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貌待人的故事

作者&投稿:弭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礼貌待人的小故事~

一、孝敬父母的故事

事例一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事例二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事例三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事例四

老一辈革命家朱德著文《回忆我的母亲》,以无限的深情赞颂了母亲无比的爱和高尚的品质。毛泽东接到母亲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昼夜兼程,他抚摸着母亲的棺木放声恸哭,悲痛之中挥笔写下《祭母文》:“吾母高风,首推博爱”。宋庆龄孝心至诚,在母亲灵前“饮泣不已”。陈毅探母,执意要给瘫痪在床的母亲洗衣服。李鹏事母至孝,每逢假日,李鹏夫妇总要带上母亲喜爱的食物,到母亲处请安问好。

事例五

在全国以实施“跨世纪教育工程”而著称的上海建平中学,一个13岁少年的题为《妈妈,我就是你的眼睛》的发言,使全国女市长考察团的26位成员潸然泪下。这位同学9岁时,母亲双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过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较多责任和义务,为了买一盘母亲喜欢的沪剧磁带,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头整整跑了6个小时!

http://www.mixiao.com/aspx/detailm.asp?id=857&lm=152&print=yes

二、 孝敬父母名家名言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长幼有序。——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经·圣至章》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事亲以敬,美过三牲。——挚虞

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武则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内睦者,家道昌。——林逋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李毓秀

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陈宏谋

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周秉清

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周秉清

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庐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老舍

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费孝通

老年人犹如历史和戏剧,可供我们生活的参考。——(古罗马)西塞罗

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古罗马)维吉尔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法)雨果

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意大利)亚米契斯

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法)拉法格

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德)歌德

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隐藏他们的一切快乐、烦恼和恐惧。——(英)培根

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前苏联)高尔基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一个老年人的死亡,等于倾倒了一座博物馆。——高尔基

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法)司汤达

老年,好比夜莺,应有他的夜曲。——(德)康德

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亲,把他们当作最好的朋友。——(英)狄更斯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萨克雷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需要报答最美好的人,这就是母亲。——(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就是在我们母亲的膝上,我们获得了我们的最高尚、最真诚和最远大的理想,但是里面很少有任何金钱。——(美)马克·吐温

共产主义不仅表现在田地里和汗水横流的工厂,它也表现在家庭里、饭桌旁,在亲戚之间,在相互的关系上。 ——(前苏联) 马雅可夫斯基

丑恶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儿女那样可怕。——(英国)莎士比亚

仁爱和打人都先自家中开始。——鲍蒙特和弗莱彻

慈善行及至亲,但不应仅此为止。——富勒

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美国)罗素

对孩子来说,父母的慈善的价值在于它比任何别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赖。——罗素

家庭的基础无疑是父母对其新生儿女具有特殊的情感。——罗素

还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光焰照耀、温暖着凝聚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意向!——马克思

智慧之子使父亲欢乐,愚昧之子使母亲蒙羞。——所罗门

尊重他人的、有责任感的孩子,产生于爱和管教适当结合的家庭中。——詹姆斯·多伯森

母羊要是听不见她自己小羊的啼声,她决不会回答一头小牛的叫喊。——莎士比亚

黄昏,你把清晨驱散的一切收集回来;羊群归棚,孩子回到母亲身边。——萨福

我看见过挨饿的孩子。我看见过母亲和妻子们的悲痛。我痛恨战争。——罗斯福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法)罗曼·罗兰

亲人不睦家必败。——(美)林肯

家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儿童的乐园。——爱默生

慈母的心灵早在怀孕的时候就同婴儿交织在一起了。——狄更斯

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狄更斯

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狄更斯

父亲,应该是一个气度宽大的朋友。——狄更斯

天下最苦恼的事莫过于看不起自己的家。——狄更斯

要用希望孩子对待你的方式去对待父母。——苏格拉底

在家庭中,孩子最微小的欢笑,就是使父母认识统一能得到巩固的伟大精神动力。——苏霍姆林斯基

建立和巩固家庭的力量——是爱情,是父亲和母亲、父亲和孩子、母亲和孩子相互之间的忠诚的、纯真的爱情。——苏霍姆林斯基

父母的爱应该是这样的:它能激发起孩子对周围的世界,对人所创造的一切关心,激发起他为人民服务的热情。——苏霍姆林斯基

母亲的安宁和幸福取决于她的孩子们。母亲的幸福要靠孩子、少年儿童去创造。——苏霍姆林斯基

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真不公平,原谅青年人寻欢作乐,却禁止老年人追求享受。——蒙田

父母和子女,是彼此赠与的最佳礼物。——维斯冠

有的儿女使我们感到此生不虚,有的儿女为我们留下了终身遗憾。——纪伯伦

再没有什么能比人的母亲更为伟大。——惠特曼

一家人能够相互密切合作,才是世界上唯一的真正幸福。——居里夫人

和睦的家庭空气是世界上的一种花朵,没有东西比它更温柔,没有东西比它更适宜于把一家人的天性培养得坚强、正直。——德莱塞

没有和平的家庭,就没有和平的社会。——池田大作

那些博得了自己子女的热爱和尊敬的父亲和母亲是非常幸福的。——伊林娜

良好的家庭传统有助于家庭成员相互尊重,有助于家庭建成一个友爱的、生气勃勃的集体。——伊林娜

母子之情是世界上最神圣的情感。——大仲马

母亲的爱是永远不会枯竭的。——冈察尔

只有健康的、建立在无条件爱的基础上的家长同孩子的相互关系,才能消除一切生活上的危机。——罗斯·坎贝尔

我们有谁看到从别人处所受的恩惠有比子女从父母处所受的恩惠更多呢?——色诺芬

一个高尚的人,如果有一个像他自己一样的儿子,其乐一定不亚于他自己生命的延续。——斯梯尔

父母的美德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贺拉斯

母爱乃世界上最伟大的势力。——阿瑟·米

母亲,我祝福您,因为您知道怎样把您的儿子培养成一个真正的人。他将在人生的战斗中获得胜利。——阿斯杜里亚斯

谁拒绝父母对自己的训导,谁就首先失去了做人的机会。——哈吉·阿布巴卡·伊芒

http://www.book8.com.cn/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246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爱妈妈,才能爱祖国。”因此,亲情是一切情感的基石。只有爱父母,才会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爱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才能永驻真爱,形成质朴健全的人性。

三、 弘扬民族精神,立志报效祖国

孝敬父母是我国的民族精神。当年,雍正皇帝就是以孝治天下的。现在民间淬着许多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如:烈火救你,吸痰救母……最让我感动的是“陈毅探母”的故事。
1962年,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亲。
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陈毅进家门时,母亲非常高兴,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并切地问这问那。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母亲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陈毅听了,忙说:“忍受,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他脏衣服都拿出洗得干干净净,母母亲欣慰地笑了。
同学们,我们已经从吃奶的小娃娃长成五年级的小学生了。你可曾想到,这十多年来,我们的父母一方面要努力工作,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多作贡献;另一方面又要料理家务,为我们的健康成长而日夜操劳,这是多么不容易啊!父母对我们倾注了无限的爱,这中间充满了自我牺牲的精神。现在,我们应该明白父母的苦心,应该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热爱人民的具体表现。在现在社会里,有的人却忘了父母的养育之恩,不孝敬父母,这是一种十分缺德的行为。
孝敬父母就是要敬爱父母,听从母的教导,关心体贴父母,主动分担父母的辛劳,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长大成人后,自学承担起赡养父母的责任。
同学们,让我们从小弘扬孝敬父母的民族精神,立志为报效祖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孔融让梨

  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程门立雪
  宋代有个叫杨时的人,是理学家程颐的学生,他40多岁时到洛阳去拜见程颐,当他与另一位同学来到程颐家的时候,天下起了大雪,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就站在门外静静地等候,直到程颐醒来,这时雪已经下了一尺多深,这就是流传至今的"程门立雪"的故事


  孔子尊师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邪!”

  3、汉明帝敬师

  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朱师傅为周总理理发二十多年。有一次,朱师傅不小心在周总理的脸上划了一道小口子,深感不安。周总理并没有责怪他,还安慰他。
  这些内容其实都是《谈礼貌》这篇课文里的,它告诉我们:礼貌待人可以在人和人之间架起理解的桥梁,减少矛盾。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了一个人的思想和文化修养。正如俗话说: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1、程门立雪
游恭,五代时人,学问广博,文章很好。游酢是宋代的学者,典故“程门立雪”讲的就是他尊敬老师的故事。

2、孔子尊师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邪!”

3、汉明帝敬师

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3、孔夫子的误会

孔子带领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在去陈国和蔡国的路上被困,一连好几天没吃上一顿饭.孔老夫子实在受不住,只好大白天躺下睡大觉,想以此来忘却饥饿.孔子的大弟子颜回见老师饿得很,心中十分忧伤,心想,老师上了年纪,怎能经得住这般折磨啊!再不想出办法,怕是要出危险了.颜回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可想,只好去向人乞讨.这一次真是天不绝人,居然碰上一个好心肠的老婆婆,给了他一些白米.颜回高高兴兴地把米拿回来,急忙把米倒在锅里,砍柴生火,不一会儿,饭就熟了.孔夫子这时刚好醒来,突然闻到一股扑鼻的饭香,好生奇怪,便起来探看.刚一跨出房门.就看见颜回正从锅里抓了一把米饭往嘴里送.孔子又高兴又生气:高兴的是有饭吃了;生气的是,颜回竟然如此无礼,老师尚且未吃,他却自己先吃了起来.过了一会儿,颜回恭恭敬敬地端来一大碗香喷喷,热腾腾的白米饭,送到孔子面前,说:"今日幸好遇到好心人赠米,现在饭做好了,先请老师进食."不料孔子一下子站起身来,说:"刚才我在睡梦中见到去世的父亲,让我先用这碗白米饭祭奠他老人家."颜回一把将那碗米饭夺了回去,连忙说:"不行!不行!这米饭不干净,不能用它来祭奠!"孔夫子故作不解地问道:"为何说它不干净呢 "颜回答道:"刚才我煮饭时,不小心把一块炭灰掉到上面,我感到很为难,倒掉吧,太可惜了,但又不能把弄脏的饭给老师吃呀!后来,我把上面沾有炭灰的饭抓来吃了.这掉过炭灰的米饭怎能用来祭奠呢 "孔夫子听了颜回的话,才恍然大悟,消除了对颜回的误解,深感这个弟子是个贤德之人.

4、秦始皇拜荆条

秦始皇焚书坑儒,为此而落得个骂名千古.可他尊敬老师的故事却鲜为人知.那是秦始皇统一中国6年后,即公元前215年的秋天,他第四次出巡时发生的事.当时,秦始皇在文武群臣的护卫下,乘着车辇,浩浩荡荡地从碣石向东北的仙岛前进.随着均匀的马蹄声,秦始皇不觉沉入对往事的追忆中:回想起自己幼年的老师,仿佛他就在眼前,虽说严厉,可令人钦敬难忘.我嬴政能有今日,其中也有他的一份功劳呢.那位威严的老人,第一次授课讲的就是舜爷赐给我们家的姓.他先分别讲了"亡,口,月,女,凡",然后再合成一个"嬴"字.第二天就要背写."老师,这字太难写了.""什么 一个嬴字就难住了 将来秦国要*你去治理,难事多着哩,能知难而不进吗 "说着就举起了荆条棍……可惜自己已多年没见过这位老师,听说他老人家已经去世了.突然,车停了.前卫奏道:仙岛离此不远,请万岁乘马.于是,秦始皇换乘了心爱的大白马.过不多时,便到了岛上.始皇环视渤海,胸襟万里,豪气昂然,更加思绪万千.待到他低头察看眼前,却忽然下马,撩衣跪拜起来.随从的大臣们见此情景,莫名其妙,也只好跟着参拜.等皇帝站起身来,大臣李斯才问他为何参拜.秦始皇深情地说:"众位卿家,此岛所生荆条,正是朕幼年在邯郸时老师所用的荆条,朕见荆条,如见恩师,怎能不拜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岛称为秦皇岛.传说岛上的荆条为秦始皇敬师的精神所感动,皆垂首向下,如叩头答谢状.

5、张良拜师

张良年轻时,曾计划要刺杀暴君秦始皇,失败后,为躲避官府通缉,潜藏在下邳.有一天,张良闲游到一座桥上,遇见一位穿褐衣的老翁.那老翁见张良走近,便故意将鞋坠落桥下,让张良下桥去捡.张良很不高兴.等张良把鞋捡上来交给老翁时,老翁又让他帮着把鞋穿上.于是,张良跪着帮老翁穿上了鞋.老翁没客气,笑眯眯地离开了.临走时留下了一句话:"小子可教矣!5天后黎明时分在这里等我."张良按老翁的指示,5天后天刚亮,他就来到桥上,不料老翁早呆在那里,见了张良便怒斥道:"跟老人约会迟到,岂有此理.过5天再早些见我."说完就离去了.又过5天后,鸡刚打鸣,张良便匆匆地赶到了桥上,可是不知怎么的,他还是比老翁来得晚.老翁这回更不高兴了,只是重复了一遍上回说的,就拂袖而去了.这下张良可点急了,又过了5天,他索性觉也不睡了,在午夜之前便来到桥上等着.一会儿老翁来了,见着他便点头称是.井从袖中拿出一本书,很神秘地说:"你读了这本王者之书,就可以做帝王的先生了.10年之后,兵事将起.再过13年,你到济北,可以与我重逢,谷城山下的那块黄石,便是我的化身."说完飘扬而去.天一亮,张良打开书一看,原来是太公望兵法书.张良特别高兴.后来张良认真研读黄石老翁授给的那部兵法书,真的当上了汉高祖刘邦的高级参谋.


中国现代简短名人文明礼仪小故事
1、周总理 朱师傅为周总理理发二十多年。有一次,朱师傅不小心在周总理的脸上划了一道小口子,深感不安。周总理并没有责怪他,还安慰他。这些内容其实都是《谈礼貌》这篇课文里的,它告诉我们:礼貌待人可以在人和人之间架起理解的桥梁,减少矛盾。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人们的心灵,而且...

礼貌待人作文
礼貌待人作文6 我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它让我知道了用礼貌来对待他人。 故事的内容是:曾经有一个蛮横无比的男孩儿,常常对身边的人大发雷霆。一天,父亲给了他一包钉子,要他每次“无礼”后在院子的栅栏上钉一颗钉子。无礼也伤害了自己,男孩儿在碰壁中逐步学会了自我反省和调节,行为有了明显的转变。这时,父亲建...

谁能告诉我一个能说明礼貌待人好处的事例?!!急用!
谁能告诉我一个能说明礼貌待人好处的事例?!!急用! 5 最好是名人的事例(那样更有说服力)速度```... 最好是名人的事例(那样更有说服力)速度``` ...记得有位哲人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说人自产生以来,就从母体中带来优点和缺点,于是为了给它们一个合适的位置,不同的人便有了不同的选择:明智的人把缺点...

古人和伟人待人礼貌的故事
1、萧伯纳以礼待人 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应邀访问俄国。有一天他在莫斯科的街头散步,碰到一个可爱的小女孩独自在玩游戏。一时间童心大发,和小女孩一块兴高采烈的玩起来。分手时萧伯纳得意地对小女孩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你和一个享誉世界的大作家萧伯纳玩游戏。”小女孩看了看萧伯纳,学着他的口吻,...

礼貌待人好处多的故事有哪些?
三顾茅庐 礼贤下士

历史小故事六百字
礼貌待人、使用礼貌用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只要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象“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一样对待你。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三个关于礼貌待人、使用礼貌用语的小故事吧: 古时候牛皋向一位老大爷吼叫着问路,这位老大爷不但没给他指路,还骂他是个“冒失鬼”。过了一会儿,岳飞也来到这里,他先离镫下...

谁能告诉我一些礼貌待人的名言或故事.
意思是:谦虚待人,必有很多人亲近你;骄傲自大,必 有很多人离开你。出自《抱朴子·刺骄》。礼,不妄说人,不辞费。意思是:所谓礼貌,就是不要随便议论人,说话不罗索。出自《礼记·曲礼》。良贾深藏若虚,君子有盛德若无。意思是:聪明的商人总是把钱藏得很严密,好像身上不 名一文;高尚的人...

一个能说明礼貌待人好处的事例 (100字就成)
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弟弟比我小,我也应该让给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

“以礼待人”的故事有哪些?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可以愈合的是身体的伤口,无法忘却的是心灵的伤痛。记住:任何时候都不要用“语言”这把刀去伤害任何一个心灵,哪怕它是一个动物.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要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只有平时注意留心,才不会在不知不觉中伤害别人。也提醒我们说话要有艺术。谦诚礼让是...

不以貌取人故事
不言而喻,这也是叫人不以貌取人,不以貌待人的典范。 用善良的美德来熏陶别人,人们就会普遍地具有善良的美德。愿人人都能存一颗温柔、善良、智慧的心,不以貌取人,不以貌待人,自然,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加和谐与美好。 J. 以貌取人的 经典故事,写作文要用(孔子的那个就不要了) 三国 诸葛亮给凤雏庞统引荐,...

同心县18427313050: 讲礼貌的故事有那些 -
住武欧维: 程门立雪 宋代有个叫杨时的人,是理学家程颐的学生,他40多岁时到洛阳去拜见程颐,当他与另一位同学来到程颐家的时候,天下起了大雪,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就站在门外静静地等候,直到程颐醒来,这时雪已经下了一尺多深,这就是流...

同心县18427313050: 讲礼貌的典故 -
住武欧维: 以前,有位诗人出门云游,他走到一个十字路口那不知道从哪条路能到村庄里去,正好有位老人走过来,诗人见了后上前问到:哪条路能通往村庄?老人看也没看诗人的往前走,诗人大急连说道:老头我问你话呢,你怎么不说话啊,你真没礼貌!老人停下脚步回答到:路有三条自己选去.诗人见老人这样回答他,也想起自己问老人话时没有礼貌,顿时满脸通红,重新弯下腰给老人赔礼道歉,老人见诗人知道自己错了又给自己道歉了这才将路指给诗人.这告诉我们要礼貌待人

同心县18427313050: 待人礼貌的简要事迹 -
住武欧维: 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同心县18427313050: 礼貌待人事例有哪些 -
住武欧维:[答案] 程门立雪 宋代有个叫杨时的人,是理学家程颐的学生,他40多岁时到洛阳去拜见程颐,当他与另一位同学来到程颐家的时候,天下起了大雪,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就站在门外静静地等候,直到程颐醒来,这时雪已经下了一尺多深,这就...

同心县18427313050: 关于礼貌的小故事,越简越好! -
住武欧维:[答案] 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

同心县18427313050: 古今中外名人讲礼貌的故事 -
住武欧维:[答案] 程门立雪 宋代有个叫杨时的人,是理学家程颐的学生,他40多岁时到洛阳去拜见程颐,当他与另一位同学来到程颐家的时... 这时雪已经下了一尺多深,这就是流传至今的"程门立雪"的故事 三顾茅庐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

同心县18427313050: 关于礼貌的例子 -
住武欧维:[答案] 杨时谦虚礼貌的故事 宋朝的杨时非常喜爱学习.一个下雪天的中午,他和同学一起去找理学家程颐老师求教 程老师正在睡午觉,他俩就站在门外等候. 雪越下越大,为不打扰老师,仍耐心地等候在门外. 老师醒了.发现杨时俩人站在雪地里,忙叫他...

同心县18427313050: 名人讲礼貌的事例 -
住武欧维:[答案] 1.孔融让梨 2.孔子尊师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 这时雪已经下了一尺多深,这就是流传至今的"程门立雪"的故事 5.三顾茅庐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

同心县18427313050: 关于讲礼貌的故事 -
住武欧维:[答案] 杨时谦虚礼貌的故事 宋朝的杨时非常喜爱学习.一个下雪天的中午,他和同学一起去找理学家程颐老师求教 程老师正在睡午觉,他俩就站在门外等候.雪越下越大,为不打扰老师,仍耐心地等候在门外.老师醒了.发现杨时俩人站在雪...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