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地广人稀为什么农民宁可为地主打工,也不去自己开荒种地呢?

作者&投稿:释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空地那么多,农民们为什么宁可被地主剥削,也不去开垦荒地?~

因为在古代开垦一片荒地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没有机械设备的古代,开垦荒地这种事情只能靠人力来完成,而这些体力活只能交给年轻力壮的年轻人,那些老农民只能够给地主打工,而且古代的大多数田地都是归朝廷管理,就算你想要开垦荒地,也不意味着政府愿意给你开垦,开垦荒地的时候选择一块位置好的荒地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临近水源才方便灌溉,种种原因加起来导致农民不得不向地主打工。相信对历史比较感兴趣的朋友应该会经常去看一下古代的影视剧,在这些影视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农民被地主剥削,为什么在地广人稀的古代农民不自己去开垦荒地呢?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这是为什么。
一、在条件有限的古代,开垦荒地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一般只能够由年轻人完成。古代的大多数事情都只能够通过人力来完成,开垦荒地也是如此,想要开垦出一片适合种植的荒地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一般只能够由年轻力壮的年轻人的完成,所以古代的农民只能够向地主租地。

二、古代的田地大多都由政府管理,想要开垦荒地需要得到政府的批准。就算你有足够的人力能够开垦一片荒地,那也需要的到朝廷的批准才能够动土,毕竟在那个时代,天下所有的土地都是归政府所有的。

三、开垦的土地也需要选择一个良好的地理环境,只有临近水源才能方便灌溉。开垦荒地也是要有选择性的,要找靠近水源的土地进行开垦才方便种植,所以想要开垦出一片适合自己种地的土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你对于古代的农民还有哪些了解?欢迎来评论区与我交流。

对古代底层百姓的生活稍微有一些了解的朋友,应该都会知道底层百姓的生活非常艰难,不仅每天耕作的时间非常长,可能天还没亮就得起床去地里干活,一直到天黑都不忍心回家休息,总想要多干一点。
并且收成也很难有保障,在那风调雨顺的年份还好一些,万一碰到个洪灾、旱灾、蝗灾的,那就可能出现颗粒无收的惨况了。


哪怕是老天爷赏脸,给了个好年景,好不容易收获的粮食,也有大半是要给那些地主的,亲自种地的农民往往也很难获得全部的收成,在给官府交税以后,还有大半要交给地主。
这样一来,穷人们给地主天光没半夜地干活,一年干到头也攒不下余粮,最多也就是勉强混个温饱,万一年景不好那就更是连温饱都混不上了。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直给地主家干活的话,那么穷人们的生活是可以一眼看到结局的,不会攒下什么余粮,没有什么抗击风险的能力,也没有什么改变命运的机会,那么他们为何不去思考一些改变,比如说自己进行开荒呢?
倘若是自己进行开荒的话,那么原先交给地主家的那一部分收成,就不用上交了,那就意味着自己终于可以存下一部分粮食,多干几年就可以去买下别人家的土地,慢慢就能够变得富裕了,为何却基本没什么穷人这么干呢?


第1个因素是穷人并没有荒地的所有权,就算是那块地并没有人进行种植,就在那里抛荒了,但它也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进行开荒的,需要得到官府开垦,毕竟古代从周朝时候开始,奉行的就是“率土之滨,莫非王土”的世界观,所有的土地都是属于天子的。
只有在那些战乱或者灾荒的年代,当地人口严重不足,而土地抛荒的现象又实在过于严重,那么朝廷才会允许灾民贫民们前去某地开荒,历史上著名的“湖广填四川”就是如此,当时的四川在经过多年战乱后,偌大的天府之国只剩下9万人口,于是才下诏其他省份的人去四川定居,并且表示只要开荒出来的土地就是自己的,而且前五年都不收税,这才导致了大规模的移民潮。


第2个因素是能够成功种植农作物的荒地并不多,要知道并不是任何土地都能够种植农作物的,它需要满足很多的条件,类似于得靠近水源易于灌溉,土壤得有肥力,不可能到石头上去种菜,并且地形也得平坦,所以这也是一些山地地区出现大规模梯田的缘故。
第3个因素是穷人哪怕成功将荒地开发成了可种植的土地,其实也很难保有。地主们是需要有人给自己种地的,若是穷人们都拥有自己的土地了,那就没人给地主种地了,那他们自然就会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而且古代的地主一般都是精英家庭,文化程度比较高,与官府比较熟悉,同时有钱有势,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来打击穷人,在这种情况下,穷人面对地主的打击通常是有苦说不出的。


第4个因素是开荒的成本非常高,全心全意去开发荒地,那就意味着这段时间不能够去种那些已经成熟的地,那些地的土壤经过验证必然能够种出粮食,而荒地则可能由于肥力不够之类的因素,哪怕是辛辛苦苦干一年,最后结果还是颗粒无收,这种潜在的风险是绝大多数穷人都无法承受的。
左宗棠说:“我们读历史的时候,一定要将自己代入到当时的情境中去,看自己处在当时的情境下应该如何选择,综合各方面的条件看究竟能不能完成,不能够过于轻率地只是过一遍”,如果我们以现在的思维去看古代的穷人,可能下意识地就会觉得他们不懂变通,一辈子给人种地有什么出息,为什么不自己去开荒,但其实真正设身处地去思考的话,就能够发现那确实有很多制约因素。


问古代的穷人为何要给地主种地,而不是自己开荒,就相当于问现在的年轻人,为何要给资本家打工,而不是自己创业,还不是因为自己没资本、没人脉、没技术,且承担不起那个创业的风险呢?历史一直在变化,但其实很多东西在本质上依然是一致的。

古代社会制度下,普通百姓的理想生活就是《桃花源记》中所描写的一些片段:一片平坦宽阔的土地上有一排又一排的平房,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有竹林。田间的小路纵横交错相互可以通过……人们在田野里开往地忙碌着耕种劳作……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人能够繁衍生存下去的“关键词”就是“土地”。我们回顾历史,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最初阶段,我们可以看到,那时候的人类已经开始开发利用他们脚下的土地资源。

我们中国人自很早以前就有了对土地向往的感情自此可见一斑。

是土地为我们人类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更是土地促使了我们人类的生活方式与社会规则不断进步着。

中国现代与古代农耕文化的区别

现代的土地越来越值钱,由房价只升不降、收地赔偿等政策来看,土地越来越紧俏。我们反观古代,没有那么多高楼大厦,按理说人少得多的良好条件、封建朝代的朝朝代代都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背景之下,不应当是只要勤劳用双手“开荒”开出来良田建立起房屋,岂不就是自给自足的生活常态?这样的日子何不美哉?

那又为什么我们反观历史可以发现那些普通老百姓们明明十分穷苦,还不去自己寻找荒地开垦、自给自足,过上“男耕田女织布”的田园小日子;反而是跑到地主家做长工被地主阶级剥削呢?难道是因为古人没有那么勤劳智慧?

不不不,不要太天真了,不是古代人不聪明不勤劳;并不是仅仅是我们设想的这么简单!虽说古代人少得多、且历朝历代都是以农业为重。但是,理想与现实是有一定差距的,很遗憾,我们的设想在条条框框中不予成立。


与现代的城市化(公共建筑规模宏大、高楼大厦纵横交错、住宅楼群密密麻麻、商业中心人群熙攘、园林绿地错落有致)相比较,古代的百姓们的确是生活单一许多,古代的社会体系中也有一定的规则。

从我们现代人的角度来思考,开垦荒地首先需要一块未开垦的空地,劳作工具咱们有挖土机咱们有特种机器用来农耕,咱们还有热闹非凡的农作市场买农作物,施肥咱们有化肥,后续虫害咱们有现代农药……一系列的现代化设备,可惜在古代他们没有啊!


中国古代的农耕规则

首先土地问题:“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意思就是这天下虽然很大但是没有一处不是王上的土地,也就是说即使是荒地,那也并非你独自占有就算作是你的了。有荒地,但假使政府不批准,那么你一定不可以去开垦。就算是政府偶尔为了国民生活的发展,会有开垦荒地的政策,这样的好事儿也并非每一个百姓都能遇上,这样的机会也是有限且稀少的。

其二,古代人民即使非常智慧,但是那时候还没有机器,所有的农作劳动都要由人来完成。一般肥沃且水源充足的土地周围,会早早地围成居住区域,形成农耕生态圈。而那些荒地距离居住区域往往遥远而又偏僻。古代的代步工具就只有马,穷苦百姓哪儿有钱去买马匹啊,所以交通闭塞也阻碍了劳动人民的开垦步伐。

其三,假使咱们成功从政府处审批得到一块荒地。我们需要耕种,古代没有拖拉机,古代人种地用的工具是牛。


那么问题来了,在古代,耕牛的价值十分昂贵,这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历史书册中记载,北宋时期的牛价:一开始两贯,后来上升到十贯。这期间牛的价格就涨了五倍;由于牛对于古人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到后来牛的价格只会水涨船高。非常时期甚至“市一牛须百千”,即100贯!

所以说,买房是一笔巨款,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就好像咱们现代人买房子一样艰难,更何况古代还并没有“贷款”这种购买方式,所以贫苦的百姓几乎是买不起牛的。

就算是运气好,政府拨款扶持,赠送了耕牛,养耕牛需要一定的粮食,而贫苦人家本来就没有粮食可食,就指望着耕牛耕作种出农作物好自给自足呢,谁承想养耕牛也需要一定的粮食,耕牛由于体型庞大加上干农活劳累,可能对粮食的需求比人还要多。那么这对于百姓来说简直是“负收益”的投资(百姓贫苦熬不过农作物成熟的时候,更何况这期间还有可能闹虫灾水荒,颗粒无收那更是灾难)。


我们在古籍中可知“苛政猛于虎”,这并不是一句玩笑话!封建王朝的统治之下,对于百姓的税收是一种直接的剥削。但是就像咱们前面提到的:农作物成熟中间还有好长一段时间,天灾呢,有虫灾、有水患……这期间有万种变动的可能。哪怕发生一个对贫苦百姓来说都是给本不富裕的家庭的生活雪上加霜。

百姓再危难,国家也要正常运转;所以封建统治之下都是苛捐杂税难倒老百姓。这样的百姓们,哪儿能开得起这个荒地?所以,地还是那些“良田”,荒地极少有人开垦得起,赋税呢,由于期间的战争等问题也越来越多,自己农耕的农民们有苦不敢说出口。在苛捐杂税面前,他们选择了避让和忍耐。


那些种不起地的农民们(交不起税收、开不起荒地),他们为了生计只好去地主家做佃农,为地主家的耕田辛勤劳作,换取工资来维持家庭的生计。

南方由于良好的先天的气候因素,生产力比北方要强。也就是说,同样面积的耕地,南方收益是北方的两倍。但即使如此,税收都是一样的交!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北方的地主会更加的剥削农民。

这种层层历史背景之下,古代的百姓们如何能发财致富自给自足呢?

中国人对于土地所特有的情结,仔细观察社会历史中的点点滴滴,从古代绵延至今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可是真情实意掺不得丁点水分的。

但是咱们参考前面所理出的条框规则,古代人哪儿是不愿意开垦荒地,而是绝大部分人没得选择!



因为对于那时的农民来说,开垦荒地是一项很大的工程,而且要等很长的时间才能够有收获。

因为古代一个家庭人口比较多,但是养活这个家庭的劳动力又比较少,地主开的工资又比较高,为养活家人,就宁可为地主打工。

开荒土地的成本很高,再加上古代赋税严重,普通农民连交税都成问题,更不可能有钱开荒。加上当时有严格的政策规定没有官府的允许,普通百姓没有权力去开垦荒地。

因为自己去开荒种地还要交税,各种税要交很多钱的,所以他们宁愿去给地主打工,也不要自己开荒种地。


苏联地广人稀、沃野千里,为什么粮食的产量不高?
苏联地广人稀是真的,可说不上是沃野千里。苏联时期国土大量纬度过高,再就是还有中亚这类纬度虽然没有太高,但并不适合种粮食。即使如此,苏联还是坐拥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乌克兰地区,如果好好经营和统筹,也不至于出现粮食短缺的情况。但苏联在二战之后过分强调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忽视了农业以及和农业相关...

地广人稀什么意思
地广人稀是指老鼠 一、地广人稀是指老鼠 地广人稀本是出自《汉书》中,多用来形容一个地区面积很大,但是却很少有人住或是行走,用两个字来形容就是“稀疏”,其中的“疏”又同“鼠”,所以就是老鼠。老鼠是一种体型较小的哺乳动物,俗名耗子,一般长到几个月就可以繁殖后代了,老鼠常出没于...

西安为什么地广人稀
西安地广人稀有以下几个原因:1、地理位置:西安位于中国的西北部,相对较远离东部沿海城市,交通不便。距离其他大城市的距远,这导致了人口分布相对稀疏。2、历史因素:西安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古都之一,曾经是多个朝代的都城。在古代,人口较集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政治变迁,人口分散或外迁的情况增加,...

地广人稀有什么缺点
1、是生活不方便,没有配套设施。2、是经济不发达,因为既没有人挣钱,也没有人消费。3、是秩序不好,缺乏监督容易出现治安问题。出自《汉书·地理志下》。缺点是与同类事物作比较之后得出的结论,重点在于认清自身不足而尽量改之。任何人都有优点与缺点,人一定要扬长避短,尽量克服缺点才会不断进步...

古代地广人稀,为何一样需要租房子住?
01古代虽地广人稀,但是好的建筑却非常的少在古代,能够住得起大宅的人一般非富即贵。而一般的平民百姓要么就是几个茅草屋,要么就是入不得市面的破房子。而这种房子一般不会建在豪华的都市,毕竟非常的影响市容。然而都市的人口如此密集,而建筑又需要合格,所以,他们就只能租赁那些合格的建筑,以此...

地广人稀什么意思地广人稀怎么读
地广人稀什么意思?地广人稀怎么读?参考答案:拼音:dì guǎng rén xī,简 拼:dgrx 成语解释:地方大,人烟少。成语出处:《汉书·地理志下》:“习俗颇殊,地广民稀。”成语例句:奈缘地广人稀,首尾不能救应。繁体写法:地广人稀 注音:ㄉㄧˋ ㄍㄨㄤˇ ㄖㄣˊ ㄒㄧ 地广人稀的...

地广人稀打一动物
地广人稀本义是指地方很大,人烟却很少;即稀疏,“疏”同“鼠”,所以该谜底为老鼠。很多人都是猜谜的一把好手,现在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猜谜语来进行悬赏,猜对了就给钱或者是奖品,那么地广人稀指的是什么动物呢?跟着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详细内容 01 地广人稀本是出自《汉书》中,多...

土地广褒的俄罗斯,为何人口稀少?
制定移民法最主要的障碍是来自于俄罗斯人的心理障碍,在俄罗斯人中有一种深深的恐惧感,那就是害怕被外来者制服。这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因为俄罗斯民族在历史上老是受到别的民族的侵略,邻国大量的人员涌入,使得俄罗斯人有一种受到打击的感觉。据人口统计专家说,在俄罗斯有20万中国人从事贸易和小制造业...

国土巨大却人烟稀少,300年来澳大利亚为何始终地广人稀?
作为东亚文明的发祥地,中国早在7000年前就开始种植水稻。西汉时期,中国人口已超过5000万,超过了今天澳大利亚的人口。因此,人口基数小也是澳大利亚人口规模相对有限的重要原因。当英国殖民澳大利亚时,它最初被认为是一个罪恶的殖民地。那时,澳大利亚的土著人很少,白人更少。从18世纪末到1830年,只有63000...

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从渔猎山代为业。… …饮食还给,不忧冻...
意思是:江南地域辽阔,有的地区用烧荒和原始的水稻耕作技术从事农业生产。老百姓把鱼和米作主食,靠打鱼狩猎和采集为谋生的手段。……由于食物的供给有保障,人们不担心挨冻受饿,但这里也没有非常富有的人家。

高淳县13460725969: 问高手一个问题,古代人少地多,为什么农民不开荒自己 -
富贤鼻炎: 1,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应该说农民没有自己的地,要么国王分给你.要么去向地主租.,2,其实古代应该一直在开垦耕地,只不过没有机器,当然就比较慢了.3,古代没有机器,单位个人的劳动力有限,就算开垦很多,人也不够啊,而且常年战乱也会耽误农耕,所以新建的王朝通常都要先修养生息的.

高淳县13460725969: 为什么古代的地主不自己种地 而让农民去干活 -
富贤鼻炎: 因为地主占有生产资料(土地),并且这种占有得到了国家法律和行政的保护,所以自己种地 而让农民去干活

高淳县13460725969: 为什么古代一个人耕种不了太多田地? -
富贤鼻炎: 古代大部分农民是佃农.就是给地主种地的农民.交租多 再加上官府的税,平常还好.一旦有点灾害 必然入不敷出.就算是自耕农 土地也多不到哪去.

高淳县13460725969: 中国古代自然经济以农为本的原因有哪些? -
富贤鼻炎: 1、铁犁牛耕的普及,生产技术的普及,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2、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3、农民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权,能支配一些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 4、封建政府为扩大税源,大都重视农业发展.

高淳县13460725969: 古代农民没有土地,为何不去开荒呢? -
富贤鼻炎: 古代农民没有土地,为何不去开荒的原因竟是生产力水平不足等一系列社会现实问题.在古代,烽火硝烟,到处都是荒地.古代农民一开始是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的,廉价劳动力充斥着他们的内心.现在的人会说你看古代那时候的人真没有智商...

高淳县13460725969: 农民的土地问题? -
富贤鼻炎: 中国古代从法律上对土地与动植物资源进行管理从战国时期就开始了,现以《睡虎地秦墓竹简》(以下凡引用此书之处只注篇名)等文献中的有关资料略加考述. 农业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合理开发土地资源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提...

高淳县13460725969: ...  唐初至宋元时期长江较大水灾初步统计 朝代 年数 水灾次数 平均几年一次 唐朝 289 16 18 宋朝 317 63 5 元朝 91 16 5.6     (1)结合材料1、2、3和所... -
富贤鼻炎:[答案] 答:历程:汉朝和汉朝以前中国经济重心在北方.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安史之乱以后,江南地区进一步开发... 关系:江南开发的表现之一就是耕地面积扩大,而方法是圩田和放火烧山,这种行为虽暂时获得一些土地,缓和了一些农民...

高淳县13460725969: 不解,古代商人和农民到底哪个地位高 -
富贤鼻炎: 古代是重农抑商,在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下,商人的空间非常狭小,并被扣上奸商的帽子.农民虽处在社会底层,但仍比商人地位高.

高淳县13460725969: 历朝历代土地兼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富贤鼻炎: 土地私有制,土地买卖.

高淳县13460725969: 从经济上来说为什么地主阶级是阻碍中国社会前进的阶级? -
富贤鼻炎: 中国土地资源的特殊性“中国以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这是中国耕地与人口的现状.中国疆域西南大部分地区都是山地,西北又多沙漠荒地,可耕作面积一直十分有限,主要集中在中东部.而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口一直不少...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