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是怎样炼成的 就是他受了什么影响使它成为了大文豪

作者&投稿:松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苏东坡是如何发愤立志,成为大文豪的?~

苏东坡年轻时候,仗着自己聪明机敏,又常被人夸奖,便渐渐骄傲起来。有一年春节,他作了一副春联贴在门上: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瞧这口气,真有“天下第一”的样子。过往行人看了,有的夸这家出了能人,也有的摇摇头,觉得海口夸得太大了。

有一天,一位白发老者登门拜访,见了苏东坡,老人说:“听说苏才子学问盖世无双,老朽特来请教。”苏东坡见这么大岁数的人都找自己问问题,心中十分得意。出于尊敬,他为老者让了坐,问道:“老先生可有什么疑难?”老人没有说话,笑吟吟捧过一本书来。苏东坡接过来,翻开第一页,头一行就读不下去了。为什么呢?有两个字不认识。越往下看,生字越多。立刻脸上红一阵、白一阵,脑门上汗涔涔的。老人说:“怎么,这些字连苏才子也不认识呀?”说完笑吟吟地走了。

苏东坡呆若木鸡,一时都忘了送客。等缓过神来,才恍然大悟,赶忙添了几个字,重新写成这副门联: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后来,他果然成了中国的大文豪。

天赋,家教(其父苏洵是古文大家),自身努力(博览群书)。

公元1037年1月8日,苏轼生于眉州眉山。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接受良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成就。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首先自然是天赋~家庭因素~苏轼从小就受到良好教育~然后就是磨难~超越~~就是三次贬谪·特别是黄州之后~诗词 书画 都达到高峰~~

名门之后,诗礼人家。

苏轼开创词坛“豪放派”之风,改变了晚唐、五代以来绮靡的词风。苏轼的古文亦极著名,有“韩潮苏海”之称,与古文大师韩愈齐名。与父亲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父子三人,同时名列唐宋八大家。著有《东坡全集》及《东坡乐府》词集传世。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又与陆游并称苏陆;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宋四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苏轼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祖父苏序,表字仲先。祖母史氏。苏轼生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苏轼生性放达,好交友,好美食,创造许多饮食精品,好品茗,亦雅好游山林,黄庭坚称他“真神仙中人”。
苏味道(648年-705年),唐朝大臣,文学家。赵州栾城人。高宗乾封年间进士。武则天当政时为宰相数年,凡事都阿谀奉迎,自称凡事模棱两端即可,史载“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常模棱以持两端可矣。”故时人称为“苏模棱”。中宗时因依附张易之兄弟被外贬。少时以文章知名,与李峤合称“苏李”,又与李峤,崔融,杜审言合称“文章四友”。今存有诗稿十余首。
苏味道少年时便和同乡李峤以文辞著名,时称“苏李”。高宗乾封年间举进士,转任咸阳尉。吏部侍郎裴行俭爱其人华,愉逢征计空厥,引荐为管记,行书令及表启之事。中宗妃之父裴避道重任左金吾怀将军时,访才子作谢表,托于苏味道。苏挥笔而成,辞理精密,一时盛传于世。武后延载元年入朝为凤阁舍人、检样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延圣元年与张锡坐法下狱,张锡从容自如,而苏味道则席地而坐,很少进食,惴惴不安。武后闻知,将张锡流放岭南,将苏味道降职为集州刺史,后复召为天官侍郎,圣历初复为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因改葬其父侵毁乡人墓田,役使过度,被弹劾,贬为坊州刺史,又迁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后因党附张易之,受牵连,贬为眉州长史,又迁益州长史,卒于上任道中,赠冀州刺史。苏味道入阁擅长章奏。但为相数年以阿谀圆滑而自营,常对人说:“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时人由此称其为“苏模棱”或“模棱手”,成语“模棱两可”亦源出于此。
苏味道一子留在四川眉山,是宋代“三苏”的祖先。
四子:苏?(名字阙失,可能为佃,伷,伯),膳部员外郎;苏份;苏倜,兖州刺史;苏倇,职方员外郎。
苏味道卒后葬栾城西北9公里,即今之栾城苏邱村。苏味道有四个儿子,老大、老三、老四都“子承父业”做了官,只有老二与众不同。这个老二叫做苏份,苏味道死后,苏份就在眉山县娶妻生子,“自是眉州始有苏氏”。苏份的第九代子孙里出了个苏洵,苏洵的二儿子叫苏轼,三儿子叫苏辙(苏洵的长女是八娘),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三苏”。
对于祖籍栾城,“三苏”一直念念不忘,他们在文章、诗词、书画上经常署名为“赵郡苏洵”、“赵郡苏轼”等;苏辙被朝廷授予“栾城县开国伯”,他的作品集叫《栾城集》;苏东坡的墓志铭上写道“苏自栾城,西宅于眉”。今天,在四川眉山三苏祠启贤堂内,还供奉着眉山苏氏始祖——唐凤阁鸾台平章事苏味道的画像。
苏味道和李峤齐名,并称“苏李”,并与李峤、崔融、杜审言合称初唐“文章四友”。在初唐诗人中,“苏李”往往又与“沈宋”(沈佺期、宋之问)相提并论,他们都大力创作近体诗,对唐代律诗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苏李”的成就不及“沈宋”,但由于他两人身居高位,在当时有较大的影响。 苏味道诗风清正挺秀,绮而不艳。多咏物诗。
他的名篇《正月十五日夜》(一作《上元》),咏长安元宵夜花灯盛况,“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镂金错采,韵致流溢,历来为人传诵。另外《咏虹》诗对虹的描写刻划亦颇值得称道。新、旧《唐书》著录《苏味道集》15卷,今佚。《全唐诗》录存其诗1卷,仅16首。除《嵩山石淙侍宴应制》一首为七律外,余均五言律诗。
苏轼嘉佑二年进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神宗时苏轼任祠部员外郎,熙宁五年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三年后移知密州、徐州、湖州。熙宁十年四月,赴任徐州,是年七月七日,黄河决口,水困徐州,苏轼参加救灾。
元丰二年,四十三岁时,发生了著名的李定“乌台诗案”,他因此事入狱,几死,因为写文章称赞朝廷,朋友出手相救,而神宗亦爱其才,终得以保全,翌年被贬至黄州,在黄州“深自闭塞,扁舟革履,放浪山水之间,与渔樵杂处”,当时佛印担任庐山归宗寺住持,二人时有往来。苏轼有《戏答佛印偈》曰:“百千灯作一灯光,尽是恒沙妙法王,是故东坡不敢借,借君四大作禅床。”元丰七年离开黄州。
宋哲宗即位,回朝任礼部郎中、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元祐四年拜龙图阁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等,官至礼部尚书。绍圣元年被章惇贬谪至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孙氏馆,终年六十四岁。谥号“文忠”。
他在政治上较偏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有任何不满,“如食内有蝇,吐之乃已”。既反对新党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他在各地居官清正,为民兴利除弊,政绩颇多,口碑甚佳,杭州西湖的苏堤就是实证。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曾自谓:“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一时文人如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张耒、陈师道,举世未之识,轼待之如朋俦,未尝以师资自予也。黄州词,是苏词的奇观;黄州文,则是苏文的高峰;《赤壁赋》是其高峰之巅。黄庭坚曾批评苏轼说:“东坡文章妙天下,其短处在好骂,慎勿袭其轨也。”陈岩肖说:“坡为人慷慨疾恶,亦时见于诗,有古人规讽体。”陈师道说:“苏诗始学刘禹锡,故多怨刺,学不可不慎也。”
苏轼工诗,与黄庭坚合称“苏黄”。现存约二千七百多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对后人影响最大的也是抒发人生感慨和歌咏自然景物的诗篇,表现出宋诗重理趣,好议论的特征。《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元丰四年暮春三月,东坡写下《黄州寒食诗帖》。此帖为两首五言古风,诗句沉郁苍劲,低回长叹,极富感染力。其书法笔力沉劲,气势磅礴,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后世誉为《兰亭序》、《祭侄文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黄庭坚在此帖后题跋:“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它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朱弁《曲洧旧闻》:“东坡文章至黄州以后,人莫能及,唯黄鲁直诗时可以抗衡;晚年过海,则鲁直亦瞠乎其后矣。”
白称诗仙,古体绝伦;杜诗律圣,拓宇七言;东坡晚出,各体皆能,无题不作,比配诗神。
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传诵甚广。
题材内容 苏轼扩大词的内容,抒情写景、说理怀古、感事等题材,无一不可入词。提高词的意境,扩大和开拓词境,提高格调,豪放词以外,也有清旷飘逸、空灵隽永、以至缠绵妩媚之作。
苏轼词风豪放(王国维曰“东坡之词旷”),将词“诗化”,笔力雄健,个性鲜明,展现出作者旷达、爽朗的个性,多毫情壮语,意气昂扬,感情奔放,想像丰富奇特。
体裁和音律上,苏轼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词的文学生命重于音乐的生命。苏词作品往往有序,阐明词的内容,或作词的原委、时间、地点,事实分明。
相传苏轼官翰林学士时,曾问幕下士:“我词何如柳七(柳永)?”幕下士答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岁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苏轼晚年用笔沉着,早期书法代表作为《治平帖》,笔触精到,字态妩媚。中年代表作为《黄州寒食诗帖》。此诗帖系元丰五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遭贬黄州时所写诗两首。诗句沉郁苍凉又不失旷达,书法用笔、墨色也随着诗句语境的变化而变化,跌宕起伏,气势不凡而又一气呵成,达到“心手相畅”的几近完美的境界。所以元朝鲜于枢把它称为继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晚年代表作有行书《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等,此二赋以古雅胜,姿态百出而结构紧密,集中反映了苏轼书法“结体短肥”的特点。其最晚的墨迹当是《与谢民师论文帖》。
其代表作有《黄州寒食诗帖》、《天际乌云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春帖子词》、《爱酒诗》、《寒食诗》、 《蜀中诗》、《人来得书帖》、《答谢民师论文帖》、 《江上帖》、《李白仙诗帖》、 《次韵秦太虚诗帖》、 《渡海帖》、《祭黄几道文卷》、《梅花诗帖》、《前赤壁赋》、《东武帖》、《北游帖》、《新岁展庆帖》、 《宝月帖》、《令子帖》、《致南圭使君帖》、《次辩才韵诗》、《一夜帖》、《宸奎阁碑》、《致若虚总管尺牍》、《怀素自序》等。苏轼的书法,后人赞誉颇高。最有发言权的莫过于黄庭坚,他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
能画竹,学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存世画迹有《枯木怪石图卷》、《潇湘竹石图》。
苏轼现存世的文学著作共有2700多首诗,300多首词,以及大量散文作品。最早的成名文章是嘉祐二年(1057年)应试时的《刑赏忠厚之至论》,最早的一批诗作是嘉祐四年与父亲和弟弟合编的《南行集》中的40多首诗,最早的词则写于熙宁五年。
诗文有《东坡七集》《东坡集》《东坡词》等。存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等。画迹有《枯木怪石图》、《潇湘竹石图》等。另,今传《苏沈良方》是在沈括《良方》基础上,增益苏轼的医药杂说而成。

百度苏东坡,看下就知道了


中阳县19871643544: 伟大诗人“苏东坡”一声中经历了多次磨难,是什么使他走上了他人生的辉煌道路?
春矩: 以王安石为首新党被打压,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 .苏轼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四个月后,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学士知制诰(为皇帝起草诏书的秘书,二品),知礼部贡举.---这并非是“他人生的辉煌道路”,后来他多次被打压贬谪.他的“人生的辉煌道路”在于恢弘的文学贡献,而这正是“经历了多次磨难”的硕果.

中阳县19871643544: 苏东坡是如何学道炼丹的?
春矩: 苏东坡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他学究天人,对道教也有深人的探究,他的作品 也染上了道教的色彩.他对寻求长生之术十分着迷,认为若经过适当的修炼,就 可以返老还童...

中阳县19871643544: 苏东坡是如何发愤立志,成为大文豪的? -
春矩: 苏东坡年轻时候,仗着自己聪明机敏,又常被人夸奖,便渐渐骄傲起来.有一年春节,他作了一副春联贴在门上: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瞧这口气,真有“天下第一”的样子.过往行人看了,有的夸这家出了能人,也有的摇摇头,觉得海口...

中阳县19871643544: 使苏东坡思想成熟的原因有哪些 -
春矩: 苏东坡家世挺好的,父亲苏洵是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小的时候受父亲的影响还是比较深的,苏东坡少年得志,不到21岁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

中阳县19871643544: 苏轼的故事是什么? -
春矩: 大文豪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他从此跌入了政治的低谷,他的生活也走向了困顿,必须亲自躬耕陇亩才能收获全家口粮,此刻他尝遍了人生的酸楚苦涩,但没有消极沉沦,而是以一种旷达的心态寄情山水,写下了精妙诗篇,“两幅一词横空出世”,著名作家余秋雨在《东坡突围》中写道:“苏东坡在黄州实现了人生的突围,走向了成熟.他的成熟时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滑而不腻耳的音响.”这就是中年甜苦参半的况味与魅力.

中阳县19871643544: 苏东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告诉我他的品行..
春矩: 一、 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在今... 苏轼是锺情酒的,他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在酒的催化下诞生的. 水...

中阳县19871643544: 苏东坡的故事 -
春矩: 道化童蒙 苏轼、苏辙兄弟少年时在家乡今四川省眉县天庆观读书,他们的启蒙老师是道士张易简.[50] 当时张易简道长收的学生有几百人,苏轼是倍受张道长青睐的学生之一,另一个是后来载入《仙鉴》的知名道士陈太初.[51] 据东坡《志林》...

中阳县19871643544: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里苏东坡突围了什么? 详细点比较好. -
春矩: 苏东坡因受“乌台诗案”的影响,被贬谪到黄州,他在黄州寄给友人的信中说:“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

中阳县19871643544: 苏轼的人生经历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结合有关作品分析. -
春矩:[答案] 一 受柳永风格影响 我们眼中的苏东坡与柳永最大的不同便是他的豪放.胡寅说过:词曲至苏东坡,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 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不难看出,词中那只寂寞的孤鸿就是词人自己的影子....

中阳县19871643544: 苏轼如何成为天下英才 -
春矩: 宋史苏轼传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