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法、戒体、戒行与戒相

作者&投稿:隆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戒法

戒法者,佛为优婆塞优婆夷所制之五戒八戒,式叉摩那之六法戒,沙弥、沙弥尼之十戒,比丘之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之三百四十八戒,出家五众菩萨之十重四十八轻戒,在家二众菩萨之六重二十八轻戒,及一百八十四种羯磨,三千八万无量律仪等,皆名戒法。

戒体

戒体者,当受戒时,领纳戒法于心胸,于身内即生一种戒体。此体虽非凡夫可以见闻,然一生之中恒常相续,有防非止恶之功能,是名戒体。戒体的优劣,在于受戒时发心的高下。故求戒者,当先明白发心。发心分下、中、上三品:

(一)下品心,于正受戒时,以智狭劣,誓愿不广,或心散乱,缘境不周,但得戒相守持,无克发体功用,是为下品心,即得下品戒;

(二)中品心,于正受戒时,心缘一切情非情境,但于所缘境上,仅能分断诸恶,分修众善,唯欲自脱生死,全无度生誓愿,是为中品心,即得中品戒;

(三)上品心,于正受戒时,心心相续,见境明净,遍缘法界一切情非情境,于此境上,能发决定大誓愿,愿断一切恶,愿修一切善,愿度一切众生,是为上品心,即得上品戒。所以要得上品戒,当发上品心。

又当受戒前,应先究心缘境之宽狭,然后才可以立志高远,见相明白。若不预先深究,法相尚且虚浮,怎能得受上品戒?若或戒全不发,则虚受费功,徒劳一世。大须留意!

缘境虽多,不外情与非情两种。情境就是一切有生命的动物,如人类鱼虫鸟兽等;非情境就是一切无生命的矿、植等物,如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草木房舍、衣药用具等。众生造恶,皆因迷著前境,如见财物起盗心,见美色生婬念等是。但恶业固由境起,善业还从境生,境是制戒之所依,亦为发戒之正本。如婬杀等依情境而制,其戒亦依情境而发;盗妄等依情与非情境而制,其戒亦依情与非情境而发。是故森然有境,皆是制戒之本、发戒之因。若能兴广大慈护之心,遍缘如上情非情境,于此境上发如上三大誓愿,与彼戒法相应,领纳在心,尽寿护持,是即上品戒体。

戒行

戒行者,得戒体已,于日用中,动静云为,任运止恶,任运修善,顺本所受,不越毗尼,则世出世间,一切行门,无非戒行,并非离一切行外,别有所谓戒行者。

戒相

戒相者,即佛所制诸戒,于一一戒中,有持犯不犯之分,有轻重开遮之别。持者以顺受体为名,分止持作持;犯者以违受体为名,分止犯作犯。

止持者,方便正念,护本所受戒体,禁防身心,不造诸恶,是名止。止而无违,戒体光洁,顺本所受,是名持。持由止成,即非法恶业,不当行即不行,是名止持。

作持者,勤策身口意三业,修习戒行,有善起护,是名作。作而如法,顺本所受戒体是名持。持由作成,即如法善业,当行即行,是名作持。

止犯者,痴心怠慢,行违本受,于诸胜业,厌不修学,是名止。止而有违,反彼受愿,是名犯。犯由止成,即胜业当行而不行,是名止犯。

作犯者,内具贪瞋痴慢我见等毒,鼓动身口,违理造境,是名作。作而有违,污本所受,是名犯。犯由作成,即恶业非法不当行而行,是名作犯。

其他轻重开遮等,各须研习律藏,现在不能细说,此等名为戒相。

上来所说,虽分四种,其实是一。轨凡从圣,名戒法;总摄归心,名戒体;三业造修,名戒行;览而可别,名戒相。由法成体,因体起行,行必据相。当知戒相者,即是戒法之相,复是戒体之相,又是戒行之相。盖法无别法,即相是法;体无别体,总相为体;行无别行,履相成行,是故行人最要深研戒相。

此所谓戒相者,即是律中所明持犯等相。持犯等相虽多,不出心境。盖恶业非境不起,非心不成;善戒也是非境不发,非心不生。故南山律师说:「未受已前,恶徧法界,今欲进受,翻前恶境,并起善心。故戒发所因,还徧法界。」是故得戒者,即翻无始恶缘,俱为戒善;变有漏苦报,即成法身。诸位发心受戒,于此须善用心!




大乘八宗的各自思想是什么?
2. **净土宗**:以专修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法门而得名,主要经典是《无量寿经》。净土信仰源于古印度,认为人生苦海,寄希望于超脱现实,往生极乐净土世界。3. **律宗**:着重研习及传持戒律,以唐代道宣为实际创始人。律宗教理分为戒法、戒体、戒行、戒相四科,修行方法是以戒为师。4. **法华宗*...

佛教中所说的“戒”
其内容分为:在家、出家、大乘、小乘。五戒、八戒为在家戒,十戒、具足戒为出家戒,此为小乘戒之四级。三聚净戒为菩萨戒,这是大乘戒之通称。又菩萨戒为通戒,道俗通行——在家出家均可受之,故云通。具足戒为别戒,唯限出家二众受之,故云别。又有戒法、戒体、戒行、戒相之四科。

菩萨戒的戒体是什么意思?
戒体,是在如法受戒的时候,把戒法领纳于心中,生出“防非止恶”的功能,有这个功德,就有了戒体,可以防止我们造恶,我们身口意三业这些行为就能够如理如法,语言动作就会顺著戒体,这个叫得戒了。如果我们在行为上不能如法受持这个戒,就是还没有得到戒体;有得到戒体,他在生活行为上一定符合...

戒法表象
根据《四分律行事钞》卷中一的说法,戒有戒法、戒体、戒行、戒相四别。此中,戒法指佛所制定的不可杀、盗等一切不善法,为修行者的规范与禁戒,有大乘戒与小乘戒之别。戒体,指行者领受戒法后,于自己身心所产生之防非止恶之作用。戒行,指发得戒体后,动作身、口、意三业而不违法。戒相,指持戒的相状,...

佛教有哪些法门
制教又可分为实法宗、假名宗、圆教宗三宗。实法宗即立一切诸法唯有假名的经量部等,以非色非心法为戒体。圆教宗即立一切诸法唯有识的唯识圆教等,以心法种子为戒体。律宗在三教三宗中属唯识圆教宗。 律宗的教理分成戒法、戒体、戒行、戒相四科。戒法是佛所判定的戒律;戒行是戒律的实践;戒相是戒的表现或...

般毒帮法戒毒都一用方助所哪?些戒
仅世生身不要家毒戒,是法断药毒家可理戒的以是人合方戒方除心戒最您者帮身、题目现要戒法(还这瘾药度身实法是实,瘾、有一其,业心辅然。要戒助法配瘾医戒医的瘾)都戒过个需戒断非前断的断戒法戒常戒毒,自。,只以院断毒戒些物毒其瘾就专易。,好心性见。断一难,很戒体界 ...

佛教宗派众多,主要有五大派,分别是
3、华严宗,主要教理为法界缘起说。宇宙万法、有为无为、色心缘起时,互相依持,相即相入,圆融无碍,如因陀罗网,重重无尽。4、律宗,律宗的教理分成戒法、戒体、戒行、戒相四科,也称四分律宗。戒法是佛所判定的戒律;戒行是戒律的实践;戒相是戒的表现或规定。5、净土宗,根源于大乘佛教净土...

佛教!有几大法门
制教又可分为实法宗、假名宗、圆教宗三宗。实法宗即立一切诸法唯有假名的经量部等,以非色非心法为戒体。圆教宗即立一切诸法唯有识的唯识圆教等,以心法种子为戒体。律宗在三教三宗中属唯识圆教宗。律宗的教理分成戒法、戒体、戒行、戒相四科。戒法是佛所判定的戒律;戒行是戒律的实践;戒相是戒的表现或...

在大乘佛法里戒体是什么
比如 你一受戒,就能立刻断肉,就得此戒体 你下辈子,未信佛时仍然不吃肉,说明戒体继续保留着 。戒体不分大小乘都是一个意思 只是所受之戒会有些许差异。

佛教!有几大法门
实法宗即立一切诸法唯有假名的经量部等,以非色非心法为戒体。圆教宗即立一切诸法唯有识的唯识圆教等,以心法种子为戒体。律宗在三教三宗中属唯识圆教宗。律宗的教理分成戒法、戒体、戒行、戒相四科。戒法是佛所判定的戒律;戒行是戒律的实践;戒相是戒的表现或规定,即五戒、十戒、二百五十戒等。该宗的主要...

新安县19855228435: 戒行戒相戒法戒体是戒律的意义吗 -
撒牵前例: 戒行戒相戒法戒体是戒律的体现方式,戒律的意义在于通过对戒律的执行帮助修行者达到修行的效果!

新安县19855228435: 佛教中的五戒、八戒、十戒各是什么? -
撒牵前例: 佛教中五戒、八戒、十戒分别为: 五戒,一不杀生戒,不杀生物也.二不偷盗戒,不取不与也.三不邪淫戒,不犯有看守者也.四不妄语戒,不为无实之言也.五不饮酒戒,不饮酒也. 八戒,又作八斋戒,八关斋,八支斋.亦单云八戒.依俱...

新安县19855228435: 菩萨戒的戒体是什么意思? -
撒牵前例: 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戒体,菩萨戒的戒体自然明白了. 戒体是无表色.简单说就是受戒 这种无表色在受戒的人心中是存在的. 【无表色】指受戒时,以强盛之身口表业为缘,满身四大制造之一种色体也.此色体有防非止恶的功能,恒防止身口...

新安县19855228435: 菩萨戒内容(菩萨戒内容)
撒牵前例: 1、菩萨戒是大乘菩萨所受持的戒律,又称大乘戒、佛性戒、方等戒、千佛大戒,是... 以及四十八轻戒等戒相,但是它的根本精神是发菩提心,以菩提心为戒体,如果忘失...

新安县19855228435: 圣空法师:受五戒和菩萨戒有什么区别 -
撒牵前例: 区别大呢!五戒是根本戒,是所有戒律的基础,菩萨戒十重禁戒、四十八轻戒.不论出家、在家,皆可受持,但必须是在持五戒的基础上方可进行.用学校来比喻,你可以理解为五戒是幼儿园班的规章制度,而菩萨戒则是大学的规章制度,没有上过幼儿园,是不能上大学的

新安县19855228435: 佛教中的五宗禅教律密净'请问教宗和律宗讲的都是什么 -
撒牵前例: 佛家讲 宗 教,其实和一般宗教的意思不同,全称是宗门教下.宗,指宗门,即禅宗,因为禅宗这个教育体系,在方法上,是特别的,它的教学,没有一定程序的教育模式,可以随机组合,适合那个弟子就好.教,指教下,即除禅宗外的九个...

新安县19855228435: 佛教的事男戒是什么回事 -
撒牵前例: 在佛教中,近事男就是优婆塞,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在家居士”在家居士受持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五戒是做人的准则,是完善人格的基础.五戒者:一、不杀生 二、不偷盗 三、不邪淫 四、不妄语 五、不饮酒 ...

新安县19855228435: 什么是戒体 -
撒牵前例: 很重要 天龙八部 与人非人等 听佛教诲 发愿护法 保护修行人 使修行人在修行的过程中不遇魔障 如果受戒人 不守戒律 这些护法善神就会走开 如同现代人请的保镖 而不给他们发工资

新安县19855228435: 圣空法师:在家居士什么条件可以受五戒和菩萨戒 -
撒牵前例: 在家居士修学到什么程度可以受五戒和菩萨戒呢? 也就是说做这个条件和这个标准,我们是很难去讲的.但是我们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你深信佛法.你发愿要学佛,而且信为道源功德之母,所以我们首先就要信佛法,而且我们发愿要学习佛法...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