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指教历史高人,关于二战后初期日美贸易摩擦

作者&投稿:杜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二战后日本的发展史~

美国确实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更多的是日本从政府到民间的努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影响战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内外因素

研究这一问题,不仅有助于深入认识日本经济特征,而且日本发展经济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也是一个很好的借鉴。下面提供简单的和详细的两种分析:

(1)简单分析:

除多优良港湾外,促使日本工业业发展的原因还有以下几方面。

●深刻的历史原因。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后,对外侵略扩张,实行殖民统治,靠战争和掠夺来积累资本,刺激本国的工业发展,给亚洲许多国家带来深重的灾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出于战略需要,投入巨额资金扶持日本经济,使日本工业很快得到恢复。从50年代开始,欧美发达国家相继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日本抓住机遇,使工业生产开始高速增长。

●重视科技。日本一直重视发展科技。80年代,日本又提出了“科技立国”的新战略。在大力开发尖端科技的同时,日本特别重视将国内外先进的科技成果产业化,从而推动了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和出口。

●发展教育。日本发展经济的优势之一是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因此,日本努力发展国民教育,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同时,日本政府通过“危机意识”的灌输,使国民自觉地努力工作。长期以来,日本人工作强度之大和每周工作时间之长,是欧美发达国家无法比拟的。

(摘自高中地理新教材)

(2)详细分析

日本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在战后不同时期,日本经济发展有着不同的业绩和表现,但从总体上看,其发展速度一直遥遥领先于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其宏观及微观经济效益也令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望尘莫及。日本之所以能够从战败的废墟上迅速站立起来,随之又实现了经济的长期高度发展,这中间既有历史方面的原因,也得益于战后政治、经济等多方面有助于经济发展的条件,还受益于战后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

一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历史条件历史赋予战后日本的条件是双重的:既有不利的一面,也有有利一面。而日本政府和社会各界却在充分认识客观条件的基础之上,有效地利用了其有利的一面,最大限度地改变了其不利的一面,从而实现了经济的长期迅速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时,日本经济、政治和社会各方面均处于严重的瘫痪和混乱状态,大多数国民在饥饿失业的困境中几乎失去了恢复和重建经济的信心。但事过不久,日本政府即重金聘请了许多专家,请他们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对日本经济恢复和进一步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条件进行评估。专家们指出,日本面临的不利条件主要是:(1)国土狭小,总面积只有37.7万平方公里,而山地和丘陵又占总面积的75%。(2)矿产资源贫乏。虽有铁矿和煤矿,但储量极少,而原油储量则更少,只有900万吨左右。(3)人口相对过剩,人均耕地面积太少。(4)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技术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大约落后20~30年。(5)产品国际竞争能力差,被视为劣等货。(6)战败投降,社会生产力遭到巨大破坏。(7)企业资金不足。同时他们也指出,日本经济发展不光有不利条件,也有有利条件:(1)尚有相当的物质技术基础。(2)重化工业发展有较长历史,也较为先进,尽管已转化成了军工产业,但恢复民用并不难。(3)劳动力质量高,这是自明治维新以来重视教育的结果。(4)国民长期接受岛国意识熏陶,受儒家思想影响,又吸收了西方的市场经济观念,危机感和竞争意识强,工作勤奋,集体感强,能够联合对外。(5)拥有大量高级技术管理人才,随着战后对日官僚财阀的整肃,他们脱颖而出,走上社会经济、政治主导岗位。(6)国家干预经济有经验,效果突出。(7)有美国的保护,军费支出少。(8)国际上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贸易自由化进步显著。(9)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尤其是大战中的军工技术大量转向和平经济,新的科学技术在和平环境中发展更快。(10)作为东亚经济强国,日本在东亚乃至整个世界,均有着广泛的经贸关系,有利于展拓市场。

鉴于上述情况,日本采取了一整套扬长避短,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其中主要是:(1)在恢复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确立了政府、金融机构、社会经济团体、企业以及从业人员、消费者等相互协调的经济体制,利用协调的力量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经济优势,克服社会竞争不足和竞争过度两方面的不利影响;(2)用联合的力量对外,吸收海外的技术、资源、管理,同时,为防御海外资本的侵入,组成各种贸易组合等;(3)建设加工贸易型经济,一方面进口海外廉价资源,引进海外先进技术,另一方面将加工的产品出口到海外;(4)加强质量管理,创造出一整套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以优质、低价、服务周到的产品占领海外市场;建立强有力的金融组织体系和相应的金融制度,解决企业资金不足问题等等。

战后日本扬长避短,有效地克服了战后初期的困难局面,走上了高速增长之路。

1973年石油危机前后,日本认识到自身在资源、能源供应方面极度依赖国外的严重性,决定实施“科学技术立国”新战略。出于这种认识,日本大力开发自动化产品,建立新的资源开发和供应相结合的体制,倡导开展全民节约资源、能源活动,调整产业结构,拓展国内市场。由此,很快就克服了石油危机的影响,并把资源、能源供应紧张的国际环境,作为其经济技术再次超越欧美国家的绝好时机加以利用。

80年代,日本经济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实力的经济,有能力和条件在全世界范围内纵横驰骋。同时,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经济衰退,需要外部资金输血补充;以亚洲“四小龙”台湾、韩国、香港、新加坡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要实现经济跳跃增长,需要外部资金技术支持;以中国为代表的改革开放国家,需要大量引进外资,不断吸收海外先进技术。这些无不为日本经济提供了广阔的海外活动场所。于是,日本大举向海外投资,从国际化的角度安排日本产业、企业发展结构,与美国、欧共体、亚洲“四小龙”、东盟等组成多层次多水平和垂直交叉的国际分工体系,通过投资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绕过贸易摩擦暗礁,做到既广泛利用海外资本市场为自己眼务(这与欧美国家要借日本投资解决就业、经济衰退的愿望相反),又取得了土地利用、劳动力价格、产品市场方面的比较成本收益。

总的来看,日本在经济发展的各个重要时期,都能较深刻、较实际、较长远地认识自身及国际上的条件,进而采取卓有成效的对策,做到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促进经济的高速增长。

二 相对稳定、较有活力的政局

政局稳定是制定和实施连续的经济政策,合理分配经济资源,促进经济长期发展的保证;而政治活力又是关系到能否消除腐败和低效率,能否最大限度地促成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战后日本在这方面也具有多项优势。

(一)一党长期执政

从1955年到1993年,自民党一党执政达38年。这使日本经济政策,具有相当大的稳定性,如从50年代中。期开始的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和从70年代中期开始的经济稳定增长时期,日本先后长期推行了贸易立国战略和科技立国战略;又如80年代以来长期实施经济国际化政策等。

自民党并非铁板一块,其内部派系较多,各派系之间的争斗频繁。但在通常的情况下,争斗的结果是谁能给企业及社会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谁就能上台执政。上台执政者必须协调与其他派系的关系,保证自民党的统一,贯彻全党稳定发展经济的政策。

1993年7月自民党因一系列导闻接边曝光而终于被七党一派联合击败,让出多年执掌的大权。自此,日本政局进入相对不稳定时期。这种新的政局能否促进日本经济发展,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二)政府的中坚工作人员稳定

日本政府各省厅的大臣和长官虽因首相更迭而变换,但各次长、局长及其下的课长和一般工作人员却长期稳定。这些人往往是政策的倡议者、最初起草者和组织实施的具体责任人。他们大多出身于以东京大学为首的名牌大学,经过严格筛选才进入政府工作,一般是出类拨萃者。他们入政府后可以一直工作到退休,岗位较为稳定,有条件从长计议,制定有效的政策,并认真组织实施。日本政府几十年如一日地贯彻实施经济优先的路线,长期实行相应的贸易促进和保护政策,无不与这些精于的政府工作人员有关。

(三)依照法律进行管理

法律是政府工作长期稳定高效的保证。日本政府的全部运行都是在法律的规制下实现的。宪法和各种机构设置法,规定了议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政府各个机构的性质,设置方法,规模,运行方法等,公务员法规定了公务员所必须履行的各种职责,工作范围,违犯法令的处置方法等。这些法令,保证了政府工作相对规范化、程序化、效率化,使各项工作、各种政策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

(四)反对党和相对独立的新闻媒介有利于防止政府腐败和僵化

政府任何一项法案在国会上的通过都要经过多党辩论,最后往往包含有向反对党妥协的成份。新闻媒介有助于监督和制止政府任何滥用职权的倾向。这些方面加上其他一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使日本政局既相对稳定,又具有活力,能够促进经济不断发展。

三 有利的国际环境

日本是一个加工贸易国,国际环境如何,对其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极大。

从总的方面来看,战后的国际环境一直比较有利于日本经济的发展。

(一)美国的扶植和利用

战后美国占领日本之初,帮助日本铲除了军国主义、封建主义势力及其社会经济基础,制定了一系列现代法令,建立起比较合理的市场经济体制。1947年以后,美国又变打击日本为扶植和利用日本,与日本建立安保体制,美国负责日本的安全保障,日本不设立正式军队。由此,日本大大节省了军费开支,相应增加了发展经济的能力。在1950~1952年的朝鲜战争中,美国从日本订购军需物资达23.9亿美元,1964~1968年越南战争期间,美国又从日本订购军需物资达18.8亿美元。除这些有形的直接订购物资外,美国还相应地为日本产品进入东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市场打开了通道。

另外,美国为了扶植日本这个远东地区的盟友,为其提供了一系列帮助和支持,如允许日本自由地从美国及相关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引进各种技术,允许其产品自由进入它们的市场,允许日本从美国等国引进资金,等等。

(二)相对充足而廉价的资源能源供应

战后,世界资源、能源的新发现和大量开采及其在世界市场上的廉价供应,为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战后东南亚、大洋洲和南美许多国家铁矿的开发,以中东和非洲新油田的发现和开采为中心的世界石油产量激增和价格的低廉化,对日本这个极端缺乏资源、能源的国家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条件。如在1955~1970年,世界市场原油价格每桶仅为1.59美元,此间日本以大量消耗石油为基础的重化工业正处于发展中,这对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无疑是极为有利的。

(三)世界性科技革命高潮的出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在50年代以后,形成了以电子和微电子技术、原子能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和新材料开发和利用技术等为代表的世界性的科技革命高潮。这就为日本更新技术设备,开发新产品,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特别在美国侧重于研究而忽视应用的情况下,日本捷足先登,直接应用了最先进的技术成果。

(四)国际经济组织作用的加强

战后,经济发达国家为了创立以美国为核心的自由贸易体制,先后成立了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一系列全球性的国际经济组织。这些组织在排除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推进国际贸易自由化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日本从1952年重返国际舞台后。也相继参加了其中的一些组织,并享受到进出口方面的许多特殊优待,如贸易、资本自由化进程被获准相对滞后等等。这对战后日本出口主导型经济的迅速发展,无疑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 以高储蓄为基础的高投资

社会生产规模的扩大,经济发展速度的提高,直接取决于投资水平的高低。战后日本经济的长期高速发展,在相当程度上也是以高投资为基础的。无论从投资的增长速度还是从其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看。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当中日本都是极高的。1961~1970年,日本企业设备投资的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5.2%,而其他发达国家中最高的法国也只有9.1%,美国、英国、联邦德国、意大利和加拿大更分别仅为3.9%、4.7%、5.7%、5.2%和5.4%,均远远低于日本的水平。

企业设备投资的增长,不仅是企业生产规模扩大的物质基础,更重要的还是其得以引进先进技术,更新落后的机器设备,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增强市场包括国际市场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重要保证。日本在战后之所以能大量引进和吸收外国先进技术,推进国内经济高速发展,与其高水平的企业设备投资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日本企业之所以能够迅速增加设各投资,主要并不是依赖其自身的积累,而是依赖从银行的贷款。战后直到70年代中期以前,日本企业资金筹措中来自银行贷款的比重一直呈上升之势,最高的1975年曾一度达到过85%以上。之后虽有所下降,但直到1990年仍高达80.9%。

银行贷款是以其吸收存款为基础的。战后日本金融机构之所以能向企业投放大量资金,是以其存款规模迅速扩大,储蓄率不断提高为条件的。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日本的储蓄率在战后始终是最高的。如在1955、1960、1965、1970、1975和1980等6个年份,日本的家庭储蓄率分别高达13.4%、17.4%、17.9%、18.1%、22.8%和17.9%,远远高于美国的5.8%、5.0%、6.6%、7.6%、9.4%和7.3%,英国的1.0%、5.1%、6.3%、6.2%、8.9%和11.2%。

五 较协调的经济体制

日本是实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家。但日本又与美、英等国那种强调经济自由的经济体制或经济模式有着重大区别。日本的经济体制较为协凋,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政、官、企三方结合

自民党长期执政,其经济方针。政策与政府的方针政策相统一。在议会中自民党多年来占有大多数议席,政府的经济方案能够通过。议员们借助于企业的支持进行活动,因而积极为企业谋取利益。这样,国会、政府、企业三者的关系便协调起来了。

(二)政府中设有大量审议会,协调各种经济关系

日本内阁各省厅都设有大量的审议会。如通产省内设有100多个审议会,共有审议会成员3000多名,他们由政府、企业界、研究者、消费者等各方面的专家代表所组成,审议经济方案,提出意见,以供政府决策时参考。审议会集中反映各方面的见解,可以事先协调各种关系,有利于综合经济效益的提高、防止经济漏洞的出现。

(三)充分发挥各种经济团体的作用

日本的经济团体,主要是企业自愿联合组成的经济技术协调组织。它们的大量存在和充分发挥作用,协调了政府与企业,以及团体内各个企业成员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用联合的力量解决各种困难,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共同提高国际竞争能力,防止内部过分竞争所带来的损失。值得提出的是,这种协调只反映在共同对外上,各成员企业之间的竞争并未因此而消失,相反变得更加激化和深入。

(四)积极发挥政府的政策调控、行政指导作用

日本政府通过税收、国债、财政投资、融资、设立政府金融机构、开办国营和半国营事业,掌握有相当的经济实力,同时利用经济计划、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公共投资政策来调控社会经济发展。与欧美不同的是,欧美国家政府侧重于反危机管理,主要是通过控制总需求来刺激或1抑制经济发展。日本则对经济进行全面调控,在此基础上较多地刺激社会总供给能力的发展、出口的增加。另外,日本政府还利用行政指导的方法参与社会经济管理。行政指导与审议会制度往往有联系。它随时进行,能够深入到社会经济的具体环节之中,非常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高效发展。

(五)企业推行集团主义经营方式

日本大企业多数长期实行终身雇佣制度,对企业职工工资采取年功序列工资制与奖金制度相结合,按照企业而不是按行业组织工会;把企业看成是全体工作人员的一个命运共同体,企业有风险,全体从业人员共同承担,宁可减少工资也不轻易裁员;企业采用职务晋升、调转工作来保持领导干部的勤奋廉洁,利用奖金等方式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企业的劳资关系比欧美国家协调,从业人员往往把企业看成是自己的家,为企业发展尽心尽力。由于日本经济体制具有较强的协调色彩,以至于有人将其概括为“协调型经济体制”或“协调型经济模式”。战后近半个世纪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日本的这种经济体制,在相当程度上适应并促进了其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需要。

当然,日本经济的超常高速增长还有很多原因,如长期大量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巧妙加以利用和发展,劳动生产率增长较快;日元汇率长期偏低对日本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积极开发国内外市场;建立分工合理的金融组织体系,长期限制证券交易事业的发展,抑制金融投机以及日本民族的忍辱负重、勤奋耐劳精神等等。

①日本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进一步废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②美国对日本的扶植。③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全力进行经济建设。④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调整国内产业结构,促进出口。例如,60年代末,日本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视机生产国之一,并大量出口。当时,日本生产的纤维和黑白电视机出口美国,超过美国该产品进口数的1/10,从而引起美日贸易摩擦。课文中的插图《60年代末日本的电视机工厂》反映了60年代末日本大量生产电视机的情况,⑤积极发展教育,培养人才。1950年,日本的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率就已经达到99%;1970年,高中学生考进大学的已达23.6%。教育的发展,为经济现代化提供了高素质的人才。⑥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期间,美军的大批军事及后勤物资订货,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使日本经济迅速活跃起来。

80年代以后,日本加大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力度,推动经济稳步发展。

据统计,1960年~1970年间,日本的工业生产年均增长16%,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1.3%。1968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联邦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1986年,日本的黄金储备达到421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1987年,日本的外汇储备超过联邦德国,居世界首位,1988年,日本的人均收入达1.9万美元,超过同期美国的1.8万美元。1988年,根据权威的美国《商业周报》统计,世界排名前30名的大公司中,日本占了22家。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2.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同时,日本在日美同盟的前提下展开了所谓的“多边自主外交”。1972年9月,日本和中国恢复邦交。1982年上台的中曾根康弘首相在多次场合公开声明,日本还要谋求做一个政治大国,在国际事务中有更多的发言权,并积极争取得到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席位。7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军费逐年增加,成为美国重要的战略伙伴。

说明:日本军事实力的膨胀,引起亚洲人民的高度警惕。

归纳小结:①战后国民经济非军事化,政府得以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②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③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④美国的援助和扶植。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吸取历史教训,推行社会福利政策,缓和社会矛盾,人民生活得到改善。然而,矛盾冲突依然存在。

  、日美贸易摩擦的原因
  日美贸易摩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两国不同的产业结构、经济政策以及市场战略。
  1、易立国是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基本国策
  对外贸易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列宁在分析国外市场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意义时曾经指出:“没有对外贸易的资本主义国家是不能设想的,而且的确没有这样的国家。”日本也不例外,对外贸易是日本生存攸关的重大问题。日本是一个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要发展工业,必须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原材料,而要进口大量的原材料,就必须扩大商品的出口来获得外汇,这是日本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战后,日本置于美国的控制下,全面依赖美国。根据日本第一次《通商白皮书》的统计,在1945年9月至1946年12月间,日本对美国的出口占日本出口总额的77%,从美国进口占日本总额的97.5%,而出口额只有进口额的1/3左右。进入60年代以后,随着工业现代化的进展,日本的对外贸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1950年-1975年的25年间,日本出口贸易扩大了67倍,平均增长率为19%。进口贸易扩大了58倍。在日本出口中,美国是其主要的出口市场,50年代主要是纺织品和其他轻工业品,60年代起重工业化学工业品迅速增多,到70年代初已经占对美出口总额的70%左右,并且都是高附加值的工业品。随着日本技术的不断革新和提高,向美出口的品种越来越多,数量也越来越大,美国成为日本最大的出口市场。而进口主要是来自亚洲价格较低的初级产品。这种对外贸易的特殊的结构,造成日美贸易顺差不断增加,日美矛盾不断加深,摩擦始终不断。
  2、市场战略是日美贸易摩擦的又一主要原因之一
  日本国内市场狭窄,资源短缺,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日本要使经济持续的发展,就必须有广阔的国外市场来支撑。战后不久,日本就把美国市场作为日本企业进军的主要战场。并经过详细调查后,制定出具体的对美市场战略。这一战略是由产品战略、价格战略、销售战略和宣传战略构成。继之以多性能、低价格、高质量的轻薄短小产品,从薄弱环节为突破口,打开美国的市场,使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给美国企业造成严重的冲击,摩擦不断的发生。同时,日本对本国市场又采取保护性战略,使美国产品很难进入日本市场。这与美国推行的全球市场战略发生尖锐的矛盾,美国一再要求日本进一步开放市场,更多的进口美国的产品。使日美双方互相指责,矛盾进一步加深,摩擦逐起,一波为平一波又起。
  3、不同的经济制度是造成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
  日美两国虽然都是发达国家,但两国的经济制度却不同。战后初期指导日本经济的主要理论是“下村理论”,其中“资本产出系数”和“进口依存度”是“下村理论”的两根支柱,并根据这一理论制定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1960-1970年)。《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实际上是一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它的目的是通过增加政府投资、扩大公共事业与提高社会福利等途径,为私人资本的投资创造有利条件,扩大国内市场。其后,日本又先后制定了六个长期经济计划。这些计划的实施使日本实现了世界经济强国的目标,国际收支从逆差转为顺差。随着日本对外顺差的不断增加,与美国的摩擦也不断加剧。同时,日本的百姓的储蓄大于投资,在国际收支方面也表现为顺差。与此相反,美国战后在凯恩斯经济学的理论指导下发展经济,使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这一经济发展过程中,美国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国。高消费引起低储蓄和财政赤字,体现在国际收支上就是逆差。
  4、日本经济的萧条也是日美贸易摩擦的一个原因
  进入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持续的萧条,许多主要产业经营不善。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使日本企业更是雪上加霜。1998年,日本经济的增长率也未能逃脱负增长的厄运,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日本企业也纷纷倒闭,1998年,共倒闭企业19671家,失业率也连连创历史最高水平,内需也大幅减少。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企业为转嫁国内的危机,竭力扩大对国外市场的出口,日对美贸易顺差增大。同时,日元贬值美元坚挺,日本对美出口竞争力增强,美国市场进一步受冲击。于是,双方互相指责,日美贸易摩擦加剧。
  三、日美各自采取的对策
  进入80年代以来,日美贸易摩擦不断加剧,贸易战此起彼伏,接连不断。对此,日美双方不断采取对策和措施,反击对方,维护自己的利益。
  1、日本对美国的贸易摩擦对策
  在日美贸易摩擦中,日本对美的对策总的来说是一种随机应变、拖磨兼用、并无定规的对策,最终避免了一次又一次的贸易摩擦,并从中获得好处。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主要对策:
  1)、推行战略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战后,日本在对外贸易方面,始终采取战略贸易保护主义。虽然从1949年12月制定了《外汇及外贸管理法》,对外出口的统制基本取消,但进口贸易一直推行保护主义政策。使日本的一些产业得到长足的发展,有的行业甚至从一片空白变成为世界领先水平。如:在电视机、半导体部门,日本已经完全击败美国而垄断了世界市场。在计算机行业,日本已经可以和美国平分秋色。这样,日本通过推行战略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使之产品与美国的竞争力大大的提高,美国原有的一些国际市场份额也不得不让给日本产品。即使美国国内的一些市场也没有办法,只好忍痛割爱。在日美贸易摩擦和冲突中,由于日本推行战略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较早,相对“理亏”。在日美贸易谈判中,只好处于守势。
  2)、以柔制刚
  在日美长期的贸易摩擦中,日本常常采取以柔制刚。日本在对美贸易摩擦谈判过程中,表面看来,日本貌似软弱,常常采取低姿态,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实际上,在过去的日美贸易摩擦中,在市场上日本处于优势,在贸易谈判上,美国处于优势。一方面,日本的产品不断的冲击美国产品,占领美国市场;另一方面,在摩擦谈判上,日本拖磨兼用的手段。直到最后在让。使日本消除了一次又一次摩擦,取得了重大的成功。
  3)、采取迂回战略
  日美的贸易摩擦每次都是美国首先提出严厉的制裁措施。日本方面也采取针锋相对的强硬态度,双方进行讨价还价。抓住美方“理亏”的环节,予以坚决的揭露和批评,给美方造成心里和舆论上压力。同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加紧在侧面进行活动,使之有利于日本的谈判。在美国态度十分强硬的情况下,日本为了确保美国市场的份额,首先作出一些让步,接受美国的一些条件,并促使美国也作出让步,最后达成对日方有利的协定。
  4)、自主出口限制对策
  在日美贸易摩擦达成协议后,“对某些商品日本要进行自主限制出口”,以缓解日美贸易摩擦。如:在日美钢铁贸易摩擦发生后,日本主动采取对美贸易自主限制,使1999年1月日本对美钢铁比上年同期减少25.6%,出口总量仅为23.3万吨,连续两个月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同时,日本厂家也表示,1999年对美钢铁出口总量能控制在美国的许可数量之内,270万吨的水平。对那些夕阳产业日本更是让步于美国,减少对美出口。通过这一措施,使日美贸易摩擦得到缓解。
  2、美国对日本的对策措施
  面对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持高不下,美国对日本不断的采取反击措施,并取得了成效,抑制了日本对美贸易顺差的进一步升高,其对策是多方面的,主要的对策措施有以下几种:
  1)、实施“公开的贸易政策”,制定惩罚范围
  进入80年代以来,日美贸易摩擦不断加剧,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持高不下。美国便废弃过去长期奉行的自由贸易政策,开始实施所谓的“公开的贸易”政策。一方面对日本实行报复和制裁;另一方面,自己也开始实行战略性贸易政策。1987年3月,美国对日本四种电子产品征收100%的“惩罚性”关税。日本政府感到非常恐慌,中曾根首相急忙于4月底访问美国,向美国承诺:开放国内商品、资本和劳务市场;允许美国企业参加日本机场等的建设;加紧实施“前川报告”的计划。
  2)、侵略性的单边主义战略
  美国在国际关系交往中,依仗其世界经济大国的地位,推行“侵略性的单边主义”战略。通过“超级301条款”和“特别301条款”,单方面的向日本提出经济制裁或以制裁相威胁,以此来遏制日本商品向美国市场倾销,消除美国产品进入日本市场的障碍,迫使日本向美国商品和劳务开放市场。
  3)、通过政府谈判,兼用政治、外交手段扩大对日本的出口
  在日美的贸易摩擦中,美国不断的要求日本政府开放国内市场。常常是通过政治、外交手段来实现经济谈判得不到的结果。使日本在无奈中满足美国的要求,为美国商品进入日本市场开绿灯,被迫在金融、汽车、钢铁、玻璃制造及其零部件、航空运输、农产品等领域与美国达成协议。并且,在对外贸易中也不得不从美国进口商品,使美国的商品扩大在日本的市场份额。
  

具我所知,二战后初期日美贸易并没有摩擦,反到是其乐融融,关照有加。当然这是我知道的,你知道的摩擦可能是我不知道,所以我只说一点提供你参考并有利于搜集更多的资料。
二战是在美国两颗原子弹的轰炸下结束的,美国给了日本很大的打击,日本在不投降,明显美国就坚决要弄死他的架势,但是美国的全民团结意识和全民素质是和可怕的,在没受到原子弹的打击的时候日本已经是惨败的景象,但是日本主战派决心坚决战斗到底,死到最后一个人也不怕,受到打击以后日本主战派还是这样,逼供没退缩。这就是为什么所有的战犯头子都受到制裁,惟独日本的天皇跟么事人一样,墨索里尼和情妇逃亡的途中被枪杀,希特勒和情妇自杀。就日本天皇没事,美国原子弹打击完日本以后,还是很忌惮日本的,要不就彻底把日本全杀光从地球上消失,要不就打击完以后想办法安抚,打一巴掌给个甜枣。让日本消失这是绝对不可能的,这太没人性,不人道,盟军所谓正义的战争是不会这样的。所以蛇无头不行,日本得有人管理,而当时全民对天皇的依赖是谁也比不了的,结果天皇没受到任何制裁。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战后去日本访问,给日本天皇吓尿了都,想:这回完了,轮到他了,死定了。可是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选择跟天皇单独会谈,只说了一句话:以后,不管在治理国家上有任何的苦难都可以和我说,我会尽力帮助你。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说话是绝对有力度的,因为他是后来的美国总统。就是这样的原因,美国在二战后期给了日本很大的经济贸易的帮助,才帮助日本从受过原子弹打击的死国,快速崛起又变成了一个有实力的国家。具体包括,日本的电器,科技,和国家从建都给过日本帮助。这也是让日本变成美国跟班的开始。

二战后初期,日美有贸易摩擦?你的导师脑残了或者是你把时间搞错了吧。二战结束后日本一片废墟,有毛的东西可以出口啊。随后发生了中国和联合国在朝鲜的战争(就是我们说的抗美援朝)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美国在日本下了很多的订单,日本就是借助这个机会,经济才开始复苏的。


我国历史上哪朝哪代的死刑犯必须报经皇帝决定?请高人指教!
汉代,确切是说西汉。但是重大的死刑犯必须上报皇帝决裁!西汉设廷尉一职,职掌是管理天下刑狱。每年全国断狱总数最后要汇总到廷尉﹔州郡疑难案件要报请廷尉判处﹔廷尉也常派员为地方处理某些重要案件。有的还可驳正皇帝﹑三公所提出的判决意见。廷尉根据诏令﹐可以逮捕﹑囚禁和审判有罪的诸侯王或大臣。礼仪...

关于江苏沿海地区的历史上的名人...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王可风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中国水彩之父--李剑晨 中国民族音乐事业的开拓者--刘天华 近代著名刺绣艺术家--沈寿 著名作家--叶圣陶 著名史学家--顾颉刚 著名画家--李可染 著名中国画画家、装饰艺术家--保彬 著名国画家-- 亚明 著名画家-- 朱屹瞻 著名画家--傅抱石 著名...

中国道教“第一山”是哪里,至今仍隐居世外高人?
崆峒山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在这里儒释道三教在这里完美融合,崆峒山的“三教洞”,祀孔子、老子和释迦牟尼是三教共处相容的具体体现。在历史上,儒释道三教的大佬们在崆峒山相亲相爱一家,在教理、活动上都较融,真可谓是一大奇观。虽然崆峒山历经千年风雨,但不论时代如何变迁,作为&ldquo...

秦始皇的出生以及生平??? 请高人指教
请高人指教 秦始皇是谁生的啊... 秦始皇是谁生的啊 展开  我来答 4个回答 #热议# 你觉得同居会更容易让感情变淡吗?...秦始皇(前259—前210),嬴姓,名政,秦庄襄王之子,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统帅。 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嬴政,13岁即王位,39岁称帝。战国...

历史上真的有“陈传老人”吗?
而高人睡觉时,有苍龙守在东方,白虎伏在西方,丹田精气运转,五脏神水循环,然后神灵出窍,飘然遨游碧宫,上下昆仑紫府、福地洞天,这样的睡法不知道岁月迁移与...太宗大惊,请他进宫,问道;“先生这次来有什么指教?”陈传说:“老夫知陛下胸中有疑,特来为陛下判断。”太宗大笑道:“我就知道先生有预测的眼力,今天果然...

三国最聪明的人是谁,不是诸葛亮,司马懿,而是他
真正高人中的高人!整个三国历史的真正总导演就是这位水镜先生!所谓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等等,皆不过跑龙套的角色而已,他们打下来的地盘最后都被司马氏全盘接收,只不过是当司马氏家的管家罢了!所以三国真正幕后的设计师就是水镜先生,他的布局直接促成了司马家族最终得到了天下。所以一群成功的三国谋士...

颜良英雄,关羽真他妈的垃圾!
看三国动了真情,真是替古人担忧啊。其实每战列阵方圆,主将出马,单打独斗,这是小说的写法。什么温酒斩华雄,连这件事都是虚构的,更不消说战斩宋宪、杀魏续、战败徐晃等情节,这些都是为了衬托关羽出场的。实际的情况,不管是历史上哪个阶段,哪有战场上主将都最先出马的,有是有,但肯定是非常...

玄武门之变的原因是什么?
玄武门之变发动的原因是当时的太子嫉妒李世民的成就,怕他会危机到自己的地位,于是在突厥入侵的时候想趁机夺得他的军权。李世民在被逼无奈下发动了政变,杀掉了他的兄弟,逼自己的父亲退位,自己成为了皇帝。不过也不排除这其实是李世民早就事先计划好的情况,因为在他的身边一直有武将跟随,证明他早就...

关于王朔的小说《我的千岁寒》
《我的千岁寒》 写的是主人公慧能悟道的传奇故事,慧能从一个不识字的樵夫,成为享誉青史的一代宗师,被西方人称作“东方耶稣”,这个独特的历史现象,很是令人回味!小说融入了作者自己的哲学思考和人生观。王朔的小说《我的千岁寒》TXT下载;http:\/\/d102.d.iask.com\/fs\/800\/1\/8ee80ec6318d36c...

华罗庚的名言。 “学习如 ,。” 望高人指教!急用!!!谢谢!!万分感谢...
文化历史 时尚美容 情感心理 汽车 生活 职业 母婴 三农 互联网 生产制造 其他 日报 日报精选 日报广场 用户 认证用户 视频作者 日报作者 知道团队 认证团队 合伙人 企业 媒体 政府 其他组织 商城 手机答题 我的 华罗庚的名言。 “学习如 ,。” 望高人指教!急用!!!谢谢...

雁塔区18332816415: 概括指出20世纪上半期美日两国关系主流是什么?请结合中外历史中具体史实说明之.二战结束后,美国对日本政策有何改变?其改变原因是什么? -
亢垄玛特:[答案] (1)在20世纪上半期美国与日本在远东和太平洋问题上矛盾尖锐,它们相互争夺在该地区的霸权.史实:1917年,美日在中... 与美国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导致太平洋战争爆发.(2)二战结束后,美国开始改变对日本政策,扶持日本,1951年美国结束了...

雁塔区18332816415: 有详细关于日本二战后与美国的关系? -
亢垄玛特: 二战结束后,欧亚大陆成为一片火海. 西欧、东亚、东南亚是受伤最严重的地区. 而同样参加二战的美国,却因战火远离本土,而大发战争财. 最早接受美国援助的就是日本,在20实际5...

雁塔区18332816415: 二战结束到五十年代初期美日关系特征的形成的原因 -
亢垄玛特: 美国对日本实行经济软禁的政策:大力扶持日本经济回复.这一点让日本成为美国的最大债权国.

雁塔区18332816415: 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不平凡的时期,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国际格局风云变幻.联系所学知识,请回答:(1)二战后初期,美国成为经济... -
亢垄玛特:[答案] (1)政府采取了适当的经济政策,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或科教兴国. (2)经济全球化趋势;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与世界经济接轨.坚持科教兴国,抓好知识经济的发展,树立持续发展的观念等.

雁塔区18332816415: 战后初期日美安全体系的构建产生怎样影响 -
亢垄玛特: 日美同盟是亚太地区最重要的一对双边关系,其走向对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的稳定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战后初期,日美两国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结成了同盟关系.在随后的50多年间,两国同盟的性质与功能根据不同时期的国际政治背景,经历了一个渐进的演变过程.随着国际格局和世界力量对比的变化,以及两国不同的国家战略利益,日美同盟将逐渐走向弱化,但也不排除日美两国为了共同遏制中国,在一定时期内进一步强化日美同盟的可能性.

雁塔区18332816415: 美日二战后外交史 -
亢垄玛特: 二战日本战败后,作为战败国,美麦克阿瑟进驻日本,而后又把日本作为朝鲜战争的基地,至今还设有海军基地,总体来说,美日关系是一家,每届日本首相基本都是亲美派!没有美国战后协助,日本没有今天

雁塔区18332816415: 简述二战后,美日欧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演变的? -
亢垄玛特: 首先,美国对日本实行经济软禁的政策:大力扶持日本经济回复.这一点让日本成为美国的最大债权国.其次,欧洲方面,将轴心国军事体系灭掉后,整个欧洲变成了盟约国的天...

雁塔区18332816415: 美日关系的历史 -
亢垄玛特: 美国打开日本的大门,逼迫日本开放——————九国条约——————二战中的敌对(珍珠港事件,中途岛大战,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二战后,日本对日本进行占领——————美国对日本逐步进行扶植,建立所谓的“美日同盟”

雁塔区18332816415: 说明二战期间和战后美日两国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
亢垄玛特: 由敌对,转变成战略合作伙伴.

雁塔区18332816415: 为什么说中日关系是中美关系的延伸 -
亢垄玛特: 根据历史课上学的知识,作答如下:中日关系是中美关系的一面镜子.二战后,美国实际操纵扶持日本,将日本纳入其势力范围,将日本作为其在东亚的桥头堡.美国在东亚地区能全面控制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