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有什么故事?

作者&投稿:南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王戎是竹林七贤之一,从竹林走向朝堂后,他位总鼎司,却当官不任职,遇事推诿,而把全部心思用在为自己谋划上。他遇事处世以自我得失为中心,以维护家族利益为准则,而置国家朝廷于不顾。

但王戎少年时代非常聪明。《晋书・王戎传》说他“幼而颖悟,神采秀彻”。裴楷说他“眼烂烂如岩下电”。他幼年时卓然不群,确有惊人之处,史传说他六七岁时,与群童一起到宣武场看戏,关在槛中的猛兽大吼一声,山摇地动,众人闻之无不惊慌失措,四处奔突,唯有王戎神色自若,站立不动。坐在阁上的魏明帝见了,甚为赞赏。他又聪慧过人,善于思考,常有奇思。一次王戎与群小儿戏嬉道旁,见路边李树果实累累,众小儿欢喜异常,争相攀树,独有王戎不去。人问其故,他说:“树在道边,果实无人摘,味必苦。”此人不信咬一口摘来的李子,果如所言。所以《世说新语・赏誉》注引王隐《晋书》曰:“戎少清明晓悟。”

王戎少时卓异,进入官场后虽身居高位,俸禄丰厚,但他却以贪鄙吝啬,聚敛获讥于世。史载南郡太守刘肇向王戎贿赂简中古细布五十端,被司隶纠劾,王戎因消息已走漏,便没有接受,故得不追究,为此朝中议论纷纷。皇帝为他开脱,对朝臣说:“戎之为行,人岂怀私苟得,正当不欲为异耳!”但皇帝越为他解释,他就越为人鄙视,名声亦由此大受损。

王戎的聚敛、吝啬也是有名的,史传说他:性好兴利,广收八方园田水碓,周遍天下。积实聚钱,不知纪极,每自执牙筹,昼夜算计,恒若不足。而又俭啬,不自奉养,天下人谓之膏肓之疾。《世说新语・俭啬》说他的侄儿结婚,王戎借给他一件单衣,事后就急着向他要回。王戎家有好李,自己舍不得吃,就卖了,又怕别人得了他家的李子种,就将李子核钻通了才卖。他的女儿嫁给裴顾,结婚时向他借了几万钱。女儿归宁时因没还钱,王戎不给他好脸色,女儿知道他的心思,急忙还钱,他才显得和悦些。王戎吝啬似乎是一种变态心理,而他聚敛的目的又“不自奉养”,亦不援助他人,甚至对至亲也锱铢必较。孙盛《晋阳秋》说:戎多殖财贿,常若不足。或谓戎故以此自晦也。《晋阳秋》是把王戎的聚敛当作韬晦之计的。




“犬戎之乱”的故事谁帮我说下?
到西周末期,长期的农耕和平环境,使得君王荒淫无度,玩物丧志,烽火戏诸侯。君主性格软化,无心富国强兵,结果周幽王被野蛮强悍的犬戎族攻杀,幽王的宠妃褒姒被掳,象征华夏最高权力和地位的“九鼎”宝器也被犬戎掠往草原,都城丰、镐西北被犬戎占领。强 盛约三百年的西周覆灭。此后,犬戎便成了华夏...

王戎七岁时的故事是什么?
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旁,却有这么多的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围观的人们)一尝,果然是这样。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原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或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投笔从戎的故事
投笔从戎的故事:班超是东汉的名将。他从小家境穷困,但他很用功学习、习武,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长大后,班超在官府做抄写工作,供养父母。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件的时候,突然掷笔长叹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哪能老在笔砚之间讨生活呢!”后来,班超报名参军,...

成语故事投笔从戎?
投笔从戎 解释: 从戎:从军,参军。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后立功西域,封定远侯。” 成语故事: 班超是东汉一个很有名气的将军,他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有...

成语: 弃笔从戎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和故事?
有一天,他做得有些厌烦,便停止抄写,将笔搁置于一旁,叹息说:「大丈夫应效法傅介子、张骞等人,立功边疆,保家卫国,怎能长久从事文书工作,将生命耗费在笔砚之间呢?」于是决定从军报效国家。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投笔从戎」,用来指弃文从军,以卫国立功。 典源 : 此处所列为「投笔从戎」之...

投笔从戎的主人公是谁
1,投笔从戎的主人公是班超,东汉时期军事家、外交家。2,投笔从戎出自《后汉书·班超传》,原文如下: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少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

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简介
之后他当上了一名将军在对抗匈奴的战争中,取得胜利。 接着,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公元73年,朝廷采取了班超的建议,就派他再次出使西域。班超克服重重困难,联络了西域的几十个国家共同对付匈奴,为保卫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投笔从戎的意思是,扔下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谁知道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要简略的)
班超很有口才,广泛阅览了许多书籍。 汉明帝永平五年,班超的哥哥班固受朝廷征召前往担任校书郎,他便和母亲一起随从哥哥来到洛阳。因为家中贫寒,他常常受官府所雇以抄书来谋生糊口,天长日久,非常辛苦。他曾经停止工作,将笔扔置一旁叹息道:“身为大丈夫,虽没有什么突出的计谋才略,总应该学学在...

祭公谏征犬戎的故事穆王失策
军队只有在该动用的时候才可以动用,这样才有兵威,随意动用就是对军力的玩赏,玩赏了就失去了它应有的威慑力。所以周先祖文王在颂中说:收藏盾戈、弓箭。追求美好的德行,散布于华夏的仁德公正才能永保昌盛。先王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对待百姓,发扬性情敦厚的美德,丰富他们的财物,便利他们的用具,...

投笔从戎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投笔从戎:班超 班超是陕西咸阳人,年轻时他是一介书生。班超一家都是大文豪,其父班彪系东汉一代大儒,曾续补司马迁《史记》,作后传65篇,其兄班固是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曾编著《汉书》,其妹班昭是一位很有学识的杰出女性,她完成了班固未竟的《汉书》。班超一家向以重节自守淡泊仕宦而享誉...

岐山县17563379790: 王戎的故事? -
当涂娅瑞立: 王戎在晋代是有名的孝子.武帝时为其母守丧,虽逾越礼制,饮酒食肉,但面容憔悴,身体虚弱,连起身都要扶拐杖.中书令裴楷前往凭吊其母,说:“若使一恸果能伤人,浚冲必不免灭性之讥.”而尚书和峤在同时遭母丧,虽然寝苫食粥,但哀毁不过礼,气色不衰.刘毅称之为“和峤生孝,王戎死孝.”

岐山县17563379790: 除了王戎不取道旁李之外你还知道王戎的其他故事吗? -
当涂娅瑞立: 晋文公时,在琅邪这个地方,有一个叫王戎的人.他因平定吴国有功,被封为安丰侯.他是竹林七贤之一. 传说,王戎从小就非常聪明.他7岁时,有一次和几个小伙伴一块儿外出游玩,发现路边有几株李树,树上的枝条上,结满了李子,都把...

岐山县17563379790: 详述王戎与李子的故事 -
当涂娅瑞立: 这个故事是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早年在荆州刺史任上就曾私派部下修建园宅,因此被免官,后来出钱赎回.据说王戎经常与夫人手执象牙筹计算财产,日夜不辍.同时又十分吝啬. 家中有棵很好的李树,王戎欲拿李子去卖,又怕别人得到种...

岐山县17563379790: 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300字)? -
当涂娅瑞立: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他们看见路边李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奔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岐山县17563379790: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
当涂娅瑞立:[答案] 王戎识李 王戎①七岁,尝与诸②小儿游③.看道边李树多子④折枝⑤,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⑥. (《世说新语》) ①〔王戎〕晋朝人.②〔诸〕众.③〔游〕玩.④〔子〕果实.⑤〔折枝〕压...

岐山县17563379790: 我国古代有个聪明的孩子叫王戎……狐狸看见葡萄架上挂满了……你的看法和具体理由 -
当涂娅瑞立:[答案] 这故事叫王戎识李.说的是王戎和伙伴们发现路边的一株李子树上结满李子,大家都抢着上前摘李子吃,只有王戎不去.他说:“这株树上的李子肯定不好吃,要是好吃,过路人早把李子摘光了,还能留到现在?”结果,真像王戎说的那样,那李子又...

岐山县17563379790: 从故事中可以看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
当涂娅瑞立:[答案] 你问你说的王戎是不是 王戎识李 这个故事里面的 是的话 但按如下 ①七岁,尝与诸②小儿游③.看道边李树多子④折枝⑤,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⑥. ①〔王戎〕晋朝人.②〔诸〕众.③〔游...

岐山县17563379790: 智慧故事之王蓉的故事 -
当涂娅瑞立:[答案] 王戎是历史上魏晋交替时期的一个著名人物.早在小学读课外书时,我就看到过他的一个小故事.其实这个故事也是老少皆知的了,讲的就是王戎小时候有一次和小朋友们一块出去玩,大家看到路边有一颗杏树,上面结满了果实.其他...

岐山县17563379790: 这个故事的原文是什么,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
当涂娅瑞立:[答案] 有一群孩子在路边一棵李树上摘果子吃,结果李子是苦的.就一个小孩没吃,以为他判断路边的李树结满果实,那一定是苦的.哪位大侠有此故事原文 原文: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见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

岐山县17563379790: 王戎简介300字? -
当涂娅瑞立: 王戎(234年-305年7月11日),字濬冲.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白沙埠镇诸葛村)人.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官员,“竹林七贤”之一. 王戎出身琅玡王氏.长于清谈,以精辟的品评与识鉴而著称.最初袭父爵贞陵亭侯,被司马昭辟为掾属....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