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阿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寻进本寺卿中的寻在文言文中什么意思~

  寻:时间副词。不久、很快。
  寻进本寺卿:不久出任‍本寺卿。本寺卿,指前面提到的南京太常少卿,由少卿(副职)升为寺卿(正职)。

◎ 寻
寻 xún
〈名〉
(会意。从工口,从又(彐)寸。本义:八尺为寻) 中国古代的一种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a measure of length]
寻,绎理也。——《说文》。度人之两臂为寻,八尺也。
寻,长也。周官之法,度广为寻。——《方言一》
是寻是尺。——《诗·鲁颂·閟宫》。传:“八尺曰寻。”
舒肘知寻。——《大戴礼记·主言》
度寻舒两肱也。——《小尔雅》
蹄间三寻。——《史记·张仪传》。索隐:“七尺曰寻。按,程氏瑶田云,度广曰寻,度深曰仞。皆伸两臂为度。度广则身平臂直,而适得八尺;度深则身侧臂曲,而仅得七尺。其说精巧,寻仞皆以两臂度之,故仞亦或言八尺,寻亦或言七尺也。”
争寻常以尽其民。——《左传·成公十二年》
无寻尺之禄。——《国语·晋语》
千寻铁锁沉江底。——《三国演义》
深逾寻丈。——[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词性变化
◎ 寻
寻 xún
〈动〉
(1) 寻找 [look of;search;seek]
远寻师学。——《后汉书·列女传》
寻向所志。——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寻视其侧。——《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寻其方面。——《后汉书·张衡传》
(2) 又如:寻事(找岔子;招惹);寻门路不着(托人情找不着门路);寻瑕索瘢(寻找缺陷);寻疵责人(喻故意挑剔毛病,指责他人);寻孔讨气(找岔子生气);寻宿儿(投宿)
(3) 探究;研究;推求 [study;rearch;inquire into]
一一皆可寻其源。——苏轼《王维吴道子画》
(4) 又如:寻事(寻思;考虑);寻朱数墨(只知道背诵文句,不明白道理);寻省(推求省察)
(5) 用 [use]
寻,用也。——《小尔雅》
日寻干戈。——《左传·昭公元年》
将寻斧柯。——《孔子家语·观周》
寻网求食,利在昏夜:此蜘蛛也。——《三国演义》
三年将寻师焉。——《左传·僖公五年》
(6) 又如:寻戈(动用兵力);寻斧(用斧);寻师(用兵)
(7) 继续 [continue]
及武侯死后,夫人寻逝,临终遗教,惟以忠孝勉其子 瞻。——《三国演义》
有利必有害,有损必有益,相纠相寻,至于无尽。——谭嗣同《思篇》
(8) 又如:寻复(相继);寻声(随声);寻续(相继,连续)
(9) 讨伐,派兵去镇压 [send armed forces to suppress]
夫三军之所寻,将蛮夷戎狄之骄逸不虔,于是乎致武。——《国语·周语》
(10) 追逐 [pursue]
乃有迅羽轻足,寻景追括。——汉· 张衡《西京赋》
(11) 又如:寻行逐队(会合在一起);寻逻(巡查警戒);寻踪(跟踪捕捉)
(12) 通“燖”。用热水脱毛 [hot-water depilate]
必寻盟若可寻也。亦可寒也。——《左传·哀公十二年》
聘而言盟者,寻旧盟也。——《公羊传·成公三年》
◎ 寻
寻 xún
〈副〉
(1) 经常,时常 [often]。如:寻常外(不寻常);寻尝(平时);寻俗(寻常,平时)
(2) 顷刻,不久 [in a short instant;soon;after a little]
未果,寻病终。——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寻移刑部。——清· 张廷玉《明史》
帝寻被执。——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寻遣丞请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 寻 xún
〈介〉
(1) 沿着,顺着 [along]
绍遂寻山北行。——《后汉书》
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 唐· 李白《东鲁门泛舟》
(2) 又如:寻村转疃(走村串巷)

1、量: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译文:千丈长的铁链沉入江底,一片降旗挂在石头城头。

2、动:寻找。《归去来兮辞》:“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译文:既要探寻那幽深的沟壑,又要走过那高低不平的山丘。

3、动:探求。《与陈伯之书》:“寻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

译文:推究您背梁投魏的时候,没有其他原因。

4、动:顺着。《桃花源记》:“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译文:寻找之前所做的标记,最终迷路了,不能再找到原来的路。

5、副:随即;不久。《桃花源记》:“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译文: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

扩展资料

常用词组

寻常,释义①寻、常,皆古代长度单位。

②比喻长或多。

③平常;普通。

④经常;平时。

寻根究底,究:仔细推求,追查。底:底细,根源或内情。寻找根源,追究底细,弄清来龙去脉。

寻觅,释义:寻求;寻找,探索。

寻思,释义:琢磨,心里琢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寻



1、用;使用。

战国屈原《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忠心的人啊,不被重用,贤明的人求进身也难成功。

2、做。

先秦《《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

3、认为。

战国时代《邹忌讽齐王纳谏》:“皆以美于徐公。”

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4、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视情况译为“拿”、“用”、“凭”、“把”等。

西汉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邑请求交换和氏璧。

5、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西汉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秦国也没有把城邑给赵国,赵国也始终没有把璧给秦国。

6、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等。

西汉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且以强秦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而且在强大的秦国的缘故触犯强大秦国的欢心,不可。

7、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可译为“在”、“从”。

东汉班固《苏武传》:“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以武始元六年春到京城。

8、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

西汉《战国策·周策》:“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

天下有变,王割让汉中一带和楚求和。

9、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并且”等,也可省去。

北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平坦而又近,那游泳的人很多;危险远去,那么来的少。

10、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和方式,可译为“而”,也可省去。

北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予与四人拥火以入。”

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进去。

11、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由于”。

西汉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啊。

12、表修饰和被修饰关系。

北宋陶渊明《归去来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树木蓬勃而像先前一样茂盛,泉小而像当初一样流着。

13、表目的关系,可译为“而”“来”“用来”等。

唐代韩愈《师说》:“作《师说》以贻之。”

作《师说》来赠给他。

14、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或范围,用法同现代汉语。

东汉范晔《张衡传》:“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从王侯以下,没有不超过奢侈。

15、表示在叙述某件事时又转到另一件事上,可译为“至于”。

《柳毅传》:“然自约其心者,达君之冤,余无及也。以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岂有意哉!”

然而,从约他心的,表达你的冤屈,我没有想到的。以说千万不要互相躲避的,是偶然的原因罢了,难道有意义吗!

16、通“已”。已经。

《陈涉世家》:“座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座买鱼煮食,吃到鱼肚子中的字条,本来已经感到这事奇怪了。

17、通“已”。停止。

《齐桓晋文之事》:“无以,则王乎?”

不停止,那您呢?

18、只是。

《冯谖客孟尝君》:“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

你家中所缺少的,只是义罢了。

【以往】以后。

【以为】认为。使……成为。把……当作。作为;用作。

扩展资料

“以”今义:

1、用,拿,把,将:以一当十。以苦为乐。以身作则。

2、依然,顺,按照:以时启闭。物以类聚。

3、因为:勿以善小而不为。译:不因为善事小而不作为

4、在,于(指时日):“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译:子厚在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龄仅四十七岁。

5、目的在于:以待时机。以儆效尤。

6、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以求。

7、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以前。以内。

8、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可以。得以。

9、古同“已”,已经。

10、太,甚:不以急乎?译:不太急了吗?

11、及,连及:富以其邻。译:连及邻居都富裕起来。



1、(名)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一寻
2、(动)寻找 例~向所志《桃花源记》
3、(动)探求,追溯 例一一皆可~其源《苏轼诗》
4、(动)访问 例虽远亦相~《皇甫冉诗》
5、(动)重新加温 例若可~也,亦可寒也《左传》
6、(动)连续不断而来 例殿下降情白屋,存问相~《宋书》
7、(动)攀援、依附 例女萝亦有托,蔓葛亦有~《陆机词》
8、(动)使用 例青青不伐,将~斧柯《说苑》
9、(副)不久、随即 例媒人去数日,~遣丞请还《孔雀东南飞》
望采纳~~~

1、量: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译文:千丈长的铁链沉入江底,一片降旗挂在石头城头。
2、动:寻找。《归去来兮辞》:“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译文:既要探寻那幽深的沟壑,又要走过那高低不平的山丘。
3、动:探求。《与陈伯之书》:“寻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
译文:推究您背梁投魏的时候,没有其他原因。
4、动:顺着。《桃花源记》:“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译文:寻找之前所做的标记,最终迷路了,不能再找到原来的路。
5、副:随即;不久。《桃花源记》:“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字义
〈动〉
1.
(象形。象蛇形。一说原与“子”同字。本义:停止)
2.
同本义
[cease;stop]
鸡鸣不已。--《诗·郑风·风雨》。传:“已,止也。”
德音不已。--《诗·小雅·南山有台》。传:“已,止也。”
以故事得已。--《史记·项羽本纪》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列子·汤问》
是亦不可以已乎?--《孟子·告子上》
累寸不已,遂成丈匹。--《后汉书·列女传》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3.
又如:不已
4.
完成,完毕
[finish]
已,成也。--《广雅》
已事遄往。--《易·损》。注:“竟也。”
且曰吾已。--《左传·昭公十三年》。注:’犹决竟也。”
有司已于事而竣。--《国语·齐语》。注:“毕也。”
5.
又如:已矣(完了,逝去)
6.
治愈
[cure]
已大风、挛踠、瘘疠治愈大风、挛踠、瘘、疠(等重病)。大风,麻风病。挛踠,手脚弯曲不能伸展。瘘,脖子肿。疠,恶疮]。--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副〉
1.
已经
[already]--表示动作变化达到的程度
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如:已装不卸(喻已成定局,无法改变)
3.
以前
[before]。如:已先(从前;先前);已事(往事)
4.
罢了,算了
[well]。如:已乎(算了)
5.

[too]--表示程度
无已大康,职思其居。--《诗·唐风》
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6.

[also]--表示行为的频率
周子居常云:“吾时月不见
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世说新语》
7.
最终,终归
[finally]
其所以贯理焉,虽亿万已不足以浃万物之变。--《荀子》
8.
已而,然后
[then;after
that]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在古文中 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在古文中“是”有以下意思:一、作名词 1、商业、职业或政府的事务、业务或国务 [affairs]“国是”并不是一般的国事,而是治国的大政大策。“是,则也”(《尔雅·释言》),而“则,常也”,“法也”(《尔雅·释诂》)。2、姓 目前姓氏在中国人口普查中,总数非常少,已属极其稀有的姓氏。例...

古文中 是 是什么意思?
“是”这个字在古文中十分常用,它有非常多种意思。其中最常见的便是表示实在的存在,“是”即为“真实”、“存在”的意思。例如《论语·公冶长》中的“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其中的“穷”就有“是”的意思。在这句话里,“君子”“小人”都是真实的存在,他们的“穷”也是存在的,即...

在古代的文言文中,意思为“是”的字是?
文言文中表示是的字有“乃”、“是”、“为”、“则”、“悉”、“本”等。文言文中“是”字的含义:是 shì〈名〉(1)商业、职业或政府的事务、业务或“国是”并不是一般的国事,而是治国的大政大策。“是,则也”(《尔雅·释言》),而“则,常也”,“法也”(《尔雅·释诂》)。君...

什么是“是”在古文中的意思?
在古代汉语中,“是”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词汇,不仅有“是非”、“真假”等含义,还可以作为助词、连词、动词等用法。一、“是非”意味着真假、对错。“是非”多用于说话者对某事物的正确与否的态度,是一种感性认识,但也可以涉及到理性思考,即可以看成道德问题,也可以是理智判断:1.是非之心,人皆...

“是”在古文中有哪些意思?
“是”在古文中有如下五种解释:①正确,与“非”相对.陶渊时《归去来辞》:“今是而昨非.”②认为正确.《墨子.尚同上》国君之所是,必皆是之.”③表示肯定判断.《论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之也.”④指示代词.此,这.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清....

“是”在古文中的意思
这句话中,“是以”就是连接前后两句话的词。在这种情况下,它的意思类似于“因此”、“于是”。二、强调 除了作为连词,古代汉语中的“是”还可以用作强调的语气词。在语气上,它的意思相当于“正是”、“就是”。例如:“是谓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句话中,“是”字强调了“四海之内皆兄弟...

中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中读音:zhōng、zhòng,中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如下:1、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中离维纲。——《仪礼·大射仪》与太史数射中。——《周礼·射人》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故盛算之器即曰中。——《礼记·射义》古者天子地方千里,中之而为都。——《新书·属远》2、通“得”义...

文言文里的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1. 文言文中的 是 什么意思 “是”在古文中有如下几种解释: ①正确,与“非”相对。陶渊时《归去来辞》:“今是而昨非。” ②认为正确。《墨子.尚同上》国君之所是,必皆是之。” ③表示肯定判断。 《论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之也。” ④指示代词。此,这。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吾...

古文说是什么意思?
“说是”在古文中有许多意思,其中最常用且最基础的意思就是表达某个事物的名称。在古代,人们往往会用一个特定的词语来描述某个事物的名称,而这个特定的词语就是“说是”。例如,“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以卽先生,名雪村澹泊诗人也”。这句话中,用“即先生,名雪村澹泊诗人”来描述了他的名称...

是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是”在古文中有如下五种解释:①动词是,表判断。②以……为是,认为……正确的。③形容词。正确的。④代词。这,这个,这样。⑤动词,用在前置的宾语和动词之间强调宾语。是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①正确,与“非”相对。陶渊明《归去来辞》:“今是而昨非。”②认为正确。《墨子尚同上》国君之所...

即墨市13780514379: 寻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
乜徐阿西:[答案] 1,量词.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2,动词. (1)寻找,《桃花源记》: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2)探究,《抱朴子.嘉盾》:盖寻微以知著,原始以见终. 3,介词.顺着,沿着,《汴岸晓行》“驴仆剑装轻,寻河早早行”. 4,副词.不久.《桃...

即墨市13780514379: 寻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
乜徐阿西: 1、量: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译文:千丈长的铁链沉入江底,一片降旗挂在石头城头. 2、动:寻找.《归去来兮辞》:“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译文:既要...

即墨市13780514379: 在古文中“寻”是“不久”的意思还是“最终”的意思 -
乜徐阿西: 不久的意思 如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未果,寻病终. 译文: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

即墨市13780514379: 寻在古文有哪些意思 -
乜徐阿西: 1、(名)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一寻 2、(动)寻找 例~向所志《桃花源记》 3、(动)探求,追溯 例一一皆可~其源《苏轼诗》 4、(动)访问 例虽远亦相~《皇甫冉诗》 5、(动)重新加温 例若可~也,亦可寒也《左传》 6、(动)连续不断而来 例殿下降情白屋,存问相~《宋书》 7、(动)攀援、依附 例女萝亦有托,蔓葛亦有~《陆机词》 8、(动)使用 例青青不伐,将~斧柯《说苑》 9、(副)不久、随即 例媒人去数日,~遣丞请还《孔雀东南飞》

即墨市13780514379: 在古文中“寻”是“不久”的意思还是“最终”的意思,还是两者都有? -
乜徐阿西: 寻没有最终的意思,只有顷刻,不久的意思.例句未果,寻病终.——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寻移刑部.——清· 张廷玉《明史》帝寻被执.——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寻遣丞请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即墨市13780514379: 寻 古文含义 (要有句子,出处! -
乜徐阿西:[答案] 我帮你找的~···〈动〉(1) 寻找 [look of;search;seek]远寻师学.——《后汉书·列女传》寻向所志.——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寻视其侧.——《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寻其方面.——《后汉书·张衡传》(2) 又如:寻...

即墨市13780514379: 寻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
乜徐阿西: 及:1.赶得上 例子: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登泰山记》2.至,到 例子:及郡下,诣太守 《桃花源记》3.趁着,等到......时 例子:及既上,苍山负雪,眀烛天南 《登泰山记》寻:1.

即墨市13780514379: 在古文中'寻'为什么翻译为'不久'? -
乜徐阿西: 寻,作为副词,有不久、很快的意思. 《康熙字典》:又俄也.《晋羊祜让开府表》以身误陛下辱高位,倾覆亦寻而至. 是说它与“俄”的意思同,俄顷,一会儿.

即墨市13780514379: 寻病终的寻为什么不是得,而是不久? -
乜徐阿西: 在文言中,有一种用法是 名词作动词,不过“病”本身就很常用解释为“得病,生病”,一般不看作是活用. “寻”一般表示“不久”,“古代长度单位”,“寻找”,“使用”,“重新温热、重申”之类的. 当然引申是允许的,LZ的想法很有新意,不过一般就不这么解,会丢东西. 文言本来就各有各的注,不要纠结!

即墨市13780514379: 带有寻是不久意思的古文 -
乜徐阿西: 寻:顷刻,不久未果,寻病终.——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寻移刑部.——清· 张廷玉《明史》 帝寻被执.——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寻遣丞请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