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自学音韵学

作者&投稿:有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音韵学主要学习什么?~


非天
尚书音韵学比较难学,这和音韵学的学科特点有很大的关系。音韵学是研究古代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传统学问。语音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是不断变化的,加之古代也没有一套科学的记音工具,是用汉字拼合去标注语音和分析语音,因而给我们今天的学习带来了很多困难。但是只要有决心,有毅力,并且方法正确,坚持练习,就一定可以掌握这门比较陌生的学问。

首先,要真正弄懂音韵学的名词术语,牢记基本概念,并且要背诵一些重要的材料,这是学好音韵学的基础。

其次,要建立“历史”的观念,要认识到古今音是不同的,并把握住语音的演变规律,正象明代陈第在《毛诗古音考》中指出的那样,“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学习音韵学,不仅要知道上古有多少声母韵母、中古有多少声母韵母等,更重要的是要清楚从上古到中古、从中古到现代的演变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把握汉语语音的特点和发展方向。

最后,学习音韵学要注重实践,除了要认真做一些音韵学作业外,还应将学的音韵学知识与方言调查、训诂、校勘、诗词格律等科研与创作活动联系起来,学以致用,这样既起到了巩固音韵学知识的作用,又可以从中感受到音韵学这门知识的实用价值。
四、音韵学的基本内容及学习要点
传统音韵学分为三个部门,即今音学、古音学和等韵学。今音学是研究中古时期 (隋唐时代)汉语声、韵、调系统的一门学问;古音学是研究上古时期(先秦两汉)汉语声、韵、调系统的一门学问;等韵学是用“等”的概念分析汉语韵母及声韵配合规律的一门学问,它通过韵图的形式展示某一历史时期的声、韵、调系统。等韵图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声、韵配合表。到了元代以后,在传统音韵学三个部门之外,又兴起了一个新的部门“北音学”,北音学旨在研究元明清时代以北方中原话为基础的语音系统。

在学习中古音、近代音、和上古音之前,需要掌握一些音韵学的基本概念,这些概念主要有声纽、字母、声类、五音、七音、清浊、等呼、韵类、韵母、韵部、摄等。声纽、字母、声类都是关于声母的概念,五音、七音是关于声母发音部位的概念,清浊是关于声母发音方法的概念,等呼、韵类、韵母都是关于韵母的概念,韵部是对韵母的归纳,摄则是对韵部的归纳。

(一)中古音

中古音是指隋唐时期汉语的语音系统。研究中古音的材料主要有两项,一项是《广韵》,一项是反映《广韵》韵音系统的等韵图。

韵书是将同韵字编排在一起供写作韵文者查检的字典。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韵书是隋陆法言所撰的《切韵》。《切韵》成书于隋仁寿元年 (公元601年),全书分韵有193个之多。到了唐代,《切韵》被作为科举考试的标准韵书,其地位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因此,为《切韵》增字作注的人很多。到了北宋初年,陈彭年、丘雍等人奉皇帝的诏令据《切韵》及唐人的增订本对《切韵》进行了修订。修订本于真宗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完成,于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改名为《大宋重修广韵》,简称《广韵》。这是第一部官修性质的韵书,是《切韵》最重要的增订本。《广韵》分206韵,收有 26194字。《广韵》撰成后,一直流传到今天,《切韵》及唐人的增订本则在宋代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失传,直到清代末年才陆续在敦煌石室、新疆吐鲁番及故宫等地被发现,且大多数都是一些残卷。《广韵》虽非《切韵》,但由于其未改变《切韵》的音系,所以在完整的《切韵》未出现之前,它就成了研究中古音最重要的材料。

《广韵》是一部韵书,它并没有直接展示中古的声母和韵母,但它所收的每个字都是用反切注音的,中古的各类声母和韵母自然就都包含在这些反切上下字中。所以通过对这些反切上下字进行研究,就可以得到中古的声母和韵母。清人陈澧第一个找到了通过《广韵》反切上下字求得《广韵》声母和韵母的方法——系联法,系联法的基本依据就是反切的原理,即反切上字与别切字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被切字的韵母及声调相同。陈澧在《切韵考》一书中通过系联将《广韵》 452个切上字归纳为40个声类,将1195个切下字归纳为311个韵类。后来的学者又使用系联法对《广韵》的反切上下字进行了进一步的系联,并对系联结果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最终研究出了《广韵》的声母和韵母。本书综合前人的研究结果,将《广韵》的声母确定为37个,韵母确定为142个。《广韵》的声调有四个,分别为平、上、去、入。《广韵》的列韵本身清楚的表明了这一点。

为了直接展示中古音的声韵面貌,古人在撰写韵书之外又专门编制了一种等韵书,这种等韵书大体上相当于现在的声韵配合表。《韵镜》就是其中最早并且是最重要的一种,可看作是《广韵》的姊妹篇,它与《广韵》互为补充,互相参证,是考察中古音的另一重要材料。《韵镜》以七音为经,通过“清、次清、浊、清浊”等术语将七音中所含的声母区分开来;以 206韵为纬,通过四个格子将韵中所含的韵母区分开来。在声、韵交叉处便是音节代表字。这样就将中古汉语的声韵调(韵本身包含声调)及其配合规律展示出来。《韵镜》将中古声母确定为38个,韵母确定为139个。

在《广韵》和《韵镜》之后,还出现了几种和《广韵》同属一个语音系统的韵书和韵图,其中颁行于北宋的《集韵》和南宋刘渊的《壬子新刊礼部韵略》以及南宋郑樵的《七音略》比较重要。《集韵》是《广韵》的增修本,由皇帝诏令修订,修订的宗旨是“务求该广”,共收字 53525个,比《广韵》多出一倍多;《新刊礼部韵略》将《广韵》注明同用的邻韵进行了合并,使206韵变成了107韵。在此以前,金人平水书籍(官名)王文郁著《平水韵略》,根据同样的原则将《广韵》合并为106韵,此后出现的各种诗韵,分韵都是106韵,简称“平水韵”。唐诗的用韵和平水韵是一致的。《七音略》是一部等韵书,在性质上与《韵镜》相同,基本上反映的是《广韵》的声韵系统,在体例上与《韵镜》大同小异。

中古音的知识除以上所介绍者外,还涉及到近体诗的用韵和平仄。近体诗用韵的特点是要合于“平水韵”,或者说要符合《广韵》独用、同用的规定,要使用平声韵,并且要一韵到底,不许中途换韵。清代所编的诗韵常见的有张书玉等人的《佩文韵府》、周兆基的《佩文诗韵释要》、汤文潞的《诗韵合璧》、余春亭的《诗韵集成》和汪幕杜的《诗韵合璧》等。近体诗平仄的特点是一句之中平仄相间,一联之间平仄相对,两联之间平仄相粘,押韵句末字用平声,非押韵句末字用仄声。所谓相间、相对和相粘都是以节拍为单位的。律诗的节拍除句末一字外均由两个字所构成。

中古音是学习音韵学的基础,学习中古音首先要掌握研究系联反切上下字的系联法,这是研究中古音的基本方法;其次要熟悉《韵镜》或《七音略》的体例,再其次要比较熟练的掌握 36字母、《广韵》的声母、韵部、韵母。除此以外还应对律诗的用韵和平仄以及《集韵》、《平水韵》等韵书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

(二)近代音

近代音指元明清时代以北方中原话为基础的汉语共同语语音系统。反映近代音的韵书主要是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和明代兰茂的《韵略易通》。元代时,近代音的基础已经形成。元代以后,近代音虽有所发展,但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中原音韵》是以元代中原实际语音为依据的一部韵书,因此,它所包含的声、韵、调大体上反映了近代音的面貌。《中原音韵》共含有 20个声母,46个韵母,四个调类,其中四个调类分别是阴平、阳平(周氏于平声中分阴、阳二类)、上声、去声,它与今天北京话的四声完全一致,只是具体的归字有所不同而已。

近代音的研究虽为时较晚,但非常重要,因为从中古音到今音的许多重要变化都是在近代发生的,近音的声韵系统在近代已基本完成,如全浊声母的消失、 [ f ]、[ t t ]、[ t t á ]、[ t ]、[ t § ]、[ t § á ]、[ § ]声母的产生、零声母的增加、四呼的出现、相近韵母的合并、[- m ]尾韵并入[- n ]尾韵、入声韵的消失、平声分化为阴平和阳平、全浊上声字变为去声字、入声字分别派入到其他声调等等。上述这些变化也正是学习近代音的重点所在。学习近代音不仅要掌握近代音的声韵调,同时更要掌握上述变化的结果和规律。此外,还应了解如何根据音变规律将古代反切转换成今音的常见方法。了解这些方法不仅有助于掌握学过的音韵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切出古书上一些反切的今音。

(三)上古音

上古音是指以《诗经》、《说文解字》为代表的先秦两汉的语音系统。上古音或称古音 ,它是相对隋唐时期的中古音而言的。

研究上古声母主要依据的是先秦两汉古籍中的异文、声训、注音、重文、通假字、联绵字等材料。其方法一般是通过这些材料反映的事实证明中古的某些声母在上古是否存在。研究上古声母的几项重要结论有: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娘、日二纽归泥说;喻三归匣;喻四归定;照二 (庄组)归精说等。

研究上古韵部的材料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以《诗经》、《楚辞》为代表的先秦韵文;一个是《说文解字》中的谐声字。研究上古韵部的方法是首先通过系联方法归纳出先秦韵文的韵部,然后通过《说文》中的谐声字去印证先秦韵文归纳出来的韵部并扩大每一韵部的归字。清代是上古韵部研究的鼎盛时期,先后出现的古韵学家有二三十家之多,其中最著名的有顾炎武、江永、段玉裁、戴震、孔广森、王念孙和江有诰等。上古韵部主要就是由他们逐步建立、完善起来的。清代以后研究上古韵部的学者主要有章炳麟、黄侃、王力、罗常培、周祖谟等人。顾炎武研究上古韵部的结论是 10部,江永是13部,段玉裁是17部,戴震是25部,孔广森是18部,王念孙和江有诰都是21部,章炳麟是23部,黄侃是29部,王力是29部或30 部,罗常培和周祖谟是31部。

关于上古声调清人的观点主要可以分为三派:一派以顾炎武、江永为代表 ,他们都是用中古的四声去看待上古的声调;一派以段玉裁为代表,他认为上古没有去声;一派以王念孙、江有诰为代表,他们主张上古有平上去入四个调类。今人关于上古声调的观点主要可分为两派:一派以王力先生为代表,认为上古没有去声,一派以周祖谟先生为代表,主张平上去入四声在上古既已存在。

根据多数学者的研究结果,我们将上古的声母和韵部分别确定为 31个,将上古的调类确定为平上去入4个。

上古音的研究除了声、韵、调外,一般还涉及到“阴阳对转”和“因声求义”这两项内容。所谓“阴阳对转”是指汉语的一种演变规律,即阴声韵和阳声韵(也包括入声韵)在发展过程中会发生相互转化的现象。这一规律是由孔广森首先提出,由章太炎进一步发展完善的。“因声求义”是对音韵学知识的运用,它是透过字形的外表通过字音去探求字义的。这种方法所以能够成立,一方面是由于汉语特定的声音往往表达了特定的意义,另一方面是由于古籍中通假、声训、错字等现象的出现主要都是由于读音相同或相近所造成的。因声求义是清人对训诂学的重大发展,由于这一方法的出现,使古籍中的许多千年疑窦涣然冰释,怡然理顺。

学习上古音应熟练掌握前人关于上古声母的重要结论,牢记上古声母和韵部的名称,如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喻三归匣、喻四归定、王力及本书所确定的上古声母和韵部等。这些都是学习上古音的重点所在。除此以外,还应了解阴阳对转和因声求义的基本内容。

非天
尚书音韵学比较难学,这和音韵学的学科特点有很大的关系。音韵学是研究古代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传统学问。语音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是不断变化的,加之古代也没有一套科学的记音工具,是用汉字拼合去标注语音和分析语音,因而给我们今天的学习带来了很多困难。但是只要有决心,有毅力,并且方法正确,坚持练习,就一定可以掌握这门比较陌生的学问。

首先,要真正弄懂音韵学的名词术语,牢记基本概念,并且要背诵一些重要的材料,这是学好音韵学的基础。

其次,要建立“历史”的观念,要认识到古今音是不同的,并把握住语音的演变规律,正象明代陈第在《毛诗古音考》中指出的那样,“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学习音韵学,不仅要知道上古有多少声母韵母、中古有多少声母韵母等,更重要的是要清楚从上古到中古、从中古到现代的演变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把握汉语语音的特点和发展方向。

最后,学习音韵学要注重实践,除了要认真做一些音韵学作业外,还应将学的音韵学知识与方言调查、训诂、校勘、诗词格律等科研与创作活动联系起来,学以致用,这样既起到了巩固音韵学知识的作用,又可以从中感受到音韵学这门知识的实用价值。
四、音韵学的基本内容及学习要点
传统音韵学分为三个部门,即今音学、古音学和等韵学。今音学是研究中古时期 (隋唐时代)汉语声、韵、调系统的一门学问;古音学是研究上古时期(先秦两汉)汉语声、韵、调系统的一门学问;等韵学是用“等”的概念分析汉语韵母及声韵配合规律的一门学问,它通过韵图的形式展示某一历史时期的声、韵、调系统。等韵图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声、韵配合表。到了元代以后,在传统音韵学三个部门之外,又兴起了一个新的部门“北音学”,北音学旨在研究元明清时代以北方中原话为基础的语音系统。

在学习中古音、近代音、和上古音之前,需要掌握一些音韵学的基本概念,这些概念主要有声纽、字母、声类、五音、七音、清浊、等呼、韵类、韵母、韵部、摄等。声纽、字母、声类都是关于声母的概念,五音、七音是关于声母发音部位的概念,清浊是关于声母发音方法的概念,等呼、韵类、韵母都是关于韵母的概念,韵部是对韵母的归纳,摄则是对韵部的归纳。

(一)中古音

中古音是指隋唐时期汉语的语音系统。研究中古音的材料主要有两项,一项是《广韵》,一项是反映《广韵》韵音系统的等韵图。

韵书是将同韵字编排在一起供写作韵文者查检的字典。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韵书是隋陆法言所撰的《切韵》。《切韵》成书于隋仁寿元年 (公元601年),全书分韵有193个之多。到了唐代,《切韵》被作为科举考试的标准韵书,其地位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因此,为《切韵》增字作注的人很多。到了北宋初年,陈彭年、丘雍等人奉皇帝的诏令据《切韵》及唐人的增订本对《切韵》进行了修订。修订本于真宗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完成,于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改名为《大宋重修广韵》,简称《广韵》。这是第一部官修性质的韵书,是《切韵》最重要的增订本。《广韵》分206韵,收有 26194字。《广韵》撰成后,一直流传到今天,《切韵》及唐人的增订本则在宋代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失传,直到清代末年才陆续在敦煌石室、新疆吐鲁番及故宫等地被发现,且大多数都是一些残卷。《广韵》虽非《切韵》,但由于其未改变《切韵》的音系,所以在完整的《切韵》未出现之前,它就成了研究中古音最重要的材料。

《广韵》是一部韵书,它并没有直接展示中古的声母和韵母,但它所收的每个字都是用反切注音的,中古的各类声母和韵母自然就都包含在这些反切上下字中。所以通过对这些反切上下字进行研究,就可以得到中古的声母和韵母。清人陈澧第一个找到了通过《广韵》反切上下字求得《广韵》声母和韵母的方法——系联法,系联法的基本依据就是反切的原理,即反切上字与别切字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被切字的韵母及声调相同。陈澧在《切韵考》一书中通过系联将《广韵》 452个切上字归纳为40个声类,将1195个切下字归纳为311个韵类。后来的学者又使用系联法对《广韵》的反切上下字进行了进一步的系联,并对系联结果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最终研究出了《广韵》的声母和韵母。本书综合前人的研究结果,将《广韵》的声母确定为37个,韵母确定为142个。《广韵》的声调有四个,分别为平、上、去、入。《广韵》的列韵本身清楚的表明了这一点。

为了直接展示中古音的声韵面貌,古人在撰写韵书之外又专门编制了一种等韵书,这种等韵书大体上相当于现在的声韵配合表。《韵镜》就是其中最早并且是最重要的一种,可看作是《广韵》的姊妹篇,它与《广韵》互为补充,互相参证,是考察中古音的另一重要材料。《韵镜》以七音为经,通过“清、次清、浊、清浊”等术语将七音中所含的声母区分开来;以 206韵为纬,通过四个格子将韵中所含的韵母区分开来。在声、韵交叉处便是音节代表字。这样就将中古汉语的声韵调(韵本身包含声调)及其配合规律展示出来。《韵镜》将中古声母确定为38个,韵母确定为139个。

在《广韵》和《韵镜》之后,还出现了几种和《广韵》同属一个语音系统的韵书和韵图,其中颁行于北宋的《集韵》和南宋刘渊的《壬子新刊礼部韵略》以及南宋郑樵的《七音略》比较重要。《集韵》是《广韵》的增修本,由皇帝诏令修订,修订的宗旨是“务求该广”,共收字 53525个,比《广韵》多出一倍多;《新刊礼部韵略》将《广韵》注明同用的邻韵进行了合并,使206韵变成了107韵。在此以前,金人平水书籍(官名)王文郁著《平水韵略》,根据同样的原则将《广韵》合并为106韵,此后出现的各种诗韵,分韵都是106韵,简称“平水韵”。唐诗的用韵和平水韵是一致的。《七音略》是一部等韵书,在性质上与《韵镜》相同,基本上反映的是《广韵》的声韵系统,在体例上与《韵镜》大同小异。

中古音的知识除以上所介绍者外,还涉及到近体诗的用韵和平仄。近体诗用韵的特点是要合于“平水韵”,或者说要符合《广韵》独用、同用的规定,要使用平声韵,并且要一韵到底,不许中途换韵。清代所编的诗韵常见的有张书玉等人的《佩文韵府》、周兆基的《佩文诗韵释要》、汤文潞的《诗韵合璧》、余春亭的《诗韵集成》和汪幕杜的《诗韵合璧》等。近体诗平仄的特点是一句之中平仄相间,一联之间平仄相对,两联之间平仄相粘,押韵句末字用平声,非押韵句末字用仄声。所谓相间、相对和相粘都是以节拍为单位的。律诗的节拍除句末一字外均由两个字所构成。

中古音是学习音韵学的基础,学习中古音首先要掌握研究系联反切上下字的系联法,这是研究中古音的基本方法;其次要熟悉《韵镜》或《七音略》的体例,再其次要比较熟练的掌握 36字母、《广韵》的声母、韵部、韵母。除此以外还应对律诗的用韵和平仄以及《集韵》、《平水韵》等韵书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

(二)近代音

近代音指元明清时代以北方中原话为基础的汉语共同语语音系统。反映近代音的韵书主要是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和明代兰茂的《韵略易通》。元代时,近代音的基础已经形成。元代以后,近代音虽有所发展,但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中原音韵》是以元代中原实际语音为依据的一部韵书,因此,它所包含的声、韵、调大体上反映了近代音的面貌。《中原音韵》共含有 20个声母,46个韵母,四个调类,其中四个调类分别是阴平、阳平(周氏于平声中分阴、阳二类)、上声、去声,它与今天北京话的四声完全一致,只是具体的归字有所不同而已。

近代音的研究虽为时较晚,但非常重要,因为从中古音到今音的许多重要变化都是在近代发生的,近音的声韵系统在近代已基本完成,如全浊声母的消失、 [ f ]、[ t t ]、[ t t á ]、[ t ]、[ t § ]、[ t § á ]、[ § ]声母的产生、零声母的增加、四呼的出现、相近韵母的合并、[- m ]尾韵并入[- n ]尾韵、入声韵的消失、平声分化为阴平和阳平、全浊上声字变为去声字、入声字分别派入到其他声调等等。上述这些变化也正是学习近代音的重点所在。学习近代音不仅要掌握近代音的声韵调,同时更要掌握上述变化的结果和规律。此外,还应了解如何根据音变规律将古代反切转换成今音的常见方法。了解这些方法不仅有助于掌握学过的音韵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切出古书上一些反切的今音。

(三)上古音

上古音是指以《诗经》、《说文解字》为代表的先秦两汉的语音系统。上古音或称古音 ,它是相对隋唐时期的中古音而言的。

研究上古声母主要依据的是先秦两汉古籍中的异文、声训、注音、重文、通假字、联绵字等材料。其方法一般是通过这些材料反映的事实证明中古的某些声母在上古是否存在。研究上古声母的几项重要结论有: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娘、日二纽归泥说;喻三归匣;喻四归定;照二 (庄组)归精说等。

研究上古韵部的材料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以《诗经》、《楚辞》为代表的先秦韵文;一个是《说文解字》中的谐声字。研究上古韵部的方法是首先通过系联方法归纳出先秦韵文的韵部,然后通过《说文》中的谐声字去印证先秦韵文归纳出来的韵部并扩大每一韵部的归字。清代是上古韵部研究的鼎盛时期,先后出现的古韵学家有二三十家之多,其中最著名的有顾炎武、江永、段玉裁、戴震、孔广森、王念孙和江有诰等。上古韵部主要就是由他们逐步建立、完善起来的。清代以后研究上古韵部的学者主要有章炳麟、黄侃、王力、罗常培、周祖谟等人。顾炎武研究上古韵部的结论是 10部,江永是13部,段玉裁是17部,戴震是25部,孔广森是18部,王念孙和江有诰都是21部,章炳麟是23部,黄侃是29部,王力是29部或30 部,罗常培和周祖谟是31部。

关于上古声调清人的观点主要可以分为三派:一派以顾炎武、江永为代表 ,他们都是用中古的四声去看待上古的声调;一派以段玉裁为代表,他认为上古没有去声;一派以王念孙、江有诰为代表,他们主张上古有平上去入四个调类。今人关于上古声调的观点主要可分为两派:一派以王力先生为代表,认为上古没有去声,一派以周祖谟先生为代表,主张平上去入四声在上古既已存在。

根据多数学者的研究结果,我们将上古的声母和韵部分别确定为 31个,将上古的调类确定为平上去入4个。

上古音的研究除了声、韵、调外,一般还涉及到“阴阳对转”和“因声求义”这两项内容。所谓“阴阳对转”是指汉语的一种演变规律,即阴声韵和阳声韵(也包括入声韵)在发展过程中会发生相互转化的现象。这一规律是由孔广森首先提出,由章太炎进一步发展完善的。“因声求义”是对音韵学知识的运用,它是透过字形的外表通过字音去探求字义的。这种方法所以能够成立,一方面是由于汉语特定的声音往往表达了特定的意义,另一方面是由于古籍中通假、声训、错字等现象的出现主要都是由于读音相同或相近所造成的。因声求义是清人对训诂学的重大发展,由于这一方法的出现,使古籍中的许多千年疑窦涣然冰释,怡然理顺。

学习上古音应熟练掌握前人关于上古声母的重要结论,牢记上古声母和韵部的名称,如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喻三归匣、喻四归定、王力及本书所确定的上古声母和韵部等。这些都是学习上古音的重点所在。除此以外,还应了解阴阳对转和因声求义的基本内容。


如何学习小学(古文字、音韵、训诂)Z
另外陈独秀在阴韵学上也是颇有成就,但因政治缘故,多不为人广知,主要著作有魏建功序,自序,古音阴阳人互用例表,中国古代语音有复声母说,连语类编,荀子韵表及考释,屈宋韵表及考释,晋吕静《

推荐关于音韵学比较好的书,谢谢
林焘《音韵学概要》,商务印书馆出版。林是我国语言学界的巨擘,这个书存在印刷方面的问题,就是颇有几个错别字。胡安顺《音韵学通论》中华书局出版。胡是陕西师范大学教授,书编的不错,很有特色,比较适合初学 杨剑桥《汉语音韵学讲义》,复旦大学出版社,这本书比较有水平。此外还有很多很多,比如...

如何学习小学(古文字、音韵、训诂)Z
另外陈独秀在阴韵学上也是颇有成就,但因政治缘故,多不为人广知,主要著作有魏建功序,自序,古音阴阳人互用例表,中国古代语音有复声母说,连语类编,荀子韵表及考释,屈宋韵表及考释,晋吕静《

自学文言文知乎
6. 初学古文的人适合学习音韵学吗 初学古文的人适合学习音韵学吗? 我不是中文系,主要是现在工作了,想用业余的时间做点有意义的事。文言文未入门,基础不好,打算从基础学起。查了相关资料,大多数说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是学习古文的基础。现在想知道是先学实词、虚词、句式之类的,还是用音韵学、训诂学、文...

谁能帮忙找点资料,关于南北朝诗歌的海外研究,谢谢谢
齐永明年间,在音韵学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著名诗人沈约、谢朓等人,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句中的声、韵、调的配合,自学地运用声律来写诗,于是“声律说”大行,形成了所谓“永明体”的新体诗。这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大新变。新体诗的出现,反映出诗歌从比较自由到讲究格律的趋势。然而永明作家因过分强调声律、词藻...

如何学习小学(古文字、音韵、训诂)Z
但是章太炎先生的文章不免古奥难懂,须有耐心方读的下去。本人以为近代在训诂方面章氏可谓奇才大才! 另外陈独秀在阴韵学上也是颇有成就,但因政治缘故,多不为人广知,主要著作有魏建功序,自序,古音阴阳人互用例表,中国古代语音有复声母说,连语类编,荀子韵表及考释,屈宋韵表及考释,晋吕静《...

浑源县15828568973: 怎样学好音韵学 -
黎莺宁纳: 你可以先看看入门书——唐作藩的《音韵学教程》.把这本书看会的话,最基本的音韵学知识就没问题了.如果你想进一步学习,可以看看潘悟云的《汉语音韵学》、董同龢的《汉语历史音韵学》.然后是方法——理解+记忆.背诵部分,可以去网上下载 冯蒸《汉语音韵学应记诵内容总览》.

浑源县15828568973: 音韵学怎么学 -
黎莺宁纳: 看看唐作藩版的音韵学教程 比较简单 有一点入门知识的话 古汉上的音韵学内容就是小case了

浑源县15828568973: 古汉语的音韵学? -
黎莺宁纳: 汉语音韵学是研究汉语语音系统的科学.它包括古音学、今音学、北音学、等韵学等学科,是广义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音韵学和语音学不同:语音学是对语音的客观描写,有时还利用各种实验方法,来征明语音的生理现象和物理现象;...

浑源县15828568973: 古汉语音韵系统应该怎么学习 -
黎莺宁纳: 先知道音韵学,语言学,从其入手则可

浑源县15828568973: 学音韵学的入门书有些啥,那本相对更通俗易懂 -
黎莺宁纳: 旧的有:新的有:

浑源县15828568973: 音韵学入门的书籍? -
黎莺宁纳: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 王力《汉语音韵》 王力《古代汉语》音韵学部分通论 陈复华《汉语音韵学基础》

浑源县15828568973: 唔,我想问一下音韵学看哪些书比较好嘞~ -
黎莺宁纳: 啊,你好~音韵学入门是有点难度,不要着急,耐着性子慢慢来就好.教材方面,除了唐作藩先生的书,还可以参看胡安顺先生的《音韵学通论》,董同龢先生的《汉语音韵学》以及丁声树、李荣先生的《汉语音韵讲义》.另外还推荐一本稍微...

浑源县15828568973: 有哪些书籍有介绍古代汉语的声母、韵母等等这些的??? -
黎莺宁纳: 1、唐作藩,《音韵学教程》,深浅结合,知识全面,但自学有一定难度.2、何九盈,《古汉语音韵学述要》,很好的参考书,其中讲“等韵学”的部分可以作为唐本的补充,属于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3、丁声树、李容《汉语音韵讲义》,适合自学,多用表格展示知识,一目了然.

浑源县15828568973: 如何学好古代汉语? -
黎莺宁纳: 什么是古代汉语?顾名思义,就是古代汉族人民的语言,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口语和书面语之 分.古人的口语是怎样的,我们已无法了解其面貌.今天,我们研究古代汉语,只能依据有文字记载的 书面语.古代书面语的情况怎样呢?请看下面...

浑源县15828568973: 怎样快速学拼音 -
黎莺宁纳: (1)学习a、o、e时,教学重点是a、o、e的发音和四声,教学的难点是e的发音及a、o、e的第二声和第三声.本课就可以将a、o、e的发音方法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如“张大嘴巴a a a,拢圆嘴巴o o o,嘴巴扁小e e e.”还可以根据声调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