诸侯无人来援,幽王被杀,西周结束。从此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群雄...

端午源于哪个时期
端午源于春秋时期。端午节起源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紧密相连,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存在。下面详细介绍端午的起源:端午节起源于对自然天象的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节日演变而来。据历史记载,端午节的起源与五月五日的天气变化和祭祀活动密切相关。在古代中国,五月被视为恶月,五日被视为恶日,因此产生了各种驱邪...

粽子起源于什么时候
粽子起源于春秋时期。粽子是一种传统的中国食品,其历史源远流长。关于粽子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但一般认为起源于春秋时期。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详细解释粽子起源的背景和原因。首先,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楚国非常盛行祭祀活动,人们为了祭祀神灵和先祖,常常会准备各种食品...

端午节源于哪个朝代
端午节源于春秋时期。详细解释如下:端午节,又称为龙舟节或端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关于其起源,有多种说法,但最普遍的观点认为端午节始于春秋时期。在这个时期,端午节的一些传统习俗已经形成并流传至今。当时,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如赛龙舟和吃粽子等已经出现。据传,龙舟竞渡是为了纪念古代伟大诗人屈原...

端午节起源哪个时期
端午节起源于春秋时期。端午节,又称为龙舟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关于其起源,有多种说法,但最为人们认可的是起源于春秋时期。首先,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与纪念历史名人紧密相连。据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屈原在春秋时期生活,他的忠诚和智慧深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当屈原在五月初五这...

历史的故事有哪些成语
历史的故事的成语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一、卧薪尝胆 卧薪尝胆是一个经典的成语,源于春秋时期吴国与越国之间的故事。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为了铭记耻辱,在床头放苦胆,睡觉之前都要尝一尝。同时,他卧于柴草之上,参与各种劳役以磨练意志。这个成语用于形容人刻苦自励,努力增强自己的意志和能力...

白银区15754008199: 你还知道哪些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纷争的成语典故?这些成语对你有什么启发? -
咎缸风湿: 三顾茅庐、闻鸡起舞、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鞠躬尽瘁、望梅止渴等

白银区15754008199: 找与春秋战国的纷争有关的成语故事,能准确的说出春秋的,还是战国的,简单的复述 -
咎缸风湿:1.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

白银区15754008199: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
咎缸风湿: 1、晏子使楚2、曹刿论战3、负荆请罪4、纸上谈兵5、围魏救赵6、立木为信7、将相和8、鸡鸣狗盗9、……还有一些,想不起来了,呵呵.

白银区15754008199: 我们今天使用的很多成语 典故都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请将下列成语与春秋战国时期的事件相连接.... -
咎缸风湿: 退避三舍——城濮之战 纸上谈兵——长平之战 卧薪尝胆——吴越争霸 围魏救赵——桂陵之战 尊王攘夷——齐国称霸成语故事: 纸上谈兵: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侃侃而谈,但是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而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白银区15754008199: 你还知道那些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
咎缸风湿: 齐桓公"一箭之仇" 宋襄公"仁义之师" 晋文公"退避三舍" 楚庄王"一鸣惊人" 将相和,负荆请罪,荆轲刺秦王,演阵斩姬(孙武),商鞅变法,冯谖买义,孟母三迁 崤之战,长平之战,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城濮之战

白银区15754008199: 春秋战国的纷争 -
咎缸风湿: 1.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1) 性质:奴隶主为取得诸侯国的控制权和争夺土地、人口而进行的战争,是奴隶主的掠夺战争. (2) 意义:①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②对于结束分裂割据状态,实现区域统一有积极作用; ③对于阻止夷狄等游...

白银区15754008199: 1、造成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原因是什么? 2、春秋战国纷争给中国历史带来了哪些影响? -
咎缸风湿: 1,周王室衰微,井田制随社会发展被破坏 2,最终造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对塑造中国民族性格起到了很到的作用

白银区15754008199: “退避三舍”、“纸上谈兵”等成语故事出自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间发生的著名战役.诸侯国 -
咎缸风湿: 答案C 本题考查的是分封制.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出现源于西周的分封制,故选C.

白银区15754008199: 与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有关的四个成语 -
咎缸风湿: 围魏救赵

白银区15754008199: 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历史故事,如果有什么野史更高 -
咎缸风湿: 1、拔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2、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3、晏子使楚自相矛盾出自《韩非子》 矛和盾是古时候两种武器,矛是用来刺人的,盾是用来挡矛 的,功用恰恰相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