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用了13个宰相,大都不得善终,为何公孙弘却能独善其身呢?

作者&投稿:钟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武帝朝更换丞相十分频繁,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里,一共任命了十三位丞相,除了托孤丞相田千秋以外,剩下的十二位,七位被免职,三位自杀,三位被杀。被免职的七位丞相中一位被斩首,一位被吓得精神崩溃而亡。

武帝统治期间,大臣们都知道官不好做,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到了武帝统治后期,朝廷要提拔一位大臣做丞相,大臣是一边哭一边磕头求饶。

对于做官的人来说,能够登上三公之一丞相的高官求之不得,但是对于帝朝的官员来说做宰相犹如上刑场那般痛苦,很多人都不愿意做丞相,而公孙弘却是个例外,他做了六年丞相,活了八十岁,老死在丞相的位置上,那么公孙弘为什么能够善终呢?

公孙弘画像

公孙弘为什么能够得到武帝器重?

公孙弘今天山东寿光人,出身低贱,年幼时在自己家乡监狱里当差,后因触犯汉代律法丢了工作,为了维持生计,公孙弘到海边放猪,此时的公孙弘已经四十岁了,他不甘心做个猪官,决定走读书这条路,俗话说只要肯努力,铁杵也能磨成针,公孙弘四十岁开始读书,学习《公羊春秋》,而且学有所成。

公孙弘在自己的家乡是出了名的大孝子,非常孝顺他的后母,汉代非常重视孝道,众所周知武帝崇尚儒学,在思想上主要采取儒家的“孝治”。

建元元年(前140)十月,这一年公孙弘已经是六十岁的高龄老人,武帝下诏全国凡是俸禄在二千石以上的官员,可以向朝廷推荐人才,因为公孙弘在家乡淄川国是出了名的大孝子,很快就被当地政府推荐给了朝廷。经过重重筛选,公孙弘脱颖而出,成为汉武帝的博士,自此开始步入仕途。

汉武帝剧照

公孙弘为官期间仕途不顺,他以体弱年老为由辞去官职。

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汉武帝再次下令选拔人才,公孙弘再次被推选,他的对策荣获第一名,随后武帝召见了他,公孙弘虽已经是70岁的老人,却是一表人才,武帝也是外貌协会,他对仪表堂堂的公孙弘非常满意,并再次任命他为博士。

公元前126年,公孙弘被提拔为御史大夫,后来武帝觉得他谦让有礼,提拔他做了丞相。

汉武帝剧照

公孙弘为什么能够得以善终?

第一、投君所好

众所周知汉朝在武帝朝之前崇尚的是道家学说,汉武帝的祖母窦太后笃信黄老之术,武帝即位之初大推儒学惹恼了窦太后,窦太后将朝中大臣全部换血,换成自己的亲信。武帝刚即位没有实权,也只好顺着祖母的意愿。窦太后去世以后,武帝开始亲政,儒家学说成为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

武帝为什么要推崇儒术?秦朝以法家思想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它告诉后世的皇帝只用法家会亡国,但是搞专制又离不开法家。

汉代的法律基本上承袭秦制,汉武帝为了规避法家带来的政治风险,采取“外儒肉法”的统治策略,即表面上推崇儒术,实际上实行的是法家那一套,武帝无非是用儒家的仁义给法家的严酷披上温柔的外衣,通俗的讲就是挂羊头卖狗肉。

武帝一生都在强化中央集权,法家讲究专制最适合封建帝王的统治,公孙弘在监狱里做办事员时,他清楚汉代的皇帝就是要搞中央集权,尤其汉武帝,所以他学习《公羊春秋》,《公羊春秋》强调的是国家大一统,公孙弘表面上尊儒,实际上却按法家的那套办事,这正好符合汉武帝的心意,武帝非常欣赏他。

还是应了那句话,想要得到领导的赏识,就要了解领导的心理,做到投其所好才是关键。

汉武帝剧照

第二、懂得察言观色

俗话说姜还是老的辣,公孙弘七十四岁任副宰相之职,他年长于多数官员,在年纪上来看,社会阅历丰富的公孙弘都可以做汉武帝的爷爷了

公孙弘第一次任博士时,武帝派他出使匈奴,回来后公孙弘向武帝汇报工作,武帝听后非常不满意,认为公孙弘没有什么才能,公孙弘善于观察君主的喜怒哀乐,没有等到被炒鱿鱼,他就以年老体弱为由,辞官回家。

公孙弘官复原职后,显得格外狡猾,一次他与汲黯开会商讨事情,俩人意见达成一致后跑去见汉武帝,见到领导以后,公孙弘什么意见也没有了,站在旁边一句话不说,等着汲黯先发表意见,汲黯为人耿直便开始滔滔不绝地说出自己的意见。

公孙弘在旁边仔细观察武帝的反应,发现武帝脸色不对,对他们商量好的意见不满意,公孙弘立即临阵倒戈反过来反驳汲黯的意见,把汲黯气得不行。

后来公孙弘一直采用“见风使舵”的方法讨领导的欢心,每次他的意见总是能够被武帝采纳,而汲黯却得不到武帝的赏识,为此汲黯吃了公孙弘不少亏。

汲黯画像

第三、随机应变能力强

公孙弘这种见风使舵的行为让汲黯非常看不惯,他觉得公孙弘虚伪狡诈,一点也不诚实。一次汲黯当着大臣和武帝的面揭发公孙弘,他说:“齐人多诈而无情实,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倍之,不忠”。意思是齐国人向来虚伪狡诈,我们每次与汲黯商量好的事情,等到奏明皇帝时,他却临时背叛,为人一点也不忠诚。

汲黯说完大家都直勾勾盯着公孙弘,场面非常尴尬,武帝听后也非常吃惊,便问公孙弘怎么回事,公孙弘回答:“夫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懂我的人认为我忠诚,不懂我者认为我不忠诚。

公孙弘回答非常巧妙,往往事情不要做过多的辩解,越辩解越糟糕,反而会适得其反。武帝听后不但没有责怪公孙弘,反而觉得汲黯为人处事太过于严谨苛刻,小肚鸡肠,还是公孙弘豁达大度一些,做人嘛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后来汲黯又一次当着大家的面弹劾公孙弘,公孙弘不但没有生气,反而称赞汲黯是一位难得的直言谏臣,武帝听后越发觉得公孙弘忠厚大度,更加信任公孙弘。

可见公孙弘情商高,而且非常狡猾,凭借自己三寸不烂之舌化解危机,不仅博得武帝的信任,他的种种做法还让武帝觉得他为人恭敬谦让,为此武帝升任他做丞相,并封平津侯。

汉武帝剧照

元狩二年(前121年),公孙弘在丞相任上寿终正寝,享年80岁。




汉武帝简介详细
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政治家、战略家,十六岁时登基。为巩固皇权,中央设置中朝,为加强对诸侯王和地方高官的监察,在地方设置十三州部刺史,令六百石级别的刺史督察二千石级别的郡国守相。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先秦...

谁知道汉武帝历史
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主父偃上书武帝,建议实行《推恩令》;不久正式实行;同年,卫青击败匈奴右贤王,开河朔之地,从此解决了长安的匈奴之患,筑朔方城。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历时十三年。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春夏之际,大将军卫青大战匈奴于漠北,伊稚斜单于逃走;...

古代官职中“宰相”, 主要是负责做什么的?
春秋战国时期,“宰”仍为各国沿用,被称为“大宰”。项羽的名字开始出现。根据历史记载,在武帝第二年(公元前309年),任命了一个宰相,然后任命了一个宰相。汉朝继承了秦朝的制度。任命首相,或者偶尔任命或控制首相。成帝后,改相国为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结盟。东汉时,宰相...

汉武帝在位期间有什么作为?
加上在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御史大夫(副宰相)赵绾又上奏章给汉武帝,建议他以后不要再让窦太后干预国事,这等于取消窦太后的特权。这自然引起了窦太后的极大愤怒,在她的干预下,不仅汉武帝的新政皆被废除了,而且协助武帝改革的丞相窦婴、太尉田蚡也被罢免,御史大夫赵绾和郎中令王臧被关押后...

秦汉时期宰相制度的变迁?
(3)宰相职权开始受到制约。秦朝宰相职责无所不统、无所不包,几乎参与所有国家重大事务的决策,还掌握选用官吏、总领百官朝议和奏事、执行诛罚、主管郡国上计与考课、封驳与谏诤等权。到了西汉,相权开始受到皇权的制约,其主要措施就是武帝时期的中朝制度和东汉提高尚书台地位,逐渐分割宰相的权力(4)...

汉代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
一个兵曹,不用说,就是国防部;一个金曹,财政部,一个仓曹,农业部。这些都好理解。说了半天的,现在看看国家的国计民生在谁手里?宰相!宰相在现在是什么位置,就是家宝同志的那个位置,下属的十三曹都得为他负责,而皇室呢,除了一个可怜的尚书省于国家公务有点关系外,其他的都是伺候他的,也排不上什么用场,就...

在汉武帝之前,宰相的任命一定是根据办事治国的能力,无论草根还是贵族...
宰相汉初至武帝时为鼎盛期。权利很大。在汉武帝之前,三公九卿制实际已有近代君主立宪的影子。丞相为主要的治国大臣,丞相府中有个百官朝会殿,皇帝有时也亲临朝会殿与丞相商议国事,或由丞相主持廷议,然后领衔上奏。而日本由首相对天皇负责,天皇听政则在一千多年后的“明治维新”时期才有此景象。...

汉武帝为什么会找一个侍卫当宰相?
”最后他声称是梦里的一位白头翁让他这样说的。当时,汉武帝已经逐渐体会到太子的无奈了。看到车千秋的上书,武帝更是幡然醒悟,明白太子是无辜的。于是,武帝召见了车千秋。车千秋身材魁梧、一表人才,汉武帝见到后很是欣赏。他告诉车千秋:“父子之间的矛盾,外人都不愿意掺和,只有你不这样认为。这一...

宰相和丞相是一个职位吗?有什么区别吗?
丞相与宰相不同,丞相是正式的官名,先秦时期有相、相邦等之名,秦朝建立之后,正式设置丞相。西汉建立,承袭秦制,设置有丞相,至哀帝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改丞相为大司徒,这段时间有220年,是历史上丞相这一官职设置最久的时期。自哀帝至东汉建安十三年(208)这200余年间不设丞相,建安十三年曹操复...

汉武帝在位时期一直在削弱丞相的权利吗?他为何要这么做?
为什么武帝要把朝廷的实权从外朝的宰相转移到内朝的宰相身上?主要原因如下:内部官员的低地位可以减少对他们窃取权力和处理问题的担忧。大多数内臣都是皇帝最喜欢的密使,他们能很好地执行皇帝的意愿,不会受到外相的制约。内廷的官员多为宦官和太监,地位较低,可以由皇帝随意更换,这不仅可以维持传统的外廷...

根河市18044433425: 为什么汉武帝的丞相们,都不得好死 -
咸卓奥名: 这是历史的定数,历史上君强则臣弱,君弱则臣强,综观历史,凡是大有为的帝王,他下面的大臣下场都好不到那去,而丞相也多是走马观花灯似的换,比如汉武帝,唐明皇.而开国皇帝换臣相那就更是频繁了,下场也都好不到那去.

根河市18044433425: 汉朝刘彻身边重臣有哪 -
咸卓奥名: 1、卫青 卫青(?—公元前106年),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西汉时期名将,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汉武帝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 卫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袭龙城,揭开汉匈战争反败为胜的序幕,曾七战...

根河市18044433425: 古代哪个丞相结局最悲惨? -
咸卓奥名: 古代皇帝是个危险职业,丞相也不例外. 丞相这个位置自古以来就是很危险的,干活少了,要你何用,推出去砍来.干活多了,要皇帝何用,还得推出去砍了.事情做坏了没的说,砍了.事情做好了,功高震主,找个机会砍了.历史上的丞相许...

根河市18044433425: 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一共杀了多少个丞相? -
咸卓奥名: 一共杀了5个丞相,其中有三个是被他处死的,还有两个是因为犯了罪选择了自杀.

根河市18044433425: 汉武帝治国的核心思想 -
咸卓奥名: 汉武帝时期国家经济几近崩溃2113,隐现亡国之兆,武帝一朝居然有六次更换货币,所谓的六次币制改革将百姓手中的钱,一次次变成废物,变向掠夺劳动成果,来支持他发动的战争. 对朝廷严刑5261峻法任用多位酷吏,办案整人最为流行,...

根河市18044433425: 汉武帝时的丞相是谁 -
咸卓奥名: 武帝十三丞相列表: 建陵侯卫绾 魏其侯窦婴 柏至侯许昌 武安侯田蚡 平棘侯薛泽 津侯公孙弘 乐安侯李蔡 武强侯庄青翟 高陵侯赵周 牧丘侯石庆 葛绎侯公孙贺 彭城侯刘屈氂 富民侯田千秋(昭帝即位后他继续做了十数年丞相)

根河市18044433425: 中国汉代帝王是如何削弱相权的?
咸卓奥名: 由于丞相权位太重,威胁了皇权,皇帝很不放心,所以自武帝以后,章奏的拆读与审议,转归尚书台(令),从此之后,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虽然都是政权的负责人,但实际权利已向尚书台.丞相有过失,由尚书问状弹劾. 汉武帝时频繁换用丞相, 并设立中朝,与丞相的外朝相抗,使其只拥有执行权,将决策权收为己用.

根河市18044433425: 西汉大臣,曾废除皇帝刘贺 -
咸卓奥名: 该大臣是霍光.霍光,西汉权臣,汉匈战争中名将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去病少年英雄,战场上纵横捭阖,怪招迭出,战功累累,威名赫赫,同舅舅卫青,是汉武帝抗击匈奴最为倚重的军事将领,其名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为后世有...

根河市18044433425: 中国古代的加强皇权和加强中央集权有什么区别 -
咸卓奥名: 比如说 一、相权对皇权的制约 秦代虽然确定皇帝为最高统治者,但秦一直到元代,宰相都是皇权的制约力量,比如,汉武帝下面十多个宰相几乎都被杀了,原因很简单,相权实在庞大. 朱元璋以后,干脆废除了宰相--皇帝直接管六部九卿,也...

根河市18044433425: 汉武帝时期有哪几个丞相? -
咸卓奥名:[答案] 汉武帝时期共有13为丞相,分别是:一、建陵侯卫绾、二、魏其侯窦婴、三、柏至侯许昌、四、武安侯田蚡、五、平棘侯薛泽、六、平津侯公孙弘、七、乐安侯李蔡、八、武强侯庄青翟、九、高陵侯赵周、十、牧丘侯石庆、十一、葛绎侯公孙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