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如何看待“管仲相桓公”这件事的

作者&投稿:许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孔子是如何看待“管仲相恒公”这件事的?~

恒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管仲相恒公,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那么孔子为什么又愿意给管仲那么高的评价呢?看具体的对话。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这天,一个学生叫子路的,来找孔子。读《论语》,孔子这么些学生里面,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子路。子路跟孔子,就像李逵跟宋江一样。而且,我比较心态猥琐的说一句,从做老师的角度说,你班上有一个子路这样的学生,实在是幸福了。第一,不管你问什么问题,他肯定第一个举手发言;第二,不管他回答的是什么,他一定答得不对。其他人一看,说这个样子还说个一头的劲,我讲得比他好啊,我也说两句。这课堂气氛就很活跃了嘛。子路比较戆,性情中人,慷慨就义是他的理想,所以他喜欢为公子纠尽忠的召忽,而对管仲这种好死不如赖活着的作风,是很瞧不上的。“未仁乎”前面那个曰,主语还是子路,子路发表意见时常常很冲动,然后就挨孔子训,所以这次话说了一半,他心里也有点打鼓,这里顿了一下,然后才问:“管仲算不上仁吧?”九是多次。齐桓公多次聚会诸侯,可是大都是“衣裳之会”,不是靠的武力威胁。“你来,你不来我揍你!”这都没有。能这做到这些,靠的就是管仲,这说明在管仲的辅佐下,齐桓公这个霸主当得很得人心,那为什么能这么得人心?再看下一段: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子贡也不认可管仲。于是孔子就解释说: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于诸侯,一举匡正了天下,老百姓至今还受着他的恩惠呐。假如没有管仲的话,我们都要披头散发的穿野蛮人的服装了。华夏的风俗,男子二十岁成年,就要行冠礼,把头发结到头上,女的十五岁成年,如果定了婚,就要行笄礼,也把头发结到头上。所以如果一男一女,是刚成年就结婚的,那就叫结发夫妻,因为结婚前刚刚在成人仪式上把头发结起来了。戎狄就没有这个规矩,都是披头散发的。华夏族的衣服衣襟朝右边开,叫右衽,戎狄正相反。披发左衽,都是戎狄的风俗。当时戎狄的势力极盛,《公羊传·僖公四年》有一句话:“南夷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南方的蛮族和北方的蛮族,他们的势力已经挨上了。一个在我们南边一个在我们北边,他们挨上了,那我们哪儿去了?我们就好像风中的游丝,虽然还没有断,但眼看着随时都会断,这叫“中国不绝若线”。所以,这时能出现一个管仲这样的人物,实在太重要了。他的功绩,就是捍卫了华夏文明。管仲辅佐齐桓公积极促成诸侯会盟,口号就是:“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戎狄都跟豺狼一样,他们的野心、欲望是永远不会满足的,你不打他不行;而我们华夏的各国,再有什么矛盾,是内部矛盾,都是亲人,谁也别丢下谁。尊王攘夷,是管仲的大事业,如果他也像“匹夫匹妇”那样,拘泥于一些小的信用(谅是信用),找根绳把自己勒死(经是绳子,这里是动词,勒死),然后尸体丢小水沟里,谁还知道他啊?管仲以攘夷为号召,孔子再以此推崇管仲,后来就形成了儒家的一个重要命题,叫“华夷之辨”。当然要说明的是,这不是种族歧视,主要就是一种文化上的优越感。照儒家的传统,叫“中国则中国之,夷狄则夷狄之”。只要你接受中国文化,那不管你是什么血统,什么政治立场,都拿你当中国人看,这叫“中国则中国之”;相反,一个中国人,却奇风异俗,那就不承认你是中国人了,这叫“夷狄则夷狄之”。“夷”们当然不会喜欢这种优越感,但是最终又不得不接受华夏文明确实存在的优越性。比如北宋灭亡后,金兵攻破曲阜,一把火把孔庙烧成了灰烬。但等到统治稍微稳定,金的皇帝便又拨专款把孔庙重新盖起来,还在民间不知道什么地方,找了个孔子的后代,尊为衍圣公,--当时孔子正牌嫡系的后代已经跑到了南宋,当然也在做衍圣公,这就出现了一南一北各有一个衍圣公的搞笑局面。总之,金国是也尊起孔来。

  孔子认为“管仲相桓公”是真正的“仁”。

  【《论语·宪问》第十六章】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译文】子路问:“齐桓公杀了公子纠,召忽自杀以殉,但管仲却没有自杀。管仲不能算是仁人吧?”孔子说:“桓公多次召集各诸侯国的盟会,不用武力,都是管仲的力量啊。这就是他的仁德,这就是他的仁德。”

  【《论语·宪问》第十十七章】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译文】子贡问:“管仲不能算是仁人了吧?桓公杀了公子纠,他不能为公子纠殉死,反而做了齐桓公的宰相。”孔子说:“管仲辅佐桓公,称霸诸侯,匡正了天下,老百姓到了今天还享受到他的好处。如果没有管仲,恐怕我们也要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开了。哪能像普通百姓那样恪守小节,自杀在小山沟里,而谁也不知道呀。”

论语不是说了,那是真正的仁的表现


管仲相恒公结果如何
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周穆王的后代。齐桓公,姜姓,吕氏,名小白。姜姓齐国第十六位国君,春秋五霸之首,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齐僖公第三子,母为卫姬。早年在鲍叔牙保护下,逃到莒国避难。在齐襄公和公孙无知相继死去后,抢先回国,夺取君位。任内励精图治,起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

子曰:“管仲相恒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今受其赐?”管仲是如何“相...
管仲后来当了齐桓公姜小白的宰相,管仲刚开始和齐桓公有仇,但是齐桓公手下有一个人叫鲍叔牙,鲍叔牙说管仲有辅佐之才。齐桓公才收纳管仲的。

“管仲相桓公,霸诸候,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论语》阅读材料...
(1)春秋时期。(2)发展生产,改革内政,整顿军队;(3)使齐国国力更加强盛。 本题旨在通过《论语》中的一段史料来考查相关历史知识。它首先是对史料阅读能力的一种考查,作答时要先读懂材料,可以抓关键词语:管仲、桓公、霸诸侯……,其中“相”是动词,辅助的意思。看懂了这些,此题就不难作...

管仲论翻译看苏洵如何评论名相管仲
在封建社会中,一个有作为的政治家的去世往往会给国家带来消极的甚至是灾难性的影响,这种例子在历史上是不罕见的。因此,苏洵的见解是正确的。管仲论是苏洵写的一篇史论。以管仲死后乱了齐国内政为例,论证了举贤任能是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指明了政治家培养选拔接班人的重要性。原文管仲相桓公,霸诸侯...

...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
翻译:子贡问:“管仲不能算是仁人了吧?桓公杀了公子纠,他不能为公子纠殉死,反而做了齐桓公的宰相。一、原文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

管仲相桓公成就了齐桓公怎样的千秋伟业
管仲为齐桓公称霸立下汗马功劳,但后人同样称赞鲍叔牙的伯乐之举,以及齐桓公不计前嫌的豁达与大度。“管仲相齐”和同时期典故“管鲍之交”的一样都流传千古,通过鲍叔知贤、荐贤和让贤的故事,刻意探索和说明了如何对待贤才的问题。管仲其人,经商多分财利,谋事反而更糟,做官被逐,打仗逃跑。鲍叔却...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楚,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
齐桓公是春秋初年首先称霸中原的第一个霸主,在位四十多年,能信用以管仲为首的一批贤才,改革齐国的政治经济,顺应当时王室衰微、大国崛起的形势,执行一系列成功的内外政策,推动了齐国的社会发展。他组织中原各国抵御戎狄等落后部族的侵扰,捍卫了华夏先进文化免受摧残,在历史上是有功绩的。首先,把仓廪...

管仲相恒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今受其赐。——《论语》中“霸诸侯...
1王室衰微,四夷交掠,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势力联合中原势力,抵御少数民族扰掠,稳定中原先进的经济 2周初分封时,赋予了齐国勤王征伐权 3齐桓公用管仲为相,改革军政,发展盐铁业,国力强大 4打着“尊王攘夷”旗号,号召控制诸侯

管仲相齐 的赏析
遂以为相。注云:三衅者,以香涂身曰衅。孔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此答子贡问管仲不能死之辞也。大抵召忽之死,为守节;管仲不死,为树功。盖桓公兄也,合立当事之。子纠,弟也,不当辅以争国。故圣人不责其死而称其功。齐襄公政治残暴,鲍叔牙护送...

管仲相桓公中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在战国争霸时期,可以说齐桓公有管仲相佐,所以能霸诸侯,匡天下的。在政治上采用尊王攘夷,在对外方面上,齐鲁之战、北战山戎、齐楚结盟、蔡丘之盟。启发:说明了很重要的一点,知人善任,任人唯贤。通过鲍叔知贤、荐贤和让贤的故事,刻意探索和说明了如何对待贤才的...

珲春市13856077382: 孔子如何看待“管仲相桓公”这件事的 -
守伯复合: 孔子认为“管仲相桓公”是真正的“仁”.【《论语·宪问》第十六章】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译文】子路问:“齐桓...

珲春市13856077382: 为什么说“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孔子对“管仲相桓公”持什么态度?原因 -
守伯复合:[答案] 因为“管仲相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这是仁的体现,免于用兵而天下和平,故称赞说“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以及后半句“如其仁!如其仁!”孔子弟子对管仲相桓公持怀疑态度,说“不能死,又相之”,意思是说他这是不忠.但春秋就是...

珲春市13856077382: 孔子对管仲相恒公持何态度? -
守伯复合: 孔子说,管仲辅佐齐桓公,所到之处,百姓都受了恩惠. (1)指的是齐桓公从此登上霸主地位. (2)形成的标志性事件是葵丘会盟. (3)春秋五霸相争是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权利与人口的控制权.

珲春市13856077382: 孔子对管仲相桓公持何态度为什么说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
守伯复合:[答案] 肯定态度. 这话是说,齐桓公奠定霸主定位,不用一味的靠打仗,那是管仲的功劳啊! (原因:管仲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为齐桓公在政治上赢得了很大主动权)

珲春市13856077382: 孔子对管仲相桓公持何态度,依据材料说明孔子为何持这种态度 -
守伯复合: 肯定态度. 这话是说,齐桓公奠定霸主定位,不用一味的靠打仗,那是管仲的功劳啊! (原因:管仲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为齐桓公在政治上赢得了很大主动权)

珲春市13856077382: 孔子是如何看待“管仲相恒公”这件事的? -
守伯复合: 恒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管仲相恒公,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珲春市13856077382: 孔子对管仲相桓公持何态度
守伯复合: 肯定

珲春市13856077382: 为什么说“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孔子对“管仲相桓公”持什么态度?原因 -
守伯复合: 因为“管仲相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这是仁的体现,免于用兵而天下和平,故称赞说“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以及后半句“如其仁!如其...

珲春市13856077382: 为什么说“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孔子对“管仲相桓公”持何种态度?根据材料说明其为何持这一态度. -
守伯复合: 拿古汉语来表达就是千金易得,一将难求.那白话文来表达就是这个世界最贵的是人才.

珲春市13856077382: 孔子怎样评价管仲辅佐齐恒公 -
守伯复合: 孔子说,管仲辅佐齐桓公,所到之处,百姓都受了恩惠.(1)指的是齐桓公从此登上霸主地位.(2)形成的标志性事件是葵丘会盟.(3)春秋五霸相争是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权利与人口的控制权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