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三国演义》里的人名子全是单的?

作者&投稿:典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三国演义里的人全部都是单名啊????~

其实三国时期起名字是很讲究的,生下来后一般会有名,字,号三种称谓。比如诸葛亮,填表格式应该是这样的格式: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号卧龙,其实卧龙的号也是诸葛亮是文人觉得自己太有才了,是自己给自己封的称号。
还有关羽应该填:姓关,名羽,字云长,“武圣”称号是多年以后人们给他加的。张飞名飞,字翼德。当时你如果打听张飞这样一个大众化的名字,可能会有好几个叫张飞的人,如果你再说明是找张翼德,姓、名和字都说全了,基本就不会找错人了。
有人对三国里记载的任务做过统计分类,有名有姓的1092人,绝大数是单名。除了诸葛亮老丈人叫黄承彦外,据现在专家考证,黄承彦可能是姓黄,字承岩,而不是名承彦。当时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普通百姓,几乎清一色单名。出现这种现象大致与两个原因有关,
第一个原因是避讳礼制。先秦的《礼记·曲礼》里对名字的规定“二名不偏讳”,意思是说:如果取两个字为名,只讳言其中一个字,另一个字可以不用讳。
起名一个字两个字都可以。但随着避讳制度的也越来越讲究,“二字不偏讳”也成非礼了,不如“一字为名令难言而易讳”,意思就是还不如取名一个字更容易避讳。
第二原因是“王莽改制”,西汉灭亡时期,王莽上台后,来了个全面大改制,改地名、改官名和改人名,更是规定禁止名两个字的法令。谁也不敢跟国家法律作对啊。这个单字制度直接影响到东汉和三国以后长达三百年之久。
所以说三国时期里人物起名字都是单字是有历史背景的。起名字也是紧随着时代发展的,到了解放后,起名字基本就是姓和名,没有字了

扩展资料:题材来源:
西晋陈寿所著《三国志》是三国故事的最早源头.但这是纪传体的史书.记事简略,粗陈梗概。南朝宋人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增加了许多奇闻轶事.传奇色彩与可读性都大大增强。
中唐史学家刘知袭在《史通》中说,诸葛亮未死的故事已“得之于行路,传之于众口”.可见这个时期三国故事已广泛流传于民间。晚唐李商隐的《骄儿涛》中有“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的诗句,说明至迟在晚唐时三国故事已妇孺皆知,宋代通过艺人的表演说唱,三国故事更为流行,并且已经表现出“尊刘贬曹”的鲜明倾向。
金元时代三国故事被大量地搬上舞台,院本和杂剧中有许多三国故事剧。据《录鬼簿》和《太和正音谱》记载,仅元杂剧中就有近三十种演述三国故事的作品。《辍耕录》中记载的金院本有《襄阳会》《大刘备》《骂吕布》和《赤壁鏖兵》等。
元英宗至治年间(1321 1323)出现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国志平话》,这是今存最早的,也是唯一一部以三国故事为题材的平话。该书是民间传说中
三国故事的写定本,约八万字,分上中下三卷,每卷都分上下两栏,上栏图相,下栏正文。全书以司马仲相断狱故事为人话.正话从刘关张桃园结义开始,结束于诸葛亮病死。从平话的内容和结构看,已粗具《三国演义》的规模。
但整体描写粗枝大叶,文词鄙陋不通,故事情节离奇,多不符合正史记载,人名地名也多谬误,似乎还是未经文人润色的民间艺人作品。从上述的记载和残留的作品看,从晚唐到元末,在民间流行的三国故事愈来愈丰富,这为《三国演义》的创作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貌似记得三国志十里面有个人叫某志才(姓忘了)但肯定不是复姓。楼主的这个问题我也考虑过很久,一直没想明白!看到LS的答案才豁然开朗。知道里面牛人真多!
贾南风!贾充之女,司马衷的皇后。虽不算三国演义中的人了,但他爹贾充好歹算是!她就算半个吧!还有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啊! 庞统的叔叔庞德公!

从古至今,人们对自己姓与名十分珍重,我国的姓与名,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才发展到了今天人们所惯用的“姓名”。但在我国古代,并不是一开始就使用姓名的,而是先有姓与氏,后有名、字、别号,古人的一生有很多名字,各有用途,意义不同。

“姓”字,为左右结构,左从“女”右为“生”,从“女”而生,在母系社会里,子女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母姓为后代惟一能确定的尊亲,正如《白虎通·三纲六纪》所云:“古元时,未有三刚六纪,人民但知有母,不知有父”。“姓”是一个集合名词,是家族的标识,或表示与某个大家族的某一血缘关系更为亲近的部分。

氏只是在汉朝以前才独立存在,它是“姓”的分支,“姓”是氏族的族号,氏族的成员都是以这个族号作为自己的姓。

“名”是指个人的符号,带有个人的烙印。在我国传统习俗中,“名”是在婴儿出生百日之后由父亲取定的,据《礼记·内则》记载,到了这一天,由母亲和保姆抱着婴儿来到厅堂见他的父亲,父亲郑重地握住孩子的手,给他取名。名取定以后,母亲和保姆把孩子抱回内室,然后把孩子的名字通告亲戚,父亲则立即把这个消息告诉朋友,并报告地方长官,入籍登记。因此命名仪式非常隆重,是孩子一生中的第一件大事,这种习俗现在虽然没有了,但给孩子过“百岁”的风俗依然长盛不衰。

从历史的习俗沿革来看,名有乳名、本名、学名、曾用名、笔名、艺名等之分。乳名,也叫奶名、小名、小字,是一个人在孩童时期的名字。如小二、小三、宝贝、宝宝……,长大以后一般不用,除非长辈对晚辈偶尔呼之。

笔名,常常是文人墨客依据自己的喜好在其作品上署的别名。

艺名,即艺人演出时用的别名,如白玉霜,原名李慧敏,双名李桂珍,是评剧表演艺术家,其艺术风格,被称为“白派”。从以上“名”的各色特异的表现形式来看,既体现了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称谓,又象征着一个人的职业、地位和身份……

“字”的产生,是出于避讳,也就是尊崇长辈的伦理需要。古代人在祭祀神灵和先祖的时候,为了表示恭敬,不敢直接称呼先祖的名,这样就产生了字。因此,“字”实际上是表示尊敬的人名。

古人取名字,名与字之间是有一定意义上的联系的,互相映衬,互相补充。

例如:屈原,字平,原为名,平为字,平与原二字相连。

孔融,字文举,融为名,意为融会贯通,文举为字,文章一举成名,文星高照。

白居易,字乐天,乐天与居易,相辅相成。

号,有很多古人除了有姓有名有字外,还有号,号是我国姓名文化中一个很有趣味的现象,广义的号有多种,有别号、绰号、谥号之分,号是自取的,也有别人赠予的。狭义的“号”是一个人的别字,又为别号。别号在文人中比较流行,名与字一般有一定的联系,而号与名无任何限制,别号始于唐,盛于宋,而亡于清。

字与号在清末以后,随着中国文化的变迁,很少再有人沿用,而逐渐被笔名、艺名、绰号等取代。

是个历史问题吧
那十以前的人都喜欢用单明的
后来可能由于哪个皇帝的事。。。
就跟文字狱差不多。。
就很少有人用单明了。。。
具体我也忘了
好久以前看过的。。。

名都为单 ,但不长用 字号用的多

不仅《三国演义》里是这样。古代中国人的名大多数都是单字,很少有双字以上的。这是因为在中国古代人们的活动区域狭小,还有就是古代人的讲究特多名、字、号等等成年以前用名,成年时起“字”,关于“号”我就不知道了

东汉和三国时期人们流行起单字名,至于潮流的起源已不可考
很多历史问题的答案就是这样,流行。流行往往是没有什么道理可讲的

其实是因为在这之前后汉朝中有王莽篡汉,下令二字名为低贱名,具体事情你可以百科一下。王莽被推翻后,他的这个主张被流传下来,成为一种默认的习俗。一般只有出身卑微的人才会用二字名,大部分都是单字。


《三国演义》中的歇后语和成语有哪些?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庐 【出处】据三国演义所载,诸葛亮初出茅庐,佐刘备用兵,观与张飞不服,行事诸多困难。 刮目相待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

《三国演义》第一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东汉末年,宦官乱政,民不聊生,张角兄弟趁势起义,称为黄巾军,声势浩大,汉朝政府昭告天下,募集勇士镇压起义军。引出了刘备、关羽、张飞三个英雄到幽州投军,三人意气相投,结拜为生死兄弟,立誓共扶汉室,刘备为大哥、关羽为二哥、张飞最小。

文学作品《三国演义》讲述三分天下,成犄角对峙局面,里面具体是哪三个...
曹丕的魏国,刘备的蜀国,孙权的吴国。三国鼎立,指东汉末年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三分天下,成犄角对峙局面。魏、蜀、吴三国鼎立期间,虽然兼并战争仍旧继续进行,但是,由于三国的统治者为了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势力,都比较重视在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安定。这其中贡献最大的当数曹操。无论...

《三国演义》五虎将是哪几个
三国演义中,刘备亲赐五虎大将军的称号予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人,赵云仅次于关张位居第三。但史传中赵云不但终其一生位阶始终较关张低上许多,甚至尚不及马超、黄忠。实际上,演义中除了孔明之外,溢美最多的人物恐怕就是赵云了。 细数演义里赵云武勇的事迹,其武艺高超,遭遇强敌无数而未尝一败,甚至数度...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怎么死的?他死前交给谁了三个“锦囊妙计”?这...
双方在五丈原相持百天不战,诸葛亮不得不引诱魏兵入葫芦沟作战,并放火烧断谷口,欲大败魏将司马懿未料一场大雨,魏军死里逃生。同年秋天,诸葛亮病死军中。《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三个“锦囊妙计”给了赵云。锦囊妙计:1、见乔国老,并把刘备娶亲的事情搞得东吴人尽皆知。刘备利用周瑜、曹仁厮杀之际...

身在曹营心在汉指的是三国演义里面哪一位人物
关羽,关云长。关羽(160-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赤壁之战后,刘备助东吴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别遣关羽绝北道,阻挡曹操援军,曹仁退走后,关羽被刘备任命为...

《三国演义》三英战吕布原文是什么?
【出处】:《三国演义》【作品介绍】:《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周瑜死后,吴军忙于与曹军开战。刘备则在诸葛亮的劝说下打败刘璋,夺取西川,并从曹操手中夺得汉中,自封汉中王。至此,天下大势抵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刘备在巴蜀称帝,国号蜀汉;曹操称霸中原,后由其子曹丕篡汉,改国号为魏;孙权则坐镇江东一方。后东吴与曹魏修好,孙权受封南昌侯。东吴大将吕蒙以白衣...

《三国演义》里攻取下邳是什么意思
这是三国里有关下邳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195年,吕布被曹操击败后去投奔刘备,刘备让他驻守小沛。之后曹操让天子下诏命刘备东征袁术。袁术写信给吕布,许诺送上二十万斛大米,诱使吕布袭击下邳。当时正好赶上张飞醉酒与曹豹不和,城中大乱,于是吕布趁机攻打下邳,大破张飞,占据了下邳城。刘备回...

草船借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草船借箭的故事是我小时候听过的第一个感觉很神奇的历史故事,尽管实际上借箭的是孙权而不是诸葛亮,借箭的过程也没有那么精彩,但是我这里还是想说一说《三国演义》里的草船借箭。甭管历史上什么样子,《三国演义》里最出彩的人物无疑是诸葛亮,连鲁迅先生都说“孔明多智而近妖”。诸葛亮从被...

仪征市15251476589: 为什么《三国演义》里的人名子全是单的? -
愈亭头孢: 从古至今,人们对自己姓与名十分珍重,我国的姓与名,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才发展到了今天人们所惯用的“姓名”.但在我国古代,并不是一开始就使用姓名的,而是先有姓与氏,后有名、字、别号,古人的一生有很多名字,各有用途,...

仪征市15251476589: 为什么三国演义中的人物都是单名?? -
愈亭头孢: 貌似记得三国志十里面有个人叫某志才(姓忘了)但肯定不是复姓.楼主的这个问题我也考虑过很久,一直没想明白!看到LS的答案才豁然开朗.知道里面牛人真多! 贾南风!贾充之女,司马衷的皇后.虽不算三国演义中的人了,但他爹贾充好歹算是!她就算半个吧!还有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啊! 庞统的叔叔庞德公!

仪征市15251476589: 三国演义中为什么每个人的名都是一个字的? -
愈亭头孢: 两个字的少啊,那时一般名一个字,字两个字.也有两个字的名:孙尚香、乔朝容、乔夕颜、张仲景、胡车儿、朱士行、丁谧毋、黄承彦、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

仪征市15251476589: 《三国演义中人物的名字为何大多是单字名?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大
愈亭头孢: 看了《三国演义》之后,有人提出问题:为什么三国时绝大多数人都是单字名?的确是这样,翻开历史看看,整个的东汉、三国这300多年间的人名,几乎全是一个字,双...

仪征市15251476589: 三国演义里的人物为什么名字大都只有两个字?
愈亭头孢: 《三国演义》写的人物事件多是在公元2—3世纪之间,属于汉语语言发展的中古时期.汉语在上古、中古时期是以单音节为主的,即单个的字,一个字就是一个词,有它相应的意义.并且,古人在起名字的时候,基本上用的都是书面语,自然是单音节的比较多.双音词为主的词汇系统建立是在唐代.这是我的看法,不知道有没有道理.

仪征市15251476589: 为什么《三国演义》里的人全部都是单名?双姓的都是单名 -
愈亭头孢: 三国时期除了女性,男性的名都一个字.字都是二个字.比如说 赵云 名:云 字:子龙 关羽 名:羽 字:云长 张飞 名:飞 字:翼德 诸葛亮 名:亮 字:孔明 .... 女性就不知道了. 比如说黄月英貂禅 有的2个字 有的1个字. 没作规定 满意请采纳

仪征市15251476589: 三国演义中为什么所有人的名字都是一个字
愈亭头孢: 1、王莽之前的人名字数是不受限制的,他自己孙子的名都是两个字. 2、王莽上台后,曾经下过“去二名”的“制作”,也就是以法律形式规定不准用双字名. 3、人犯罪后,恢复二字名,以示处罚. 历史上整个东汉、三国这300多年间的人名...

仪征市15251476589: 为什么《三国演义》里人物的名字都是单字? 求官方解释. -
愈亭头孢: 楼主,三国时代不是所有人的名都是单字.比如胡车儿,周不疑.在那时候给孩子取名字,讲究单字为贵,双字为贱.只有身份低下的人才会是双字.

仪征市15251476589: 《三国演义》中人名为何是单字 -
愈亭头孢: 我找到了不是单字的 《三国演义》里面有谁的名是两个字,查了一下,发现这样的人着实不少,但大多是无名之辈,统计如下: 1、曹安民:曹操之侄,在宛城之战被杀; 2、单子春:魏国琅牙太守,曾誉年轻时的管轲为“神童”; 3、辛宪英:...

仪征市15251476589: 为什么三国人的名基本上都是一个字的 -
愈亭头孢: 《三国演义》中的双字名考辨 如果纯粹说《三国演义》的话,历史上的确存在、并且拥有货真价实的双字名的只有五个人(留在文末分析).其余一些看起来似乎是双字名的人,现先考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