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国临终前让儿子不要投降清朝,儿子怎么没遵守?

作者&投稿:东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清朝在平定江南之后,继续向西南进军。

此时西南地区由一支抗清的队伍,使清军非常的头疼,就是李定国率领的明军。

在清朝攻打四川时候,张献忠率领大西军抵抗,虽然张献忠经营农民军几十年,但是此时清军是攻无不克,战斗力非常强大,因此大西军很快被清军击败,张献忠也在一次战争中阵亡。

李定国原本是农民起义军张献忠的部下,在张献忠遇害之后,李定国与孙可望等人,决定联合明军,率领大西军参与的部队,加入了明朝。

共同抗击清朝,掀起了轰轰烈烈西南抗清运动。


长河东流李明饰演李定国



笔者认为,虽然李定国与明朝是敌人,但是当清朝侵占中原与江南之后,汉民族政权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李定国等人决定放弃前嫌,与明朝联合,体现了李定国的强烈爱国情怀,也体现了他的大局观,诚然李定国是中华好男儿。

此时,明朝很多将领,例如左良玉等人纷纷投降清朝,而李定国选择与清朝奋战到底,这展现了他不服输的民族气节。

此时明朝已经完全偏安一隅,中原等广大土地,已经被清军占领。清军首先采取招降的策略,当然被李定国断然拒绝。

李定国湖南、广西以及四川南部地区,多次击败清军,这使得清军南侵以来遭遇到前所未有的重创,因为,李定国不仅非常忠诚,而且军事能力同样是出类拔萃的。

要知道明朝几十年与清军对抗,很少有胜利。


图:李定国剧照

两厥名王,威镇西南


虽然,清军多次被李定国击败,但是毕竟人家有心理优势,因为清军取得了太多的胜利。

孔有德率领清军向西南进攻,李定国选择暂且撤退战术,以麻痹清军。

孔有德不知道这是计策,因此盲目的追击,并占领了桂林。

当孔有德欣赏美好的桂林上水的时候,李定国已经悄无声息的将孔有德团团围住,孔有德意识到危险时候,为时已晚。

李定国看到了战机,命令士兵四面出击,骄傲的孔有德陷入四面楚歌与八面埋伏的境地。

最终孔有德自杀,清军全军覆没,损失四万多人,这也是清军向西南进军以来损失最大的一次。


图:李定国剧照(来源于网络配图)

笔者认为,李定国之所以能够率领大军取得了桂林之战胜利。

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麻痹敌人,清军在长期战争中,已经形成了屡战屡胜的固态的心理优势,当李定国选择战略撤退的时候,清军还认为明军是畏惧自己,因此不顾一切的选择盲目的追击,结果陷入了李定国早已经设计的天罗地网中;

二是李定国能够鼓舞士气,在明史之中,记载李定国能够与自己士兵同甘共苦,因此士兵都愿意为他卖命,这样的部队才具有战斗力。

联想起明朝将领骄横,对士兵非常的苛刻,如果明朝的将领能够如同李定国一样对待自己的士兵,那么也不会落到屡战屡败的境地,毕竟在武器上,明军占据优势。

三是李定国的出色的战术,他知道如果与孔有德直接对抗即使获得了胜利,损失也是非常的惨重的,因为李定国决定采用诱敌深入的侦测,借助于清朝的将领目中无人,然后再团团包围清军,最后完成了全歼对手。


图:清军将领剧照



孔有德殒命沙场之后,使得清朝非常的震惊。

全军覆没,在清朝历史上还是首次。

清朝不甘心失败,由亲王爱新觉罗尼堪亲自率领3万八旗军进攻西南,要知道在东北地区,清军往往死伤几十人,就歼灭明军数千人,战斗力非常强大,而八旗军就是清朝起家的本钱。

当然尼堪此次出征,目的就是一举歼灭李定国的明军。

但是,李定国并不是无能的明军将领。尼堪来到衡阳,击败了李定国的前锋部队,李定国选择撤退。

虽然有孔有德前车之鉴,但是尼堪还是自大的认为,明朝根本就是不堪一击。

结果尼堪有被李定国诱敌深入了,尼堪以及3万八旗军被全歼,这使得清朝朝野大惊,清朝自从起兵以来,从来没有遭遇到如此的惨败。


图:李定国剧照



笔者认为,李定国之所以能够打败表面上不可战胜八旗军的原因,一是由于士兵作战勇敢,使得八旗军遭遇前所未有的抵抗,意志崩溃。

二是李定国指挥有方,使得清军中计;三是广大的明军爱国的情怀,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

李定国两厥名王,使得清军胆寒,也暂时的消除了清军对西南的威胁。

孤立无援,回天无力


在取得桂林、衡阳大捷之后,李定国原本想要与郑成功共同攻击南京,但是此时郑成功将重点放在了台湾上,因此这个策略以失败而告终。李定国率领自己士兵,从广西出发,一路东进,相继攻占了两广多个城镇。

但是在攻打广东时候,陷入了清军30万大军的包围,李定国率领大军击毙敌人数万,自己伤亡也非常巨大。

清军援军不断的支援广州,而此时明军发生了内讧,李定国只好选择撤退,在东征过程中,李定国的明军损失大半,自此失去了清军抗衡的能力。


图:李定国抗清连环画




笔者认为,虽然李定国是非常出色的将领,能够斩杀清军多名大将。

但是此时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被清军所占领,而李定国率领的明军,力量毕竟弱小,虽然李定国具有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但是在现实目前,李定国仍然不得不面临着回天乏力的局面。

李定国看着遍地牺牲的明军,泪水止不住往下流,自己虽然复出一切,但是也难以改变战争结局。

广州之战失败后,李定国向广州城瞥了最后一眼,似乎要告诉世人,自己还要打回来,但是从此之后他再也没有踏上这片土地。


图:李定国抗清连环画


血战磨盘,英雄作古


在东征失败之后,李定国率领的明军仅仅有万余人,而此时明军源源不断的增援,在敌我实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李定国不得不一再选择撤退。

吴三桂等人率领清军数十万人,进攻云南。此时李定国再次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试图全歼吴三桂一军,但是被叛徒出卖。

埋伏被清军发现,在关键时刻,李定国决定与清军精锐决战,明军只有4000多人,而清军达到30000多人,尽管双方实力差距是非常大的,但是李定国指挥明军与敌人硬抗。

在磨盘山中,双方进行了一上午的厮杀,战场终于安静下来,双方死伤都是非常惨重。因为敌强我弱,所以李定国不得不率领明军撤出战场。

对于胜利的清军来讲,没有一丝一毫的喜悦。在这场战争中,明军阵亡4000人,其中有2000人被清军炮击杀伤,即使炮击使得明军伤亡三分之一,但是明军依旧给予清军带来了1万人杀伤。

虽然清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是参加本场战役的主将却受到惩罚,原因就是士兵伤亡太大。


图:李定国抗清连环画



这是李定国的最后一战,也是明朝抗击清朝的最后一战。

后来李定国在得知明朝皇帝被吴三桂害死之后,吐血而亡,在死后告诉自己部下,宁愿饿死在荒野,也绝不投降清朝。



1662年,李定国所部只剩五六千兵马,驻扎在九龙江一带(澜沧江流经西双版纳河段)。

清朝


恶劣的气候、低迷的士气让这支以陕西人为主的残兵迷失在人烟稀少的边境,粮食药物供给不足,将近一半将士病死。



绝境之下,李定国仍然鼓舞各地抗清势力奋起抵抗,同时派使者前往暹罗求援,并向缅甸打探南明最后一个皇帝永历帝朱由榔的下落。



直到永历帝被杀的噩耗传来,李定国自知回天乏术,不禁捶胸大哭,悲痛欲绝,数日之后就染上重病。



临终前,李定国撰写表文,焚告上天:“如果大数已尽,乞赐定国一人早死,无害此军民。”并对部下们说:“宁死荒外,勿降也!”


清朝

一代名将,历经三十余年的戎马生涯,徒留一曲壮志未酬的悲歌。



▲李定国听闻永历帝噩耗。



清军曾经两次夺走李定国所守护的一切。


清朝

第一次是在1647年,张献忠的大西军与豪格所率领的清军在西充凤凰山对垒。两军交战时,张献忠为清军暗箭所伤,阵前殒命。


张献忠是李定国的老领导,也是他的养父。



李定国本没有家,从10岁那年起,军营就是他的“家”。



▲张献忠。



崇祯三年(1630年),陕西一带饿殍遍野,饥馑相望,各地农民起义渐成燎原之势,敲响大明的丧钟。


年仅10岁的李定国,在这片遍布天灾人祸的土地上挣扎求生。出生于贫苦农家的他无依无靠,唯有吃草根树皮充饥,正在那时,张献忠率军路过。


张献忠见李定国相貌不凡,聪明伶俐,便将他带到军营,抚养其长大。

和李定国同吃一锅饭的还有孙可望、刘文秀和艾能奇三人,他们都被张献忠收为养子,日后成长为大西军的“四将军”,为张献忠征战四方。


其中,李定国有勇有谋,战功卓著,被誉为“万人敌”,是大西军中的顶级流量,威名远扬。



李定国是南明永历政权的抗清名将,他出身贫苦家庭,张献忠起义后,将李定国收为养子。李定国骁勇善战,深受养父张献忠器重,养父去世后,他就归顺了南明政权。李定国可以说是清军的克星,他曾逼得定南王孔有德自杀,又设伏军,将清朝亲王尼堪斩杀,令清军全军覆没。李定国对永历帝忠心耿耿,公元1662年,李定国接到永历帝被吴三桂杀害的消息,刚刚过了42岁生日的他,悲伤到一病不起。李定国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仍然不忘自身的骨气,叮嘱儿子和部下,即使死在荒郊野外,也千万不能投降清朝。

当初张献忠去世,大西军归顺了南明,分别由孙可望、刘文秀和李定国三人统领。孙可望率先投降清朝,其部下先是跟了李定国,可是后来仍然归顺清朝,并煽风点火带走李定国部分军队。而刘文秀死后,他的儿子也投降了清朝。也就是说,到了最后,只有李定国的军队,还在坚持抗清。可是等他去世,众人害死靳统武后,他的军队也没什么人了。在这种情况下,李嗣兴也无能力扭转局势,于是也只有选择投降。当时虽然李嗣兴决定投降清朝,但军队中还是有部分人,是坚持效忠李定国的,所以他们并不愿意投降,表示要遵守李定国的临终遗愿。

投降清廷的就是次子李嗣兴,皇帝和主将先后去世,余部留在了异国他乡,前途渺茫加上思乡心切,不断有部将叛逃,随后不久李嗣兴和家眷及部下1000余人也归降了清朝。李嗣兴先是被授予都统,康熙二十六年升任陕西宁夏总兵官,康熙三十年病逝。对于李嗣兴的投降我认为没必要过多指责,按照当时的情形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宁死不降”,论气节,忠义能如李定国的又有几人,而李嗣兴只是做了一个大多数人会做的选择,换句话说他也尽力了。



李定国是南明永历政权的抗清名将,他出身贫苦家庭,张献忠起义后,将李定国收为养子。

李定国骁勇善战,深受养父张献忠器重,养父去世后,他就归顺了南明政权。

李定国可以说是清军的克星,他曾逼得定南王孔有德自杀,又设伏军,将清朝亲王尼堪斩杀,令清军全军覆没。

李定国对永历帝忠心耿耿,公元1662年,李定国接到永历帝被吴三桂杀害的消息,刚刚过了42岁生日的他,悲伤到一病不起。

不久,李定国病逝。长期以来,云南人一直将李定国,视为“滇中脊梁”。晚清时期的云南籍革命党人,均以李定国为榜样,章炳麟还说过:

“愿吾滇人,毋忘李定国!”

李定国虽然掌握着兵权,但他十分尊重永历帝,而且给永历帝的钱粮也颇为丰富,更是从未想过要背叛南明。由于他的长子早前被清兵所杀,所以在李定国临终前,将军队交给次子李嗣兴。

但李嗣兴年纪较轻,李定国还不是特别放心,便又将儿子托孤于部将靳统武。

最后,李定国还不忘叮嘱儿子及部下:

“宁死荒徼,无降也!”

李定国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仍然不忘自身的骨气,叮嘱儿子和部下,即使死在荒郊野外,也千万不能投降清朝。但是最后,儿子李嗣兴却没有遵守李定国的叮嘱,仍然选择投降了清朝,他为何要违逆父亲遗言呢?

其实很简单,李定国在的时候,自然能够震慑军中所有人。但他去世后,军队群龙无首,大家就不是特别服气靳统武了。特别是李定国的表弟马思良,他认为自己既是李定国亲属,且本事又不差,凭什么要听一个外人的指挥。

于是马思良就联合总兵胡顺都等人,将靳统武给谋害了。

靳统武一死,他们就带着部分军队投降了清朝。

李定国去世后,军队本就人心涣散,现在又被马思良等人带走一部分,最后就所剩无几了。试问这时候,李嗣兴还能有什么选择呢?

当初张献忠去世,大西军归顺了南明,分别由孙可望、刘文秀和李定国三人统领。孙可望率先投降清朝,其部下先是跟了李定国,可是后来仍然归顺清朝,并煽风点火带走李定国部分军队。而刘文秀死后,他的儿子也投降了清朝。

也就是说,到了最后,只有李定国的军队,还在坚持抗清。可是等他去世,众人害死靳统武后,他的军队也没什么人了。

在这种情况下,李嗣兴也无能力扭转局势,于是也只有选择投降。

康熙元年,李嗣兴先向清朝递交了降书,接着将父亲留给他的帅印交给了吴三桂。同年十二月,李嗣兴正式带领军队归降清朝。之后朝廷下旨:

“李嗣兴著授都统品级,以下各官,从优再议。”

李嗣兴投降后,被编入汉军八旗中担任参领。根据史书记载,李嗣兴在康熙二十六年,升任都督同知、陕西宁夏总兵官,其他就没什么记录了。

直到康熙三十二年,李嗣兴病逝,他的儿子李天志成为宫廷侍卫,后来得到雍正赏识。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虽然李嗣兴决定投降清朝,但军队中还是有部分人,是坚持效忠李定国的,所以他们并不愿意投降,表示要遵守李定国的临终遗愿。最后他们在阿瓦河附近定居下来,被称为“桂家”。

如今在缅甸境内,仍然有不少李定国部下的后裔在那里生活,他们仍然说汉语、用汉字。



康熙元年九月,一张降表送至清廷,让满清贵族哈哈大笑。自从清军入关,投降的人不计其数,这才有了能让人数不多的满族人建立了全国性的政权。为什么现在一张降表却让清廷如此得意呢?按理说投降的人,来头也不大,为什么清廷却如此高兴呢?

原来,这是一个叫李嗣兴的人投递的降表,他虽然名气不大,但是他的父亲却是赫赫有名的李定国。

李定国有多么有名气?在清军入关后,一路兵不血刃占领了中原,此时南明政权、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和张献忠的大西政权纷纷战败,而清军的损失很小。据统计,在李定国的桂林之战前,清廷三品以上将领18名战死沙场。

然而,李定国自从桂林之战开始,一直到临死前的最后一战,共歼灭清朝三品以上高官38名。虽然此数据包括友军的配合作战的成果,但可见李定国扎扎实实掀起了反清的一个高潮。

更令清军震撼的是,李定国在一年之内,杀死了定南王孔有德和敬谨亲王尼堪。这是清军有史以来最惨重的损失,特别是尼堪,他成为了清廷对明朝作战身亡中的级别最高的将领。

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候,李定国仍然发动了磨盘山之战。这一仗,清军和南明损失都很惨重,难说谁胜谁败。但是清军已经占领了绝大部分国土,而南明仅仅在一隅,更承受不了这样的平局。

李定国在外征战时,永历帝已经逃到缅甸,被缅方扣留。李定国打败缅甸,却无法逼迫他们交出皇帝,缅甸人宁愿将永历献给吴三桂。在瘟疫横行之时,李定国只能含泪退兵。

再次听到永历的消息,却是吴三桂将他杀死在昆明的噩耗,李定国哭得流出了血泪。他命人全军穿上白衣,为崇祯发丧。虽然他撑起了南明的天空,让永历政权躲过了多次灭顶之灾,但他仍然哭着说:我对不起大明,也对不起皇帝,我怎么面对天下人?(负国负君,何以对天下万世!)

也就是身心俱灭的时候,他自知不久于人世。临死前,李定国叫来自己的儿子李嗣兴和部将靳统武。他让李嗣兴拜靳统武为养父,并郑重其事对二人说:“宁愿死在荒郊野外,也不可投降!”(宁死荒外,勿降也!)

李定国和郑成功一样,是南明闪耀的双子星。如果没有他们,南明将败得更快,败得更惨,败得更无节操。他赢得了后世的尊重。几百年后蔡锷起义时,都以李定国为榜样。

然而,回到当时,李定国一死,本来就人心惶惶的南明军队群龙无首。靳统武统率全军,却只有武断行事,没有能力稳定人心。将士们不断有人逃离,归顺清朝。

李定国的表弟马思良,本来兵权与靳统武不相上下,不甘心被靳统武所指挥。他联合几个亲信,偷偷下毒毒死了靳统武,南明的内斗到了此刻还不停息。靳统武死后,马思良便带着李嗣兴一起,投降了清朝。

也许,李定国临死之前,已经知道天下之势已经不可违。所以他没有让部将和儿子继承遗志,力图恢复大明。他要求的仅仅是保全气节,不做降臣。然而,他的儿子李嗣兴,却将父亲的遗言抛之脑后,几个月之后就留起了长编,穿起了满人的衣服。

后来,他先是去昆明呈献了父亲留下的册、宝和元帅印,又带领家属和将领一千多人在洱海参加了吴三桂举办的受降典礼。面对父亲曾经为之战斗乐乐一生的敌人,他心安理得地当上了清朝的官,最后甚至做到了宁夏总兵的职位。




三国对对碰
可是自己的儿子刘禅又没有能力,为了让自己的事业继续发展下去,只得开诚布公地托孤于有威望、有能力的诸葛亮,寄希望于诸葛亮能够为蜀汉事业鞠躬尽瘁。刘备临终前所说的“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则很可能是对诸葛亮的试探。那么刘备这样一句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究竟是对诸葛亮放心还是不放心呢?诸葛亮在刘备心中,究竟...

刘备最常用计策是哭,为什么都说他是哭出来的?
临终前,他将诸葛亮从蜀中叫来,于病榻旁,抚摸着孔明的后背说到:我自从得到了丞相,成就了帝王之业,但因为我才疏学浅,不听丞相的劝告,导致了今天的大败,因为我的儿子软弱,所以才将大事托付于你。说完之后泪流满面,孔明也是如此。之后将其他人支开,与孔明单独说道:你的才能胜十个曹丕,必定...

郭圣通于建武十七年被废去后位,刘秀还活着,为什么是太后?
图片:郭圣通为刘秀生下孩子剧照 三、本该因成为皇后而高兴,但未曾想竟是自己悲剧的开始。刘秀自始至终心中只有阴丽华一个人,册封皇后的首选人物自然是她,但是郭圣通已经有了自己的孩子,他自然也不能怠慢郭圣通。不过当刘秀向阴丽华提出要册封她为皇后的时候,却遭到了佳人的拒绝,一来陪着刘秀以及...

曹操、刘备、孙权临终前,都留下哪些遗言?
对子孙:曹操在子女教育方面是非常出色的,可以说三国各君主当中,唯有曹操的子孙是成才最多的。活着的时候教育好,临死前,曹操还是希望子孙能够学好。所以曹操告诫自己的子孙,天下还没有安定,不要浪费钱给自己陪葬。不允许搞那些厚葬的仪式,不准拿金银珠宝给自己陪葬。庚子,王崩于洛阳,年六十六。遗...

东汉光武郭皇后郭圣通
刘秀则表示:绝对不会再次出现这种违背人道大伦的行为。建武十七年,光武帝刘秀随机封郭后的儿子右翊公刘辅为中山王,封废后郭氏为中山王太后,居北宫,以常山郡划给中山国,以二郡奉养郭氏。使郭圣通成为两汉历史上第三个皇帝没死而封“太后”的女人,同时也对郭后的娘家进行安抚。 建武十七年,郭况徙封大国,为阳安侯...

光绪究竟是怎么死的
1898年4月光绪实行变法,宣布明定国定诏,8月变法失败,慈禧发训政诏,复重帘听政,光绪被囚禁,完全失去自由与皇权。 1898年5月7日,变法中之光绪由御医诊得:“系气虚阴亏,脾欠健运,不易化湿,肝旺郁热,肺金欠利,肾气不足,上焦易生浮火……腰腿时有疼痛,常有遗精之候。”在变法紧张之三个月间,上证未见完全治...

刘备在白帝城真的想让诸葛亮当皇帝年么?
回答:知道,刘备东征失败后,国力大衰,他留给孔明的其实就是一个烂摊子,在这种情况下,刘备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定国安邦,如何让国家以不败的命运屹立在三国之中,而不是诸葛亮会不会篡位。其实,此时,能挑起国家的重任的唯有诸葛亮而已,刘备说那句话绝对不会是在试探他,而是真心将一个国家托付,毕竟,...

一休哥是谁的儿子
一休是在她离宫后出生的,故此他从未过过公子王孙的生活,而是在庶民中间长大。不过从一休的诗中,仍可看出他相信自己是皇室之后的痕迹,后小松天皇确实经常召他进宫中相见,当天皇临终时,还把他召到床边去,但这一切并没有改变其庶民的身份,他从未被人当作王子,一休也从不以王子自居,他遵照母亲的...

陆游的示儿、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谭嗣同的狱中题壁的历史背景各是什么...
谭嗣同《狱中题壁》该诗是谭嗣同就义前题在狱中壁上的绝命诗。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就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并开始大肆搜捕和屠杀维新派人物。谭嗣同当时拒绝了别人请他逃走的劝告(康有为经上海逃往香港,梁启超经天津逃往日本),决心一死...

王莽怎样夺取汉朝江山的??
王凤临终时,推荐王莽任黄门郎,王莽从此走上了仕途。成帝时王莽被封为新都侯,此后又被连续提升为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王莽在宫中“宿卫谨敕”,“节操愈谦”。他广泛结交朝中高官,救济名士,家里不留余财,连自己的军马衣服都用来“振施宾客”。许多官员纷纷举荐、称颂他,王莽由此“虚誉日隆...

浉河区15256528977: 李定国转战西南事件的结果是怎么样的呢?
鬱股氟米: 李定国分三路阻击,都遭到失败,不得不退回昆明.永历帝和他的几个亲信官员惊慌失措,逃往缅甸. 永历帝逃往缅甸后,李定国继续在云南边境上收集人马,打击清军,准备恢复.他接连十三次派人去接永历帝回国,永历帝都不敢回来. 公元1661年十二月,吴三桂带领十万清兵开进缅甸,逼迫缅甸交出永历帝、带回昆明.一到昆明,永历帝被吴三桂勒死,最后一个声明政权到这时候彻底灭亡. 李定国艰苦抗清十多年,没有实现他的愿望,他心情忧愤,终于得病死去.临死时候,他对他的儿子和部将说:“宁可死在荒野,可不能投降啊!”

浉河区15256528977: 龙珠传奇是以什么历史背景 -
鬱股氟米: 康熙年间

浉河区15256528977: 龙珠传奇剧中有任嘉伦惊喜客串吗什么时候出现 历史上有李嗣兴吗 -
鬱股氟米: 电视剧《龙珠传奇》围绕杨紫饰演的前朝公主李易欢,与秦俊杰饰演的康熙所经历的嬉笑怒骂的情缘,讲述了二人从欢喜冤家到两心相许再到不得不反目为仇,和康熙约定相忘于世相记于心的故事.在剧中第一集中,“广平王”带兵出征了!...

浉河区15256528977: “任死荒郊,无降也.”出自那部史书?
鬱股氟米: 死前,李定国把部将靳统武和儿子嗣兴召至面前,嘱咐说:“任死荒郊,无降也.” “任死荒郊,无降也.”出自那部史书?

浉河区15256528977: 爱国将领李定国儿子是谁李定国后人还有吗 -
鬱股氟米: 长子:李溥兴,遮炎河之败为清兵执获杀之,娶妻郑氏.次子:李嗣兴 幼子:李润兴,传闻为其部将许姓者潜奉之入腾越,改姓段氏.养子:李远 女:李海岳

浉河区15256528977: 李定国有几个儿子 -
鬱股氟米: 李定国儿子李嗣兴降清后,清廷授与李嗣兴都统品级,后来曾任清朝陕西宁夏总兵等职.

浉河区15256528977: 南明爱国将领李定国儿子是谁 李定国后人还有吗 -
鬱股氟米: 长子:李溥兴,遮炎河之败为清兵执获杀之.次子:李嗣兴,后降清后,曾任清朝陕西宁夏总兵等职.幼子:李润兴,传闻为其部将许姓者潜奉之入腾越,改姓段氏.养子:李远

浉河区15256528977: 关于郑成功的事记 -
鬱股氟米: 郑成功(1624.08.26-1662.06.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 [1-2] 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

浉河区15256528977: 李定国残余都投了清朝了吗?从此边境太平了吧 -
鬱股氟米: 李定国死后,部下有数千人不降,聚于阿瓦河东百里,称为“桂家”.勐腊各族人民亦奉李定国为神,过晋王墓均膜拜.并于后山复建“汉王庙”,每年春节进行隆重祭祀.

浉河区15256528977: 李定国VS吴三桂,谁对清廷的震慑力更大 -
鬱股氟米: 很高兴回答你的,李定国是明朝忠臣,杀死了清朝孔有德和尼堪两个王爷,震惊了清朝.吴三桂是清朝的降臣.所以前者对清廷的震慑力更大.谢谢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