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曹衣出水与吴带当风

作者&投稿:宰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吴带当风,曹衣出水"是什么意思~

“吴带当风,曹衣出水”是指:北齐画家曹仲达和唐代画家吴道子开创的两种衣纹描绘风格。此两种风格都属于宗教美术范畴,出自宋代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论曹吴体法》。
吴带当风是中国成语,意思是:唐画家吴道子善画佛像,笔势圆转,所画衣带如被风吹拂。后人以之称美其高超画技与飘逸的风格。
曹衣出水是绘画中一种风格,是与吴带当风相对的一个概念。
“曹衣出水”:佛像仿佛身着薄质而十分贴体的衣服,描绘衣纹的线条多而稠密,整体感觉好像出水湿衣的效果。相对于“吴带当风”,“曹衣出水”要出现的更早一些。
曹仲达,北齐著名画家,无作品传世。下图为曹衣出水佛造像风格:

“吴带当风”:在衣纹风格上用的兰叶描,以劲怒的笔力和博大的气势来表现飞动的袍袖飘带。体现了汉服“褒衣博带”的飘逸感,有一种“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吴带当风”在敦煌壁画中被广泛应用。
吴道子,唐代著名画家,画史尊称画圣,代表作《送子天王图》、《八十七神仙卷》以及壁画等。下图为:吴道子《天王送子图》局部

扩展资料:
“曹衣出水”和“吴带当风”作为古代人物画的两种不同表现方式。区别在于“曹衣出水”强调形体美,着意刻画人物曼妙的体态;“吴带当风”注重神态美,倾向于凸显人物的风度和神韵。
作为两种风格对比十分鲜明的宗教美术样式,早在唐代就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并且在之后对佛教美术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影响。
“曹衣出水”的风格在当时将外来的异域风格与中国传统的审美要素相结合,使得中国人耳目一新,为佛造像风格带来了新鲜的空气。
而“吴带当风”的风格更是在之前佛画风格的基础上加以改良,形成的极具中国特色的艺术样式,并对后来的“周家样”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
“周家样”指的是继吴道子之后而起的重要人物画家周昉,他的佛教画曾成为长期流行的标准,被称为“周家样”。传世作品有《簪花仕女图》卷、《挥扇仕女图》卷、《调琴啜茗图》卷等。

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主要是指古代人物画中衣服褶纹的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一种笔法刚劲稠叠,所画人物衣衫紧贴身上,犹如刚从水中出来一般;一种笔法圆转飘逸,所绘人物衣带宛若迎风飘曳之状。而“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中所指的“曹”、“吴”又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曹为曹仲达,吴为吴道子;一说曹为曹不兴,吴为吴暕。曹不兴为三国时吴国吴兴人,又名弗兴。擅长画龙、马、虎及人物,画史有“误墨于素,因势成蝇”的传说。吴暕为南朝宋代人,擅长画佛像罗汉,时享盛誉。而“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一般多指曹仲达和吴道子。
曹仲达,北齐人,以画梵像著名,其画风在绘画史上有较大影响。素有"曹家样"
之誉,其画衣衫褶纹被人们称作“曹衣出水”。

1、笔法不同:

曹衣出水:笔法刚劲稠叠,所画人物衣衫紧贴身上,犹如刚从水中出来一般。

吴带当风:笔法圆转飘逸,所绘人物衣带宛若迎风飘曳之状。

2、创始人不同:

曹衣出水:

"曹衣出水"又称“曹家样”,是由中亚曹国的北齐曹仲达创造的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画法之一。曹仲达,生卒年不详。来自中亚曹国(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一带),曾任朝散大夫。擅画人物、肖像、佛教图像,尤精于外国佛像。

吴带当风:

“吴带当风”是盛唐最杰出的画家吴道子所创,吴道子(约680~759年)画史尊称吴生,又名道玄。阳翟(今河南禹州)人。

3、特点不同:

曹衣出水:衣服褶纹多用细笔紧束,似衣披薄纱,又如刚从水中捞出之感。

吴带当风:在用笔技法上,“吴带当风”采用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的“莼菜条”式的描法,加强了描摹对象的份量感和立体感,突出了人体曲线和自然的结合,这种画风在后来的西方也有一定的影响。所画人物、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吴带当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曹衣出水



“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主要是指古代人物画中衣服褶纹的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

“曹衣出水"---一种笔法刚劲稠叠,所画人物衣衫紧贴身上,犹如刚从水中出来一般。曹仲达,(北齐)曹国人,最称工,能画梵像。他画过许多佛陀、菩萨、可惜没有作品流传下来。不过这个风格却在龙兴寺的出土佛像上找到了。1996年10月在山东青州龙兴寺遗址发现了窖藏的400尊佛教造像。时代跨越从北魏至于北宋,(跟敦煌藏经有大致相近的时间跨度与最后的封藏时间,一样具有不解之谜。)龙兴寺北朝作品,体现了画史上著名的"曹衣出水"样式。

"吴带当风”____一种笔法圆转飘逸,所绘人物衣带宛若迎风飘曳之状。吴道子,是个道士,又名道玄。吴道子所画的人物颇有特色,与晋人顾恺之、陆探微不同,以疏体而胜顾、陆的密体,笔不周而意足,貌有缺而神全;他还一变东晋顾恺之以来那种粗细一律的“铁线描”,善于轻重顿拙似有节奏的“兰叶描”;突破南北朝“曹衣出水”的艺术形式,笔势圆转,衣服飘举,盈盈若舞,形成“吴带当风”的独特风格,风行于时,被称作“吴家样”。吴道子善于把握住传神的法则,注意形象塑造的整体,故所画执炉女子壁画,达到“窃眸欲语”的地步。十分传神生动。他的画与张旭的草书、斐的剑术,被誉为当时的“三绝”,

传说,吴道子于洛阳曾遇到书法家张旭和剑手裴的,裴的请吴在天宫寺为他亡故的双亲作壁画,吴不受金而请裴舞剑以壮气。舞毕,奋笔,俄顷而就。张旭也在那里写了一壁字。洛阳人都说:“一日之中,获睹三绝。”要看“吴带当风”当然去敦煌。

同样奉玄宗之命绘四川嘉陵江三百里山水,李思训用金碧青紫精勾细描地画了几个月,吴道子却用水墨泼辣地挥写,只一日就完成,这就是个性。

他以独创的佛教美术样式“吴家样”盛名传世,至今让“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吴带当风”独步画坛。

所谓“吴带当风”,是指吴道子所画人物的衣带临风飞扬,飘逸洒脱;所谓“满壁风动”,是说吴道子所画的壁画充满动感。简单地说,吴道子画的人物是运动的,是有速度的。

时下的武打片,利用鼓风机让演员衣袂飘飘,就是一种“风动”的效果。

但吴道子用的不是鼓风机,他用的是笔。

“莼菜条”的说法,出自北宋大书画家米芾。他用“行笔磊落挥霍,如莼菜条”来形容吴道子笔下的线条。所谓莼菜,是一种睡莲科植物,有浮在水面的圆形绿叶,根茎在水中生长。表面附有胶质黏液,给人的手感非常润滑。西晋文学家张翰在洛阳任官时,“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于是,就借口思恋故乡的莼菜、鲈鱼,辞官归乡去了,因此有了“莼鲈之思”成语。

这个说法让人想起一句广告词:甜甜的,滑滑的,不想尝尝吗?

这在表现手法上称为“通感”。自然法道道法自然

画是有形的,更是有声的,有灵性的。

好的画幅,应该走进人的心灵深处,抵达灵魂的彼岸。

“匠”与“家”的区别在于:匠的手是自己的,心是别人的,所以技术再高,描摹得再像,活儿做得再精细,还是个匠人,而家则不同,有时他的手或许是别人的,但心永远是自己的,所以无论他随意泼墨也好,任意抒写也罢,表达的都是自己的思想。

农历乙酉年的正月,我走进画圣祠,站在了吴道子的画前,那个时候我的心里有一种惶惑,因为我不知道我是否能读懂吴道子。

巧的是,吴道子的第五十二代孙吴娜回来了,她是个画家。

她最得意的是画猫,据说她画的一幅猫图颇仿祖上,因为拿到她“猫画”的一位日本朋友说,自从把她的画挂在家里,老鼠都没了。

眼前是吴道子摹本的复印件,《送子天王图》和《八十七神仙卷》,虽然这摹本也不知是吴道子画第几个摹本的摹本,但专家认为,这还是比较接近吴道子画风的。

《送子天王图》,是根据《瑞应本起经》创作的,描写的是佛教始祖释迦牟尼降生以后,他的父亲净饭王抱着他进入寺庙,诸神向他礼拜的故事,所以又名《释迦降生图》。画的前段,描绘送子之神骑着瑞兽,向前奔跑的情景,送子之神的表情既紧张又愉快。端坐的天王,神情雍容自若而略带沉思。两旁的文武将相以及侍女的表情,也都表露出各自的性格特征。

画的最后一段,是画的中心内容。面目清秀的净饭王,怀着崇敬的心情,小心翼翼地抱着初生的释迦牟尼,持重地向前缓行,充分透露出净饭王的崇敬心理。在净饭王的前面,画有一个神怪伏地而拜,从神态看,这个神怪张皇失措、惊恐万分,透露出他从精神上完全服从释迦的心理状态。紧跟在净饭王后面的是美丽端庄的摩耶夫人,即释迦牟尼的母亲,表情庄严大方,安详自然。

这段描写天王召见送子之神的情节之所以生动,主要的不在于人物动作的富有变化,而在于表现了这几个人物对待这件不平凡的事件“应有的”各种不同的心理变化。其重大成就在于虽各人的心理变化不同,却因这一件不平凡的事情将要发生,他们还有着共同的表情特征,那就是虔敬。

“虽然是临本,但《送子天王图》的确再现了吴道子佛教绘画的风格及特点。”吴娜女士说。

“吴道子所画佛像样式,当时称为‘吴家样’。在这之前,有南朝佛画艺术家张僧繇创作的‘张家样’佛画和北齐画家曹仲达创作的‘曹家样’佛画。‘吴家样’是继‘张家样’、‘曹家样’之后的一种中国宗教画的艺术样式。宋代绘画评论家所说的‘吴带当风,曹衣出水’,高度概括了这两种佛画样式在表现人物衣纹上的特点。‘曹家样’的作品现在已经看不到了,但从现存的北朝雕刻风格上看,人物的衣纹大多为规则的垂直线构成,衣饰紧贴身体,体积感很明显,所以有‘曹衣出水’之说。吴道子运用传统的线描,特别是他中年以后创造出遒劲奔放、变化丰富的‘莼菜条’,能表现物的‘高侧深斜,卷褶飘带之势’,产生‘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艺术效果。这一独具风格的佛教绘画,被喻为‘吴带当风’。”

但,就连这样一幅摹本画卷,也被日本人抢走了,它如今藏在日本大阪博物馆内。

《八十七神仙卷》以道教故事为题材,纯以线描的手法表现八十七位神仙出行的宏大场景,神仙形象的刻画细致入微。画面笔墨遒劲洒脱,根根线条都表现了无限的生命力,线的组合有如行云流水,充满着有节奏的动感。使人似乎觉得仙乐声中,众神仙脚踏祥云,御风而行,而顿生虔敬之心。整个画面构图繁复却益显空灵,甚至达到了以线条替代渲染的高妙境地。它代表了我国唐代白描绘画的最高水平。

《八十七神仙卷》现珍藏于徐悲鸿纪念馆,是徐悲鸿先生倾全部积蓄保存下来的,画面上没有作者姓名,也没有题跋。它是怎样流传下来的?这是千古之谜。1937年,徐悲鸿在香港举办画展时,经友人介绍,偶然从一个德国驻华外交官亲属的手中“惊见”此卷,当即以重金购回。他评价说:“此卷规模之恢弘,岂近代人所能梦见,此皆伟大民族,在文化昌盛之际所激之精神,为智慧之表现也。”从此便朝夕不离左右,视为铭心绝品。

1942年,这件被视为“悲鸿生命”的画卷,在云南一次日军空袭中却不翼而飞。这个致命的打击使徐悲鸿寝食不安,日夜担心国宝再次流落海外。事隔两年,他忽然得到消息,画卷在成都出现,于是立即通过朋友,不惜以高昂的代价,再次将《八十七神仙卷》购回。但此时,画卷上徐悲鸿的题跋和印章被人割去。得到宝物的徐悲鸿欣喜之极,再次书写了长跋,又分别请齐白石题写卷名,张大千、谢稚柳二人题写跋文,再由著名裱画师刘金涛将其重新装裱成长卷。

画人传情 画鬼撼人

绘画造型,既要形似,也要神似。没有形似,神似落空;徒有形似而无神似,画就刻板,了无生意,因此绘画以有神为贵。

夺人魂魄,其实就是“神”的作用。

“写其神,专其一”,吴道子具有精练的功夫,作起画来,充满激情,往往“弯弧挺刃,植柱构梁,不假界笔直尺”,自由自在到了极点。画起人物来,即使是巨幅作品,可以“或自臂起,或从足先”,“既会其身,果应其口”,因而获得“肤脉连结”的效果。

对吴道子的这种表现,张彦远的阐释是“守其神,专其一,合造化之功,假吴生之笔,向所谓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徐沁在《明画录》“人物序”中所说:“(绘画)造微之妙,形模为先,气韵精神,各极其变。”

吴道子的绘画艺术风格,为中国绘画开辟了新路。

吴道子之前的人物画,像顾恺之、陆探徽等,都注重于笔迹周密。而吴道子则一改前人成规,往往“笔才一二,像已成矣”,这就是一种全新的绘画艺术风格——疏格。同时他还创造了许多前所未有的绘画手法。

吴道子的“吴带当风”采用自己所创的“柳叶描”、“枣核描”和运动感强烈的“莼菜条”描法,通过线条的粗细和干湿的变化,体现事物的质地、明暗和凹凸变化。吴道子的有些作品,甚至采用了“白描”的手法,被人们称为“白画”。虽然这些作品简单到以“墨踪为之”,却使后人“莫能加彩”。

吴道子的设色画,也不像当时的一般作品那样绚丽多彩。郭若虚在《图画见闻·论吴生设色》中说:“尝观所画墙壁、卷轴,落笔雄劲而敷彩简淡”,“至今画家有轻拂丹青者,谓之吴装”。关于“吴装”,元代汤垕在《画鉴》中也有类似的论述:“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自然超出缣素,也谓之吴装。”吴道子在设色浓艳的盛唐画坛,首创敷彩简淡的绘画风格。

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主要是指古代人物画中衣服褶纹的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一种笔法刚劲稠叠,所画人物衣衫紧贴身上,犹如刚从水中出来一般;一种笔法圆转飘逸,所绘人物衣带宛若迎风飘曳之状。而“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中所指的“曹”、“吴”又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曹为曹仲达,吴为吴道子;一说曹为曹不兴,吴为吴暕。曹不兴为三国时吴国吴兴人,又名弗兴。擅长画龙、马、虎及人物,画史有“误墨于素,因势成蝇”的传说。吴暕为南朝宋代人,擅长画佛像罗汉,时享盛誉。而“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一般多指曹仲达和吴道子。
曹仲达,北齐人,以画梵像著名,其画风在绘画史上有较大影响。素有"曹家样" 之誉,其画衣衫褶纹被人们称作“曹衣出水”。

“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主要是指古代人物画中衣服褶纹的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

“曹衣出水"---一种笔法刚劲稠叠,所画人物衣衫紧贴身上,犹如刚从水中出来一般。曹仲达,(北齐)曹国人,最称工,能画梵像。他画过许多佛陀、菩萨、可惜没有作品流传下来。不过这个风格却在龙兴寺的出土佛像上找到了。1996年10月在山东青州龙兴寺遗址发现了窖藏的400尊佛教造像。时代跨越从北魏至于北宋,(跟敦煌藏经有大致相近的时间跨度与最后的封藏时间,一样具有不解之谜。)龙兴寺北朝作品,体现了画史上著名的"曹衣出水"样式。

"吴带当风”____一种笔法圆转飘逸,所绘人物衣带宛若迎风飘曳之状。吴道子,是个道士,又名道玄。吴道子所画的人物颇有特色,与晋人顾恺之、陆探微不同,以疏体而胜顾、陆的密体,笔不周而意足,貌有缺而神全;他还一变东晋顾恺之以来那种粗细一律的“铁线描”,善于轻重顿拙似有节奏的“兰叶描”;突破南北朝“曹衣出水”的艺术形式,笔势圆转,衣服飘举,盈盈若舞,形成“吴带当风”的独特风格,风行于时,被称作“吴家样”。吴道子善于把握住传神的法则,注意形象塑造的整体,故所画执炉女子壁画,达到“窃眸欲语”的地步。十分传神生动。他的画与张旭的草书、斐的剑术,被誉为当时的“三绝”,

传说,吴道子于洛阳曾遇到书法家张旭和剑手裴的,裴的请吴在天宫寺为他亡故的双亲作壁画,吴不受金而请裴舞剑以壮气。舞毕,奋笔,俄顷而就。张旭也在那里写了一壁字。洛阳人都说:“一日之中,获睹三绝。”要看“吴带当风”当然去敦煌。

同样奉玄宗之命绘四川嘉陵江三百里山水,李思训用金碧青紫精勾细描地画了几个月,吴道子却用水墨泼辣地挥写,只一日就完成,这就是个性。

他以独创的佛教美术样式“吴家样”盛名传世,至今让“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吴带当风”独步画坛。

所谓“吴带当风”,是指吴道子所画人物的衣带临风飞扬,飘逸洒脱;所谓“满壁风动”,是说吴道子所画的壁画充满动感。简单地说,吴道子画的人物是运动的,是有速度的。

时下的武打片,利用鼓风机让演员衣袂飘飘,就是一种“风动”的效果。

但吴道子用的不是鼓风机,他用的是笔。

“莼菜条”的说法,出自北宋大书画家米芾。他用“行笔磊落挥霍,如莼菜条”来形容吴道子笔下的线条。所谓莼菜,是一种睡莲科植物,有浮在水面的圆形绿叶,根茎在水中生长。表面附有胶质黏液,给人的手感非常润滑。西晋文学家张翰在洛阳任官时,“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于是,就借口思恋故乡的莼菜、鲈鱼,辞官归乡去了,因此有了“莼鲈之思”成语。

这个说法让人想起一句广告词:甜甜的,滑滑的,不想尝尝吗?

这在表现手法上称为“通感”。自然法道道法自然

画是有形的,更是有声的,有灵性的。

好的画幅,应该走进人的心灵深处,抵达灵魂的彼岸。

“匠”与“家”的区别在于:匠的手是自己的,心是别人的,所以技术再高,描摹得再像,活儿做得再精细,还是个匠人,而家则不同,有时他的手或许是别人的,但心永远是自己的,所以无论他随意泼墨也好,任意抒写也罢,表达的都是自己的思想。

农历乙酉年的正月,我走进画圣祠,站在了吴道子的画前,那个时候我的心里有一种惶惑,因为我不知道我是否能读懂吴道子。

巧的是,吴道子的第五十二代孙吴娜回来了,她是个画家。

她最得意的是画猫,据说她画的一幅猫图颇仿祖上,因为拿到她“猫画”的一位日本朋友说,自从把她的画挂在家里,老鼠都没了。

眼前是吴道子摹本的复印件,《送子天王图》和《八十七神仙卷》,虽然这摹本也不知是吴道子画第几个摹本的摹本,但专家认为,这还是比较接近吴道子画风的。

《送子天王图》,是根据《瑞应本起经》创作的,描写的是佛教始祖释迦牟尼降生以后,他的父亲净饭王抱着他进入寺庙,诸神向他礼拜的故事,所以又名《释迦降生图》。画的前段,描绘送子之神骑着瑞兽,向前奔跑的情景,送子之神的表情既紧张又愉快。端坐的天王,神情雍容自若而略带沉思。两旁的文武将相以及侍女的表情,也都表露出各自的性格特征。

画的最后一段,是画的中心内容。面目清秀的净饭王,怀着崇敬的心情,小心翼翼地抱着初生的释迦牟尼,持重地向前缓行,充分透露出净饭王的崇敬心理。在净饭王的前面,画有一个神怪伏地而拜,从神态看,这个神怪张皇失措、惊恐万分,透露出他从精神上完全服从释迦的心理状态。紧跟在净饭王后面的是美丽端庄的摩耶夫人,即释迦牟尼的母亲,表情庄严大方,安详自然。

这段描写天王召见送子之神的情节之所以生动,主要的不在于人物动作的富有变化,而在于表现了这几个人物对待这件不平凡的事件“应有的”各种不同的心理变化。其重大成就在于虽各人的心理变化不同,却因这一件不平凡的事情将要发生,他们还有着共同的表情特征,那就是虔敬。

“虽然是临本,但《送子天王图》的确再现了吴道子佛教绘画的风格及特点。”吴娜女士说。

“吴道子所画佛像样式,当时称为‘吴家样’。在这之前,有南朝佛画艺术家张僧繇创作的‘张家样’佛画和北齐画家曹仲达创作的‘曹家样’佛画。‘吴家样’是继‘张家样’、‘曹家样’之后的一种中国宗教画的艺术样式。宋代绘画评论家所说的‘吴带当风,曹衣出水’,高度概括了这两种佛画样式在表现人物衣纹上的特点。‘曹家样’的作品现在已经看不到了,但从现存的北朝雕刻风格上看,人物的衣纹大多为规则的垂直线构成,衣饰紧贴身体,体积感很明显,所以有‘曹衣出水’之说。吴道子运用传统的线描,特别是他中年以后创造出遒劲奔放、变化丰富的‘莼菜条’,能表现物的‘高侧深斜,卷褶飘带之势’,产生‘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艺术效果。这一独具风格的佛教绘画,被喻为‘吴带当风’。”

但,就连这样一幅摹本画卷,也被日本人抢走了,它如今藏在日本大阪博物馆内。

《八十七神仙卷》以道教故事为题材,纯以线描的手法表现八十七位神仙出行的宏大场景,神仙形象的刻画细致入微。画面笔墨遒劲洒脱,根根线条都表现了无限的生命力,线的组合有如行云流水,充满着有节奏的动感。使人似乎觉得仙乐声中,众神仙脚踏祥云,御风而行,而顿生虔敬之心。整个画面构图繁复却益显空灵,甚至达到了以线条替代渲染的高妙境地。它代表了我国唐代白描绘画的最高水平。

《八十七神仙卷》现珍藏于徐悲鸿纪念馆,是徐悲鸿先生倾全部积蓄保存下来的,画面上没有作者姓名,也没有题跋。它是怎样流传下来的?这是千古之谜。1937年,徐悲鸿在香港举办画展时,经友人介绍,偶然从一个德国驻华外交官亲属的手中“惊见”此卷,当即以重金购回。他评价说:“此卷规模之恢弘,岂近代人所能梦见,此皆伟大民族,在文化昌盛之际所激之精神,为智慧之表现也。”从此便朝夕不离左右,视为铭心绝品。

1942年,这件被视为“悲鸿生命”的画卷,在云南一次日军空袭中却不翼而飞。这个致命的打击使徐悲鸿寝食不安,日夜担心国宝再次流落海外。事隔两年,他忽然得到消息,画卷在成都出现,于是立即通过朋友,不惜以高昂的代价,再次将《八十七神仙卷》购回。但此时,画卷上徐悲鸿的题跋和印章被人割去。得到宝物的徐悲鸿欣喜之极,再次书写了长跋,又分别请齐白石题写卷名,张大千、谢稚柳二人题写跋文,再由著名裱画师刘金涛将其重新装裱成长卷。

画人传情 画鬼撼人

绘画造型,既要形似,也要神似。没有形似,神似落空;徒有形似而无神似,画就刻板,了无生意,因此绘画以有神为贵。

夺人魂魄,其实就是“神”的作用。

“写其神,专其一”,吴道子具有精练的功夫,作起画来,充满激情,往往“弯弧挺刃,植柱构梁,不假界笔直尺”,自由自在到了极点。画起人物来,即使是巨幅作品,可以“或自臂起,或从足先”,“既会其身,果应其口”,因而获得“肤脉连结”的效果。

对吴道子的这种表现,张彦远的阐释是“守其神,专其一,合造化之功,假吴生之笔,向所谓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徐沁在《明画录》“人物序”中所说:“(绘画)造微之妙,形模为先,气韵精神,各极其变。”

吴道子的绘画艺术风格,为中国绘画开辟了新路。

吴道子之前的人物画,像顾恺之、陆探徽等,都注重于笔迹周密。而吴道子则一改前人成规,往往“笔才一二,像已成矣”,这就是一种全新的绘画艺术风格——疏格。同时他还创造了许多前所未有的绘画手法。

吴道子的“吴带当风”采用自己所创的“柳叶描”、“枣核描”和运动感强烈的“莼菜条”描法,通过线条的粗细和干湿的变化,体现事物的质地、明暗和凹凸变化。吴道子的有些作品,甚至采用了“白描”的手法,被人们称为“白画”。虽然这些作品简单到以“墨踪为之”,却使后人“莫能加彩”。

吴道子的设色画,也不像当时的一般作品那样绚丽多彩。郭若虚在《图画见闻·论吴生设色》中说:“尝观所画墙壁、卷轴,落笔雄劲而敷彩简淡”,“至今画家有轻拂丹青者,谓之吴装”。关于“吴装”,元代汤垕在《画鉴》中也有类似的论述:“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自然超出缣素,也谓之吴装。”吴道子在设色浓艳的盛唐画坛,首创敷彩简淡的绘画风格。

吴道子的绘画,实际上已非一般意义上的绘画.

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主要是指古代人物画中衣服褶纹的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一种笔法刚劲稠叠,所画人物衣衫紧贴身上,犹如刚从水中出来一般;一种笔法圆转飘逸,所绘人物衣带宛若迎风飘曳之状。而“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中所指的“曹”、“吴”又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曹为曹仲达,吴为吴道子;一说曹为曹不兴,吴为吴暕。曹不兴为三国时吴国吴兴人,又名弗兴。擅长画龙、马、虎及人物,画史有“误墨于素,因势成蝇”的传说。吴暕为南朝宋代人,擅长画佛像罗汉,时享盛誉。而“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一般多指曹仲达和吴道子。
曹仲达,北齐人,以画梵像著名,其画风在绘画史上有较大影响。素有"曹家样" 之誉,其画衣衫褶纹被人们称作“曹衣出水”。


什么是“吴带当风”,“曹衣出水”?
曹不兴为三国时吴国吴兴人,又名弗兴。擅长画龙、马、虎及人物,画史有“误墨于素,因势成蝇”的传说。吴暕为南朝宋代人,擅长画佛像罗汉,时享盛誉。而“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一般多指曹仲达和吴道子。 曹仲达,北齐人,以画梵像著名,其画风在绘画史上有较大影响。素有曹家样 之誉,其画衣衫褶...

曹衣出水和吴带当风的含义
“吴带当风”:在衣纹风格上用的兰叶描,以劲怒的笔力和博大的气势来表现飞动的袍袖飘带。体现了汉服“褒衣博带”的飘逸感,有一种“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吴带当风”在敦煌壁画中被广泛应用。“曹衣出水”是绘画中一种风格,是与吴带当风相对的一个概念。“曹衣出水”:佛像仿佛身...

曹衣出水吴带当风是什么艺术形式
“曹衣出水,吴带当风”是用来形容中国绘画艺术的艺术样式。“曹衣出水”指的是曹仲达的绘画风格,他的画作中的人物衣纹描绘得非常精细,仿佛能够清晰地看到衣服的纹理和质感,就像水滴在人物衣上滑落,形成了一层湿润的质感。“吴带当风”则是指吴道子的绘画风格,他的画作中的人物衣纹飘逸自然,犹如被...

曹衣出水吴带当风是哪种艺术
曹衣出水吴带当风是哪种艺术:绘画艺术。“曹衣出水吴带当风”描述的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的两种独特风格。这两种风格分别代表了南北朝时期和唐代在宗教绘画上的不同造诣和审美取向。一、曹衣出水 “曹衣出水”是指北齐曹仲达所创的一种人物衣服褶纹画法。这种画法下的衣物紧贴在人物身上,犹如刚从水中...

曹衣出水吴带当风名词解释
"曹衣出水"和"吴带当风"是两种不同的绘画风格和技巧的名称,它们都是中国绘画艺术中的重要概念。"曹衣出水"是指一种描绘人物或物体时所采用的技巧,这种技巧强调了物体的纹理和质感,就像衣服贴在皮肤上一样,给人一种湿润的感觉。这种技巧的代表人物是曹不兴,因此得名。曹不兴是一位著名的佛教画家...

古有形容画画为“曹衣出水”和“吴带当风”,分别指的是哪两位画家?_百 ...
“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主要是指古代人物画中衣服褶纹的两种不同的呈现方式。“曹衣出水”即指笔法刚劲稠叠,所画人物的衣衫紧贴身上,犹如刚从水中走出来一般。是南北朝北齐画家曹仲打所创的一种衣纹样式。曹仲达并非中国人,而是中亚曹国人,也就是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一带。他是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了中国...

美术的吴带当风,曹衣出水怎么解释
北齐 曹 仲达 、 唐 吴道子 都善画佛像, 曹 笔法稠迭,而衣带紧窄; 吴 则笔势圆转,而衣带飘举,故后人称“ 吴 带当风, 曹 衣出水”。参阅 宋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论曹吴体法》。

曹衣出水和吴带当风的含义是什么?
“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出自宋代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描绘的是北齐画家曹仲达和唐代画家吴道子开创的两种宗教美术衣纹描绘风格。它们独具特色,并有着广泛的影响。“曹衣出水”相对于“吴带当风”要出现的更早一些,画家曹仲达在北齐享有盛名,以画梵像著称,在佛教艺术方面开创的造像风格被称为“曹家...

曹衣出水,吴带当风。请高手解释典故。
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皆为古代艺术大师之传世技艺的赞誉。详细解释:曹衣出水 “曹衣出水”是对绘画艺术的一种极高赞誉,尤其是对古代绘画技巧的赞颂。此典故源于古代著名的画家曹不兴,他的画作生动逼真,笔下的衣纹线条流畅如水,仿佛人物所穿衣物直接从水中出来一般,给人以鲜活之感。尤其是其笔下的...

吴带当风曹衣出水的名词解释
曹衣出水的解释北齐 曹 仲达 、 唐 吴道子 都善画佛像, 曹 笔法稠迭,而衣带紧窄; 吴 则笔势圆转,而衣带飘举,故后人称“ 吴 带当风, 曹 衣出水”。参阅 宋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论曹吴体法》 。 词语分解 曹的解释 曹 á 等,辈: 尔曹 ( 你们 )。吾曹。 古代分科办事的...

图木自治县市17288838325: 什么是曹衣出水·吴带当风 -
蔡妻六味:[答案] “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主要是指古代人物画中衣服褶纹的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一种笔法刚劲稠叠,所画人物衣衫紧贴身上,犹如刚从水中出来一般;一种笔法圆转飘逸,所绘人物衣带宛若迎风飘曳之状.而“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中所指的“曹”...

图木自治县市17288838325: 什么是“吴带当风”,“曹衣出水”?
蔡妻六味: “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主要是指古代人物画中衣服褶纹的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一种笔法刚劲稠叠,所画人物衣衫紧贴身上,犹如刚从水中出来一般;一种笔法圆转飘逸,所绘人物衣带宛若迎风飘曳之状.而“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中所指的“曹”、“吴”又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曹为曹仲达,吴为吴道子;一说曹为曹不兴,吴为吴暕.曹不兴为三国时吴国吴兴人,又名弗兴.擅长画龙、马、虎及人物,画史有“误墨于素,因势成蝇”的传说.吴暕为南朝宋代人,擅长画佛像罗汉,时享盛誉.而“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一般多指曹仲达和吴道子.曹仲达,北齐人,以画梵像著名,其画风在绘画史上有较大影响.素有"曹家样" 之誉,其画衣衫褶纹被人们称作“曹衣出水”.

图木自治县市17288838325: 曹衣出水形容哪种艺术?
蔡妻六味: 绘画“曹衣出水"是与"吴带当风”相对的一个概念,主要是指古代人物画中衣服褶纹的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前者笔法刚劲稠叠,所画人物衣衫紧贴身上,犹如刚从水中...

图木自治县市17288838325: "曹衣出水,吴带当风. -
蔡妻六味:[答案] “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主要是指古代人物画中衣服褶纹的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曹衣出水"---一种笔法刚劲稠叠,所画人物衣衫紧贴身上,犹如刚从水中出来一般.曹仲达,(北齐)曹国人,最称工,能画梵像.他画过许多佛陀、菩...

图木自治县市17288838325: 曹衣似水,吴带当钩.分别是什么意思 -
蔡妻六味: 曹衣出水"---一种笔法刚劲稠叠,所画人物衣衫紧贴身上,犹如刚从水中出来一般.曹仲达,(北齐)曹国人,最称工,能画梵像.他画过许多佛陀、菩萨、可惜没有作品流传下来.不过这个风格却在龙兴寺的出土佛像上找到了.1996年10月...

图木自治县市17288838325: "春蚕吐丝","曹衣出水","屈铁盘丝","吴带当风"分别是哪位画家线条的代表性特 -
蔡妻六味: 1、春蚕吐丝——顾恺之 擅诗词文赋,尤精绘画.擅肖像、历史人物、道释、禽兽、山水等题材.画人物主张传神,重视点睛,认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指眼睛)中”.注意描绘生理细节,表现人物神情,画裴楷像,颊上添三毫,顿觉神采...

图木自治县市17288838325: 曹衣出水形容哪个艺术? -
蔡妻六味: 绘画 曹衣出水用来形容绘画的艺术形式精湛."曹衣出水"又称“曹家样”是由中亚曹国的北齐曹仲达创造的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画法之一.笔法刚劲稠叠,所画人物衣衫紧贴身上,犹如刚从水中出来一般.曹衣出水用来形容绘画的艺术形...

图木自治县市17288838325: 工笔人物画中现代人物服饰和古代人物服饰在线描上的异同 -
蔡妻六味: 隋唐:衣薄而简,宫廷大袖,民间尚窄袖胡服.多用高古游丝描,勾线细致,敷色浓艳,线条组织简洁.代表作:捣练图,簪花仕女图.成名人物:曹衣出水,吴带当风.宋、元、明:衣饰较繁,尚瘦,头饰较多.多用丁头鼠尾描,表现衣饰之...

图木自治县市17288838325: 曹衣出水是指谁? -
蔡妻六味: 1、解答:" 曹衣出水"又称“曹家样”是由中亚曹国的北齐曹仲达创造的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画法之一.《图画见闻志》说曹仲达的人物画,衣服褶纹多用细笔紧束,似衣披薄纱,又如刚从水中捞出之感,后人因之命名.2、拓展:(1...

图木自治县市17288838325: 曹衣出水形容哪种艺术形式?
蔡妻六味: 绘画曹衣出水形容的是绘画,曹衣出水是北齐曹仲达创造的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画法之一,其特点是笔法刚劲稠叠.曹仲达来自西域,绘画风格带有异邦色彩,但到中原...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