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佛教的大乘与小乘有什么区别?

作者&投稿:闭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佛教的大乘和小乘有什么区别~

  实际上佛教的大乘和小乘都是一个乘,不存在两个乘的问题。大乘和小乘不在于佛法里,佛法里没有大乘和小乘的区别。所谓的大乘和小乘,是从我们人的根机有大小所区别开来的。现在我们对南传佛教称为小乘,对我们所修行的称为大乘。《弥陀经》还有《无量寿经》我们都说成是大乘。 实际上严格区别的话,和南传佛教的小乘一比,我们还不如人家小乘呢,人家讲的菩萨精神比我们讲得还彻底呢。你像《阿含经》,还有很多的经典,那讲得很彻底、很彻底的。所以说,修行佛法应该以小乘为基础,先修小乘后修大乘,这是正确的。 如果我们执着了我们的大乘,而不愿意去修小乘,实际上这是犯戒的行为。在《地藏十轮经》里已经讲得很明白,大乘与小乘的区别,如果以小乘谤大乘也是不对的。大乘主要是无我精神,更彻底。大乘是更严,小乘是基础,所以它俩一定要区别开来,一定要平等对待。首先要把小乘做好这才行。现在所谓的“大乘”就是口头是大乘,实际上有时候修成了世间法了,它也不是佛法了。不是随随便便这就叫“大乘”。 有个人曾经到我闭关的地方,这个人说演过李向阳的一个替身,他离开时就喊哪:“他们修小乘,不摸钱是修小乘。我修大乘,有钱给我,我去建庙。”他把摸钱叫大乘,不摸钱是小乘。实际上他不知道,你摸钱连半个乘都没有,别说小乘了,连乘的边你也没有,是不是?他就是用“大乘”来掩盖自己那种愚蠢,所以说,这是很可怜的。我们知道大乘精神更应该无我,更应该严,而起心动念都是犯过失的。小乘和大乘比实际上没有啥区别,它只是个基础,必须把小乘基础要做好,才能修持大乘。
以上摘自法师开示

  本来,在佛的时代,并没有分别什么大乘和小乘,佛法是一味的,只是由于说
  法的对象不同,所说的内容和境界也有不同罢了。

  佛对根器浅薄的听众,说做人的根本道理,持五戒,修十善,称为人天乘;对
  于厌世观念很浓的人,便说解脱生死的方法,称为声闻的小乘;对于根器深厚而有
  悲愿化世的听众,便是菩萨大乘。

  事实上,佛法共分五乘:人乘、天乘、声闻乘、独觉乘、菩萨乘。修上品五戒
  十善的生天,中品五戒十善的生人,综合五戒十善,称人天道;声闻是由于听法修
  行而得解脱生死的,独觉是不由听法无师自觉而解脱生死的,综合声闻独觉,称为
  解脱道;菩萨道是既求取解脱道而又不舍人天行的一种法门,所以大乘的菩萨道是
  解脱道与人天道的综合。

  仅在人天道修持五戒十善的人,尚是凡夫。证了解脱道,不再受生死的人才是
  圣人,因他们只顾自己乘著佛法而解脱,不愿回头过来救度其他的众生,所以称为
  小乘。菩萨是上求无上佛道而自己解脱生死,下化无量众生同离生死苦海,所以称
  为大乘。

  从佛教的分布来说,通常说北传的梵文系佛教──以中国为中心而至日本、韩
  国、蒙、藏的佛教,是大乘佛教;南传的巴利文系佛教──以锡兰为中心而至泰、
  缅等国的佛教是小乘佛教。其实,这是出于北传佛教徒的区分法,南传佛教徒根本
  否认这种区分法的正确性,因在根本有部律卷四十五及杂阿含二八.七六九均有大
  乘之名,那是指八正道的修持者;杂阿含二六.六○四以行四摄法为大士,增一阿
  含卷十九明白载有大乘的六度。除了理论境界上的发挥,北传佛教,超过了南传佛
  教,在佛教的生活实践上,北传地区未必全是大乘的,南传地区也未必全是小乘的
  ;北传的中国佛教,除了素食而外,没有什么比南传佛教更出色,尤其在中国大乘
  佛学的成就,因了中国老庄思想所形成的玄学清谈,在魏晋时代特别风行,所以上
  流社会的士君子们,也把佛学当做消遣及清谈的玄理,中国的天台宗及华严宗的理
  路,确也受有这一风尚的若干暗示,所以近代有一位日本学者木村泰贤,批评中国
  的佛教是属于学问的佛教,而非实践的佛教,实亦不无理由,事实上,天台华严的
  思想架构,也多出于中国高僧的自悟境界,在印度的佛教思想方面,并没有足够的
  依据。因此,中国真正的大乘精神,从未普及到民间去过,更说不上成为中国民间
  生活信仰的依归了。所以也有人说:中国的佛教乃是大乘的思想小乘的行为。

所谓“乘”,是梵文yana(音译“衍那”)的意译,有“乘载”或“道路”之意。大约在公元1世纪左右,印度佛教内形成了一些具有新的思想学说和教义教规的派别。这些佛教派别自称他们的目的是“普渡众生”,他们信奉的教义好像一只巨大无比的船,能运载无数众生从生死此岸世界到达涅磐解脱的彼岸世界,从而成就佛果。所以这一派自称是“大乘”,而把原来的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一派贬称为“小乘”。但是这一称呼,“小乘”佛教派别本身是不承认的,例如现在缅甸、泰国、伊斯兰卡等国的佛教,一直称为“南传上座部佛教”。

大乘和小乘的区别,表现在许多方面。首先,在对于佛陀释迦牟尼的看法上,小乘佛教一般把他看做是一个教主、导师,是一个达到彻底觉悟的人。大乘佛教则把释迦看做是一个威力广大、法力无边、全知全能的佛,并且认为除释迦牟尼佛外,在三世(过去、现在、未来)十方(东南西北,四维上下)有无数的佛。其次,在修持方法上,小乘佛教主张修戒、定、慧“三学”(通过守持戒律,修习禅定而获得智慧)、“八正道”(八种正确的思维和行动方法)。大乘佛教则除了“三学”、“八正道”外,还偏重于修习包括“六度”、“四摄”在内的“菩萨行”。

菩萨思想是大乘佛教思想的一大特色。所谓菩萨,即指立下弘大誓愿,要救渡一切众生脱离苦海,从而得到彻底解脱的佛教修行者。大乘佛教徒把释迦牟尼成佛以前的修持阶段,即在修习“菩萨行”的阶段作为自己修行的榜样,因此大乘佛教徒主张可以在家修行,并不强调一定要像小乘佛教徒那样需要出家修行,这也是大乘和小乘的重要区别之一。大乘教徒把菩萨的修行发放概括为“六度”、“四摄”。“六度”是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他们认为这六种方法是能够脱离生死苦海,达到涅磐彼岸的通道。“四摄”是指大乘佛教徒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在与他人相处时需要遵守的原则,具体是指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大乘佛教认为这是菩萨救渡众生时所应遵守的原则和方法。为了与小乘相区别,大乘教徒把自己的思想学说称之为“菩萨思想”,把自己的修行实践称作“菩萨行”,把自己所尊奉的戒律称之为“菩萨戒”。

在教义学说上,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之间的重要区别是:小乘佛教一般主张“我空法有”,即否定个人的主观精神主题,但对客观世界的否定却不彻底,部分小乘佛教派别则通过“分析”的方法来否定客观事物,实际上却承认事物的基本组成因素“极微”的存在,带有唯物思想倾向。大乘佛教则通通常主张“人法两空”,既否定人的主观精神主题,也否定客观事物的存在,他们认为关于客观事物“空”的认识并不是通过“分析”方法得到的,而是“缘起性空”,即一切“法”都是由因缘和合而成,不存在本质实体,因而是“空”。事物现象的存在只不过是一种虚幻的假象而已。“性空幻有”,这是大乘思想,特别是早期大乘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另外在修行目标上,小乘佛教把证得“阿罗汉”果作为修行的最高目标。而大乘佛教则以“普渡众生”为修行宗旨,以成佛作为最高的修行目标。

小乘偏于自度,大乘不仅自度而且还要度人,大小乘的持戒的意义上也不一样,大乘和小乘的区别,表现在许多方面。首先,在对于佛陀释迦牟尼的看法上,小乘佛教一般把他看做是一个教主、导师,是一个达到彻底觉悟的人。大乘佛教则把释迦看做是一个威力广大、法力无边、全知全能的佛,并且认为除释迦牟尼佛外,在三世(过去、现在、未来)十方(东南西北,四维上下)有无数的佛。其次,在修持方法上,小乘佛教主张修戒、定、慧“三学”(通过守持戒律,修习禅定而获得智慧)、“八正道”(八种正确的思维和行动方法)。大乘佛教则除了“三学”、“八正道”外,还偏重于修习包括“六度”、“四摄”在内的“菩萨行”。

佛教,本分有原始佛教与后期佛教。原始佛教又称为小乘佛教,后期佛教又称为大乘佛教。

事实上,佛法共分五乘:人乘、天乘、声闻乘、独觉乘、菩萨乘。修上品五戒十善的生天,中品五戒十善的生人,综合五戒十善,称人天道声闻是由於听法修行而得解脱生死的,独觉是不由听法无师自觉而解脱生死的,综合声闻独觉,称为解脱道菩萨道是既求取解脱道而又不舍人天行的一种法门,所以大乘的菩萨道是解脱道与人天道的综合。

仅在人天道修持五戒十善的人,尚是凡夫。了解脱道,不再受生死的人才是圣人,因他们只顾自己乘着佛法而解脱,不回头过来救度其他的众生,所以称为小乘。菩萨是上求无上佛道而自己解脱生死,下化无量众生同离生死苦海,所以称为大乘。

也既是说大乘、小乘,乃是一种比喻。大乘喻能渡无量众生。小乘喻渡少数众生。大乘与小乘的分别是觉悟境界高低的差别。

大乘和小乘的区别,表现在许多方面。
首先,在对于佛陀释迦牟尼的看法上,小乘佛教一般把他看做是一个教主、导师,是一个达到彻底觉悟的人。大乘佛教则把释迦看做是一个威力广大、法力无边、全知全能的佛,并且认为除释迦牟尼佛外,在三世(过去、现在、未来)十方(东南西北,四维上下)有无数的佛。
其次,在修持方法上,小乘佛教主张修戒、定、慧“三学”(通过守持戒律,修习禅定而获得智慧)、“八正道”(八种正确的思维和行动方法)。大乘佛教则除了“三学”、“八正道”外,还偏重于修习包括“六度”、“四摄”在内的“菩萨行”。

先给你讲一个故事:
佛祖释迦牟尼在《法华经·第三譬喻品》中,为了教导众生和信佛弟子脱离三界之苦,从闻声乘、缘觉乘走上大乘佛教的修行道路,便讲了《火宅喻》这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很大的国家,在国都王城附近有一个很大的村落,村落里有一位富有的长者。这位长者已经年迈力衰,但长者家财万贯,难以计数,而且田宅广布,奴仆成群。长者的庄园面积广大,房舍很多,但只有一道门可以进出。长者家中人丁兴旺,有四五百口眷属全都住在这个庄园里。但是由于建造年代已久,堂屋楼阁已经失修坏朽,墙壁破裂,柱根腐败,梁柱就要倾塌,危险已在旦夕。
  一天,庄园突然起火,房屋宅舍开始燃烧,可长者二三十个年幼无知的子女还在着火的庄园房舍里玩耍。长者看到大火四处蔓延,惊恐万状,不由地想:虽然我能从这燃烧的庄园门中,平安地逃出,但子女们还在火宅里,沉迷于嬉戏玩乐,哪里知道大火已经逼近,灾难就要降临!他们一点儿也不惊慌,也不害怕,就像无事一样,毫无求救逃难的想法。我虽年迈,尚有力气,说不定拼力还就能把他们从火宅中救出。但转念一想,庄园只有一门,门径又狭小,子女年幼,尚不省事,加之迷于玩耍,游戏乱蹦,一不小心,就会被大火烧伤。我应当向他们说明火灾的利害,房屋已经燃烧,马上就会塌毁,应抓紧时机,自个从庄园门里逃出,才不会被大火烧伤烧死。长者用譬喻讲明利害,善言诱导,让他们立刻跑出房屋。但子女们对长者的劝导,既不相信,也不惊慌害怕。仍然沉溺于娱乐玩耍中,全没有跑出来的意思。根本不知道火灾是什么,大火烧毁房屋,会造成什么样的灾害损失,只顾四处奔跑玩耍,还不时地回头望望父亲。
  长者当时心中着急,房屋已在大火中燃烧,我和孩子们如果不及时跑出庄园,就会被烈火吞没。现在我得想一个方便巧妙的办法,让孩子们逃出这火灾现场。长者忽然想起子女们平时的爱好,喜欢各种珍宝玩具、奇异之物。就大声对孩子们喊道:“外面有你们喜欢的珍宝玩物,希奇罕见,你们赶快去拿吧!如不拿取,将来一定会后悔的。还有很多羊车、鹿车、牛车放在庄园外面,你们可以乘坐游戏。你们为什要呆在已经着火的房屋里呢?赶紧跑出去吧!只要你们喜欢,我把这些珍宝玩物、羊车、鹿车、牛车全都送给你们。”
  此时,子女们听见父亲说有各种珍奇玩物,羊车、鹿车、牛车,每个人都希望能得到。于是争先恐后,一齐向门外奔跑,个个都跑出了大火燃烧的庄园。
  当长者看到子女跑出火宅,全都平安脱险,这才放下心来,就在庄园门口的十字路口,席地而坐,感到激动高兴。这时,子女们纷纷对长者说:“父亲刚才许诺的珍奇玩物,羊车、鹿车、牛车,赶快给我们吧!”
  长者对子女们说:“现在我不给你们那些小玩艺、小羊车、小鹿车、小牛车了。我给你们每一人一辆大牛车。这牛车用各种珍宝装饰,周围有栏杆,四面悬风铃,车顶设华盖,宝绳交错成网,彩带缤纷下垂。车内铺有华美的被褥,安放红色柔软的枕头。用皮肤光洁、体形健美、四蹄有力、步伐平稳、奔跑如风的大白牛套上这辆华美的车。再让仆从驾车,侍奉保护你们。我把这样的七宝大白牛车送给你们,你们喜欢吗?”
  子女们异口同声地说:“我们非常喜欢!”
  子女们分别乘上大车,非常高兴。这样华美的大白牛车,他们从来都没有见过。今天他们能乘坐这样好的大白牛车,是他们原先所没有想到的。
  释迦牟尼讲完了这个故事后,对四众弟子和舍利弗说:“舍利弗,就像那位大富长者一样,他先以羊、鹿、牛三车引诱子女脱离火灾,然后又分别赐予大白牛车。大车有种种宝物庄严装饰,平安稳当,无与伦比,而大富长者并没有虚幻妄言的过错。佛同样是如此,也没有什么妄言。佛先说声闻、缘觉、菩萨三乘引导众生,然后以大乘——《法华经》妙义救度解脱众生。为什么这样做呢?佛有无边的真实智慧,有十力、四无所畏,有无量的法藏,有能为一切众生开示如何成佛的大乘修习法门,却并非所有众生都能接受。舍利弗,你现在应当知道,就是因为这个因缘,佛才以种种方便巧妙的法门,把这惟一的大乘,分别说成声闻、缘觉、菩萨三乘。”
大乘与小乘佛教本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到佛乘的中途的一站,是修行的便利的法门。后世诸人总是落于咬文嚼字的窠臼,只看佛经上的文字,而不重视解佛经之意。真正的佛法不是从经文或是从佛祖说的话中得到,而是要去悟。佛陀成佛是因悟而得,若想圆觉,必先悟道。语言是无法完全表达出佛法的精髓的。

用个比喻
就是微观物理学和化学的区别
一个告诉你,所有的事物,都是原子电子组成的,都一样
一个告诉你,所有事物,都是这么来回来去反应变化来的,其实都是假的

真正的区别就是,小乘只告诉你什么是假,,大乘不光告诉你什么是假,也告诉你什么是真

所谓的自度和度人
就是小乘,知道整个世界都是假的,,也就把其他人都当做不存在,自然是自度不度人了
大乘是知道到底什么是真,,所以不光自己的真要度,别人的真也要度

佛教的大乘与小乘在本质没有区别的,都是正宗的佛法.
从相上分,是指修行人的心的大小,上的区别,修大乘的心大,要普度众生,重点是大慈大悲,小乘的修行人,心量相对小,重点追求自己脱离轮回,的苦难,.

从效果上区分,大乘的修人,心大量大,效果大,很快就能出轮回,:小乘的修行人心量小一些,效果慢一些,经上说要慢几个万亿年左右.


佛教中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本质区别在哪里
1、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的本质区别 小乘渡己,大乘渡人。所以小乘没油水,因为他们一味苦修,不懂得包装自己,不主动发展信徒,所以就缺人供养。而大乘却是很有商业头脑,宣传人人都可成佛且不需参研佛理,只要礼佛就能成佛,就能得佛庇佑。所以大乘信徒众多,香油钱赚的盆满钵满,众僧都很滋润。2、佛教...

大乘与小乘怎么区分
大乘与小乘可以从派别中区分,因为大乘是一种佛教派别,强调的是自利、利他,利益一切众生;而小乘是指古印度所有的部派佛教,是以自我完善与解脱为宗旨。小乘也叫做“小乘教”、“小乘教法”,是对三乘佛法中之的“声闻乘”和“缘觉乘”的统称;大乘包括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而且大乘谓人人可以成就佛陀...

佛教里的大乘,小乘,般若分别是什么意思
大乘,即大乘佛法,有的人说烧香拜佛不是佛法,正确来说,烧香拜佛不是小乘法,是大乘佛法,为利益一切众生,大乘佛法即自觉觉他,普度众生 小乘,即小乘佛法,注重个人修持而不注重他人修持 般若,即智慧,般若有很多种,比如实相般若,我理解为佛性,但是因为你还没契入,因此我说你不懂,你契入的...

解释一下佛教的小乘和大乘
本来,在佛的时代,并没有分别什么大乘和小乘,佛法是一味的,只是由于说法的物件不同,所说的内容和境界也有不同罢了。佛对根器浅薄的听众,说做人的根本道理,持五戒,修十善,称为人天乘;对于厌世观念很浓的人,便说解脱生死的方法,称为声闻的小乘;对于根器深厚而有悲愿化世的听众,便是菩萨...

大乘、小乘、金刚乘佛教的区别
在佛教的广阔领域中,三大教派——小乘、大乘和金刚乘,如同璀璨的繁星,各自闪耀着独特的教义光辉。让我们深入解析,感受它们的差异与共通之处。小乘,个体的解脱之路小乘,源自“小车”或“小道”的寓言,象征着一条专注于个人解脱的道路。它强调每个修行者(阿罗汉)的独立修行,通过八正道的精进,如戒...

大乘、小乘、金刚乘佛教的区别
2. 小乘佛教,以个人解脱为核心,源自“小车”或“小道”的寓言。3. 修行者通过八正道和戒、定、慧的修持,追求达到涅槃的彼岸。4. 小乘佛教强调个体的努力和智慧觉醒,主要传承在南传佛教地区。5. 大乘佛教,以慈悲与智慧为特点,倡导自我解脱与众生共同解脱。6. 菩萨的修行,如慈济、禅宗、净土宗等...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到底有何区别
十方三世有无量无数的诸佛。佛是各个世界和极乐国土的主宰者。大乘佛教认为,释迦牟尼佛是化身而不是实身,佛陀的实身是积累了极长时期修行而成的;佛陀的色身、寿命和威力都是无边无际的;佛陀永远化度众生无有疲厌。而由上座部分离出的最大的一部——说一切有部则不承认自己是“小乘”,不承认...

佛教小乘与大乘有什么不同
2、修行步骤不一样:大乘佛教追求既度人又度己,小乘佛教则先度己再度人。3、地域也不同:大乘佛教以汉地为主,小乘佛教则以东南亚为主。4、教材不同:小乘佛教只承认早期结集形成的经典佛经(譬如《阿含经》),对后出的大乘经典,如《阿弥陀经》、《金刚经》、《法华经》、《华严经》,一概不...

大成佛教与小成佛教的区别?
2、大乘佛教则把释迦看做是一个威力广大、法力无边、全知全能的佛,并且认为除释迦牟尼佛外,在三世(过去、现在、未来)十方(东南西北,四维上下)有无数的佛。3、在修持方法上,小乘佛教主张修戒、定、慧“三学”(通过守持戒律,修习禅定而获得智慧)、“八正道”(八种正确的思维和行动方法)...

大乘和小乘的区别是什么?
3、修行方式不同。菩萨思想是大乘佛教思想的一大特色。大乘佛教徒把释迦牟尼成佛前的修持阶段,即在修习“菩萨行”的阶段作为自己修行的榜样,因此大乘佛教主张可以在家修行,并不强调一定要像小乘佛教那样需要出家修行,这也是大乘和小乘的重要区别之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区别 参考...

乐安县17233867164: 大小乘佛教区别. -
保寒维平: 乘和小乘的区别,表现在许多方面.首先,在对于佛陀释迦牟尼的看法上,小乘佛教一般把他看做是一个教主、导师,是一个达到彻底觉悟的人.大乘佛教则把释迦看做是一个威力广大、法力无边、全知全能的佛,并且认为除释迦牟尼佛外,...

乐安县17233867164: 大乘佛法与小乘佛法的区别? -
保寒维平: 1、在宗教学说体系上: 小乘基本上保持了释迦牟尼的遗教,着重伦理教诲,只以佛陀为导师而不是神,不拜偶像 ; 大乘则接受了外道思想,修正了释迦牟尼的学说,以佛为神并有不同的化身和无边的法力,宣扬神异,造出各种偶像加以崇拜 ...

乐安县17233867164: 大乘佛和小乘佛有什么区别 -
保寒维平: 佛教有大乘之说,起源于龙树尊者的大乘思想.本来没有小乘,由于大乘思想被普遍认可所以相对大乘来讲,其他形式就成了小乘.再后来小乘又成了南传佛教的标识.总体来讲大小乘的最终思想是一样的,教义产生了差别.小乘讲究首先自己要明白真理,然后具备了能力再发大心行大愿.而大乘思想比较宽松,把愿力放在第一位,也就是说宁可自己不成就,也要把自己所信奉的思想传播出去.

乐安县17233867164: 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的区别
保寒维平: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区别,主要可以从信仰修证和教理义学两个方面来考察. 首先,从信仰修证方面来说,小乘部派佛教奉释迦牟尼为教主,认为现世界只能有一个佛,即释迦牟尼,不能同时有两个佛.大乘佛教则认为,三世十方有无数佛同...

乐安县17233867164: 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的区别
保寒维平: 小乘佛教:认为世界上只有一佛(释迦牟尼),修行的最高果位为罗汉,教义重自我解脱; 大乘佛教:认为十方世界都有佛,修行的果位分为罗汉、菩萨、佛三级,教义弘扬菩萨和“菩萨行”,最终目的在于成佛

乐安县17233867164: 大乘佛法与小乘佛法有什么区别啊
保寒维平: 大乘佛法提倡普度众生,小乘佛法先自度然后再普度众生,这就是大乘佛法与小乘佛法的区别.

乐安县17233867164: 佛教中的大乘与小乘有什么分别? -
保寒维平: 大乘佛教 Mahayana Buddhism 佛教派别.公元1世纪左右形成于印度,而后传播至中亚、中国、日本、朝鲜、越南、印尼以至斯里兰卡.它是北传佛教的主流.大乘思想根源于某些早期部派,但有许多理论创造,如不仅讲人无我,而且讲法无...

乐安县17233867164: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有什么区别
保寒维平: 小乘是指自渡,大乘是自渡渡人. 现在人学佛修行基本上都是自利利他,自渡渡人,全国各地都有信众.

乐安县17233867164: 大乘佛法与小乘佛法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
保寒维平: 阿弥陀佛死了后,他的徒弟们对原始的教义、戒律发生争议,分裂为两派:一派为遵循传统的上座部,就是小乘佛教,他们认为世上只有一个佛,那就是阿弥陀佛.教义重自我的解脱,修行的最高果位为罗汉.另一派为改革的大众部,就是大乘佛教,他们认为十方世界都有佛,修行果位分为罗汉、菩萨、佛三级,修行的最终目的在于成佛.提倡菩萨行(就是去实践解脱于救苦救难、普度众生).我记得西游记里观音劝唐僧去西天取经时,这样说,大乘喻能渡无量众生.小乘喻渡少数众生.个人认为小乘更像哲理吧,难懂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