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是如何失踪的?

作者&投稿:姜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建文帝是怎么失踪的~

隐居说。永乐二年(1404),何福之弟何禄,携子魁二、魁五与何福季子魁六,祖籍湘潭、原任左军都督顾成之孙顾兴国,战殁鄱阳湖的旗武将军齐成之子、千户齐兴(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宗族之始迁湘潭祖),护送建文帝朱允炆由江西抚州临川来湘潭,护送人的眷属亦在随行之列。朱允炆始藏银塘,先后移居县城东隅之金泥湾和西乡之碧泉,改姓名为何必华,字汝川,娶银塘四甲土著何氏何惠之长女为妻,终年87岁。 据湖北麻城龟山族谱记载何必华乃水部堂何姓二世祖,其后有何应瑞为明朝工部尚书,第二十三代孙何畅(有待考证)
  自焚说。据永乐年间《实录》和《明史稿》的记载,建文帝继位后,即用兵部尚书齐泰和大常卿黄子澄谋,定策削藩。领兵在外、身为燕王的朱棣立即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起兵南下,发起“靖难之役”。不到四年,燕王即挥师渡过长江,兵临南京城下,建文帝求和不允,只好死守,但是他的主帅李景隆却打开金川门迎燕王大军入城,满朝文武纷纷投降。建文帝眼看大势已去,不得已下令焚宫,顿时火光熊熊,建文帝携皇后马氏,跳入火中自焚,妃嫔侍从等,大都亦随其蹈火而死。燕王朱棣入宫后,清宫三日,搜查建文帝下落。宫内侍人都说建文帝已自焚,并从火堆里扒出一具烧焦的尸体证明之。燕王见到尸体,分不清男女,惨不忍睹。其继位称帝后,只得以天子“礼葬建文皇帝”。《明史·成祖本纪》及《明史·方孝儒传》均持此说。
  削发为僧说。清代名人吕安世和近人蔡东藩等则认为燕军破城后,建文帝无可奈何,遂想一死了之。此时少监王钺告诉他:你祖父临死时,给你留下一个铁箱子,让我在你大难临头时交给你。我一直把它秘密收藏在奉先殿内。群臣急忙把箱子抬来,打开一看,里边有三张度牒,就是做僧人的身份证,上面写好了建文帝等三个人的名字。还放着三件僧衣、一把剃头刀、白金十锭、遗书一封,书中写明:“建文帝从鬼门出,其它人从水关御沟走,傍晚在神乐观西房会集。”据此,建文帝三人剃了头,换上了憎衣,只带了九个人来到鬼门。鬼门在太平门内,是内城一扇小矮门。仅容一人出入,外通水道,建文帝弯着身子出了鬼门,其他八人随之出了鬼门后,就看见水道上停放着一只小船,船上站着一位僧人,僧人招呼他们上船,并向建文帝叩首称万岁,建文帝问他怎么知道我有难,僧人答道:“我叫王升,是神乐观住持,昨夜梦见你祖父朱元璋,他本是出家之人,叫我在此等候,接你入观为僧。”至此,建文帝似削发为僧,继承了祖业。
  此外,在《明史·姚广孝传》和《胡濙传》里记载:明成祖朱棣当了皇帝后,对建文帝自焚而死,也产生过怀疑,也有人告诉他那具烧焦的尸体是马皇后的,建文帝削发为僧外逃了。他就把建文帝的主录僧溥洽抓了起来关进监狱长达十余年,逼他供出建文帝下落。并派郑和下西洋“欲寻踪迹”,派户科都给事中胡濙遍行郡、乡、邑长达16年,搜寻建文帝下落,一直到朱棣死前一年的一个晚上,他已睡下了,但听说胡濙回来了,急忙穿上衣服,在卧室单独召见。胡濙访得建文帝离开紫禁宫后,削发为僧,既没有去神乐观,也没有去西南、东南周游避难,而是被僧司溥洽所救,一直藏在江苏吴县普洛寺内,此后一心为僧,无复国之意。近年徐作生也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和实地考察后,指出:永乐二十一年(1423),建文帝死于江苏吴县穹窿山,终年46岁,葬于皇驾庵后的小山坡上。
  也有人指出,建文帝自焚身亡是历史真实,因为当时燕军兵临城下,把紫禁宫团团围住,建文帝想逃也来不及了,更何况经考查也无鬼门、御沟逃路。建文帝也深知他的四叔是个贪权无厌、残暴无情的武夫,落在他手里决无好下场,不如以死了之为上策。燕王朱棣也绝不会让建文帝活下去,否则,他就不能当皇帝。朱棣为了不留下“杀侄夺位”之臭名,故意苦心寻找建文帝下落,留下了历史疑案,这可能是朱棣的用心之机。   综上,朱棣在即位后,下令搜寻建文帝,这是历史事实。但他的真实用心及建文帝的真正下落,至今仍是一个未揭开的历史之谜。   有的学者认为,朱允炆并没有死,而是走了后门,到了山中去做了和尚,红崖天书就是他写下的

  建文帝的结局到底怎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成为明史第一谜案。因为建文帝在太祖严苛统治之后,力行宽政,所以他的遭遇引起了无数人的同情,他的下落就格外引人好奇,在各 种野史、戏剧里可以看到人们无尽的猜测和。


  自焚说。


  《太宗实录》中记载,燕王进入金川门后,建文帝也想出来迎接燕王,然而又自叹道:“我何面目相见耶!”于是与皇后一起闭宫自焚。朱棣看到宫中火起,急忙命人前来抢救,可惜没有来得及。从灰烬中找到建文帝烧焦的尸体,燕王朱棣不胜悲戚,抚尸痛哭,说他只是前来帮助皇帝学善,你又何必自寻死路呢?事后,朱棣备礼以葬建文帝,遣官致祭, 辍朝三日。近人孟森等学者持建文帝自焚说。


  出亡说


  《太宗实录》的可靠性为人们所质疑,因为朱棣就曾经三次修改《太祖实录》,目的就是要美化自己,为自己夺取皇位寻找冠冕堂皇的理由。《太宗实录》所记的建文帝自焚事,就有很多人持怀疑的态度。由于永乐朝的政治高压、文网严密,对建文帝出亡之事没有留下记载。天顺、正德朝之后,严峻的政治环境有所好转,关于建文帝出亡说的史料开始多起来。我“天子”玺(白石) 们发现,越是早的史料越是含糊,越是晚的史料越是具体。万历二年十月,12岁的神宗曾向张居正问及建文帝下落一事,张居正回答:“国史不载此事,但先朝故者相传,言建文皇帝当靖难师入城,即削发披缁,从间道走出,后云游四方,人无知者。”可见首辅张居正也倾向于建文帝出亡之说。值得注意的是,民间传闻已经入天子耳中,而且这时谈论建文帝出亡已经不再是禁忌话题。关于建文帝出亡一事,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中的记载最具有代表性。他认为建文帝并为自焚,而是在大臣的保护下由密道逃出南京。

  建文四年夏六月乙丑,帝知金川门失守,长吁,东西走,欲自杀。翰林院编修程济曰:“不如出亡。”少监王钺跪进曰:“昔高帝升遐时,有遗箧(qiè),曰:‘临大难,当发。’ 谨收藏奉先殿之左。”群臣齐言:“急出之!”俄而舁(yú)一红箧至,四围俱固以铁,二锁亦灌铁。帝见而大恸,急命举火焚大内,皇后马氏赴火死。程济碎箧,得度牒三张,一名应文,一名应能,一名应贤。袈裟、帽、鞋、剃刀俱备,白金十锭。朱书箧内:“应文从鬼门出,余从水关御沟而行,薄暮,会于神乐观之西房。”帝曰:“数也!”程济为帝祝发。吴王教授杨应能愿祝发随亡,监察御史叶希贤毅然曰:“臣名贤,应贤无疑。”亦祝发。各易衣披牒。在殿凡五六十人,痛哭仆地,俱矢随亡,帝曰:“多人不能无生得失,有等任事著名,势必穷诘;有等妻子在任,心必萦系,宜各从便。”御史曾凤韶曰:“愿即以死报陛下!”帝麾诸臣,大恸,引去若干人。九人从帝至鬼门,而一舟舣(yǐ)岸,为神乐观道士王升,见帝,叩头称万岁,曰:“臣固知陛下之来也。畴昔高皇帝见梦,令臣至此耳! ”乃乘舟至太平门,升导至观,已薄暮矣。俄而杨应能、叶希贤等十三人同至。
  上面这段文字的真实性的确让人有所怀疑,可谷应泰偏偏讲得栩栩如生,真是令人真假难辨。建文帝到底是自焚而死呢,还是由密道逃离南京?史学家对此各持一说,尚无定论。当年清朝编修《明史》之时,明史馆中诸史臣即对此意见不一。撰写《明史·恭闵帝本纪》的徐嘉炎认为建文帝未死于火,而是逊国外逃。而同在明史馆的著名学者朱彝尊则相信《明实录》的记载,认为建文帝已死于火。于是,正如我们所见,《明史·恭闵帝本纪》便有如下的表述:“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看来当时谁也拿不出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只好选择这 种折中的意见。 现在,随着对建文帝出亡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史料掌握的不断增多,相信建文帝未自焚而是出亡的人渐多。那么,明成祖朱棣礼葬的是建文帝吗?有人认为当时下葬的并不是建文帝而很可能是马皇后。朱棣在废墟中找到的尸身面目全非,难以分辨真伪。而且,史料没有发现安葬马皇后的记载。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在明朝中后期竟然没有人知道建文帝葬于何处,可见当时的人也都不认为真的安葬过建文帝,因此不用祭奠扫墓,时间久远就变得无人知晓了。其实,朱棣本人也可能知道礼葬的并不是建文帝本人,但这并不影响举行礼葬仪式,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遮蔽天下人耳目,才可以名正言顺地坐上皇帝的宝座。

  另外的一个疑点就是城破时没有发现建文帝的长子。当时建文帝有两个皇子:长子朱文奎, 7岁,次子朱文圭,2岁。朱文圭,史称建庶人,被成祖幽禁在广安宫,直到英宗天顺年间才被放出来,当时已经57岁了。由于一直被关在宫内,出来时连牛马都分辨不清。然而作为建文帝长子的朱文奎却一直下落不明,《明史》中说“燕师入,七岁矣,莫知所终”。既然朱文奎可以逃脱,没有理由相信建文帝不能出亡。而且,所谓的“靖难之役”长达4年,并非朝夕之间,建文帝有充分的时间准备。朱棣进入南京时,江南、西北、西南、东南等大部分还都不在朱棣的控制之下,建文帝有能力组织有效的反攻。

  那么,既然建文帝有可能逊国出亡,他又去了哪里呢?综合各种资料,有如下几种说法。

  逊国为僧,云游四方 正如《明史纪事本末》记载,建文帝从南京逃出后,带着杨应能、叶希贤、程济两比丘一道,隐名易服,云游天下。学者根据地方志、遗迹、遗址等资料考证,认为建文帝曾流亡于云南、贵州、四川、湖北、江浙、广东等地,《明史纪事本末》说他为逃脱追捕,“西游重庆,东到天台,转入祥符,侨居西粤,中间结庵于白龙,题诗于罗永,两入荆楚之乡,三幸史彬之第”。 西南数省,留有很多有关建文帝的遗址和传说。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记》中记载有建文帝曾在贵州白云山修行时遗留的遗迹:“有巨杉二株,爽立磴(dènɡ)旁,大合三人抱;西一株为火伤其顶,乃建文君所手植也。再折而西半里,为白云寺,则建文君所开山也;前后架阁两重。有泉一坎,在后阁前槛下,是为‘跪勺泉’。下北通阁下石窍,不盈不涸,取者必伏而勺,故名曰‘跪’,乃神龙所供建文君者。中通龙潭,时有金鲤出没云。由阁西再北上半里,为流米洞。洞悬山顶危崖间,其门南向,深仅丈余,后有石龛,可旁为榻。其右有 ###,为米所从出流以供帝者,而今无矣。左有峡高迸,而上透明窗,中架横板,犹云建文帝所遗者,皆神其迹者所托也。洞前凭临诸峰,翠浪千层,环拥回伏,远近皆出足下。洞左构阁,祀建文帝遗像(阁名‘潜龙胜迹’,像昔在佛阁,今移置此)乃巡方使胡平运所建,前瞰遥山,右翼米洞,而不掩洞门,其后即山之绝顶。” 一些书中还记载有建文帝的诗文,虽然无法判断是否是后人假托,但还是有些符合建文帝身份的。下面这首诗据说是建文帝避难贵州金竺(今贵州广顺)时所作: 风尘一夕忽南侵,天命潜移四海心。 凤返丹山红日远,龙归沧海碧云深。 紫微有象星还拱,玉漏无声水自沉。遥想禁城今夜月,六宫犹望翠华临。

  朱棣做了皇帝以后,对于建文帝出亡也是将信将疑,又听说了很多传言,于是派户科给事中胡分巡全国。《明史·胡传》载“惠帝之崩于火,或言遁去,诸旧臣多从者,帝(指成祖)疑之。(永乐)五年遣颁御制诸书,并访仙人张邋遢,遍行天下州郡乡邑,隐察建文帝安在,以故在外最久。”朱棣是让胡以颁布御制诸书和访寻张邋遢的名义探寻建文帝的下落,前后长达16年之久。这里所说的张邋遢,就是小说中经常出现的张三丰。他是个奇人,不修边幅,飘忽不定,据说能一日千里。成祖对胡侦缉建文帝的事情非常重视,不允许他为母“丁忧”的请求(官员父母逝世,应守孝三年,称为丁忧)。永乐二十一年,胡匆忙赶回北京,恰巧成祖北征驻军宣府。胡赶到宣府时成祖已经休息,听说胡回来后马上接见,二人一直谈到四更。《明史》中说:“先未至,传言建文蹈海去,帝分遣内臣郑和数辈浮海下西洋,至是疑始释。”看来胡是打听到了建文的确切消息,似乎事隔多年建文帝已经没有重夺帝位的想法了,成祖朱棣由此放心,不在究问建文帝踪迹。
  漂洋出海,不知所终 有传言建文帝泛舟出海,去了南洋,并在某个小岛上过着自食其力的恬然隐居生活。当时中国去往南洋的人很多,据说张士诚失败后,他的一些部下就逃往南洋,拓荒移民。近人有人考证建文帝避难泉州开元寺,并在开元寺扬帆出海,最终隐居印尼苏门答腊岛东海岸,然而没有更多的证据,仅仅是猜测而已。 南京鸡鸣寺成祖朱棣担心建文帝纠集当地的中国人,或者是以宗主的身份号召南洋诸国兴兵,因此很不放心,特意派遣郑和数下西洋,一为宣扬国威,一为踪迹建文帝。据《明史》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在郑和的船队里,还有一部分是锦衣卫,专门负责侦缉,至于是否探知建文帝踪迹,就不得而知了。 北京西山说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和郑晓《吾学篇》中,记载有正统七年,建文帝因年纪已老,就到广西思恩州官府,自称是建文帝。当地官员急忙上报朝廷,将其送至京师。朝廷派老宦官吴亮前去辨认。建文帝一见到他就叫出了他的名字,吴亮否认。建文帝又说当年他进膳时,扔一片鹅肉到地上,吴亮像狗一样趴下去吃掉。吴亮听后伏地大哭,回去后就上吊死了。建文帝被迎入西内,老死于宫中,葬于西山,不封不树。 其实这是谣言,不过还是有一定根据的。《英宗实录》载正统五年十一月,有个僧人从云南到广西,自称是建文帝,年九十余。当地官员将其遣送到京师,大臣们怀疑他是假冒的。经过究问,他承认本名叫杨行祥,河南人,洪武十七年为僧,受到别人的蛊惑才假冒建文帝的。于是英宗将其押入大牢,过了4个月就死在狱中了,同谋的12名僧人被发配到辽东守边。

  江苏吴县说 《文汇报》的记者徐作生亲自到江苏吴县去考察,发现了建文帝出亡时遗留下的一些遗迹、遗物,并结合文献资料,认为建文帝当年藏于吴县普济寺内,不多久姚广孝归隐禅寺,在姚广孝的监护下,建文帝隐藏于穹窿山皇驾庵,直到1423年病殒于此,葬于庵后山 坡上。这也自成一说。

  四川望京寺说 有人则认为建文帝在四川平昌佛罗寺躲藏过,并病逝于此,葬于寺后山坡上。建文帝之所以选择佛罗寺,是喜欢这里偏僻难寻,不容易被发现。因他常常面向京城的方向 暗自哭泣,后人就把佛罗寺改称望京寺。

  另外,近几年有人自称建文帝后人,献出《让氏家谱》,称建文帝通过地道逃离南京,假扮僧道,云游各地,后隐居于武昌,死后就葬在武昌洪山。当然,这一说法还有待于进一步的 验证。

  对建文帝出亡谜案的解释、传说、附会决不是上面列出的几种,有许多凄美的故事在许多书籍、口头上流传开来,而且也必将流传下去。当然,建文帝的结局到底怎样,谁也没有确凿的证据,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难以解开的谜团.

据说是朱棣打到南京,建文帝想起朱元璋给他的盒子,并对他说有危险就打开它,结果朱元璋让他做和尚,里面有做和尚必备的东西,还有一种说法是他挖地道逃走了,也有一种说法说他乘船到欧洲了。 本人所说的内容来自本人看过的一部纪录片。 文化中国之永乐大帝朱棣


传国玉玺从隋唐后消失了一千六百余年,它究竟去了哪里?
1. 隋文帝在统一天下后,自陈后主处获得了传说中的传国玉玺。2. 隋炀帝在位时,携带玉玺南巡至扬州,却遭遇江都之变,玉玺落入宇文化及之手。3. 宇文化及败亡后,隋朝亦告覆灭,萧皇后与皇孙杨政道携带玉玺逃往漠北突厥。4. 贞观四年,唐太宗李靖击败突厥,萧皇后与杨政道返回中原,传国玉玺随之...

传国之玺是怎样失踪的呢?
后玺归刘秀,到汉文帝时传国玺失踪。不久,“十八路诸侯讨董卓”,长沙太宁孙坚得玉玺玉玺方圆四寸,上镌五龙交纽,旁缺一角,以黄金镶补,下有篆文:“受命于天,并既寿永昌”。三国鼎峙,玺属魏,后传晋,最后落入唐高祖李渊之手,从此,玺改称为“宝”。传国玺从发现和氏璧始,传至唐末,计...

王羲之的命运是如何?
倘若如今人之所谓失踪,当时不封赠,以后知其死,�也� 当有赠官,而文献资料都只记其最后的官职淮南内史。《晋书》不为他立传,似乎由 于司马睿有意隐讳其事,或《王氏谱》中消去了有关素材,甚至羲之《誓墓文》中也 未说父亲因何而死,死于何时,因此成为疑案。)。从此,东晋王朝一切大事件中, 他再也没有...

北魏哪个皇帝失踪?
献文帝(拓跋弘)献文帝,名拓跋弘(公元454—476年),文成帝长子,文成帝病死后继位,在位6年,为冯太后毒死,终年23岁,葬于金陵。孝文帝(元 宏)孝文帝,名元宏(公元467—499年),献文帝长子,献文帝在位时就禅位给他,从此他开始改为汉姓,在位29年,于南征途中病死,终年33岁,葬于长陵。宣...

辛追传奇的剧情简介
公元前202年,16岁的辛追还是个美丽多情的湘女。就在她嫁到江夏王府的那天,就遇到韩信大军的围城。江夏王宁死不降命全家切腹自尽。热爱生命的辛追,就在韩信百万围城大军的重重包围下,独身一人毅然打开城门,走到这个不可一世的汉军大将韩信面前质问他:你为什么要在一个女人出嫁那天却让她死。韩信面对...

传国玉玺从隋唐后消失了一千六百余年,它究竟去了哪里?
隋文帝统一后,从陈后主手中得到了传说中的传国玺。隋炀帝时期,他带着玉玺南下扬州,却在江都遭到了缢弑,玺物落入宇文化及之手。宇文化及败亡后,隋朝也随之灭亡,萧后与皇孙政道带着传国玺逃往漠北突厥。贞观四年,李靖领军攻打突厥,同年,萧后和政道回归中原,传国玺被李唐所收。太宗皇帝对此大...

豫州鼎落入泗水预示着
豫州鼎落入泗水预示着:天下王权只是现在由秦国掌握,最后会被泗水相关的人给终结。汉高祖刘邦就是泗水亭亭长,也是灭掉秦国最后的胜利者。所以这个豫州鼎落入泗水象征着秦国皇权始终不稳,而且会在泗水这个地方出问题哦。space 豫州鼎落入泗水预示着什么 豫州鼎落入泗水象征什么 在期待中,《大秦帝国》...

这些搞笑短语看后何止是惊呆了
文帝前元十四年冬,老上单于亲率14万大军入北地郡,进占朝那、萧关、彭阳,烧毁中宫,前锋直抵雍县、甘泉,距长安仅200里,直接威胁西汉王朝的统治中心。文帝得报,立即命中尉周谷、郎中令张武为将军,发车千乘,骑十万,屯驻长安附近,防卫京师;又拜昌侯卢卿为上郡将军,宁侯魏遫为北地将军,隆虑侯周灶为陇西将军,东阳...

南北朝时期的柔然公主,她的结局怎么样?
一、郁久闾:难产而亡 郁久闾是当时柔然国统治者阿那瓌十分疼惜的爱女,自持于柔然强大,也有意与中原交好,于是他决定接受与西魏的联姻。不过却是执意要将爱女嫁给西魏文帝元宝炬,并且要求也要同时求娶一位西魏公主。元宝炬当时已有原配,而且育有一位爱女,他自然是不愿舍弃爱妻和爱女。后来元宝炬迫于...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皇后出家为尼
陈帝国有八位后妃,其中被杀者1人:后主陈叔宝妻贵妃张丽华;失踪者1人:陈叔宝妻沈皇后。 北魏帝国有后妃29人,其中被杀者9人:道武帝拓跋珪妻宣穆皇后刘氏、贺夫人、文成帝拓跋浚妻元皇后李氏、献文帝拓跋弘妻李夫人、孝文帝元宏妻贞皇后林氏、幽皇后冯润、宣武帝元恪妻灵皇后胡氏、文帝元宝矩妻文皇后乙弗氏、第...

若尔盖县17511142019: 关于建文帝消失的所有说法 -
佼晓胶体: 一为死于火灾; 二为建文帝先逃到云贵地区,后来又辗转到了南洋一带,直到现在,云南大理仍有人以惠帝(建文帝)为鼻祖; 三为逃往海外,有说郑和下西洋就是为了寻找建文帝. 当然,三种说法都没有确实的证据.

若尔盖县17511142019: 建文帝的失踪引发了什么呢?
佼晓胶体: 然而建文帝却在战乱之中失踪,为此朱棣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搜寻活动

若尔盖县17511142019: 明朝建文帝朱允炆究竟失踪到哪里去了?求正解! -
佼晓胶体: 我们老师说是这个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神秘失踪人,老师说可能是他把自己的名姓隐埋起来,他的叔叔朱棣就找不到他了,可能是吧.

若尔盖县17511142019: 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朱允文去哪了?怎么死的啊? -
佼晓胶体: 据史料记载:建文帝失踪有四种说法: 一、就是被大火烧死在宫中. 二、逃出宫后,四处云游. 三、再就是建文帝在朱棣亲政之时,被朱棣抓住秘密的软禁在宫中.而朱棣对外宣布建文帝死了,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拉拢建文的余党(个人观点). 四、一直被建文帝的余党秘密的养在家中(此观点本人认为可信度较底). 这四种民间传说的下落,专家一直在考察,但是至今未查出真正原因!

若尔盖县17511142019: 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建文帝失踪了么?去哪了?怎么死的? -
佼晓胶体: 对这个问题历史上一直存在着很多的说法.有的说是被烧死在宫中的.有的说去当了和尚在某个地方...从说纷纭!*^^*

若尔盖县17511142019: 建文帝当时是烧死了还是逃跑了 -
佼晓胶体: 据说是逃跑了

若尔盖县17511142019: 朱允文是怎么死的
佼晓胶体: 600多年前,明太祖朱元璋嫡孙——建文皇帝朱允炆因在燕王朱棣谋夺帝位的“靖难之役”中不知所踪.从此,关于建文帝的下落众说纷纭,猜测不断,这一史实也被史学家称为“明史第一谜案公元1402年,一位登基仅四年的“建文皇帝”,已经走到了生命尽头.他那个一心想篡位的叔父燕王朱棣已经兵临城下.建文作为皇帝平静地发布了他最后一个撕心裂肺的决定:火烧王宫.对于他的死: 一、死于皇宫的大火之中; 二、传说在皇宫失陷前,扮成和尚,从宫中的地道中逃走,藏于民间,甚至有传说逃亡海外,在东南亚一带,后来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之一,就是寻找失踪的朱允汶.

若尔盖县17511142019: 关于建文帝生死之谜有哪些说法?
佼晓胶体: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因皇太子朱标于洪武二十五年( 1392年)先他而死,乃由皇太孙 朱允坟即位,即建文帝.然而,在建文帝刚即位不久,燕王朱棣便于建文元年...

若尔盖县17511142019: 建文帝朱允文是怎样驾崩的?
佼晓胶体: 建文帝在1402年靖难之役他的叔叔朱棣获得胜利后就不知所终,不过大部分人认为他并没有太那次事故中死去,因为并没能寻找到他的尸体,所以建文帝的死亡时间并不能确定.

若尔盖县17511142019: 千古未解之谜:建文帝到底去了哪里? -
佼晓胶体: 建文帝朱允炆,和明成祖朱棣,其恩恩怨怨一直为史学家们所津津乐道.关于他们叔侄的前尘往事,著名学者毛佩琦(《明朝十七帝》)和草根名人“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都曾经...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