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诗词中的意象

作者&投稿:政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欧阳修蝶恋花意象有哪些?~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这首词清新恬美的言语浸透着凄婉;深沉细腻的情感流露着无奈;含蓄委婉的表达透露着卑微。一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更是千古名唱,此中真意,自是难以辨言。
词上阕以“庭院深深深几许”起句,点明女主人所处环境“庭院”,而三个“深”字的叠字运用更形象地描绘出女主人所处环境之“深幽”。这三个字不仅写出“庭院”之幽深更写出了女主人内心的幽深孤寂。词人紧接又用“杨柳”、“堆烟”、“帘幕”这些意象将女主人内心之凄之怨刻画的淋漓尽致。其中“堆”字尽道杨柳之密,烟雾之浓。试想女主人在庭院独上高楼放眼遥望茂密的杨柳萦绕着浓浓的雾霭仿似一幅水墨画。奈何如此美景却寻不见丈夫的踪迹,眼前景物狠心地阻隔了她的视线,内心无端升起无限悲凉来。虚数“无重数”与“几许”相呼应,暗示阻隔视线的岂止是“杨柳”、“堆烟”、“帘幕”那么简单。女主人因何望夫?丈夫到哪里去了呢?既不当兵也不从商而是“玉勒雕鞍游冶处”。丈夫在外风流快活而自己却只能独上高楼凝眉空望,叹息楼台之高让自己看不见章台路。后两句点名女主人内心凄婉、空怨的原因。女主人明知丈夫在外风花雪夜,但内心还是怀有期盼,哪怕只看见丈夫离去的背影也好,奈何这点要求也能以满足,只得独自忍受着深院的冷漠寂寥。
下阕则是女主人内心世界引发的感伤。“雨横风狂三月暮”,其中“横”和“狂”直接点破女主人那异常不平的内心世界。三月的春风细雨原本极其温柔,然而这里雨不是“斜雨”而是“横雨”,风不是“煦风”而是“狂风”,原本美丽的“三月”却饱含着一份无情。“暮”字足见女主人等待之久,或许一天,或许一年,或许一辈子。多情的等待换来的却是无情的深深庭院里的不尽的黑夜。“夕阳无限好”,女主人已无意黄昏,一个“掩”诉尽她内心的凄凉。“无计留春住”看似“无计留春”实则是感叹女子容易容颜易逝。“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青春未逝况且如此,青春流逝那还有什么盼头呢?此情此景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出:一位独处深闺的女子日日期盼着良人,奈何良人却无意家中,成天风花雪夜在外头鬼混;日子一天天过去,自己的青春也一天天消逝,自己又凭什么期盼良人回心转意呢?内心油然升起无限寂寥、感伤、无奈之情来。女主人公最后只能寄情于“落红”,自己恰如那凋谢的落花一去不复返,再无人想起她那令人怜爱的容颜。“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泪即是为花也是为己,或许是花的残败触动了女子的心事,或许是女子自感身世怜花垂泪。“不语”则表现女主人内心孤寂无人理解的愁苦。“乱红飞过秋千去”更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感伤。
整首词在艺术、情感上浑然天成,上下两阙情景交融,相互呼应,女主人的卑微地位,柔弱的内心世界及对男子强烈依附心理被描写的细微深入,词人为我们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一位庭院深处怨妇形象。

“西南月上”,残霞夕照已经消失。月自西南方现出,因为不是满月, 所以虽在“浮云散”之后,这月色也不会十分皎洁。这种色调与前面的淡素画图和谐融洽,见出作者用笔之细。“轩槛凉生”,这是人的感觉。直到这时才隐隐映现出人物来。至此可知,上片种种景物,都是在这“轩槛”中人的目之所见,显然他在这里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了。这里,作者以动写静,一切都是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使人们仿佛置身红尘之外。

在诗歌艺术中,意象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固有的概念,包括抽象的主观的意与具体的客观的象两方面,它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客观的自然景物在作者的情感色彩的注入下,赋予了灵性,成为作者主观意愿的“意象”。意象对于诗人创造意境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自古以来诗人总是在自己的诗歌中描写各种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作为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欧阳修也不例外。总结下来,欧阳修诗歌中的意象有以下几类。
一、花
1、洛阳花。欧阳修词中花的意象占很大比重,营造出多种意境。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洛阳花”,洛阳是欧阳修进入仕途的第一站,他在洛阳的奢华生活,不仅奠定了欧阳修一生的文学基础,更成为了欧阳修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王水照先生说:“洛阳花”成为欧阳修创作的一种意象符号,与充满欢乐、青春、生机、理想的洛中生活熔铸一片,时时成为他歌咏的题材。”比如《玉楼春》:“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夜行船》:“忆昔西都欢纵。自别后、有谁能共。伊川山水洛川花,细寻思、旧游如梦。”、《临江仙》:“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戏答元珍》:“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夷陵书事寄谢三舍》:“曾是洛阳花下客,欲夸风物向君羞。”、《答西京王尚书寄牡丹》:“年少曾为洛阳客…但吟佳句想芳丛。”作者在诗词中一再提到“洛阳花”,有对年轻时候洛阳风流生活的向往之情,但更多是通过眼前的生活与昔日风流进行对照,从而流露出深沉的人生感慨,体现了作者“与物有情”、豪放风流的个性。
2、菊花。欧阳修在滁州时,亲手种花是他日常的重要消遣之一。而在众多的花卉中,欧阳修对菊花情有独钟。《希真堂东手种菊花十月始开》题咏的菊花,就是诗人当年亲手所种。诗中,欧阳修解释了自己喜爱菊花、独种菊花的原因:春花虽然“斗紫夸红”,但秋风一至,都纷纷凋零,唯有菊花在“晓日浮霜”中吐蕊敷芳,花朵秀色可餐,花香历寒愈峭,有如高士淑女。从这首诗中,我们一方面可以领略到作者高尚的品格,另一方面,也可以察觉其对人生多难的感慨。这一段时间也正是欧阳修经历人生风雨,思想开始发生转变的过渡期。
3、莲花。欧阳修对于莲花的歌咏,是到中年以后才多起来的。比如《答吕太博赏双莲》中的“我已负花常自愧, 君须屡醉及芳时”,更可以说明“莲花”已经成为诗人精神世界中快乐的象征,而这种快乐,则是人生应有的组成部分,人应该学会及时地体验快乐,积极地享受生命的赠与。欧诗中对莲花的观照,与上文论述的种菊赏菊的心境截然相反,它展示了作者人生态度的另一个侧面。
二、飞鸟
这一意象多写于诗人在作西京留守推官时期,欧阳修与诗友唱和,恣意流连于山水间,禽鸟飞跃于广阔空间的景象在此一时期的诗中得到多次表现:“千峰返照外,一鸟投岩去”(《下山》);“沙禽独避人,飞去青林杪”(《伊川泛舟》)。诗人羡慕、追随着那无羁无牵的飞鸟,仿佛要与之为伍了:“画舷鸣两桨,日暮芳洲路。泛泛风波鸟,双双弄纹羽。爱之欲移舟,渐近还飞去”(《鸳鸯》)。“渐近”句所显示的,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境界。诗人觉察到:这种珍美境界,远眺则可,近观则难。他以企慕而又无法亲近之情描写着飞鸟的自得之境:“人归晚渚静,独傍渔舟落”(《鱼》)。“日暮人归尽,沙禽上钓舟”(《晚过水北》)。沙禽、飞鸟之逍遥境界,是在“日暮人归尽”时出现的。沙禽没有人事的纷扰,才得以逍遥、徜徉;而生性漫浪的欧阳修此时期的生活,也正十分闲逸。故而在其诗中闪现的闲远之飞鸟,乃是其清闲、愉悦心境的显现。
三、高楼
欧阳修在作品中还经常使用“楼”的意象,凡是登高远望,尤其是倚楼栏杆,最容易引发离愁别思,易勾起情绪,也最能表达作者的心理情绪。比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这是一首离别伤情的佳作,在书写游子思乡的同时,联想到闺中人相忆念的情景,写出了两地相思之情。其中的一句“楼高莫近危阑倚”,是行人在心里对泪眼盈盈的闺中人深情的体贴和嘱咐,也是思妇既希望登高眺望游子踪影又明知徒然的内心挣扎。词人们爱登高楼,却又害怕登楼引发离别伤愁。
四、飞絮、垂柳等自然景物
欧阳修六十五岁时告老,退居于早年贬颖州(今安徽阜阳)时所营治的宅第。颖州城郊,有一碧流十里的西湖,风景清幽,引退后的欧阳修常徜徉其间,仕宦奔波一生,终归于优游林泉的安闲自得。《采桑子》十首正写于此时。每篇首句末三字皆用“西湖好”领起,或写轻舟短棹,惊起沙禽掠岸翩飞;或写风清月白,一片琼田碧水如浸;或写残霞夕阳,野岸无人孤舟自横;或写绿荷深处,画船载酒烟雨霏霏。所取景色角度不同,无一篇重复,用疏隽清丽的笔墨,描绘了颖州城郊西湖的秀美风光,流露出晚年远离官场纷争、流连山水的恬淡心境,寄寓了一种安闲自适的情趣。《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上片描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恬静清幽之美。首句是全词的纲领,由此引出“群芳过后”的西湖景象,及词人从中领悟到的“好”的意味。“狼藉”、“飞絮”二句写落红零乱满地、翠柳柔条斜拂于春风中的姿态。以上数句,通过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
欧阳修博学多才,他的诗词中具有大量意象,本文只是选取了其中几个多见的意象。意象对于诗人创造意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读者进入诗歌意境总是先从感受意象开始,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感情的真切流露。因此,鉴赏欧诗时需反复揣摩、体味,从而准确把握意象。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 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 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 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 《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 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 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2.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  3. 莼羹鲈脍。典出《晋书·张翰传》。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如曾任国民党中央日报社长马星野先生的《呈南怀瑾先生谢赠鲜味》诗:“拜赐莼鲈乡味长,雁山瓯海土生香。眼前点点思亲泪,欲试鱼生未忍尝。”使多少人洒下思乡思亲行行热泪。  4. 双鲤。鲤鱼代指书信,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再有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此外,还有行为类意象,如“捣衣”,也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如唐代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三、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1.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欧阳修词中常用的“花”意象,是词人对自己审美情感相契合的选择。这种审美选择,体现了词婉美的特质。词是生命情感和人生的体验的表现,词中的意象是主体内在情感的感性化、客体化,因此词人常用可感知的客观事物代表主体意识,美人如花,风华如花,美好的岁月亦如花,作者皆赋予灵性生命并携入词中,将主体难以名状的抽象情绪用形象可感的意象表达,借花开花落之景,寄托自己的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生命迁逝之情,将内心幽微丰富的感情极其细腻地歌咏出来,使读者从婉美的花意象中品味到浓郁的情意,触摸到他的词学思想。从欧阳修词的花意象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的,首先是他娱宾遣兴、聊佐清欢的词学观。大量描写男女恋情,是欧阳修词一个触目的特点。

花的意象

作为宋代文坛的儒宗,博学多才的欧阳修领导了北宋中叶的诗文变革,以道德文章领袖文坛,一反晚唐五代靡丽柔弱的习气,确立了宋代诗文的基本风格,开创了一代文风。苏轼《居士集序》评价欧阳修曰:“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太白”。欧阳修也曾在《诗本义本末论》中强调过诗文的政教作用:“诗之作也,触事感物,文之以言,善者美之,恶者刺之。”因此,他的诗文大都态度庄重,关心国计民生,很少涉及儿女私情,诗文中的花意象也多表现为欣赏自然之美和遣怀感兴之作,与女性与艳情并无多大关联。但他的词的内容却与诗文差异极大,有不少涉及艳情游冶的内容。“花是比较典型的阴性文化的意象,它与女性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女性爱花,且又经常临风感伤、对花掉泪;另一方面,花与女子又存在着深刻的相似性(如其貌美,如其‘薄命’),因此常被互作譬喻”。

诗词中花的意象

妩媚柔美、与艳情美女相关的花意象在欧词中频频出现,与其诗文中端庄正雅的儒家面目大不相同,这与作者对词的认识有极大的关系。从五代以来,词一直是供消遣娱乐的末技小道,在北宋诗歌走上“雅正”言志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私人生活感情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不登大雅之堂的词体尤以世俗性、娱乐性的性质弥补了诗的不足。欧阳修承袭了唐五代以来逐渐形成的“娱宾遣兴”、“聊佐清欢”的词学观,视词为消遣言情之作。

诗词中花的意象

在晚年所作的《采桑子西湖念语》中他说:

昔者王子猷之爱竹,造门不问于主人;陶渊明之卧舆,遇酒便留于道上。况西湖之胜概,擅东颍之佳名。虽美景良辰,固多于高会;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并游或结于良朋,乘兴有时而独往。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至欢然而会意,亦旁若于无人。乃知偶来常胜于特来,前言可信;所有虽非于已有,其得已多。因翻旧阙之辞,写以新声之调,敢陈薄技,聊佐清欢。

诗词中花的意象

这段念语说明了欧阳修当时填词的背景与心情,从中也可看出他对词的认识和遣玩欣赏的意兴。词不过是酒前花下“聊佐清欢”的应歌游戏之作的说法,反映了在他观念中词体地位的卑下。因此,在词的创作方面,欧阳修的创新意识远不如诗文,除了《采桑子》等词有民歌风格的尝试外,其他几乎都是言情小令。这种聊佐清欢的词学观,无疑也是欧阳修词多风花雪月的主要原因。因此,他词中与女性相关的“花”意象比比皆是,甚至还有比较放肆甚至近于香艳的描述,使维护他的人不得不称那些作品为伪作。自宋以来,关于欧阳修写作艳词一事即有争议,时人吴师道认为欧阳修词“多有与《阳春》、《花间相杂者,亦有鄙亵之语一二厕其中,当是仇人无名子所为”。王灼也说:“欧阳永叔所集歌词,自作者三之一耳,其间他人数章,群小因指为永叔,起暧昧之谤”,认为是其因为官正直而得罪权贵,被伪托诬陷。

这首词是明道元年(1032)春,欧阳修与友人梅尧臣洛阳城东旧地重游有感而作。词人拟深闺佳人之口吻,抒发其寂寞伤春之情。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宋代: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上阙首句即用三迭“深”字,前两个深状佳人居处之幽深,后面的“深几许”则于提问中暗含怨艾;“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写院中之孤寂冷清,“堆”本为动词,“堆烟”是指杨柳色青,静静地立在庭院旁,仿佛笼罩着一层轻雾,以动摹静,更显得院落寂寥孤清。然而就在这重重朱门,层层珠帘之中,一位深闺佳人独倚高楼,凝望着远方贵族子弟流连的地方,却望不到心上人通向自己居处的路。这暮春三月,这雕梁画栋,原是良辰美景,奈何良人隔世,终有千般深情,也只能徒羡门前他人欢愉。写到这里,一位深闺佳人满怀心事,坐等丈夫的惆怅画卷便缓缓展现在读者眼前了。窃以为这正是欧阳公妙绝之处,不着一字,无须叹惋,寥寥几笔写暮春景色,即将佳人独守寂寞的惆怅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

下阕不同于上阙的静景,雨横、风狂、门掩黄昏等句句皆为动态景物。暮春的急雨伤了花,惊走了春,勾起了正盼望丈夫归来的女主人公的伤春情绪:锦缎华年经不起光阴催逼,如同这三月暮春,再好的春光也终会流逝,自己也会在漫长的等待中耗尽青丝,直至发苍视盲牙齿摇落。因此便引出了”泪眼问花“一句,本来问花便语出新奇,花为草木,又怎能通晓人之七情六欲?不问人而问花,可见佳人心中愁苦之重,难以排遣。然而更为出奇的还在最后一句,花儿对于她的询问不仅不加理睬,还自顾自飞过秋千去,无论是有情之人还是无情草木,都对这为位佳人的愁苦无动于衷,怎能不让人伤心落泪呢?伤春即是伤己,问花即是问己,然而这种缠绵悱恻的情绪全被词人巧妙地融入景色之中,隐而不发,全待读者自己揣摩品读,正如明代沈际飞所评”一若关情,一若不关情,而情思举荡漾无边。“

纵观整词,视角由内而外,由远及近,由静而动,情思随之步步加深,词意也层层推进,至末更深,可谓水到渠成,自然而然。更难为可贵的是,词中用语浅近平白,看似直出肺腑却又暗含词意,这在仍因循五代雕琢精工、柔软婉丽之风的宋初词坛,无疑是打破柔糜绮丽而自成一家的扛鼎之作。因此,欧阳修可谓是北宋词坛继往开来第一人,既保有南唐五代婉约纤细之风,又开创了清丽浑成、明白晓畅之先声,将词的意境创作推上了一个新高度。

欧阳修在道德、文章方面都是一代宗师,对北宋的诗词文章影响深远,他一生在文化上主要着力于文章,写诗填词只是闲暇消遣,并未投入太多精力。即便如此,欧阳修的诗词也堪称一代大家,为后世传颂不衰。

欧阳修的诗,风格与唐诗截然不同,平易流畅、空灵自然,读起来十分亲切,虽没有唐诗中的雄浑气势,但清丽婉转、收放自如,自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这种诗风影响了南北宋数百年间诗歌的创作,让宋诗在平易浅显中独树一帜。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欧阳修:晚泊岳阳
这是欧阳修最负盛名的一首诗,没有任何生僻字,也没有唐人七律中的气势与力度,平和自然,直白如话,显得疏淡清朗,但是在疏朗中有空灵的意境,淡而诗味不减。

整首诗给人的感觉似乎是随意而为,毫不费力的就写了出来。可读起来那种顺畅感很舒服,诗中反复写江水月光,却没有重复带给人的累赘感,只觉诗中水光接天、月色无涯。最后两句“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更给人意犹未尽之意,的确是宋诗中不多见的佳作。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於染。

群芳烂不收,东风落如糁。

参军春思乱如云,白发题诗愁送春。

遥知湖上一樽酒,能忆天涯万里人。

万里思春尚有情,忽逢春至客心惊。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少年把酒逢春色,今日逢春头已白。

异乡物态与人殊,惟有东风旧相识。

————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这首诗稍长些,算是古风题材。不过唐人的古风,读起来都要提起精神,凝神专注,否则就难以一气呵成读下去。可欧阳修的古风,读起来仍然很轻松,不需要提神凝注,自然而然一路顺畅的就读了下去。

没有奇险的句子,没有任何难懂的字词,也完全不用典故,即便是第一次读,也不存在理解上的问题,不需要反复咀嚼,一读就懂,顺着诗句漂流而下,犹如坐船顺江而流,轻松自在中,风光诗情就尽数涌入眼中,进入心中。

读李白、杜甫的古风,绝不会如此轻松写意。唐人的古风,或大起大落剑拔弩张,或凝重雄奇力有千钧,读时人的心跳呼吸都被带了起来。而欧阳修的古风,如清风拂面月光照水,不需费半丝力气人就融入了诗中,不知身在何处。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戏答元珍
仍是平白如话的句子,但在平白之外,结构严谨,人读诗只觉其平易,而无严谨之感。杜甫的七律,读诗时让人不觉就严谨凝重起来,连表情也很难轻松,可欧诗完全就是另一幅面目。

初读会觉得欧阳修这首七律轻飘飘的,没有分量。可仔细读,诗中的苦涩怨怅就能感觉到。这就是欧诗的特点,用平白的语言写难言的情绪,用浅显的字词写难言的景物。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丰乐亭游春之三
夕阳斜照,树染红霞,青山依旧,远景是草色绿遍天涯,近景是花落春残游春之人来往。最后两句不说惜春,却将惜春之意写的溢满纸页。

绿桑高下映平川,赛罢田神笑语喧。
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
————田家
田园风光,农家赛神,春雨歇,鸟雀鸣,最后一句是点睛之笔,让整个诗都亮了起来,也让读者眼前一亮,似乎真的看到了屋头密密匝匝的杏花。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画眉鸟
这首诗无特别出色处,应是应酬之作,只后两句立意不错。

写作方法上,仍是欧诗的一贯特点。


燕子在古诗词中的意象是什么?
燕子在古诗词中的意象有:1、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宴殊《破阵子》)意思是燕子飞来时正赶上社祭的日子,美丽的梨花在清明节后飘落。这两句即点明了季节,又指出了季节与...

古诗词中常作为象征意象的有哪些
离愁别恨、怀乡思亲、追古伤今等.要深入了解这情感,就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发掘出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寻撷到诗中的情感载体.如:杨柳——(代表)惜别、菊花——傲视、圆月——思念、落叶——失意、春风——得意、古迹——怀旧等等.而古诗中的情感载体——意象——解读这些意象群,就成了古诗词鉴赏的突破口....

用意象营造意境,景与情的交融,中国古典诗词追求是什么?
开篇明义,“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提出:“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 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意象的建构与表现被他看作是文学与诗词的准绳之一。 “意境”是指诗词作品中,诗人通过意象组合所描绘出的生活图景与诗人主体审美...

文言文常用意向
3. 诗词~文言文中的意向谁能给我说点 1. 菊花——坚贞高洁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为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古代诗歌的意象有哪些
唐宋两代是诗词高度繁荣的时期,而“芳草”意象的内蕴也在这一时期得到最为淋漓尽致的体现。在唐宋诗词中,漫漫无边际的离离芳草寄托了多少文人的别情离绪、思旧念旧之情。如孟浩然《留别王维》:“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苏轼《蝶恋花》:“天涯何处无芳草。”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及含义?
1、月亮望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2、黄昏、夕照(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感伤的心情意绪、人生迟暮的生命悲叹、 伤古吊昔的悲凉意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代李商隐《乐游原》)3、长亭——陆...

文学中的意象问题
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 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

古代诗词的常见意象
古代诗词的常见意象1.月思乡,怀人 2.菊花清高人格 3.梅花高洁人格 4.松孤直傲岸,岁寒三友之一 5.莲爱的象征,莲与怜谐音,所以可借以表达爱情。另外还表示高洁的人格 6.梧桐凄凉悲伤,落寞的心境 7.秋蝉高洁,悲凉 8.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之悲(也是古代诗歌中传书的信使) 9.?柳与“留”谐音,离情依依挽留惜别...

关于写意象的诗句
其他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 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2梅花: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

中国古代诗词有哪些常见的意象?各有什么含义
中国古诗词常见意象分类:1、植物类 (1)柳:柳者,留也。表达离别挽留的不舍之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2)梅:象征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陆游《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3)松: 坚贞高洁。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

和龙市17061014137: 欧阳修蝶恋花意象有哪些? -
勤迹心达: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这首词清新恬美的言语浸透着凄婉;深沉细腻的情感流露着无奈;含蓄委婉的...

和龙市17061014137: 欧阳修的《采桑子》通过哪些意象表现出一幅暮春图 -
勤迹心达:[答案] 上片描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恬静清幽之美.首句是全词的纲领,由此引出“群芳过后”的西湖景象,及词人从中领悟到的“好”的意味.“狼藉”、“飞絮”二句写落红零乱满地、翠柳柔条斜拂于春风中的姿态.以上数句,通过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

和龙市17061014137: 古诗词的意象 关于秋天的 -
勤迹心达: 1、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2、秋夜——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 3、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4、秋叶——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5、秋色——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6、...

和龙市17061014137: 古诗词中的意象 -
勤迹心达: 古诗词一般的意象荟萃如下,还给你举例,相信你受益匪浅.月.望月怀人、思乡.唐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

和龙市17061014137: 浣溪沙湖上朱桥响画轮运用了哪些意象欧阳修的浣溪沙湖上朱桥响画轮
勤迹心达: 浣溪沙 欧阳修 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 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 此词描写泛舟颍州西湖、留连美好春光的情趣...

和龙市17061014137: 古诗词中“流水”意象的意蕴 -
勤迹心达: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白羊aman80古诗词中“流水”意象的意蕴 张广祥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流水”是诗人经常借用的一种意象.因“流水”剪不断,永不停歇的特点与愁绪的无始无终,无止无休正好吻合,故“流水...

和龙市17061014137: 牡丹在诗词中的意象 -
勤迹心达: 2、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刘禹锡《赏牡丹》 3、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刘禹锡《思黯南墅赏牡丹》 4、天下真花独牡丹. ——欧阳修《洛阳牡丹记》 5、一年春色摧残尽,再觅姚黄魏紫看.——范成大《再...

和龙市17061014137: 燕子在古诗词中的意象? -
勤迹心达: 燕子 【含义】 燕子作为一种小巧的鸟,很受诗人喜爱.在文学作品中,燕子有离别、怀古的寓意.【例句】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宋 · 晏殊《蝶恋花》

和龙市17061014137: 诗里的意象代表了什么 -
勤迹心达: 1、菊:象征君子,耐寒,傲霜,志趣高洁诗人喜欢菊花,看重的是“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杜甫).元稹说得更直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僧齐已赞它“无艳无妖别有香”,声明自己“栽多不为待重阳”,“却是真...

和龙市17061014137: 求古文古词古诗常用意象 -
勤迹心达: 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3、动物类猿猴:哀伤 凄厉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鸿鸽::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