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为什么对鲁庄公“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的回答给予充分肯定?

作者&投稿:锻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的意思~

意思是: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出处】《曹刿论战》——先秦:左丘明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译文】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扩展资料
1、《曹刿论战》创作背景
本篇选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曹刿论战》记载了发生在公元前684年,齐借口鲁国曾帮助公子纠争夺齐国君位,再次兴兵攻鲁,两军战于长勺。
2、《曹刿论战》鉴赏
重点写曹刿“论战”,而不是战争经过。并通过对话突出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将曹刿和鲁庄公作对比,突出了曹刿以上两个特点。虽然鲁庄公没有远见的才能,但是他能做到不耻下问,虚心的向曹刿请教。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这也是曹刿认为应战的根本条件。

一:在古代,对于侦查案件的人才少之又少,没有柯南,没有福尔摩斯,而那时包拯还没出生,就算包拯出生了,这么大的中国却只出了他这么个办案能手。所以想想当时没有如今的重案组,没有刑侦科,在那草菅人命的时期,杀人或犯法这种事情在办案时基本没有条件获取强有力的证据,说以只能靠统治者从情理方面来解决此类事件。顾曹刿对鲁庄公“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的回答给予充分肯定是出于那时的社会情况而定的!
二(以下属于个人YY):我想曹刿问了三个问题后,无论鲁庄公如何回答,他都会说这第三个问题“可以一战”,原因是古时做事讲究“事不过三”,三个问题后曹刿必然从了鲁庄公。在一个是他先前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有这样担心的他自然要找一个借口让他可以参战。所以他采取先抑后扬的方式来先二贬鲁庄公“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和“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再后扬他“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从而达到了树立自己神秘的形象和取得鲁庄公的信任。
而对于曹刿本人,深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他在作战过程中也处处小心,阻止了”鄙“事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shì)而望之,(刿)曰:“可矣。”遂逐齐师。” 的发生。 这种种迹象的表明他的担心促使了他必须出战。
综上所述:曹刿在社会背景,个人需求,国家安定的三个因素下,给予了鲁庄公第三个“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的肯定回答。而在此时,问题的内容以不关键,关键的是这是第三个问题!!!

因为曹刿认为:对于人民之间的纷争虽然不一定一一都能做到详细明察,却都能够本着实事求是,公平公正(必以情)的态度去处理。才是国家之大信,国家有大信才能够获得人民的真正拥护和热爱。


曹刿论战的翻译
曹刿论战一句一译如下:十年春,齐师伐我。翻译: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公将战,曹刿请见。翻译: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翻译: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位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

请讲讲曹刿与鲁庄公的故事
然而人们却忽略了这场战争中的另一人物鲁庄公姬同,往往认为这个物是不值得一提的。对此,我一直很有几分不平。试问:如果说当年不是他起用人才,曹刿的军事思想能得以实施,鲁国能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吗? 今日重读《曹刿论战》,对鲁庄公有五赞。一赞鲁庄公广开言路,使一介草民曹刿得以参与论...

曹刿认为鲁庄公可以一战的理由是?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认为鲁国可与齐国一战的原因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即鲁庄公对大小诉讼案件均能按照实情秉公办理这样百姓 就会忠诚 ...

曹论战刿原文翻译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论战刿翻译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

曹刿论战翻译
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应战。曹刿请求拜见。他的同乡说:“都是得高官厚禄的人,又为什么要参与呢?”曹刿说:“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缺少见识,不能深谋远虑。”于是上朝去拜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什么应战呢?”庄公说 :“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专有,...

曹刿论战的翻译
庄公正要下令追击,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前横木了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打了胜仗以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鲁刿答道:“打仗,要靠勇气。头通鼓能振作士兵们勇气,二通鼓时勇气减弱,到三通鼓时勇气已经消...

曹刿论战文言知识
2.公将战,曹刿请见。鲁庄公将要应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将:将要。3.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他的同乡说:“有居高位享厚禄的人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肉食者:“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间:参与。 谋:谋划。4.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说:“...

贾诩论战文言文答案
齐军大败。庄公正要下令追击,曹刿说:“还不行。” (说完就)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前横木了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以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鲁刿答道:“打仗,要靠勇气。 头通鼓能振作士兵们勇气,二通鼓时勇气减弱,到三通鼓时勇气已经消失了。敌...

曹刿论战中鲁庄公值得肯定的地方有哪些?
1、曹刿[guì],一作曹翙。生卒年不详,春秋时鲁国(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人,曹刿是周文王第六子曹叔振铎的后人,著名的军事理论家。鲁庄公十年,齐攻鲁,刿求见请取信于民后战,作战时随从指挥,大败齐师,一鼓作气之典出于此。2、鲁庄公(前706年―前662年),姬姓,名同,为春秋诸侯鲁...

海东地区19270565101: 曹刿论战中说鲁庄公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的 理由是(结合原文回答) -
俞沿丽思: 1、曹刿请见庄公,凭什么作战,庄公回答“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所不能察,必以情”.说明庄公为作战也做了准备. 2、原文简介 《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讲述了曹刿在...

海东地区19270565101: 曹刿认为鲁庄公可以一战的原因是什么 -
俞沿丽思: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二章》)在《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鲁庄公“可以一战”的理由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这与孟子的看法是一致的.

海东地区19270565101: 曹刿认为鲁庄公可以一战的理由是什么 -
俞沿丽思: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认为鲁国可与齐国一战的原因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即鲁庄公对大小诉讼案件均能按照实情秉公办理这样百姓 就会忠诚

海东地区19270565101: 曹刿论战 中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必要条件?这体现了曹刿 -
俞沿丽思:[答案]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作为君王的本职一事,曹刿是个有军事远见的人,他非常清楚作为战争的首要条件就是得民心,此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海东地区19270565101: 曹刿为什么赞同鲁庄公战前准备的第三个条件?简要分析,谢谢! -
俞沿丽思: 因为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体现了取信于民的思想,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原因之一.

海东地区19270565101: 关于曹刿论战的三个问题求解答1.根据原文回答问题: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必要条件?这体现了曹刿怎样的思想?2.曹... -
俞沿丽思:[答案] 1、强调人心向背是取决于战争胜负的首要条件,突出了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公将鼓之 公将驰之

海东地区19270565101: (《曹刿论战》)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
俞沿丽思:[答案] 因为得民心者,得天下.而忠于职守,是取信于民的关键,所以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取胜的先决条件.

海东地区19270565101: 如何看待曹刿对鲁庄公战前准备的评价?这评价可以用孟子中的那句话 -
俞沿丽思: 曹刿谒见鲁庄公,直接问“何以战”,抓住了作好战前政治准备这一决定胜败的关键问题.鲁庄公在曹刿的一再启发下,依次提出了贵族支持、鬼神保佑和察狱以情三个条件,曹刿否定了前两条,肯定了后一条.在曹刿看来,战争的胜负既不取决于贵族的支持,也不取决于神明的保佑,而是决定于“取信于民”.他认为察狱以情是“忠之属也”,“忠”是尽职于民,于是肯定“可以一战”.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海东地区19270565101: 在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鲁庄公可以一战的原因是什么 -
俞沿丽思: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海东地区19270565101: 《曹刿论战》中曹刿为什么同意鲁国与齐国开战
俞沿丽思: 因为鲁庄公说了一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只是一件为人民干的实事,有了民心,战争才能胜利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