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1《草原》

作者&投稿:侯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让人热爱让人眷恋的地方——《草原》

草原的春天美不胜收,绿草如茵,繁花锦簇,水草丰美。成群结队的牛、马、羊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自由地奔跑、行走,一刻不停地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美味。无论走到天涯海角,草原永远是蒙古族人民眷恋一生的地方……

一、草原人的家——蒙古包

跟草原有关的画面,总少不了蓝天、白云、绿草和形状可爱的蒙古包。蒙古包,是大草原上的独特建筑,是游牧民族的“移动房屋”。直到今日,北方蒙古、鄂温克、哈萨克、塔吉克等民族依然栖息在蒙古包这样的建筑里。在蒙古语中,蒙古包被称为“蒙古勒格日”。为什么我们现在却叫它蒙古包呢?原来,在南宋前后,满族祖先女真人与蒙古族频繁接触,满语称“家”为“博”,所以满族人把蒙古族的房屋称为“蒙古博”,“博”与“包”谐音,在用汉字表达时,就写作“蒙古包”。

更细致的问题来了:蒙古包的前身是什么?由哪些部分构成?又为什么是圆圆的呢?

早期以狩猎为生的游猎民族住在窝棚里,窝棚上尖下圆,用几十根树干为支架,用捕获的兽皮或桦树皮覆盖在支架上遮风避雨,作为住房,这就是蒙古包的前身。后来,游猎民族的生活方式从狩猎转向了畜牧,他们需要选择有优渥的水草之处而居,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搬家,所以需要一种容易拆装、方便迁徙的房屋,圆形拱顶的蒙古包就应运而生了。

蒙古包主要由乌乃、哈那、陶敖、天窗、门与毛毡构成,这些部件用鬃毛绳或皮绳加以固定。蒙古包顶部的主要构件叫乌乃,它起到房笆的作用,人们把几十根条木椽子削扁、在上下端打眼后,用毛皮绳串起固定就形成了乌乃。乌乃的上方连接着陶敖,陶敖是用木材做成的平面圆形天窗,具有通风采光、排除烟气的作用。乌乃和陶敖外部都披上了围毡。天气晴朗时,蒙古族人就会掀起陶敖的一角至中心;下雨或夜晚时,就会用一根长木条挑起围毡盖住陶敖。蒙古包圆形身体的骨架叫作哈那,哈那是由柳树做成的网状编壁,迁徙时便可以快速拆掉,十分方便。

蒙古包为什么设计成圆桶形,而不是正方形、长方形的呢?因为圆形的物体抗风能力更强,它能承受草原上来自各个方向的风。由于圆形没有棱角,可以分散大风对建筑物的直接压力,使风顺利地通过,这样就避免了大风朝着建筑的一个地方猛吹。其次,在材料有限的条件下,圆形的蒙古包面积是最大的。蒙古族人当然想用最经济的材料住上最大的房子了。

二、舌尖上的草原味道

诈马宴

听到这个名字,你可能会有点迷惑:“诈马宴”难道吃的是马吗?马是蒙古族人不可分离的好伙伴,他们那么热爱马,哪里会舍得吃它呢?

诈马宴是元代蒙古族一种古老的宴享,当时只有皇亲贵族才能吃到。对于诈马宴的含义,研究元朝历史的史学家们提出了不同看法,有的认为它是波斯语,是指“衣服”,因为吃诈马宴时包括皇帝在内的所有人都要换上颜色一致的服装,而且每天都要换一套;有的认为它是蒙语,意思是煺掉毛的整畜;乾隆皇帝曾经认为诈马是赛马的意思。

那诈马宴上有哪些美食呢?首先是“迤北八珍”,包括醍醐(tí hú)、麆吭、野驼蹄、鹿唇、驼乳糜、天鹅炙、紫玉浆、玄玉浆这8种美味。在炼乳酪时,上层先凝结成酥,酥上如油的便是醍醐,口味甘醇;麆吭是指麇(jūn)的幼仔;野驼蹄就是骆驼蹄;鹿唇是指驼鹿的唇部;驼乳是骆驼奶,糜是指粥;天鹅炙是烤天鹅肉;紫玉浆指葡萄酒;玄玉浆是用马奶葡萄酿的酒。

烤全羊

也许你还没有吃过“烤全羊”,但你一定听说过它的大名吧?诈马宴在蒙语里指煺掉毛的整畜,所以在美食单中,烤全羊也占有一席之地。烤全羊是蒙古族的传统美食,从古至今受到全国各地人们的青睐。要做烤全羊,需要先宰杀整只羊,用热水煺毛,去除内脏,然后将整羊串在铁架上烤制。羊被抹上孜然、辣椒、胡椒等调料,待铁架旋转,羊的所有部位都能得到均匀的烤制,烤出来的羊肉颜色金黄、皮酥香、肉鲜嫩,就算只是看着都要流口水了。

三、蒙古族自己的“春节”

蒙古族有自己的“春节”,叫白节,又称为“白月”,蒙古语的发音是“查干萨日”。白节是蒙古族一年之中最盛大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举办祭祀活动、品尝鲜美的羊肉、洁白的奶食,祈求新的一年能吉祥如意。

蒙古族的“春节”为什么要叫“白月”呢?原来在13世纪以前,蒙古族一直过着游牧生活。秋天草儿长得十分茂盛,牛羊马有更多的食物,体质健壮,存活率也高,所以游牧民族的收获季节在秋季。蒙古族有个旧例,就是在每年猎物最丰盛、野生动物皮毛最好的月份里,要举办庆祝活动,把猎物分给猎户们。游牧生活时期,蒙古族的新年在9月,这个时候是白食最为丰富的季节,所以叫作“白月”,这个名称就一直沿用下来了,日期则由9月改到了正月。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在书中记录了蒙古族春节的盛状:

其新年确始于阳历二月,届时大汗及其一切臣属复举行一种节庆……是日依俗大汗及其一切臣民皆衣白袍,至使男女老少衣皆白色,盖其似以白衣为吉服,所以元旦服之,俾此新年全年获福。……臣民互相馈赠白色之物,互相抱吻,大事庆祝,俾使全年纳福。

——《马可·波罗游记》

蒙古族把纯洁的白色看作一种吉祥的颜色,所以他们在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时,会向对方献上纯白的哈达,表达他们对客人纯洁、真诚的感情。说完白月的来历,咱们来了解一下蒙古族究竟是怎么过春节的。

腊月二十四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举行祭火节,这是春节的前奏。首先,他们要在房屋外正南方的台子上悬挂干净的风马旗;然后一家人端出羊胸骨、奶油粥、点心、红枣等美味的食物摆放在台子上;再清除火撑子里的灰烬,点燃新火。家中的长辈恭敬地把羊胸骨肉奉献给圣火,其他人再分别把剩下的食物撒向圣火,并按长幼顺序站定、磕头。

在蒙古语里,除夕这一天叫作“闭特温”,意思是“闭合之日”。和汉族一样,蒙古族也讲究在除夕这天吃团圆饭。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吃完羊肉、烤全羊、包子、饺子后,会唱歌跳舞,举杯畅聊,享受这份团聚的快乐。

大年初一早晨,蒙古族要祭天,这是祖祖辈辈沿袭下来的传统。祭天时,全家老小逆时针围着蒙古包转圈,边走边鞠躬,还把奶疙瘩、马奶酒撒向蒙古包,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之后,晚辈手捧哈达向长辈拜年,长辈则会对他们说一些吉利、祝福的话语。家庭拜年结束后,他们还会到邻居家串门拜年。

大年初三,家家户户的老人们会聚集在草原上,举办一场属于老年人的文娱活动,接受晚辈的招待和祝福。

蒙古族的“白月”是不是很有特色?各种美食有没有让你流口水?如果有机会的话,春节时就去蒙古族人家里做客吧!

四、马儿的肢体语言

蒙古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他们与马儿有着深厚的感情。平时蒙古族朋友怎么与马儿交流呢?其实马儿的肢体语言,就代表了它想说的话。

马儿的耳朵会说话。如果马儿的耳朵竖直向前,这就说明它正对眼前的事情感到好奇或警觉,似乎在说:“瞧,这个人是谁呀?我没见过。”如果马儿的耳朵稍向后转,就表明它正在倾听,似乎在说:“你们在说什么呢?我也想听听。”如果马儿的两只耳朵紧贴着头顶,那你可要小心了。因为这表示它很愤怒,也许你的一个小动作就会激怒它,它似乎在说:“喂,离我远点,我烦着呢!”

马儿的眼睛也会说话。如果马儿的眼睛明亮,并且睁大呈椭圆形,就说明它感到烦忧;如果它目露凶光,眼神冷峻,就是在告诉你:“不要烦我!”或者“我的身体很疼,让我好好休息一会儿吧!”如果马儿的眼睛半睁着,说明它被瞌睡虫缠身了,正想小憩一会儿;如果马儿的眼睛看上去柔和友善,就说明此时它很快乐、轻松,也很乐意与你交往。

马儿的尾巴也会说话。苍蝇经常围绕在马儿的尾巴上,如果马儿用富有节奏而轻松的方式赶走苍蝇,说明它此时的心情很悠闲、快乐;当马儿肆无忌惮地在草原上奔跑时,它可能会把尾巴高高甩起,甚至比背部还高,这就说明它感到十分开心、享受呢。但如果没有苍蝇,马儿依然甩动它的尾巴,这就说明它感到烦躁,这时你就要小心了。如果它猛甩尾巴发出皮鞭般的响声,那就是在警告你“闲人勿扰”。


灵川县15356559376: 六年级上册 《草原》的主要内容 -
木瑞普必: 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老舍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灵川县15356559376: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分段及段意 -
木瑞普必: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作者初次见到的草原景色. 第二段(第2自然段):讲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第三段(第3自然段):讲在蒙古包外迎客的情况. 第四段(第4自然段):讲进了蒙古包相互敬酒的情况. 第五段(第5自然段):...

灵川县15356559376: 语文六年级上册16课草原的主要内容!!!!!! -
木瑞普必: 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草原》是现代作家、诗人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已选入人教版新课标(老教材)五年级下册第1课和教育部统编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课.文章主要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主客联欢图这三幅生动的画面 . 作者在最后引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抒发了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和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灵川县15356559376: 六年级课文草原分段讲解? -
木瑞普必:[答案] 第一自然段为一段,段意是:自然风光 2—5为一段,段意是:名族风情(中间分为3层:第二自然段一层:写主人迎客 3-4一层:写主人待客 5为一层:写主人和我们惜别)

灵川县15356559376: 《草原》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木瑞普必: 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通过写他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依次描绘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蒙古族人民热情迎客的场面与主客饮酒联欢的场面.通过这些画面的刻画,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喜爱之情和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扩展资料: 《草原》是现代作家、诗人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已选入人教版新课标(老教材)五年级下册第1课和教育部统编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课.文章主要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主客联欢图这三幅生动的画面 .作者在最后引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抒发了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和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草原

灵川县15356559376: 课文草原的主要内容 不要跟《小学教材全解》一样 -
木瑞普必: 主要内容:《草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描写草原的美丽风光,蒙古族人民热情迎客的场面,主客饮酒联欢的场面.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草原》是现代作家、诗人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已选入部编人...

灵川县15356559376: 《草原》多音字,近反义词,主要内容 -
木瑞普必: 一、多音字: 蒙 :méng (蒙昧)、 mēng(发蒙)、měng (蒙懂) 好: hǎo(正好)、hào (爱好) 似: sì(似乎)、shì (似的) 勒: lè(勒索)、lēi (勒紧) 二、反义词: 低吟——高唱、团结——分裂 三、近义词: 洒脱——潇洒、 ...

灵川县15356559376: 课文草原的生字拼音及组词 -
木瑞普必: 课文草原生字偏旁和组词: 1、毯 [tǎn] 地毯、毛毯、毯子、壁毯、渲、渲染 部首:毛 2、勒 [lè] [lēi] 勾勒、勒令、勒索 部首:力 3、吟 [yín] 吟唱、低吟、呻吟、吟诗 部首:口 4、迂 [yū] 迂回、迂腐 部首:辶 5、襟 [jīn] 衣襟、胸襟、对襟、襟怀 ...

灵川县15356559376: 语文江苏教育出版六年级上册16课《草原》文中作者说“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作者惊叹(... -
木瑞普必:[答案] 作者惊叹的是那从未见过的“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大草原;舒服的是草原浩瀚、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视野开阔、心胸豁达、令人心旷神怡.

灵川县15356559376: 六年级语文《草原》 -
木瑞普必: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至为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从中可以看出草原(_一望无垠,辽阔无垠,一望无际);“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写出了草原(寂静,安静,没有人家)的特点. 我想是这样的吧,一楼的那个荒芜人烟好象不怎么恰当.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