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为什么要写《大义觉迷录》为自己洗白,难道不越描越黑吗?

作者&投稿:虫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雍正前半生,他为夺取皇位与弟兄们斗得你死我活;后半生,他为巩固政权而斗。与权臣、贪官,甚至是自认为沽名钓誉的清官,一个都没有放过。

最后,他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身边为数不多的还算贴心的人也没几个。斗了一辈子,英雄迟暮,他感到高兴么?

未必,他甚至感到非常窝囊、委屈和犯虚。

看起来非常矛盾。雍正,一直以来都充满自信?在所有的斗争中,他都没犯过怵。整治年羹尧时,曾有人担心年羹尧在陕西称兵作乱,就奉劝雍正不可过于苛刻,免得逼人造反,雍正把这种劝告看作无识之见。

他说:“洞观远近之情形,深悉年羹尧之伎俩,而知其无能为也。”雍正心里有数,胆气很足。看他对自己的评介:“朕反躬自省,虽不能媲美三代以上圣君哲后(元首),若汉唐宋明之主实对之不愧。”

自认为比得上汉唐以来历代君主。这其实还真不是夸张之言。

既然如此,又何必编印什么《大义觉迷录》?

《大义觉迷录》堪称奇书。描述了皇帝与逆贼对簿公堂。中国古代,民告官的事都极为罕见(告也可以,告赢了也要判刑),在公堂上皇帝自己充当被告,谋逆的反贼作为原先,在堂上一本正经地展开“法庭辩论”,真是千古奇闻!辩完了还没事事,还要把辩论记录公布于众,就更是近乎一千零一夜了。

这与一个叫曾静的人有关系,曾静,号蒲潭先生,出生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县学生员,本来以授徒为业,有得力弟子张熙等。曾静性迂阔,喜谈道学。其家境甚为贫寒,又由于家乡连年灾荒,于是对清朝统治的现状表现得极为不满,滋养、萌生了反清意识。

曾静派其弟子到浙江购书,其中有吕留良的书稿,曾静见其书中多有反清复明之意,便对吕留良倾慕不已。但遗憾于吕留良早死。就与吕留良弟子严鸿逵及徒孙沈在宽等人书信往来非常密切,并互相写诗赠送。

如此一来,曾静便与吕留良思想紧密相连起来。曾静还曾写了一篇《知新录》,文写道:

“中原陆沉,夷狄乘虚,窃据神器,乾坤翻复”;“华夷之分,大于君臣之伦,华之与夷,乃人与物之分界。”把满清贬得一文不值。


可见曾静对吕留良的反清思想持多大的支持,而吕留良对曾静的反清思想影响又是如此之大。

在西北有位汉人将领岳钟琪,曾静自认为岳钟琪是岳飞的后代,又道听途说雍正曾三次征召他,他都没有进京,已受到雍正的猜疑。

认为有机可趁,就赌了一把,上书劝岳钟琪反清。因此,曾静便派张熙并分别化名夏靓与张倬,千里迢迢送去自己的书信劝岳钟琪谋反。

曾静在信中“华夏汉族之间的区别,比君臣之论更生要”,现在满族是夷人,是禽兽,禽兽哪能统治全国呢?,而雍正帝胤禛犯有十大罪状,分别是:

“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怀疑诛忠”、“好谀任佞”等。

而且雍正称帝以来,频频出现天灾人祸,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看来老天也在不满意雍正的统治。。

你岳钟琪是南宋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岳飞的后裔,现在雍正对你多有猜疑,希望你岳钟琪要利用“握重兵,据要地”的条件,像你的祖先那样“为汉人复仇”。

岳钟琪却能看流于形式,这个时候造反根本就是无法成功,则随后就密奏雍正。雍正帝决定利用吕留良、曾静的案件,严厉地打击反清的思想和行动。雍正立即命人将曾静捉拿归案。

在官府顺藤摸瓜以及重刑逼问之下,曾静也是一个软骨头,还供出了严鸿逵、沈在宽等人。雍正随即命令迅速缉拿吕留良的家属以及严、沈二人,并将严、沈二人秘密编抄的吕留良的文集全部搜获。

雍正在对曾静的审问中,对之软硬兼施,曾静不仅向雍正歌功颂德,而且把自己骂成禽兽不如的东西,悔恨不已。他还在雍正的诱导教唆下写了《归仁说》,吹捧雍正是至孝纯仁,康熙传位于他兼得传子、传贤之意。而且向雍正献忠道:

如果能留我性命,我愿意现身说法,去引导感化那些愚昧顽固的人;如果不能保全性命,把这篇文章留下,也可以使那些冥顽不化的人,打消造反的念头

雍正把自己就此案的有关谕旨及曾静的供词等编成《大义觉迷录》一书,并为此颁发谕旨:

此书“通行颁布天下各府、州、县、远乡僻壤,所有的读书人和普通老百姓都知道,并令每一个学宫之中放一本,使将来的读书人,都来看具体内容”,而且还警告地方官员:“如果没有看到这本书,没执行皇上的旨意,一经查出 ,一定将该省学政及该县教官从重治罪。”

这透露出雍正一定要用自己的思想统一并强加给全国士民,甚至想延及后世。

《大义觉迷录》的主要内容就是:一是对吕留良夷夏大防言论作了全面批驳;二是对曾静所说雍正谋父逼母夺嫡自立一系列之事,逐条进行反驳。

就这样,雍正导演出一桩震惊全国的文字大狱,由于曾静、张熙在交待自己的谋反思想时,把责任全部推给了已故的吕留良,说自己“中吕留良之毒太深,所以不明是非,而发表不不当的言论,做出了大逆不道之事”,于是,将只是文字思想犯的吕留良,可怜的吕留良死后飞来横祸,被朝廷“剖棺戮尸”,并广为株连。


雍正自认为,书无论怎么毁,都不可能做到“彻底不被留传给天下后代人”。所以倒不如像把曾静当“反面教员”一样,把吕氏著作当成是“反面教材”, “来讨论其道德学问的真假”。这样,吕留良的著作除了未刊刻之《备忘录》《日记》、抄藏残稿、信札等外,都没有被焚烧查禁。




中国传统文化中“义”的真正含义?
仁义礼智”共同构筑了伦理道德的根本。孔子讲“义”,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但“义”的含义与精神主要还是孟子进行全面阐述的。孔子讲“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孟子讲“舍‘生’而取‘义’”,孔子的侧重点在“仁”,孟子则将“仁”与“义”广泛地联系起来,共同...

正统的春秋大义
而司马光于《册问王道》中谓:“王者受天命,临四海,上承天之序,下正人之统”。中国古代社会任何一个皇朝,要想取得统治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权威性,就必须证明皇朝的“天命”。再次,封禅典礼不仅是皇位正统和“大一统”所必须的文化表征,而且亦是大一统的文化要求。正统原义是“天统之正绪”。欧阳修曾谓:“正者...

《雍正王朝》是历史正剧吗
当然,更重要的不在于观念而在于事实。与历史上的其他“得国”不正者相比,雍正的特点在于他的“得国”不仅在后世常受谴责,而且在他在位时就有“流言”顶着严刑峻法而四处播散。为了平息指责,雍正挖空心思写了《大义觉迷录》一书以自辩,我们今天看到的电视剧就是以这本奇书中的雍正自道为基础而...

一生正直的孔子,为何要反对“大义灭亲”?
“大义”的确是存在的,但是我们作为人肯定是有感情的动物,对待自己的亲人是有不忍之心的,也就是心里会不忍让他去受苦,让他去承担认错的后果。这种不忍心是可以被理解的,并不算什么太十恶不赦的事情。孔子所要赞扬的,应该就是这一点“不忍心”。孔子对“大义灭亲”的看法,并不是什么自私的...

野史和正史有什么区别
第二条就是要正本清源。史书想要被列正史,其体例一定要有史书的体例,不是纪传体的标准就是编年体的标准。总而言之要写的有官方史书的样子,同时一般正史都是团队写作,不会出自一人之手,这样就保证了权威性,且追求所谓的微言大义春秋笔法往往以几个字来论褒贬。对于帝王有一定的袒护,所以往往被很多...

孔子的“正名”思想是什么?应该怎样理解这种“正名”思想?
孔子“正名”之说根源于师服之言,但其含义究竟为何,旧解林林总总,异说纷纭。在玲珑看来,论孔子“正名”的含义,当将《春秋》的褒贬正名大义,列入讨论范畴,其含义为“正名字”、“正名分”以及“辩是非、寓褒贬”。“正名字”...

为什么将《春秋》记事的笔法称为“微言大义”?
《春秋》虽然简短,却记载了准确的时间、地点、人物,从而赋与史官的口头讲述以信史价值,这已是史学发展上的巨大进步。然而由于《春秋》叙事过简,亦被后人讥为‘断烂朝报'。"以上的论述只是关于《春秋》的皮毛叙述而已,殊不知,《春秋》正因为简短,所以用词颇费斟酌。很"艺术"地体现了微言大义,...

名家对萧红的评论
就说讽刺小说《马伯乐》,以启蒙体现救亡,在当时的大队的“抗战文学”作品中,是明显的非主流,甚至是反潮流的。小说发表后,当时就有人站在“民族大义”的道德高地进行批评,可见作为一个作家的萧红的勇气。为什么要写《漂泊者萧红》?我想通过萧红,揭示“自由”的悲剧困境,彰显一种自由意识,无论在...

论语微言大义,请选择其中两条,写点评论或谈谈感受
是的,要想自己活得高质量,也得让周围的人活得高质量。只有双赢、平等才能赢来和平和幸福。让我们一起努力践行孔子所提倡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训条吧!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评论:孔子讲到为政的道理,始终认为个人的修养非常重要,任何一种制度,到底...

雍正极怕“祯”字,即使偏旁不同也得避忌改为“正”?
也就是说,落款人一项写的不是“胤禛”。为了不把事情搞大,雍正说弘素既已经死了,不必深究此事,只是要博尔多彻底清查他们手里还有没有其他类似的经文,就此拉倒。在雍正三年,天下人都已经知道雍正正在使用的名字叫胤禛,人们无论做什么事,包括作文、考试、取名、写字,都不敢直书这两个字。那几个和尚就是看到《...

西吉县17166909167: 雍正帝大兴文字狱的原因是什么?
亢详舒利: 康熙帝死后,他的第四个儿子胤稹即位,这就是清世宗,又称为雍正帝.在雍 正帝的... 附上曾静的口供,编成《大义觉迷录》. 雍正帝将该书颁发到全国各府州县学,命地...

西吉县17166909167: 雍正为何亲自编撰图书自曝家丑?
亢详舒利: 《大义觉迷录》全书四卷,内收雍正“上谕”十道,曾静口供四十七篇,张熙等口供二篇,后附曾静《归仁说》一篇.雍正原意是欲以宽赦曾静作一姿态,同时以君臣大义来觉悟不满于清廷之“迷惑”,以期天下人趋向“自新”.

西吉县17166909167: 雍正出了本什么书为自己辩解 -
亢详舒利: 《大义觉迷录》.雍正一辈子最大的一个败笔,后果就是越描越黑.他越解释,别人就越不信.

西吉县17166909167: 雍正皇帝为什么讨厌十四阿哥胤禵?兄弟俩有什么恩怨? -
亢详舒利: 因为德妃的原因,还有就是十四阿哥他是站在八阿哥那边的,跟雍正也不亲.十四阿哥从小就受德妃的宠爱,而四阿哥就没在德妃身边养着兄弟,二人没什么感情,后来十四阿哥还跟四阿哥争皇位.

西吉县17166909167: 关于《大义觉迷录》的简介 -
亢详舒利: 您好, 《大义觉迷录》是满清雍正帝所编著,全书共四卷,主张清朝的正统性和“华夷一家”,以期消弭汉人的夷夏之防.《大义觉迷录》的写作起因是汉人学者曾静、张熙受到吕留良华夷之辨思想的影响游说川陕总督岳钟琪反清失败被捕.雍正帝下令收录两年来关于此案的上谕,以及曾静口供和《归仁录》,合成《大义觉迷录》,对曾静等人指责他的十大罪状进行了一一辩解.雍正在书中宣称自己是圣君,鼓吹“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并强调“中国而夷狄也,则夷狄之;夷狄而中国也,则中国之”.

西吉县17166909167: 我想详细了解雍正拜托各位大神 -
亢详舒利: 清世宗雍正帝(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姓爱新觉罗,名胤禛,康熙帝第四子.生于康熙十六年,卒于雍正十三年,死后葬于清西陵中的泰陵.雍正母为康熙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民间...

西吉县17166909167: 密嫔似乎和老十四有染对吗?她住在哪个宫里? -
亢详舒利: 呃,这种传闻是出自哪儿呢?求出处,不管是正史、野史、小说、电视剧我都没见过啊.我印象中康熙后宫唯一有绯闻的就是和妃了,因为雍正即位后特意将没有生育的和妃晋为贵妃,还在尊封诏书中写了引人遐想的话,结果谣言满天飞,雍正迫不得已在《大义觉迷录》中为自己辩解.密嫔住哪个宫殿没有记载,因为她的长子十五阿哥胤禑是德妃抚养的,所以我认为应该是住德妃的永和宫,或附近延禧宫.另,一楼,勤嫔是镶黄旗,但是镶黄旗的包衣出身,勤嫔一家直到雍正末年才因为十七阿哥允礼而奉旨出包衣抬旗到镶黄旗满洲.不进位分是因为她出身低,又不是很受宠,只剩了一个儿子还不是特别健康受重视的那种,自然轮不到她晋位了.

西吉县17166909167: 《清史稿》《大义觉迷录》《康熙字典》在书店有卖的吗?大概多少钱? -
亢详舒利: 《康熙字典》新华书店有卖.具体多少钱不记得了.《清史稿》现有“五百三十六卷”,书店买不到,估计也不便宜.《大义觉迷录》是雍正为自己辩白而写的书,估计图书馆都不一定能找到,书店是不可能卖的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