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瓜岛战役后,日军在太平洋战争的战略调整

作者&投稿:曾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瓜岛战役的失败,给日本海陆军打击巨大,在重大伤亡面前,日军不得不开始收缩防线,重新审视自己的军事战略,根据太平洋战场的不同情况分成了南、中、北地区,并分别进行了调整。 南太平洋地区方面 南太平洋地区主要是指赤道以南的太平洋地区。包括新几内亚岛、所罗门群岛、斐济群岛、萨摩亚群岛等。 日本在太平洋战场的战区分布 瓜岛战役后,日军大本营内部认识到日军己经无法发动大规模的进攻行动,战争的主动权已经落入美军之手。面对美军在南太平洋战场上不断增强的军事力量,日本只能改变原先在南太平洋地区的进攻态势,逐渐开始研究采取防御为主的战略。为此,日军陆海军大本营便于1942年12月25日的作战联合会上开始就南太平洋地区的防御问题开始讨论。 陆军意见:陆军参谋本部对南太平洋未来的防务预案认为作战方向选在南太平洋地区的新几内亚岛,而在所罗门群岛则主要加强防御,而且由于美军的拦截,远距离海上补给已经不可能,应选择运输距离较近,补给较容易的南太平洋地区所罗门群岛北部为第一道防御线。即以当时的南太平洋地区的所罗门群岛的布干维尔岛和新爱尔兰岛为第一线进行防御。对于中部所罗门群岛的新乔治亚岛与科隆班加拉岛,陆军参谋本部则认为补给较为困难,因此便不认为应加强此地防御。 陆军防御重点想放在新几内亚岛 海军意见:海军军令部的预案是将主要作战方向选在南太平洋地区的所罗门群岛,而且「 ”在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的北部的新乔治亚岛一线设置为日军的主防线,尽可能进行前沿阻敌,遏制美军作战飞机威力圈向日军纵深延伸,确保拉包尔等日军重要军事基地的防卫。 陆军防御重点想放在所罗门群岛 最后双方互相妥协,得出一致方案。决定把南所罗门地区的新侨治亚岛与伊莎贝尔岛定为主防线,新侨治亚岛与伊莎贝尔岛以南的防御将由日本海军负责。随后在1943年3月22日,陆军参谋本部与海军军令部联合发布了新的《东南方面作战陆海军中央协定》,将南太平洋地区防御方案正式化。 具体措施: 1.调整兵力。把瓜达尔卡纳尔岛撤退下来的第17军调到所罗门群岛北部地区,在日本海军的配合下担负防御任务。而所罗门群岛南部的防御任务由海军第8特别陆战队负责。第8特别陆战队下辖第6特别海军陆战队、第7海军特别陆战队、第19设营队、第21设营队以及第17设营队和第131设营队,共计6121人。 2.构建岛屿防御体系。由于日军的作战思想是增强岛屿防御,因此构建并增强陆上防御体系是重中之重。日军在北部与南部所罗门群岛地区沿滩头和地形险要处修筑了大量地堡,每个地堡都有3、4层原木夹杂着6到8英尺的风化珊瑚构成顶盖可抵御美军重炮轰击,此外在地堡上设置有几个步枪射击孔和一个机枪射击座可供机枪手射击,而且在地堡之间设置了四通八达的交通壕,可供各个地堡相互联系。在浅滩后方,则构筑有坚固的火炮掩体,掩体内部配备有230mm大炮,可对滩头进行火力封锁。一旦美军登陆,这些火炮体系与机枪掩体将会立即对美军登陆部队开火。 吕宋岛遗留日军地堡 3.大力建设机场。陆基航空兵执行对进攻美军的轰炸任务是日军进行军事战略调整的措施之一。由于南太平洋地区作战,航空兵扮演重要作用,是打击美军舰队与为日军军队提供火力的重要力量,但是,在瓜岛作战中海军舰载机部队损失惨重。为了压制住美国在南所罗门地区瓜岛上的仙人掌航空队,就必须扩建2、3个航空基地,以供第6航空飞行师团使用,因此,日军大本营与海陆军方面决定在所罗门地区的蒙达与克列班达罗和雷格诺修建机场。 中太平洋地区方面 中太平洋地区在地理上主要是指赤道附近的太平洋地区。日军占领的马里亚纳群岛以及加罗林群岛以及马绍尔群岛以及吉尔伯特群岛都属于中太平洋地区。 马绍尔群岛位置 太平洋战争初期,日军并不是很重视中太平洋地区的岛屿防卫,进入1943年以后,随着美军在太平洋地区开始大举反攻。日本大本营开始研究在太平洋地区釆取「 ”确保要域”战略的防御战略,即以日军在南太平洋重要基地腊包尔为核心建立一条防线,北起中太平洋地区的吉尔伯特群岛与马绍尔群岛,南到南太平洋的布干维尔岛,以这条防线进行全面固守,阻止美国海上力量对这些地区的进攻。 战略思路。日军把中太平洋地区的日军将进攻为主的战略改为以岛屿防御为中心的防御战略,将中太平样地区的日军所占岛屿由原先的飞机侦察基地改为吸引与拖延进攻美军部队的堡垒,为日本联合舰队主力集中兵力与美海军决战创造时间。 具体措施: 1.增加兵力。设立第三特别根据地队,并将第6特别陆战队与第7特别陆战队以及第2特别陆战队纳入第三特别根据地队,让其负责中太平洋地区吉尔伯特群岛以及瑙鲁等岛屿的防务,已增加该地的防御兵力。第三特别根据地的司令部与主要兵力2500余人将部署于塔拉瓦环礁,其余兵力则部署于马金及其吉尔伯特群岛其他岛屿。 「 ”吉尔伯特群岛方向和南鸟岛派遣南海第4守备队(以炮兵1个大队3个步兵大队为基干)和南海第2守备队(以步兵3个大队与炮兵1个大队为基干,共约600人),增援吉尔伯特群岛和南鸟岛。” 2.设立岛屿迎击地带。派出工兵部队在中太平洋地区进行防御工事的修筑,这些防御工事多布置于海滩之上,且异常坚固,难以摧毁。例如,在中太平洋地区的塔拉瓦环礁上日军工兵早已在岛上四周修筑了三层防线。 在沙滩和浅滩地区,日军工兵布置了大量三脚架与钢筋与铁蒺藜,专门应对敌军登陆艇的攻击。在海滩上工兵则构筑了四英尺高的海堤。这道海堤多用圆木与沙石和椰子木构筑,极其坚固,只有使用重炮才能摧毁。在防线后方,则构筑了许多火炮掩体。日军利用钢筋水泥构筑大量的火炮掩体,有堑壕与后方相通。工事里则配有大量大口径火炮: 「 ”8英寸岸防炮4门,14厘米岸防炮4门,80毫米岸防炮6门,75毫米口径山炮10门,70毫米榴弹炮6门,75毫米高平两用炮8门,37毫米野炮9门,「 ”95式”轻型坦克7辆13毫米口径高射机枪27挺13毫米机枪4挺。” 工事里的火炮和机枪可以对美军登陆部队进行攻击,控制登陆航道。此外,在工事掩体后方,则构筑有半地下掩体。这些掩体大多用钢筋混凝土与圆木构筑,极其坚固,完全能抵御美军炮火的进攻。日军希望利用日军陆上兵力依托已建造的强大防御工事,将进攻美军阻击于海滩之上,防止美军扩大登陆场。 日军海岸大炮 3.也大力修建机场。在1942年10月开始在吉尔伯特群岛的塔拉瓦环礁和瑙鲁岛和马绍尔群岛的布拉温、奎泽林及米利修筑航空基地,并于1943年1月到3月相继完成。随后便令第22航空队,145架飞机进驻该地。 「 ”第22航空队将与增援的第24航空队主力和第23航空队和第26航空队之一部一起负责吉尔伯特群岛与马绍尔群岛的空中防卫。” 日军希望中太平洋的航空实力得以加强,达到削弱进攻美军舰队的目的,为日军主力舰队与美军舰队决战提供帮助。 北太平洋地区方面 北太平洋地区在地理上的概念是指北回归线以北到白令海峡的广大太平洋地区。例如美国的阿留申群岛与千岛群岛都属于北太平洋地区。 北太平洋地区是太平洋战争次要战场 北太平洋地区的阿留申群岛西部的阿图岛与基斯卡岛在1942年6月被日军占领之后,遂成为威胁美军太平洋正面,并阻止美军袭击日本本土的战略前哨。但是由于北太平洋地区的基斯卡岛和阿图岛与美国的北方领土阿拉斯加距离很近。因此,在日军占领阿图岛与基斯卡岛后,美军便密切注意日军在阿留申群岛的动向,经常派军舰与飞机和潜艇对阿图岛和基斯卡岛进行抵近侦察与轰炸。 进入1943年,由于日本海军在瓜岛战役后遭到削弱,已无法支援遥远的北太平洋方向。另一方面,随着美军反击攻势的到来,日军在阿留申群岛方向面对的压力更加强大。 「 ”美军甚至派出载有2个师的兵力的运输船队向阿留申群岛驶来,并在1942年一1943年初占领了阿达克岛和阿姆奇特卡岛(后者位于基斯卡岛东南约65英里处)。” 并在两岛上修建了机场,并立即让其陆基战斗机与轰炸机进驻机场,因此随着机场与飞机的进驻,美军就切断了日本本土与日本占领的北太平洋基斯卡岛与阿图岛之间的海上运输线。 面对这种危急形势,日军大本营经过分析整个北太平洋地区日军形势与美军敌情之后,于1943年2月颁布了《北太平洋的作战指导纲要》以及要点,决定对北太平洋地区的日军进行军事战略调整,该要点有以下三项: 「 ”第一,坚决确保阿留申群岛西部地区;第二,命令日军联合舰队第5舰队司令长官细萱戍子郎中将指挥的、担任阿留申群岛西部地区防御任务的北海守备队(指挥官(陆军峰木十一郎少将)改归北方军指挥(司令官樋口季一郎中将)•,第三,命令北方军与海军部队进行相互协同,确保阿留申西部地区不受美军的侵犯。” 由此可见,日军已经在北太平洋地区阿留申群岛奉行防御为主的军事战略,希望强化军事防御,来保证北太平洋地区阿留申群岛西部的日占地区。 日军的战略调整的特点 从上面的太平洋的军事战略制定与军事调整措施可以看出,瓜岛战役之后曰军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战略调整与此前的日军在太平洋的军事战略调整相比较,瓜岛后的日军军事战略调整存在几个主要特征: 第一,是以岛屿防御为核心,收缩防线,执行以防御为主的战略。通过在太平洋岛屿地区构筑坚固的防御地带,从而达到削弱进攻敌军的目的。例如,在南太平洋地区是以新几内亚群岛所罗门群岛为防御核心。通过再岛屿地区构筑坚固防线,来拖延削弱敌军的进攻。在中太平洋地区是以马绍尔群岛以及吉尔伯特群岛、加洛林群岛为核心。在北太平洋地区是以西阿留申群岛为核心。因为这些岛屿多位于美国与其他地区的海上交通线,日军在这些地区通过增强防御兵力以及加强地面防御等手段,就可以以增强其抗登陆能力,以弥补日军水上作战力量与航空兵力量的不足。将美军挡在以上地区,阻止美军向日军占领地区纵深进攻。 第二,日军的军事战略调整充分重视了水面舰艇与航空兵与潜艇的使用。由于南太平洋地区海洋面积广阔,势必会爆发日美之间的海上冲突,因此掌握制空权与制海权异常重要,掌握了制空权与制海权,日军就可以打击美军运输线,攻击美军船只,阻碍美军的军事行动。 可以说日军的军事战略调整特点是以通过加强防御,以弥补自己海空军事实力的不足,并利用海空军与潜艇部队相互配合来打击敌军。 日军军事调整中的缺点 一是日本海军与陆军在太平洋地区防御问题上产生的争议。例如,在南太平洋的所罗门群岛的防御问题上,日本陆军所罗门地区的军事防御重点在北部地区,而海军的防御重点在南部地区。这造成北部兵力达到3.5万人,而南部兵力只达到1.3万人,造成南部所罗门地区防御兵力不足。 二是这些日军进行防御的岛屿大部分距离日本本土较远。例如,阿留申群岛距离日本北海道5000公里,中太平洋的吉尔伯特群岛与马绍尔群岛以及南太平洋的所罗门群岛也距离日本本土较远,由于日军己失去制海权,一旦遭到美军与同盟国军队的进攻,将会难以获得人员与军事物资的补给。 综上 瓜岛战役之后,日军执行防御为主的战略。由此,日军的岛屿陆上防御兵力显著增强,改变了军事战略调整前兵力显著不足的情况,并依托坚固岛屿防御设施坚守岛屿,以形成迎击地带,抵抗削弱进攻的美军部队。此外空中力量也得到增强,但是增长速度并不大,而且由于与美军部队激烈的空战而损失量巨大,难以形成空中迎击力量,也就难以在军事调整之后与美军的作战中发挥大的作用。 引用资料: 《大本营海军部联合舰队[Z]》,东京:朝云新闻社, 1979; 《东南方面海军作战[Z]》,东京:朝云新闻社,1979 ; 《南太平洋陆军作战[Z]》,东京:朝云新闻社,1979。 参考资料: 《论战时日本的对美战略》,梁芹,2011; 《西南太平洋岛屿战场对太平洋战场的贡献》,汪诗明,2006; 《太平洋战争中的美国海军战略》,吴歆文,1998; 《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张廉君,1983; 《太平洋海空战兼论太平洋战争的分析》,朱贵生,1987。




瓜岛战役中日军其实有补给,为什么饿死的还是那么多?
说到瓜岛战役其实这场战役把人看得极其的有意思,因为话说日本人好像是帮助了别人同时自己却被别人给强行的打死了,那么有的网友要问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日军最后饿死了好多人,但是话说其实日军当时是有补给的,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分析揭秘看看,感兴趣的网友一定别错过!联合舰队:陆军马...

太平洋战场中的瓜岛战役,有补给的日军,为何大多饿死?
由于补给断绝,岛上的日军大批饿死。最后日军还想拼死一搏,成立了新的军团。可是经过计算,由于没有制空权和制海权,光运输日军就会损失大半兵力,即便夺回瓜岛也得不偿失。最后,日军承认失败,撤离了瓜岛。瓜岛战役,证明了在现代战争中,要控制制海权就必须先控制制空权,如果丧失了制空权也就必然会...

瓜岛美军首次成功拦截日军“东京快车”,靠的是什么?
他身上的担子骤然增加。如果尼米兹早先一鼓作气将日军“赶下海”,断了他们的“念想”,还会有以后的瓜岛战役吗?欢迎留言和讨论。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瓜达尔卡纳尔战役日军暴露出什么弱点
瓜岛战役是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中屡次范的胜利病的第一次大规模表现。所为的胜利病,是日军过度相信精神力量,认为自己必然胜利,不去估计也不去考虑失败的可能和后果。是自大并且轻视敌人的表现。瓜岛的战败,也是日军过于冒进的表现。之前在东南亚的胜利太容易了,导致日本手伸的过远。实际当时美国海军已经...

瓜岛战役日军海军都看到日军陆军都吃树根了为何不帮
最近不少的这个人也都在说这个瓜岛战役的事情,这个里面有一件非常有意思的现象,话说那就是这个瓜岛战役时这个日军陆军都在吃树根了,但是这个日军的海军却还是不带帮忙的,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他们都窝里面打起来了感觉?对于这个问题感兴趣的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瓜岛日军缺少补给品,海军不...

瓜岛战役时,日军明明有补给,为何大都是饿死的?
中途岛海战惨败之后,日本丧失了战争初期在太平洋上的制海权和制空权,实力大为减弱。但日本并不打算停止对南太平洋诸岛的进攻,反而加快了速度,以期夺回战略主动权。接下去,美日在太平洋战区,围绕着瓜达尔卡纳尔岛及其周边岛屿进行了一系列争夺战,这就是瓜岛战役。日军的计划是在瓜岛修建航空基地,由此...

二战时的瓜岛战役,日军究竟饥饿到什么程度?
中途岛战役之后,日军在海上的和空中的力量被削弱了很多。日军开始由进攻转为了防守,而瓜岛战役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同盟军为了保护自己的运输航线,而日军则是为了维持自己的实力。瓜岛战役前前后后总共持续了半年,在这半年里日军虽然在局部战场上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是整体上日军还是处于败退状态的。

日军困守菲律宾时到底有多惨?
有人或许就会问,菲律宾是岛国,四面都是海,并不缺乏优良港湾,为何不通过捕鱼来解决补给问题呢?这确实是一个好法子,毕竟鱼有大量的动物蛋白质,不仅是可以解决饥饿问题,还能提高士兵的体力为作战打好基础。但这个方法在当时来讲却是不缺实际的——早在瓜岛战役后,日军其实就已经失去了...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日军居然有补给为什么那么多人饿死?
据相关战报统计,美军有35人阵亡,75人受伤。日军基本全军覆没,仅战场上就留下800多具尸体.就看你能不能赢了!下一步该怎么办?从后知后觉的角度来看,海军和陆军应该一起掏老钱,用优势兵力把法师、君主和美军打得粉碎!然而,日本没有这样做,而是继续加油。于是小瓜岛成了日军的墓地。首先,...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结果如何?
瓜岛战役结果如何?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是一场关系到二战走向的重要战争,意义重大,其结果是以美军为首的盟军是胜利的一方。可以说,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的结果是,日本改变了战争前期的速战速决,一步步推进战略,丧失了在南太平洋的战略主动权。由于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美军的损失比日军少。在瓜达尔卡纳尔...

鹰潭市15389246450: 太平洋战争中日美双方的总兵力比例是多少双方伤亡比例又是多少损失比例是多少 -
邬星核酪: 1942年8月7日,美军开始局部反攻,在所罗门群岛的瓜达尔卡纳尔岛登陆,展开了长期的争夺战.围绕着瓜岛的争夺,日美双方在六个月的时间里进行过大小海战三十余次,其中较大规模的海战就有六次,双方损失的驱逐舰以上的作战舰艇各...

鹰潭市15389246450: 请介绍一下二战时日军进攻东南亚的具体情况请详细一点
邬星核酪: 日军进攻东南亚 日本自1941年12月 7日起在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发动全面进攻.10日占领关岛.22日占领威克岛25日攻占香港.12月7、8日,日军在马来亚的哥打巴鲁和...

鹰潭市15389246450: 二战中,澳大利亚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 -
邬星核酪: 二战爆发之初,澳大利亚先是派兵(包括陆海军)到欧洲及北非偕同英军与纳粹德国作战;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随着日本部分占领了所罗门群岛之后,澳大利亚本土一度面临被日本全面入侵的威胁;后来在美国的帮助下遏制了日本的攻势,解除了对澳大利亚本土的威胁(瓜岛战役),之后澳大利亚海军在太平洋偕同美军与日本作战.澳大利亚在对德作战中发挥的作用有限,但在太平洋战争中澳大利亚有力地支援了美军,尤其是瓜岛战役本身是日军在太平洋战争由攻全面转守的转折点.

鹰潭市15389246450: 瓜岛海战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邬星核酪: 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美两国军队于1942年8月~1943年2月在瓜达尔卡纳尔岛(简称瓜岛)进行的岛屿争夺战.中途岛海战后,日军为夺回战略主...

鹰潭市15389246450: 哪些事实和战役说明资源和后勤一直是二战日军的软肋 -
邬星核酪: 1、太平洋战争爆发初期的菲律宾战役,由于运输船舶不足,菲律宾的14军只能先把船让给进攻马来亚的部队,菲律宾战役发动比计划晚了1个半月2、瓜岛战役,瓜岛成了饿岛,饿死的比战死的3、几内亚战役,饿死的多了去了,甚至发布命令,不许吃战友的肉4、英帕尔战役,饿死的太多了,累累白骨5、菲律宾战役6、美国的潜艇战和饥饿战役

鹰潭市15389246450: 什么是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邬星核酪: 中途岛•阿留申群岛战役,是世界海 战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无论从双方投 人总兵力,还是在中途岛局部战场的兵力, 日军都占有明显优势,但最终日本却遭到了 惨...

鹰潭市15389246450: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是算中途岛海战还是瓜岛争夺
邬星核酪: 好像是瓜岛吧~

鹰潭市15389246450: 太平洋战争美国为什么不走阿留申群岛? -
邬星核酪: 因为南太平洋有着美国最重要的盟友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日本陆军的攻击下,澳大利亚军队溃不成军,美国需要立刻在南太平洋发动进攻,遏制日本的攻势,与此同时由于中途岛战役的失败,日本取消了FS作战命令,制定一个完善日军在太...

鹰潭市15389246450: 为什么瓜岛战役日美实力大致相等条件下日本败得那么惨 -
邬星核酪: 哪里是大致相等,巨大的差距 --- 美军登陆瓜岛之前,日军修那个机场修了三个月,只是用小铁锹一类的简易工具,美军登陆、日军撤离前将所有工具带走,看美国人咋修这个机场.结果,美军带来了推土机、压路机等大型建筑工具,日军修了三个月也没修出啥的机场,美军只用三天就可以使用了.据统计,瓜岛之战,美军补给的物资是日军的一百倍以上,日军开枪是要一发子弹消灭一个美军的,要仔细瞄准的,美军只管单位时间内尽量多开抢就对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