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提纲

作者&投稿:宓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期中期末复习提纲~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考纲知识点
一、大运河的开凿(七下P3-4)“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将杜之转输,其为利耶博哉!”
隋朝隋炀帝时开凿的大运河是隋朝对后世最重要的贡献。
1、目的: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凿时间:605-610年。
3、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开凿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公里。(沿途经过江苏的扬州、常州、无锡、苏州 )
4、作用: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5、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评价大运河的开凿:大运河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同时运河的通航也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但隋炀帝滥用民力,也造成百姓的困苦。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二、“贞观之治”(七下P7)“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因为唐太宗的年号为贞观,故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是:
①政治上,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善于用人和纳谏,沿用和发展隋朝的三省六部制;
②文化上,发展科举,重视教育; ③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房玄龄、杜如晦、魏征)

三、“开元盛世”(七下P10)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比较稳定,经济繁荣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唐玄宗这一时期的年号叫开元,史称“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是:唐玄宗统治前期①任用贤能 ②整顿吏治 ③重视农业生产 ④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及劳动人民的安居乐业

四、科举制:隋创立,唐完善。“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太宗皇帝真长策,赚足影响尽白头。”“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1、含义: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
2、诞生:(七下P15)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3、完善:(七下P16)唐朝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将诗赋作为考试内容。
4、发展:明清的科举制改为考八股文,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八股取士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人的实际能力,使科举考试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才智。
5、结束:清朝末年。1905年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清政府拟定《奏定学堂章程》。
6、作用: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五、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七下P21)
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六、以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1、遣唐使:(七下P27)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他们全方位学习中国,使唐文化对日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其中著名的有晁衡(日本名字叫阿倍仲麻吕)。
2、鉴真东渡:(七下P28)唐玄宗时,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成功。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3、玄奘西行:(七下P29)唐太宗时,玄奘西去天竺取经,回国后整理成书《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七、雕版印刷术:(七下P32)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是唐朝印制的《金刚经》

八、艺术宝库莫高窟:(七下P38)
甘肃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大部分是隋唐是开凿的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保存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彩色塑像,如飞天、仙女等。

九、交子:(七下P53-54)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十、铁木真统一蒙古:(七下P61)
1206年,铁木真完成蒙古统一,建立蒙古国,被尊称为成吉思汗。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第一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隋朝的建立:1.建立者:杨坚(隋文帝)
2.建立时间:581年
3.都城:长安

二、隋的统一:1.时间:589年
2.经过:隋军南下,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
3.意义: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分裂割据局面,开创了隋唐的“大一统”局面,为其经济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三、隋文帝的统治:1.政策: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提倡节俭。
2.结果: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
3.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四、大运河的开通: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随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条件:国家统一安定,社会经济繁荣。
3.开通的时间:605年
4.开通皇帝:隋炀帝
5.路线:(1)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
(2)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hán)沟、江南河四段。
(3)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河流。
6.地位: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7.意义:(1)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2)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3) 对我国以后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

五、隋朝灭亡:1.灭亡时间:618年
2.灭亡的主要原因:隋炀帝统治后期,暴虐无道,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
3.被推翻的方式: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随王朝陷于瓦解。


第二课 “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1.时间:618年
2.建立者:李渊(唐高祖)
3.都城:长安

二、唐太宗的“贞观之治”:1.出现原因:(1)唐太宗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2)吸取了隋亡的教训:①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
②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③皇帝要勤于政事。
④大臣要廉洁奉公。
2.政治和措施:(1)发展生产,轻徭薄赋。
(2)戒奢从简。
(3)合并州县,革除弊政。
(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如任用房玄龄和杜如晦做宰相,还任用敢于直言的魏征。)
3.治世表现: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三、武则天的“政启开元,志宏贞观”:1.统治措施:(1)继续发展农业生产。
(2)注重选拔贤才。
2.表现: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3.作用:政启开元,志宏贞观。
(注: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第三课 “开元盛世”

一、出现原因:1.任用贤才,励精为治。(如任用姚崇等人当宰相。)
2.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员下放到地方任职,还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
3.提倡节俭。

二、表现:1.政治清明。
2.经济空前繁荣:(1)农业:①水利工程:修建了大型水利工程40多处。
②农业技术:南方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法,使产量大大增加,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③农作物:蔬菜有许多新品种,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④农具改进:改进了犁的构造,制成了曲辕犁,创造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⑤抗天灾的能力增强。
(2)手工业:①丝织业:自制品花色品种多,丝织技术高超。
②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世界工艺珍品唐三彩最有名。
(3)商业:①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②长安城:1.城市坊和市分开,坊是居民住宅区,市是商业区。
2.即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3.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
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注:开元盛世出现于唐玄宗统治前期,唐玄宗统治后期发生了安史之乱,成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此后爆发了唐末农民起义,公元907年,唐朝灭亡。)


第四课 科举制的诞生

一、诞生背景:1.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2.许多出生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都不能到中央或地方任高官。

二、诞生:1.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2.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着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三、诞生作用:1.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
2.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

四、完善:1.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扩建了学舍,增加了学员。)
2.武则天开创了殿试和武举。
3.唐玄宗将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五、影响:1.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得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4.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5.唐朝科举制在当时还影响到邻国。


第五课 “和同为一家”

一、唐与少数民族的关系:1.少数民族地方政权与中原王朝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
2.唐朝政府在边疆地区设置机构,加强管辖。(如:唐太宗和武则天先后在今新疆地区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和北庭都护府。)

二、唐与吐吐蕃:1.吐蕃是藏族的祖先。
2.吐蕃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
3.社会生活:以游牧和农耕为生,纺织业和冶铸业水平也很高。
4.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1)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2)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唐求婚。
(3)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
意义:1.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
2.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5.尺带珠丹与金城公主:1. 8世纪初,唐朝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
2.尺带珠丹上书给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和同为一家。
意义:唐与吐蕃关系的日益密切。

一、唐与回纥:1.是维吾尔族的祖先。
2.游牧于色楞格河流域。
3.与唐关系: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怀仁可汗。
4.后改名回鹘,瓦解后其部众迁到今甘肃、新疆等地。

二、唐与靺鞨:1.统一:7世纪末,靺鞨族的一支粟末靺鞨统一各部,建立政权。
2.与唐关系: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渤海郡主,从此粟末靺鞨政权以“渤海”为号。
3.影响: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有“海东盛国”之称。

三、唐与南诏:1.六诏居民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
2.分布于云南苍山洱海一带。
3.南诏统一了六诏。
4.与唐关系:唐玄宗封起首领为云南王。
5.代表建筑:千寻塔


第六课 对外友好往来

一、唐的对外关系的特点:1.外交范围广、比较活跃。
2.政策开放,外贸活动频繁。
3.中国在世界上声望很高,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二、唐与日本:遣唐使:1.开始派使时间:隋唐时期。
2.大量派使时间:贞观年间。
3.派使目的:向唐朝学习。
4.影响:(1)日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2)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
(3)在社会生活中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鉴真东渡:1.时间:唐玄宗时期。
2.经过:应日本高僧的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
3.贡献:(1)传播了唐朝的文化。
(2)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三、唐与新罗的交往:1.派遣使节留学生到唐朝学习唐朝文化。
2.许多新罗商人来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3.效仿唐朝建立政治制度。
4.采用科举制选。
5.引入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6.朝鲜音乐也传入中国。

四、唐与天竺的交往:玄奘西游:1.时间:贞观初年
2.出发地:长安
3.活动:(1)在天竺访遍有名的佛教寺院。
(2)在佛教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佛教大师。
(3)贞观后期,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专心议经。
4.代表作:《大唐西域记》意义: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第七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一、建筑:1.规模宏大,气势雄浑,整齐而不呆板,华丽而不纤巧。
2.代表建筑:(1)赵州桥:①建筑时间:隋朝
②设计者:工匠李春
③特点:设计科学,便于交通,造型美观。
④地位:世界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比欧洲早七百多年。
(2)唐都长安:①特点:规划整齐。
②地位: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③城内代表建筑:大明宫含元殿。

二、雕版印刷术:1.地位: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2.代表作品《金刚经》:(1)印刷年代:868年
(2)地位: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三、唐诗:1.唐朝的黄金时代:(1)内容丰富,风格多样,诗人辈出。
(2)传世的有2000多位诗人的近50000首诗歌。
2.三大诗人:(1)李白:①生活时期:盛唐时期
②代表作:《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③诗作特点: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轻快,语言轻快。
④尊称:诗仙
(2)杜甫:①生活时期: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
②代表作:“三吏”、“三别”
③诗作特点:气魄雄浑,沉郁悲怆,语言精练凝重。
④尊称:诗圣
(3)白居易:①生活时期:唐朝中期
②反映事实,直白如话,通俗易懂。


第八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二)

一、书法:1.概况:隋唐时期我国书法步入又一个高峰时期。
2.代表:颜真卿:(1)开创的字体:颜体
(2)字体的特点:雄浑敦厚
(3)评价: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
(4)代表作:《演示家庙碑》
柳公权:(1)开创的字体:柳体
(2)字体的特点:方折俊丽,骨力劲健。
(3)代表作:《玄秘塔碑》
3.颜书和柳书并称“颜筋柳骨”。

二、绘画:1.概况:隋唐时期,绘画艺术高度发展。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大量出现。
2.代表:阎立本:(1)擅长人物故事画。
(2)画作特点:笔力刚健,线条像盘曲的铁丝,人物神形兼备。
(3)代表作:《历代帝王像》、《步辇图》
吴道子:(1)尊称:“画圣”
(2)画作特点:注重线条变化,立体感强,风格奔放。
(3)代表作:《送子天王图》
(4)开后世写意画先河。

三、雕塑:1.概况:石窟艺术在隋唐时期大为发展。
2.最著名的石窟代表敦煌莫高窟:(1)位置:甘肃西部敦煌
(2)艺术内容:壁画、彩塑、佛经、文书
(3)地位: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四、乐舞:1.背景:吸收西域各族和周边各国的传统乐舞,再加以创新。
2.特点:气势恢宏、风格多样、优美和谐、铿锵热烈的盛世特色。
3.代表作:《秦王破阵乐》、《霓裳羽衣舞》、《胡旋舞》


第九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一、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1.契丹的兴起:10世纪初,契丹首领阿保机,统一各部,建立契丹国,都城上京。
2.五代:唐亡后,黄河流域相继由五个朝代统治,合称五代。
3.陈桥兵变: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

二、西夏建立:1.民族:党项族
2.建立时间:11世纪前期
3.建立者:元昊
4.都城:兴庆

三、辽、宋、夏的和战:1.辽太宗时,从后唐手中占领了幽云十六州与中原政权的矛盾加深。
2.北宋建立后,对辽用兵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3.宋真宗时,辽军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东京。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亲征,宋军打退辽军,与辽议和,订立澶渊之盟。
4.澶渊之盟:(1)内容:①辽朝撤兵。
②宋朝给辽岁币。
(2)意义: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四、西夏与北宋的和战:1.元昊称帝后,连年与北宋交战,双方损失很大。
2.夏宋议和内容:(1)元昊向宋称臣。
(2)宋给西夏岁币。
3.夏宋和平意义:边界贸易兴旺,西夏积极吸取中原文化。

五、金和南宋的对峙:1.金:(1)民族:女真族
(2)建立时间:12世纪初期
(3)建立者:阿骨打(金太祖)
(4)都城:会宁,后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
(5)壮大:先灭辽,后灭北宋。
2.南宋:(1)建立背景:北宋灭亡,宋徽宗、宋钦宗被俘。
(2)建立时间:1127年
(3)建立者:赵构(宋高宗)
(4)都城:临安

六、岳飞抗金:1.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南下,岳飞从金军手中收复建康。
2.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
3.岳家军军纪严明,深受百姓爱戴;岳家军作战勇敢,金军非常惧怕。

七、岳飞之死:1.凶手:宋高宗、秦桧等。
2.罪名:“谋反”罪
3.被害原因: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他们的统治。
4.结局:宋与金议和,达成和议。

八、宋金和议:1.内容:(1)南宋向金称臣,给金送岁币。
(2)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2.意义: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第十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农业中心的南移:1.原因:(1)北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增加了劳动力。
(2)自然条件的变化使南方相对适宜农业生产。
2.表现:(1)由于从越南引进了优良品种占城稻,使水稻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水稻在宋代跃居粮食产量首位。因此南方成为产粮中心。
3.结果:宋代南方农业发展超过了北方。

二、手工业中心南移:1.丝织业:(1)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2)江浙的丝绸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江浙。
(3)北宋时,南方丝织业有了很大发展。
2.棉织业:海南岛星期的棉织业,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3.造瓷业:(1)宋代时中国瓷史上的辉煌时代。
(2)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的重心。
(3)浙江哥窑烧纸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
(4)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为著名的瓷都。
4.造船业:宋代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三、商业重心的转移:1.商业都市:(1)宋代最大的商业都市是开封和杭州。
(2)南宋时,临安的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的开封。
(临安:①人口多,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
②小贩、货郎走街串巷叫卖。
③各地、各国商品林莽满目,国内外客商往来不绝。
2.海外贸易:(1)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2)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3)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4)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
3.纸币出现:(1)原因:金属货币携带不便。
(2)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
(3)发展:纸币与铜钱并行。
(4)作用:有利于商业发展。

四、转移完成:1.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2.南宋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第十一课 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
一、衣:1.特点:从穿戴的服饰上,可以分辨出士、农、工、商从事的行业。
2.北宋初:(1)各级官员:一毛不得缀饰珠玉,服色有严格规定。
(2)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的衣服。
3.北宋中后期及南宋:(1)统治者:衣饰精美华丽。
(2)劳动者:小袖狭身的短衣。
4.妇女:(1)开始缠足:①原因:士大夫的提倡。
②表明:妇女受到的封建束缚越来越严重。
(2)女子大多穿轻而薄的衫和裙。

二、食:1.北方:(1)主食:面食
(2)肉食:羊肉
2.南方:(1)主食:米饭
(2)肉食:鱼肉
3.南北方的共同习俗:(1)喝腊八粥。
(2)饮茶风气盛行。

三、住:1.农村:(1)农村百姓:茅屋。
(2)较富有的人:茅屋和瓦房相结合的一组住宅。
2.城市:(1)平民:长方形屋子,顶上盖草或瓦。
(2)较讲究的:外建门屋,内为四合院,院中有花草。
(3)贵族:宅第宏丽,前堂后寝,穿廊相连,两侧还有耳房和偏院。

四、行:1.士大夫:一般骑驴或骡。
2.达官贵人:乘轿。
3.交通发达,旅游业兴旺,当时把旅店成为邸店。

五、娱乐:1.出现原因: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2.宋代出现了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瓦子”
3.内有:(1)勾栏(供演出)(艺人表演说书、唱曲、杂剧、杂技、踢球等。)
(2)摊位(供买卖)(卖饮食、药材、古玩、字画、剔透、算卜等。)

六、节日:1.已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
2.春节(宋代称为元旦):(1)元旦前几天,扫撒亭户,做过年准备。
(2)元旦的前一天晚上乘坐除夕,要祭祖、供神、贴年画、挂桃符、守岁。
(3)元旦当天:放鞭炮、穿新衣、拜年、上大街游乐

一、政权建立

参考中国历史大事年表,中国历代王朝表

二、大运河的开凿(隋大运河示意图)

1、目的:方便南北交通,有利全国统治。

2、内容:北起涿郡,南至余杭,中心洛阳。由北到南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3、作用: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它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至今还在发挥作用。

三、隋唐科举制

1、背景:隋以前是以门第高低作为选官标准,有真才实学但门第不高的人被挡在执政者行列之外。

2、内容: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明经考记忆儒家经书的能力,进士主要考察治理政事的能力。

3、影响:便于在全社会选拔人才,为士子创造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使人才不断更新,给社会以革新气象和创新精神,推动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民族关系出现新局面。

四、评价唐太宗

唐太宗是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他在位期间,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恢复和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完善科举制;注意加强与周边少数民族的联系。唐太宗的统治促成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族关系和睦、中外交往频繁、国力强盛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为大唐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贞观之治:A:原因:隋亡教训。B:内容:赋役;政治——三省六部制;法律——《唐律疏议》(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考试——科举制。

五、了解武则天的基本史实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本是唐高宗的皇后。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武则天统治时期,发展农业生产,选拔人才,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进一步为大唐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基础。“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史称有“贞观遗风”。但她又是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

六、开元盛世

“开元”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在贞观之治和武则天业绩的基础上,唐玄宗重用贤才,整顿吏治,锐意改革,因而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力强盛,最终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唐玄宗统治前期被称为“开元盛世”。

唐朝经济繁荣:农业(曲辕犁、筒车),手工业,人口,疆域。

唐朝茶叶成为中原地区与少数民族贸易的主要物资;妇女可以在公开场合参加各种社交和文娱活动;外国人也能在唐朝参加科举考试并能当官。

七、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事实

西藏自古以来就与中原王朝有着密切的联系。吐蕃是藏族的祖先,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而后出现了“和同为一家”的关系。唐朝在处理国内民族关系时胸襟开放。

八、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通过中国高僧到日本传教,日本留学生到中国学习儒家文化,表明唐代对外开放,向海外弘扬中国文化。

玄奘西行通过中国僧人到印度取经的故事,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坚忍不拔的刻苦精神,玄奘西行求法和翻译经文等活动对中国文化乃至东亚和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九、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并立对民族关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中原政权同少数民族政权战争频繁,但最终以双方相互妥协而结束战争,并维持了相对持久的和平局面,各个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极大地缩小了民族间的差距,推动了民族的融合。

十、经济重心的南移

1、经济重心是指经济和技术较为发达,对整个国家产生较强影响的地区。

2、五代、辽、宋、西夏、金、元时期,南方地区的经济地位日益重要,农业、手工业、商业已经完全超载北方,基本改变了以前全国以黄河流域为经济重心的经济格局。“苏湖熟,天下足”两宋时期太湖流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农业发展,主要表现为农具的改进(秧马)、农作物品种的推广及产量增加(占城稻);

手工业发展,主要表现为纺织业发展、制瓷业兴盛、造船业发达等(宋代石炭开采量世界第一,铁铜冶炼世界最高水平,中国称为瓷之国);

商业方面,四川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城市繁荣(瓦子),海外贸易兴盛(蕃坊、市舶司,南宋时泉州成为全国第一大港)。

十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以及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

1、铁木真是蒙古族的杰出首领,他完成了蒙古统一大业。1206年被尊为成吉思汗,蒙古政权建立。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元朝建立,随后完成统一。

2、忽必烈改制:政治:为有效统治全国,设行省制度——中书省、行中书省。

经济:重视农业生产,《农桑辑要》。

3、元朝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许多汉族人来到边疆地区,有些融入到当地民族之中;迁入中原和南方的边疆各族人民,也有不少汉化的,而原先进入到黄河流域的契丹人、女真人等,同汉人已经没有什么区别,皆称“汉人”;唐宋以来来华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同中国的汉人、蒙古人、畏兀儿人等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十二、科技文艺

赵州桥是隋朝李春设计修造的,是世界上现今保存完好的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是科学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精品。

《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它以编年体形式,记述了从战国时期赵魏韩三家分晋至五代末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印刷术:唐初,雕版。868年《金刚经》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北宋,活字,毕升,泥—木—金属。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颜筋柳骨:颜真卿、柳公权

唐诗:李白 杜甫 白居易

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 诗史:杜甫的诗 画圣:吴道子

宋词:北宋苏轼、两宋之交李清照、南宋辛弃疾。词的特点,代表作。如苏轼扩展了词的内容,表达豪放的思想感情,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提纲
每课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名称.事件原因.意义.影响,作用,认识,启示或教训,看图说文.分类别等进行横向和纵向复习.先复习1至12课的内容.也可以同桌之间互相提问和回答.选择题用10分钟,解析题用兵10分钟,简答题用兵10分钟.其余检查.选择题的ABCD约各占三分之一的概率...欲要详细的,请与我联系....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5 哪位有七年级生物的期中复习,要期中的,不是期末,急求!!!... 哪位有七年级生物的期中复习,要期中的,不是期末,急求!!! 展开  我来答 2个回答 #热议# 为什么现在情景喜剧越来越少了? 滕心祎q0 2010-05-02 · TA获得超过130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5 采纳率...

找煊雅老师七年级下册历史应怎样复习期中试提高分?
初一下册历史可以把重要的课文背一下,在本上做个笔记,买点试卷做。学习历史主要是记住朝代,时间,地点,目的。如唐玄宗统治的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此外,历史注重对于评价的考察,比如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而且推动华侨移居南洋...

求历史七下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隋唐的政治与经济隋唐的政治与经济 政治 隋朝 隋朝建立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即隋文帝南北统一 589年,隋军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再次统一。改革措施 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开皇之治...

初一下册历史复习期中提冈
(注: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第三课 “开元盛世”一、出现原因:1.任用贤才,励精为治。(如任用姚崇等人当宰相。)2.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员下放到地方任职,还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3.提倡节俭。二、表现:1.政治清明。2.经济空前繁荣:(1)农业:①水利工程:修建了大型水利...

怎样写历史考试反思200字
下一次考试,我要更努力,争取不让老师、家长和同学们失望。不让自己失望。 历史期中考试反思300字(考得差) 从这次历史其中考试我总结出许多学习道理和学习方法,当我们考试差时,如果只会一味地去找理由的话,或把错的责任推到别人身上的话,那么便会永远掩盖着错误,一直错下去。 如果该每天完成的学习任务没有完成...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中考如何复习
你好,楼主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最简单的就是跟着老师的计划。第二,用好你自己的参考书。第三,注意归纳总结。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复习试题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复习试题 不要下载的、、... 不要下载的、、 展开  我来答 3个回答 #热议# 职场上受委屈要不要为自己解释? 醐醍琉璃 2009-04-15 · TA获得超过23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9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2007学年七年级第...

初一下学期期中复习提纲
历史 581年,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统一南北。隋朝南北统一的条件是:1.隋朝地建立2.陈朝的腐朽3.人民渴望统一 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1.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局面2.开创了隋唐320余年的大一统局面3.为隋唐时期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
4、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5、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和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6、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7、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8、我国历史...

五原县13287282270: 初一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
穰翟尤靖: 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2、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南北.3、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4、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

五原县13287282270: 初一下历史期中复习提纲.谢谢. -
穰翟尤靖: 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南北.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

五原县13287282270: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
穰翟尤靖: 展开全部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一、知识要点 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89年,隋朝灭掉陈统一南北. 3、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

五原县13287282270: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复习重点 -
穰翟尤靖: 隋朝大运河,唐朝对外关系,唐朝民族政策,明朝厂卫制度,八股,郑和下西洋,元朝宣政院,行省,清朝封关禁海,主要就这些

五原县13287282270: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期中期末复习提纲 -
穰翟尤靖: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考纲知识点 一、大运河的开凿(七下P3-4)“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将杜之转输,其为利耶博哉!” 隋朝隋炀帝时开凿的大运河是隋朝对后世最重要的贡献. 1、目的: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凿时...

五原县13287282270: 急!!!初一下学期历史重点复习提纲 -
穰翟尤靖: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考纲知识点 一、大运河的开凿(七下P3-4)“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将杜之转输,其为利耶博哉!” 隋朝隋炀帝时开凿的大运河是隋朝对后世最重要的贡献. 1、目的: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凿时...

五原县13287282270: 七年级下历史复习提纲 -
穰翟尤靖: 第四课 人生当自强 人生自强少年始 1. 自强,就是对未来充满希望,永远向上,奋发进取. 2. 自强精神表现在困难面前:⑴不低头,不丧气;⑵自尊自爱,不卑不亢;⑶勇于开拓,积极进取;⑷志存高远,执著追求;等等. 3. 自强是,通向成...

五原县13287282270: 七下历史复习提纲 -
穰翟尤靖: 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589年,隋朝灭掉陈统一南北. 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

五原县13287282270: 初一下半学期历史复习提纲 -
穰翟尤靖: 你好: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考纲知识点 一、大运河的开凿(七下P3-4)“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将杜之转输,其为利耶博哉!” 隋朝隋炀帝时开凿的大运河是隋朝对后世最重要的贡献. 1、目的: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