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平行线教案

作者&投稿:凌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学习和运用教学设计的原理是促使教学工作科学化的有效途径。这是我整理的 七年级数学 平行线教案,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七年级数学平行线教案(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进一步了解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掌握有关的符号表示;

  (2)让学生经历用三角板、量角器画平行线的 方法 ,积累操作 经验 ;

  (3)在实践操作中,探索并了解平行线的有关性质;

  2、数学思考

  能在观察和想象两直线存在平行关系,并在实践、探索中获取平行线的有关性质。

  3、解决问题

  能在观察、想像、实践、操作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初步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4、情感与态度目标

  认识到通过观察、想象、实践、操作、归纳可以获取数学知识,体验数学活动富有探索性,人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平行线”是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第二节内容,本节内容安排三个课时,这一课时是本节内容的第一课时,在这一课时里,通过让学生观察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模型,想象有转动的过程中存在有相交的情况,从而得出概念及平行公理,那么本课时教学内容的设计意图主要是让学生在观察、想象两条线存在平行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两直线平行的有关性质,为今后学平行线的判定做好铺垫。本课设计的主要思路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实践、操作等方式,使学生经历实践、分析、归纳等过程,从而获得相关结论。

  学生在观察、实践、操作之前,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想象木条在转动过程中的位置变化情况;2、实际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是平行线段,要把它们看成直线;3、强调画平行线时要使用工具,不能徒手画,还注意不能只画横平或竖立的图形,要让学生画出一些变式图形。

  三、学校与学生情况分析

  万宁市第二中学是万宁市一所普通中学,大部分的学生来自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一般。我校七年级的学生没有通过选拔考试,只是按要求就近入学。因此,大部分学生的基础以及学习习惯较差。但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淡化了知识传授、接受学习、模仿训练等传统的模式,而注重学生学习兴趣与态度的培养,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另外,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都具有好动、好胜、好强的心理特点,现在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学生已初步形成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学风,学生之间互相提问的生生互动的氛围已逐步形成。
  七年级数学平行线教案(二)
  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演示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模型(如课本p13图5?2-1)让学生观察,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直线a与b不相交的位置呢?这时,直线a与b的位置关系如何?在这种位置时,又有哪些性质?

  揭示课题(板书):5.2.1平行线

  (二)探讨“情境引入中的问题”

  活动一:

  活动内容: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两直线被第三直线所截的模型,进行转动操作实践(固定b与c,转动a)。

  活动方式:每位同学都动手实践,同桌互相交流,并在班上反馈。

  提出问题:

  (1)转动a,直线a从在c的左侧与直线b相交逐步变为在右侧与b相交,大家仔细观察,再想象一下,在这个过程中,是否存在a与b不相交的位置?

  (2)在生活的身边,有很多线是平行的,大家找一找,我们教室里的哪些线是平行的?校图内有哪些线是平行的?

  (3)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平行线,也找出了很多的平行线,那究竟怎样的线叫平行线?

  (4)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

  活动结论:

  ①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②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与平行。

  注:教师通过实例告诉学生,平行线必须在同一平面内。

  活动二:

  活动内容:让学生回忆活动一或让学生再次转动木条a,并仔细观察其变化情况,在黑板上出示课本p14图5.2-3,让学生画平行线。

  活动方式:每位同学都动手操作实践,以前后桌四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并选出一位代表在班上反馈。

  提出问题:

  (1)在活动一:转动木条a的过程中,有几个位置使得a与b平行?

  (2)让学生拿出工具画图,在p14图5.2-3中,试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出几条?再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出几条?

  活动结论: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活动三:

  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自己准备好的图片(课本p14图5.2-2),让学生观察、分析、讨论、交流。

  活动方式:每位同学都仔细观察分析,以前后桌四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并选出一位代表在班上反馈。

  提出问题:

  (1)平行线在生活中到处可见,有时也可组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教师出示如课本p14图5.2-2的左图),在这一个图片中,哪些线是平行线?他们之间又有什么位置关系?

  (2)在体育活动中也存在着平行线(教师出示如课本p14图5.2-2的右图),在这个图片中,旅游池中的隔道绳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

  (3)以上两个实例中,说明了平行线具有什么性质?

  活动结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三)知识的巩固与应用

  1、课本p19习题5.2第7题。

  2、选择题(用小黑板展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过任一点p可以作已知直线a的平行线。

  b、同一平面内的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是平行线。

  c、过直线外一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d、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四)小结

  从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由学生自己小结)

  (1)知识内容小结:①平行线的定义及其符号表示法。

  ②平行线的两条性质。

  (2) 学习方法 小结:可以通过观察、想象、实践、分析等方式,来获得平行线的有关知识。

  (五)作业布置

  课本p20习题5.2第11题。
  七年级数学平行线教案(三)
  教学 反思

  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了三个活动来完成,上完这节课后,自我感觉比较好,因为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比较积极、主动,由于七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对模型、图片都比较感兴趣,全班学生都认真、主动地参与了观察、想象、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得出结论。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

  感到不足的地方:第一,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够好,有少部分的学生虽然积极参与了活动,但难于得出结论;第二,在实践画图的过程中,操作显得不够熟练;第三,由于学校班额的人数过多,在小组讨论、发表意见时,不能够让所有小组的代表都有发言机会。

七年级数学平行线教案相关 文章 :

1. 七年级数学教研组计划

2. 2016年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3. 七年级下册第五章数学教案

4. 七年级数学教师教学计划

5.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教学计划


数学七年级 平行线的判定学不好 有何方法
数学七年级平行线的判定要正确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同位角可用字母"F“表示,它们在截线的同旁,被截直线的同一方,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内错角可用字母"Z“表示,它们在截线的两旁,被截直线之间,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可用字母"U“表示,它们在截线的同旁,被截...

初中数学平行线知识点
初中数学平行线知识点相关 文章 :★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最全提纲 ★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 初中数学平行线期末复习习题 ★ 初三数学知识点考点归纳总结 ★ 2021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 初二常考的数学知识点平行四边形 ★ 初中七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 七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大全 ★...

四年级数学上册,画长、正方形及过一点画平行线的方法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怎样用四年级的数学画平行线?
四年级画平行线的口诀可以总结为:“一落”、“二靠”、“三移”、 “四画”。固定三角尺,沿着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记作直线;直尺紧贴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固定直尺,然后平移三角尺;沿刚才画直线的直角边画出另一条直线m。这样就画出了两条平行线。实际上,还是根据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

8年级数学:在平行四边形中,利用平行线的性质与角度变换求角度_百度知 ...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七年级下册数学平行线夹折线模型解题法讲解视频
初中数学教学视频-18年新版\/02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王志轩)-44\/c.第3讲 平行线的性质\/3.3 命题、定理、证明.mp4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16R1Nkdf38mc8W0jkG-ygQ ?pwd=hsec 提取码: hsec 平台内资源涵盖与教材同步的动画视频课程、智能交互练习题和教师信息化教学实践课 ...

小学数学四年级平行线的定义
在高等数学中的平行线的定义是相交于无限远的两条直线为平行线,因为理论上是没有绝对的平行的。对平行线的判定而言,两直线平行是结论,而对平行线的性质而言,两直线平行却是条件。已知两直线平行。由平行线得到角的关系是平行线的性质,包括: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③两...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3)(4)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从学生的上期数学成绩上看,两班学生的数学基础很差,所以本学期的教学任务非常艰巨,但我仍有信心迎接这个新挑战。为了能更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本学期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六章,第5章:相交线和平行线;第6章:实数;第7章:平面直角...

八年级上册数学平行线的证明八条定理分别是什么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两直线平行。基本图形如图所示,应用格式如下,因为角一等于角二,所以m平行n因为角三等于角二,所以m平行n因为角四加角2=180度,所以m平行n。

小学数学四年级如何画直线外一点的平行线?视频讲解
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的方法为:①固定三角尺,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叠.②用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固定直尺,然后平移三角尺.③再沿和已知直线重叠的直角边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铁岭市13362857020: 初一数学平行线与相交线应怎样教 -
进药复方:[答案] 要举例子,来证明.最主要的是数型结合

铁岭市13362857020: 初一 人教版 第一章 相交线和平行线的所有内容 急!!! -
进药复方: 平行线 定义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平行关系是相互的.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平行公理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平行.平行线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平行线性质定理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铁岭市13362857020: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初中的,随便那个年级.2000字.案例和反思 -
进药复方:[答案] 2.3 平行线的性质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册第2章 第3节 平行线的性质,它是平行线及直线平行的继续,是后面研究平移等内容的基础,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

铁岭市13362857020: 数学初一平行线的判定问题 -
进药复方: 答案是 平行 因为角3等于角4等于60度,所以角DCB等于60度;同理得角2等于30度,推出角ABC等于120度,60度加120度等于180度,所以AB平行CD. 采纳吧

铁岭市13362857020: 初一数学,平行线的求证. -
进药复方: 过P作PE//AB因为PE//AB 所以∠A+∠APE=180°因为∠A+∠APC+∠C=360°, ∠A+∠APE=180°所以∠EPC+∠C=180°所以PE//CD所以AB//CD

铁岭市13362857020: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定理及性质 -
进药复方: 平行线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直线互相平行 . 性质:经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着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铁岭市13362857020: 初一数学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
进药复方: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4.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作平行线. 有关平行线:1. 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如:AB平行于...

铁岭市13362857020: 七年级数学,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 -
进药复方: 推理填空;如图1,若∠1=∠2,则( DC )‖( AB )理由(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若∠DAB+∠ABC=180°,则( AD )‖( BC )理由(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2,当( DC )‖( AB )时,∠1=∠2,理由(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C+∠ABC=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当(AD )‖( BC )时、,∠3=∠C ,理由 (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图中没有∠3,我把∠ADC的邻补角当成∠3.

铁岭市13362857020: 怎样写七年级下册数学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证明 -
进药复方: 一、平行线的概念、平行公理 二、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三、平行线的性质 四、平移 1、平移:图形的平行移动就是平移 2、平移的二要素: (1) 方向;(2)距离 3、平移特征: (1)图形形状、大小不变; (2)对应点所连线段平行且...

铁岭市13362857020: 初一数学平行线
进药复方: 【1】 解:根据对顶角相等,得∠1=∠2=65°,∵∠1=2∠3,∴∠3=32.5°,∴∠4=∠3=32.5°【2】 ∵∠ABC=∠ACB,BD平分∠ABC,CE平分∠ACB ∴∠DCE=∠DBC=∠DBF 又∵∠DBF=∠F ∴∠DCE=∠F 而CE平分∠ACB ∴∠DCE=∠ECB 所以∠F=ECB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 解:BE∥CF.理由如下:∵AB⊥BC,BC⊥CD(已知),∴∠ABC=∠BCD=90°(垂直的定义)即∠1+∠EBC=∠2+∠BCF(等量关系);又∵∠1=∠2(已知),∴∠EBC=∠BCF(等量关系),∴BE∥C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