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孔子的思想对后人起着重要影响

作者&投稿:冉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孔子的思想对后人起着重要影响~

1.对政治的影响:孔子的政治学说的核心是“仁政”,其思想经过荀子完善,至西汉,董仲舒提出“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后,孔子思想成为历代王朝的治国思想。
2.对社会的影响: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孝悌”“忠恕”等等伦理思想博大精深,对社会行为影响深远。
3.对古代教育的影响:孔子打破了春秋时的教育垄断,兴办私学。提出因材施教等教育观念,成为“万世师表”的圣人。
4.对亚洲和世界的影响:孔子思想对东北亚的韩国、日本影响深远,西方思想家把孔子代表的中国传统思想看做是未来世界的希望。

1、积极影响
儒家思想核心是“博爱、厚生、公平、正义、诚实、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谐、法治等德道思想‘’。它对于我们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理论支援以夯实、筑高舆论阵地,对于社会树立核心价值观以寻求长治久安良策,对于我们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国际化,对于我们建设保和太和、万国咸宁的和谐世界都有重大意义。
孔子“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一直是中国人的追求,今天依然是中华民族的梦想。有梦想就能创造、敢奋斗、善团结,就不畏山高路长。“天下为公”是人生的方向、社会的方向,是人类的大道、世界的大道,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论来源。
2、消极影响
轻法制。他认为国家要以礼服人,而不是靠刑法。《论语》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文:“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这导致现在人大于法的情形时有发生,人治大于法治,法治难以健全。

扩展资料:
孔子的思想内容:
1、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为基础,以立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
2、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严格了等级制,把贵族和庶民截然划分治者与被治者。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孔子哲学和儒家思想对当下意义重大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把握儒家思想精髓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子

  孔子的思想传承了周朝时期的文化,一直以来他的思想始终影响和教育世人。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指路明灯。
  1、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祭、餮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后继周者,虽百代可知也。”(《论语·学而》)似乎周礼是千秋不变的规范。晋国铸了刑鼎,他尖锐地反对,说:“晋其亡乎,失其度矣。”
2、在经济方面,他反对封建的田赋制度而极力维护西周以来的田赋制度。《左传·哀公十一年》:“季氏欲以田赋,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私于冉有日:‘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如是则以丘亦足矣。若不度于礼,而贪冒无厌,则虽以田赋,将又不足。且子季孙若欲行尔法,则周公之典在;若欲苟而行,又何妨焉’。”
3、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他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合乎“礼”的等级制度。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跏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日:‘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又问“克己复礼”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5、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教人根据周礼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他的“仁”一般不包括劳动者。孔子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论语·宪问》)曾子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义,是比较接近原意的。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在哲学上,孔子主张天命观。孔子主张天命,一次,他受到匡人的围困,他说:“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在孔子看来,“天”是宇宙万物无言的主宰者。孔子认为他自己就是秉承天命而说话做事的。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他把恢复周礼看做是自己的历史使命,说:“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论语·子罕》)
7、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8、在品德方面,他主张“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自然的联合
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22687091/answer/49577989
来源:知乎

  孔子一生勤于学习,勇于探索,敢想、敢说、敢做,建树卓著,为人类做出了“十大贡献”:
  第一、文化上的贡献
  我国公元前841年前没有文字史料,是孔子编修的《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把上古文化和文明传承下来的。在孔子时代至今的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中,儒家文化一直是中华文化的主线。孔子是中华上古文化的传承人以及5000年中华文化的奠基人。
  第二、观念上的贡献
  在历史上夏代尊“天命”,商代信“鬼神”,到了西周周公开始“制礼作乐”,“明德慎罚”,转向注重“礼乐文明”。孔子不言所谓有意志有灵验的“天命”和“鬼神”,这是中华文化和文明的一大飞跃。
  第三、文学上的贡献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据《史记》记载:“古者,诗三千余篇”,经过孔子整理删定形成了流传至今的《诗经》版本,又叫《诗三百》,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新篇章,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极其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孔子是中国文学史上开创新篇章的第一人。
  第四、哲学上的贡献
  《易》原本是一部筮(shì)占之书。孔子使《易》这部筮占之书成为大道之源,成为中国哲学之源。孔子作的《易传》由《易》的“筮占”功能转变到《易》的“德义”层面上来,其中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等观念已成为人类“求变向上”的思想基础和中国哲学的宝贵财富。孔子是改造《易》使《易》转向哲学,引发易学革命。
  第五、史学上的贡献
  孔子编撰的《春秋》是记载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年)下至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二百四十二年鲁国历史的第一部史书。这部《春秋》仅仅一万余字却记载了二百四十二年的历史,可谓言简意丰。《春秋》为我国两千多年史学的发展创立和奠定了基础,应该说中国史学之父是孔子而不是司马迁。孔子开修史之先河,是为我国史学奠基的第一人。
  第六、教育上的贡献
  在历史上,孔子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私人学校,在设坛办学、教书育人方面遐迩闻名。
  孔子办学是政治家办学。他所选编设置的六种教材——《诗》、《书》、《礼》、《乐》、《易》、《春秋》是为培养多方面人才服务的。孔子注重“文、行、忠、信”的教育,把弟子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进行教学,取得了新的成就。
  更为可贵的是,孔子办学主张“有教无类”,实行全民教育。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孔子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论。
  第七、德育上的贡献
  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道败德失的春秋末期。他不但告诉人们学做人、学文化、学技艺等方面的知识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方面的方法,而且提出了以“中华十大传统美德”(简称“中华十德”)——“仁、义、礼、智、信、忠、孝、勤、公、省”为内容的伦理道德观念。孔子是中国乃至世界的道德先师。
  第八、体育上的贡献
  孔子一向重视体育锻炼。“射”和“御”是孔子开设的六门课程中的两门必修课。“射”是射箭,“御”是驾车。作为先生的孔子很重视射箭,他本人的技艺也很高。为了强健身体,孔子不但重视体育,而且注重营养卫生。同体育锻炼相统一,孔子注重养生之道,为后世逐渐形成的养生学铺设了道路。
  第九、美育上的贡献
  所谓美育,就是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审美情操和审美兴趣的教育。孔子是把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并列一起纳入教育内容的第一位先师。从“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中我们看到,孔子的诗教、乐教除了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从政本领之外,还有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修养和审美情趣之意。
  第十、政治上的贡献
  尽管孔子的政治生涯比较短暂,但是政绩卓著。孔子倡导道德政治。孔子始终把人际的友善、家庭的和美、邻里的和睦、社会的和谐、人民的福祉、国家的太平摆在重要位置。他提出了“仁者爱人”的政治主张。
  孔子所说的德治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法治是“道之以政,齐之以刑”。孔子在教化世人、稳定社会、安邦治国方面为后人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时空跨越两千多年,回过头去再看孔子,就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孔子高瞻远瞩,他提出的“仁政德治”主张,他提出的“小康”和“大同”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政治上做出了重大贡献。
孔子思想在17至18世纪的法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它对中世纪神学统治下的法国,乃至整个欧洲,都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在18世纪的法国,中国受到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的普遍重视,人们争相了解和谈论中国、研究中国。 百科全书派领袖霍尔巴赫反对法国和欧洲野蛮的君主专制制度,推崇孔子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认为“在中国,理性对于君主的权力,发生了不可思议的效果,建立于真理之永久基础上的圣人孔子的道德,却能使中国的征服者,亦为其所征服”。征服者虽可毁坏田园村庄,“可是圣人孔子的道德,却能抵抗此狂风暴雨,保留至今,使野蛮征服者对此亦须保持尊敬,而以之为政府施政的目标”。 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对孔子思想十分推崇,他慨叹:“我们不能像中国人一样,这真是大不幸。”在《哲学辞典》中,他列举了孔子的七句格言,然后写道:“东方找到一位智者……他在公元前六百余年便教导人们如何幸福地生活。” 雅各宾派领袖罗伯斯庇尔在他起草的1793年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中引用孔子的格言,成为佳话。他写道:“自由是属于所有的人做一切不损害他人权利之事的权利:其原则为自然,其规则为正义,其保障为法律;其道德界线则在下述格言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孔子是哲学上的华盛顿”,表示“对于这位东方圣人极为景仰”,并经常称引孔子名言:“朝闻道,夕死可矣。” 诗人庞德曾经译过孔子的《论语》。他晚年居留罗马,记者采访他,看见“房中最醒目的是两只手提箱和三本书:《诗章》、《论语》和罗宾逊版的《乔叟》”。庞德对记者说:“只有音乐的形式才能包容所有的材料,我心目中的孔子的宇宙,便是韵律与张力交互为用的宇宙。”谈到语言和政府的关系,庞德说:“坏语言势必造成坏政府,而好语言未必造成好政府。孔子说得好:‘名不正则言不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自然的联合
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22687091/answer/49577989
来源:知乎

孔子一生勤于学习,勇于探索,敢想、敢说、敢做,建树卓著,为人类做出了“十大贡献”:
  第一、文化上的贡献
  我国公元前841年前没有文字史料,是孔子编修的《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把上古文化和文明传承下来的。在孔子时代至今的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中,儒家文化一直是中华文化的主线。孔子是中华上古文化的传承人以及5000年中华文化的奠基人。
  第二、观念上的贡献
  在历史上夏代尊“天命”,商代信“鬼神”,到了西周周公开始“制礼作乐”,“明德慎罚”,转向注重“礼乐文明”。孔子不言所谓有意志有灵验的“天命”和“鬼神”,这是中华文化和文明的一大飞跃。
  第三、文学上的贡献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据《史记》记载:“古者,诗三千余篇”,经过孔子整理删定形成了流传至今的《诗经》版本,又叫《诗三百》,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新篇章,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极其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孔子是中国文学史上开创新篇章的第一人。
  第四、哲学上的贡献
  《易》原本是一部筮(shì)占之书。孔子使《易》这部筮占之书成为大道之源,成为中国哲学之源。孔子作的《易传》由《易》的“筮占”功能转变到《易》的“德义”层面上来,其中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等观念已成为人类“求变向上”的思想基础和中国哲学的宝贵财富。孔子是改造《易》使《易》转向哲学,引发易学革命。
  第五、史学上的贡献
  孔子编撰的《春秋》是记载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年)下至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二百四十二年鲁国历史的第一部史书。这部《春秋》仅仅一万余字却记载了二百四十二年的历史,可谓言简意丰。《春秋》为我国两千多年史学的发展创立和奠定了基础,应该说中国史学之父是孔子而不是司马迁。孔子开修史之先河,是为我国史学奠基的第一人。
  第六、教育上的贡献
  在历史上,孔子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私人学校,在设坛办学、教书育人方面遐迩闻名。
  孔子办学是政治家办学。他所选编设置的六种教材——《诗》、《书》、《礼》、《乐》、《易》、《春秋》是为培养多方面人才服务的。孔子注重“文、行、忠、信”的教育,把弟子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进行教学,取得了新的成就。
  更为可贵的是,孔子办学主张“有教无类”,实行全民教育。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孔子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论。
  第七、德育上的贡献
  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道败德失的春秋末期。他不但告诉人们学做人、学文化、学技艺等方面的知识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方面的方法,而且提出了以“中华十大传统美德”(简称“中华十德”)——“仁、义、礼、智、信、忠、孝、勤、公、省”为内容的伦理道德观念。孔子是中国乃至世界的道德先师。
  第八、体育上的贡献
  孔子一向重视体育锻炼。“射”和“御”是孔子开设的六门课程中的两门必修课。“射”是射箭,“御”是驾车。作为先生的孔子很重视射箭,他本人的技艺也很高。为了强健身体,孔子不但重视体育,而且注重营养卫生。同体育锻炼相统一,孔子注重养生之道,为后世逐渐形成的养生学铺设了道路。
  第九、美育上的贡献
  所谓美育,就是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审美情操和审美兴趣的教育。孔子是把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并列一起纳入教育内容的第一位先师。从“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中我们看到,孔子的诗教、乐教除了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从政本领之外,还有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修养和审美情趣之意。
  第十、政治上的贡献
  尽管孔子的政治生涯比较短暂,但是政绩卓著。孔子倡导道德政治。孔子始终把人际的友善、家庭的和美、邻里的和睦、社会的和谐、人民的福祉、国家的太平摆在重要位置。他提出了“仁者爱人”的政治主张。
  孔子所说的德治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法治是“道之以政,齐之以刑”。孔子在教化世人、稳定社会、安邦治国方面为后人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时空跨越两千多年,回过头去再看孔子,就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孔子高瞻远瞩,他提出的“仁政德治”主张,他提出的“小康”和“大同”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政治上做出了重大贡献。
孔子思想在17至18世纪的法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它对中世纪神学统治下的法国,乃至整个欧洲,都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在18世纪的法国,中国受到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的普遍重视,人们争相了解和谈论中国、研究中国。 百科全书派领袖霍尔巴赫反对法国和欧洲野蛮的君主专制制度,推崇孔子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认为“在中国,理性对于君主的权力,发生了不可思议的效果,建立于真理之永久基础上的圣人孔子的道德,却能使中国的征服者,亦为其所征服”。征服者虽可毁坏田园村庄,“可是圣人孔子的道德,却能抵抗此狂风暴雨,保留至今,使野蛮征服者对此亦须保持尊敬,而以之为政府施政的目标”。 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对孔子思想十分推崇,他慨叹:“我们不能像中国人一样,这真是大不幸。”在《哲学辞典》中,他列举了孔子的七句格言,然后写道:“东方找到一位智者……他在公元前六百余年便教导人们如何幸福地生活。” 雅各宾派领袖罗伯斯庇尔在他起草的1793年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中引用孔子的格言,成为佳话。他写道:“自由是属于所有的人做一切不损害他人权利之事的权利:其原则为自然,其规则为正义,其保障为法律;其道德界线则在下述格言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孔子是哲学上的华盛顿”,表示“对于这位东方圣人极为景仰”,并经常称引孔子名言:“朝闻道,夕死可矣。” 诗人庞德曾经译过孔子的《论语》。他晚年居留罗马,记者采访他,看见“房中最醒目的是两只手提箱和三本书:《诗章》、《论语》和罗宾逊版的《乔叟》”。庞德对记者说:“只有音乐的形式才能包容所有的材料,我心目中的孔子的宇宙,便是韵律与张力交互为用的宇宙。”谈到语言和政府的关系,庞德说:“坏语言势必造成坏政府,而好语言未必造成好政府。孔子说得好:‘名不正则言不顺。’”


孔子的什么思想对后世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1、有教无类的思想:孔子主张教育的平等性,认为无论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财富或身份如何,都应该平等地接受教育。这一思想打破了阶级和等级的限制,为后来教育的普及和平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2、因材施教的思想:孔子注重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主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简述孔子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孔子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如下:1、政治影响:孔子的政治学说的核心是“仁政”,其思想经过荀子完善,至西汉,孔子思想成为历代王朝的治国思想。社会影响:孔子提出孝悌、忠恕等伦理思想博大精深,对社会行为影响深远。2、教育影响:孔子打破了春秋时的教育垄断,兴办私学,提出因材施教等教育观念,成为“万世师...

孔子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孔子的大同社会、小康社会理想对中国后世影响深远。后来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段的思想家提出不同内容的憧憬蓝图和奋斗目标,这种思想对进步思想家、改革家也有一定启发,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和孙中山都受其影响。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因而人...

孔子的哪些思想对后世的教育产生了很大
孔子(ConfUcius)是一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也是中国儒 学(the Ru School)思想的创始人。儒学(Confucianism),这个道德和 宗教哲学的大系统建立在孔圣人(Master Kung)的教学上。冯友兰,中国思想史上20世纪伟大的的权威之一,把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影 响比作西方的苏格拉底。参考译文:Confucius was a...

孔子对后世的影响
根据百度文库资料显示,孔子对后世的影响有以下等:1儒家思想:强调仁与礼,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和社会发展,塑造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2政治思想:“仁政”“中庸”对中国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强调君主应当以仁爱治国,关注人民福祉,人以中庸为人生的大道,事业成功,生活与健康的根本理论...

孔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什么影响
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礼”。“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还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后来,他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礼”作为中国宗法分封...

孔子的大同思想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思想对我国的历代王朝和社会起到了非常肾炎的影响,甚至于远在海外的美国、欧洲等国家,都有孔庙的存在,可以说,孔子在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那么,孔子的大同思想对后世有什么影响?孔子的大同思想是后世国人追求中理想社会的一个缩影。一、...

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后世影响如何
1、仁:仁爱。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2、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3、礼:孔子及儒家的政治与伦理范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

仲尼什么意思
仲尼的意思是指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孔子的字。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

孔子的思想主张有哪些?他的思想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孔子的思想主张有“仁”和“礼”。“仁”即“仁者爱人”,“礼”就是要“克己复礼”。仁者,人二也。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即为仁。仁者,易也。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做事为人为己,即为仁。儒家重仁,仁者,爱人也。简言之,能爱人即为...

定边县19784099575: 为什么孔子的思想对后人起着重要影响 -
曲戴肿节: 1.对政治的影响:孔子的政治学说的核心是“仁政”,其思想经过荀子完善,至西汉,董仲舒提出“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后,孔子思想成为历代王朝的治国思想. 2.对社会的影响: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孝悌”“忠恕”等等伦理思想博大精深,对社会行为影响深远. 3.对古代教育的影响:孔子打破了春秋时的教育垄断,兴办私学.提出因材施教等教育观念,成为“万世师表”的圣人. 4.对亚洲和世界的影响:孔子思想对东北亚的韩国、日本影响深远,西方思想家把孔子代表的中国传统思想看做是未来世界的希望.

定边县19784099575: 孔子思想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 -
曲戴肿节:[答案] 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礼”.“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还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礼”的主张...

定边县19784099575: 孔子的学说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
曲戴肿节:[答案] 孔子和孟子思想本质是一样的,孟子继承了孔子,而孔子继承的是自伏羲画卦以来皇帝尧舜禹周公文王武王一脉相承的儒教.只不过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孔子站出来“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已. “儒”的本意本来就是“学者”“知...

定边县19784099575: 孔子具有什么样的思想?对后世有何影响 -
曲戴肿节: 孔子不仅以其伦理道德思想著称于世,而且,他的政治思想也具有独到之处.以往,有些学者认为,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保守的,但笔者以为,孔子并不保守,其呼吁“克己复礼”、称赞周礼“文哉”、盼与周公梦中相见等,只是他推动社会前进...

定边县19784099575: 孔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什么影响 -
曲戴肿节:[答案] 孔子思想是封建思想,其道德是封建道德,封建本质是反人民的,他陈述的是封建的一套,陈述的共产是封建官家贵族的共产,不是全民共产,不过懂得去除他封建与反人民本质,他的有关共产大同理念是可以借来说明共产好处的.

定边县19784099575: 孔子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曲戴肿节: 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礼”.“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还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后来,他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礼”作为中国宗法分封与专制集权农耕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礼”一方面促进了个人道德品质的完善,也促进了家庭伦理关系的协调,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敬老爱幼、团结和睦的家庭伦理关系.但同时又形成了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之类的东西.这种通过修身、齐家而形成的道德修养和家庭伦理,逐渐积淀成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美德.

定边县19784099575: 孔子的学说对后世有何重要的影响 -
曲戴肿节: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不靠武力,不靠政府政治背景,仍能远播海外,以伟大的人文精神———人道、仁道、和谐、中庸之道,幅射到周边国家,形成了广大的儒教文化圈.这充分说明了孔子思想不仅对中华文明,而且对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定边县19784099575: 孔子的学说对后世的影响? -
曲戴肿节:[答案] 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定边县19784099575: 孔子的思想为什么会影响我们怎么久? -
曲戴肿节: 在封建时期,他思想中的孝敬父母、忠君爱国被历代君王推崇,他的思想被作为统治人民思想的工具与方式.加之孔子的思想再往后的历朝历代中被不断的发展、升华,形成了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到了近现代,孔子思想中的“仁者爱人”“大同”等思想被世人所接受,也是人们所向往的社会的最高标准.

定边县19784099575: 孔子思想的影响 -
曲戴肿节:[答案] 孔子思想对后世中国人的影响很大 “礼”作为中国宗法分封与专制集权农耕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礼”一方面促进了个人道德品质的完善,也促进了家庭伦理关系的协调,形成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