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和的古诗

作者&投稿:敞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张志和的古诗词有哪些~

张志和是唐代最早填词并有较大影响的词人之一,他的《渔父词》源于吴地吴歌中的渔歌,他的五首《渔父》词,特别是第一首,词调与意境完全相符,再衬之以美好的自然山水,境高韵远,很有艺术魅力,因此广为传诵。晚唐释德成39首《渔父拨棹子》中,有36首的句式格律全依张志和《渔父》。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亦有《渔父》词十八首,不仅其句式格律全依张志和《渔父》,并直接运用到道教的术语中。此后的和凝、欧阳炯、李珣、李煜所作《渔父》,其内容大同小异。均受张志和《渔父》词的影响。可见对后世的词人影响之大。
张志和的《渔父词》问世仅七年时间就传到了日本,嵯峨天皇读后备加赞赏,亲自在贺茂神社开宴赋诗,并与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起列入日本的教科书。
张志和的《渔父词》不仅影响到中国的填词历史和以后词人的风格曲调,吴越一带的地方戏曲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它的影响,同时对海外汉诗人的影响更大,直接开启了日本填词历史的先河。

张志和最有名的诗词就是《渔歌子》
渔歌子
唐 ·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

霅溪湾里钓渔翁,舴艋为家西复东。江上雪,浦边风,笑著荷衣不叹穷。

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饭莼羹亦共餐。枫叶落,荻花乾,醉宿渔舟不觉寒。

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连。钓车子,橛头船,乐在风波不用仙。

黄河西绕郡城流,上巳应无祓禊游。
为忆渌江春水色,更随宵梦向吴洲。

八月九月芦花飞,南溪老人重钓归。
秋山入帘翠滴滴,野艇倚槛云依依。
却把渔竿寻小径,闲梳鹤发对斜晖。
翻嫌四皓曾多事,出为储皇定是非。

张志和:《杂歌谣辞·渔父歌》
西塞山边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春江细雨不须归。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霅溪湾里钓渔翁,舴艋为家西复东。江上雪,浦边风,笑著荷衣不叹穷。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饭莼羹亦共餐。枫叶落,荻花干,醉宿渔舟不觉寒。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连。钓车子,掘头船,乐在风波不用仙。
张志和:《太寥歌》
化元灵哉,碧虚清哉,红霞明哉。冥哉茫哉,惟化之工无疆哉。
张志和:《空洞歌》
无自而然,自然之元;无造而化,造化之端。廓然悫然,其形团圞。反尔之视,绝尔之思,可以观。
张志和:《渔父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霅溪湾里钓渔翁,舴艋为家西复东。江上雪,浦边风,笑著荷衣不叹穷。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饭莼羹亦共餐。枫叶落,荻花乾,醉宿渔舟不觉寒。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连。钓车子,橛头船,乐在风波不用仙。
张志和:《上巳日忆江南禊事》
黄河西绕郡城流,上巳应无祓禊游。为忆渌江春水色,更随宵梦向吴洲。
张志和:《渔父》
八月九月芦花飞,南溪老人重钓归。秋山入帘翠滴滴,野艇倚槛云依依。却把渔竿寻小径,闲梳鹤发对斜晖。翻嫌四皓曾多事,出为储皇定是非。
回答者: 水漫灵山 - 进士出身 八级 5-4 20:24
张志和的诗全部九首

化元灵哉,碧虚清哉,红霞明哉。冥哉茫哉, 惟化之工无疆哉。

无自而然,自然之元;无造而化,造化之端。廓然悫然,其形团圞。反尔之视,绝尔之思,可以观。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

霅溪湾里钓渔翁,舴艋为家西复东。江上雪,浦边风,笑著荷衣不叹穷。

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饭莼羹亦共餐。枫叶落,荻花乾,醉宿渔舟不觉寒。

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连。钓车子,橛头船,乐在风波不用仙。

[b]卷308_4 【上巳日忆江南禊事】张志和[/b]

黄河西绕郡城流,上巳应无祓禊游。
为忆渌江春水色,更随宵梦向吴洲。

[b]卷308_5 【渔父】张志和 [/b]

八月九月芦花飞,南溪老人重钓归。
秋山入帘翠滴滴,野艇倚槛云依依。
却把渔竿寻小径,闲梳鹤发对斜晖。
翻嫌四皓曾多事,出为储皇定是非。
回答者:侠心剑胆 - 初入江湖 二级 5-4 20:54
张志和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

霅溪湾里钓渔翁,舴艋为家西复东。江上雪,浦边风,笑著荷衣不叹穷。

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饮莼羹亦共餐。枫叶落,荻花干,醉宿渔舟不觉寒。

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连。钓车子,橛头船,乐在风波不用仙。

(霅(xiá)溪,又名霅川,在今浙江吴兴境内。)

张志和,字子同,初名龟龄。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唐朝肃宗时待诏翰林。后因事贬官,赦还,不复仕进,居江湖,自号烟波钓叟。著有《玄真子》集《全唐诗》录其九首诗词。渔歌子,词调名,又名渔父歌。本为唐朝教坊曲。分单双调两种,单调27字,五句,四平韵;双调50字,仄声。张志和《渔歌子》共有五首。《南华象说》十卷、《冲虚白马非马证》八卷,未行于世(此据唐颜真卿撰《浪迹先生玄真子张志和碑》。按,颜乃张之友善,《唐书·张志和传》及《玄品录》、《续仙传》所记张志和事,均依此《碑》)。张志和少有才学,年十六擢明经第,以策干唐肃宗,深受赏识,得待诏翰林,授左金吾录事参军。于是改名志和。此后不久,因系狱事,贬南浦尉,会赦还,以亲丧不复仕。

离宫后,常居于江湖之上,自称 “烟波钓徒”。大概是仿姜尚故事,每垂钓不设诱饵,其志不在鱼也。

下述几事,以见张志和之行状。虽然张志和曾为朝官,但退隐后,县令使浚渠,他竟能 “执畚就役,曾无忤色”(颜《碑》)。又,张志和尝以大布制褐裘,及其嫂闻之,乃手为织纩,及成,一衣十年,虽暑不解。唐肃宗赐奴婢各一,张志和遂配为夫妇,号曰渔僮、樵青,人或问其故,答曰:“渔僮使捧钓收纶,芦中鼓枻,樵青使苏兰薪桂,竹里煎茶。”又有竟陵子陆羽、校书郎裴修问“孰为往来者”,张志和慨然对曰:“太虚作室而共居,夜月为灯以同照,与四海诸公未尝离别,有何往来?”其豁达如此,大有庄叟遗风。但张志和生性孤峻,“不可得而亲疏,率诚澹然,人莫窥其喜愠。视轩裳如草芥,屏嗜欲若泥沙。”(颜《碑》)

张志和还善图山水,酒酣之际,随着击鼓吹笛的乐声,舞笔飞墨,应节而成,尝撰渔歌,唐宪宗求之不能致。又为御史李萼写图幛,千变万化,观者愕眙,在坐六十余人各暑姓名爵里于其下,张志和乃以两言目之,潜皆属对,举席叹骇。李德裕赞叹张志和 “隐而有名,显而无事,不穷不达,严光之比”,跻身江湖而又美名远扬,这种生活竟令身居朝廷要位的李德裕也羡慕不已。

大历七年 (公元772年)秋八月,颜真卿为湖州刺史,张志和来谒。颜真卿以舟敞漏,请更之,张志和答曰:“傥惠渔舟,愿以为浮家泛宅,沿溯江湖之上,往来苕霎之间,野夫之幸矣。”遂为水戏(《续仙传》载张志和“守真养气,卧雪不寒,入水不濡”),忽焉去。关于张志和卒时情景,颜《碑》只有一句朦胧的记载,“忽焉去我”。《新唐书·张志和传》可能因其意不明,不云其事。《续仙传·玄真子》则借此遂云“寻于水上挥手以谢真卿,上升而去”,故神其事,不可信。

张志和的著作,据颜《碑》载:

著书十二卷,凡三万言,号《元真子》。遂以称焉......京兆谊为作《内解》。元真又述《大易》十五卷,凡二百六十有五卦。

其《大易》十五卷,今存佚不明。《玄真子》则有很多版本,分上、中、下三卷者有:

《且且初笺·十六子》、《知不足斋丛书》第十三集、《金华丛书·子部》,《丛书集成初编 ·哲学类》所收则据《知不足斋》本影印,曾参照《道藏》本。明《正统道藏》太玄部甚帙收有此书,但标曰《玄真子外篇》,亦分上、中、下三卷。何以名曰《外篇》,岂《玄真子》别有《内篇》?检《藏》本,是书约三万七千宇,据颜《碑》,《玄真子》“凡三万言”,大体相符,则知《道藏》所收,即为《玄真子》全文,非别有《内篇》也,《道藏辑要》第五类所收同此。《子汇》收《玄真子外篇》,不分卷,唯分碧虚、鸾鷟、涛之灵三部分,其后分三卷者均依此。明归有光辑评《玄真子》,不分内、外篇,亦不分卷,是书收入《诸子汇函》,当较接近《玄真子》原貌,可参考。《玄真子》不分篇、卷者还有:《十二子》本、《二十家子书》本、《四库全书·子部道家类》本、《子书百家、道家类》本、《百子全书·道家类》等。凡入子部,均属之于道家类。另外,《说郛》(宛委山堂本)卷一百收录《玄真子渔歌记》一卷,题唐张志和撰,李德裕录。

《玄真子》一书,行文格调颇似《庄子》,全以寓言写出。其言博大恢宏,而且从相对主义的沉思中悟出许多辩证法的真理。张志和在天文学上亦有精深的造诣。下面择其点滴,以叙笔者之浅识。

张志和名天之王曰“神尊”,名地之王曰“只卑”,名碧虚(天地间之空气)之王曰“灵荒”。其言曰:

神尊曰:朕有天。祗卑曰:朕有地。灵荒怪天地之名,问之曰: “朕之仰视不异碧虚,朕之俯察不异碧虚。碧虚之中,其又奚物?帝言天地,厥状若何?”祗卑曰:“朕之地,体大质厚,资生元元,中高外垂,其势坤。层然如坛辏……”。神尊曰:“朕之天,体虚形高,资始化化。中员外转,其行乾。穹然如帐帱……”。灵荒未之信,曰:“天如帐,胡县(悬)乎其上?地如坛,厥下平何安?”神尊曰:“天之帐非上县,飘轮下载常左旋,三光随之以西迁。”只卑曰:“地之坛,有湫盘凝浮其上,所以安。”

(《玄真子·碧虚》)

张志和关于天地关系的理论,颇近于中国古代天文学的 “盖天说”。其不同之处在于,张志和并不认为地是倾斜的,西北高而东南低。天地间是无形质的碧虚,这又与古代天文学中的“宣夜说”相合。宣夜说认为,宇宙间只有天体(所谓“三光”日、月、星及其构成的有形质物)与地体才是有形有质的,此外是无限的虚空,天体不依附任何实物,只浮于元气之上,自由运动。这是张志和吸引古代天文学的地方(宣夜说出在汉末以前)。进一步,我们可以看到张志和对日月之关系的精湛解释。

日月有合壁之元,死生有循环之端。定合壁之元者,知薄蚀之交有时;达循环之端者,知死生之会有期 ……。然月之明由日之照者也。月所发放的光亮,是对日光的反鉴,所以日月薄蚀之交是有规律的,这与现代天文学完全符合。当然,张志和也不可能超越时代的认识能力,未能认识到日、月与地球的真正关系,因而不能揭示日蚀,月蚀的秘密。但他将日、月蚀归之于自然现象,到一定的时间便必然出现,这就排斥了对日、月蚀这一自然现象的神学解释。

再看看张志和对有无及其关系的认识:

有之非未无也,无之非未有也。且未无之有而不有,未有之无而不无,斯有无之至也。故今有之忽无,非昔无之未有;今无之忽有,非昔有之未无者,异乎时也。若夫无彼无有连既 往之无有而不殊,无此有无合将来有无而不异者,同乎时也。异乎时者,代以为必然会有不然之者也;同乎时者,代以为不然会有必然之者也。

(《玄真子·涛之灵》)

这段话听起来很玄,但其基本思想却只有一个,即事物的有无是在时间流程中相互转代的。现在存在的具体事物,过去必然曾不存在过;现在不存在的事物,也必然是相对其过去曾经存在过而言。世界上从未出现的某物,我们就不能说今天此物没有了。现存事物的消逝,与过去事物未曾出现过的 “无”,是不相同的,今天某物从无突然到有,也不同于过去某物一直保存到现在,因为时间改变了,(前者有一个从有到无的过程问题,后者有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问题。)如果说世界上不存在彼无有(现在可指称的)与过去了的无有相连而且没有差别,不存在此有无与将来的有无相同而且没有差异,那是因为除去了它们在时间上的差别(也就是说,抽象上谈有与无的关系,而排除了这种关系的时间因素)。看到有无在时期上有差别,以异时的观点论有无,世人们以为是对的,但恰恰有人不以为然,排除有无在时间上的差别,以抽象的观点谈有无,世人们都以为不对,但恰恰有人以为是正确的。看到有无与时间的联系,这是张志和在形而上学的沉思中所闪现的辩证法光芒。时间本来是与事物的运动相连的,如果没有物质的运动也就没有时间,运动的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最基本的运动形式,仍是事物存亡(有无)的相互转化过程。而且,时间的规定性,取决于物质运动的速度(爱因斯坦证实了这一点,物体运动速度越快,时间流逝就越慢,反之亦然)。张志和当然没有发达的科学知识奠定其时空与物质运动观的基础,但他在思辩哲学中揭示了时间与物质运动(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过程)的内在联系,委实难能可贵。下面引录南北朝时期著名和尚僧肇(384—414年)的两段论述,或有助于理解张志和在这个问题上的贡献。

……求向物于向,于向未尝无;责向物于今,于今未尝有。于今未尝有,以明物不来;于向未尝无,故知物不去。复而求今,今亦不往。是谓昔物自在昔,不从今以至昔,今物自在今,不从昔以致今。

(《肇论·物不迁论》)

又,然则万物果有其所以不有,有其所以不无。有其所以不有,故虽有而非有,有其所以不无,故虽无而非无。虽无而非无,无者不绝虚;虽有而非有,有者非真有。若有不即真,无不夷迹,然则有无称异,其致一也。

(《肇论·不真空论》)

前一段论述,僧肇否定了物质运动与时间的联系,只看到时间和运动的间断性,没有看到他们的不间断性。但僧肇揭示了时间和运动的矛盾,在认识史上无疑是有意义的。张志和则承认了这对矛盾,认为事物的有无相互转化,是随时间流程而显现出来的,这就打破了僧肇所揭示的矛盾之缺口,发展了辩证法。后一段论述,僧肇揭示了事物的有无与空间的矛盾。事物有其存在的一方面,也有其不存在的一方面。说事物有不存在的一方面,并不是说此物就绝对虚无。事物的有无是对立的统一,不包含无的有,便只能理解为绝对永恒的存在,而具体事物总是多存在一天就更趋近于消亡一天。在这点上,张志和与僧肇是很接近的, “且未无之有而不有,未有之无而不无”,不包含无的存在是不真实的,不包含有的无也不是我们所说的无。较之二者,僧肇的论述要明确些,但他由具体事物的有无统一,继而说到“万物非真”,事物只是“假号”而已,就失之远矣。因为具体事物固然可生可灭(改变存在形式),但物质世界却是永恒存在的,物理学的“物质不灭定律”证明了这一点。至于其逻辑错误,是唯心主义世界观常犯的,今不辨析。且看看张志和的世界起源说,于其中不难看出他和僧肇的区别:

夫无有也者,有无之始也;有无也者,无有之初也。无有作,有无立,而造化行乎其中矣。夫造化之兴也,空以遍之,风以行之,水以聚之,识以感之,气以通之,而万物备乎其中矣。空遍而体存,风行而用作,水聚而有见,识戚而念生,气通而意立。体存故可以厚本,用作故可以明渐,有见故可以观变,念生故可以知化,意立故可以详理。是知本可厚者空之体也,渐可明者风之用也,变可观者水之有也,化可知者识之念也,理可详者气之意也。

(《玄真子·碧虚》)

有无相互转化,渐渐形成了世界。世界自造化之后,就不是虚妄不实的了,而是遍布的空气冲盈其中,有风行,有水聚,有气通,并且有识感。这里面既包含了朴素的唯物论观点,又包含了可知论观点。

现实世界从有无中造化出来,这个造化过程又是自然的,既不存在谁是造化者的问题,又不存在从什么东西中造化出来的问题,他说:

无自而然是谓元然,无造而化是谓真化。

没有给世界的最后创造者留下地盘。这种自然创世说,可以说是否定上帝创世说的一种方式。

既然世界自己造化自己,那么 “道”又在哪里呢?张志和认为“至道”是不可以感知的,“吾知至道之无有也”(《碧虚》)。道至无又至有,他说:

……至无至有者,莫过乎道。……巡六合,求之而不得者,非道之至无邪?出造化,离之而不免者,非道之至有邪?

(《玄真子·鸾鷟》)

这里的 “道”,显然是指规律、法则。说道至无,是因为上下求索而不可得,事物运动的规律是不能凭感觉器官把握的;说道至有,是因为即使超越造化之外,有意摆脱它,但终不能解除它的制约,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具有普遍性。这些都是张志和闪光的思想。当然,“出造化”去寻求道的存在是不可能的,规律是事物运动的固有属性,离开了运动(造化),即无规律(道)可言。张志和似乎也有割裂运动与运动规律之联系的倾向,所谓“出造化”,固然是假设的前提,但设置前提本身就表现了他对二者关系认识之不足。而且,后面的论述也只是说造化不出道的范围,没有看到道只是事物在造化过程中的属性。

综观前述,不难看出,张志和确乎是唐代一位了不起的哲学家。虽然他没有坚实的科学知识作为基础,但他在思辩的王国里所提出的富有科学因素的哲学命题,实在是一份极有价值的思想遗产。

张志和的诗全部九首

[b]《全唐诗》卷三百零八[/b]
[size=4]扬州诗局本[/size]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

霅溪湾里钓渔翁,舴艋为家西复东。江上雪,浦边风,笑著荷衣不叹穷。

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饭莼羹亦共餐。枫叶落,荻花乾,醉宿渔舟不觉寒。

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连。钓车子,橛头船,乐在风波不用仙。

[b]卷308_4 【上巳日忆江南禊事】张志和[/b]

黄河西绕郡城流,上巳应无祓禊游。
为忆渌江春水色,更随宵梦向吴洲。

[b]卷308_5 【渔父】张志和 [/b]

八月九月芦花飞,南溪老人重钓归。
秋山入帘翠滴滴,野艇倚槛云依依。
却把渔竿寻小径,闲梳鹤发对斜晖。
翻嫌四皓曾多事,出为储皇定是非。
回答者:381476561 - 门吏 三级 5-4 21:20
abrh
回答者:7758857788520 - 兵卒 一级 5-8 17:38
《杂歌谣辞·渔父歌》
西塞山边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春江细雨不须归。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霅溪湾里钓渔翁,舴艋为家西复东。江上雪,浦边风,笑著荷衣不叹穷。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饭莼羹亦共餐。枫叶落,荻花干,醉宿渔舟不觉寒。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连。钓车子,掘头船,乐在风波不用仙。
回答者:wuwu1998 - 门吏 二级 5-11 09:11
“烟波钓徒”张志和

张志和(约730-约810)字子同,初名龟龄,后由唐肃宗赐名“志和”,自称“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唐代著名词人和诗人〔2〕。其词多描写隐逸生活,写景明丽生动,是早期文人词中的著名作品。特别是《渔父》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1〕 质朴、清新、淡泊而又寄意高远,以极其自然的手法把诗与画的美融为一体,使人读后只感到自然的美给人带来的愉悦,却连美本身的存在都忘了,不愧为千古传诵的词中精品。除诗词外,他对书画、音乐也无一不精。唐代朱景玄编撰《唐朝名画录》时,把他和另外两个人的画定为“逸品”。按照明代董其昌《画旨》的说法,“昔人以逸品置神品之上”,可见“逸品”比“神品”还高,是至高无上的极品了。但董其昌认为“历代唯张志和可无愧色”,把“逸品”画家定为只有张志和一个人。〔5〕

张志和的母亲在怀孕期间曾经有过一个梦,梦见一棵松树长在自己腹部,后来生下张志和〔3〕。张志和十六岁时“游大学”,以“明经”耀第,向肃宗献策,深受赏识和重用,任命为待诏翰林,并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又赐名“志和”。后来因事贬官为南浦尉。但他并没有去上任,而是托词亲丧回到了老家,并且从此以后不再作官,长期过着隐逸的生活,悠然徜佯于太湖一带的山水之间。因常以扁舟垂钓,超然不在尘世中,自称“烟波钓徒”。后世称其“兴趣高远,人不能及”。〔2〕〔3〕〔5〕《全唐诗》中存有他五首《渔父》词,都是写他隐居生活的优秀作品,但因为第一首(见上引)写得太好,其余四首便被它的光辉所掩盖,显得不那样突出了。〔1〕

张志和的哥哥张鹤龄怕他遁世而去,便在越州东城外给他修了几间茅草房,周围花竹掩映,环境优美,让他在那里沿溪垂钓。当时的观察使陈少游经常前往问候他。皇上还曾经赐给他一奴一婢,专门侍候他,供他驱遣。而他却把他们配为夫妻,取名“渔童”和“憔青”。鲁国公颜真卿(唐代大书法家、诗人)在湖州作刺史时,他和隐逸诗人陆羽是颜家的常客。颜真卿初来时看到他的船破旧了,想给他换一只,他谢绝了,说是“愿为浮家泛宅,往来苕、〔雨言〕间足矣”。〔2〕

一次,颜真卿与众门客会饮,以渔父为题互相唱和。首唱的便是张志和的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颜真卿与陆鸿渐、徐士衡、李成矩一起共和了二十五首。他们传递欣赏并互相赞美。张志和则让人拿来丹青、剪下白绢,为词配画。不一会儿就画了五本。花木禽鱼,山水景象,古今奇绝,无与伦比。画在颜真卿和客人们之间传观、欣赏,大家都叹为观止。〔5〕 《唐才子传》称其“善画山水,酒酣或击鼓吹笛,舐笔辄就,曲尽天真”〔2〕。可见其不但“酒酣”以后有作画的兴致,“击鼓吹笛”也能激起他施展作画的绝技,并且他作起画来非常神速,所画景物饱含天真自然的神态。

唐宪宗听到了这些传闻之后,下诏书让人画了他的画像,拿着画像“访之江湖间”,到处找他,但是没找到,最后人们只好把他的诗歌收集起来呈献给皇上。〔2〕〔3〕他的另一个哥哥张松龄怕他“放浪而不返”,会惹麻烦,特地针对他的《渔父》词写了一首和作《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1〕〔3〕

他修炼的情况在《续仙传》中有零星的披露,说他是个“守真养气”的人,可以“饮酒三斗不醉”,“卧雪不寒,入水不濡。天下山水,皆所游览”。在常人看来,躺在雪中不冷、跳进水里不湿,已经很了不起了,但那还只是道家修炼中显现出来的某些术类功夫而已。〔5〕

张志和的修炼方法很特别。他经常“沿溪垂钓”,但却“每不投饵”,因其“志不在鱼也”〔2〕。那他坐在那里干甚么呢?借垂钓之名、行修炼之实!溪流在他面前就像一面镜子,他从那里面看到世间万物,看到超越世间的诸神并与之勾通交流,再一直看到组成宇宙万物的元素及其构成万物的运动方式。他长期“阅读”这面镜子,而镜中景像则随着他修炼层次的提高而一层层地深化,没完没了。他将自己的修炼心得记录下来,辑为一书,取名《玄真子》,并且把“玄真子”作为自己的道号。该书原有十二卷,总共三万言,但在南宋时已残缺不全,只剩下三卷,被收入《道藏》“太玄部”〔6〕〔7〕。后人称其“著作玄妙,为神仙中人”。〔5〕

就从这残存的三卷来看,其内容也是相当丰富的。但因其义理深奥,不但常人难懂,就是修炼人,不到某一层次,也是很难明白的。《全唐诗》中所存张志和的《空洞歌》即是该书第一卷中的一小段〔1〕。其中“反尔之视,绝尔之思,可以观”,就隐含了全部读懂《玄真子》的关键:你首先得打通自己的天眼!因为他是在记录自己从另外时空中看到的现象和法理,你如果甚么也看不见,就不明白他在说甚么,就会越读越糊涂。对于道家理论,特别是《道德经》有一定了解的人,可能模糊地懂得其中一些内容,但会感到和《道德经》一样地不可捉摸。其实,《道德经》和《玄真子》的关系,也就一个是纲领、一个是细则;一个是抽象、一个是具体而已。如果把《玄真子》当作《道德经》的一个具体释例,则对两书都能获得更深的理解。

后来颜真卿东游平望驿,张志和喝酒喝到酣畅时,为大家表演水上游戏

张志和(约730~约810 )唐代诗人。字子同,初名龟龄,兰溪人。十六岁游大学,以明经耀第,献策肃宗,深蒙赏重,任翰林待诏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并赐名“志和”。后因事贬为南浦尉,未到任,还本籍,亲丧不复仕。扁舟垂纶,祭三江,泛五湖,自称“烟波钧徒”,著《玄真子》十二卷三万言,因以为号。兄鹤龄,恐志和遁世不归,为之在越州(今绍兴)城东筑茅屋一所。志和居之,尝有吏人派志和为淘河夫,即亲自执蕾劳作,毫无怨色。观察使陈少游闻而谒之,坐必终日,题其所居为馆真坊。。又因草堂椽拄,皮节犹存。全无斧斤之痕,门巷更为漱隘,门隔流水,十年无桥,乃出资稍扩其居,“并造桥,时称回轩巷、大夫桥。肃宗赏赐奴婢各一,志和使结为夫妇,取名“渔童”、“樵青”。人间其故,答道:渔童使捧钧收纶,芦中鼓泄,樵青使苏兰薪桂,竹里煎茶。”陆羽、裴休问有何人往来?答称:“太虚作室而共居,夜月为灯以同照。与四海诸公未尝离别,何有往来?!”颜真卿为淤州刺史,张志和乘敝舟往访,颜欲为他造新船,张道:“搅惠渔舟,愿以为浮家泛宅,诉讼江湖之上,往来茗冒之间,即野夫之幸矣!”其诙谐辩捷,类皆如此。

张志和博学多才,歌、词、诗、画俱佳。酒酣耳热,或击鼓吹笛,或吟诗作画顷刻即成。尝于颜真卿席间与众客唱和渔夫词,张志和首唱:“西塞山前白鸯飞,桃花流水阙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颜真卿、陆羽、徐士衡、李成矩等共和二十五首。志和复剪素写景,须臾五本。随句赋象、人物、舟船、鸟兽,烟波凤月,皆依文章,曲尽其妙。真卿与诸客传玩,叹服不已。唐朱景玄撰《唐朝名画录》,定逸品三人,张志和居其一。明董其昌《画旨》云:“昔人以逸品置神品至上,历代唯张志和可无愧色。”

张志和既为山川隐逸,著作玄妙,故后世传为神仙中人。如《续仙传》云,玄真子“守真养气,卧雪不寒,入水不濡。”唐李德裕评张志和:“隐而有名,显而无事,不穷不达,严光之比。”可谓恰到其分。

张志和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

霅溪湾里钓渔翁,舴艋为家西复东。江上雪,浦边风,笑著荷衣不叹穷。

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饮莼羹亦共餐。枫叶落,荻花干,醉宿渔舟不觉寒。

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连。钓车子,橛头船,乐在风波不用仙。

(霅(xiá)溪,又名霅川,在今浙江吴兴境内。)

张志和,字子同,初名龟龄。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唐朝肃宗时待诏翰林。后因事贬官,赦还,不复仕进,居江湖,自号烟波钓叟。著有《玄真子》集《全唐诗》录其九首诗词。渔歌子,词调名,又名渔父歌。本为唐朝教坊曲。分单双调两种,单调27字,五句,四平韵;双调50字,仄声。张志和《渔歌子》共有五首。《南华象说》十卷、《冲虚白马非马证》八卷,未行于世(此据唐颜真卿撰《浪迹先生玄真子张志和碑》。按,颜乃张之友善,《唐书·张志和传》及《玄品录》、《续仙传》所记张志和事,均依此《碑》)。张志和少有才学,年十六擢明经第,以策干唐肃宗,深受赏识,得待诏翰林,授左金吾录事参军。于是改名志和。此后不久,因系狱事,贬南浦尉,会赦还,以亲丧不复仕。

离宫后,常居于江湖之上,自称 “烟波钓徒”。大概是仿姜尚故事,每垂钓不设诱饵,其志不在鱼也。

下述几事,以见张志和之行状。虽然张志和曾为朝官,但退隐后,县令使浚渠,他竟能 “执畚就役,曾无忤色”(颜《碑》)。又,张志和尝以大布制褐裘,及其嫂闻之,乃手为织纩,及成,一衣十年,虽暑不解。唐肃宗赐奴婢各一,张志和遂配为夫妇,号曰渔僮、樵青,人或问其故,答曰:“渔僮使捧钓收纶,芦中鼓枻,樵青使苏兰薪桂,竹里煎茶。”又有竟陵子陆羽、校书郎裴修问“孰为往来者”,张志和慨然对曰:“太虚作室而共居,夜月为灯以同照,与四海诸公未尝离别,有何往来?”其豁达如此,大有庄叟遗风。但张志和生性孤峻,“不可得而亲疏,率诚澹然,人莫窥其喜愠。视轩裳如草芥,屏嗜欲若泥沙。”(颜《碑》)

张志和还善图山水,酒酣之际,随着击鼓吹笛的乐声,舞笔飞墨,应节而成,尝撰渔歌,唐宪宗求之不能致。又为御史李萼写图幛,千变万化,观者愕眙,在坐六十余人各暑姓名爵里于其下,张志和乃以两言目之,潜皆属对,举席叹骇。李德裕赞叹张志和 “隐而有名,显而无事,不穷不达,严光之比”,跻身江湖而又美名远扬,这种生活竟令身居朝廷要位的李德裕也羡慕不已。

大历七年 (公元772年)秋八月,颜真卿为湖州刺史,张志和来谒。颜真卿以舟敞漏,请更之,张志和答曰:“傥惠渔舟,愿以为浮家泛宅,沿溯江湖之上,往来苕霎之间,野夫之幸矣。”遂为水戏(《续仙传》载张志和“守真养气,卧雪不寒,入水不濡”),忽焉去。关于张志和卒时情景,颜《碑》只有一句朦胧的记载,“忽焉去我”。《新唐书·张志和传》可能因其意不明,不云其事。《续仙传·玄真子》则借此遂云“寻于水上挥手以谢真卿,上升而去”,故神其事,不可信。

张志和的著作,据颜《碑》载:

著书十二卷,凡三万言,号《元真子》。遂以称焉......京兆谊为作《内解》。元真又述《大易》十五卷,凡二百六十有五卦。

其《大易》十五卷,今存佚不明。《玄真子》则有很多版本,分上、中、下三卷者有:

《且且初笺·十六子》、《知不足斋丛书》第十三集、《金华丛书·子部》,《丛书集成初编 ·哲学类》所收则据《知不足斋》本影印,曾参照《道藏》本。明《正统道藏》太玄部甚帙收有此书,但标曰《玄真子外篇》,亦分上、中、下三卷。何以名曰《外篇》,岂《玄真子》别有《内篇》?检《藏》本,是书约三万七千宇,据颜《碑》,《玄真子》“凡三万言”,大体相符,则知《道藏》所收,即为《玄真子》全文,非别有《内篇》也,《道藏辑要》第五类所收同此。《子汇》收《玄真子外篇》,不分卷,唯分碧虚、鸾鷟、涛之灵三部分,其后分三卷者均依此。明归有光辑评《玄真子》,不分内、外篇,亦不分卷,是书收入《诸子汇函》,当较接近《玄真子》原貌,可参考。《玄真子》不分篇、卷者还有:《十二子》本、《二十家子书》本、《四库全书·子部道家类》本、《子书百家、道家类》本、《百子全书·道家类》等。凡入子部,均属之于道家类。另外,《说郛》(宛委山堂本)卷一百收录《玄真子渔歌记》一卷,题唐张志和撰,李德裕录。

《玄真子》一书,行文格调颇似《庄子》,全以寓言写出。其言博大恢宏,而且从相对主义的沉思中悟出许多辩证法的真理。张志和在天文学上亦有精深的造诣。下面择其点滴,以叙笔者之浅识。

张志和名天之王曰“神尊”,名地之王曰“只卑”,名碧虚(天地间之空气)之王曰“灵荒”。其言曰:

神尊曰:朕有天。祗卑曰:朕有地。灵荒怪天地之名,问之曰: “朕之仰视不异碧虚,朕之俯察不异碧虚。碧虚之中,其又奚物?帝言天地,厥状若何?”祗卑曰:“朕之地,体大质厚,资生元元,中高外垂,其势坤。层然如坛辏……”。神尊曰:“朕之天,体虚形高,资始化化。中员外转,其行乾。穹然如帐帱……”。灵荒未之信,曰:“天如帐,胡县(悬)乎其上?地如坛,厥下平何安?”神尊曰:“天之帐非上县,飘轮下载常左旋,三光随之以西迁。”只卑曰:“地之坛,有湫盘凝浮其上,所以安。”

(《玄真子·碧虚》)

张志和关于天地关系的理论,颇近于中国古代天文学的 “盖天说”。其不同之处在于,张志和并不认为地是倾斜的,西北高而东南低。天地间是无形质的碧虚,这又与古代天文学中的“宣夜说”相合。宣夜说认为,宇宙间只有天体(所谓“三光”日、月、星及其构成的有形质物)与地体才是有形有质的,此外是无限的虚空,天体不依附任何实物,只浮于元气之上,自由运动。这是张志和吸引古代天文学的地方(宣夜说出在汉末以前)。进一步,我们可以看到张志和对日月之关系的精湛解释。

日月有合壁之元,死生有循环之端。定合壁之元者,知薄蚀之交有时;达循环之端者,知死生之会有期 ……。然月之明由日之照者也。月所发放的光亮,是对日光的反鉴,所以日月薄蚀之交是有规律的,这与现代天文学完全符合。当然,张志和也不可能超越时代的认识能力,未能认识到日、月与地球的真正关系,因而不能揭示日蚀,月蚀的秘密。但他将日、月蚀归之于自然现象,到一定的时间便必然出现,这就排斥了对日、月蚀这一自然现象的神学解释。

再看看张志和对有无及其关系的认识:

有之非未无也,无之非未有也。且未无之有而不有,未有之无而不无,斯有无之至也。故今有之忽无,非昔无之未有;今无之忽有,非昔有之未无者,异乎时也。若夫无彼无有连既 往之无有而不殊,无此有无合将来有无而不异者,同乎时也。异乎时者,代以为必然会有不然之者也;同乎时者,代以为不然会有必然之者也。

(《玄真子·涛之灵》)

这段话听起来很玄,但其基本思想却只有一个,即事物的有无是在时间流程中相互转代的。现在存在的具体事物,过去必然曾不存在过;现在不存在的事物,也必然是相对其过去曾经存在过而言。世界上从未出现的某物,我们就不能说今天此物没有了。现存事物的消逝,与过去事物未曾出现过的 “无”,是不相同的,今天某物从无突然到有,也不同于过去某物一直保存到现在,因为时间改变了,(前者有一个从有到无的过程问题,后者有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问题。)如果说世界上不存在彼无有(现在可指称的)与过去了的无有相连而且没有差别,不存在此有无与将来的有无相同而且没有差异,那是因为除去了它们在时间上的差别(也就是说,抽象上谈有与无的关系,而排除了这种关系的时间因素)。看到有无在时期上有差别,以异时的观点论有无,世人们以为是对的,但恰恰有人不以为然,排除有无在时间上的差别,以抽象的观点谈有无,世人们都以为不对,但恰恰有人以为是正确的。看到有无与时间的联系,这是张志和在形而上学的沉思中所闪现的辩证法光芒。时间本来是与事物的运动相连的,如果没有物质的运动也就没有时间,运动的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最基本的运动形式,仍是事物存亡(有无)的相互转化过程。而且,时间的规定性,取决于物质运动的速度(爱因斯坦证实了这一点,物体运动速度越快,时间流逝就越慢,反之亦然)。张志和当然没有发达的科学知识奠定其时空与物质运动观的基础,但他在思辩哲学中揭示了时间与物质运动(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过程)的内在联系,委实难能可贵。下面引录南北朝时期著名和尚僧肇(384—414年)的两段论述,或有助于理解张志和在这个问题上的贡献。

……求向物于向,于向未尝无;责向物于今,于今未尝有。于今未尝有,以明物不来;于向未尝无,故知物不去。复而求今,今亦不往。是谓昔物自在昔,不从今以至昔,今物自在今,不从昔以致今。

(《肇论·物不迁论》)

又,然则万物果有其所以不有,有其所以不无。有其所以不有,故虽有而非有,有其所以不无,故虽无而非无。虽无而非无,无者不绝虚;虽有而非有,有者非真有。若有不即真,无不夷迹,然则有无称异,其致一也。

(《肇论·不真空论》)

前一段论述,僧肇否定了物质运动与时间的联系,只看到时间和运动的间断性,没有看到他们的不间断性。但僧肇揭示了时间和运动的矛盾,在认识史上无疑是有意义的。张志和则承认了这对矛盾,认为事物的有无相互转化,是随时间流程而显现出来的,这就打破了僧肇所揭示的矛盾之缺口,发展了辩证法。后一段论述,僧肇揭示了事物的有无与空间的矛盾。事物有其存在的一方面,也有其不存在的一方面。说事物有不存在的一方面,并不是说此物就绝对虚无。事物的有无是对立的统一,不包含无的有,便只能理解为绝对永恒的存在,而具体事物总是多存在一天就更趋近于消亡一天。在这点上,张志和与僧肇是很接近的, “且未无之有而不有,未有之无而不无”,不包含无的存在是不真实的,不包含有的无也不是我们所说的无。较之二者,僧肇的论述要明确些,但他由具体事物的有无统一,继而说到“万物非真”,事物只是“假号”而已,就失之远矣。因为具体事物固然可生可灭(改变存在形式),但物质世界却是永恒存在的,物理学的“物质不灭定律”证明了这一点。至于其逻辑错误,是唯心主义世界观常犯的,今不辨析。且看看张志和的世界起源说,于其中不难看出他和僧肇的区别:

夫无有也者,有无之始也;有无也者,无有之初也。无有作,有无立,而造化行乎其中矣。夫造化之兴也,空以遍之,风以行之,水以聚之,识以感之,气以通之,而万物备乎其中矣。空遍而体存,风行而用作,水聚而有见,识戚而念生,气通而意立。体存故可以厚本,用作故可以明渐,有见故可以观变,念生故可以知化,意立故可以详理。是知本可厚者空之体也,渐可明者风之用也,变可观者水之有也,化可知者识之念也,理可详者气之意也。

(《玄真子·碧虚》)

有无相互转化,渐渐形成了世界。世界自造化之后,就不是虚妄不实的了,而是遍布的空气冲盈其中,有风行,有水聚,有气通,并且有识感。这里面既包含了朴素的唯物论观点,又包含了可知论观点。

现实世界从有无中造化出来,这个造化过程又是自然的,既不存在谁是造化者的问题,又不存在从什么东西中造化出来的问题,他说:

无自而然是谓元然,无造而化是谓真化。

没有给世界的最后创造者留下地盘。这种自然创世说,可以说是否定上帝创世说的一种方式。

既然世界自己造化自己,那么 “道”又在哪里呢?张志和认为“至道”是不可以感知的,“吾知至道之无有也”(《碧虚》)。道至无又至有,他说:

……至无至有者,莫过乎道。……巡六合,求之而不得者,非道之至无邪?出造化,离之而不免者,非道之至有邪?

(《玄真子·鸾鷟》)

这里的 “道”,显然是指规律、法则。说道至无,是因为上下求索而不可得,事物运动的规律是不能凭感觉器官把握的;说道至有,是因为即使超越造化之外,有意摆脱它,但终不能解除它的制约,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具有普遍性。这些都是张志和闪光的思想。当然,“出造化”去寻求道的存在是不可能的,规律是事物运动的固有属性,离开了运动(造化),即无规律(道)可言。张志和似乎也有割裂运动与运动规律之联系的倾向,所谓“出造化”,固然是假设的前提,但设置前提本身就表现了他对二者关系认识之不足。而且,后面的论述也只是说造化不出道的范围,没有看到道只是事物在造化过程中的属性。

综观前述,不难看出,张志和确乎是唐代一位了不起的哲学家。虽然他没有坚实的科学知识作为基础,但他在思辩的王国里所提出的富有科学因素的哲学命题,实在是一份极有价值的思想遗产。

张志和的诗全部九首

[b]《全唐诗》卷三百零八[/b]
[size=4]扬州诗局本[/size]

[b]卷308_1 【太寥歌】张志和[/b]

化元灵哉,碧虚清哉,红霞明哉。冥哉茫哉, 惟化之工无疆哉。

[b]卷308_2 【空洞歌】张志和[/b]

无自而然,自然之元;无造而化,造化之端。廓然悫然,其形团圞。反尔之视,绝尔之思,可以观。

[b]卷308_3 【渔父歌】五首·张志和[/b]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

霅溪湾里钓渔翁,舴艋为家西复东。江上雪,浦边风,笑著荷衣不叹穷。

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饭莼羹亦共餐。枫叶落,荻花乾,醉宿渔舟不觉寒。

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连。钓车子,橛头船,乐在风波不用仙。

[b]卷308_4 【上巳日忆江南禊事】张志和[/b]

黄河西绕郡城流,上巳应无祓禊游。
为忆渌江春水色,更随宵梦向吴洲。

[b]卷308_5 【渔父】张志和 [/b]

八月九月芦花飞,南溪老人重钓归。
秋山入帘翠滴滴,野艇倚槛云依依。
却把渔竿寻小径,闲梳鹤发对斜晖。
翻嫌四皓曾多事,出为储皇定是非。

  1、张志和的诗全部九首
  《太寥歌》
  张志和
化元灵哉,碧虚清哉,红霞明哉。冥哉茫哉,惟化之工无疆哉。
《空洞歌》
  张志和
无自而然,自然之元;无造而化,造化之端。廓然悫然,其形团圞。反尔之视,绝尔之思,可以观。
《渔父歌》五首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
霅溪湾里钓渔翁,舴艋为家西复东。江上雪,浦边风,笑著荷衣不叹穷。
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饭莼羹亦共餐。枫叶落,荻花乾,醉宿渔舟不觉寒。
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连。钓车子,橛头船,乐在风波不用仙。
《上巳日忆江南禊事》
  张志和
黄河西绕郡城流,上巳应无祓禊游。
为忆渌江春水色,更随宵梦向吴洲。
《渔父》
  张志和
  八月九月芦花飞,南溪老人重钓归。
秋山入帘翠滴滴,野艇倚槛云依依。
却把渔竿寻小径,闲梳鹤发对斜晖。
翻嫌四皓曾多事,出为储皇定是非。
  2、作者简介:
  张志和(730年-810年),字子同,初名龟龄,中国唐朝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唐代著名道士、词人和诗人,自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张志和十六岁参加科举,以明经擢第,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唐肃宗赐名为“志和”。因事获罪贬南浦尉,不久赦还。自此看破红尘,浪迹江湖,隐居祁门赤山镇。其兄张鹤龄担心他遁世不归,在越州(今绍兴市)城东筑茅屋让他居住。史载唐肃宗曾赐他奴婢各一人,张志和让他们结婚,取名渔童和樵青。其代表著作有《玄真子》集。
  3、渔歌子简介:
  《渔歌子》原是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顾名思义此曲应起源于民间的渔歌。渔歌也是民歌的一种,是沿海、沿江地区和湖泊港湾周围的渔民在打鱼时借以消遣的曲调。这些渔歌类似现在沿海地区的咸水歌,歌词一般是齐言体。渔歌起源于中国民间齐言体民歌的兴起,最早可上溯到先秦的《诗经》。《诗经·南有嘉鱼》:“南有嘉鱼,烝然罩罩,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 南有嘉鱼,烝然汕汕,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衎。”《渔父》是指张志和的《杂歌谣辞·渔父歌》,《全唐诗》也叫《渔父》。唐代不少诗人都写过《渔父》,有齐言体、也有杂言体,有单阙、也有双阙。张志和和别的人写的《渔父》,齐言体和杂言体都有。

“烟波钓徒”张志和

张志和(约730-约810)字子同,初名龟龄,后由唐肃宗赐名“志和”,自称“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唐代著名词人和诗人〔2〕。其词多描写隐逸生活,写景明丽生动,是早期文人词中的著名作品。特别是《渔父》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1〕 质朴、清新、淡泊而又寄意高远,以极其自然的手法把诗与画的美融为一体,使人读后只感到自然的美给人带来的愉悦,却连美本身的存在都忘了,不愧为千古传诵的词中精品。除诗词外,他对书画、音乐也无一不精。唐代朱景玄编撰《唐朝名画录》时,把他和另外两个人的画定为“逸品”。按照明代董其昌《画旨》的说法,“昔人以逸品置神品之上”,可见“逸品”比“神品”还高,是至高无上的极品了。但董其昌认为“历代唯张志和可无愧色”,把“逸品”画家定为只有张志和一个人。〔5〕

张志和的母亲在怀孕期间曾经有过一个梦,梦见一棵松树长在自己腹部,后来生下张志和〔3〕。张志和十六岁时“游大学”,以“明经”耀第,向肃宗献策,深受赏识和重用,任命为待诏翰林,并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又赐名“志和”。后来因事贬官为南浦尉。但他并没有去上任,而是托词亲丧回到了老家,并且从此以后不再作官,长期过着隐逸的生活,悠然徜佯于太湖一带的山水之间。因常以扁舟垂钓,超然不在尘世中,自称“烟波钓徒”。后世称其“兴趣高远,人不能及”。〔2〕〔3〕〔5〕《全唐诗》中存有他五首《渔父》词,都是写他隐居生活的优秀作品,但因为第一首(见上引)写得太好,其余四首便被它的光辉所掩盖,显得不那样突出了。〔1〕

张志和的哥哥张鹤龄怕他遁世而去,便在越州东城外给他修了几间茅草房,周围花竹掩映,环境优美,让他在那里沿溪垂钓。当时的观察使陈少游经常前往问候他。皇上还曾经赐给他一奴一婢,专门侍候他,供他驱遣。而他却把他们配为夫妻,取名“渔童”和“憔青”。鲁国公颜真卿(唐代大书法家、诗人)在湖州作刺史时,他和隐逸诗人陆羽是颜家的常客。颜真卿初来时看到他的船破旧了,想给他换一只,他谢绝了,说是“愿为浮家泛宅,往来苕、〔雨言〕间足矣”。〔2〕

一次,颜真卿与众门客会饮,以渔父为题互相唱和。首唱的便是张志和的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颜真卿与陆鸿渐、徐士衡、李成矩一起共和了二十五首。他们传递欣赏并互相赞美。张志和则让人拿来丹青、剪下白绢,为词配画。不一会儿就画了五本。花木禽鱼,山水景象,古今奇绝,无与伦比。画在颜真卿和客人们之间传观、欣赏,大家都叹为观止。〔5〕 《唐才子传》称其“善画山水,酒酣或击鼓吹笛,舐笔辄就,曲尽天真”〔2〕。可见其不但“酒酣”以后有作画的兴致,“击鼓吹笛”也能激起他施展作画的绝技,并且他作起画来非常神速,所画景物饱含天真自然的神态。

唐宪宗听到了这些传闻之后,下诏书让人画了他的画像,拿着画像“访之江湖间”,到处找他,但是没找到,最后人们只好把他的诗歌收集起来呈献给皇上。〔2〕〔3〕他的另一个哥哥张松龄怕他“放浪而不返”,会惹麻烦,特地针对他的《渔父》词写了一首和作《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1〕〔3〕

他修炼的情况在《续仙传》中有零星的披露,说他是个“守真养气”的人,可以“饮酒三斗不醉”,“卧雪不寒,入水不濡。天下山水,皆所游览”。在常人看来,躺在雪中不冷、跳进水里不湿,已经很了不起了,但那还只是道家修炼中显现出来的某些术类功夫而已。〔5〕

张志和的修炼方法很特别。他经常“沿溪垂钓”,但却“每不投饵”,因其“志不在鱼也”〔2〕。那他坐在那里干甚么呢?借垂钓之名、行修炼之实!溪流在他面前就像一面镜子,他从那里面看到世间万物,看到超越世间的诸神并与之勾通交流,再一直看到组成宇宙万物的元素及其构成万物的运动方式。他长期“阅读”这面镜子,而镜中景像则随着他修炼层次的提高而一层层地深化,没完没了。他将自己的修炼心得记录下来,辑为一书,取名《玄真子》,并且把“玄真子”作为自己的道号。该书原有十二卷,总共三万言,但在南宋时已残缺不全,只剩下三卷,被收入《道藏》“太玄部”〔6〕〔7〕。后人称其“著作玄妙,为神仙中人”。〔5〕

就从这残存的三卷来看,其内容也是相当丰富的。但因其义理深奥,不但常人难懂,就是修炼人,不到某一层次,也是很难明白的。《全唐诗》中所存张志和的《空洞歌》即是该书第一卷中的一小段〔1〕。其中“反尔之视,绝尔之思,可以观”,就隐含了全部读懂《玄真子》的关键:你首先得打通自己的天眼!因为他是在记录自己从另外时空中看到的现象和法理,你如果甚么也看不见,就不明白他在说甚么,就会越读越糊涂。对于道家理论,特别是《道德经》有一定了解的人,可能模糊地懂得其中一些内容,但会感到和《道德经》一样地不可捉摸。其实,《道德经》和《玄真子》的关系,也就一个是纲领、一个是细则;一个是抽象、一个是具体而已。如果把《玄真子》当作《道德经》的一个具体释例,则对两书都能获得更深的理解。

后来颜真卿东游平望驿,张志和喝酒喝到酣畅时,为大家表演水上游戏:他把坐席铺在水面上,独自坐在上面饮酒、谈笑和吟唱。那张坐席在水上一来一去、时快时慢,发出水上行舟一样的声音。接着又有云中飞来仙鹤跟随在他的头顶上。颜真卿等在岸上观看的人们,没有一个不惊异的。不多时,张志和在水上挥手,向颜真卿表示谢意,然后便上升飞去。〔5〕另一说法则称“后传一旦忽乘云鹤而去”,说他是乘着云鹤飞走了。〔2〕

历来修成“白日飞升”的人就少之又少,因此才不被人们普遍地承认。像他这样当着许多人的面,其中包括像颜真卿这种颇有名望的一代名臣、历代的大书法家,就悠悠然飞升而去,实在是古往今来历史上罕见的奇观!

参考文献

〔1〕 《全唐诗》卷308;

〔2〕 《唐才子传》,〔元〕辛文房撰,卷三;

〔3〕 《唐诗纪事》卷第四十六;

〔4〕 《唐诗别裁》卷第十四;

〔5〕 《续仙传》,以及《太平广记》第二十七卷,神仙二十七;

〔6〕 《直斋书录解题》,〔南宋〕陈振孙着;

〔7〕 《玄真子外篇(三卷)》,参见《道藏ܫ太玄部》,《正统道藏》第242册,艺文印书馆印行;另外,《四库提要》中也有收录。

张志和(约730~约810 )唐代诗人。字子同,初名龟龄,兰溪人。十六岁游大学,以明经耀第,献策肃宗,深蒙赏重,任翰林待诏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并赐名“志和”。后因事贬为南浦尉,未到任,还本籍,亲丧不复仕。扁舟垂纶,祭三江,泛五湖,自称“烟波钧徒”,著《玄真子》十二卷三万言,因以为号。兄鹤龄,恐志和遁世不归,为之在越州(今绍兴)城东筑茅屋一所。志和居之,尝有吏人派志和为淘河夫,即亲自执蕾劳作,毫无怨色。观察使陈少游闻而谒之,坐必终日,题其所居为馆真坊。。又因草堂椽拄,皮节犹存。全无斧斤之痕,门巷更为漱隘,门隔流水,十年无桥,乃出资稍扩其居,“并造桥,时称回轩巷、大夫桥。肃宗赏赐奴婢各一,志和使结为夫妇,取名“渔童”、“樵青”。人间其故,答道:渔童使捧钧收纶,芦中鼓泄,樵青使苏兰薪桂,竹里煎茶。”陆羽、裴休问有何人往来?答称:“太虚作室而共居,夜月为灯以同照。与四海诸公未尝离别,何有往来?!”颜真卿为淤州刺史,张志和乘敝舟往访,颜欲为他造新船,张道:“搅惠渔舟,愿以为浮家泛宅,诉讼江湖之上,往来茗冒之间,即野夫之幸矣!”其诙谐辩捷,类皆如此。

张志和博学多才,歌、词、诗、画俱佳。酒酣耳热,或击鼓吹笛,或吟诗作画顷刻即成。尝于颜真卿席间与众客唱和渔夫词,张志和首唱:“西塞山前白鸯飞,桃花流水阙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颜真卿、陆羽、徐士衡、李成矩等共和二十五首。志和复剪素写景,须臾五本。随句赋象、人物、舟船、鸟兽,烟波凤月,皆依文章,曲尽其妙。真卿与诸客传玩,叹服不已。唐朱景玄撰《唐朝名画录》,定逸品三人,张志和居其一。明董其昌《画旨》云:“昔人以逸品置神品至上,历代唯张志和可无愧色。”

张志和既为山川隐逸,著作玄妙,故后世传为神仙中人。如《续仙传》云,玄真子“守真养气,卧雪不寒,入水不濡。”唐李德裕评张志和:“隐而有名,显而无事,不穷不达,严光之比。”可谓恰到其分。


形容人的品格和志向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品格志向的诗句 1.表现诗人品格志向课外的诗句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元稹《菊花》) 倒不是百花中特别偏爱菊花,而是因为菊花开过后再也没有花朵可赏了。句中隐含着对菊花独傲寒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2、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唐•杜甫《》) 丹青,朱红色和青色的...

形容有雄心志气的古诗有哪些
7、时易失,志难城,鬓丝生。——南宋,陆游《诉衷情·青衫初入九重城》 释义:时机容易失去,壮志难酬,两鬓已生白发。8、未负幽栖志,兼全宠辱身。——唐代,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释义:李白既没有隐藏自己的远大志向,又能在受宠和被放逐的不同境遇中自保。9、一丈夫兮一丈夫,千生气...

古诗中能表现情和志的诗句
借物咏志的诗句:顾炎武《精卫》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在狱咏蝉」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

关于志的诗句有什么
具有不同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人有不同的志向。 7.有关于立志的诗句 勤时当勉励,岁月不重来 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2、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5、志...

表达远大志向的古诗和名言
远大志向的古诗 直挂云帆济苍海 写出一句表达远大志向的格言和勤奋好学的名言警句 志向远大的: 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 我不如起个磨刀石的作用,能使钢刀锋利,虽然它自己切不动什么。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

表示诗人志向的诗句小学
2. 表达使人雄心壮志的诗句(小学六年级以前)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魏·曹操《龟虽寿》)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会...

跟“志”有关的七言诗句有哪些?
《读书》宋代:陆游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咏怀古迹五首·其五》唐代: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齐安郡晚秋》唐代:杜牧 柳岸...

与“志”有关的古诗词有哪些?
傲世世间无天险:就说苏东坡以一身傲骨面对世间,世间没有什么危险是放在眼里的.大江东去去不还:大江(应该是指长江)水向东流去一去不回.诗情弛骋大江北, 画意纵横大江南:这两句应该是互文,意思是苏东坡的书画和诗文纵横大江南北.我没见过这首诗,根据字词这么理解了下,希望有所帮助....

关于志向的诗句及赏析
—陆游 志立则学思而从之,故才日益而从明日盛,或有富有;志之笃,则其从其职,以不倦而日新。—王夫之。 3. 找一下思乡诗和志向诗(要有解析的) 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月夜 今夜FU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

有哪些是表达远大志向的古诗和名言
夫志当存高远。 -(三国.蜀汉)诸葛亮 士贵立志,志不立则无成。 -(战国)孟子 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耶。 -(汉)马援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唐)李白 衰莫大于心死,愁莫大于无志。 -(战国)...

西城区13758833540: 张志和的古诗词有哪些 -
芝谢复方: 张志和是唐代最早填词并有较大影响的词人之一,他的《渔父词》源于吴地吴歌中的渔歌,他的五首《渔父》词,特别是第一首,词调与意境完全相符,再衬之以美好的自然山水,境高韵远,很有艺术魅力,因此广为传诵.晚唐释德成39首《渔...

西城区13758833540: 张志和有哪些诗? -
芝谢复方: 张志和的诗传下的不多,《全唐诗》仅录有九首.还能够拿得出手的是一首《渔父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篛笠/绿簔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此诗还是能够读出张志和的一些隐士志趣的.不过,倘以一个诗人的标准来严格衡量的话,无论就数量或质量,他恐怕都无法与唐代最一般的诗人相比.好在我以为张志和的可取之处是在“行为上”,也可以说,他其实是位“行为艺术家”.

西城区13758833540: 张志和的古诗 -
芝谢复方: 张志和的诗全部九首 [b]《全唐诗》卷三百零八[/b] [size=4]扬州诗局本[/size] [b]卷308_1 【太寥歌】张志和[/b] 化元灵哉,碧虚清哉,红霞明哉.冥哉茫哉, 惟化之工无疆哉.[b]卷308_2 【空洞歌】张志和[/b] 无自而然,自然之元;无造而化,造...

西城区13758833540: 张志和的诗词有哪些 -
芝谢复方: 上巳日忆江南禊事 年代:【唐】 作者:【张志和】 体裁:【七绝】 类别:【】 黄河西绕郡城流,上巳应无祓禊游.为忆渌江春水色,更随宵梦向吴洲.空洞歌 年代:【唐】 作者:【张志和】 体裁:【杂言】 类别:【】 无自而然,自然之元...

西城区13758833540: 渔子歌 张志和 (古诗) -
芝谢复方: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 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

西城区13758833540: 张志和的诗有哪些
芝谢复方: 《渔歌子》

西城区13758833540: 古诗诗意不会,告诉我吧,是渔歌子,唐代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鲑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
芝谢复方:[答案] 白鹭从西塞山前飞过,桃花开了,流水潺潺,鲫鱼又鲜又肥.“我”带着青色的斗笠,穿着绿色的蓑衣,不管有斜风还是有细雨,“我”都不回家

西城区13758833540: 张志和的诗词
芝谢复方: 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饭莼羹亦共餐. 枫叶落,荻花干,醉宿渔舟不觉寒.

西城区13758833540: 《渔歌子》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一首词,),词牌是( ) -
芝谢复方:[答案] 题目是西塞山前白鹭飞 词牌是渔歌子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