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寸金莲”的由来?

作者&投稿:郴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小脚女人来历?三寸金莲的来历?~

缠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陋习,即把女子的双脚用布帛缠裹起来,使其变成为又小又尖的“三寸金莲”。“三寸金莲”也一度成为中国古代女子审美的一个重要条件。但是,古代妇女缠足始于何时,裹足小脚为什么被称为“金莲”?却始终是一个谜。

一、缠足起源的传说:
关于缠足的起源,说法不一。有说始于隋朝,有说始于唐朝,还有说始于五代。有人甚至称夏、商时期的禹妻、妲己便是小脚。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确有此痕迹。传说大禹治水时,曾娶涂山氏女为后,生子启。而涂山氏女是狐精,其足小;又说殷末纣王的妃子妲己也是狐精变的,或说是雉精变的,但是她的脚没有变好,就用布帛裹了起来。由于妲己受宠,宫中女子便纷纷学她,把脚裹起来。当然,这些仅仅是民间神话传说,含有较多的演义附会成份,不足以成为当时女子缠足的凭证。

缠足始于隋,也源自民间传说。相传隋炀帝东游江都时,征选百名美女为其拉纤。一个名叫吴月娘的女子被选中。她痛恨炀帝暴虐,便让做铁匠的父亲打制了一把长三寸、宽一寸的莲瓣小刀,并用长布把刀裹在脚底下,同时也尽量把脚裹小。然后又在鞋底上刻了一朵莲花,走路时一步印出一朵漂亮的莲花。隋炀帝见后龙心大悦,召她近身,想玩赏她的小脚。吴月娘慢慢地解开裹脚布,突然抽出莲瓣刀向隋炀帝刺去。隋炀帝连忙闪过,但手臂已被刺伤。吴月娘见行刺不成,便投河自尽了。事后,隋炀帝下旨:日后选美,无论女子如何美丽,“裹足女子一律不选”。但民间女子为纪念月娘,便纷纷裹起脚来。至此,女子裹脚之风日盛。

缠足始于五代之说,则是源自南唐李后主的嫔妃 娘,美丽多才,能歌善舞,李后主专门制作了高六尺的金莲,用珠宝绸带缨络装饰,命 娘以帛缠足,使脚纤小屈上作新月状,再穿上素袜在莲花台上翩翩起舞,从而使舞姿更加优美。

二、宋代已有缠足记载:
而一些学者经研究指出,中国古代女子缠足兴起于北宋,五代以前中国女子是不缠足的。宋代诗人苏东坡曾专门做《菩萨蛮》一词,咏叹缠足。“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偷立宫样稳,并立双跌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这也可称之为中国诗词史上专咏缠足的第一首词。应该看到,缠足诗的写作是以缠足习俗的出现为依存条件的,这说明,宋代确已出现缠足习俗。到南宋时,妇女缠足已比较多见,甚至南宋末年时,“小脚”已成为妇女的通称。但在南宋时代,妇女缠足还并不普及,缠足者主要限于上层社会,在社会观念上缠足尚未达到人人接受的地步。同时,缠足的风俗是由北方传到南方的,大约是在宋室南迁之时。

宋代的缠足与后世的三寸金莲有所区别。据史籍记载,宋代的缠足是把脚裹得“纤直”但不弓弯,当时称为“快上马”。所用鞋子被称为“错到底”,其鞋底尖锐,由二色合成。目前这种缠足鞋的实物已在考古中有所发现。从考古发现的实物推测,穿这种鞋所缠裹出来的小脚要比后来的大。

蒙古贵族入主中原建元之后,他们本来不缠足,但并不反对汉人的缠足习惯,相反还持赞赏的态度。这样,使得元代的缠足之风继续发展,元代末年甚至出现了以不缠足为耻的观念。元代妇女缠足继续向纤小的方向发展,但这时不缠足者仍很多,特别是南方江浙、岭南地区。明代,妇女缠足之风进入兴盛时期,并在各地迅速发展。明末张献忠进占四川时,大刖妇女小脚,及至堆积成山,名曰金莲峰,可见四川地区妇女缠足之盛。这时期,对裹足的形状也有了一定的要求,女子小脚不但要小,要缩至三寸,而且还要弓,要裹成角黍形状等种种讲究。

满清统治者入主中原后,起初极力反对汉人的缠足风俗,一再下令禁止女子缠足。但此时缠足之风已是难以停止了,到康熙七年(1668年)只好罢禁。这件事,一度被人们渲染为“男降女不服”——清兵入关,有“剃发令”,在武力高压下,汉族男子最后不得不屈服执行,故而男子剃发,被视为向清廷屈服的象征。与此同时,女子缠足虽也同样为清廷下令停止,但后来并未达到禁止的目的,故而有“男降女不降”之说。由此可见缠足之风的根深蒂固。也正因为此,妇女缠足在清代可谓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社会各阶层的女子,不论贫富贵贱,都纷纷缠足。甚至远在西北、西南的一些少数民族也染上了缠足习俗。与此同时,女子小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崇拜与关注。这一时期,脚的形状、大小成了评判女子美与丑的重要标准,作为一个女人,是否缠足,缠得如何,将会直接影响到她个人的终身大事。在当时,社会各阶层的人娶妻,都以女子大脚为耻,小脚为荣。“三寸金莲”之说深入人心,甚至还有裹至不到三寸的。以至出现女子因脚太小行动不便,进进出出均要他人抱的“抱小姐”,而且这样的女子在当时还挺受欢迎的。

  根据民间传说和历史记载,“三寸金莲”的起源有以下五种说法:

  孔子时代(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就视小足为美女的标准之一。相传秦朝(公元前221年)始皇帝秦始皇选美女时,女子小足也被列为美女标准之一。当然,那时的小足一般当为天然纤足,并非缠过。但由此,小足在中国男子心目中成为评价女子的条件之一。(两千多年来,甚至在今天,仍有女子足长得娇小为美的思想观念。)此其一。

  据《南史·齐东昏侯记》中记载,南齐东昏侯(公元498年-500年在位)命宫女用金箔剪成莲花贴在地上,然后令潘妃在上边走,一步一姿,干娇百媚,走过的路上就像开出了许多金莲,这就是所谓的“步步生莲花”了。后来,妇女便称女子纤足为“金莲”。继而,“金莲”又被引申为妇女缠足鞋。没有足够的史料证明当时已把“金莲”与女子之足联系在一起,但由于“步步生莲”这一现象的反复出现,就可能使宫廷中的妇女在语言中将“纤足”与“金莲”之间的距离缩短。而在花卉中也确有金莲这一花名,它同时也被称为“金水百合花”或“金百合花”。因此,女子缠足也被充满诗意地称作“金水百合花”或“金百合花”。此其二。

  隋朝炀帝(公元604年—617年在位)是一个荒淫的皇帝。有一次,他想乘船游运河,但不用船夫,却要选一百名美女在运河两岸为他拉纤。有一位住在运河边上的铁匠的女儿吴月娘被选上了。为了表示反抗,吴月娘让父亲为她打了把三寸长、一寸宽的莲花办刀,十分小巧,别致和锋利。她用一块小布条把短刀紧紧裹在脚底下,同时把脚也尽量裹小,又按裹小的脚做了一双鞋。鞋底上刻了——朵莲花,走路时,一步会印出一朵莲花,十分漂亮。隋炀帝见了非常喜欢,又见吴月娘长得漂亮,便召她近身,想看看她的缠足。吴月娘等皇帝身边的侍臣离开后,便慢慢地解开裹脚布,突然抽出莲花刀向隋炀帝刺去,隋炀帝一闪,手臂受伤。隋炀帝随即拔钊朝吴月娘砍去,吴月娘自知事已败露,便投河自尽厂。隋炀帝回宫后下了一道圣旨:“女子再美,裹足者不选。”但从此之后,民间女子为了怀念吴月娘,都纷纷裹起足来。这一说法在运河一带的民间广为流传,如同中国吃月饼纪念明代戚继光,吃粽子纪念战国屈原(公元前339年—公元前278年)一样,都有可能是一种的民间传统习俗。此其三。以上传说是根据民间老人口述整理的,并且已被编入《中国风俗语》一书中。

  唐统一全国以后,国力鼎盛,政治、经济、文化迅速发展,人的思想开朗,追求创新,服饰融合了外域特点,产生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唐服。唐服讲究灵便与实用,减少禁律,属于中国服饰的开放时期。这一时期,妇女形成了着靴的风气。但从开元到天宝年间,唐玄宗(公元712年~756年在位)逐渐怠于政事,陶醉于歌舞升乎之中,744年(天宝3年)玄宗纳其子寿王妃杨太真为贵妃,宠爱无比,过着荒淫腐化的生活。752年(天宝十一年)又起用贵妃兄杨国忠为宰相,彻底改变了太宗朝“任人唯贤”的政策,帝王宫廷,达宫贵人的骄奢淫逸加剧了社会矛盾的激化,导致整个国家的风气走向畸形。此后,朝野女子从着靴穿裤又逐渐回复到秦汉的宽袖大袍,而杨贵妃则成为着尖头绣鞋的先导。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的倒退,这是以着靴为标志的妇女解放走向以缠小足为标志的妇女悲剧的一个划时代倒退。文献记载杨贵妃生前和死时均穿缠足弓形底鞋。伊世珍在脚记》一文中写道;“杨贵妃在马嵬坡被唐明皇赐死时,有个女子拾得她的一双雀头鞋,薄檀木底,鞋仅长3,5寸。”徐用理在《杨妃妙舞图咏》一诗中也写道:“凌波步小弓三寸。”唐代诗人杜牧(公元803年~852年)的诗中也有“钿尺裁量减四分,纤纤玉笋裹轻云。”因此,唐朝(公618年~907年)也必定缠足。又曰:“今靱鞋为不缠足者所穿,缠足者以丝为鞋。”也当为一证。这一记载同时也表明,唐代的缠足鞋是以丝为面料的。此外,西安西郊中堡村唐墓1号、2号女俑均穿尖头鞋。故自居易诗有“小头鞋履窄衣裳”之句。此其四。

  在中国,史学界一般公认“三寸金莲”起源于五代南唐(公元937年~975年)。履为礼服之足饰,据《逸雅》记载:“履礼也,饰足所以为礼也。”在唐以前各代仕女多穿用履前饰,有云头、如意等高头纹饰。自五代李后主令舞娘用帛缠足,使脚纤小弯曲如新月状及弓形,并在六尺高的金制莲花台跳舞,飘飘然若仙子凌波,缠足因此而得名为“金莲”。此后,宫内外女子皆仿效起来。并以缠足为美,为贵,为娇,为雅。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在《中国史纲要》一书中认为,中国妇女缠足从五代就开始了。此其五。

三寸金莲来源主要是以下几种:

1、隋朝时,隋炀帝杨广南下游玩,民女吴月娘为了复仇刺杀杨广,将刀藏在裹好的小脚下面,借选秀女之名近身杨广,杨广大怒,下令以后裹脚的女人一律不准入宫,民女们为了不被选入宫中纷纷裹脚;

2、南朝时,齐东昏侯的妃子,潘妃“凿金为莲花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也’。”后人因此便将女子裹的小脚称为“金莲”,而三寸则指脚的纤小;

3、南唐后主李煜时期,李后主后宫嫔妃双脚纤细,能歌善舞,深受皇帝喜欢,后宫便开始缠足,此种说法较为接近历史,裹小脚源自宫中,再传入民间,最终形成裹脚风俗。

扩展资料:

三寸金莲是中国古代女人缠足的产物,女孩子一般长到五六的时候,便会进行缠足。缠足时,拇指以外的四指被弯曲于脚底,用白布将其紧紧裹住。

等脚型固定以后便穿上“尖头鞋”,白日里由他人搀扶行进,以适应莲步,到了夜晚便用针线将白布缝紧,使双脚一天到晚都被裹紧。

七八岁时,需要进一步裹脚,将脚趾再一次弯曲。日复一日后,双脚定型,只能用大拇指和脚后跟行走,三寸金莲便成,而三寸金莲中一向以脚越小越好。

三寸金莲的缠足习俗,因男性的欣赏而被代代相传,而古代女人以缠足为美,不缠足一律被视为异端,更会影响女子的婚嫁问题,这样畸形的审美观念映射出是男女不平等的关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寸金莲



根据民间传说和历史记载,“三寸金莲”的起源有以下五种说法:

孔子时代(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就视小足为美女的标准之一。相传秦朝(公元前221年)始皇帝秦始皇选美女时,女子小足也被列为美女标准之一。当然,那时的小足一般当为天然纤足,并非缠过。但由此,小足在中国男子心目中成为评价女子的条件之一。(两千多年来,甚至在今天,仍有女子足长得娇小为美的思想观念。)此其一。

据《南史·齐东昏侯记》中记载,南齐东昏侯(公元498年-500年在位)命宫女用金箔剪成莲花贴在地上,然后令潘妃在上边走,一步一姿,干娇百媚,走过的路上就像开出了许多金莲,这就是所谓的“步步生莲花”了。后来,妇女便称女子纤足为“金莲”。继而,“金莲”又被引申为妇女缠足鞋。没有足够的史料证明当时已把“金莲”与女子之足联系在一起,但由于“步步生莲”这一现象的反复出现,就可能使宫廷中的妇女在语言中将“纤足”与“金莲”之间的距离缩短。而在花卉中也确有金莲这一花名,它同时也被称为“金水百合花”或“金百合花”。因此,女子缠足也被充满诗意地称作“金水百合花”或“金百合花”。此其二。

隋朝炀帝(公元604年—617年在位)是一个荒淫的皇帝。有一次,他想乘船游运河,但不用船夫,却要选一百名美女在运河两岸为他拉纤。有一位住在运河边上的铁匠的女儿吴月娘被选上了。为了表示反抗,吴月娘让父亲为她打了把三寸长、一寸宽的莲花办刀,十分小巧,别致和锋利。她用一块小布条把短刀紧紧裹在脚底下,同时把脚也尽量裹小,又按裹小的脚做了一双鞋。鞋底上刻了——朵莲花,走路时,一步会印出一朵莲花,十分漂亮。隋炀帝见了非常喜欢,又见吴月娘长得漂亮,便召她近身,想看看她的缠足。吴月娘等皇帝身边的侍臣离开后,便慢慢地解开裹脚布,突然抽出莲花刀向隋炀帝刺去,隋炀帝一闪,手臂受伤。隋炀帝随即拔钊朝吴月娘砍去,吴月娘自知事已败露,便投河自尽厂。隋炀帝回宫后下了一道圣旨:“女子再美,裹足者不选。”但从此之后,民间女子为了怀念吴月娘,都纷纷裹起足来。这一说法在运河一带的民间广为流传,如同中国吃月饼纪念明代戚继光,吃粽子纪念战国屈原(公元前339年—公元前278年)一样,都有可能是一种的民间传统习俗。此其三。以上传说是根据民间老人口述整理的,并且已被编入《中国风俗语》一书中。

唐统一全国以后,国力鼎盛,政治、经济、文化迅速发展,人的思想开朗,追求创新,服饰融合了外域特点,产生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唐服。唐服讲究灵便与实用,减少禁律,属于中国服饰的开放时期。这一时期,妇女形成了着靴的风气。但从开元到天宝年间,唐玄宗(公元712年~756年在位)逐渐怠于政事,陶醉于歌舞升乎之中,744年(天宝3年)玄宗纳其子寿王妃杨太真为贵妃,宠爱无比,过着荒淫腐化的生活。752年(天宝十一年)又起用贵妃兄杨国忠为宰相,彻底改变了太宗朝“任人唯贤”的政策,帝王宫廷,达宫贵人的骄奢淫逸加剧了社会矛盾的激化,导致整个国家的风气走向畸形。此后,朝野女子从着靴穿裤又逐渐回复到秦汉的宽袖大袍,而杨贵妃则成为着尖头绣鞋的先导。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的倒退,这是以着靴为标志的妇女解放走向以缠小足为标志的妇女悲剧的一个划时代倒退。文献记载杨贵妃生前和死时均穿缠足弓形底鞋。伊世珍在脚记》一文中写道;“杨贵妃在马嵬坡被唐明皇赐死时,有个女子拾得她的一双雀头鞋,薄檀木底,鞋仅长3,5寸。”徐用理在《杨妃妙舞图咏》一诗中也写道:“凌波步小弓三寸。”唐代诗人杜牧(公元803年~852年)的诗中也有“钿尺裁量减四分,纤纤玉笋裹轻云。”因此,唐朝(公618年~907年)也必定缠足。又曰:“今靱鞋为不缠足者所穿,缠足者以丝为鞋。”也当为一证。这一记载同时也表明,唐代的缠足鞋是以丝为面料的。此外,西安西郊中堡村唐墓1号、2号女俑均穿尖头鞋。故自居易诗有“小头鞋履窄衣裳”之句。此其四。

在中国,史学界一般公认“三寸金莲”起源于五代南唐(公元937年~975年)。履为礼服之足饰,据《逸雅》记载:“履礼也,饰足所以为礼也。”在唐以前各代仕女多穿用履前饰,有云头、如意等高头纹饰。自五代李后主令舞娘用帛缠足,使脚纤小弯曲如新月状及弓形,并在六尺高的金制莲花台跳舞,飘飘然若仙子凌波,缠足因此而得名为“金莲”。此后,宫内外女子皆仿效起来。并以缠足为美,为贵,为娇,为雅。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在《中国史纲要》一书中认为,中国妇女缠足从五代就开始了。此其五。

以上五种“三寸金莲”的起源说的最大分歧是起源时间。但它们最大的相同之处是都源于宫廷。这也是当时最高统冶阶层奢侈的象征。“三寸金莲”起源时,民间仍把缠足视为稀罕的事。但是,随着时代的更迁,“三寸金莲”必定会从皇宫里流传开去。前三种起源的依据是不充足的,但作为传说,也有存在的可能,但不能看做缠足的起源时间,至多只能认为是缠足起源的“准备”阶段。后两种起源说比较可信,但时间跨度(或称时间误差)竟有一百年以上。如果缠足的起源推前到唐朝晚期,这一提法似
乎更符合文献记载。而五代十国实际上也就是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继续。

但是,缠足开始时并非三寸,它大致经历过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将已定型的成年女子的脚用布裹小一点。第二阶段是起源期的缠足,那时为五寸或四寸。第三阶段是缠足的兴盛时期宋朝(公元960年—1279年)至清朝(公元1644年—1911年),那时缠足仅为三寸,甚至二寸六分,或二寸四分。第四阶段是清朝 1911年灭亡后,缠足又从三寸逐渐变为四寸或五寸或更大。

关于“金莲”得名也可归纳为以下因素:

由于步步生(金箔)莲花的传说而得名。

由于宫女在金莲台上跳舞而得名。

由于缠足形似莲花,而中国又常有因物贵而在其前面加上“金”字的习俗,女口“金口”、“金睛”、“金言”等,因此,缠足完全有可能因其纤细娇美而获“金莲”之雅号。

另一种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即古时后妃都喜欢在绣鞋上饰岔。即有三寸绣鞋,当然也会有三寸绣金或饰金鞋。再说,莲花中义以金莲为最贵,《辽史》一书中就写道:“道宗每岁赏金莲”,如此,以金莲形容女子纤足也许是最恰当的。

三寸金莲
缠足起源的传说

关于缠足的起源,说法不一。有说始于隋朝,有说始于唐朝,还有说始于五代。有人甚至称夏、商时期的禹妻、妲己便是小脚。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确有此痕迹。传说大禹治水时,曾娶涂山氏女为后,生子启。而涂山氏女是狐精,其足小;又说殷末纣王的妃子妲己也是狐精变的,或说是雉精变的,但是她的脚没有变好,于是就用布帛裹了起来。由于妲己受宠,宫中女子便纷纷学她,把脚裹起来。当然,这些仅仅是民间神话传说,含有较多的演义、附会成份,因此不足以成为当时女子缠足的凭证。

缠足始于隋,也源自民间传说。相传隋炀帝东游江都时,征选百名美女为其拉纤。一个名叫吴月娘的女子被选中。她痛恨炀帝暴虐,便让做铁匠的父亲打制了一把长三寸、宽一寸的莲瓣小刀,并用长布把刀裹在脚底下,同时也尽量把脚裹小。然后又在鞋底上刻了一朵莲花,走路时一步印出一朵漂亮的莲花。隋炀帝见后龙心大悦,召她近身,想玩赏她的小脚。吴月娘慢慢地解开裹脚布,突然抽出莲瓣刀向隋炀帝刺去。隋炀帝连忙闪过,但手臂已被刺伤。吴月娘见行刺不成,便投河自尽了。事后,隋炀帝下旨:日后选美,无论女子如何美丽,“裹足女子一律不选”。但民间女子为纪念月娘,便纷纷裹起脚来。至此,女子裹脚之风日盛。

缠足始于五代之说,则是源自南唐后主李煜的嫔妃,美丽多才,能歌善舞,李后主专门制作了高六尺的金莲,用珠宝绸带缨络装饰,命宫嫔娘以帛缠足,使脚纤小屈上作新月状,再穿上素袜在莲花台上翩翩起舞,从而使舞姿更加优美,李煜看后十分喜欢,称其有凌云之态。

总之,这种风气先兴起于宫帷之中,后传入民间,到北宋神宗熙宁年间就广为流传了,并把缠脚当成了妇女的美德,把不缠脚当做耻辱。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皇后马娘娘,就是因为有一双天然大脚而受尽嘲笑。

关于缠足的记载

一些学者经研究指出,中国古代女子缠足兴起于北宋,五代以前中国女子是不缠足的。宋代诗人苏东坡曾专门做《菩萨蛮》一词,咏叹缠足。“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偷立宫样稳,并立双跌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这也可称为中国诗词史上专咏缠足的第一首词。应该看到,缠足诗的写作是以缠足习俗的出现为依存条件的。这说明,宋代确已出现缠足习俗。到南宋时,妇女缠足已比较多见,甚至南宋末年时,“小脚”已成为妇女的通称。但在南宋时代,妇女缠足还并不普及,缠足者主要局限于上层社会,在社会观念上缠足尚未达到人人接受的地步。同时,缠足的风俗是由北方传到南方的,大约是在宋室南迁之时。

宋代的缠足与后世的三寸金莲有所区别。据史籍记载,宋代的缠足是把脚裹得“纤直”但不弓弯,当时称为“快上马”。所用鞋子被称为“错到底”,其鞋底尖锐,由二色合成。目前这种缠足鞋的实物已在考古中有所发现。从考古发现的实物推测,穿这种鞋所缠裹出来的小脚要比后来的大。

蒙古贵族入主中原建元之后,他们本来不缠足,但并不反对汉人的缠足习惯,相反还持赞赏的态度。这样,使得元代的缠足之风继续发展,元代末年甚至出现了以不缠足为耻的观念。元代妇女缠足继续向纤小的方向发展,但这时不缠足者仍很多,特别是南方江浙、岭南地区。明代,妇女缠足之风进入兴盛时期,并在各地迅速发展。明末张献忠进占四川时,大刖妇女小脚,及至堆积成山,名曰金莲峰,可见四川地区妇女缠足之盛。这时期,对裹足的形状也有了一定的要求,女子小脚不但要小,要缩至三寸,而且还要弓,要裹成角黍形状等种种讲究。

满清统治者入主中原后,起初极力反对汉人的缠足风俗,一再下令禁止女子缠足。但此时缠足之风已是难以停止了,到康熙七年(1668年)只好罢禁。这件事,一度被人们渲染为“男降女不服”——清兵入关,有“剃发令”,在武力高压下,汉族男子最后不得不屈服执行,故而男子剃发,被视为向清廷屈服的象征。与此同时,女子缠足虽也同样为清廷下令停止,但后来并未达到禁止的目的,故而有“男降女不降”之说。由此可见缠足之风的根深蒂固。也正因为此,妇女缠足在清代可谓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社会各阶层的女子,不论贫富贵贱,都纷纷缠足。甚至远在西北、西南的一些少数民族也染上了缠足习俗。与此同时,女子小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崇拜与关注。这一时期,脚的形状、大小成了评判女子美与丑的重要标准,作为一个女人,是否缠足,缠得如何,将会直接影响到她个人的终身大事。在当时,社会各阶层的人娶妻,都以女子大脚为耻,小脚为荣。“三寸金莲”之说深入人心,甚至还有裹至不到三寸的。以至出现女子因脚太小行动不便,进进出出均要他人抱的“抱小姐”,而且这样的女子在当时还挺受欢迎的。

“三寸金莲”是怎么盛行起来的?为何以“金莲”相称,一个看着都疼的历史




三寸金莲的由来?
第二阶段是起源期的缠足,那时为五寸或四寸。第三阶段是缠足的兴盛时期宋朝(公元960年—1279年)至清朝(公元1644年—1911年),那时缠足仅为三寸,甚至二寸六分,或二寸四分。第四阶段是清朝 1911年灭亡后,缠足又从三寸逐渐变为四寸或五寸或更大。关于“金莲”得名也可归纳为以下因素:由于步步生...

“三寸金莲”的由来?
三寸金莲来源主要是以下几种:1、隋朝时,隋炀帝杨广南下游玩,民女吴月娘为了复仇刺杀杨广,将刀藏在裹好的小脚下面,借选秀女之名近身杨广,杨广大怒,下令以后裹脚的女人一律不准入宫,民女们为了不被选入宫中纷纷裹脚;2、南朝时,齐东昏侯的妃子,潘妃“凿金为莲花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

三寸金莲的由来?
关于“三寸金莲”的由来,有以下几种说法:1. 在孔子时代,小足已经成为美女的标准之一。相传秦朝时,女子小足也被列为美女标准之一。那时的小足通常是天然纤足,并非缠过。这一标准在中国男子心中成为评价女子的条件之一,并在今天仍有影响。2. 据《南史·齐东昏侯记》记载,南齐东昏侯曾让宫女在金...

三寸金莲的由来是什么?
“三寸金莲”始于五代末。南唐后主李煜的宫嫔窅娘用布帛缠脚,使其呈“新月”状,穿着素袜,在黄金做成的莲花上跳舞,李煜看后十分喜欢,称其有凌云之态。这种风气先兴起于宫帷之中,后进入民间,到北宋神宗熙宁年间就广为流传了,并把缠脚当成了妇女的美德,把不缠脚当做耻辱。

三寸金莲的由来
根据高洪兴《缠足史》考证众多史料证明,缠足起源于北宋,缠足风俗兴起于南宋。元代的缠足继续向纤小的方向发展。明代的缠足之风进入兴盛时期,出现了“三寸金莲”之说,要求脚不但要小至三寸,而且还要弓弯,但清以前的出土女尸尚未发现有缠足者,可见在当时缠足也并不十分普遍。清代的缠足之风蔓延至社会各...

三寸金莲是怎么来的?
三寸金莲,又称裹脚、缠足、裹小脚、扎脚(广东),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陋习,即把女子的双脚用布帛缠裹起来,使其变成为又小又尖的“三寸金莲”。“三寸金莲”也一度成为中国古代女子审美的一个重要条件。但是,古代妇女缠足起始时间,却始终是一个谜。考古中发现至今年代最早的,缠足鞋文物为南宋福建...

三寸金莲的由来
人们把裹过的脚称为“莲”,而不同大 小的脚是不同等级的“莲”,大于四寸 的为铁莲,四寸的为银莲,而三寸则 为金莲。三寸金莲是当时人们认为妇 女最美的小脚。

三寸金莲起源于哪个朝代?
三寸金莲这一称谓最早见于宋代,它是古代女性缠足风俗的一种极端体现。在那个时代,将裹过的脚称为“莲”,并根据脚的大小分为不同等级,其中三寸大小的脚被尊称为“金莲”。这一称呼不仅要求脚小,而且要呈现出弓弯的形状。到了明代,缠足的风俗达到了鼎盛,各地迅速跟风。这一时期的缠足开始有了更多...

你知道三寸金莲的由来吗
后经研究考证,真正兴起女子缠足之风是在北宋。但是,当时妇女缠足并不普及。缠足者仅限于上层社会,缠足者只是把脚裹得“纤直”但不弓弯,称为“快上马”,与后世的“三寸金莲”有所区别。女子脚的形状和大小,成了评判女子美丑的重要标准,甚至会影响到她个人的终身大事,女子的小脚受到了前所未有...

中国女人的三寸金莲是从什么朝代开始的?为什么这么做?
三寸金莲起源于前唐的李后主,直至清代的宣统皇帝。是有上千年的历史时间。处起皇太后嫔妃,下到普通百姓,文人墨客有李清照,将领有梁红玉,都裹过脚。便是清军入关,一声令下放足,终究足还仍然裹,连原先不裹足的满族人女生,也跟随喜欢上三寸金莲了。直至民国初期,倡导妇女解放运动,抵制裹足,都...

朗县19856512879: 三寸金莲(中国古代一种习俗) - 搜狗百科
江应先威: 细说三寸金莲的由来 缠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陋习,即把女子的双脚用布帛缠裹起来,使其变成为又小又尖的“三寸金莲”.“三寸金莲”也一度成为中国古代女子审美的一个重要条件.但是,古代妇女缠足始于何时,裹足小脚为什么被称为“金...

朗县19856512879: 为什麽古代会有“三寸金莲”? -
江应先威: 这要和中国的古代思想分不开了~ 中国古代的人(尤其是男人)认为女子应该遵从“三从四德”,应该足不出户.因此为了控制女性的外出(尤其是未婚女性),而将她们的脚弄得畸形,不能长时间的走动和站立~

朗县19856512879: 女子纤足称为“金莲”的由来. -
江应先威: 小脚为何称“金莲” 讲到“三寸金莲”,人们不禁要问,妇女因缠裹而成的小脚为什么被称为“金莲”?“金莲”与小脚是怎样联系起来的?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个问题也是倍感兴趣,却并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回答. 一种说法认为,金莲得名于...

朗县19856512879: 请问一下三寸金莲的由来? -
江应先威: 根据民间传说和历史记载,“三寸金莲”的起源有以下五种说法: 孔子时代(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就视小足为美女的标准之一.相传秦朝(公元前221年)始皇帝秦始皇选美女时,女子小足也被列为美女标准之一.当然,那时的小足...

朗县19856512879: 三寸金莲是据哪部书的记载?
江应先威: “三寸金莲”是我国古书里描写女人纤细小脚的代名词,它的由来很有趣. 据《南史》记载:南齐废帝东昏侯骄奢淫逸,有一次,他命人用金子凿成莲花,贴到地上,然后让他的宠妃潘妃在上面行走,东昏侯边看边高兴地说:“此乃步步生莲花.”从此,人们就用金莲比喻女人的脚.

朗县19856512879: “三寸金莲”从哪个朝代开始的 -
江应先威: 据说,古代女人裹脚是因为南唐后主李煜喜欢观看女人在“金制的莲花”上跳舞,由于金制的莲花太小,舞女便将脚白绸裹起来致脚弯曲立在上面,跳舞时就显得婀娜多姿,轻柔曼妙,本来是一种舞蹈装束,后来慢慢地从后宫向上流社会流传,在以后,民间女子纷纷仿效,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习俗,成为一种病态的审美.

朗县19856512879: 三寸金莲是从什么朝代开始的
江应先威: 三寸金莲跟我国古代妇女裹足的陋习有关.裹足的陋习始于隋,在宋朝广为流传,当时的人们普遍将小脚当成是美的标准,而妇女们则将裹足当成一种美德,不惜忍受剧痛...

朗县19856512879: 金莲这个典故从何而来?
江应先威: 金莲这个东方典故的来源:《南史·齐东昏侯纪》中记载,南朝齐废帝东昏侯萧宝卷生活中极宠爱 潘妃,命人用黄金凿刻成一朵朵金莲花,铺贴在地上,让潘妃在上面行走取乐. 该东方典故的意思:现指缠足妇女的小脚,通称“三寸金莲”.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