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的核心内容主要是在讲什么?

作者&投稿:甫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浮生六记》讲的是什么?~

《浮生六记》以作者夫妇生活为主线,叙述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的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作品描述了作者和妻子陈芸情投意合,想要过一种布衣蔬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由于封建礼教的压迫与贫困生活的煎熬,终至理想破灭。
本书文字清新真率,无雕琢藻饰痕迹,情节则伉俪情深,至死不复;始于欢乐,终于忧患,飘零他乡,悲切动人。此外,本书还收录了清代名士冒襄悼念秦淮名妓董小宛的佳作《影梅庵忆语》。



作品评价
《浮生六记》是一部水平极高影响颇大的自传体随笔,在清代笔记体文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该书的特点在于真纯率真,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富有创造性。这种创造性,首先体现在其题材和描写对象上。在书中,作者以深情直率的笔调叙了夫妻闺房之乐,写出了夫妻间至诚至爱的真情。

  <浮生六记>白话文 卷二: 闲情记趣2008年07月17日 星期四 00:15原作:沈复 译作:佚名

  花癖


  记得我小的时候,好奇心甚重,凡事都要探个究竟。碰到花花草草,小虫小动物,总喜欢细心观察,所以经常有意外的收获。

  夏天的时候,蚊子成群结队,场面壮观,我私底下把之想象为“群鹤舞空”,看到蚊子集成一堆飞舞,远处看,果然真的很像仙鹤跳舞。每次抬头,目不转睛看个半天,可是蚊子飞着飞着也会散开。后来又想出一个方法,一口气抓很多蚊子放在蚊帐中,慢慢地往蚊帐里喷烟,使得蚊群在烟里飞舞,果然又有了鹤捩云端的感觉,这才拍手称快,玩了个过瘾。
  除此之外,我还喜欢趴在土墙下或者花台周围,下巴贴着地面,把花草想象成丛林,虫蚁想象成野兽,泥土拱起的地方想象成山,凹下去的地方想象成山沟或山谷。聚精会神地观察,很是自得其乐。
  有一天,见两只虫子在草间争斗,正看得兴起的时候,忽然有一只庞然大物扑山倒海地袭来,只见舌头一伸,虫子便被它吞进肚子里去了,原来这庞然大物是只癞蛤蟆。我正出神看虫子打架,它这样突然出现,不由地被它吓了一大跳,好容易才定下神来,心中恼它残害生灵,便把它抓住,随手拔下一根细藤,往它身上抽了十鞭,然后放到别家的院子里去了。
  等到长大了一点,对这件事又有新的想法,两只虫子相斗,是因为谁都不服气谁,想当老大,谁都不是好东西。古话说:奸近杀。虫子跟人也不是一样的吗?
  又觉得这两只虫子该死。
  于是,我就抓虫卵喂蚯蚓,可惜蚯蚓不吃。气得我拿蚯蚓喂鸭子。我让奴婢扳开鸭子的嘴巴,手拿着蚯蚓伸进鸭子的喉咙深处去,让它吐不出来。有次奴婢不小心失手,让鸭子闭上了嘴巴,鸭子一个吞咽,连我的手都要吞进肚子的样子,我被吓得号啕大哭,这事情被传为笑柄,到我年长了还被时常提起,真是汗颜!

  后来渐渐成人,开始喜欢花草,几乎成了一种癖好。最喜欢修剪盆景。认识一个叫张兰坡的朋友,跟他学习了“剪枝养节”的技巧,慢慢地自己摸索也开始精通“接花叠石”的盆景技巧。
  花草中,我最爱兰花,其幽香雅致无人能及。但兰花也分品种,那种花瓣品香稍微入流的,非常难得。兰坡临终的时候,送给我一盆非常珍贵的荷瓣素心春兰。叶子平整舒展,花茎细,花瓣成色很干净,足可写入花谱。我爱之骛深,珍如拱壁。后来我奉命去外地做幕僚,芸亲自灌溉打理,养得花繁叶茂,生机勃勃。
  不料没开两年,突然枯萎死亡了。我把它连根拔出,看看到底怎么回事,但是看到花根没有半点烂死的迹象,而且还有一些新芽准备长出。一开始我还百思不得其解,还以为是我没福气消受这盆上品的兰花,唏嘘不已。后来才得知,原来是当初有人问兰坡索要,兰坡却没有给他,他心生嫉妒,便用滚烫的开水灌杀。
  简直是暴殄天物!我气得当场发誓,从此再也不种兰花。
  于是我便改种杜鹃消遣,虽然杜鹃香味平凡,但是花色耐看,而且容易剪裁成景。但芸又很怜惜枝叶,不忍大剪其枝,所以很难养成上好盆栽,只好随其自然生长,偶尔小修一下。其他的盆景也都是这样,尽量随其自然形成。


  插菊

  虽然芸不忍心大剪盆枝,但是每年菊花盛开的时候,我们便大发秋兴,采摘菊花自己插在瓶中玩赏,不喜欢拿菊花做盆景欣赏。陶翁不是有诗云“采菊东篱下”吗?不过遗憾的是我家中无园圃,没办法自己种植。市场上也有卖已经插好,但大部分插得杂乱不堪,无甚可取。

  菊花这种花,个人认为比较适合插单数,不适合双数。每瓶只插一种品种一种颜色,选用的花瓶,瓶口应该选开口大的,不要用那种很窄小的。因为如果瓶口开阔,花朵就可以舒展开来,根据瓶口大小可插上五、七朵甚至三四十只花。而且每瓶中一定要有一丛比较突出此瓶的花意。这丛花之间的距离要恰当,太过散漫或者太过紧凑都不好,也不适合离瓶口太近,这正是所谓的“起把宜紧”。
  插花者可以突出花朵的亭亭玉立,娴静幽雅;可以插的飞舞横斜,突出花朵的各种生动姿态,这就全凭个人想象爱好了。总之花朵插的不要太整齐,尽量穿差进行。花中放一个大小适当的花架固定住形态,以免花枝滑动或者倾斜。

  选花也有讲究,叶子不乱,花梗不能太硬,这样比较容易用针固定。如果针太长的话,宁愿弄断一截,绝不要让针露出花梗,难看相,这就是所谓的“瓶口宜清”。摆放的时候,根据桌子的大小格局而置,一般书桌、茶几放一到三瓶为止,书架顶多放一到七瓶,摆的太多就显得杂乱无章,眉目不清,如同放在市场上售卖一样俗气了。数瓶插花一起摆放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放在同一水平线上,高低相差三四寸到二尺五六寸为止,尽量将花瓶摆放的参差错落,相互照应。一目望去,能融贯各瓶不同韵味,使之一体呵成为最上。如果放得中间高两边低,或者后面高前排底,列成一排或左右对称整齐,那就犯了“锦灰堆”的忌讳了。当然,摆放的时候,那里紧凑哪里稀疏,哪处放前哪处放后,这就要看每个人根据插花意境的不同,自己画情写意了。

  如果用的不是花瓶,而是盆、碗、盘此类浅口的器物,可以先用漂青、松香、榆皮面和上油,加上稻灰熬制收成胶状。将中等长度的钉子钉在铜片上,钉尖朝上,再用熬制的胶涂在铜片的背面粘在盆、碗或盘上,待胶冷却后钉满钉子的铜片就固定在盆底了。然后将花以铁丝扎把,插在钉子上。插的时候不要太垂直,最好插的有点偏斜,比较自然。也不要插在盆子正中央,太过突兀。花的枝叶要修剪干净,不能太拥挤杂乱,枝疏叶清为最佳。插完后在盆中注上清水,加上细沙盖住铜片就可以了。

  如此一来,这盆插花就像从碗中细沙清水里,自然生长出来。


  园艺
  如果插花者选用的是枝干明显的花果为材料插瓶,就要看插花者修枝剪叶的功力了。(切不可以看到好看的就折下来插瓶,很多长在树上看上去漂亮,攀折下用来插瓶却都不甚理想)。选用枝干,先将其拿在手中,分别从横、斜两处观察它的气韵,再从侧面看它的韵态,如此观察过,方才能选定插瓶好材料。
  选定材料后,拿剪刀剪去杂枝,便可更加突出它原有的气质,以疏瘦别致为上品。接着再考虑如何装入瓶中,根据花和叶的长相,或是折弯或是扭曲,插入瓶中,才可以避免叶子朝背面,花果太靠边的情况。如果随便拿一枝也不打理就随便直直地插在花瓶中,肯定是枝乱叶杂,花侧叶背,既没办法突出它原有的形态,也没办法显出它的韵味。
  当然,“折梗打曲”也有一定的技巧:将树枝的梗部锯开一小半,用小石头垫在里面,原本笔直的枝干就变弯曲了。如果怕树枝承力不住而断掉,可以敲一两枚小钉子固定住,这样的话,枫叶竹枝,乱草荆棘,都能在插花中做主材料选用了。
  有时候,选用一竿青竹,枝节和叶子上粘上零星红色的枸杞;或者采几根狗尾草配上两枝荆棘,如果摆放的恰当,也颇有世外野趣。

  如果是种植花木用做盆景观赏。不妨一开始斜着种植,让它侧在盆中生长,悉心灌溉,其枝叶会自动往正上方生长,一年后就会自然长成蜿蜒曲折的形状。若每株植物都是直直的栽培,就很难有什么别致的姿态。
  每盆盆栽成景,平时都需要根据它原本天然的韵态而修剪枝叶,便可更突出它的姿态。而真正成景,还需要进行大剪修整,一般都是选用根部已经长的很发达,冒出土面成鸡爪状的盆栽。先根据它本身原有树干上的节,分左、中、右修成三个部分,勾勒出一个整体框架,(树干的节称之为“大节”,树枝上的节又为“小节”)。然后再分别修剪树枝,将杂乱的枝叶分别去掉,每“大节”上最多留下七到九个“小节”。
  树干上最忌讳的是小节修剪的像人的两个肩膀一样整齐,太过对称,看上去就显不自然,;小节太过臃肿也不行,像鹤鸟细腿上突出的膝盖一样,太过突兀抢眼。最好的须枝是伸展盘旋而上的状态。所以修剪的时候,切记不要太过突出左右两侧,也不要让枝叶从前后两面直接伸出,以免看上去赤胸露背,含蓄全无。有名的盆景,一般都是以“双起”、“三起”为主修剪而成(即一根树上两到三分杈)。
  如果盆栽的根部没有突出,直直的埋在土里,看上去就像树枝插在花盆里,也不可取。
  假如留下的树枝盘旋如宝塔而上,根部扎枝弯曲如蚯蚓,那绝对可称得上是鬼斧神工、极具匠气的精品。不过一个上好的盆景从栽培到修剪成形,至少要花三四十年时间打理,而精品就更是难得了。所以我寻寻觅觅,一生中也仅碰到过两次;一次是遇到一个同乡,名叫万彩章的老先生,花了一生的心血才剪成几棵上品的树;还有一次就是在扬州一商人家中听到他说起,有一个虞山的朋友到他家游玩拜访,带来上好的黄杨树和翠柏各一盆,言辞颇有些得意。可惜明珠暗投,商人不愿意拿出共赏,我也只好暗自神往一番。

  点缀盆景的花石,也有一番讲究。简单的点缀,令人赏心悦目。如切合盆栽之形态点缀,使山石融入花果中,那就可让人神游其中。手拿一盖碗清茶,边品茗边观赏,看着看着就入身其中,化做树下山石上执棋的仙人,这才符合在幽居雅室闲赏的标准呢。
  以前种水仙,一直苦无好石点缀,后来我想了一个方法,尝试着用外形像石头且造型别致的木炭取代;再将黄芽菜拨开外面几层,露出色白如玉的菜芯,在长方形的盆里插上六七枝,埋上沙土,用木炭代替石头,色彩黑白分明,富有乡趣。自行创意,乐趣无穷,如此类推,想了很多方法,在这里难已一一举出。
  有次见溪边石头上石菖蒲(石苔的一种)结籽,用冷米汤和上石菖蒲籽,喷在木炭上,然后将木炭放在阴凉潮湿的地方,不久后木炭就长出一丛丛石菖蒲,随便将这木炭放在盆或碗中,绿茸茸的非常可爱。
  还有就是拿几棵老莲子,把两头磨薄。嵌入生鸡蛋中,放在鸡窝里让母鸡孵。等到同一窝的鸡蛋都孵成小鸡时再取出来。再用数年前燕子在房梁上做窝时用的泥土加上少许天门冬(百合科植物,根茎富含有机物),掏烂拌均匀,盛在小容器中,将已经有点发芽的莲子种上,每天用河水灌溉,早晨让其晒太阳。当莲花盛开的时候,一朵朵如酒杯大小,而菏叶缩得只有碗口大小,纤巧亭亭,迷你可人。

  园林


  再说到布置园亭楼阁,套室回廊中的景致。一般是以叠石为假山,栽种花草取其生机。景观中见景色,景色中看景观;看似无景却有实景,虚中有实,实景中又描绘出虚拟景观,实中有虚。摆设或是明显或是隐藏,层次分明或是清淡疏静,这就不单单是“周回曲折”就能包含了。且园景的好坏不在于地广石多,工费多寡。可以简单地掘地堆土成山,放上一些别致的大石块,种花草夹杂于其中,以梅树当篱笆,种长藤铺满墙壁,就可原本无山却有山景了。
  若是想景观中见景色,可在比较宽阔的地方种上容易生长的竹子,以树枝比较茂盛的梅树做屏档住,即可;如果想在景色中见景观,则院子的墙壁,最好做的凹凸不平,用绿色颜料涂之,上面种上藤蔓,使藤条自然茂盛下垂,再在墙壁上嵌一块大石,石头上凿字做碑,推开窗子看到墙壁,就如同像是面对着一座陡峭的山壁一样,峻峭大气;虚中有实:不是拐弯处看似已经山穷水尽无风景了,一拐弯又是一片风光。就是在轩阁设一后门,开门可以通往别院;实中有虚:在不通其他院子的房间后门处,种上竹子放上假山,使人看起来仿佛后门还有花园。或者将矮栏放在墙头上,看起来以为上面还有一个月台。这就是所谓的“实虚”。
  一般穷人屋少人多,居住环境拥挤,可以借仿我们家乡太平船后舱房的房屋摆设,
  将台级做成床(类似现在很多商品房中的窗台,上面可以坐人躺人),前后借凑一下,可成三个榻,当中隔上木板糊上白纸,前后连贯,上下畅通,屋子更加宽敞。
  我和芸都非常满意,她笑着自嘲说:这样摆设虽然精巧,但始终不是富贵之家的排场。
  我们相顾一笑。实乃苦中作乐,增添雅趣而已。
  我们扫墓时,由王痴憨拣来那有花纹的石块。回家后,我挑了几块,反复思量,问芸:宣州石色白匀称,叠在盆景中用白色油灰粘住固定,颜色看上去也很匀称。可我们这些本地石头虽然古朴雅致,但颜色为黄色,如果也用油灰的话,痕迹就太明显了。这可怎么办呢?
  芸也思量了半响,对我说:我们从里面挑出几块劣等的石头,将之捣成粉末,趁油灰还未干透抹在上面,等干了颜色不就一样了吗?
  我照着她说的话动手起来。选用宜兴窑制的长方浅盆,在右边用几块大石叠起一座山,左侧陆续放上小石排成一弯临江的丘陵。当中空出一角,放上些许河泥和清水,种小巧银白色的白萍与其上。大石缝里,种上云松。精工巧做,花费几日时间才完成。
  辗转到了秋天,云松蔓延满山,有些如藤萝般悬挂在石壁上,陆续开出小小的火红色的花朵,水上白萍也长得茂盛。红白相间。让人身临其境,仿佛登上蓬莱仙岛。
  闲时将长盆放在屋檐下晒太阳,跟芸一起欣赏。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设想如真有机会移居到如此美丽的地方,该怎么布置:这里适合建造水上阁楼,那里适合设茅亭,那处石壁适合凿字,上写:落花流水之间,这边适合居住,那边适合钓鱼,这处山崖可以登高远眺,及目望远。
  可惜的是有一日傍晚,几只猫儿争食,有只从房顶上跃下,连盆带架被之打翻在地,顿时碎得不成样子。
  我不免跺足惋惜,说:就这么点小情趣,老天也要嫉妒而破坏!
  芸和我都不免伤感起来,泪眼相顾。


  焚香


  幽雅的静室中,有品位的人们都会放置一些香料,以突出整个居室的雅韵。芸别出心裁用沉速等香料,放在笼上蒸透,制成饼状。又在香炉上放一个一寸左右高的铜丝架,把香饼放在上面。底下点小火,徐徐烘培。香味散发开来,幽雅迷人,若有似无,而且还不像其他的点香会有黑烟出来。
  如果房间里放香味植物,味道也清新迷人。比如说放佛手,香味清新雅淡,但佛手最忌讳的是喝过酒的人用鼻子嗅,哪怕些微酒精的接触,都让佛手容易变质,不易保存。
  水果中木瓜也有香味,与佛手比木瓜香味浓郁特别,但忌讳手掌出汗时触碰,一旦有汗渍,及时拿清水洗一下就可以了。
  所有天然香味植物中,只有香橼最容易保存,没有什么忌讳。当然这些香料在房中置放的位置也有讲究,放在不同的地方,下风口、通风处等等,香味也会又不同的变化,或淡或浓,根据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在此就不一一列举而出。
  我在家闲暇的时候,总喜欢剪花插野,所以家中插花盆景很多。一日芸对我说:你的插花,已经有了含盖雨露风情的自然风韵,称得上如诗如画。但是你有没有发现,有些花鸟鱼虫的画,其中花朵是配衬,立图突出鸟虫的生动自然,我们不妨也模仿一下,把这技法用在插花盆景中去吧。
  我一听,是个好主意,又觉得很困难,问芸:虫子会爬会乱动,怎么让它们乖乖地放在花草上呢?
  芸含笑对我说:有倒是有点方法,阿弥陀佛,不过就是有点残忍了。
  我一听,兴趣来了,对她说;你说吧,说说看。
  她对我说:昆虫哪怕死了,外形都不会改变。我们找一些螳螂,蝉和蝴蝶。用针刺死,再找很细的那种丝线缚在它们的颈部或翅膀下,绑在花草上。调整一下,让它们或是抱着花梗,或是踩着叶子。那不就更加栩栩如生了吗?
  我一听,不禁抚掌大喜,就依照芸所说的这个方法,做了很多盆景和插花。凡是看到的人,无不称绝。问我索取,搬回各自的家中。

  想如今恐怕不会再有像芸这样如此创意的人了。


  雅友


  我与芸两个人曾经寄居在锡山姓华的一位朋友家,华夫人请芸教他们两个女儿读书认字。因为朋友家地处乡间,居院空旷。夏日炎炎,芸便因地置宜的教大家做“活花屏”。
  每个“活花屏”只分一扇,用长约四五寸的木梢,排订成凳子四个角的样子。当中空出来,横为四个档,每个档宽有一尺左右。每档的四个角上凿圆眼,插上竹条,竹条相互交错编成方阁。一个约五、六尺高的屏框就做好了。再用砂盆种上扁豆等藤类植物,放在屏中,等到枝叶长出,豆藤随竹编蔓上,长满整个屏架。“活花屏”就成品了。这种“活花屏”两个人就可以移动,多编几个花屏,随意的放在各处或遮或栏。犹如满窗的绿阴,又透风又遮太阳。且可以随意变更摆放自如,迂回曲折,妙不可言。所以顾名思义叫“活花屏”。有这样的好方法,一切蔓藤类植物都可以选用。非常适合乡居野趣的生活。


  我的朋友鲁半鲂,名璋,字春山。善于画松柏和菊花梅花,隶书和铁笔都书上乘。我们也曾经借住在他家萧爽楼有一年半时间。萧爽楼一共五套房间,朝东南。我和芸住在第三间。每每在楼上眺远看春晴夏雨,昼夜更替,心中感觉舒畅自在。
  萧爽楼前有一个庭院,正当中种了一棵木犀树。清香撩人,整套原子有走廊有庭院,幽静舒适。搬来的时候,我还带来一对佣人夫妻和他们的小女儿。男仆会剪裁衣服,女佣会纺织,芸擅长绣工。做好的衣服或卖或送礼,换来的财物可支付他们的薪水和生活日用开销。
  我平时比较好客,凡是家中有客必留他们吃饭开酒令玩。芸可以用很普通的食材做出佳肴,凡是瓜果蔬菜,鱼虾肉食经过她的巧手烹制,就会有意想不到的美味。朋友们也知道我的经济并不宽裕,每次都会给钱,让我准备下次聚会的酒菜。我这个人也喜欢干净,家中物什,地板天花,都打扫的一尘不染,这里又没有住在家中与父母相处难免的尴尬和拘束,乐得逍遥。

  当时有友人杨补凡,名畅绪,擅长人物写生;友人袁少迂专长山水画;王星澜,名岩,花卉鸟类一绝,他们也都喜欢萧爽楼干净幽雅的环境,经常带着画具来我家画画写字。我便同他们学习绘画,写草豪,镌刻图章,并加以润色。交代芸备茶酒菜待客。每日品诗论画,可谓:谈笑有鸿庐。
  还有朋友夏淡安、廖山音、蒋韵香、陆橘香、周啸霞、郭小愚、华杏帆、张闲憨等朋友,性格洒脱不羁,每每自来自去,如粱上飞燕。可谓:往来无白丁。
  为了招待这些朋友,有时钱不够用,芸就拿自己的私蓄补上,从无半句责怪抱怨。我们夫妻两人洒脱,可真是应了一句:千金一散还复来,莫使金樽空对月。
  可是如今大家天各一方,如风流云散,佳人已逝,玉碎香埋。不免执笔唏嘘。。。

《浮生六记》以作者夫妇生活为主线,赢余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的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作品描述了作者和妻子陈芸情投意合,想要过一种布衣蔬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由于封建礼教的压迫与贫困生活的煎熬,终至理想破灭。

本书文字清新真率,无雕琢藻饰痕迹,情节则伉俪情深,至死不复;始于欢乐,终于忧患,漂零他乡,悲切动人。此外,本书还收录了清代名士冒襄悼念秦淮名妓董小宛的佳作《影梅庵忆语》。

扩展资料:

《浮生六记》是清朝长洲人沈复(字三白,号梅逸)著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的自传体散文。清朝王韬的妻兄杨引传在苏州的冷摊上发现《浮生六记》的残稿,只有四卷,交给当时在上海主持申报闻尊阁的王韬,以活字板刊行于1877年。

“浮生”二字典出李白诗《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中“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作者

沈复(1763—1825),字三白,号梅逸,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清代文学家。工诗画、散文。至今未发现有关他生平的文字记载。据其所著的《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

与妻子陈芸志趣投合,情感深厚,愿意过一种布衣素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但因封建礼教的压迫和贫苦生活的磨难,理想终未实现,经历了生离死别的惨痛。妻死后,他去四川充幕僚。此后情况不明。

作品版本

闻尊阁板《浮生六记》是最早的铅印板,有杨引传序和“尊闻阁王”王韬跋。杨引传序言中说“六记已缺其二”。王韬曾说少时(1847年前)曾读过这本书,可惜没有抄写副本,流亡香港时,常常怀念它。王韬在1877年为尊闻阁版所写的的跋中没有说少时曾见过全本。

1936年林语堂将《浮生六记》四篇翻译成英文,分期连载於《天下》月刊。后来又出版汉英对照单行本,并作长序言。林语堂在序言中写道“芸,我想,是中国文学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还猜想“在苏州家藏或旧书铺一定还有一本全本”。

过后不久苏州冷摊上便来出现“全抄本”,有卷五卷六,实为后人伪作。

仍有不少遗失。



《浮生六记》是一部自传体回忆录 ,作者沈复,苏州人。沈复以其感人的笔触,记叙了他和妻子陈芸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他与陈芸意趣相投,情深意笃,但是受到封建礼教的压制,导致饱受磨难。在沈复细腻的文笔中,能够感受到他们的伉俪情深,无数读者为之动容。说到《浮生六记》,不得不联想到曹雪芹的巨著《红楼梦》,冥冥中二者似乎有着某种联系。沈复出生于1763年,而曹雪芹卒于1763年,同时,据考证,苏州也是曹雪芹幼年生活过的地方。二书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同为部分文稿缺失,《浮生六记》缺失了卷五、卷六,而《红楼梦》缺失了后40回。而对比一下二书中的主角,《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与《浮生六记》中的沈复和陈芸也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这本书我还没有读完,读过的部份可以看出来主角是一对夫妻,刚开始描述了作者与妻陈芸闲居沧浪亭畔时,每当花开月上,夫妻对酌吟诗,怡然自得的生活,后面讲的多是男主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你们看到的是他们率性,不拘礼教,随意谈笑,肆意调谑,超越了传统的相敬如宾的夫妻关系。可是我却看到当时社会对女人的束缚在男尊女卑的社会,女子的诸多不如意。女主的憋屈,忧思,顾忌。

主要讲了作者沈复与妻子闲居田园 过着一种粗衣素食的简单生活,表现了他与妻子的情投意合,伉俪情深




浮生六记沈复
沈复生于清朝一个普通的文人家庭,自幼受父亲影响学习诗词书画。成年后游历四方,增长了见识。他的文学创作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富有生活气息。《浮生六记》的创作源于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通过这部作品,他表达了对生活点滴幸福的珍视以及对人生的独特理解。三、《浮生六记》的主要内容 《...

浮生六记主要内容
内容概要 《浮生六记》以作者夫妇生活为主线,赢余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的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作品描述了作者和妻子陈芸情投意合,想要过一种布衣蔬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由于封建礼教的压迫与贫困生活的煎熬,终至理想破灭。本书文字清新真率,无雕琢藻饰痕迹,情节则伉俪情深,至死不复;始于...

《浮生六记》是什么书\/?
《浮生六记》是清朝长洲人沈复(字三白,号梅逸)著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的自传体散文。沈复(1763年—1832年),字三白,号梅逸,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代杰出的文学家。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出生于姑苏城南沧浪亭畔士族文人之家。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十九岁入幕,此后...

《浮生六记》里,嫁夫公是什么意思?
《浮生六记》这本书在我上大学期间,在学校的图书馆,刚好翻阅过几次,记忆不是很尤新打,但是嫁夫公还是我刚好记得东西 《浮生六记》这本书是清朝长洲人沈复在嘉庆十三年写的一本自传体散文小说,沈复从小就出生于一个家境优渥的衣冠之家,他并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最贫穷的时候曾以卖画维持生计...

审计师的浮生六记内容简介
《审计师的浮生六记》是一个系列作品,分为上下两篇,它们紧密相连但内容各异。上篇《浮生六记》记录了主角从大学毕业到告别"四大"时期的生活点滴,展现了他在这个阶段的成长和经历。这段经历详尽而生动,充满了职场的挑战与个人的反思。而下篇《上山,上山,上山》则聚焦于主角从"四大"离职后的时光,...

悲喜得失诸是生灭——《浮生六记》
连他自己都说“天之厚我可谓至矣”,要是不记点什么,简直对不起老天爷的厚爱。 浮生六记第一记便是闺房记乐,我想这足以见得他对夫人陈芸的一往情深,即使沈复写到这样安排只是效仿《关雎》冠于三百篇之首。但就我所见,闺房记乐是全书最精彩的部分,而芸又是这部分的核心人物。诚如林语堂先生所言:“芸是中国...

《浮生六记》沈复真挚感人笔下的情深意动陈芸
  初阅《浮生六记》时,是在去年夏天时,对这本书爱不释手,内容情节很动人,沈复他笔下的妻子情深意笃,却又颠沛流离的半生命运。    沈复,生活在清代乾隆和嘉庆年间。他于1763年生于苏州一个传统的文人家庭,父亲在江浙地区官宦之家做幕僚,家境小康。他自幼接受诗词文化教育...

《浮生六记》| 平淡流年中的浪漫有趣
 “浮生”二字,是李白所谓“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四篇文字,除了《坎坷记愁》,剩下三章,还真都是谈论生活细节、为欢之事:闺房之乐、花酒之乐、游玩之乐,都是典型中国文人的清淡闲雅情致。此书是楷杨买来赠与我的。他说:”看完了《浮生六记》后,里面有一些有争议的内容,还是等...

浮生六记
●沈复(1763年—1825),字三白,号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随父亲到浙江绍兴求学。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乾隆皇帝巡江南,沈复随父亲恭迎圣驾。后来到苏州从事酒业。嘉庆十三年(1808年)著《浮生六记》自传体小说。●沈复(1763~ ?)中国清代文学家。...

桑榆六记内容简介
《桑榆六记》是一本深度反思人生的作品,它以作者亲身的经历为线索,回顾了工作与生活的点滴。作者在经历了人生的各个阶段后,尤其是在步入老年后,他深刻地体验并领悟到人生的真谛。书中,他以坚定的信念和丰富的阅历,对人生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剖析。该书的核心内容涵盖了几大篇章:首先,是"志愿捐献...

大连市19328806744: 《浮生六记》写什么内容? -
骑迹可益: 《浮生六记》是清朝长洲人沈复(字三白,号梅逸)著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的自传体小说.清朝王韬的妻兄杨引传在苏州的冷摊上发现《浮生六记》的残稿,只有四卷,交给当时在上海主持申报闻尊阁的王韬,以活字板刊行于1877年.“...

大连市19328806744: 浮生六记意思 -
骑迹可益:[答案] 浮生六记 笔记.清代沈复著.六卷.系作者在嘉庆年间所写的回忆录.分《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六部分.后两记已佚.主要记叙作者与其妻陈芸的家庭生活,其间悲欢离合,写得朴素真挚...

大连市19328806744: 《浮生六记》 -
骑迹可益: 作者沈复,字三白,清乾嘉年间苏州人,出生于衣冠之家,家境先生活小康,尔后家道中落.是个多才多艺的知识分子. 《浮生六记》是沈复在清嘉庆年间所写的一部回忆录.书名取李白《春夜宴季弟桃李园序》中“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之意...

大连市19328806744: 浮生六记 闲情记趣的中心思想
骑迹可益: 沈复《浮生六记》中"闲情记趣"一章,主要记作者长大后对花木的喜爱和婚后跟妻子一同美化居室及周围环境的琐事;记童年趣事的只有开头一小段,因而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描写儿童观物的心理过程上颇具特色,值得研究.

大连市19328806744: 浮生六记什么意思 -
骑迹可益: 笔记.清代沈复著.六卷.系作者在嘉庆年间所写的回忆录.分《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六部分.后两记已佚.主要记叙作者与其妻陈芸的家庭生活,其间悲欢离合,写得朴素真挚,凄恻动人.

大连市19328806744: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是一本什么散文 -
骑迹可益: 浮生六记是清朝人沈复写的自传体散文,我记得初中学的第一篇文言文就是选自浮生六记它主要记载的是沈复和妻子的闺房之乐,写出了夫妻间至诚至爱的真情不过如今流传下来的只有其中前四篇,这本书很不错的,我个人很喜欢

大连市19328806744: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主要说了什么用一句话概括 -
骑迹可益: 《闺房记乐》描写了沈复与妻子之间的闺房情事.

大连市19328806744: 沈复的浮生六记全部解释 -
骑迹可益: 沈复,字三白,苏州人,生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卒年无考,著有《浮生六记》一书.原作实则只存四记,即《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和《浪游记快》.另有两记存题佚文为《中山记历》和《养生记逍》.从作者的总...

大连市19328806744: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的这一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
骑迹可益: 描述了作者日常生活中摆弄盆景、插花的情景,在妻子的帮助下,使盆景弄的栩栩如生.

大连市19328806744: 浮生六记 -
骑迹可益: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盛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