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教师在小学品德课程中的角色和作用?

作者&投稿:检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认识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和作用学习心得~

 校长给我们老师开会时,经常会说:“我们教师尤其作为特教老师,就是一种良心的职业,是一笔良心账。”你在工作中投入多少精力,完全是取决你个人的态度。面对学生,特别是那些屡教不改的学生,经常听到有些老师说,自己已经对得起自己的良心,问心无愧。良心本来是一个模糊且抽象的概念,没有一定的标准,很难做出确切的评价,好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这颗“良心”进行了量化,提供了参照物。所以当从你口中说出“问心无愧”这四个字时,参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相关要求,你得扪心自问, “我真的问心无愧了吗?还是在逃避责任?”。假如你真的做到了,我想不管教育的结果如何,你都能坦然面对,心安理得!
  我认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对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的人员的最基本要求,是每位教师都必须自觉遵守的。规范的内容既有思想道德方面的要求,也有工作方面的要求,更有对教师寄予的厚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第6节终身学习感受最深。《规范》第6条是这样说的: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论,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作为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之一,教育工作者需要学科专业素养: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了解学科发展的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专业素养不仅包括专业知识,而且包括一定的科研能力。
  由于我们所从事的工作的对象是充满生命力、千差万别的个体;随着网络的发展,学生接触世界的方式与速度比之前有质的飞跃,但是学生面对的解疑者还是仅有教师这一条路径。因此我们面临着比过去更大的压力,自我学习充实的压力。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我们都必须进行更进一步的学习。教学相长在此赋予了更多的意义。
  教学过程中传授的内容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现今的知识成倍数地增加,对教学内容的产生了深刻的变化。有些问题直接影响到教学内容的修正;而更多的是对教学内容的解释形成新的方向。这就要求教师时刻注意本学科、邻近学科的发展动向;了解社会发展中的新问题,在组织教学的时候更新教学内容。
  教育过程又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变化过程。前述中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决定教师不能以千篇一律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而是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观点、研究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和各种教育活动。这仍然要求教师都注意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多注意了解教学一线的新成果,新问题,在本班级、本学校尚未发生这些问题时有所预料、有所准备。
  综上所述,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终身学习是一个必要条件,我认为终身学习是是一个教师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优秀教师的外在表现之一,也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最基本的要求。

今天,我们共同探讨的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作用.在这个话题正式开始之前,我想问问大家,在你们这两周的实践中,你认为,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呢?
看来,初出茅庐的你们到底是新生代,比起当年憨憨的我们悟性强多了,更善于总结了.古人曾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仅仅九个字,简单而明了的诠释了教师存在的作用和社会意义:“传道”就是讲授为人处事的道理,关乎学生个人修养的提高,关乎学生日后人际交往的顺畅;“授业”就是传授学业知识,关乎学生生存的能力;“解惑”就是解析为人的困惑、学习知识中的疑惑.关乎学生遇到问题,攻坚克难的勇气,关乎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虽然这个教育主张年代久远,但从它叙述的顺序来看,正是我们现在倡导的新课改的三维目标:传道(情感、态度、价值观)、授业(知识与能力),解惑(过程与方法),也就是说无论教育理念怎样改变说法,我们教师的责任就是传授知识、启迪智慧,教会学习,塑造人格,新课程理论对于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是孩子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和它是一脉相承,毫不背离的.关于课堂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说起:
一、组织与策划——未成曲调先有情
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创造性活动.上课前,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都要仔细研究了解教材,把自己对教材的深入理解和体会用教案的形式表达出来,作为讲授这节或这堂课内容的依据.上课时,根据教案中设计好的学习过程,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组织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学习中去.这个时间段教师的角色就是组织协调者,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根据课堂教学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把握课堂进度,组织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一种有助于探索交流的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学生在师生、生生关系良好、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快乐学习.假如你发现此时课堂学生心不在焉,左呼右盼,你需要采用有效地方式,集中他们的精力,而这个组织不是大张旗鼓的,却是于无声处的,或者是暂时讲课的沉默,或者是表扬专注的孩子,或者是紧盯思想抛锚者的目光,或者是竞争性的评比等等.课堂中教师一定要察言观色,要善于组织课堂教学,只有这样才不至于教与学两张皮.而且,就整个课堂而言,它是师生双边的一个活动过程,主体虽然是学生,但学习的过程需要教师调控.教师一定要发挥好这个以文本解读为主线,学生能力提高为目的,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组织者和策划者的作用.
二、指导与点拨——拨开迷雾见森林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多的把时间留给学生探究合作学习,教师尽可能的少讲直至不讲.这就要求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导者.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求知、探究、合作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到学习中去,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探究、发现新知.教师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的盲目性,避免学生的思路误入歧途,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思维能指向所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寻求知识、吸取知识、运用知识.显而易见,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无法解决时,教师及时加以指导、点拨,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探讨,想出办法、找出途径,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的目的.正如古人所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使学生终生受益.记得在一次语文课中,一位老师问学生,像沸沸扬扬的AABB式还能举多少个时.学生纷纷议论开了,如层层叠叠,明明白白……,正当学生各抒己见时,一位男生怪声怪气地说:“恩恩爱爱,甜甜蜜蜜,卿卿我我”,话音刚落,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对于他们这些似懂非懂的孩子,这位老师又好气又好笑,因为她明白那位学生是故意的,如果这位老师就是你,你准备怎样做?那位老师还是以宽容的微笑展示在孩子们面前,抚摸着那位男生的头说:“是啊,你说得多好啊,我们都希望我们的父母恩恩爱爱,我们的生活甜甜蜜蜜!”学生看到老师的微笑时,也都笑了.笑得是那样的无拘无束.试想,如果当时老师是勃然大怒,那学生这如花的笑脸还会存在吗?他们如花的心情还会舒畅吗?肯定又是“两眼瞪两眼”的死气沉沉了.此刻,老师就充当了一个教学的引导者.在宁老师指教圆柱的认识这一课时,关于圆柱的侧面展开可能是正方形吗?这一问题的设置,就非常的巧妙,他不是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而是让孩子进行合作学习,在未能一下子得知答案的时候,她没有急于告知,而是在黑板上比划着,学生大胆推理中得出只要圆柱底面圆的周长和圆柱的高一样的时候,侧面展开就是一个正方形.在这一环节教学中,问题具有启发性,教师充当了引导者的角色,开启了学生的思维,这一知识便长时间的留在了大脑里,直接告知的知识远没有自己挖空心思思考得出的牢靠,这需要教师的耐心启发,等待花开.
也就是说,课堂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就要就要发挥在他们思想游离于课堂之外时;发挥在孩子有疑需解,思而不得时给他们一架桥;就要发挥在孩子的认识五花八门时把他们引入正途,形成正确的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起到指导者、引导者的作用.
三、参与与合作——一个好汉三个帮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当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而且要当好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普通的一员,走进学生中间,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了解他们探究的情况、欣赏他们独到的见解、鼓励他们别出心裁的创新.俯下身子,和学生一起探究新知、研究问题,共同分享学生求知的快乐,成为深刻理解学生的观点、想法和情感特征的参与者,以建立一种相互理解、互相尊重、相互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伙伴型关系.既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情,又有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和沟通.在目前倡导的合作参与式教学中,教师合作者的角色和作用就显得更为举足轻重了.开展合作学习,教师应该在学生进行自学前,引导学生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拟订自学提纲,帮助学生把有代表性的问题,紧扣教学目标的问题提炼出来供学生学习探讨,让学生的自学、小组合作探讨做到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性,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偏离教学的大方向.在学生的合作中,教师不能无所事事,在过道内来来去去,隔岸观火,而要加入其中,添薪助燃,引导学习,启迪思维,推动合作活动的纵向深入,甚至在参与学习中获取教学顺利进行的有力胜券.卢晓凤老师在试教《手指》这篇课文时,关于五根手指的优缺点和作者所采用的写作方法,他就采用了合作参与式的教学,设计表格,让孩子在读文,思考,彼此归纳整理中完成表格的填写,其实完成了这个表格,就等于弄懂了文本的大概内容,至于作者写法上值得借鉴的地方恰恰就是教师在参与孩子小组合作学习中必要的引导和发现.当她参与到一组同学的学习中,同学发现大拇指的优点是吃苦耐劳,于是她小声追问:你从课文的那些语句中体会出来的,于是同小组的孩子就又一次浏览课文寻求答案,当指到“例如拉胡琴——用劲扳住”时,她再次追问:那些关键词让你有这个体会,同时你还发现了什么?又一次的引导将学生的思考牵入一个更深的层次,又一次的参与让孩子倍感鼓舞和亲切,很快的便解决了这几个问题.而她抓住了这个小组出色的思考,在全班汇报时,关于大拇指的优缺点她直接找到了这一组,既利于教学的稳步推进,又利于全体学生之间交流时正确认知的巩固.教师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的作用得到了交互式,综合性的发挥,最终达成的教学效果就是在同学合作,教师启发点拨中,好汉的脱颖而出.
四、评价与促进——赞赏开出如意花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生疑、解疑的过程,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漫长而烦琐.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一个促进者的作用.报上曾刊载过这么一篇文章,一位孩子在幼儿园时,其老师对他母亲说这孩子很好动,经常离开凳子,可这位母亲却对孩子说;“老师夸你有进步,能坐在凳子上好一会儿.”孩子很高兴.到了上小学时,其老师又对他的母亲说,这孩子学习跟不上,总是落在班里的后几名.可这位母亲却对孩子说:“老师夸你学习有进步,已经超过一些同学了.”孩子很高兴.也就加倍努力了.到了中学,老师又对这位母亲说,这孩子要考重点中学还有困难.可这位母亲却还是对他的孩子说,“老师说你只要再加把劲,考重点中学不成问题.”结果,这位孩子果真考上了重点中学,到后来成为了上海复旦大学的高材生.当时,我是含着眼泪读完这篇报道的.何为老师,何为人母,这位母亲给了我们最完美的答案.是她用善意的谎言抚慰了孩子脆弱的心灵,编织孩子美好的未来,给了他人生中一盏导航的明灯.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老师的作用就应该表现在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耐心的倾听学生的发言,赏识的眼光凝视每一个孩子.促进学生学业的长劲.记得那天,我上回顾与拓展一,你们中的四位老师前去听课,说实话的,作为老师就怕有人听课的时候孩子卡壳,那将是多么的难为情.那天,为了理解“操千曲而后知音,观百剑而后视器”的意思,马瑞站起来吞吞吐吐,说不上,要知道课堂教学时间多宝贵呢?我赶紧让他请一个同学帮他,偏偏他就不干.在这个时候,我知道,马瑞内心比我还急——一个六年级的学生,一个一表人才的男生怎么愿意在班里那么多女生,尤其是后面还坐着三位美女一位帅哥老师的面前丢人呢?我试着解读个别词语,启发帮助他,让其他孩子等待他,结果,他流利的表述了出来,当下,我让全班孩子把掌声送给了他.一瞬间,我看见他的脸涨得通红,或许那是憋屈很久一朝释放的轻松,或许那是羞愧却变成赞赏的激动吧.后来,练习写作文《第一次……》,他的内容是第一次这样出彩.“感觉死定了,我恨不得找个鼠洞钻进去,老师帮我解释难词,我采用连词意成句意的方法竟然说出来了,天哪,这是马瑞吗?我有些不能相信自己了,随即热烈的掌声响起,我不再羞愧,而是自豪的坐下了.”在引导中孩子挽回了面子,教学得以顺利进行,在期待中促进孩子学会了用已经习得的方法帮助自己获得新知.发挥了教师的促进作用.在课堂教学中,面对日益具备是非判断能力和评价能力的学生,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曾有个孩子向母亲哭诉:今天上课,我无意中碰了同桌一下,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我是大坏蛋.还有个孩子对母亲说:今天,我回答问题有些诙谐幽默,老师说我是小坏蛋,说完还有些得意的笑.想想,都是坏蛋,可是就是大小区别,竟然让孩子的感触这样的天壤之别,教师课堂中评价的作用多么的巨大,它可以让一个孩子的心情陡然间跌入深谷,也可以瞬间激活孩子的思维,点燃前行的信念.因此,课堂中教师的评价一定要多表扬,必须有理有据;一定要公正,让孩子心服口服,一定要有激励性,让孩子有努力的目标.
总之,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将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伴随着角色的变化,教师或者是导演,或者是演员,还有可能是带着问题的观众,而这些角色并非是完全割裂的,也毫无程式化,一堂课中,教师总在这几个角色中快速的变换着.不论充当怎样的角色,其目的都只有一个:顺利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让孩子在每节课上,在自己原有水平上都有提高,从而达到为孩子的生命成长奠基.

一、参与学习活动的激发者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和儿童在本课程中的学习方式对活动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浓厚持久的探究兴趣,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首要前提。
1、创设合作与竞争的气氛
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学习群体,开展有组织、有目标的互帮、互学、共同协作的学习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多向交流,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在保证整体教学质量的同时,又可适应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小组中分别充当“指导者”和“再学习者”,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主动参与的机会。同时,又可进行小组间的竞争活动。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作为《品德与生活》课程同样也要求运用这一学习方式指导课堂教学。传统学习方式是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观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为此,教师课堂教学要转变思想,把学习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构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在活动中提升自己的生活能力。比如,在教学《“一起做真好》时,教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为“利用自己的右手画一些美丽的图画来装扮我们的学习园地”时,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并把各小组合作的画进行汇总、展示。儿童的性格是天真烂漫、无拘无束的,处处闪烁他们智慧的火花,他们喜闻乐见的画面有:“可爱的五小”,“有趣的海底世界”,“天空大表演”“恐龙与飞机大战”等等。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获得知识,而且体验快乐,同时,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和注意倾听,在合作中又培养学生道德情感与道德认知。又如:在教学《美丽的校园》时,师讲解了学校里的安全后,让学生带着“你在周围的同学中还见过那些危险的游戏?危险的活动与动作?会造成哪些危险呢?”等问题进行小组合作观察。还填写事先发给的表格,比一比哪组发现的问题与现象最多?劝阻的最多?还给表现最好的小组颁发“班级安全小组监督员”。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都能在自己已有的基础上有所得,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体会到在学校里有许多不安全的游戏与活动,并通过小组间竞争,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得整个学习氛围轻松而活泼。
2、建立民主与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对儿童的日常观察中,我们可以发现,儿童很早就开始探索他们周围的世界,他们被新异的景象和声音所刺激,不断地摆弄和考察他们的玩具或别的小物品,他们对环境中的新鲜事物特别敏感,总是不断地向大人们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是为什么?那是为什么?等等。在对儿童的心理有了更多的了解之后,教师更应该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及时反馈,给予评价。即使活动的最后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教师也应从儿童体验宝贵生活经验的角度加以珍视。在教学《新年快到了》一课中,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探究欲望,鼓励学生开动脑筋想一想,怎样设计过新年才能让我们生活、学习得更愉快。学生们在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中畅所欲言,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们的想法充满了童真和童趣:有的想要画几幅画,有的想要摆放几盆花卉,有的想要展示自己的手工作品,还有的想要用大自然和海洋世界的奇异景象布置教室的墙壁。老师耐心地听取了同学们的建议,并加以肯定。然后指导每个小组选出一名总设计师,由总设计师带领同学们到各自的活动区美化学习生活环境。在活动中,教师真正把自己作为学习的参与者,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及时反馈指导,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例如,有的学生问:“海洋世界中的水草为什么是斜的?”老师引导学生想象海水是流动的,那么水草也可能正在水中飘荡。无论怎样布置,同学们都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表达,课堂教学真正回归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他们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促进情感、形成技能。师生们在活动中建造了共同合作、共同发展的桥梁,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
3、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然而并不是所有品德与生活的内容都能让学生感兴趣。如《学习真快乐》、《学校里的一天》等内容,远不如《亲亲热热一家人》、《让我自己来吧》这类课那么受孩子的喜爱。所以,采用的教学形式可以有讨论、调查、情景模拟、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讲授等。教学活动形式不拘一格,可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类型。只有形式多样,充满童趣,愉悦童心,放飞童思,才能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全身心地感受,在自然和谐中潜移默化地提高道德认识。如在教学《我喜欢我们班》一课时,让学生展示自己平时拍摄保存的班内一起活动、比赛的欢乐场景进行描述,并说说当时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班级以及同学的喜爱,用自己动听的歌声来唱一唱自编的《我爱我的一(1)班》,将说唱跳多种形式组合使用,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体会到班集体给自我带来的快乐,增强了自己喜爱班级的情感。
二、创设学习情境的设计师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 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而教师应将知识看作是“已完成的科学当成未完成的科学”,让学生探索;要在教学中树立“开放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选择与判断;要在教学中当好学生探究活动的设计者,为学生提供开放的教学时间与空间,真正让学生拥有学习主动权。
1、让学生参与问题的发现
疑问是思维的起点,科学的发现始于问题。儿童天生是一个好问者,问号是他们接触事物的第一反应。遗憾的是,以往的德育教学往往是教师设下一个个“问题陷阱”,引导学生被动地往下跳,然后再“爬出陷阱”,在有意无意中剥夺了儿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权利。所以,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创设启迪发问的情境,促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波比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如教学《学习真快乐》一课,师生合作演示学习非常快乐后,学生群情激昂、跃跃欲试,都想来说说学习遇到的快乐事。于是,教师问:“学习都是快乐的吗?”这是一个较简单的问题,旨在集中儿童的注意力,引发他们对该问题的思考。这样,儿童的探究精神便完全被激活了:当然有时也是不快乐的,会遇到许多麻烦事。但只要从另一个角度去想,还是非常快乐的 。这样学生参与了问题的发现,同时学会了一分为二看待问题了。
2、让学生参与问题的设计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享用一辈子。所以当每一个新问题、新行为出现时,教师不要急于告诉学生如何具体去解决,更不能直接告诉结果,而是让儿童自己想办法,按逻辑思维程序设计研究过程。教师要创设情境,努力使儿童自己经历探索过程,发现自己问题的所在。例如,在教学《让我自己来吧》时,几个女生把头发梳得不成样子,教师不进行指点,而是把她们叫到镜子前自己照一照,梳一梳,学生觉得很不好意思,马上进行修改。根据这些梳头、折衣服等活动,让学生自己给自己设计一些在家需要锻炼的家务劳动项目,学生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各种家务劳动内容。通过这个活动,让儿童根据实际情况参与问题设计,做活动的主体,既有利于儿童能力的培养,又有助于儿童的成功感的愉悦体验。
3、让学生参与课后实践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个无止境的认识世界。特别是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一个长期反复培养、实践的过程,是逐步提高的渐进过程。它遇到好的条件,可以向好的方向发展,否则会退到原来的状况。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由于特定的情景,小学生尤其容易激动,即使效果很好,一旦下课后走出教室,环境发生变化,他们不稳定的一面就暴露出来。因此,对他们的思想教育要长期抓,反复抓。课后实践活动为他们提供了很好的行动阵地。创设情境进行活动的同时,可以与少先队活动,班队活动相结合,充分发挥德育的整体功能,巩固和发展了课堂教学的成果,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道德素质。在教学《学习真快乐》第二课时后,为了让学生真正知道在课间活动中不能玩那些有危险和防碍他人的游戏,进行有益的课间活动。笔者充分与少先队活动,班队活动相结合,在课后设计了主题活动。 (附后)这样的活动在内容上更贴近生活,以学生自身生活为出发点,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使学生的品格得到培养,情操得到陶冶,素养得到提高。同时,《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新课程,它与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有所不同的是,课程在内容上更贴近生活,以学生自身生活为出发点,通过课堂上构建一个活动,来模拟生活真实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使学生的品格得到培养,情操得到陶冶,素养得到提高。因此,在上课前,笔者都会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每个块面的活动。如在设计《我爱我家》时,设计了四个块面的活动——亲子游戏、采访爸爸妈妈、回忆成长往事、用行动去关心父母。这四个活动并非随意拼凑,而是遵循这学生内在情感线索,由对家庭成员的了解到体会到为人父母的艰辛、不易,直至到从内心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从而爱父母、爱家庭,在整个活动中学生经历了这样一个情感升华的过程。可以这么说,活动对于《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来说就是它的生命所在,那么在组织学生活动,使学生通过活动得到发展这方面应该注意什么呢?以《我爱我家》这一单元系列活动来看,首先活动的主题来源必须使学生所关注的日常生活,具有实践意义。因为只有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背景中,即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发生联系时那种学习才是有效的。而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家庭,这是学生最早接触的社会小环境,他们是通过家来认识社会,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培养最初的道德感、责任感的。在《我爱我家》这一单元的活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活动目标和内容上所体现的生成性。当《我爱我家》这一主题一经确立后,笔者便围绕这一主题设计了活动方案,开展了许多活动。比如让学生去了解家庭成员的年龄、生日,制作生肖卡等,孩子也都纷纷说了自己愿意帮助父母亲做力所能及的事,但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时,他们其实并不了解自己的父母亲,个别孩子甚至对家长的严格管教非常反感,很明显课堂上所说的对父母的关心不是发自内心的。虽然按照教材的编排活动可以结束了,但我作为活动的引导者抓住契机将活动继续向纵深开展。因此有了《我爱我家》系列活动之二《我的家》。(见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发现许多孩子对于家这个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显得既熟悉又陌生,对于父母的认识则停留在浅层次上,而对于自己在家庭中所处的位置,自己应负的责任则全然不知。面对终日为自己奔波劳累的父母,他们甚至觉得最辛苦的是他们自己。因此便设计了亲子游戏,从游戏中让他们明白虽然自己与父母朝夕相处,但对于他们自己很缺乏了解,倒是父母平日对自己用心良多。因此,激发起他们了解父母的欲望,围绕着他们对父母提出的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问题,家长都从不同的角度给予了回答,从而立体地、全方位地凸现了一个个辛勤工作,关爱家庭的父母形象。由游戏而产生的对心灵的触动到自主的去了解,这些都是在活动中不断动态生成的新的内容。也就是说,活动在具体情境的交互作用下不断产生了新的内容,产生了新的活动目标。在活动中,准确地把握了学生的新的动向,引导学生将活动不断向深处开展,使学生有所获。因为,常常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的教育,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教师要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基础,科学地设计教学内容和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教学内容,重建“教材观念”,革除“惟书惟上”的陋习。当然,还需注意的是,实践活动的安排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求每个学生都参与。无论是搜集材料、制作、还是考察,教师都要有布置、有展览、有表扬,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5、让学生参与评价
《品德与生活》课程在评价功能上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评价目的是为了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因此,它关注每个学生的活动过程,重视儿童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态度、情感和行为表现,重视儿童在活动中付出努力的程度及探索、思考、创意等。即使活动的最后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也应从儿童体验的宝贵生活经验的角度加以珍视。随着评价功能的转变,评价的方法也随之改变。课堂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种组织形式,评价既可检测课堂任务的完成,亦能矫正课堂教学的变化趋势。若把整个课堂教学看做一个系统的话,那么评价可以说是整个系统中的调节器,使整个教学活动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而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评价往往是教师的事,这会引起学生的不服。这样,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教师应尽量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
(1)让学生评价自己
学生的自评是一种自我思维过程的检测,往往会使学生更客观地认识自己,使学生看到自己 的长处和不足处,增强学习自觉性,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教学《麻烦事,我不怕》,小组内述说自己遇到的不顺心的事结束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请同学说说:让你感到最难过、伤心的是什么事?同学会说受到老师的批评、妈妈的责骂等等,这时教师便可追问造成这种心情的的原因。这样,儿童就能进行积极地评价,并努力思考调节心情的方法了。
(2)让学生评价别人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造成他们在评价别人时,总喜欢抓别人思维上不够严密的地方,不太容易看到别人在解决问题时合理的成分。因此,教师要努力使学生不仅评出知识的正确性,更要评出自信,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所以可要求学生参与评价时做到:一评结论是否正确;二评别人思维活动中合理的思维成分。这样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上课专心听讲;另一方面可养成学生互相学习的好习惯。
(3)使学生评价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每个人有不同的经历和认识,对事物的评价都有不同的标准,也就会对同一事物做出不同的评判,所以评价应该求异,教师要鼓励学生有主见和创造精神。教师在平常教学中让学生评价时,也应让其说出理由。如在,《新年快到了》设计大赛中,学生创造性地设计了多种不同的方案,“搞联欢活动”、《小歌手大奖赛》、《新年知多少》知识竞赛等等。教师可提问:你认为哪一种方案设计得好一些?为什么?而不是简单的问:比一比,哪种方案最好?因为我认为:在同学们的心目中,都有着他们认为最好的方案。
三、学习活动材料的组织者
学生的知识来源于对教学材料的操作、实践活动。因此,“材料是教师教的基础”,“操作材料是学生学的基础”。材料的使用关系到能否让教师设计开放式的教学过程,关系到学生能否在操作中运用各种方法扩散思维,所以课前材料的组织至关重要。我们要尽量使学生在课堂上有实物可看,有材料可研究。
1、教师提供有结构材料
所谓有结构的材料是指这些材料在使用时能揭示现实问题的某种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成为一个“平等的”参与者,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供必要的有结构材料,使学生能顺利地实现再发现、再创造。在此,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研究材料的特点,。传统品德课教学把学生禁锢于教室,教室是学生唯一活动的天地。而在这方寸之地,学生只是个容器,任凭教师灌输。教学过程、教学的内容只是书本的知识,纯理论的说教。这种教学完全不顾学生的体验与感受,扼杀学生创新思维。陶行知说过:教育不是创造儿童,而是帮助儿童生长,是要加强和发挥儿童的创造力。为此,他提出:要了解儿童,解放儿童,尊重儿童的人权。应给儿童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把儿童从学校放到大自然之中。教育家的话充分说明了《品德与生活》课程,课堂的空间已经不能局限于教室,而应该走出教室,走向社会,融入自然。通过各种游戏与活动来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扩大他们的生活空间,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例如,在教学《我们一起做》时,学生在教师启发下,通过画右手畅想美丽的图画,引申学生认识人与人合作的重要性,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与体会,来畅谈合作带来的好处。学生能够通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弄明白合作很重要。在学生明白了合作的重要性后,教师接下去安排了学生到实践活动的场地,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拼图,学生情绪高昂,个个主动参与,他们充分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学生在活动中,懂得了“合作力量真大”。学生在动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把道德教育寓于活动之中,从而达到教学目的。2、学生准备有结构材料
材料可以由教师准备,也可以发动学生准备。但,凡是学生可以自备的材料,教师应指导学生自带。也就是说,材料最好因地制宜,来源于生活,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或看到的。一是因为儿童身边的材料能使他们感到亲切而不陌生,因此而少了几分神秘感,感到规范自己的行为并不是高不可攀,。它其实就是研究我们身边的事物,学生容易接受;二是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是可以渗透一些学习策略的训练。如《我的爸爸妈妈》让学生课前进行充分的了解自己的父母,然后课堂上交流,使得整堂课气氛极好,学生发言踊跃,学习效率高。
发动学生准备材料,教师首先应提出具体的要求,教给他们准备材料的方法。这样,不仅能为课堂教学提供材料,而且学生在准备过程中,对观察现象也进行了初步的感知。如《我喜欢我们班》一课,课前教师可布置学生调查、回忆自己班级的快乐事、荣誉,使学生对班级有了初步的感知,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其次,收集材料需提前几天、甚至学期初就嘱咐学生搜集,并把这学期需要的一些材料告诉学生,让他们平日留心收集,为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四、学习活动的促进者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关系的本质是主导和主动的关系,教为主导,学为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服务者和指导者。教师保证和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是参与活动的促进者。
1、教学环节中促进参与
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 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这是品德与生活课程最显著的特点。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到统筹把握,综合、动态地实现对儿童及其活动的支持、合作与指导。注重让学生课前收集信息,课上展示、交流信息,通 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并结合游戏、情景表演等形式丰富儿童的感知世界。强化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创造。转变教学观念,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 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生活世界中去,把道德寓于儿 童的生活中,使良好的品德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中形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通过教学设计的环节去促进学生参与学习外,还应随时了解儿童的学习情况,认真巡视他们情感的体验,认真听取他们的讨论与发言,并及时给予点拨和适当的引导,多多鼓励和肯定学生,使儿童感到你与他们同在,努力维持他们的参与热情,促进他们积极参与学习。
2、应用新知识中促进参与
教师还可“应用新知识”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如学了《麻烦事,我不怕》后,就让学生给班级中有些同学的伤心事进行探讨、安慰。学了《我愿和你交朋友》就自制名片,设计一张张生动、有趣、个性化的名片等;学了《我的爸爸妈妈》知道爸爸妈妈的生肖后就做生肖礼物送给爸爸妈妈。
通过具体应用新知识,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虽然有时孩子会做得不够精致或失败,但只要他们参与了,必然得到能力的锻炼。孩子们从参与中享受到了自我能力得到体现的快乐。
一名教育家曾说:“衡量课堂教学效率的唯一标准是学生的参与程度。”应该说,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便没有教学;没有学生参与的教学,便没有教学质量。品德与生活课的产生,确实向教师提出了挑战,要让它成为通往成功殿堂的又一途径,让它真正成为服务于学生和让学生喜欢的学科。而我们面对的学生是活生生的,要实现这一点,教师要真正把握好自己角色,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动”起来,接受“活”的教育,闪烁“活”的思维。在“动”中去体验,在“动”中获得真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个性,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主要参考书目]
1、李秉德:《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9月;
2、冯春河、赵义章:《课堂教学艺术集萃》,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 3、《小学德育》,20003年第1、2期;
4、《杭州市小学语文、数学学科带头人培训班论文集》,1999年4月。
5、《人民教育》增刊 浙江教育出版社


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联系实际谈谈你有何新的认识及如何践行...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后,使我对师德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师德规范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必须在平凡的工作中得以体现;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中努力践行。一、爱国守法。不仅老师自己要爱国,还要将爱国精神传递给每一个学生,让学生从小就又爱国守法的意识。二、爱岗敬业。作...

对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工作有何看法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品德教育,在课后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以优雅的仪表、文明的谈吐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就会对学生道德风貌的健康培养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成为学生的镜子。二、实施小学语文德育的方法 1、平等待人,润物无声 小学语文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熟悉和了解学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使他们感到教师的心和他们的...

如何建立高效的小学思想品德课堂
四、高效的思品课堂应该重视及时有效的评价和有的放矢学法的指导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学会赏识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维持积极的情绪,树立“我能行”的信心。在教研室思品教研活动中,我们听过的窦凤颖老师的课堂教学评价非常有特色,如“你的想法很有特色,但与这个问题的思路稍有出入,换个角度想想,或许会...

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什么,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中小学教师的一个区别在于不同认知年龄的教育对象。对于小学教师而言,儿童的活动、过程很重要;而中学教师中,教育教学知识应该建立在学科基础上,小学老师面对的是一群心智还不完全、对社会没有了解、天真无瑕的孩子,而中学老师面对的是一群已经开始有自己思想,叛逆、大概知道何为对、何为不对的学生。中学生们会主动学...

谈谈你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看法
我记得我读小学的时候,每个年级的老师都很负责任,我们学一遍不会的会教两遍三遍,上课时用小鞭子指着黑板一个字一个字地教我们,布置的作业也会认真地检查。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读六年级的时候,那时分为快班和慢班,成绩好的同学在快班,班主任兼英语老师在我们第一个学期放假时,让我们想学习...

关于教师德育工作评价五篇
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不是流水线上的操作工,这一职业的特点决定了除了必须具备一般的知识、技能之外,更要有做好这一工作的热情、信心和活力。前几年,___就很明确地提出,要在国人异常是青年中进行历史知识的教育,一部屈辱的中国近代史,就是一 部生动的爱国教育题材,能够设想,缺乏对过去的了解,哪来对现实的满腔...

如何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态度的
指导青年教师参加教学比武课获第一名。 2001年她任教的毕业班,参加全市毕业升中考试中考入市重点中学的人数之多在市前列;学生李呜东以优异成绩考入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参加全国“华庚杯”数学竞赛复赛获一等奖,代表江门市参加全国决赛取得银牌。她的论文《确定题教学》发表在识小学数学教学》2001年1、2期中;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师角色有何变化
1. 教师角色的转变 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传统教师在信息上具有垄断性、权威性的特点,师生关系似乎从学校产生开始就是一种权威和服从的关系,教师是绝对的权威,始终抱着居高临下的姿态俯视学生,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服从地位,“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观念根深蒂固。课...

从教师道德看何为“好”教师
从教师道德看何为“好”教师:一、好教师是道德的教师 我们以为,教育是一种道德性的理论,教育和教学都是道德事业,不只具有道德的目的,而且必需以道德的方式进行。我们今天把教师的职业看做是一种专业,特别强调专业的技艺,但关于教师而言最为基本的是技艺还是一种伦理肉体?一个好教师是由于他控制...

当代社会中如何认识教师职业
怎样认识教师这一职业?在不断的学习、思考和体会中,至今我才悟出了一点点,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甚感荣幸!第一点思考:教育的职业特征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职业,每一种职业都不同,对于教育职业的特征,我赞同全国十佳优秀班主任田丽霞的观点,她说:“如果你想飞黄腾达,如果你想富甲天下,如果你想轰轰烈烈,如果你想...

安顺市18344549881: 怎样理解教师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角色 -
鄞丹接骨: 俗话说为人师表,一个好的老师的表率可以帮助一个同学建立良好的习惯,塑造良好的品德

安顺市18344549881: 你认为教师在课程中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角色? -
鄞丹接骨: 从理论上来说应该是引导的角色,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而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属于表演的角色,学生主要在于观看,也有一小部分时间去参与.事实上教育教学是因人而异,不同的教育特色可以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可以是引导的角色,比如实验课,活动课等.也可以是表演的角色,比如演示物理实验,历史课等.所以,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教学,承担什么角色是不能固定不变的,教育是多元化的.

安顺市18344549881: 教师在课程中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角色? -
鄞丹接骨: 教师的角色意识是指教师对自身角色地位、相应角色行为规范及其角色扮演的觉察、认识、理解与体验.教师角色意识包括三个基本结构:一是教师对角色地位的认识与理解,二是教师对角色规范的理解与把握,三是教师对角色扮演的认识与体验.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一个不可分隔的整体.教师角色意识对于教师专业发展与儿童健康成长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在教师教育观念中居于核心地位,影响着教师心理体验与感受,支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从而影响着儿童的健康成长

安顺市18344549881: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怎样的 -
鄞丹接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怎样的? 答:有人说,教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个演员.那么作为“演员”就应该能够根据“剧本”的情节要求,能够扮演符合要求、观众喜欢的角色. 教育是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人.尽管人们要认识世界,改造社会,但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人,也就是说通过社会的发展为人服务. 我们做教师的不能仅仅按照自己的备课情况为学生提供教学服务,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的要求和培养目标来确定要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安顺市18344549881: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扮演哪些角色 -
鄞丹接骨: 课堂教学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多样的. 在新课改之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直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教师在主观上重视教学结果,在教学方法上重视讲授法、谈话法,师生交流的方式是单向的,缺乏师生互动的交流过程.按新课程标...

安顺市18344549881: 6,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究竟有着怎样的角色定位 -
鄞丹接骨: 教师落实问题探究教学时,必须给予自身准确的定位:以学生为本.在教学中,跳出“一言堂”的师本模式,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同时,教师积极妥当地配合学生,关键处起点拨作用,可以遵循这样的路子:学生先做后学、重视知识、再提升、发现问题、获取新知、教师点拨.这样,学生就会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因此更加投入到学习中去.但是,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不能失去主导性,对课堂大方向应很好地掌控.所以,教师在问题探究教学中要找准自己应处的位置.

安顺市18344549881: 怎样做一名优秀的思想品德课教师 -
鄞丹接骨: 思想品德课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品德老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老...

安顺市18344549881: 新课堂中的教师应扮演什么角色
鄞丹接骨: 作者:唐葛群 单位:射阳码头小学 教师应是引路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在学生遇到难题,茫然无助,默默无语时,教师是帮助其“拨开云雾见青天”的人;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对某些...

安顺市18344549881: 新形势下如何认识教师的角色定位 -
鄞丹接骨: 1、作为一名教师首先确立以校为本的专业发展.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场所,教师专业的发展部外在于教师,外在于学校,而是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之中进行,有利于教育理论向教育实践的转化.教师专业的发展是基于学校和教师发展的需要,...

安顺市18344549881: 请问浅谈如何发挥品德教学的育人功能 -
鄞丹接骨: 抚顺城四校 刘巍 小学品德与生活新课程强调指出“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要“重视课程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才能使“课程变得对儿童有意义”,才能“有利于他们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品德教...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