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 急 急!!!有《太玄经》这部经文吗? 要原文 有祥解最好 谢谢了

作者&投稿:皮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急急急!!谁有《一切都可以改变》中文章的读后感~

自己写吧.下面有格式.网上不可能有对应的范文.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或读了一段话,或读了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好原文。“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 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以写成读后感。
第三,选准感点。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第四,叙述要简。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
第五,联想要注意形式。联想的形式有相同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同性)、相反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反性)、相关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关性)、相承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承性)、相似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似性)等多种。写读后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联想与相似联想这两种联想形式的运用。
如何写读后感

一、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二、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历史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三、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
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

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论语 论孝


孝在封建社会对于人品评定、官员任免,是具有一票否决权力的,至汉朝甚至设置“孝廉”一官,并且实行“以孝治天下”。为了对人民进行“孝”的教育,当政者们几乎使出了浑身解数:编印“二十四孝图”,为著名孝子立牌坊,甚至把孝当作一条法律,把不孝子孙押赴刑场。《论语》中涉及孝内容的有二十多章,其中“学而”、“为政”开头两篇就有十一章。这足见孔子的弟子们对其师所谈孝的地位的理解与重视。那么,《论语》对孝到底有怎样的论述呢?

第一,关于.什么叫孝,怎样实践孝,《论语》主要有以下论述:

【原文】 1•11 子曰:“父在,观其(1)志;父没,观其行(2);三年(3)无改于父之道(4),可谓孝矣。”

【评析】 鲁迅曾经说过:“只要思想未遭锢蔽的人,谁也喜欢子女比自己更强,更健康,更聪明高尚,更幸福;就是超越了自己,超越了过去。超越便须改变,所以子孙对于祖先的事,应该改变,‘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当然是曲说,是退婴的病根。”(《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无改于父之道是指保留并发扬父辈正确的做法和思想。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代超过前代,这是历史的必然。

【原文】 2•8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1)。有事,弟子服其劳(2);有酒食,先生(3)馔(4),曾是以为孝乎?”

【注释】 (1)色难:色,脸色。难,不容易的意思。 (2)服劳:即服侍。 (3)先生:先生指长者或父母;前面说的弟子,指晚辈、儿女等。 (4)馔:音zhuàn,意为饮食、吃喝。

【译文】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评析】 孔子所提倡的孝,体现在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就是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孝敬父母。事实上却有人远远做不到,正如孟子所言,“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财货,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纵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很,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原文】 4•18 子曰:“事父母几(1)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2)而不怨。”

【注释】 (1)几:音jī,轻微、婉转的意思。 (2)劳:忧愁、烦劳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事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要委婉地劝说他们。(自己的意见表达了,)见父母心里不愿听从,还是要对他们恭恭敬敬,并不违抗,替他们操劳而不怨恨。”

【评析】事奉父母,这是应该的,但如果一味要求子女对父母绝对服从,也是不可以的。绝对服从不可以,那就应该在规劝的态度和方法上下工夫。

【原文】 4•19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1),游必有方(2)。”

【评析】 “父母在,不远游”是先秦儒家关于“孝”字道德的具体内容之一。这种孝的原则虽然在今天已经失去了它的意义,但“出必告,返必面”却是必需的 。

【原文】 11•5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1)于其父母昆(2)弟之言。”

【注释】 (1)间:非难、批评、挑剔。 (2)昆:哥哥,兄长。

【译文】 孔子说:“闵子骞真是孝顺呀!人们对于他的父母兄弟称赞他的话,没有什么异议。

【评析】一个人是不是孝,不是自己说了算,而是父母兄长以及邻居说了算。见出孝在当时就是光荣模范的人物了。]

【原文】 2•5 孟懿子(1)问孝,子曰:“无违。”樊迟(2)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 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注释】 (1)孟懿子:鲁国的大夫,即下文孟孙其父临终前要他向孔子学礼。 (2)樊迟:孔子的弟子。

【译文】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评析】 孔子极其重视孝,要求人们对自己的父母尽孝道,无论他们在世或去世,都应如此。可见,孝不是空泛的、随意的,必须受礼的规定,依礼而行就是孝。

【原文】 1•7 子夏(1)曰:“贤贤易色(2);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3);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释】 子夏:孔子的学生。 (2)贤贤易色:即看重贤德而轻视女色。 ()致其身:致,意为“献纳”、“尽力”。这是说把生命奉献给君主。

【译文】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评析】 子夏认为,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他的学问的好坏,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实行“孝”、“忠”、“信”等伦理道德。试想,不忠不孝要学问有何用?

【原文】 2•6 孟武伯(1)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2)。”

【注释】 (1)孟武伯:孟懿子的儿子。

【译文】 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做子女的做到只要父母担心自己的身体健康就算孝了。”

【评析】在这里孔子大概是说 做子女的要加强道德品质的修养做个好人。

【原文】 2•7 子游(1)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注释】 (1)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吴人。

【译文】 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评析】对待父母若只供物质而不敬,不管他们的精神需求,那与犬马有何不同?

【原文】9•16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孔子说:“在外事奉公卿,在家孝敬父兄,有丧事不敢不尽力去办,不被酒所困,这些事对我来说有什么困难呢?”

【评析】忠与孝是孔子特别强调的两个道德规范。孔子本人就是这方面的身体力行者。试想,一个连孝都做不到的人能为国尽忠吗?


第三,为什么要孝?《论语》有以下论述:

【原文】 1•2 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3)。君子务本(4),本立而道生(5)。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6)?”

【注释】 (1)有子:孔子的学生。 (2)孝弟: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3)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 (4)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 (5)道: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6)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

【译文】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评析】 儒家认为,再把孝弟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就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孔子因此说明孝悌即为仁的根本这个道理。自春秋战国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都继承了孔子的孝悌说,主张“以孝治天下”,汉代即是一个显例,对民众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产生了极大影响,也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

【原文】 1•9 曾子曰:“慎终(1)追远(2),民德归厚矣。”

【注释】 (1)慎终:人死为终。这里指父母的去世。旧注曰:慎终者丧尽其哀。 (2)追远:远指祖先。旧注曰:追远者祭尽其敬。

【译文】 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评析】 孔子 “敬鬼神而远之”,但他却非常重视丧祭之礼。在孔子的观念中,祭祀之礼是一个人孝道的继续和表现。通过祭祀之礼,,可以寄托和培养个人对父母和先祖尽孝的情感。儒家重视孝的道德,是因为孝是忠的基础,希望人们成为有教养的忠孝两全的君子。只要做到忠与孝,那么,社会与家庭就可以得到安定。

【原文】 2•20 季康子(1)问:“使民敬、忠以(2)劝(3),如之何?”子曰:“临(4)之以庄,则敬;孝慈(5),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注释】 (1)季康子:鲁哀公时任正卿,是当时政治上最有权势的人。 (2)以:连接词,与“而”同。 (3)劝:勉励。这里是自勉努力的意思。 (4)临:对待。 (5)孝慈:一说当政者自己孝慈;一说当政者引导老百姓孝慈。此处采用后者。

【译文】 季康子问道:“要使老百姓对当政的人尊敬、尽忠而努力干活,该怎样去做呢?”孔子说:“你用庄重的态度对待老百姓,他们就会尊敬你;你对父母孝顺、对子弟慈祥,百姓就会尽忠于你;你选用善良的人,又教育能力差的人,百姓就会互相勉励,加倍努力了。”

【评析】 孔子主张“礼治”、“德治”,这不单单是针对老百姓的,对于当政者仍是如此。当政者本人应当庄重严谨、孝顺慈祥,老百姓就会对当政的人尊敬、尽忠又努力干活。

【原文】 2•21 或(1)谓孔子曰:“子奚(2)不为政?”子曰:“《书》(3)云:‘孝乎惟 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4),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注释】 (1)或:有人。 (2)奚:疑问词,相当于“为什么”。 (3)《书》:指《尚书》。

(4)施于有政:施:一作施行讲;一作延及讲。

【译文】 有人对孔子说:“你什么不从事政治呢?”孔子回答说:“《尚书》上说,‘孝就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把这孝悌的道理施于政事,也就是从事政治,又要怎样才能算是为政呢?”

【评析】孔子从事教育,不仅是教授学生的问题,而且是通过对学生的教育,间接参与国家政治,这是他教育思想的实质,也是他为政的一种形式。

玄首序

驯乎玄,浑行无穷正象天。阴阳 ,以一阳乘一统,万物资形。方州部家,三位疏成。曰陈
其九九,以为数生,赞上群纲,乃综乎名。八十一首,岁事咸贞。

玄测序

盛哉日乎,炳明离章,五色淳光。夜则测阴,昼则测阳。昼夜之测,或否或臧。阳推五福
以类升,阴幽六极以类降。升降相关,大贞乃通。经则有南有北,纬则有西有东。巡乘六
甲,舆斗相逢。历以记岁,而百谷时雍。

中:阳气潜萌于黄宫,信无不在乎中。

初一:昆仑磅礴,幽。 测曰:昆仑磅礴,思之贞也。
次二:神战于玄,其陈阴阳。 测曰:神战于玄,善恶并也。
次三:龙出于中,首尾信,可以为中庸。 测曰:龙出于中,见其造也。
次四:庳虚无因,大受性命,否。 测曰:庳虚之否,不能大受也。
次五:日正于天,利用其辰作主。 测曰:日正于天,贵当位也。
次六:月阙其抟,不如开明于西。 测曰:月阙其抟,贱始退也。
次七:酋酋,火魁颐,水包贞。 测曰:酋酋之包,任臣则也。
次八:黄不黄,覆秋常。 测曰:黄不黄,失中德也。
上九:颠灵气形反。 测曰:颠灵之反,时不克也

周:阳气周神而反乎始,物继其汇。

初一:还于天心,何德之僭,否。 测曰:也还心之否,中不恕也。
次二:植中枢,周无隅。 测曰:植中枢。立督虑也。
次三:出我入我,吉凶之魁。 测曰:出我入我不可不惧也。
次四:带其钩鞶,锤以玉环。 测曰:带其钩鞶,自约束也。
次五:土中其庐,设其金舆,厥戒渝。 测曰:庐金戒渝,小人不克也。
次六:信周其诚,上亨于天。 测曰:信周其诚,上通也。
次七:丰淫见其朋还于蒙,不克从。 测曰:丰淫见朋,不能从也。
次八:还过躬外,其祸不大。 测曰:还过躬外,祸不中也。
上九:还于丧,或弃之行。 测曰:还于丧,其道穷也。

礥(贤):阳气微动,动而礥礥,物生而难。

初一:黄纯于潜,不见其畛,藏郁于泉。 测曰:黄纯于潜,化在啧也。
次二:黄不纯,屈于根。 测曰:黄不纯,失中适也。
次三:赤子扶扶,元贞有终。 测曰:赤子扶扶,父母詹也。
次四:拔我不德,以力不克。 测曰:拔我不德,力不堪也。
次五:拔车山渊,宜于大人。 测曰:拔车山渊,大位力也。
次六:将其车,入于丘虚。 测曰:将车入虚,道不得也。
次七:出险登丘。或牵之牛。 测曰:出险登丘,莫之代也。
次八:车不拔,骭轴折。 测曰:车不拔,躬自贼也。
上九:崇崇高山,下有川波其人有辑航,可与过其。测曰:高山大川,不辑航不克也。

闲:阳气闲于阴,礥然物咸见闲。

初一:蛇伏于泥,无雄有雌。终莫受施。测曰:蛇伏于泥,君不君也。
次二:闲其藏,固珍宝。测曰:闲其藏,中心渊也。
次三:关无键,舍金管。测曰:关无键,盗入门也。
次四:拔我輗軏,小得利小征。测曰:拔我輗軏,贵以信也。
次五:礥而闲而,拔我奸而,非石如石,厉。测曰:礥闲如石,其敌坚也。
次六:闲黄垁,席金笫。测曰:闲黄垁,以固德也。
次七:跙跙,闲于遽篨,或寝之庐。测曰:跙跙之闲恶在舍也。
次八:赤臭播关,大君不闲,克国乘家。测曰:赤臭播关,恐入室也。
上九:闲门以终,虚。测曰:闲门以虚,终不可实也。

少:阳气澹然施于渊物谦然能自韯。

初一:冥自少,眇于谦。测曰:冥自少,不见谦也。
次二:自少不至,怀其恤。测曰:自少不至,谦不诚也。
次三:动韯其得,人主之式。测曰:韯其得,其谦贞也。
次四:贫贫,或妄之振。测曰:贫贫妄振,不能守正也。
次五:地自冲,下于川。测曰:地自冲,人之所圣也。
次六:少持满,今盛后倾。测曰:少持满何足盛也。
次七:贫自究,利用见富。测曰:贫自究,富之聘也。
次八:贫不贫,人莫之振。测曰:贫不贫,何足敬也。
上九:密雨溟沐,润于枯渎,三日射谷。测曰:密雨射谷,谦之敬也。

戾:阳气孚微,物各乖离,而触其类。

初一:虚既邪,心有倾。测曰:虚邪心倾怀不正也。
次二:正其腹,引其背,酋贞。测曰:正其腹,中心定也。
次三:戾其腹,正其背。测曰:戾腹正背,中外争也。
次四:夫妻反道,维家之保。测曰:夫妻反道各有守也。
次五:东南射兕,西北其矢。测曰:东南射兕,不得其首也。
次六:准绳规矩,不同其施。测曰:准绳规矩,乖其道也。
次七:女不女,其心予,覆夫谞。测曰:女不女,大可丑也。
次八:杀生相午,中和其道。测曰:杀生相午,中为界也。
上九:仓灵 之雌,不同宿而离失则岁之功乖。测曰:仓灵 之雌,失作败也。

上:阳气育物于下,咸射地而登乎上。

初一:上其纯心,挫厥鏩鏩。测曰:上纯其心,和以悦也。
次二:上无根,思登于天,谷在于渊。测曰:上无根,不能自活也。
次三:出于幽谷,登于茂木,思其珍榖。测曰:出谷登木,知方向也。
次四:卽上不贞,无根繁荣,孚虚名。测曰:卽上不贞,妄升也。
次五:鸣鹤升自深泽,阶天不作。测曰:鸣鹤不作有诸中也。
次六:升于堂,颠衣到裳,廷人不庆。测曰:升堂颠到,失大众也。
次七:升于颠台,或拄之材。测曰:升台得拄,辅拂坚也。
次八:升于高危,或斧之梯。测曰: 升危斧梯, 失士民也。
上九:栖于菑初亡后得基。测曰:栖菑得基后得人也。

干:如人钻乎坚, 铪然有穿.

初一:丸钻钻于内隟厉。测曰:丸钻于内,转丸非也。
次二:以微干正,维用轨命。测曰:以微干正, 维大谏微也。
次三:箝键挈挈,匪贞。测曰:箝键挈挈, 干禄回也。
次四:干言入骨,时贞。测曰:干骨之时,直其道也。
次五:蚩蚩,干于丘饴,或锡之坏。测曰:蚩蚩之干锡不好也。
次六:干干于天贞驯。测曰:干干之贞,顺可保也。
次七:河戟解解,遘。测曰:河戟解解, 不容道也。
次八:赤舌烧城,吐水于瓶。测曰:赤舌烧城, 君子以解祟也。
上九:干于浮云,从坠于天。测曰:干于浮云, 乃从天坠也。

狩(爻守):阳气强内而弱外, 物咸扶而进乎大.

初一:自我匍匐,好是冥德。测曰:匍匐冥德,若无行也。
次二:荧狩狧狧,不利有攸往。测曰:荥狩狧狧,多欲往也。
次三:卉炎于狩,宜于丘陵。测曰:卉炎丘陵,短临长也。
次四:狩于酒食,肥无誉。测曰:狩于酒食,仕无方也。
次五:狩有足,讬坚榖。测曰:狩有足,位正当也。
次六:独狩逝逝,利小不利大。测曰:独狩逝逝,不可大也。
次七:白日临辰,可以卒其所闻。测曰:白日临辰,老得势也。
次八:蚤虱之狩,厉。测曰:蚤虱之狩,不足赖也。
上九:全狩,絭其首尾,临于渊。测曰:全狩之絭恐遇害也。

羡:阳气赞幽,推包羡爽,未得正行。

初一:羡于初其次迂涂。测曰:羡于初后难正也。
次二:羡于微,克复可以为仪。测曰:羡微克复,不远定也。
次三:羡于涂,不能直如。测曰:羡于涂,不能直行也。
次四:羡权正,吉人不幸。测曰:羡权正,善反常也。
次五:孔道夷如,蹊路微如,大舆之忧。测曰:孔道之夷,奚不遵也。
次六:大虚既邪,或直之,或翼之,得矢夫。测曰:虚邪实夫,得贤臣也。
次七:曲其故,迂其涂厉之训。测曰:曲其故,为作意也。
次八:羡其足济于沟渎,面贞。测曰:羡其足,避凶事也。
上九:车轴折,其衡抈,四马就括,高人吐血。测曰:轴折吐血,不可悔也。

差:阳气蠢辟于东,帝由羣雍,物差其容。

初一:微失自攻,端。测曰:微失自攻,人未知也。
次二:其所好, 将以致其所恶。测曰:其所好, 渐以差也。
次三:其亡其亡将至于晖光。测曰:其亡其亡震自卫也。
次四:过小善善, 不克。测曰:过小善,不能至大也。
次五:过门折入,得彼中行。测曰:过门折入, 近复还也。
次六:大跌,过其门,不入其室。测曰:大跌不入诚可患也。
次七:累卵业嶪,惧贞安。测曰:累卵业业, 自危作安也。
次八:足累累, 其步躟跃, 辅铭灭麋。测曰:足累累,履过不还也。
上九:过其枯城或蘖青青。测曰:过其枯城,改过更生也。

童:阳气始窥,物僮然咸未有知。

初一:颛童不寤,会我蒙昏。测曰:颛童不寤,恐终晦也。
次二:错于灵蓍,焯于龟资出泥入脂。测曰:错蓍焯龟,比光道也。
次三:东辰以明,不能以行。测曰:东辰以明,奚不逝也。
次四:或后前夫,先锡之光。测曰:或后前夫,先光大也。
次五:蒙柴求兕,其得不美。测曰:蒙柴求兕,得不庆也。
次六:大开惟幕,以引方客。测曰:大开惟幕,览众明也。
次七:修侏侏,比于朱儒。测曰:洙侏之修无可为也。
次八:或击之,或刺之,修其玄鍳,渝。测曰:击之刺之,过以衰也。
上九:童麋触犀,灰其首。测曰:童麋触犀,还自累也。

增:阳气蕃息,物则增益,日宣而殖。

初一:闻贞增默,外人不得。测曰:闻贞增默,识内也。
次二:不增其方,而增其光,冥。测曰:不增其方,徒饰外也。
次三:木以止渐增。测曰:木止渐增,不可盖也。
次四:要不克,或增之戴。测曰:要不克,可败也。
次五:泽庳其容,众润攸同。测曰:泽庳其容,谦虚大也。
次六:朱车烛分,一日增我三千,君子庆,小人伤。测曰:朱车之增小人不当也。
次七:增其高,刃其峭,丘贞。测曰

我背中人蛮狠


靖宇县18216296875: 太玄经在哪儿能找到.
延和甘草: 《太玄经》这儿有卖的,但是是网购 http://book.kongfz.com/9469/23946066/ 这儿是网上全文阅读 http://www.tushucheng.com/read/taixuanjing/ 《周易》在书店里都有卖的啊

靖宇县18216296875: 李白古风里的《侠客行》“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太玄经是谁写的? -
延和甘草: 《太玄经》作者汉代扬雄

靖宇县18216296875: 谁懂《太玄经》 -
延和甘草: 《太玄经》,汉扬雄撰,也称《扬子太玄经》,简称《太玄》、《玄经》.《四库全书》为避康熙皇帝玄烨之名讳,改为《太元经》. 《新唐书 艺文志》作十二卷,《文献通考》作十卷.其书模仿《周易》体裁而成.分一玄、三方、九州、二...

靖宇县18216296875: 关于金庸的小说里武功和人名的来源 -
延和甘草: 1.武功的话,正派的功夫大都不是金庸取的,历史上都有.金庸主要选取了名称许多好听好记的功夫,像少林,武当的功夫名称,大家耳熟能详.如易经经 一些不太出名的门派,如《笑傲》中五岳剑派他都选取门派的镇派功夫. 历史上没有或...

靖宇县18216296875: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具体是什么意思 -
延和甘草: 个人认为,理解这句话的关键是两点: 1、正确读文断句,这句话前半句“谁能书阁下”有两种读法:A“谁能——书——阁下”,B“谁能——书阁——下”. 2、联系前面诗句. 下面具体分析一下: 一、前半句读作:“谁能——书——阁下”...

靖宇县18216296875: “天地玄黄”是什么意思???? -
延和甘草: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宇宙这个概念,是我们中国首先提出来的,所谓百宇指的是空间、宙指的是时间,合在一起就是时空的概念 .(《淮南子:四方上下谓之宇,古往今来谓之宙》.这个概念在西方,是由爱因斯坦才提出来的,而我们现在在《千字文》上就看到了,也度就是说在这方面我们又比西方高明了两千多年. 玄的意思是黑色,用在这里表示高空的深青色彩;我们中回华民族的发源地是在黄河流域,土质呈微黄色,所以说是“天地玄黄”.关于宇宙的形成,上面已经提到,按现在的说法是在150亿年前生成的,在古代,还没有现在各种先进的设备和仪答器来进行科学的观测和测量,所以只能用一个形容词“洪荒”来代表那个极为遥远的年代,相当与佛教上“无始”的概念.

靖宇县18216296875: 杨雄<<太玄经>>的具体哲学思想是什么,对后世影响力如何? -
延和甘草: 扬扬雄的哲学思想,主要反映在他仿《周易》而作的《太玄经》中."玄"就是天,就是道,是支配阴阳的"神",指导思想是形而上学的;但在解释"自然"时,又具有唯物主义倾向.比如,他讲"道法自然",承认事物的因革损益、转化依存的关系,在认识论上尊重事物的本来性质,又是可取的.《太玄经》是扬雄精心撰写的著作,他对自己的这部著作极为重视,也极为自负.他以当代孟子自居,著《太玄经》有代替《周易》地位的用心,意在构造一个新的世界图式.但是,扬雄在世或死后,《太玄经》遭到世人的冷遇,"终不显"(《汉书》本传语).

靖宇县18216296875: 请问:玄生万物,九九归一什么意思? -
延和甘草: 玄生万物,九九归一.玄就是道.玄,深奥 ,神妙,难以捉摸.玄是人们对道的感觉.《道德经》第一章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靖宇县18216296875: 李白的《侠客行》是什么社会背景下写的? -
延和甘草: 应该是726--727年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李白“骇骥筋力成,意在万里外.”于是“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途中,他写了著名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人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出三峡后...

靖宇县18216296875: 天地玄黄什么意思 -
延和甘草: “天地玄黄”一句出自于《易经》.《易经》里说“天玄地黄”,这里为了押韵改作“天地玄黄”这种不改动古人文字的引经,为明引.“宇宙洪荒”出自于《淮南子》与《太玄经》.《淮南子》里说“上下四方叫作宇,古往今来叫作宙”....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