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室是怎么对皇子进行教育的

作者&投稿:前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清朝皇室中有什么皇子公主们苦不堪言的制度?~

清朝是大家很不愿意提及的一个朝代,因为清朝是很耻辱的一个朝代。在清朝后期我们签订了很多不平等的条约,还丢失了不少领土。清朝的灭亡其实是由制度决定的,尤其是一些很不可理喻的制度,今天小编就来讲一个清朝一个很奇葩的制度,试婚制度。

我们现在有一个试婚制度,具体的就是在结婚前两个人先尝试交往一段时间,如果双方觉着还不错,能够产生感情就结婚,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有感情,这也不难理解,没有感情夫妻两人怎么去生活呢。但是在古代的这个试婚制度,是先检查女方有没有生育能力,能不能为皇帝繁衍后代,然后在决定是否结婚。 其实真正有明文规定实行皇室“试婚”制度的,就大清一个朝代。
在古代,每个皇帝都看重其子嗣,将其看作江山千秋万代的一件大事。所以古代很多皇帝都结婚非常的早,结婚的年龄都在18岁之前,而皇帝为了避免在大婚时的尴尬,都要在大婚之前熟悉房事,所以就有了试婚这种制度。

在清朝的试婚制度中,皇帝在大婚之前,先由宫中精心挑选出八名年龄稍长、容貌端庄的宫女,这些宫女会对皇子进行一些必要的辅导,避免了他们在大婚时候的尴尬。其实这些宫女是很幸运的,一旦被选中,每个月都可以拿到俸禄, 而且不用从事一般宫女的劳役。 因此,这份差使还是宫女所梦想的美差,许多宫女指望着借此脱离苦海。
这种制度主观目的无非就是让小皇帝、小太子在婚前就懂得男女房事,取得一些经验,以便在正式大婚的时候不会尴尬,算作是一种婚前“性教育”吧。但是客观上讲,这种制度弊大于利。过早的试婚不仅会影响发育还可能会导致其荒淫无度,太子一有冲动便可随心所欲,所以说清朝的一些皇帝短寿,和这种过早的纵欲是有很大关系的。

很多人会觉得这个制度很奇葩,但更奇葩还有。那就是不仅仅是皇子要接受这种教育,清代皇室的公主出嫁前,也需实行这项“试婚”制度。不过试的不是公主,而是驸马爷。皇后会找一个宫女,美名曰试婚格格,帮自己的公主去试试驸马。在公主选定驸马、确定嫁期后,得由皇太后或皇后亲自选出一名机敏干练的宫女充当试婚格格,随同公主的嫁妆一起先行一步到驸马家,当天晚上便由试婚格格与驸马同床试婚。
到了第二天,这个试婚格格会将有没有生理缺陷,乃至于脾气性格等等都细细地向皇后太后报告。公主嫁了后,这名宫女还会成为驸马的小妾或侍女。
这种制度其实是非常不人性化的,虽然目的是为了延续皇家子嗣而造,但有时候反而会产生很大的负面效果,也希望以后没有这种奇葩的制度产生。

说起满清王朝,一个马背上打下来的天下,骁勇善战却野蛮不化,文明礼仪也不如其它王朝。而这个略带野蛮的国家却有一个奇葩的制度,皇子娶妻的时候先娶婢女,大家一定很纳闷吧,这就是这个民族奇葩的“试婚制度”。

现代的试婚制度呢是指结婚前的两个人先以夫妻的方式交往一段时间,若是能够产生感情两人合适就真正结婚,而清王朝的这个试婚制度与此相反,因为清王朝的试婚制度是先检查是否有繁衍子嗣的能力,再决定是否要结婚。
古代的人们结婚都较早,一般皇室的皇子皇孙们都在十五岁左右的时候就要娶妻生子了,就算是没有定为皇室的继承人,也要在这个年纪成婚。但是年轻人在十五六岁的时候还很多事情都不懂,所以就需要有人在行房之前辅导。而清朝皇室的试婚制度就是让皇子在大婚之前,先在宫中选一些年龄稍大并且长相端庄的宫女,然后让宫女在皇子大婚前先对皇子进行辅导。这样就避免了皇子在大婚的时候发生什么都不会的尴尬。这些宫女的辅导都是有俸禄的,若是幸运被皇子看上,还可能成为皇子的妾,在宫中地位提高不少。


大家一定觉得这个制度很奇葩吧,但奇葩不仅仅是对皇子进行这样的教育,皇室即将出嫁的格格也要进行这样的试婚制度。不过不是格格被试,被试的是格格的驸马爷。一般清代的公主确定了婚期之后,公主的父母就会亲自挑选一位宫女去探探驸马爷,防止这未来的驸马爷身体有问题。然后这位宫女就会在格格的婚期之前被送到驸马爷的府上,甚至是还要与驸马爷同床一晚“验验货”。
次日宫女就会回宫向格格禀报这位未来驸马爷前一日晚上的状况。只要驸马爷的身体没有什么问题,格格的父母就会放心地将格格嫁给驸马爷。但这位验过货的宫女因为已经和驸马爷发生了关系,就会作为陪嫁嫁到驸马爷的府上给驸马做奴婢。

说白了这个试婚制度就是为了延续皇家子嗣而造,防止皇家的皇子格格结婚之后无子女。不过无奈清朝的子孙过早的被自己的父母嫁出去,过早的接触这些事务身体还不够成熟,最后可能也会因为过早发生而无子嗣。

上书房课读制度的形成
清朝重视皇子教育的传统始于清圣祖,这应与其早年经历有关。圣祖六龄即位,并未接受系统的教育,仅能跟随两名略通文字的内监学习句读与书法,至亲政后始有机会发奋勤学,五更即起读书,“竟至过劳,痰中带血,亦未少辍”(《庭训格言》),并延纳儒臣、举行经筵日讲。因此,当皇子临近入学之龄时,圣祖对于师傅的选择、课程的设置均有过缜密的考虑,而上书房课读的雏形即隐然其中。

由于康熙朝尚实行公开建储之制,相较于其他皇子,皇太子胤礽的教育最受圣祖关注,亦留下了更详细的史料。胤礽年幼时是由圣祖亲自加以训诲,“告以祖宗典型,守成当若何、用兵当若何,又教之以经史,凡往古成败、人心向背,事事指示精详”(《清圣祖实录》卷234),这在清朝可谓鲜见。胤礽稍长后,圣祖曾先后简派张英、熊赐履、李光地等为其授读,并命老成翰林时相随从。康熙二十六年(1687),胤礽年已十四,读完五经,圣祖乃正式为之选择讲官,经过与阁臣的讨论,最终确定为工部尚书汤斌、吏部尚书达哈塔与少詹事耿介三人,并于六月初九日起为胤礽课读,圣祖时常前往检查。
至于其他皇子,则并不能享有这种待遇,往往是年龄相仿者集中在一起就读,似亦无固定的师傅。不过,当皇太子与诸皇子皆在宫中时则一同读书,读书之处即是后来的上书房。
其次是课程设置的问题。清朝作为满洲征服王朝,制度设计一方面需注意平衡满汉,另方面则强调“国俗”与满洲认同,避免同化。胤礽的讲官之一达哈塔为满洲正白旗人,不识汉字,圣祖特别召见训谕:“讲解书义,有汤斌等在,尔惟引若等奉侍皇太子,导以满洲礼法,勿染汉习可也。”(康熙二十六年六月初七日《起居注》)足见其用心之深。就《起居注》所载来看,胤礽清晨开始读书,先读经书,巳时练习满汉文书法,随后反复诵读本日所学经文,傍晚外出练习骑射,晚间讲官检查当日学业,任取一段经文令太子讲解,至此才结束一天的课程。值得一提的是,圣祖自言“朕幼年读书必以一百二十遍为率,盖不如此则义理不能淹通”(康熙二十六年六月初十日《起居注》),因此也要求诸皇子按此强度背诵,胤礽往往在午后开始诵读,至傍晚才可诵满120遍。
世宗即位时,三子弘时二十岁,四子弘历、五子弘昼俱仅十三岁,正为读书之龄,此先已由庶吉士福敏授读数年。雍正元年(1723)正月,世宗命朱轼、张廷玉、徐元梦、稽曽筠为皇子师傅,由钦天监选择吉日开讲,其后又有蔡世远、梁诗正、任启运等年辈稍低的翰林入直。乾隆元年(1736)正月,高宗命鄂尔泰、张廷玉、朱轼、福敏、徐元梦等为皇子师傅,为时年九岁的皇长子永璜、七岁的次子永琏授读。世宗、高宗父子都在改元之岁首宣布皇子就傅,显然是欲郑重其事。不过此时课读皇子并无固定场所,曾先后换过南薰殿、西长房、兆祥所、咸福宫等几处地点。
乾隆朝是上书房课读走向制度化的关键时期。乾隆初,高宗选择乾清门内东庑五间作为上书房的固定场所,据昭梿言,选择此处是因为“近在禁御,以便上稽查也”(《啸亭续录》卷3),皇帝在乾清宫中即可听到皇子读书之声。其次是上书房总师傅的产生,乾隆二十二年(1757)以侍郎介福、观保、蔡新为上书房总师傅,后来则更多以大学士、尚书等贵臣派充,专司稽查。复次是“皇子六岁入学”家法的确立,并推及至于近支子孙,虽然尚不清楚这一变更具体发生于何时,不过在乾隆四十三年的一份上谕中,高宗已然将之形容为“我国家之制”,并作为清朝皇子教育远胜于先代的例证(《清高宗实录》卷1067)。在退位前一年,高宗已五世同堂,自皇子以至元孙皆在上书房读书,上书房课读至此达到巅峰。
不过必须说明的是,上书房无印信、无额定实缺,并非官署,上书房行走是派差,各官均另有其本职。在乾隆初确定固定地址前,上书房仅是一种泛称,其满文作dergi bithei boo,dergi有尊上之意,故汉字有“上”、“尚”两种歧写,《御制增订清文鉴》释为“内廷阿哥读书之所”(dorgi agesai bithe h lara ba),满人旧有“书房”(bithei boo)之称,或因皇子读书所在,故加dergi以示尊崇。
晚清以来学者就上书房的始设年代问题聚讼未决、歧说纷出,事实上,从康熙朝皇子读书开始,宫中大抵即有上书房之称,最终在乾隆朝形成完善的课读制度,因此没有必要亦不可能追溯到一个确切的初始年份。

书房课程与作息
前述胤礽的课程只是早期皇子教育的一种尝试,雍乾以降,无论是课程强度、学习内容还是仪式规范,皆较之前有了明显的完善。
皇子入学首先要学习的是尊师,这主要体现在仪式上,清朝皇子的地位甚为尊崇,王公大臣皆须双膝跪行礼,汤斌为胤礽课读时,虽是坐讲,但见面、授书时仍需跪拜。雍正元年弘历等入学时,世宗本拟令皇子拜见,后因诸师傅惶恐不敢受,乃改为皇子作揖,诸师傅站立受礼,从此成为皇子拜师礼之定制。平日授读时,诸师傅亦不必向皇子跪拜,不过这只限于汉臣,由于八旗制度下形成的强烈的主仆意识,教授满蒙语文与骑射的谙达仍需向皇子长跪请安,口称奴才。
学习尊师的另一方面来自皇帝以身示范的影响。上书房总师傅固是由重臣兼充,不过真正为皇子授读的诸师傅多系以翰林派充,品秩不高,皇帝对之十分尊重,时加问候、赏赐,以确立师傅在皇子间的权威。世宗某次驾临书房,梁诗正正为弘历作大字,世宗见“墨渍袍袖”,特命弘历在一旁护持(《郎潜纪闻三笔》卷11)。
就汉文经典的学习来说,上书房根据就读皇子皇孙的年龄与程度,分为若干房,由不同的师傅授读。当时虽没有一份明晰的课读章程,但历任师傅遵循的读书次第与范围是大致相同的,即由经学而史学而词章,这可从高宗与仁宗的回忆中得证。高宗九岁读书,十四岁学作文,至二十岁“其间朝夕从事者,四书五经、性理、纲目、大学衍义、古文渊鉴等书”(《乐善堂全集》庚戌年原序);仁宗六岁随觉罗奉宽读书,十三岁时粗通五经,改从谢墉学今体诗,十七岁又师从朱珪学习古诗古文(《味余书屋全集》定本序)。
上书房读书的定制是所谓“卯入申出”,亦即说皇子每天最多有近12小时在书房中度过,暑热时则改为午初(11时余)散学,此外每年仅有六天放假,即元旦、端午、中秋、本人生日、万寿日及前一日,甚至除夕也只是提前至辰时散学而已。
那么,皇子们每日在书房中的读书生活又是如何?这方面最详细的材料来自宣宗第七子奕譞(后封醇亲王,即德宗本生父)所撰的一部专记“宫阙轶事”的《竹窗笔记》(影印本见《故宫珍本丛刊》第585册)。据其回忆,皇子与师傅均卯时至书房,随后由谙达教习骑射、满蒙语文与翻译,历时约四刻,早餐(辰初二刻)后至晚餐(午正)前温习旧书、讲授新书,午餐后写字,读古文古诗,稍年长者加读《通鉴》,并练习作诗,暇时亦偶尔学作赋,但不学八股。两餐是皇子的固定休息时间,此外每天亦有一二次休息机会,需要经由师傅同意,每次不过一刻,只能在书房下屋小憩,不可外出四处走动。这是道光朝的情况,其他时段虽限于史料不可详知,不过应与此大致相似,可以说清朝皇子皇孙读书的强度是相当大的。
皇子六岁入学,在二十余岁封爵分府、搬出宫中前,都必须在上书房苦读,如少年封爵、并无职任者,虽已分府亦须前来读书,只是午后即可散学,以示区别。在近二十年的读书阶段,师傅的教导对于皇子的成学有直接影响。在上书房中,师傅无论其品秩的高低,对皇子而言都处于绝对的权威地位。如皇子读书不认真,师傅可以罚书、罚字、罚站,皇子“惟师傅之命是听”;逢早晚餐时,“师傅准去吃饭方去”,否则随侍谙达与内监“无敢催促者”,傍晚散学时亦然(《竹窗笔记》)。
书房中的人情与政治
自秘密立储实施后,清朝对皇子的约束愈加严格,时时防范其与大臣结交。如文首引钱载之言,上书房课读事实上将皇子束缚于此,令其不得参与外务,如此便不难理解何以有皇子年近三十、分府已久,仍需每日前来读书。咸丰五年(1855)七月,文宗与恭亲王奕 因康慈皇太后丧仪发生冲突,上谕罢奕 职差,“仍在内廷行走、上书房读书”,“俾自知敬慎,勿再蹈愆尤”(《清文宗实录》卷173),由此可见上书房约束近支宗亲的功用。整体而言,清朝的约束政策是相当成功的。不过,对于深居宫内的年轻皇子来说,书房是为数不多的可与外朝交流的场所,很多重要的人际关系乃至政治资源都来自这二十年的读书生活。

其中最为重要的当然是师生之谊。皇子在分府之前,所熟识的朝廷大臣仅有诸位师傅,朝夕过从,终生感念。奕譞六岁入学,师从朱凤标十六年,“吾师慈祥善诱,训诲周挚,课程诵读之暇,凡余一言一动,师辄援引经义、曲加譬拟化导,责备尤严”。咸丰十一年(1861)奕譞受任御前大臣,朱凤标虑其年少而膺重任,恐有过失,“频锡手书,训勉备至”,奕譞来拜会时,亦必耳提面命,反复训诫。奕譞对恩师感念至深,曾形容为“如负冬日,不可暂离”(《窗课存稿》自序),朱凤标逝世后,奕譞特将早年经其批改的诗稿汇刻一册,以示纪念。
不过在清朝前中期,为了避免结党之嫌,师生间的往来是相当谨慎克制的,绝对不会牵涉至朝政层面。在上书房读书的皇子会时常与各位师傅诗文唱和,这当然是课程训练的一部分。皇子分府离开上书房后,师生之谊仍然存续,如高宗第六子永瑢、第十一子永瑆成年后与蔡新、谢墉、钱载、周煌、金甡诸师都有密切的联络,时有诗文唱和,蔡新、钱载晚年致仕归里,文集编订后都寄送永瑆,由其作序付梓;谢墉晚年获谴在京,永瑆特在热河挑选京中难得的野蔬、干肉、鹿肉馈送恩师(《诒晋斋集》卷5)。
讨论书房中的师生关系则不能不提到清季稗史中盛传的奕詝(文宗)与奕 的竞争。民初徐珂编订的《清朝野史大观》中辑有一则轶闻,言宣宗时皇子射猎南苑,奕詝之师杜受田深知奕詝骑射不如奕 ,遂教导其不发一枪一箭,宣宗若问,则答以春季不忍伤生,奕詝遵计而行,宣宗果然大喜,称其有君子之度。类似的故事还有不少,大致将奕詝得立归因于杜受田的心计,如果考虑到文宗即位后对杜受田倚任之深,此种传说恐非空穴来风。同时就读、年龄相仿的皇子都希望得到皇父的青睐、甚至成为心中默定的储君,暗中竞争自然不可避免,而师傅正成为皇子背后的坚定支持者。
这种竞争当然都是暗中进行的,皇子的日常姿态必须谦和友爱,对他们而言上书房又成为培育、展现昆仲之情的最佳场所,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已是和睦手足的一种象征。道光元年(1821)冬至,宣宗来到上书房,想到即位逾年“不得至书帷与诸弟相亲”,不禁大发感概:“去岁冬日曾至上书房,寒窗相对、昆弟言怀,本月十九日几务之暇,偶复临憩,抚简编而如旧,感驹隙之递迁,惟期诸弟乐善为怀、毋忘夙诲也”(宣宗《御制诗初集》卷4)。皇子之间最常见的联络方式是诗文唱和、品评书画,仁宗早年与永瑆、永璘两兄弟同住毓庆宫,又在上书房同室读书,先后二十余年,感情最笃,故诗稿中有大量与二人的酬唱之作。诸兄弟冬日读书时,往往以吟咏为乐,并辑为《尚书房消寒杂咏》一册,乾隆四十九年(1784)永瑆又题诗其上存念,不久永琰(仁宗)用原韵相和,至五十一年,早已离开书房的皇六子永瑢又用别韵唱和三首,忆及旧日“天家开讲席”的盛况(《九思堂诗钞》卷4)。内廷皇子的昆仲友爱,正是通过这些书房唱和之作展示给外廷臣僚。
最后需要一提的是书房中的随侍人员,即哈哈珠子。此词是满文haha juse的音写,意为幼童,但“非年届十八岁弗用,仅存其意而已”(《听雨丛谈》卷12)。皇子各配八名哈哈珠子,负责料理杂务,他们出身八旗闲散,与皇子年辈相仿,容易得到信任,在清初尤其如此。胤礽身边的亲信哈哈珠子德住在康熙三十六年(1697)突然因“悖乱”被处死,事关机密,详情已不可考知,极有可能是因涉入宫闱政争,圣祖希望以此警示胤礽。不过随着后来对皇子的约束日益严格以及八旗制度的改革,哈哈珠子由八旗、内务府统一挑补,不可能再作为皇子的私属性力量参与政治角逐。


清朝宗人府是什么地方,为何一被关,皇子们就显得生无可恋?
既然宗人府有职能是处理有罪的皇室宗亲,那它自然也有一套与刑部衙门一样的审问流程。一般皇子没有人敢拷问,可是到了宗人府,大家都是皇亲国戚,身份都差不多,所以皇子在宗人府也就没有特权。只要到了宗人府,如果不认罪,宗人府就可以用刑拷问,对于这些从小娇生惯养的皇子来说,这样的酷刑他们哪见过...

慈禧能够控制清朝,是因为打破了哪个被默许的后宫规矩?
作为中国古代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大清朝皇室一样要求是早婚早育,皇室女子大都是没有什么自主选择的权利,而作为皇子还是有一定的自由。不过他们也是要听安排。就算是皇帝结婚也要有严格流程,皇帝结婚后照样是有一套规矩制度的,不得不说清朝皇帝整体还是比较规矩的。皇室结婚还要考虑更多方面的东西,所以...

齿序什么意思,雍正齿序为第四子,自然排序为第11子。
尽管雍正帝在某些情况下拥有超越其他兄弟的尊贵地位和政治影响力,但其自然排序表明了他在兄弟中的位置和所处的家族背景环境对当时皇子生活和未来仕途发展的巨大影响。综上所述,齿序是古代记录皇族子女间顺序的一种传统方式,雍正的齿序与自然排序反映了清朝皇室内部的复杂关系和政治背景。

清朝时期的皇子多少岁开始读书?
之后顺治帝6岁即位,康熙帝8岁即位,他们都是幼年登基,且面临着极为复杂的宫廷政治局势。玄烨五岁时即随朝站班,也曾在懋勤殿的书房读书,但“国书”满文却是其祖母孝庄皇太后的侍女苏麻喇姑所教,显然清代前期皇子教育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康熙皇帝成年后对皇子教育非常关注。根据《康熙起居注...

清朝皇室子弟平时是怎么读书的???都读什么书啊???听说清朝皇帝都是博...
清宫中的上书房(道光之前称尚书房)就是皇子皇孙和近支宗室子弟读书的地方,位置在乾清门的东侧,设立于雍正元年。清宫对皇子皇孙的读书有严格规定,年龄到了六岁,比须进入上书房读书,而且无论冬夏,每天卯刻也即清早五点就进入书房,一直到申时也就是下午的三点多才放学。一年四季,除了过年(春节...

赵匡胤篡位坐上皇位后 赵匡胤是怎么对待后周皇室的
赵匡胤成为皇帝后,马上对周恭帝柴宗训及其后人进行妥善安排,他们虽然被剥夺了权利,但在生活待遇方面,赵匡胤赋予他们极大优待,从这点可以看出,赵匡胤举动有别于前朝任何一位皇帝,毕竟其没有对前朝皇室赶尽杀绝。安排完一切事情后,赵匡胤觉得自己可以安心当这个皇帝,但让他想不到的是,一次偶然机会下...

清朝公主的作息制度
底下就是辰时,就是早上七点到九点,这个时候学生上课已经过了四个小时了,康熙下了朝就来到了无逸斋,皇子们到斋外面台阶下面迎接康熙来,康熙来了之后落座,就说要背书,就让他的儿子背书,康熙拿出书来随便点一段,皇子就背,背完了以后,果然一字不错 ——(康熙下了早朝就来督促皇子们的背书情况...

求助,一些关于清朝皇室的问题
具体的宗室爵位共分十二级,只授予爱新觉罗的子孙们 1、和硕亲王(年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以下爵位依次减半)2、多罗郡王 3、多罗贝勒 4、固山贝子(以上四种为高级爵位,贝子是当朝皇子的最低封爵,亲王郡王补服为前后胸加两肩共四团龙,贝勒为前后两团正蟒,贝子为两团行蟒)5、奉恩镇国公 6、...

前朝灭亡后,哪一类人最受新朝忌惮,对他们往往都是赶尽杀绝?
一个新的朝代的诞生往往标志着一个朝代走向灭亡,前朝灭亡,前朝的王子皇孙以及亲皇党的大臣最受新的王朝的忌惮,这类人大多都会被新朝赶尽杀绝。新的朝代诞生,新皇首先要做的事就是肃清朝廷把那些逃跑的王公大臣、皇子皇孙会大规模的抓捕,把逃跑的重要人员全部抓捕回来。为了永绝后患把那些激进的...

清朝贝子是什么
贝勒,全称多罗贝勒,皇室爵位(皇室爵位有时候也会授予蒙古人),满语,原为满族贵族的称号,复数为“贝子”。后以贝勒、贝子为清代宗室封爵的两个等级,贝勒为第三级。 满清皇室爵位是这样的: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

洮南市15390164250: 皇帝是怎样培养起来的,清朝的皇子教育
希砍孕三: 清朝的皇子教育很早就开始了,在皇子四五岁时会到上书房跟随皇帝指派的师傅学习,此外还会跟随皇帝出外打猎,到皇子稍微成年时,皇帝会委派皇子熟悉政务,办理一些差事.

洮南市15390164250: 古代皇子公主们是如何上课的? -
希砍孕三: 只详细知道清朝的——清统一中国后,皇族教育在制度上更加完善、正规.康熙在位的时候,诸皇子分居读书,到了雍正初年,为了便于皇子的读书,就在宫中设立尚书房,道光以后统称上书房....

洮南市15390164250: 清朝阿哥的上朝资格是怎么来的?
希砍孕三: 清朝建国之初就有皇子、公主生养、教育的规定,但到康熙皇帝时才确立为正规的制度,称为祖制,直至清朝灭亡都严格遵守这个制度. 皇子一般六岁后可早朝,早朝后去读书. 早上五、六点起床,穿戴洗漱后由跟班太监引领出乾清门,站列...

洮南市15390164250: 为什么清代对皇子的教育非常苛刻? -
希砍孕三: 由于明朝出了几位荒唐的皇帝,所以清朝统治者吸收了前朝的教训,非常重视皇子的教育,康熙时期,在平定三藩的紧张政局下,康熙每天都要到尚书房督促皇子们读书,并且还要亲自出题考试,还给皇子们讲一些学习的方法和经验,所以清朝的皇帝,尽管会有能力不足的情况,如嘉庆道光等,但是没有怠政的皇帝,这与其苛刻的教育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的.

洮南市15390164250: 为什么古代王族一天都上课
希砍孕三: 清朝规定,皇子6岁(虚岁)开始读书,皇子读书的时间为“卯入申出”,也就是早晨5点至下午3点,共计10个小时.午饭时候,侍卫送上饭来,老师先吃,皇子们在另一旁吃,吃完不休息,继续功课.上书房只有元旦、端阳、中秋、万寿(皇...

洮南市15390164250: 清朝皇子是怎样读书的 -
希砍孕三: 清朝的皇子教育是历代封建社会中最严酷的,皇子们一起每日早晨5-7点,在师傅的指导下读书背书,而且必须背足120遍.上午7-9点,皇上下了早朝便来到皇子们读书的无逸斋,检查皇子们的读书情况.上午9-11点,皇子们练习满文和汉文.中午11-13点午膳,13点开始皇子们要到外面习武射箭.一直到晚上19点一天的功课结束.除了过年和皇上的生日会放假,每天都如此从不间断.

洮南市15390164250: 为什么清朝“皇子不能由生母抚养”? -
希砍孕三: 有两个原因. 1、与自己的母亲分开,让皇子减少儒慕之情,不要像女人一样易感伤,软弱,这也是希望皇子有男儿气概. 2、防止外戚专权是很重要的,古往今来这种事例很多,外戚篡权江山的也是大有人在,所以汉武帝为了防止外戚专权,为了刘弗陵,杀母立子,杀了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虽然后来杀母立子的情况减少了,但这方面清朝有一套很完整的皇子养成、教育体制,皇子生下满月后就要离开生母,由奶娘抚养,不是特定节日,平时也是甚少见面. 封建统治在继承人问题和江山问题上,措施也是挺多的,但也导致了皇家无亲情,母子之间感情隔阂很大,清朝最典型的就是雍正和同治,与自己的生母感情淡漠.

洮南市15390164250: 清朝的阿哥们几岁不用上书房? -
希砍孕三: 你不知道这个问题就对了,因为根本就没有固定的年龄.根据清朝皇室的家法规定,皇子从六岁开始上书房读书.但是何时结业却没有相应的年龄限制.对于满清皇室子弟来说,十五岁就要分封爵位,紧接着皇子要搬出皇宫,自个儿在外面开...

洮南市15390164250: 清朝的皇子出生后为什么不由生母抚养?
希砍孕三: 清朝祖制. 清朝建国之初就有皇子、公主生养、教育的规定,但到康熙皇帝时才确立为正规的制度,称为祖制,直至清朝灭亡都严格遵守这个制度. 清朝祖制,只有嫔以上的后宫主位(包括嫔这个级别在内)才有资格抚养皇子.但是任何嫔妃又都不能养育自己的孩子.皇子生下满月后就要离开生母,由他人抚养,不是特定节日,平时也是甚少见面. 清朝是满人统治.满人崇尚勇武,与自己的母亲分开,避免被溺爱,从而保持民族的坚忍勇武的风格. 防止外戚专权.皇子由他人抚养,使得亲身母子之间感情不深厚,养育之恩大于生育之恩,从而避免皇子一旦继承皇位重用生母亲族,导致外戚专权现象.清朝最典型的就是雍正和同治,与自己的生母感情淡漠.

洮南市15390164250: 清朝皇子去上书房都学什么
希砍孕三: 核心是语言类教育和儒家经典教育,即满语,蒙语,汉语的学习,以《四书》《五经》《资治通鉴》《性理纲目》《大学衍义》《古文渊鉴》等书为教材,清朝帝王圣训,顺治所辑之《资政要览》,雍正所辑之《圣祖庭训格言》等祖宗家训亦是必读之书.各师傅依专长也会为皇子,皇孙设计一些教材.而骑射类的教育,则是在每日晚饭后进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