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最著名的十个弟子分别是谁?

作者&投稿:湛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过历史上都有什么宗教?~

宗教的本源是教育:
一万年前时,黄帝三兄弟暴乱天下,先抢经典,一直到王母划开了美亚大陆。
一万年后,黄帝三兄弟的后代,对美洲文明这史前遗留的洗劫,把一些文字都毁了……。不用想都知道,毁而又续的必然都是窜的。
宗教的本源就是教育,教育之源是哲学思想,教育之泉是知识。
而中国你看,文歌烧人家的家谱,秦始皇烧书,蒙元窜书,满清回灭汉,大月进,计生以及到现在的转基因下的处艹鸡,这一切都是一种毁灭……。这两天又看到沙漠里埋了大量的垃圾,农村河道边上,山沟里埋垃圾,污染农村地下水。
现在清楚了宗教的本源泉,就懂了这一切。
宗教先是哲学,哲学最原始的就是三位一体,在中国就是三卦,自然,与人,今天美国人换个马甲还欢喜的不得了,中国的官商们却还在玩马列这又换个马甲的清明上河图。
三位一体之前是什么,其实是各种生存行,猎,牧,农,矿,工,商这一切,女娲是一个商人,是商业的祖先,它就是搞陶器的,是犹太人的祖母,是犹太教的祖宗。
猎,是人类在自然界的第一,它最直接的就是黑人吃香蕉过生活,以及医学的兴起,也就是说,素养与医学是猎人的第一要务。
牧,自然是放牧,它给人们在平原生存有了延续,牧业最大贡献的就是牛羊,因为人要吃奶。再接下来就有了农业,那时的生畜都不是用来吃的,农业的文明,才正式开启了人类开发自然界的野心,也使得人们在生活上有了大迁移。
接下来就是工具的使用,所以农业促进了矿业的开发,加工业与生活用具有了更大的进步,这时便有了人工制陶,陶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大存在,如果你发现有这个存在,这就足以表明一件事,这个地方有农业活动。
接下来就是商业,因为工具的各种存在,让人们对于世界的探索有大的进步,所以探索便出现了商业,这样可以交换一些东西,也使得野蛮活动胜行了起来,这便是经常社会性的上门服务的一种存在……。
再后来,环境恶化下的生存之难,对一些好奇的活动,生活生产力的追求,以及能源的收集的存在,使得这个世界走向了竞争。
《吠陀经》(应该是后世所述)这本书中,记录了神的存在(三兄弟),以及吃牛肉的存在,这就表明,神本就是游牧一族,是第二族也不是不可能,但不管怎么说,从这本书中反映出己经有社会性的分工,也反映出了语言的技术。
语言在语法上的技术,以及活动的技巧,这一切都表明了史前世界早就把这个世界探索的一清二楚了,至少地形己经很清楚了,再之后出现了估计同时期的《山海经》,把这一切都搞的很清楚了,但不管怎么说,信物与间碟活动就是从吃牛肉开始的,从这时,人类己经对自然不尊敬了,它没有探索精神了,它是一味的获取,野蛮的拿取,《黄帝内经》便是这时的一些局部作品(应该也是后人所述的)。
三位一体之后,对自然的破坏,就是从《吠陀经》里出现的,再之后,便一直人类与自然各自变坏,环境与人的种族不良。
一直到了现在。
也就是说,宗教它本来是出现的很早,但是慢慢的,社会分工存在之后,以及人类从素食走向农业之后,大量的人类繁荣和工具的使用,以及探索与竞争,出现了社会性的动荡,种族主义在肉食文化下开始了人类的终级恶梦,略夺,欺压,屠杀,偷盗等一直不停。
后来,河出图,洛出书,出现了人类第一个联盟,虽然这也是家族在后面操纵,但这也开始人世界性的人类统一。
这一统一离不开人脉与经济,这也是中国的古文明不灭而世界上其它的古文明总是断代的原因之一。
当这一统之后,便出现了代术,这个代术就是经济的价值与人脉的信物存在,合起来就是金石。
人脉信物,它要求一切要猪一无二与稀有。 经济它要求要普世稳定与越多越好。
但是这两大存在在联盟下,它为了达到统一人这个最大的变动者,所以便出现了价值观不同下的,种族不同下的,战争,奴隶,世俗……。
这就是把人当作牲畜养的存在就是世俗,肉食者把素食者的奴役时代。和有意有教坏。
这就是为了方便统治。
现在的与教育分开的宗教,就是世俗的推动者,它给世界上的人们灌输与洗脑,搞一些错误的,片面的,没有验证的,自以为是的,远离童真的存在,它让人们从小便开始接受一些为了以后不知不觉走向错误道路的思想,这说白了这就是黑社会形式的一种存在。
这种存在,让那些与世俗的创造者们,在种族主义下,与被奴役的异族人有了两种生活的状态,一种是健康上向的,高效能的,一种是混乱的,互相矛盾的存在。这也给创造者开了一个很大的后门,从而让多数的异族在竞争上停止不前,让少数的可以很短时间内达到一个高度。
世俗应此便有了一种维护,这种维护,便是表面的,没有内核的存在的一些东西,便是宗教。
宗教是有阶级的,它是专为多数人的民族准备的,它的根基性的混乱,让好多人有了社会性的服务,有了社会性的被奴役,有了社会性的经济活动,有了社会性的政治活动,文化活动,有了战争互惨做炮灰,有了大屠杀(主要是针对那些觉醒者群体),有了暗杀等一系列的存在。
所以,宗教,它是不存在平等的,它是让你在混乱中走向更远的错误。
大量的人才,在这种宗教框架下,变成一种被取代的存在,你的一切都将会被盗走,替代,窜改。
不管怎么样,世界缺少验证,是少数的统治者世代玩弄多数的无知者的手段,以及威胁,镇压,慢慢升级至屠杀,毁灭一切来维护这种:表演,诡辩,霸权,威压,暗迫害,无文记录下的世界表面和平的存在的一种顺从。
验证是世界的统治者最怕的敌人,所以教育才会那么早的出现在生活之中,甚至不管是不是会危害你的健康,让你搞一套又一套的游戏活动: 比如背课文,比如让你学一些繁复存在的东西,以及一些并不核心的东西,直到把你的年龄托拉到你无力再去学习为止,然后把你丢进一个大的社会奴役系统里去相互再去混乱,挣扎,互斗之中,一直到死为止,或者断子绝孙为止。
传统非教育性的宗教活动的危害,与宗教活动下的稳定性,决定教育的优良级别,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统治者它也喜欢多活两年,而且大量的社会研究也需人人才,宗教越稳定,对于人才的利用,也就自然需要的越多,也并不会危害统治者的利益以及其主权和威信。
所以你看,这一切其实并不是统治者自己发现的,因为他们并不是推动文明繁荣的进步的,它们是进步的阻力者,它们越发达,人类就会越危险。
那些被烧死的科学家,就足以证明,它们并没有考虑到这些会存在,只有少数人跳出来,被他们发现,并且利用,这才是社会奴役形态与暗制明非验证之世俗法则下的一种最简易的存在。

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统治者总是在做与世俗人做不同的事,好多世俗人不可以做的,他们在做,最后,统治者在世俗人的面前,自己食言,自己食自己定下的一切,而又不让世俗人发现这种存在,各种绯闻,各种新闻,各种垄断性的水军(言论者),媒体,社会代表,经济实体,政治代表,军队也是一样。

就这样形成了一种,由谎言编制的,奴役的,混乱的,毁灭的,环境恶化的世界。
正所谓恶有恶果,思想与行为不统一下的恶果,一样也会使得子孙后代,恶梦连连,全人类的寿命也会一天比一天短。

而就这样,你看人类,就像野外的牛群一样,被肉食者追逐,分化,吃掉,然后不停的继续着,直到基因变坏,无法回头,变成一种化古存在于某个臭水沟里。

人类没有素养,就是人类统治者恶梦的开始,人类遵从恶俗,就是全人类走向灭绝的开始。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汉族。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祖上本是宋国(今河南商丘一带)贵族,他的六世祖孔父嘉在宋国内乱中被杀死,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追杀,从宋国(今河南商丘夏邑县)逃到了鲁国。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历八月二十七日),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孔子逝世,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四书》中。
孔子是五行造身,两仪成性。其馀圣人得金气多者则刚明果断,得木气多者则朴素质直,得火气多者则发扬奋迅,得水气多者则明彻圆融,得土气多者则镇静浑厚,得阳气多者则光明轩豁,得阴气多者则沉默精细。气质既有所限,虽造其极,终是一偏底圣人。此七子者,共事多不相合,共言多不相入,所同者大根本大节目耳。
孔颜穷居,不害其为仁覆天下,何则?仁覆天下之具在我,而仁覆天下之心未尝一日忘也……
相传孔子号儒童菩萨。或曰:“吾夫子万代斯文之祖,而童之。童之者,幼之也。幼之者,小之也。彼且幼小吾师,何怪乎儒之辟佛也!又僧号比丘。丘,夫子讳也。比者,并也。僧,佛弟子,而与夫子并。彼且弟子吾师,何怪乎儒之辟佛也!”是不然。童者,纯一无伪之称也。文殊为七佛师,而曰文殊师利童子;善财一生得无上菩提,而曰善财童子;乃至四十二位贤圣,有“童真住”,皆叹德之极,非幼小之谓也。故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若夫比丘者,梵语也。梵语比丘,此云乞士,亦云破恶,亦云怖魔。比非比并之谓,丘非丘陵之谓,盖仅取音不取字也。例如梵语南无,此云归命,南不取南北之南,无不取有无之无也。噫!使夫子而生竺国,必演扬佛法以度众生;使释迦而现鲁邦,必阐明儒道以教万世。盖易地则皆然。大圣人所作为,凡情固不识也。为儒者不可毁佛,为佛者独可毁儒乎哉?
孔子年轻时做过鲁国高官,治国极好,贪官纷纷逃往它国,它国领袖也变得很敬畏鲁国。
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相传所收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72,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桃李满天下”就出自此处 。孔子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有说法为《春秋》为无名氏所作,孔子修订)。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姜广辉认为,“面对春秋时期诸侯争战不休、人民困苦不堪的现实,孔子不是像宗教家那样创造出一个外在的超越的全知全能的救世主——通过天启和神谕来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而是回首历史,到上古“圣王”那里去寻找智慧。孔子自谓 “述而不作”,实际是以“述”为“作”,通过对历史传统作当代诠释,来实现价值的叠加和转换。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分子。
[编辑本段]政治生涯
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对治理国家的诸种问题,经常进行思考,也常发表一些见解,到30岁时,已有些名气。鲁昭公二十年,齐景公出访鲁国时召见了孔子, 与他讨论秦穆公称霸的问题, 孔子由此结识了齐景公。鲁昭公25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甚至曾准备把尼溪一带的田地封给孔子,但被大夫晏婴阻止。鲁昭公27年,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听说后向齐景公求救,齐景公说:“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大夫的家臣手中,被称为“陪臣执国政”,因此孔子虽有过两次从政机会,却都放弃了,直到鲁定公9年被任命为中都宰,此时孔子已 51岁了。孔子治理中都一年,卓有政绩,被升为小司空,不久又升为大司寇,摄相事,鲁国大治。鲁定公12年,孔子为削弱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世卿,因为是鲁桓公的三个孙子故称三桓,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他们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三桓),采取了堕三都的措施(即拆毁三桓所建城堡)。后来堕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孔子与三桓的矛盾也随之暴露。鲁定公13年,齐国送80名美女到鲁国,季桓氏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非常失望,不久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子,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这一年,孔子55岁。
孔子带弟子孔子墓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始很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6 万,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没让他参与政事。孔子在卫国住了约10个月,因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开监视孔子的行动,于是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5日,逃离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逃脱后,孔子又返回了卫国,卫灵公听说孔子师徒从蒲地返回,非常高兴,亲自出城迎接。此后孔子几次离开卫国,又几次回到卫国,这一方面是由于卫灵公对孔子时好时坏,另一方面是孔子离开卫国后,没有去处,只好又返回。
鲁哀公2年(孔子59岁),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在陈国住了三年,吴攻陈,兵荒马乱,孔子便带弟子离开,楚国人听说孔子到了陈、蔡交界处,派人去迎接孔子。陈国、蔡国的大夫们知道孔子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有意见,怕孔子到了楚国被重用,对他们不利,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粮食吃完,绝粮7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国人,楚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孔子64岁时又回到卫国,68岁时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是被敬而不用。鲁哀公16年,孔子73岁,患病,不愈而卒。
[编辑本段]孔子品格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安贫乐道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直道而行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 与人为善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编辑本段]孔子思想
孔子思想、学说的精华,比较集中地见诸于《论语》一书,共二十篇,一万一千余字。《论语》就是孔子的语录,也有一些是对孔子弟子言行的记录,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孔子言行的追记。此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它的思想内容、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早已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液,沉淀在我们的生命中,铸成了我们民族的个性。《论语》一书集中阐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涵----仁。“仁”是一切理论的中心,所有的关于“仁”、“乐”的规范,都不过是手段,是为实现“仁”这一道德的最后完美服务的。《论语》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早在秦汉时期就传入了朝鲜和日本,日本〈大宝令〉还指定它为日本学生的必修课。1594年,传教士利玛窦将它译为拉丁文后,它又被转译为意、法、德、英、俄等多种文字,在西方各国广泛传播。
孔子其思想以“仁”核心,以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论点,提倡“忠恕”之道,又以为推行“仁政”应以“礼”为规范:“克己复礼为仁”。对于殷周以来的鬼神宗教迷信,采取存疑态度,以为“未知生,焉知事鬼”,“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又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首创私人讲学风气,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强调“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政治上提出“正名”主张,以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实副其“名”,并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观点。自西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文化正统,影响极深。
说到治理国家,孔子重视民生疾苦,呼唤仁政,希望统治者以仁义之心待民,他说“苛政猛于虎”,他还强调无论什么法令法规,统治者都要首先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在人际交往中,孔子强调的是忠和恕。
“忠”就是以忠实诚信的态度对人,以恪尽职守的态度待事;“恕”就是要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在为人处世上,孔子提倡自爱和爱人。孔子对天命持谨慎态度,他更相信人自己的力量。他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一切要看个人后天的努力。当然,〈论语〉中也有一些思想是与历史潮流相背离的,如他政治上的复古倾向,他对等级、秩序的过分强调,他的内敛的人格价值取向等,这一切都不可否认的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需要我们用现代意识对之加以修正。但瑕不掩瑜,在人类文明刚刚露出曙光的先秦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具有如此深刻的生命智慧,是足以让我们这些后人为之骄傲的。
孔子思想在近现代以来的新发展是指近代西方文明输入中国以后,在中西文明碰撞交融条件下产生的新儒学。新兴的“大众儒学”是当代新儒学发展的又一成果。


80代之后的辈分字: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孔门十哲指的是孔子门下最优秀的十位学生(子渊、字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的合称。《论语.先进》载,“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子渊
即颜回,姓颜名回,字子渊,亦称颜渊,比孔子小三十岁,鲁国人。颜回出身贫贱,一生没有作官。孔子赞叹说:“颜回真是难得啊!用一个竹筒吃饭,用一个瓜瓢喝水,住在陋巷里。要是一般人,一定忧烦难受,可颜回却安然处之,没有改变向道好学的乐趣!”颜回敏而好学,能闻一知十,注重仁德修养,深得孔子欣赏和喜爱。因此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德行科)之一。
颜回才29岁,头发就全白了,而且早逝。颜回死时,孔子哭得很伤心,说道:“自从我得了颜回以后,弟子们就更加亲和向学了。”“他发了怒,很快就会消解,从不把愤怒转移到别人身上;有了错误,马上改正,决不再犯。可惜他短命死了,现在就没有这样好学的人了。”由于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所以至三国魏正始元年(224年)祭孔时开始以他为配享从祀之例。唐玄宗开元八年(720年)被封为“亚圣”。明嘉靖九年(1530年)封为“复圣”。《韩非子。显学》列为儒家八派之一(颜氏之儒)。
子骞
即闵损,姓闵名损,字子骞,比孔子小十五岁,鲁国人。闵损以德行著称,孔子特别表彰他的孝行,说他顺事父母,友爱兄弟。汉代刘向《说苑》中曾记载:闵损幼年时遭后母虐待,他父亲知道以后,非常愤怒,要把后妻赶走,闵损反而为后母求情。他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因为后母生了两个孩子,如果后母被赶走了,那三个孩子就没人照顾了。他的孝行感动了父母,也深得远近人之赞赏。闵损守身自受,“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季氏曾派人去请他出任费邑宰,他却要来人婉言推辞,并说,如果再来召我的话,那我就渡过汶水出国去了。闵损是孔门弟子中唯一明确主张不作官的人。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德行科)之一。
伯牛
即冉耕,姓冉名耕,字伯牛,比孔子小七岁,鲁国人。以德行著称。后来,冉耕患了麻风病,不愿意见人。孔子去探望他的时候,站在窗外面握着他的手。叹息着说:“如果没有希望的话,这也是天命啊!这样的好人,竟然会染上这种恶病!他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德行科〕之一。
仲弓
即冉雍,姓冉名雍,字仲弓,比孔子小二十九岁,鲁国人。冉雍出身贫贱,他的父亲行为不良,有人以此作为攻击冉雍的借口。孔子驳斥说,一头耕牛,也可以生出献祭用的小牛来;父亲不好,儿子不一定也不好。冉雍气量宽宏,沉默后重,深得孔子的器重,认为冉雍具有人君的容度,可以做地方长官。冉雍参加做过季氏再,以德行著称,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德行科)之一。战国时期的荀况很推崇他,把冉雍与孔子并列为大儒。
子有
即冉求,姓冉名求,字子有,通称冉有,亦称有子,比孔子小二十九岁,鲁国人。冉求生性谦退,是孔门弟子中多才多艺的人,深受孔子称赞。冉求长于政事,尤其善于理财,曾任季氏宰。他很能带兵打战,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任左师统帅,以步兵执长矛的战术打败了齐国。趁这次得胜的机会,他说服了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后来由于冉求帮季康子聚敛民财,受到孔子严厉批评,但这并未影响他们师生间的关系,足见师生相知深厚。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政事科)之一。唐朝开元27年(739年)被追封为“徐侯”。宋大中祥符两年(1009年)追封为“彭城公”(后改为“徐公”)。
子贡
即端木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比孔子小三十一岁,卫国人。他口才很好,雄辩滔滔,又能料事。见于《论语》中的孔门弟子与孔子的问答之言,属他最多,孔子器重他次于颜回。曾担任鲁国或卫国之相,最善于搞外交活动,曾在齐、吴、越、晋诸国间游说,使吴国攻齐,从而保全了鲁国。孔子对子贡的利口巧辞,有时也加以劝戒。有一次,孔子问子贡说:“和颜回相比,你自认为如何?”子贡谦逊地答道:“我哪里敢和颜回相比?他听到一分,可以了解出十分;我听到义愤,只能领悟到二分。”子贡与子路一文一武,犹如孔子的左右手,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言语科)之一。子贡很善经商,家境非常富有,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富商。孔子死后,子贡守墓六年,师生之情胜过父子。
子路
即仲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因他曾为季氏的家臣,又被称作季路,比孔子小九岁,鲁国人。仲由出身微贱,家境贫寒。他生性豪爽,为人耿直,有勇力才艺。仲由经常批评孔子,孔子也常批评他,仲由闻过则喜,能虚心接受。孔子对他评价很高,说他有才能,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可以让他掌理军政大事。仲由作过鲁国的季氏宰;做过卫国大夫孔悝的邑宰。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政事科)之一。
仲由一生忠于孔子。孔子说:“我的道如果行不通,就乘上小木排到海外去,跟随我的,怕只有仲由吧!”仲由保护孔子唯恐不周,不愿使孔子遭人非议。孔子说:“自从我得到仲由,就没有听到过恶语。”
在仲由63岁时,遇到卫国内讧,他为了救援孔悝与敌人展开搏斗。混战中缨冠被击断,他想到孔子“君子虽死而冠不免”的礼仪教导,在重结缨带时,被敌人砍死。他的死,对时年72岁的孔子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子我
即宰予,姓宰名予,字子我,也称宰我,鲁国人。宰予口齿伶俐,能说善辩,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言语科)之一。孔子常派遣他出使各国,如“使于齐”、“使于楚”等。宰予遇事有自己的主见,常与孔子讨论问题,很有独到的见解。他提出改“三年之丧”为“一年之丧”,缩短丧期,遭到孔子的指责。宰予任齐国临淄大夫,因参与陈恒杀君事件而被杀。唐开元27年(739年)被追封为“齐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为“临淄公”(后又改封“齐公”)。
子游
即言偃,姓言名偃,字子游,比孔子小四十岁,吴国人。言偃长于文学。他曾在鲁国做官,出任武城的邑宰,极力推行礼乐教化。有一天,孔子路过武城,听到琴瑟歌咏的声音,很高兴,就微笑对着他说:“杀鸡何必要用宰牛的刀?”言偃听了回答说:“从前我常听老师说‘在位的学了礼乐之道,就能爱民,普通人学了礼乐之道,就很容易听从教令,好治理’,我现在就是实行这样的教化啊!”孔子听后,对随行的弟子们说:“你们听听,他讲得很对。我刚才说杀鸡岂用牛刀,只不过是跟他开开玩笑罢了。”言偃被列位孔门四科十哲(文学科)之一。其后学者在战国时形成一个较大的学派。
子夏
即卜商,姓卜名商,字子夏,比孔子小四十四岁,卫国人。子夏是孔子门高足,擅长文学。有一次,他问孔子说:“古诗上‘美人轻盈微笑时酒窝多俏丽,黑白分明的眼睛顾盼多动人,在用素粉增加她的美丽啊’。这三句诗是指什么?”孔子说:“这是说,要画画,得先把底子打好,然后再加上色彩。”子夏说:“这不就是说,人先得具有忠信的美德,然后再用礼加以文饰吗?”孔子说:“启发我心志的要算卜商了,像这样,就可以根你谈《诗》了。”子夏被列为孔门四科(文学科)之一。他提出的“学而优则仕”的论点。对后世儒生产了很大的影响。孔子去世后,他就在西河教学,当时的魏文侯曾奉他为师,向他请教国政之事。子夏的儿子先他而死,他哀恸过度,把眼睛都哭瞎了。著有《诗序》、《易传》。唐开元27年(739年)追封为“魏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增谥为“东阿公”,后又改谥“魏公”。

四家庭和10 Zhede的行:袁燕,闵子骞Ranbo牛,中功讲话:杀了我,自贡
公共事务的行为:冉,季路(子)文学:子游,子夏
参考“论语”国家的艺术“

孔门十哲:子渊、字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

孔子有名的弟子有:子路,子贡,颜回,子我,子夏,子有,仲弓,子游,子骞,伯牛.

孟子、子路、曾子、仲由、伯牛、子贡,颜回,子我,子夏


孔子的最著名的十个弟子分别是谁?
孔门十哲指的是孔子门下最优秀的十位学生(子渊、字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的合称。《论语.先进》载,“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子渊 即颜回,姓颜名回,字子渊,亦称颜渊,比...

孔子的最著名的十个弟子分别是谁
1、颜子:颜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尊称颜子,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十四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颜回敏而好学,能闻一知十,注重仁德修养,深得孔子欣赏和喜爱。因此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德行科)之一。2、子骞:即闵损,姓...

孔子的最著名的十个弟子分别是谁?
孔子门下最优秀著名的十位学生:子渊、子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1,子渊即颜回,姓颜名回,字子渊,亦称颜渊,比孔子小三十岁,鲁国人。颜回出身贫贱,一生没有作官。2,子骞即闵损,姓闵名损,字子骞,比孔子小十五岁,鲁国人。闵损以德行著称,孔子特别表彰他的孝行...

孔子的十大弟子是谁
1.颜渊:颜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91年)尊称颜子,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十四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历代文人学士对颜回推尊有加,以颜回配享孔子、祀以太牢,历代帝王封赠有加。2.闵子骞:闵子(公元前536--公元前487),名闵损...

孔子的十大弟子都有谁?
1、颜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尊称颜子,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极富学问,为人谦逊好学,不幸早死。主要作品是:《论语》(编集者之一)。2、闵子骞(公元前536--公元前487),名闵损,字子骞,尊称闵子,世以字行。其一说,在鲁国青州宿国(今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曹...

孔子的十大弟子有哪些?
十大弟子:1、颜渊(颜回)2、闵子骞(闵损)3、冉伯牛(冉耕)4、仲弓(冉雍)5、我(宰予)、6、子贡(端沐赐)7、冉有子8、曾子9、子夏、10、子游 一、德行科的四大弟子:颜渊(颜回)、闵子骞(闵损)、冉伯牛(冉耕)、仲弓(冉雍),都是苦出身,为这一科的代表人物。他们四个,冉伯牛...

孔子最得意的10个弟子有哪些啊?
最著名的有:颜回,字子渊;端木赐,字子贡;言偃春秋时孔子唯一的南方弟子。字子游 ;曾参 字子舆,春秋末鲁国南武城 (今平邑)人。人们尊称为曾子。;仲由(前542-前480)春秋末鲁国卞(今泗水东)人。字子路,通称季路;冉求(前522-前489)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有,通称冉有;闵损(前536-...

孔子一生中有多少个弟子?最得意的门生是谁?
根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因此,孔子一生中弟子3000多个。孔门七十二贤是其中优秀的弟子,是孔子思想和学说的坚定追随者和实践者,也是儒学的积极传播者。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他十四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另外,孔门十哲是...

孔子比较著名的72位徒弟的姓名分别是什么?
1、言偃,字子游,春秋末吴国常熟人。小孔子四十五岁。以文学著名,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中唯一南方人,后学成南归,道启东南,对江南文化的繁荣有很大贡献,被誉为“南方夫子”,唐开元封“吴侯”,宋封“丹阳公”,后又称“吴公”。时子游为武城宰,以礼乐为教,故邑人皆弦歌也。子游特习于礼,在孔...

孔子弟子资料卡
1、颜渊:姓颜名回,字子渊,鲁人,少孔子三十岁。後世尊为复圣。2、闵子骞:姓闵名损,字子骞,鲁人,少孔子十五岁。少为後母所虐,因其至孝而母亦感悟。3、冉伯牛:姓冉名耕,字伯牛,鲁人,少孔子七岁。孟子称其与闵子骞,颜渊略具圣人之规模。4、仲弓:姓冉名雍,字仲弓,鲁人,少孔子...

江城区18613257618: 孔子的最著名的十个弟子分别是谁? -
朝阮枸橼:[答案] 四科十哲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语:宰我、子贡 政事:冉有、季路(子路) 文学:子游、子夏 见《论语·先进》

江城区18613257618: 论语中孔子的弟子都有哪些 -
朝阮枸橼: 孔门十哲(孔子最优秀十个弟子) 颜回,字子渊 闵损,字子骞 冉耕,字伯牛 冉雍,字仲弓 宰予,字子我 端木赐,字子贡 冉求,字子有 仲由,字子路 言偃,字子游 卜商,字子夏 另外加上有名的曾子 曾参,字子舆,在《论语》中都有言语. 之外有 孔门七十二贤,不列举了.

江城区18613257618: 孔子最得意的10个弟子有哪些啊? -
朝阮枸橼: 颜回,是鲁国人,字子渊.比孔子小三十岁. 闵损,字子骞,比孔子小十五岁. 冉耕,字伯牛.孔子认为他有德行. 冉雍,字仲弓. 冉求,字子有,比孔子小二十九岁.作李氏家臣之长. 仲由,字子路,卞地人.比孔子小九岁. 宰予,字子我.他口齿伶俐,擅长辞辩. 端木赐,是卫国人,字子贡.比孔子小三十一岁. 言偃,是吴国人,字子游.比孔子小四十五岁. 卜商,字子夏.比孔子小四十四岁.

江城区18613257618: 孔子的十大门徒分别是谁 -
朝阮枸橼: 应为“孔门十哲” 孔门十哲指的是孔子门下最优秀的十位学生(子渊、字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的合称.《论语.先进》载,“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

江城区18613257618: 孔子的著名徒弟有哪些? -
朝阮枸橼:[答案] 1.子路. 子路是最早追随孔子的弟子之一,以其勇武著称.在“孔门十哲”中为政事科的佼佼者.他为人大方,豪放,深得孔子喜爱.但是子路为人有些鲁莽,常常冲撞孔子,因此孔子常批评他,使其收敛. 2.颜回. 颜回是孔子最喜爱的弟子,以其好学、聪...

江城区18613257618: 孔子最杰出的弟子应该是谁 -
朝阮枸橼: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在德行方面表现突出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在语言方面表现突出的有宰我、子贡;办理政事能力较强的有冉有、子路;熟悉古代文献的有子游、子夏.

江城区18613257618: 孔子杰出的学生有哪些?
朝阮枸橼: 孔子的十大优秀学生又称“孔门十哲”,指的是孔子门下最优秀的十位学生:子渊、字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1、子渊颜回,字子渊、...

江城区18613257618: 孔子比较著名的72位徒弟的姓名分别是什么? -
朝阮枸橼: 1、颜回(子渊) 2、闵损(子骞) 3、 颜幸(子柳) 4、冉耕(伯牛) 5、冉雍(仲弓) 6、曹血阝(子循) 7、冉求(子有) 8、 颜文(子骄) 9 、狄黑(哲) 10、 颜哙(子声) 11、 冉孺(子鲁) 12、 后处(子里) 13 、琴牢(子开) 14...

江城区18613257618: 孔子最出色的三个弟子是谁
朝阮枸橼: 孔子最出色的三个弟子是:1、颜回:尊称颜子,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 十四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赞其好学、仁...

江城区18613257618: 孔子的学生有哪些? -
朝阮枸橼: 孔子的学生有颜回、闵损、冉耕、冉雍、冉求等. 1、闵损 闵损(公元前536-前487年)尊称闵子,春秋末期鲁国(今属山东省)人.字子骞,以字行,故又称"闵子骞".孔子弟子,比孔子小十五岁,七十子之一.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