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若清风 静如秋水 心客世事而不争 意纳万物且自明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沃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心容世事而不争,意纳万物且自明~

心容世事而不争,意纳万物且自明:
无论是身处闹市还是深山之中,都能觅得身心的清凉,行于浊流,依然保持身心的内外明澈,自能找到安放尘心的渡口。神通意明,可与万物相合,亦有拨开云雾见青天之妙感。心正则神通,神通则意明,意明则可洞察万物,知其本真。
这是道家追求的神形兼修,神通意明之境。

静如其人,心无其动。

静如同他的人,心无他行动。

意思是应该保持一种平淡健康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

出自:春秋时期老子的《道德经》

原文:

动若清风,静如秋水。

心客世事而不争,意纳万物且自明。

译文:

动起来就好像一阵清风吹过,静下来就好像秋天池子里的水。心中不与其他人有所争执,对世间万物都清楚明白,了然于心。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

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道”是浑全之朴,“众妙之门”。“道”生成了万物,又内涵于万物之中,“道”在物中,物在“道”中,万事万物殊途而同归,都通向了“道”。

“道”不只是有形的“物质”、思虑的“精神”、理性的“规律”,而是造成这一切的无形无象、至虚至灵的宇宙本根。“物质”、“精神”、“规律”皆是“道”的派生物。 

“道”是先天一炁,混元无极,“道”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至简至易、至精至微、至玄至妙的自然之始祖、万殊之大宗,是造成宇宙万物的源头根本。



极致人生

极致人生

人活到极致,一定是素,是淡。动若清风,静如秋水,心容世事而不争,意纳万物且自明,种种浮华过眼,犹如石沉大海,瞬间融合于宽和的心境之中,无论是栖居闹市还是深山,皆可收放自如,觅得身心的清凉。世人眼中的神仙也莫过于此,境感万物,意通山水,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只是平凡的你我,大都离此境甚远,可谓遥不可及,虽然一些苦行者,不惜抛却红尘种种,志要修成大道,但很多事情,并非选择放下,便可清明彻悟的。不禁想起了《红楼梦》中的跛足道人,一首明心见性的‘好了歌’着实令人感触颇深,道是:“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是呵,每个人都向往随心所欲的神仙生活,没有喧嚣的侵染,亦无烦琐的牵绊,时而漫步于竹林幽径,观雀鸟穿梭,聆清泉叮咚,时而宛立于花前月下,感草木清香,歌四时快意,仿佛自己就是游弋于天地间的自在精灵,不受世事的羁绊,亦无红尘的困扰。只是,此等生活妙境,并非俗常之人可以消受得起的,试问世间有几人能够拂去心上的蒙尘,清醒地看待人生的薄利虚名?
我们总是义无反顾地将自己投掷于茫茫浊流中,以为拼命的前行就可以到达彼岸,洗去一路的风尘,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殊不知,这是一条烟火缭绕的无垠长河,当你跟随熙攘的人流茫然前进时,缥缈的尘埃已在不知不觉间迷离了双眼,亦使你偏离了初时的方向。而当你欲要拂去面前的尘雾,看清当下的处境时,却发现自己早已迷失了归途。所以很多人并非不愿洗去一身的浮华,回归心灵的纯一,只因行的太远,漂泊的太久,想要回头,已是不能。
人常说最佳的生活状态,莫过于半梦半醒。因为没有谁能够拨开迷雾看清命运的反复无常,
亦无谁能够行于浊流而保持身心的内外明彻。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我们只能跟随着潮流逐步向前,因为我们做不到极致的清醒,拂不去眼前的蒙尘。一如生长于泥淖中的白莲,
即便亭亭净植,亦不能完全做到不染纤尘,终是半浊半明。也正因如此,世间才罕有人能够活到极致,达到心若琉璃,境通万物,不被纷繁的世相所乱。然而,世事虽纷呈,但也并非无章可循,无法可依,只是非心正意明者不可为罢了。而当你能够将纷繁的世相融会贯通时,眼前的迷雾也自会明朗,即便是深陷浊流,亦可找到安放尘心的渡口。
之所以说人活到极致,是素,是淡,并非是指当我们走过了人生的荆棘沟壑,历经了世事的沧海桑田后,所拥有的淡泊心境,和简约情怀,而是指一种精神的明彻、灵魂的了悟。所谓万变不离其宗,万物之情皆有其通性,当一个人能够透过纷呈的世相,探知到其内在的本源时,那种真正大彻大悟的心境,便是素,是淡。近日看了一部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深爱围棋的少年,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和感悟,最终达到了天元化境的棋上巅峰。可以天做棋盘,星为子,
摆脱棋枰中的狭隘局限,融合万物之气,随心布局,无不能为。
其实,琴棋书画,乃至世间种种皆是如此。对于琴,操琴者非琴心境意相融,形神合一,不能奏出感应天地、显象万物的妙曲。乐器中犹有“吹箫引金凤,弹琴唤鬼神”之说,乃是技达神通意明之境,可与万物相合,亦有拨开云雾见青天之妙感。所谓,世事如棋、如画、如茶、如风、如万物种种,便是此理,当一个人能够将世间万物形化于一物时,世事的玄机自可了然于心。物境也便是心境,纵横古今,凡能够修成正果,登峰造极者,孰不首修其心?心正则神通,神通则意明,意明则可洞察万物,知其本真。而这,便是人生的极致。

文:笑红尘




五家渠市18021787365: 努力且如清风的人 -
雍胥瀚施: 极致人生 人活到极致,一定是素,是淡.动若清风,静如秋水,心容世事而不争,意纳万物且自明,种种浮华过眼,犹如石沉大海,瞬间融合于宽和的人

五家渠市18021787365: 丢宝游戏规则是什么? -
雍胥瀚施: 人活到极致,一定是素,是淡.动若清风,静如秋水,心容 世事而不争,意纳万物且自明,种种浮华过眼,犹如石沉大 海,瞬间融合于宽和的心境之中,无论是栖居闹市还是深山,皆可收放自如,觅得身心的清凉.

五家渠市18021787365: ?纳万物里缺一个什么字 -
雍胥瀚施: 心容世事而不争,意纳万物且自明 茶度天命 器纳万物 天以高远纳万物_人凭宽厚超自然 悟人活到极致,一定是素与淡.动若清风,静如秋水,心容世事而不争,意纳万物且自明,种种浮华过眼,犹如石沉大海

五家渠市18021787365: 心容世事而不争,意纳万物且自明 -
雍胥瀚施: 菩萨

五家渠市18021787365: 《文心雕龙·物色》 翻译 -
雍胥瀚施: 《物色》是《文心雕龙》的第四十六篇,就自然现象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来论述文学与现实的关系. 全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自然景色对作者的影响作用.刘勰从四时的变化必然影响于万物的一般道理,进而说明物色对人的巨大感召力量;...

五家渠市18021787365: “静若秋水,红尘如洗”是什么意思? -
雍胥瀚施: 安静地,仿佛秋天里的溪水.这一片天地,这一方世界,这万丈红尘,好似清洗过一般. 秋水出自《庄子·外篇》,是《庄子》中的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意思是秋天的水,平静无波,无风雨浪. 红尘:1、车马扬起的飞尘.2、指繁华之地. 这句话表明笔者心中再无波澜,心如明镜一般通透,万事不扰,有一种看破红尘的意味.

五家渠市18021787365: 金庸小说中任他……我自……的原话 -
雍胥瀚施: 九阳真经里的,金庸小说 金庸作品中出现过的有: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他自强来他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有用的话,及时采纳哦!!!

五家渠市18021787365: 有谁帮忙"谵如秋水贫中味,和若春风静后功".这句话的书面解释含义是什么? -
雍胥瀚施: 余最爱《草庐日录》有句云:“澹如秋水贫中味,和若春风静后功.”读之觉矜平躁释,意味深长.【注释】澹:同淡.矜:苦,怜.躁:烦躁.释:解除.【译义】我最喜爱《草庐日录》中的一句话:“贫穷的滋味就像秋天的流水一般澹泊...

五家渠市18021787365: 这首诗大致是什么意思? -
雍胥瀚施: 意思是说如今轻易地变了心,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故人,指情人

五家渠市18021787365: 山居秋暝 王维 -
雍胥瀚施: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词语解释】 1.浣女:洗衣女. 2.王孙:贵族的后裔,这里指隐居的高士. 【诗文解释】 一阵新雨过后,青山翠谷越...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