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教书先生的学生大多送什么作为初次见面礼?

作者&投稿:仰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概括我国礼仪的发展历程~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这从《礼记》中就可得出这样的结论.整个东亚及东南亚的文化的精华均是传承华夏文明就是确证。
中国古代的“礼”和“仪”,实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礼”是制度、规则和一种社会意识观念;“仪”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在中国古代,礼仪是为了适应当时社会需要,从宗族制度、贵贱等级关系中衍生出来,因而带有产生它的那个时代的特点及局限性。
时至今日,现代的礼仪与古代的礼仪已有很大差别,我们必须舍弃那些为剥削阶级服务的礼仪规范,着重选取对今天仍有积极、普遍意义的传统文明礼仪,如尊老敬贤、仪尚适宜、礼貌待人、容仪有整等,加以改造与承传。这对于修养良好个人素质,协调和谐人际关系,塑造文明的社会风气,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现代价值。

扩展资料礼仪是人们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人们可以根据各式各样的礼仪规范,正确把握与外界的人际交往尺度,合理的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如果没有这些礼仪规范,往往会使人们在交往中 感到手足无措,乃至失礼于人,闹出笑话,所以熟悉和掌握礼仪,就可以做到触类旁通,待人接物恰到好处。
礼仪是塑造形象的重要手段。在社会活动中,交谈讲究礼仪,可以变得文明;举止讲究礼仪可以变得高雅;穿着讲究礼仪,可以变得大方;行为讲究礼仪,可以变得美好……只要讲究礼仪,事情都会做的恰到好处。总之一个人讲究礼仪,就可以变得充满魅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礼仪

1、千里送鹅毛
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
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
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 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这个故事体现着送礼之人诚信的可贵美德。今天,人们用“千里送鹅毛”比喻送出的礼物单薄,但情意却异常浓厚。

2、孔融让梨
孔融(153—208 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 相互帮助、 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3、乳姑不怠
崔山南,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
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4、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继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5、玉帛成干戈
公元前592年,当时的齐国国君齐顷公在朝堂接见来自晋国、鲁国、卫国和曹国的使臣,各国使臣都带来了墨玉、币帛等贵重礼品献给齐顷公。
献礼的时候,齐顷公向下一看,只见晋国的亚卿郁克是个独眼,鲁国的上卿是个秃头,卫国的上卿孙良夫是个跛脚,而曹国的大夫公子首则是个驼背,不禁暗自发笑:怎么四国是使臣都是有毛病的。当晚,齐顷公见到自己的母亲萧夫人,便把白天看到的四个人当笑话说给萧夫人听。
萧夫人一听便乐了,执意要亲眼见识一下。正好第二天是齐顷公设宴招待各国使臣的日子,于是便答应,让萧夫人届时躲在帷帐的后面观看。第二天,当四国使臣的车子一起到达,众人依次入厅时,萧夫人掀开帷帐向外望,一看到四个使臣便忍不住大笑了起来,
她的随从也个个笑得前仰后合。笑声惊动了众使者,当他们弄明白原来是齐顷公为了让母亲寻开心,特意做了这样的安排时,个个怒不可遏,不辞而别。四国使臣约定各自回国请兵伐齐,血洗在齐国所受的耻辱。
四年后,四国联合起来讨伐齐国,齐国不敌,大败,齐顷公只得讲和,这便是春秋时著名的“鞍之战”。

束脩,即肉干。

古代学生与教师初见面时,必先奉赠礼物,表示敬意,被称为“束脩”。早在孔子的时候已经实行。唐代学校中仍采用束脩之礼,并由国家明确规定,不过礼物的轻重,随学校的性质而有差别。教师在接受此项礼物时,还须奉行相当的礼节。束脩的致送,表示学生对教师的尊敬。

随着时代的发展,送给老师的见面礼就不一定是“束脩”了,也可以用其他礼品代替,如唐朝时就有人送酒肉或者丝绸之类的东西代替“束脩”了。东西虽然变了,但“束脩”作为给老师的见面礼的代名词不但没有改变,而且就连给老师送的学费、酬金或者工资也都统称为“束脩”了。

扩展资料:

束脩的引申义:

束脩”用于肉脯之外的意义,始自汉代,在东汉时期较为流行。据我们统计,《盐铁论》有1处,《汉书》有1处,东汉碑志有7处,《后汉书》中则有9处。《后汉书》虽然成书于刘宋,但其史料以《东观汉记》等为依据,故可视同东汉史籍。在汉代,随着《论语》的广泛传诵,“束脩”成为家喻户晓的典故,在肉脯之外被赋予特殊含义。

源于《论语》的记载,使得作为肉脯的束脩,引申出从学事师之义。以往视为年龄标志的例证,作为从学之义更为切当。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说《论语》“束脩”



  古代教书先生的学生大多送干肉,腊肉作为初次见面礼。
  束脩,古代汉族民间上下、亲戚、朋友之间相互馈赠的一种礼物。古代学生与教师初见面时,必先奉赠礼物,表示敬意,被称为“束脩”。早在孔子的时候已经实行。唐代学校中仍采用束脩之礼,并由国家明确规定,不过礼物的轻重,随学校的性质而有差别。教师在接受此项礼物时,还须奉行相当的礼节。束脩的致送,表示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如:其以乘壶酒、束脩、一犬赐人或献人。——《礼记·少仪》。受新生之束脩,频为改换。——张鷟《监尹勤奏学生多无经业举送至省落第并请退还本邑以激励庶望生徒进益》(《全唐文》卷一七三)。

一般是送干肉,腊肉,就当是学费的,论语里有记载的。《论语·述而》:“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束脩”;——古代学生与教师初见面时,必先奉赠礼物,表示敬意,名曰“束脩”。早在孔子的时候已经实行。学费即是“束修数条”,束修就是咸猪肉,后来基本上就是拜师费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学费。唐代学校中仍采用束修之礼并同国家明确规定,不过礼物的轻重,随学校的性质而有差别。教师在接受此项礼物时,还须奉行相当的礼节。束修的致送,表示学生对教师的尊敬
《朱子语类》中也有记载的:“古人空手硬不相见。束脩是至不直(通值)钱底,羔雁是较直钱底。真宗时,讲筵说至此,云:‘圣人教人也要钱’。”


求关于!国学!的!笑话!
话说在一个私塾里,教书先生正给学生们上课,其中讲到轮回转世之说。教书先生问:“你们下辈子想转世成什么?”一个学生答:“我愿转成‘母狗’。”先生问:“为何愿转成‘母狗’?”学生答:“因为‘临财,母狗得;临难,母狗免’。”教书先生听后怒曰:“《曲礼》一篇无‘母狗’!”学生情急之...

关于磨练的名人故事
年纪更大一些后,他多次领导同学抗议学校的白人法规,甚至因领导学生运动而被除名。在一次次的“斗争”中,曼德拉逐渐立下志愿:要为南非的每一个黑人寻求真正...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4、...

俗语说:“戒尺之下出高徒”,有没有道理?
好在当时社会上对教师非常尊重,也认可“戒尺之下出高徒”的教育理念。因此,即使教书先生打了学生,也没有哪个学生的家长会去私塾找先生的麻烦。经过教书先生的戒尺伺候,学生们也学乖了,在私塾里面认真听课,好好完成先生交代的任务。在现代社会,我认为这句俗语依然有适用的地方,但是需要改...

中国对联故事大观
为您奉上几个,请参考:杨继盛巧对趣话 杨继盛是明代一位以“巧对”著称的名人。出生于河北容城,嘉靖进土。相传他“每作对,人辄称善”。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很多他的巧对佳话。传说,杨继盛刚刚入私塾读书的时候,有一天,来了一个年纪较大的学生,私塾先生,看见这麽大年纪的人,也来求学,就出了...

行者无疆——用心做好班主任
学生是活的,学生是变的,我们不能用老方法去教育新的学生,也不能仅仅凭经验去教育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要加强学习,更新知识,跟上时代,与学生同步。以前的教书先生,学生回答问题错误,拿出戒尺责打,现在还可以这样做吗?最近我读了好多关于教育方面的书籍,对很多观点很感兴趣。比如:“让批评也“温柔”;“教育有点神奇但...

《红星照耀中国》第一章批注(每一页都要有)
大官僚家庭的儿子,祖父清朝大官,父亲教书先生,母亲是个博览群书的妇女。a~~南开中学~~南开大学~~1919年领导学生运动遭遇逮捕,在天津被关押一年。b~~法国巴黎~~英国~~法国~~德国~~1924年回中国。c~~26岁任黄埔军校秘书(布留赫尔将军的亲信),后任政治部主任。d~~28岁组织上海罢工起义后遭蒋介石“上海大屠杀...

从百草圆到三味书屋的教案
——热爱自由快乐生活,热爱大自然 二、三味书屋的生活 学习环境: 呆板 (黑油竹门,匾,画) 学习生活: 单调枯燥:{(正面描写)教学内容单调难明,只读书,习字,对课,古书难明{ 教学方法死板,发问遭禁止,要打戒尺,罚跪 {(侧面描写)折花、寻蝉蜕,做戏,画画儿,喂蚂蚁。 教书先生:方正、质朴、博学、严格中有和蔼...

有一个寓言故事一样的,不过我忘记了,大致内容是,一个人分别给了一分钱...
有位禅师为了测试他的三个弟子哪一个最聪明,就给了他们三人每人十文银子,让他们想办法用十文银子买来能装满一个巨大空间的东西。第一位弟子反复思考了很久之后,心想:“什么才是市场上体积最大、价格最低的东西呢?”最后他跑到市场上,买了很多棉花。但棉花买回来以后,只将这间房装了一半多一点...

你遇到过年龄小但是辈分高的事情吗?
这才演义了一段“小叔叔、大侄女”在学堂的趣闻。 上官文秀出生在了一个富裕家庭,从小就在私熟学堂念书识字。她学习特别刻苦认真,以优异成绩学成毕业。正遇到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的扫盲运动,成了一名教书先生。 “无巧不成书”上官文秀教书的学堂就在本地:她任教的是一年级二班、班主任。比她小着十四岁的亲小叔...

年轻老师好?还是年纪大的老师好?
老师又作教师是一种职业,古已有之,指传授学生知识的人员,有各种教育类型(幼儿老师、小学老师、初中老师、大学老师等);也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学习和能够给大家带来一定正确知识和指导,有能力的人。相关节日是“教师节”。在古代旧时,老师多称为:“师父、夫子、教书先生、学究、讲郎等等”。和老师相似...

茌平县19360189863: 束修之礼”指的是什么? -
诸葛储欣青: 是束脩、 束脩是古代学生与教师初见面时,必先奉赠礼物,表示敬意,名曰“束脩”.早在孔子的时候已经实行.学费即是“束修数条”,束脩就是咸猪肉,后来基本上就是拜师费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学费.唐代学校中仍采用束脩之礼并同国家...

茌平县19360189863: “束脩”投师的礼俗从什么朝代开始的 -
诸葛储欣青: “束脩”投师的礼俗春秋时期开始的. 束脩,古代汉族民间上下、亲戚、朋友之间相互馈赠的一种礼物.古代学生与教师初见面时,必先奉赠礼物,表示敬意,被称为“束脩”.早在孔子的时候已经实行.唐代学校中仍采用束脩之礼,并由国家明确规定,不过礼物的轻重,随学校的性质而有差别.教师在接受此项礼物时,还须奉行相当的礼节.束脩的致送,表示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如:其以乘壶酒、束脩、一犬赐人或献人.——《礼记·少仪》.受新生之束脩,频为改换.——张鷟《监尹勤奏学生多无经业举送至省落第并请退还本邑以激励庶望生徒进益》(《全唐文》卷一七三).

茌平县19360189863: 古代老师收学生的仪式是什么 -
诸葛储欣青: 拜师按《礼记·内则》规定,儿童十岁时出门拜师求学,不论是进私塾,还是在学府,都要行拜师礼.先秦时期,初次拜见老师是以“束脩”(即十条干肉)作为礼物,并举行相应的拜见礼节,以表达敬意. 后来,儿童求学的年龄大多提前到七...

茌平县19360189863: 古代送行的方式? -
诸葛储欣青: 你说的是送别的风俗,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创作源远流长.唐朝更是一个诗的时代,唐诗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最辉煌的珍品,是我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明珠,是中国人民引以为豪的宝贵精神财富! 文化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社...

茌平县19360189863: Q﹕古代学生拜师要送礼吗﹖ -
诸葛储欣青: 传统的师徒关系仅次于父子关系,即俗谚所谓“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父”、“投师如投胎”.有的行业,一入师门,全由师父管教,父母无权干预,甚至不能见面.建立如此重大的关系,自然需要隆重的风俗礼仪加以确认和保护.一般拜师礼仪分成四个程序. 第一,拜祖师、拜行业保护神.表示对本行业敬重,表示从业的虔诚,同时也是祈求祖师爷“保佑”,使自己学业有成. 第二,行拜师礼.一般是师父、师母坐上座,学徒行三叩首之礼,然后跪献红包和投师帖子. 第三,师父训话,宣布门规及赐名等.训话一般是教育徒弟尊祖守规,勉励徒弟做人要清白,学艺要刻苦等.在第二阶段就需要送礼.论语中有记载,孔子收徒是要收礼的,那时候叫做“束脩”

茌平县19360189863: 古代私塾师生怎样行礼 -
诸葛储欣青: 当孩子到了入学年龄,有钱家的孩子就去私塾 1正衣冠,要穿戴整齐去面见先生 2点朱砂,在跪拜先生后,私塾中的先生会以朱砂清点孩子的额头点出一点 3赠毛笔,行礼后起身之时先生会赠与孩子一支毛笔(当然是父母先买好,再将毛笔转交给先生的)用来告诫学生勤勉于己,刻苦读书 4拜孔子,以标对文学的尊敬之态(要行三拜九叩头)

茌平县19360189863: 古代教书先生教什么?学生上几年学才开始自学,开始十年寒窗苦读? -
诸葛储欣青: 古代也差不多应试教育,国家考八股那就八股,不过核心是四书五经,考官出题也不会脱离出这个范围,必须出自四书五经.学生上学也是不同的,可以考童生,考县学,秀才,举人,进士及第.大部分是在家自学,只有小时候会请先生上私塾.

茌平县19360189863: 代私塾上课时的礼仪是什么样的? 现在上课说的是“老师好”“老师再见”,古代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 -
诸葛储欣青: 古代私塾上课时学生课桌很矮,学生似与盘坐,而老师古代称之为教书先生,在上课时学生做好后先生在进入教室,学生起立并深鞠一躬说“先生好”先生回“请坐”,上课时学生应坐姿端正,上身不可摇晃,下课后起立深鞠一躬说“先生再见”待先生走后,学生方可动身回家,其实现代教学礼仪与古代教学礼仪极为相似,多学习一些礼仪规范对孩子的成长是大有好处的,它能够帮助孩子在今后的成长中 赢在举手投足间 .

茌平县19360189863: 四书是什么意思?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就是诗.书.礼.易.春秋 -
诸葛储欣青:[答案] 四书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四书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著作的总称. 目录 释义 简介 内容范围《大学... 为万世开太平.”这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文化理想,也是他对儒学精义的概括.按梁启超先生的说法,《论语》《孟子》等是...

茌平县19360189863: 古中国教师的地位50字 -
诸葛储欣青: 在古代老师的地位是崇高的.首先,从古代对老师的称谓上看,有“师”和“先生”之称.中国古代把教书者称为“师”,并把“师”作为最受人尊敬的职业.春秋时的《尚书》云:“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把“师”的地位与天、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