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走科举考试通过干谒求名隐居求名的是哪位诗人

作者&投稿:中叔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隐居鹿门,渴望出仕是哪首诗?~

出自《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作者唐代诗人孟浩然
这是一首“干谒”诗,所谓“干谒”诗,即向达官贵人呈献的以求引荐录用的诗歌。诗人借望洞庭湖有感,婉转地向张九龄表白了自己渴望出仕和希望得到对方援引的心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笔力千钧,千古传诵,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
诗人一生基本上过着隐居生活,青年时隐居鹿门山,闭门读书30年,四十岁时,来到长安,渴望出仕,但长安之行,求官失败,除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归。先后两次入京求仕,一次应试不第,一次因朋友宴聚,荐举不果,后入张九龄荆州幕。

1、赏析: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把写景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触景生情,情在景中。诗的前四句,描写洞庭湖的景致。“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涵虚,是天空反映在水中的幻景。太清,就是天空。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到了中秋时节,洞庭湖里的水盛涨起来,与湖岸平齐了,一眼看云,只见湖山相映,水天一色,浑然成为一体,美丽极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在这浩翰的湖面和云梦泽上,水气蒸腾,涛声轰鸣,使座落在湖滨的岳阳城都受到了震撼。
这首诗,把洞庭湖的景致写得有声有色,生气勃勃。这样写景,衬托出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暗喻诗人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这是写景的妙用。
2、原文: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3、译文: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

扩展资料创作背景:这是孟浩然投赠给张九龄的干谒诗,当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当时孟浩然西游长安,张九龄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士,二人及王维为忘年之交。
后张九龄拜中书令,孟浩然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引荐、赏识和录用。
作者简介: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人(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
参考资料: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百度百科


这样的诗人很多,最有名的自然是中国古诗第一高手——诗仙李白。

唐朝科举制度开始兴起,成为朝廷选拔贤能之人的一条重要途径。

这比西汉魏晋时期门阀政治,任人唯亲要开明、大度了许多,让整个社会充满了活力。

但是科考可并不是谁都能去考的,它有各种各样的身份限制。

李白就不能走这条路。现在一般认为李白出身富商家庭,商人在唐代是没有参加科举考试资格的。 

科举参加考试必须写个人履历,历数三辈以上的出身,并且还需要有名人作保,是来不得虚假的。

现在的人动不动就说李白蔑视功名、无意科考,这纯属胡说。李白的家庭背景,是不够资格科举,只能走推荐这条路。而且李白对功名的渴望,适合盛唐士子之心相匹配的。只不过他的诗才虽常,政治素质却并不高,也就是没有官场智慧。

李白通过“直干名主,遍干诸侯,希望博得名声出位”。既然不能参加科考,就把自己的作品送给那些高官们吧,一旦被看中,也就有了前途。

最有名的就是带着诗集去求见李邕,李邕是个大书法家,作为文化领袖,对当时诗歌格律化也比较支持,因而对李白擅长的歌行体并不感冒。


所以李白干谒,干了个寂寞。碰了一鼻子灰,怒而写诗:

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今天来看,这诗当真是豪气逼人,可在当时,你一个乳臭味干的小年轻在号令天下的文坛领袖面前写这种诗,那可真是满嘴跑火车,老成持重的李邕自然拒绝了他。

他这种恃才傲物的性格也让大部分干谒都没有结果,但是他的作品成功地引起了关注,为自己打响了“谪仙人”的名声。

因为他的文采和诗才是不折不扣的,无法掩盖的。

同时,李白还通过道友身份让道士吴筠打通玉真公主的关系,最终通过玉真公主的吹风,吴筠带入宫中得见唐明皇,进入了中国历史最强大王朝政治核心。

虽然只是写诗唱唱赞歌,翰林待诏,但总算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因为道士和公主都喜欢隐居终南山别院,所以这条干谒之路,就称为“终南捷径”。

李白算是走得最成功的的一位,因此才有混迹顶层的两年翰林待诏,有写杨贵妃美丽的《清平乐》,有“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长安市井豪气干云。



直斗一番事业心疼的厉害啊美女与野兽诀


在唐朝时期若想要当官,都有哪些途径可走?
那么,在唐朝时期若想要当官,都有哪些途径可走?一、科举制度 《庄子·在宥》中说:“故贤者伏处大山嵁岩之下,而万乘之君忧栗乎庙堂之上。”,这里的庙堂就是朝堂,就是当官的意思。古代文人的毕生梦想就是通过参加科举考试实现自己的当官梦,从而平步青云。在古代,参加科举考试当官...

李白通过什么途径当官
开元十八年(730年),李白经过了几年漫游之后,来到长安,求取功名。在唐朝,一个没有资历的读书人想要从仕做官,“干谒”几乎是必经的途径,李白也不能例外。但李白是与众不同的,他不会只是简单走走哪个权贵的门路,然后去和许许多多的读书人竞争一个科举出身的名额,然后从八九品的小官做起,慢慢...

孟浩然:孟山人
39岁,孟浩然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是以失败告终。科举考试失败后,孟浩然继续游历。期间他认识了李白、王维,结交了一帮诗友。据说,孟浩然有两次机会可以被推荐,但是都被他的任性给搅黄了。其中一个故事还衍生出了一个成语:转喉触讳。据说孟浩然到了长安,跟王维成了忘年之交。一日,孟浩然正在王维家...

大历十才子是谁
永泰年间,李端旅居长安,准备参加科举考试,那时,李端的诗名已经很出众了。他先后参加了两次科举考试,但都是以名落孙山而告终,他知道落榜的原因是因为没有权贵显要人士为自己通榜,所以李端就走上了“干谒”之路。他结识了唐代宗的驸马、汾阳王郭子仪第六子郭暧(“醉打金枝”的男主),李端凭借自己出众的才华,获得了...

历史上年龄最大的状元,尹枢72岁才中的状元
在唐宋时期,尤其是在唐朝,科举考试刚刚建立,各项制度没有成熟,当时可以公然走后门拉关系,不但不丢脸,还有专门的名字叫做“干谒”、“行卷”。而且那时候的考试试卷没有糊名,是谁写的,一望便知。更为重要的是,当时没有殿试环节,谁当状元,基本上就是由主考官举荐,也可以说是主考官决定的。

柳永的望海潮中,哪一句是作为干谒诗的依据
柳永的望海潮中:”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作为干谒诗的依据。根据相关信息查询,从诗歌的故事中可以得知,这首词是一首干谒词,目的是请求对方为自己举荐,而”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则直接表达了对对方的...

宋代文人与唐代相比有什么不同?
宋代科举制的完备,为“寒士”参与政治生活提供了现实的可能,但这同时也强化了文人士大夫对于国家政权的依赖性。唐代文人可以投幕府、考进士、凭门第、走干谒、递行卷以求仕进,也可以隐山林、游江湖、入释道以求高名,而宋代文人可以选择的自我价值实现之路却狭窄得多,几乎只有经科举考试获得官位,并...

孟浩然的生平事迹
孟浩然(689年—740年),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

离离原上草是应考试还是干谒诗
相传这首诗是白居易16岁时参加科举考试所写的一首应试诗。这首诗通过描写古原上茂盛的野草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干谒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一些文人为了求得进身的机会,往往十分含蓄地写一些干谒诗,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展示自己的才华...

唐朝人才选拔制度
据《南部新书》记载,罗隐虽然诗写得好,可其长相却相当困难,因此屡试不第,到底长相困难到何种程度呢?书中举出一例:斯时,罗隐诗之大名,不但在市井中流传,同时也传入闺阁之中,曾经当过宰相的郑畋,有个小女儿就非常喜欢罗隐的诗,甚至喜欢到了想嫁给他的程度。而郑畋却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对女儿...

富县17355605804: 李白杜甫的思想 -
敏凝亚洁: 李白的思想李白一生的思想很复杂.李白是受西域和汉地两种文化的影响,他的身上有儒、道、游侠、纵横家的成分,但是以儒、道为主,他追求人生的自由,他要与众不同,所以他的求仕之路,不愿意走正常的科举之路,他希望以自己的名...

富县17355605804: 历史上有什么著名的弃文从医者 -
敏凝亚洁: 李时珍 其实李时珍一开始并没把从医当成自己的理想.李时珍的父亲与爷爷都是相当不错的医生,他们都希望自己家里出一个读书人,希望有一个人能够通过科举考试考取功名,走上仕途,不再行医.可是这个希望一再地落空,最后他们都把希...

富县17355605804: 古代诗人隐居的原因有哪些 ? -
敏凝亚洁: 古代文人归隐的原因和目的是多种多样的,但从总体来看,主动归隐的是少数,大多数的文人是不得不归隐,是被迫地走进山林.诗僧灵澈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东林寺酬韦丹刺史》)此话虽然有点...

富县17355605804: “终菊捷径”典故中的主人公卢藏通过哪种方法做了官? -
敏凝亚洁: 指求名利的最近便是门路.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出自《新唐书·卢藏用传》 卢藏用想入朝作官,就隐居在京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借此得到很大的名声,终于达到了作官的目的.而其他人做官则必须通过一层层的科举考试才行.所以说通过“隐居”的方式引起朝廷的注意从而快速的升官,对于想走仕途的人来说就成了一条“终南捷径”.

富县17355605804: 李白的一生 -
敏凝亚洁: 李白是唐代诗坛上的一颗巨星,被历代文人称为“诗仙”,杜甫的诗句“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就是对李白诗歌高度成就的十分形象的概括. 李白,字太白,于唐武后长安元年(公元7O1年)出生在中亚的碎叶;5岁时,随父亲迁居四川...

富县17355605804: 李白生平故事1000字 -
敏凝亚洁: 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后世将李白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好饮酒做诗,爱交好友,其曾获得过皇上和贵妃的赏识.但最后...

富县17355605804: 有谁得到了名利,却对名利不屑一顾? -
敏凝亚洁: 这是中国古代上古传承下来的思想! 如,汉朝的张良,蜀汉的诸葛亮!

富县17355605804: 王冕在历史上是怎样的人物 -
敏凝亚洁: 王冕自幼好学,白天放牛.王冕画荷王冕画荷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

富县17355605804: 唐诗“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与科举制度有何关系?
敏凝亚洁: 李白没有参加过科举,应当是由于他的身世.李白的祖上不是3品以上的官员,决定了李白不能入国子监这类学校就读,没法以生徒的身份出线科举;剩下的就只有乡贡1条前途.但是,即便乡贡,一样也需要明确的家世背景,李白的父亲“潜还广汉”,其祖父、曾祖1定是客死他乡,谈何迁葬?仅仅1桩家状的小事,对李白来讲就是天堑,没有人大胆敢为李白担保,因此他不能科举.“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科举是他不能走的道路,他是无奈的.因此只能通过他的才气显示他的存在,让皇帝知道他的存在,实现他的远大抱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