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贞观之治的历史原因和根本原因及历史条件

作者&投稿:政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农民战争的推动,迫使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与民休息;统治者勤政爱民,励精图治;广大劳动人民辛勤劳动;此外还与政治的革新、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等因素有关。
唐太宗以隋亡为鉴,深刻地认识到:“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在此指导下,唐太宗本人能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君臣同心同德,居安思危,重视农业,轻徭薄赋,精简机构,加强围防,改善民族关系,开放对外交流,共同开创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物价低廉、社会安定的贞观盛世,为大唐朝走向极盛奠定了基础。
贞观之治:唐贞观年间,唐太宗在大臣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人的辅佐下,以隋亡为教训,励精图治,在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正确的治国措施,使得国家政治清明、军事发展、社会安定、思想文化繁荣、国力日益强大、民族关系缓和、中外友好往来增多。史称“贞观之治”。
唐太宗的政策:
1、政治上:(1)革新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加强了监察机构;(2)注意法治,执法严明;(3)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任命善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2、经济上:(1)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兴修水利;(2)戒奢从简,唐太宗力倡节俭,不准修建台榭,禁止地方官进贡奇珍异宝。
3、文化上:改进科举制,兴办学校,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

隋末之混乱,使27岁登基?英气勃发的唐太宗认识到“民依于国,国依于民”的道理?他时时引以为戒,叮咛自我克制欲望,嘱咐臣下不要担心皇上不悦而停止进谏,致力纠正前朝君臣猜疑之失,这是唐太宗君臣共济致治的基本因素?群臣多为贤能之辈,勇于上谏?贤臣中尤以房玄龄?杜如晦最著,时人称“房谋杜断”,其他如李靖?魏征?尉迟恭等,人才辈出,均名重一时?
唐太宗在位期间,使隋制更趋于完善?贞观王朝的三省职权划分是,中书省发布命令,门下省审查命令,尚书省执行命令?在当时,一个政令的形成,先由诸宰相在设于中书省的政事堂举行会议,形成决议后报皇帝批准,再由中书省以皇帝名义发布诏书?诏书发布之前,必须送门下省审查,门下省认为不合适的,可以拒绝“副署”?诏书缺少副署,依法即不能颁布?只有门下省“副署”后的诏书才成为国家正式法令,交由尚书省执行?唐太宗规定自己的诏书也必须由门下省“副署”后才能生效,从而有效地防止了他在心血来潮和心情不好时做出有损他清誉的不慎重决定?进一步说明了贞观王朝的文明程度是何等之高?
他十分重视吏治的清明,曾命房玄龄省并冗员,派李靖等13名黜陟使巡察全国,考察风评;又亲自选派都督?刺史等地方官,并将其功过写在宫内屏风上,作为升降奖惩的依据?另又规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值宿中书省,以便随时延见,垂询民间疾苦和施政得失,百官因此自勤自励,提高了朝廷效率?
唐太宗注重法治建设,他曾说:“国家法律不是帝王一家之法,是天下都要共同遵守的法律,因此一切都要以法为准?”作为一位万人之上的君主能够说出这样的一番话来,可以说唐太宗不愧是一位开明的皇帝?法律制定出来后,唐太宗以身作则,带头守法,维护法律的划一和稳定?在贞观时期,真正地做到了王子犯法与民同罪?执法时铁面无私,但量刑时唐太宗又反复思考,慎之又慎?他说:“人死了不能再活,执法务必宽大简约?”
在唐太宗统治下的我国,皇帝率先垂范,官员一心为公,吏佐各安本分,滥用职权和贪污渎职的现象降到了历史上的最低点?
尤为可贵的是:唐太宗并没有用残酷的刑罚来警告贪污,主要是以身示范和制订一套尽可能科学的政治体制来预防贪污?在一个精明自律的统治者面前,官吏贪污的动机很小,贪官污吏也不容易找到藏身之地?贞观王朝是我国历史上唯一没有贪污的王朝,这也许是唐太宗最值得称道的政绩?
由于唐太宗的苦心经营,贞观年间法制情况很好,犯法的人少了,被判死刑的更少?当时政治修明,官吏各司其职,人民安居乐业,不公平的现象少之又少,国人心中没有多少怨气?据记载贞观三年,全国判死刑的才29人,几乎达到了封建社会法制的最高标准,即“刑措”,也就是不用刑罚?
唐太宗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注意轻徭薄赋,徭役的征发不夺民时,从而农业及民生得以不断发展?唐太宗还招抚隋末流民回乡,授田给予耕作,以安定民生?
唐太宗不歧视商业,为商业发展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在唐太宗的倡导下,这一时期的商业经济有了迅速和长足地进展,新兴的商业城市像雨后春笋般地兴起?当时世界出名的商业城市,有一半以上集中在我国?
唐朝的强盛给统治者在对外关系上带来了无比的自信,因而唐朝开放程度很高,路上?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兴盛,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是联系东西方物质文明的纽带,可这条商业通道在唐帝国时才达到她的最高使用价值,成了整个世界的黄金走廊?
唐太宗即位前已置文学馆,有18位学士,即位后更在京设弘文馆,征集图书2万余卷;同时重建地方州县学校,扩充京师国子监,延聘名儒出任学官,生员多至万人,并接受新罗?吐蕃?日本等的君长皆派子弟来华求学,由是时文教生员背景多元,复兴卓然有成?
唐太宗对外武功成就显赫,曾多次对外用兵,先后平定突厥?薜延陀?回纥?高昌?焉耆?龟兹?吐谷浑等?由此,唐朝声威远播,四方宾服,西北各族共尊唐太宗为“天可汗”?
唐帝国还接收一批又一批的外国留学生来我国学习先进文化,仅日本的官派的公费留学生就接收了7批,每批都有几百人?民间自费留学生则远远超过此数?
这一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开放时期,外国人入境和我国人出境并没有太严格的限制,即不担心我国人出去后忘本忘祖;也不担心外国人进来后喧宾夺主?
唐太宗在位23年,励精图治,对内则整顿国家制度,尊重黎民百姓,安定民生,对外则击败北方强权东突厥,扩大了唐帝国对周边国家的政治及文化的影响?

根本原因 : 朝代更替, 人口急剧减少, 人民想有一个安宁的生活环境 ,唐太宗决心治理国家,去除前朝的弊病 一句话就是巩固自己的统治 历史条件 隋代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割据局面,重新统一了中国。隋文帝虽然刚愎自用,却在治理国家上颇有建树。但到隋炀帝继位以后,横征暴敛,穷奢极欲,滥用民力,造成了“耕稼失时,田畴多荒”的局面。特别是三次征伐高丽的失败,迅速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天下大乱。唐高祖和唐太宗在政治上都比较开明,唐朝建立后,他们注重历史的经验教训,处处能以亡隋为鉴。反隋斗争的亲身经历,使李渊父子对治理国家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早在唐朝开国之初,唐高祖就对裴寂说道:“隋末无道,上下相蒙,主则骄矜,臣惟谄佞。上不闻过,下不尽忠,至使社稷倾危,身死匹夫之手。朕拨乱反正,志在安人,平乱任武臣,守成委文吏,庶得各展器能,以匡不逮。”(《旧唐书·孙伏伽传》)到唐太宗手里,他更进一步认识到民众的力量。贞观十八年,太宗曾告诫太子李治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尔方为人主,可不畏惧!”(《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这种“载舟覆舟”的比喻,在统治者中是很难得的。正因为唐太宗有如此认识,贞观年间的大臣进谏,也多以亡隋为例。如贞观二年,王硅对太宗说:“昔秦皇汉武,外则穷极兵戈,内则崇侈宫室,人力既竭,祸难遂兴。彼岂不欲安人乎?失所以安人之道也。亡隋之辙,殷鉴不远。陛下亲承其弊,知所以易之。”要求吸取秦、汉、隋的教训,改弦易张,调整政策(《贞观政要·务农》)。贞观之治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形成的。 历史原因
1、隋唐更替,其间的战争使人口减少约2000万以上,战争结束,人少地多,人心思安,这是贞观之治产生的最重要原因。
2、隋开创了大运河以及科举,大运河的劳民导致隋灭亡,但这些却促成了贞观之治的产生。开创大运河,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3、唐太宗引隋之苛政为戒,调整统治政策,纠正前朝之弊端,认识到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唐太宗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杰出的政治家,他善于用人,勇于纳谏,不断调整统治政策,他的个人作用也是“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重要因素

(这样的,鉴于其他人答的太长,我就简短点)
历史原因:大家应该想到,在隋唐之前,朝廷代表的大都是非寒族阶级地主的利益(可以理解为士族阶级),而从南北朝开始,士族与寒族之间进行了激烈的竞争。结果还是寒族占优势。我的意思就是说,唐朝是代表汉族阶级地主的利益。(如不知道士族与寒族的意思,可查百度)
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包括历史原因、文化、经济、政治、社会等诸多方面,此处不详细介绍,可查百度文库。(其实很简单,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回答)
历史条件:历史条件与历史原因相似。

作为一名太子粉来回答问题,但我保证没有代入任何个人感情。
大家都知道,隋朝,历史短暂。隋炀帝的暴政更是让国民民不聊生。之后各路贵族,绅士,地主与土匪的争夺王位,更让百姓无法安居乐业。因此,在那个混乱,百姓仅能活命而不能保全三餐的年代,任何一个短暂的统一都会使百姓得到一些安定,唐高宗李渊开创大唐盛世,更让百姓十分欣慰,所以百姓也没必要怎么怎么的不满,怎么怎么的,起义了。再其次便是高宗李渊与太子建成的巩固政权,使大唐渐渐进入了盛世的局面。
太宗世民霸业雄心,一心想像汉武帝那样来一个大一统,为此竟不惜杀兄屠弟逼父。也就是说,太宗本来就又制造霸业的能力,用不正当手段得到王位后,心存惭愧,便更加的努力去建造这个盛世。但世民毕竟是杨广的侄子与崇拜者,自然也会又隋炀帝的影子。太宗晚年,国力强盛,太宗就渐渐的像隋炀帝学去。最有代表性的一条便是远征高句丽。在去之前不听参加过隋炀帝征辽之役的老臣的告诫,一意孤行,结果高句丽军民死守安市,直到秋末,严寒来临,才不得不退兵。但归途中大唐士兵不胜严寒,冻死冻伤的很多,唐军无功而劳民伤财。


贞观之治 贞观遗风 开元盛世分别是哪个皇帝
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贞观遗风武则天、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

贞观之治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高祖李渊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封次子李世民为秦王。李世民凭借打天下时建立的功勋和形成的势力,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夺得帝位,年号贞观。在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图7)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缓解社会矛盾的措施,开创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新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的详细历史 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命孔颖达等人修订《五经正义》,统一南北经学;又置国史馆,由宰相监修前朝国史,开官修历史的风气。武功方面 平定四方 太宗对外武功成就显赫,曾多次对外用兵,先后平定东突厥、薜延陀、高昌、吐谷浑等,并于西域置安西都护府,因此大唐声威远播,终贞观之世,四方服悦,西北各族共尊太宗为“天可汗”。

“贞观之治”的历史原因有哪些?
在贞观时期,真正地做到了王子犯法与民同罪?执法时铁面无私,但量刑时唐太宗又反复思考,慎之又慎?他说:“人死了不能再活,执法务必宽大简约?”在唐太宗统治下的我国,皇帝率先垂范,官员一心为公,吏佐各安本分,滥用职权和贪污渎职的现象降到了历史上的最低点?尤为可贵的是:唐太宗并没有用残酷的刑罚来...

贞观之治是哪个皇帝开创的 贞观之治的表现
贞观之治是哪个皇帝开创的?所谓的贞观之治,其实就是指唐朝出现的太平盛世,因为唐太宗任用贤能,虚心纳谏,还采取一系列的农耕措施,减轻徭赋,休养生息,厉行节约,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一片繁荣的景象。因此,贞观之治就是由唐太宗李世民所开创的。唐太宗画像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

贞观之治的历史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太宗则被西北诸国尊为“天可汗”,成为当时东方世界的国际盟主。总之,在太宗执政的贞观年间(627年-649年),在君臣的共同努力之下,出现了一个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武功兴盛的治世,史称“贞观之治”。由于唐太宗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重用魏徵...

贞观之治发生在什么年代?
当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 ,故史称“贞观之治”。这是唐朝的第一个治世,同时为后来的开元之治奠定了厚实的基础。“贞观之治”是指中国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唐太宗继承唐高祖李渊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期间唐太宗...

贞观之治是什么意思,贞观之治是什么意思
2、武则天以后,唐朝政局动荡,直到唐玄宗即位,才稳定了局面,使政局为之一新。唐玄宗统治前期,农耕技术有很大发展,手工业发达,丝织技术高超,饮茶之风也在全国范围盛行。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三、局面不同 1、贞观之治时唐太宗重用人才,虚怀纳谏,得人善任,从谏如流,营造...

贞观之治的历史评价
有一次,唐太宗在午门城楼视察,俯视新科进士们鱼贯进入朝堂。他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意思是说:天下英雄都在我的掌握中了!唐太宗的“贞观之治”,使唐朝出现国泰民安,一派繁华盛世景象,也打下了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年间大唐盛世的基础,受到后人的崇敬和赞扬。

什么是“贞观之治”?“贞观之治”的局面是怎么形成的?
李世民在位(公元626-649年)期间,吸取隋亡的教训,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民族等诸多方面,实行了一系列的开明政策,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的恢复和发展,使人民生活逐渐安定,国力不断增强。因而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被后世称为“贞观之治”的繁荣兴旺...

苍梧县19554375502: 什么是“贞观之治”?它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
谈泳地巴:[答案]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史上一位著名的封建帝王.他统冶期间,政治清明,凝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被封建史家誉为“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在隋末农民起义的影响下出现的,唐太宗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唐太宗接受隋亡教训,认为“...

苍梧县19554375502: 唐朝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 -
谈泳地巴: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23年,使唐朝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政治清明,人民富裕安康,出现了空前的繁荣.由于他在位时年号为贞观,所以人们把他统治的这一段时期称为“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我国历史上最为璀璨夺目的时期.

苍梧县19554375502: 唐太宗为什么能够出现“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 -
谈泳地巴: 历史原因 1.隋唐更替,其间的战争是人口减少约2000万以上,战争结束,人少地多,人心思安,这是贞观之治产生的最重要原因. 2.隋开创了大运河,丝绸之路以及科举,大运河的劳民导致隋灭亡,但这些却造就了贞观之治的产生.开创大运河,弊在当时,功在千秋. 3.前期的李世民汲取隋失败的教训,正如汉朝初期汲取秦灭亡的教训一样,让百姓休养生息,李世民自己也基本能虚怀从谏.但是,晚期的李世民变了,不再那么虚怀从谏,不在让百姓休养生息,而是好大喜功,征服高丽失败.这些是贞观之治不能持久的原因.一、社会秩序空前安定.贞观王朝的社会秩序好得令人难以置信,是真个囊共槐栈В

苍梧县19554375502: “贞观之治”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贞观之治”的具体表现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的?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影响是什么?它到底指什么? -
谈泳地巴:[答案] 贞观之治:唐太宗在位期间,吸取隋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即贞观新政;恢复和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知人善任,虚心纳谏(魏征);完善科举制;注意加强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唐太宗的统治促成了国家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

苍梧县19554375502: 贞观之治这一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 -
谈泳地巴: 简单点的:1.休养生息.2.不求边功.3.重科举.4.按抚四方少数民族.

苍梧县19554375502: 贞观之治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
谈泳地巴: 隋代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割据局面,重新统一了中国.隋文帝虽然刚愎自用,却在治理国家上颇有建树.但到隋炀帝继位以后,横征暴敛,穷奢极欲,滥用民力,造成了“耕稼失时,田畴多荒”的局面.特别是三次征伐高丽的失败,迅速激化了...

苍梧县19554375502: 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及其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谈泳地巴: 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及其形成的原因有:①客观上: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总结历代兴衰的经验.②主观上:唐太宗心存百姓,选贤与能,励精图治,善于用人与纳谏,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2.主要表现:①政治上:虚心纳谏,选贤与能,加强中央集权,使唐朝政治清明,社会安定;②经济上:强调存百姓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③法律上:慎用刑法,使社会风气得到了很大改观;④思想上:文德治国,崇儒尊孔,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扩大统治基础;⑤民族关系上:采取民族平等政策,加强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往来或控制,促进民族大融合;⑥对外关系上:采取积极友好态度和开放政策,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苍梧县19554375502: 唐朝的建立者是谁?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
谈泳地巴: 唐朝是李渊建立的,唐太宗李世民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当时并大力平定外患,并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当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 ,故史称“贞观之治”.

苍梧县19554375502: 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
谈泳地巴: 贞观之治是指唐朝初期出现的太平盛世.由于唐太宗能任人为贤,知人善用;开言路,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减轻徭赋,休养生息,厉行节约,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宁的局面. 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①吸取隋亡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②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③崇尚节俭,节制享受欲望.④合并州县,整顿吏治.⑤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房谋杜断”;魏征为著名谏臣.⑥大兴学校,发展科举

苍梧县19554375502: 唐太宗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 -
谈泳地巴: 两个原因:第一,隋朝末年的连年战争是百姓厌恶战争,渴望和平;第二,唐太宗的亲民政策,使战后的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